铸造低透水性聚氨酯密封材料的研制

铸造低透水性聚氨酯密封材料的研制

一、浇注型低透水聚氨酯密封材料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郝浩琦,罗马奇,汲长远[1](2021)在《典型水声材料及声学构件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从换能器与声基阵设计的视角出发,选取水密材料、反声材料及构件、吸声材料及构件、柔性体积障板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水声材料的应用及发展需求,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德志,杨洁,周利生[2](2021)在《水声材料在声呐湿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水声材料是水下声系统设计的基础,在声呐基阵和水声换能器的设计过程中,对水声材料的结构形式和声学指标提出具体要求,作为透声窗、声障板的设计依据。文章对透声材料、吸声材料、反声障板三大类水声材料的应用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论述,为声呐湿端设计提供参考,并对水声材料的发展方向作了预测。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3](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荣伟[4](2020)在《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施工和易性研究及性能评价》文中指出聚合物混凝土(PC)是一种完全以聚氨酯替代沥青作为胶结料的新型桥面铺装材料。聚合物混凝土拥有比沥青类混凝土更为优良的路用性能,但因其施工和易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限制其推广应用。聚合物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受温度、湿度、催化剂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过早压实会导致推移及铺装层成型后发生膨胀,过晚压实则由于材料强度较高而难以压密,所以压实成型的时机非常重要。为了更加方便、直观地检测聚合物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的强度形成情况,本文提出以松散状态聚合物混凝土的贯入阻力来量化其固化反应程度的方法。首先,采用AC-13型矿料级配,以聚氨酯为胶结料,参考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法确定最佳胶石比为7.0%,开发出PC-13型聚合物混凝土;通过分析聚合物混凝土固化特性,考虑贯入阻力主要由聚合物混凝土强度增加、密实度增大以及贯入板与混凝土的摩擦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组成,自主研发了一种贯入阻力测量系统,通过对PC-13型聚合物混凝土的重复贯入阻力试验确定了最佳贯入深度为20mm,且离散系数在10%以下,验证其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大量的PC-13聚合物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得到空隙率与基本路用性能关系,并结合桥面铺装防水的要求,确定目标空隙率为1.54%,将其作为压实效果的评价标准。然后根据聚合物混凝土可施工天气环境等选取了27种代表性试验条件,由于聚合物混凝土的固化反应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只会影响其反应速率,即聚合物混凝土散料固化一定程度后可压实时的强度相同,因此本文采用最易控制的试验条件:温度25℃、湿度30%、聚氨酯胶结料质量0.6%的催化剂用量,通过目标空隙率确定了此试验条件下的可压实时间为90120min,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贯入阻力试验,确定可压实时间对应的可压实贯入阻力为1.16±0.16KN。最后通过可压实贯入阻力确定代表性试验条件下的可压实时间,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影响可压实时间唯一可控因素催化剂用量为因变量,施工现场温度、湿度及施工预计压实时间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室内性能试验以及实体工程验证了催化剂用量模型以及可压实贯入阻力的可靠性,由于室外施工时天气条件在变化,所以贯入阻力试验可与施工现场同步进行,实时检测聚合物混凝土的固化反应程度,来修正可压实时间,以此确保压实时机的准确性。

程仕华[5](2020)在《聚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绿色轮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限制轮胎油耗的法律法规颁发,低滚阻轮胎材料的开发越来越重要,聚丁二烯型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低滚阻、耐磨性、耐溶剂性等性能,为下一代轮胎材料奠定了基础。目前主要应用分子量分布宽、官能度大于2、自由基聚合合成的羟基封端聚丁二烯(FHTPB)合成聚丁二烯型聚氨酯弹性体。我们利用阴离子聚合合成具有等长链结构的羟基封端聚丁二烯(AHTPB),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后,与天然橡胶共硫化,探究将聚氨酯弹性体应用于翻新胎胎面的可能性。本文第一部分(第三章),利用萘锂引发剂引发丁二烯的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官能度接近2的AHTPB。聚合过程中的假凝胶现象,分析为O-Li+活性中心相互谛合,并且谛合中心与聚丁二烯主链形成金属羰基配位键,体系粘度急剧增大;添加醇钠盐、使用二甲基环氧乙烷为封端剂、调节聚合溶剂极性仍会出现假凝胶,不能提高官能度;降低聚合单体浓度至2%以下不会出现假凝胶现象,合成了官能度1.95左右、分子量可控、1,2结构含量为87%-90%的AHTPB。本文第二部分(第四章),分析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影响因素。聚丁二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硬段含量从20%提高到30%,Tg从-80℃提高到-65℃,拉伸强度由4.0 MPa提高到6.1 MPa,断裂伸长率从430%降低到310%,硬段的相分离尺寸从109nm降低到91 nm。后固化时间由一周延长至四周,拉伸强度提高1.7倍,伸长率降低55%,四周后机械性能逐渐稳定。扩链剂中BDO:TMP的比例从95:5变化至75:25,对应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提高1.05倍,伸长率降低10%。AHTPB基和FHTPB基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分别为6.8 MPa、4.1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80%和420%,AHTPB基聚氨酯弹性体的60℃损耗因子较高。本文第三部分(第五章),研究聚丁二烯型聚氨酯弹性体与天然橡胶的剥离强度,天然橡胶的预硫化程度越低,与聚氨酯弹性体的剥离强度越高;聚氨酯弹性体充分后固化后,剥离强度随聚氨酯弹性体硬段含量的提高而降低,硬段含量从20%提高到30%,剥离强度从5.18 KN/m降低至4.50KN/m,相比聚氨酯混炼胶与天然橡胶0.54KN/m的剥离强度提升10倍,为废旧轮胎的翻新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奠定了基础。

董浩[6](2020)在《干式变压器用高导热环氧灌封胶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对用电量的需求愈发增加,因此变压器所承受的负荷也越来越大,而灌封型干式变压器在电网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变压器工作过程中,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若变压器无法及时散发热量,则容易引起电路故障或变压器起火。目前投入使用的干式变压器浇注料的热导率在0.40.5 W/(m·K)之间,浇注料的热导率低,导致整个变压器的散热效率低下,因此提升干式变压器用灌封胶的导热效率是一个有着实用价值的研究目标。本研究以提高环氧灌封胶的导热性为主要目的,兼顾其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加工工艺性,经济性等,以期能制备出一款应用于部分变压器厂的环氧灌封胶。本课题可分为三个部分:填充粉体的复配与改性,灌封胶的制备及固化,灌封胶其他性能的改进。首先,选用氧化硅作为灌封胶的填充粉体,对硅微粉进行复配,提高硅微粉在环氧树脂中的填充量,并构建高自由程的声子传播通道,以提升材料热导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不同种类的改性剂中筛选出适用于氧化硅与环氧体系的硅烷偶联剂,再通过实验确定粉体改性所用的偶联剂为CG-7,其适宜的用量范围为1.52%,确定了粉体干燥的条件为150℃/6h,含水率(DSC测)为0.11%。并且针对已有的改性设备,探寻粉体与偶联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以及改性粉体的储存期,结果表明放置时间越长或反应温度越高,改性粉体的活化程度越高,制备成灌封胶后其工艺性能反而越差,因此改性反应条件为30℃/2h,其接枝率约9%。然后将上述活性粉体填充至环氧酸酐体系,通过实验确定了环氧树脂与酸酐固化剂的用量为100:85,将活化粉体按照质量填充至灌封胶体系,得到其适宜的填充量范围为7275%,导热率在1.01.8 W/(m·K)再根据DSC法检测固化反应的放热曲线,计算出其固化反应时三个特征温度点,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通过实验验证最佳固化工艺为80℃真空/0.5h,80℃/4h,90℃/3h,110℃/2h,140℃/5h最后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铝制备出阻燃粉体,改进灌封胶的阻燃性。并针对浇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灌封胶沉降情况,采用添加增稠性较小的超细重钙改善灌封胶储存问题。

高峻凌[7](2020)在《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的关键性能评价与界面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沥青混合料难以满足桥面铺装层的防水性能和路用性能要求,容易产生渗水车辙裂缝等问题,还可能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虽然,最近提出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可以代替传统的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但其水稳定性相对较差。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真空灌注成型工艺降低空隙率的方法,旨在提升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的水稳定性,并一步提高其路用性能和防水性能,所研制的新型聚合物混凝土铺装材料还可以用于机场道面等铺装层的快速修复。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首先,为实现桥面铺装材料的全防水功能和高性能,本研究分别以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作为桥面铺装材料的胶结料,研究了利用真空灌注成型工艺制备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的方法,确定了其制备工艺过程与参数,表征了其关键性能,并与传统击实成型的聚合物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击实聚合物混合料相比,真空灌注法制备的聚合物混合料的空隙率几乎为零,且其稳定度和水稳定性明显优于前者,尤其是浸水及冻融后后者的稳定度和劈裂强度损失几乎为零,表现出优异的水稳定性。因此,真空灌注成型工艺能够有效提高聚合物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水稳定性能。其次,提出了接触角试验与AFM峰值力模式扫描的试件制备的新方法,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测定并分析了玄武岩集料与聚合物胶结料之间的各项表面能参数,从能量的角度表征玄武岩集料与聚合物胶结料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粘聚功比聚氨酯的粘聚功大,环氧树脂-玄武岩界面的粘附功比聚氨酯-玄武岩界面的粘附功大,表明环氧树脂与玄武岩的界面粘结性能更好。环氧树脂-玄武岩界面剥落功略小于聚氨酯-玄武岩界面剥落功,配伍率大于聚氨酯-玄武岩界面,表明环氧树脂抗水损性能略优于聚氨酯。表面能试验结果与混合料宏观性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面能测试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两种聚合物混合料抗水损性能的差异性。再次,基于界面过渡区理论,提出聚合物胶结料-集料之间也存在性能较弱界面过渡区的可能,试验通过AFM峰值力模式扫描技术表征了集料-聚合物胶结料界面区的微观形貌和模量,从纳米力学的角度表征集料与聚合物胶结料间的界面性能,并确定了其界面过渡区宽度。结果表明,聚合物胶结料-集料界面处的模量均小于非界面处胶结料的模量,可以断定聚合物胶结料-玄武岩集料之间存在界面过渡区,且界面过渡区模量的大小与界面过渡区的宽度以及胶结料和集料的种类有关;经测定,聚合物胶结料-玄武岩集料的界面过渡区宽度约为50μm~100μm。最后,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以聚氨酯胶结料为例,对比研究了的玄武岩集料主要矿物氧化物与聚氨酯之间的界面交互作用和界面能各项参数。结果表明,四种氧化物与聚氨酯之间的界面能和粘附功从大到小均为:Si O2>Ca O≈Al2O3>Mg O;四种氧化物与水之间的粘附功从大到小为Mg O>Ca O>Al2O3>Si O2;四种氧化物与聚氨酯之间的剥落功从小到大为Si O2<Al2O3<Ca O<Mg O。上述结果表明,与沥青-集料界面相比,聚氨酯-集料界面对集料酸碱性的适配性不同,即聚氨酯与酸性集料具有更好的界面粘结性能和耐水损性能。

李婉蓉[8](2020)在《新型聚氨酯磁性胶囊对管涌封堵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水库大坝的溃坝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损失以及数百亿的经济损失,其中由渗漏引起的管涌破坏占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严重威胁水库大坝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因此在管涌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封堵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在磁性材料堵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磁性胶囊抢护管涌的方法,以实验研究为主要手段,深入探究聚氨酯磁性胶囊封堵管涌的效果。实验前期主要探究了聚氨酯磁性胶囊的设计过程,从聚氨酯材料的选择、空心胶囊的选择,到制备出聚氨酯胶囊,对比分析混合型聚氨酯浆液在不同配比情况下,聚氨酯胶囊封堵通道的效果,并将磁性材料与聚氨酯结合制成聚氨酯磁性胶囊,探究聚氨酯磁性胶囊抢护管涌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胶囊在油性聚氨酯和水性聚氨酯的配比为1:1、1:2、2:3、3:2时,封堵通道效果良好,且聚氨酯磁性胶囊在抢护管涌过程中,既能被管涌口的强磁吸附,积聚在管涌通道中,又能够达到良好的封堵管涌的效果。实验后期在管涌模拟装置上,通过实验研究,从涌水量、强磁吸附情况、通道中聚氨酯磁性胶囊的数量以及其反应速度这四个标准评价抢护管涌的性能综合分析,探究在磁性材料含量不同和混合型聚氨酯配比不同的情况下,聚氨酯磁性胶囊抢护管涌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油性聚氨酯和水性聚氨酯配比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磁性材料含量越多,聚氨酯浆液含量就越少,聚氨酯磁性胶囊越容易被强磁吸附,通道中胶囊的数量就越多,但聚氨酯磁性胶囊的反应速度逐渐减小。综合分析得出:磁性材料含量为50g/L的聚氨酯磁性胶囊抢护管涌效果最好;在磁性材料含量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混合聚氨酯浆液中油性聚氨酯的占比越多,聚氨酯磁性胶囊的反应速度就越快,且四种配比的聚氨酯磁性胶囊都能达到良好的堵漏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弥补了前期单纯磁性材料封堵管涌不彻底的缺陷,为后期磁性材料抢护管涌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论文有图31幅,表4个,参考文献72篇。

包若羽[9](2019)在《松软煤层抽采钻孔密封段失稳机理及新型加固密封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钻孔瓦斯抽采是矿井瓦斯治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应用广泛。松软煤层因其自身强度低、稳定性差,加之开采和打钻等外界扰动,抽采钻孔成孔退钻后密封段孔口极易塌孔闭合,导致钻孔无法密封。此外,密封段应力集中区变形失稳使其孔周煤体裂隙进一步发育,为外界空气流入抽采管路提供了通道,从而造成松软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浓度低,抽采效果不理想,给矿井生产埋下隐患。本文考虑时间效应的影响,研究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段的失稳机理及其失稳漏气机制,据此,提出了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并研制了相应新型密封材料,最后将其用于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加固密封现场试验。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求解了时间效应下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孔周煤体应力特征及其失稳机理,利用YYL200电子持久蠕变试验机开展了不同充填条件下含孔试样的分级加载蠕变试验,反演出广义开尔文模型下的蠕变试验参数,得到瞬时弹性模量E1、极限蠕变变形模量E2以及黏性系数η与应力水平和充填材料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理解决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孔口易塌孔、应力集中易失稳的问题,不仅需要一种新型密封技术,更需要一种抗压抗变形的优良密封材料。(2)分析归纳了煤层钻孔漏气情况,针对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漏气问题,建立考虑时间效应的钻孔密封段漏气模型,求解考虑时间效应下的钻孔密封段漏气量。据此,自主设计搭建了瓦斯抽采漏气试验平台及漏气位置检测系统和钻孔衰减检测装置,开展了松软煤层瓦斯抽采物理模拟试验,并对松软煤层抽采钻孔的漏气衰减规律进行测试分析,揭示了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考虑时间效应下的失稳漏气机制。结果表明,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2m~5m处易发生塌孔,且密封段作为主要漏气通道其稳定性也决定着钻孔的长时高效抽采。(3)针对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易失稳塌孔的问题,基于巷道喷涂技术和钻孔加固等技术,构建了“同心环”加固密封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其时间效应下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稳定性和漏气特征。此外,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同心环”模型最佳加固半径和深度及两次注浆的合理注浆压力和时间。研究认为,“护壁岩孔环”最佳加固半径和深度为0.16m~0.18m和0.8~1倍的巷道宽度,注浆压力压力应不低于3MPa、合理注浆时间为10min~15min。(4)基于“同心环”模型提出了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对其技术特点和流程开展研究,并通过大量配比试验自主研制一种新型密封材料,结合单因素和响应面多因素分析确定其初步配比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NDJ-5S型数显黏度计和DDL60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新型密封材料流动性和抗压强度进行试验研究,选取2%~4%为材料石膏最佳占比量。利用AutoPoreⅣ-9500型压汞仪和DNS-200电子万能试对新型密封材料的膨胀-蠕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了材料膨胀剂占比量增大时材料的抗压抗变形能力呈线性减小趋势。(5)考察了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和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对余吾矿区松软煤层钻孔开展现场工业性试验,分析对比传统效果参数并利用RSM-SY7超声波仪对试验钻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可以有效避免钻孔密封段孔口位置塌孔,采用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和材料的试验钻孔在30天和60天的瓦斯浓度是采用膨胀水泥的布袋密封钻孔的2.5倍和3倍以上。研究阐明了松软煤层密封段失稳机理并揭示了密封段时间效应下的失稳漏气机制,据此提出了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并研制了新型密封材料,在松软煤层矿井进行现场应用试验,表现出显着的优势,这对于合理解决松软煤层密封段失稳、提高松软煤层钻孔抽采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10](2019)在《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根据2018年公开发表的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二、浇注型低透水聚氨酯密封材料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浇注型低透水聚氨酯密封材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水声材料及声学构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密材料
    1.1 硫化橡胶的应用
    1.2 液体聚氨酯的应用
2 反声材料及构件
    2.1 反声障板对阵元指向性的影响
    2.2 反声障板增益的影响因素
    2.3 反声障板在发射换能器上的应用
3 吸声材料及构件
4 柔性体积障板
5 结论与展望

(3)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1.1 光催化技术
        1.1.2 自清洁技术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1.2.2 相变调温技术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1.4.2 低冰点路面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2先进路面材料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3.1 碳纤维
        2.3.2 玻璃纤维
        2.3.3 玄武岩纤维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3先进施工技术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4路面养护技术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3.1 裂缝处治
        4.3.2 雾封层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3 未来展望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3 未来展望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5.3.3 未来展望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1.1 钢渣再利用
        6.1.2 其他工业废渣
        6.1.3 粉煤灰再利用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6.4 废轮胎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7路面再生技术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7.1.2 温拌再生技术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7.2.1 强度机理研究
        7.2.2 路用性能研究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7.2.4 发展前景

(4)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施工和易性研究及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面铺装材料类型
        1.2.2 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研究
        1.2.3 贯入阻力研究
        1.2.4 文献小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聚合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性能
        2.1.1 聚氨酯胶结料
        2.1.2 集料
    2.2 级配设计
    2.3 最佳胶石比
    2.4 路用性能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松散聚合物混凝土贯入阻力测试系统开发
    3.1 松散聚合物混凝土固化特性
    3.2 贯入阻力试验仪设计
        3.2.1 贯入箱设计
        3.2.2 贯入板设计
        3.2.3 贯入量测系统
    3.3 贯入阻力试验流程设计
        3.3.1 加载模式
        3.3.2 试验条件
        3.3.3 贯入深度设计
        3.3.4 试验操作步骤
        3.3.5 贯入阻力值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合物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研究
    4.1 施工和易性研究方案
    4.2 试验条件的确定
    4.3 压实时机的确定
    4.4 可压实贯入阻力的确定
    4.5 可压实贯入阻力验证
    4.6 催化剂用量模型建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合物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室内外验证
    5.1 室内试验验证
        5.1.1 高温抗车辙性能
        5.1.2 低温弯曲性能
        5.1.3 水稳定性能
        5.1.4 抗疲劳性能
        5.1.5 透水和抗滑性能
    5.2 工程应用验证
        5.2.1 工程概况
        5.2.2 施工过程
        5.2.3 取样性能检测及交工检测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聚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氨酯弹性体
        1.2.1 聚氨酯弹性体的分类
        1.2.2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1.3 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影响因素
        1.3.1 硬段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1.3.2 软段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1.3.3 不同制备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1.3.4 催化剂对性能的影响
        1.3.5 扩链剂对性能的影响
    1.4 羟基封端聚丁二烯橡胶
        1.4.1 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
        1.4.2 阴离子聚合合成方法
    1.5 聚氨酯与天然橡胶的粘接
        1.5.1 聚氨酯型胶黏剂
        1.5.2 聚氨酯弹性体与天然橡胶共硫化
    1.6 研究内容
    1.7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流程
        2.3.1 AHTPB的合成
        2.3.2 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2.3.3 聚氨酯弹性体与天然橡胶共硫化
    2.4 测试方法
        2.4.1 GPC分析
        2.4.2 ~1H-NMR分析
        2.4.3 羟值滴定分析
        2.4.4 DSC分析
        2.4.5 FT-IR分析
        2.4.6 TEM分析
        2.4.7 DMA分析
        2.4.8 拉伸性能分析
        2.4.9 硫化曲线分析
        2.4.10 剥离强度分析
        2.4.11 共硫化界面分析
第三章 羟基封端聚丁二烯橡胶的制备与表征
    3.1 概述
    3.2 羟基封端聚丁二烯的引发体系分析
    3.3 假凝胶的成因分析
        3.3.1 假凝胶的变温红外分析
        3.3.2 假凝胶的DSC分析
        3.3.3 假凝胶谛合模型分析
    3.4 假凝胶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单体浓度对假凝胶的影响
        3.4.2 添加醇钠盐对假凝胶的影响
        3.4.3 溶剂极性对假凝胶的影响
        3.4.4 封端剂结构对假凝胶的影响
    3.5 合成AHTPB的物料衡算
    3.6 小结
第四章 聚丁二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4.1 前言
    4.2 硬段含量对HTPB-PU性能的影响
    4.3 扩链反应时间对HTPB-PU性能的影响
    4.4 扩链剂、交联剂比例对HTPB-PU性能的影响
    4.5 后固化时间对HTPB-PU性能的影响
    4.6 聚丁二烯类型对HTPB-PU性能的影响
        4.6.1 聚丁二烯原料表征分析
        4.6.2 不同聚丁二烯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TEM分析
        4.6.3 不同聚丁二烯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DSC分析
        4.6.4 不同聚丁二烯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DMA分析
        4.6.5 不同聚丁二烯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曲线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聚氨酯弹性体与天然橡胶的共硫化
    5.1 前言
    5.2 天然橡胶的硫化表征
    5.3 天然橡胶与聚氨酯弹性体的共硫化性能
        5.3.1 天然橡胶预硫化程度对共硫化性能影响
        5.3.2 聚氨酯弹性体的硬段含量对共硫化性能的影响
        5.3.3 天然橡胶-聚氨酯弹性体共硫化界面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6)干式变压器用高导热环氧灌封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环氧灌封胶的概述
        1.2.1 环氧树脂的选择
        1.2.2 常用填料及改性剂
        1.2.3 固化剂及促进剂的选择
        1.2.4 增韧剂的使用
    1.3 环氧灌封胶的研究进展
        1.3.1 对热导率的改进
        1.3.2 对阻燃性的研究
        1.3.3 对绝缘性的改进
        1.3.4 对耐候性的改进
        1.3.5 部分公司产品的说明
    1.4 灌封胶的导热机理
    1.5 干式变压器的简介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工艺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工艺流程
        2.3.1 粉体的干燥处理
        2.3.2 粉体的活化处理
        2.3.3 灌封胶A组分的制备
        2.3.4 灌封胶B组分的制备
        2.3.5 环氧灌封胶的制备与使用
    2.4 性能测试
        2.4.1 偶联剂与无机粉体的反应测试
        2.4.2 环氧-酸酐体系的粘度测试
        2.4.3 灌封胶组分的静置沉降测试
        2.4.4 灌封胶组分的固化时沉降测试
        2.4.5 灌封胶固化后的导热系数测试
        2.4.6 灌封胶固化后的击穿强度测试
        2.4.7 灌封胶固化后的体积电阻率的测试
        2.4.8 灌封胶固化后的介电损耗的测试
        2.4.9 灌封胶固化后的吸水率的测试
        2.4.10 灌封胶固化后的拉伸强度测试
        2.4.11 灌封胶固化后的弯曲强度测试
        2.4.12 灌封胶固化后的冲击强度测试
        2.4.13 灌封胶固化后的热失重及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2.4.14 无机粉体的粒径分析
第三章 无机填料复配及其改性的研究
    3.1 改性剂种类的选择
    3.2 偶联剂用量的研究
        3.2.1 偶联剂用量对灌封胶粘度的影响。
        3.2.2 偶联剂用量对灌封胶电学性能的影响。
        3.2.3 偶联剂用量对灌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偶联剂用量对灌封胶导热性能的影响。
    3.3 对填料的不同干燥方式的探究
        3.3.1 对填料干燥温度的探究
        3.3.2 对填料干燥时间的探究
    3.4 改性工艺的研究
        3.4.1 偶联剂的加入方式
        3.4.2 改性反应的时间与温度
    3.5 不同粒径氧化硅的复配研究
        3.5.1 不同配比混合后的氧化硅的粒径分布
        3.5.2 不同粒径的氧化硅所制备灌封胶的粘度
        3.5.3 不同粒径氧化硅所制备灌封胶电学性能
        3.5.4 不同粒径氧化硅所制备灌封胶的其他性能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环氧灌封胶的研制
    4.1 灌封胶的浇注温度的确立
    4.2 环氧-酸酐配比的确立
        4.2.1 不同环氧-酸酐配比下的粘度变化。
        4.2.2 不同配比对样品热学性能的影响
        4.2.3 不同配比对样品电学性能的影响
        4.2.4 不同配比对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粉体填充量的选择
        4.3.1 不同粉体填充量的粘度变化
        4.3.2 不同填充量对电学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填充量对热学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填充量对其他性能的影响
        4.3.5 灌封胶A,B各组分间的填充分配
    4.4 不同固化工艺的研究
        4.4.1 环氧灌封胶理论固化温度和时间的计算。
        4.4.2 不同固化工艺的灌封胶固化过程中沉降情况
        4.4.3 不同固化工艺的的样品性能
    4.5 改进灌封胶阻燃性的研究
        4.5.1 使用阻燃环氧树脂
        4.5.2 添加反应型阻燃剂进行阻燃
        4.5.3 添加无机阻燃粉体进行阻燃
    4.6 灌封胶防沉降工艺的改性
        4.6.1 添加超细重钙防沉降
        4.6.2 防沉降配方的粘度变化
        4.6.3 防沉降配方的性能测试
    4.7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与市面上的浇注料性能比较
    5.1 江特绝缘材料公司JT8968型灌封胶
    5.2 HUNTSMAN公司的ARALDITE型高粘度灌封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7)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的关键性能评价与界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等桥面铺装材料研究现状
        1.2.2 聚氨酯等聚合物混合料研究现状
        1.2.3 真空灌注成型工艺研究现状
        1.2.4 胶结料与集料界面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真空灌注聚合物混合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真空灌注法混合料试件制备
        2.2.1 制备流程设计
        2.2.2 聚合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2.3 真空灌注法试件制备
    2.3 真空灌注法制备方法对比
        2.3.1 外观对比
        2.3.2 压实均匀度对比
        2.3.3 马歇尔稳定度对比
    2.4 真空灌注聚合物路面抗滑性改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合物混合料的性能表征与分析
    3.1 引言
    3.2 外观与空隙率
        3.2.1 马歇尔试件外观
        3.2.2 车辙板试件外观
        3.2.3 剩余空隙率验证
    3.3 马歇尔稳定度
    3.4 水稳定性试验
        3.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3.4.2 冻融劈裂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表面自由能的界面性能表征与分析
    4.1 引言
    4.2 接触角试验
        4.2.1 接触角试验试件制备
        4.2.2 表面自由能理论
        4.2.3 接触角试验方法
    4.3 接触角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界面过渡区模量的界面性能表征与分析
    5.1 引言
    5.2 AFM峰值力模式扫描试验
        5.2.1 AFM峰值力模式扫描原理
        5.2.2 AFM峰值力模式扫描试件制备
        5.2.3 试验与数据处理方法
    5.3 界面过渡区表征与试验结果分析
        5.3.1 扫描电镜围观形貌图像
        5.3.2 模量图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界面性能表征与分析
    6.1 引言
    6.2 聚氨酯分子模型的构建
    6.3 集料主要矿物的模型的构建
        6.3.1 集料主要矿物组分的选择
        6.3.2 集料矿物组分晶体结构的构建
    6.4 界面模型的构建
        6.4.1 胶结料-集料界面模型构建
        6.4.2 胶结料-水-集料界面模型构建
    6.5 界面微观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5.1 界面能
        6.5.2 粘附功
        6.5.3 剥落功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新型聚氨酯磁性胶囊对管涌封堵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聚氨酯磁性胶囊堵漏理论基础
    2.1 聚氨酯灌浆材料的种类
    2.2 聚氨酯灌浆液的理化性能
    2.3 聚氨酯磁性胶囊封堵管涌机理
3 实验设计
    3.1 聚氨酯胶囊封堵管涌预实验
    3.2 聚氨酯磁性胶囊抢护管涌基础实验
    3.3 本章小结
4 聚氨酯磁性胶囊抢护管涌性能研究
    4.1 磁性材料的添加量对堵漏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配比的混合型聚氨酯浆液对堵漏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松软煤层抽采钻孔密封段失稳机理及新型加固密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抽采钻孔稳定性研究
        1.2.2 抽采钻孔密封段漏气衰减研究
        1.2.3 抽采钻孔密封技术与材料研究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松软煤层抽采钻孔密封段不同应力区域稳定性特征研究
    2.1 松软煤层钻孔孔周煤体受力情况及失稳特征
        2.1.1 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孔周不同应力环境分析
        2.1.2 松软煤层密封段失稳、塌孔原因分析
        2.1.3 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失稳特征分析
    2.2 钻孔孔周煤体时间效应下的弹塑性力学分析
        2.2.1 钻孔模型基本假设
        2.2.2 密封段弹塑性应力求解
        2.2.3 时间效应下钻孔模型基本假设
        2.2.4 时间效应下孔周煤体弹粘塑性应力解
    2.3 松软煤层钻孔考虑时间效应的密封段失稳机理分析
        2.3.1 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应力集中区失稳机理分析
        2.3.2 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孔口失稳机理分析
        2.3.3 松软煤层钻孔密封段失稳合理解决办法讨论
    2.4 含孔试样的支护-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2.4.1 煤体蠕变试验原理介绍
        2.4.2 含孔试样分级加载下的蠕变试验
        2.4.3 煤岩体蠕变模型
        2.4.4 含孔试样蠕变模型及参数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钻孔密封段稳定性对钻孔漏气衰减影响分析
    3.1 瓦斯抽采钻孔漏气通道分析
    3.2 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段漏气量分析
        3.2.1 密封段弹塑性条件下漏气量分析
        3.2.2 密封段考虑时间效应条件下漏气量分析
        3.2.3 钻孔密封段漏气量求解讨论
    3.3 抽采钻孔漏气测试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3.3.1 试验平台设计方案
        3.3.2 漏气测试试验方案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瓦斯抽采钻孔漏气衰减规律测试试验
        3.4.1 现场测试工作面介绍
        3.4.2 煤层抽采钻孔漏气衰减试验装置及方法
        3.4.3 钻孔抽采漏气位置测试结果及分析
        3.4.4 钻孔抽采漏气随时间变化规律测试及分析
        3.4.5 钻孔密封段稳定性对抽采衰减规律测试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同心环”加固密封方法研究
    4.1 松软煤层钻孔“同心环”加固密封模型
        4.1.1 “同心环”模型及受力分析
        4.1.2 “同心环”模型稳定性与漏气量分析
    4.2 “同心环”模型数值模拟研究
        4.2.1 “护壁岩孔环”半径数值模拟研究
        4.2.2 “护壁岩孔环”深度数值模拟研究
        4.2.3 “同心环”加固密封注浆扩散半径数值模拟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和材料研究及工业性试验
    5.1 基于“同心环”模型的新型加固密封技术研究
        5.1.1 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工作原理
        5.1.2 新型加固密封技术对材料要求讨论
    5.2 新型材料研制及性能研究
        5.2.1 新型材料研制思路
        5.2.2 新型密封材料单因素研究
        5.2.3 响应面多因素分析
        5.2.4 新型密封材料密封关键性能研究
        5.2.5 新型密封材料膨胀-蠕变特性研究
    5.3 松软煤层矿井工业性试验
        5.3.1 现场工作面概况
        5.3.2 现场钻孔布置及试验设计
        5.3.3 现场实施情况及浓度、流量效果考察
        5.3.4 超声波检测效果考察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2 攻读博士学位研期间获得专利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10)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2 产品研发进展
    2.1 硅橡胶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2.1.2 热硫化硅橡胶
        2.1.3 加成型硅橡胶
    2.2 硅油
    2.3 硅树脂
    2.4 硅烷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四、浇注型低透水聚氨酯密封材料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水声材料及声学构件的应用[J]. 郝浩琦,罗马奇,汲长远.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21(04)
  • [2]水声材料在声呐湿端中的应用[J]. 张德志,杨洁,周利生.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21(03)
  • [3]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4]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施工和易性研究及性能评价[D]. 王荣伟.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5]聚丁二烯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 程仕华.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干式变压器用高导热环氧灌封胶的研制[D]. 董浩. 东华大学, 2020(01)
  • [7]聚合物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的关键性能评价与界面性能研究[D]. 高峻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新型聚氨酯磁性胶囊对管涌封堵的实验研究[D]. 李婉蓉.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松软煤层抽采钻孔密封段失稳机理及新型加固密封技术研究[D]. 包若羽.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19(03)

标签:;  ;  ;  ;  ;  

铸造低透水性聚氨酯密封材料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