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时码信号场强计的研制

低频时码信号场强计的研制

一、低频时码信号场强计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浩[1](2020)在《低频授时设备优化及管理研究 ——基于商丘低频台》文中研究说明低频时码授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电波授时技术方式。也是当前国际电信联盟(ITU)比较推崇的新一代授时技术。所谓低频授时是指授时电波的工作频率较低,并且电波的输出方式多样化(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提供模拟、数字标准秒或者频率等其他信号)。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低频授时相关技术在几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德国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成功研发并在其国内广泛运用了该种技术,随后美国、日本和英国这三个国家也相继开发并运用了低频时码技术[1]。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对外发播低频时码信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种种原因,在实际的运行发播中,低频授时设备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设备运维难度越来越大,相关设备运维问题趋于严重。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大数据的概念以及相关技术的出现在解决相关设备问题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2],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对现有低频台站内显现及隐含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分析,从体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优化改进,争取探索到一条行之有效,适合当前低频授时体系自身发展的设备维修改进管理模式,以达到充分发挥体系的最大效能,保证信号的发播质量。同时将本次课题的相关研究结果借鉴到新的台站建设中,为新设台站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使我国的低频授时体系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

郭美军[2](2013)在《BPM授时信号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线电授时包括长波授时、短波授时、低频时码授时和卫星授时等,其中短波授时精度为ms量级。虽然该方法授时精度不高,但短波授时以其独特优势至今应用广泛,对国民经济,国防科研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性基础工作,必须保证授时信号的质量。目前对于BPM授时信号还没有完备的监测系统,因此,研究BPM授时信号质量的监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WR-G313短波接收机,搭建了专用于监测BPM授时信号质量和完好性的监测系统,并设计编写了相应的监测软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分析了BPM授时信号天、地波传输模式,并分析了授时信号的传输误差,仿真计算了接收点天地波传输损耗,可以为用户选择合适的接收频点提供理论依据。(2)设计了监测系统总体方案,基于WR-G313单通道短波接收机实现了对BPM授时信号4个频点的实时监测。主要研究了接收机数据的采集方法,4个频点的循环监测方法及监测数据处理的方法。(3)设计了软件的总体实现方案。设计的软件主要包括参数设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在Labwindows/CVI2012开发平台下实现了BPM监测软件,软件可对BPM授时信号4个频点的功率电平、调制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可实时处理采集的原始数据,并可自动化,图形化的显示以及保存。软件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简单,功能灵活。(4)设计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案,搭建了测试平台,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并统计分析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监测系统具备了监测BPM授时信号质量和完好性的功能。通过与接收机自带软件对比,验证了自研软件获取数据的正确性。本文研制的BPM监测系统,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界面显示直观、自动保存各项监测数据等优点,省去了人工定时记录数据的繁琐,实现了无人值守。可用于BPM授时信号质量的近远场监测,能够满足BPM授时信号的监测需求,是一种全新的自动监测系统。

顾卓璟[3](2012)在《低频时码接收系统的研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各行业对实时和历史数据时间标签的准确性要求的提高,对低成本高精度定时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低频时码系统作为我国授时体系的重要扩展和补充,具有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能够满足大部分要求。本论文针对低频时码授时低端用户的定时需求,研究并实现了基于51单片机的低频时码接收系统。主要内容与成果为:(1)分析了我国授时系统的构成与各种授时技术的发展,重点分析了低频时码技术优势、特性参数等。(2)采用模拟接收、解调的方式,以单片机为基础,研究并实现了低频时码的接收,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对接收到的BPC授时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标准秒脉冲和时间代码。(3)运用C语言实现了脉冲采集、数字解码、输出时间信息、显示驱动的软件编程。(4)为了提高授时接收系统的精度、数字化程度,初步提出了采用软件无线电方式、基于FPGA的系统方案。根据需要,可以配置成长波BPL、短波BPM制式接收机。

刘小花[4](2012)在《基于FPGA的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低频时码授时技术是陆基无线电授时中时间信息最全的,可以满足广大时间用户中等精度的要求。该技术己在电力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信、交通、国防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论文以设计出便携式的、高可靠的、满足定时精度为亚毫秒的BPC定时接收机为出发点,通过对FPGA芯片进行软件编程、硬件电路板的设计,研制完成了一款功耗低、高度集成的BPC定时接收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低频时码授时终端的发展趋势,根据基于FPGA的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资源的消耗情况,文中选用的接收机FPGA芯片为:EP3C10E14417,该芯片逻辑资源充足,稳定可靠,完全满足设计需要。(2)给出了基于FPGA的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硬件设计,完成了该接收机硬件电路板的研制。文中详细介绍了FPGA管脚连接的电路设计、电源模块的电路设计、晶振外围电路的设计、状态开关的电路设计、串口转换芯片的电路设计、FPGA配置和下载模块的电路设计。(3)给出了基于FPGA的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软件设计,完成了接收机系统整体软件的联调。文中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分别详细介绍了本地秒时延修正模块、串口接收和发送时码模块、时码计算模块、时间保持模块的软件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各模块软件的实测结果。论文利用上述研究成果,搭建了基于FPGA的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通过系统联调与测试,实测结果表明:该接收机的定时精度为亚毫秒,能准确向时间用户发送时码信息,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本刊编辑部,韩俊玉,王文毅,三亩[5](2007)在《电波里的极致时间》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新的电波授时台的建成,电波钟表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计时专家认为,电波钟表是近代世界钟表业中继机械钟表、石英钟表后的第三次革命。在此专题中你将看到《电波钟表的革命——新思维、新机遇、新挑战》;《探秘授时台》;《中国电波钟表大事记》等,这是一次与电波钟表的全接触,将带你走进你所不知的精彩电波钟表世界。

刘智芳[6](2007)在《虚拟仪器技术在低频时码授时信号测量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频时码授时是ITU-R推荐的中低精度民用授时方法。目前,低频时码授时信号的测量方法和仪器问题是ITU-R新研究课题中非常关注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出适合低频时码授时信号特点的仪器成为低频时码授时研究和应用中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对国际上目前存在的几种低频时码授时信号进行了介绍,结合信号特点,对低频时码授时信号的场强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对场强测量方法和载波相位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算法的Matlab仿真结果。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传统测试技术发展起来的虚拟仪器,是当今乃至以后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虚拟仪器技术,针对实际应用,利用美国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和高速采集卡对低频时码授时信号便携式测量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硬件组成及软件结构图。利用开发出的测量系统对接收中存在的干扰进行了研究,针对实际中出现的干扰,采用自适应陷波滤波算法,能较好的克服该干扰。监测系统的网络化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对虚拟仪器技术中四种流行网络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监测系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来实现网络化监测。

赵晶[7](2007)在《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方法及便携式场强仪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新一代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的建立,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根据以往测量工作中的经验和实际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一款小型化、便携式低频时码场强仪。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研究分析了场强测量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低频时码信号的体制和格式特点以及测量意图,给出了场强测量的工程实现方法,并对前端信号处理方法和流程进行了研究。(2)根据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以往经验提出了低频时码信号场强仪所需实现的功能设计要求,给出了场强仪的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处理器的选型,确定了各模块与处理器连接时选用端口的情况。(3)开发了一款基于单片机的低频时码信号场强仪,该仪器具有场强测量、与PC机进行数据通信和电源监测三个基本功能。并且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低功耗适合野外测量、成本低廉可以大量使用等特点。在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给出了场强仪各模块实现过程中的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方法。并对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I2C总线、RS-232C串行通信接口标准、使用单线进行数据传输的HDQ总线等标准和协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中,测量方法的提出和基于单片机的低频时码信号场强仪的设计和实现是本人所做工作的重点,并且已经基本完成。开发的仪器能够可靠的完成场强测量功能,并且由于尽可能的使用了MSP430F149单片机自带的外围模块,所以有效的简化了电路、减小了设备体积、降低了功耗。该仪器适合于在野外进行大范围的快速测量,并且在低频时码接收终端设备安装过程中,可以帮助安装人员判断信号接收质量,在低频时码授时技术产业化进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白燕[8](2003)在《低频时码接收的DSP实现以及改进低频定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授时中心正在建设和完善的低频时码授时系统是我国授时体系的重要扩展和补充,其应用研究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论文的工作针对低频时码授时高端用户的定时需求,对数字信号处理(DSP)这一新型技术在该领域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完成和开展了如下工作: (1) 研究分析了低频信道和DSP技术,根据系统要求,从硬件上实现了基于DSP芯片的低频时码信号的采集测试平台。利用该平台实现了信号的观测和采集。本文第二章具体说明了该测试平台的设计原理、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法以及各种器件的选取原则。 (2) 为了提高接收机的定时精度,对反映低频信号秒到来时刻的确定方法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接收信号失真和受干扰的原因所在,论述了接收带宽和失真程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的方法在调幅信号的下降沿上找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特征点,将其作为接收机的定时参考点,定时不确定度可以达到数十微秒量级。 (3) 最终的低频时码接收终端应当是一种全数字化的、性能较高、精度较高的接收机。在前面已经实现的低频时码信号测试平台的基础上,对设计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模式的低频时码接收终端作了初步的探讨,为今后的全数字化接收机的实现打下一定的基础。 (4) 全数字化接收机的核心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本文最后介绍了数字滤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基本原理及其DSP实现的方法,为DSP技术在不同功能上的开发以及在低频时码接收终端的应用作了些许探讨。 其中,第(1)和第(2)部分的工作为本人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已经基本完成。第(3)和第(4)部分的内容是为了今后顺利开展低频时码的数字化研究,而提出的有关软件无线电接收的一种设计方案,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开发研究。

710600[9](2002)在《国家授时中心(原陕西天文台)科研论文目录续编(1999-200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说明 1990年底,我们编印了《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科研论文目录》,收集了本单位(原陕西天文台)1990年底以前的科研论文。1993年在《陕西天文台台刊》第1期(P74~84)作了1991~1993年论文目录的续编。此后,又在1999年《陕西天文台台刊》第22卷第1期作了

刘军[10](2002)在《低频时码授时系统中的若干理论与工程设计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从低频时码授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目前低频授时工程中遇到的若干理论与实际问题,包括低频天地波综合覆盖范围预测,优化、升级系统配置参数和结构以及高精度、数字化低频时码定时终端的设计要点。作者所做工作及主要成果如下: (1)首先对低频授时信号天地波干涉问题进行了研究。地波信号场强和时延的计算根据经典理论和3262工程的实测参数获得,计算结果可靠;在充分考虑地磁场、低电离层电子浓度和碰撞频率在高度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地面电特性分段不均匀性、大气折射等物理条件下,采用“全波理论”解决了天波的理论预测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地波干涉现象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系统工程中授时信号天地波综合覆盖图。为了解决天地波干涉造成的信号衰落,给出了自适应均衡的解决方案。 (2)对低频天波传播几何参量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大气折射率三段模型引入几何参量的计算,并将大气折射数学模型从50公里高度扩展到90公里高度范围;计算出天线背景因子在照明区、半影区和深影区的出射角分界线,得到Airy函数大宗量与小宗量的分割值。 (3)根据通信基带信号分析理论,对低频时码信号的频谱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实际信号的解析表达,对其频谱进行了分析。 (4)为了实现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的高精度定时,提出在ASK调制基础上组合扩频调制技术,给出了可行的组合调制方案,并就相关接收式低频时码接收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附加扩频调制,可实现微妙量级的定时精度。 (5)扩频调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作者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对其理论推导、参数选取、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 (6)作者提出低频时码信号的正交扫描解调技术,从理论上分析了正交扫描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测试;根据正交解调原理,采用DSP技术实现了低频时码接收机的数字化改进,为高精度低频时码接收机的研制打下基础。 (7)用DSP实现低频时码信号的解调和处理,关键是软件算法的设计,作者采用同步与解调算法,在解调的同时实现同步,极大的节约了DSP的资源,为DSP完成均衡、滤波等信号处理预留了空间。 (8)为了实测低频时码信号的覆盖情况,自主研制了低频时码信号测量仪。经实际外场测试表明,本机性能可靠、稳定。

二、低频时码信号场强计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频时码信号场强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低频授时设备优化及管理研究 ——基于商丘低频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选题目的
    1.3 授时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
        1.3.1 国外授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3.2 国内授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机遇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低频授时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及现状
    2.1 低频授时系统的应用现状
    2.2 商丘低频授时概况
        2.2.1 低频授时项目简介
        2.2.2 项目组织架构体系
        2.2.3 现有设备运维管理分工以及维修流程模式
    2.3 低频授时设备运维问题以及相关故障走势
        2.3.1 各年故障率的分析比较
        2.3.2 各年相同月份故障发生频次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低频授时设备运维故障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设备故障类型划分
        3.1.1 按照故障的专业类型划分
        3.1.2 按照故障出现的具体部位划分
    3.2 设备故障问题原因分析
        3.2.1 功放部位频繁出故障的影响因素分析
        3.2.2 主电源部位频繁出故障原因分析
        3.2.3 发播信号质量不稳定原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低频授时设备运维故障问题要因确认
    4.1 设备故障问题要因确认
        4.1.1 功放部位频繁出故障影响要因确认
        4.1.2 主电源部位频繁出故障影响要因确认
        4.1.3 发播信号质量不稳定影响要因确认
    4.2 要因的汇总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低频授时设备管理优化对策及实施效果检验
    5.1 针对低频授时设备检修质量改进方案设计
        5.1.1 组建管理优化专家小组
        5.1.2 制定设备检修改进对策
    5.2 管理优化效果检验
        5.2.1 优化改进前后低频授时设备故障数据对比
        5.2.2 其他质量成果评估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BPM授时信号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短波授时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国内短波授时技术的发展现状
        1.3.2 国外短波授时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2 BPM 授时信号传播特性分析
    2.1 BPM 授时信号体制
    2.2 BPM 信号传播的特点
        2.2.1 地波传输损耗分析
        2.2.2 地波场强计算
        2.2.3 天波最高可用频率
        2.2.4 天波传输损耗分析
        2.2.5 天波场强计算
    2.3 BPM 信道传输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BPM 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BPM 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3.2 BPM 监测系统的组成
        3.2.1 监测接收机
        3.2.2 监测软件
    3.3 BPM 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3.4 BPM 授时信号监测参数分析
        3.4.1 BPM 信号质量参数计算
        3.4.2 BPM 信号完好性参数计算
    3.5 系统监测方案设计
        3.5.1 数据采集方法
        3.5.2 循环监测方法
        3.5.3 监测数据的统计
    3.6 本章小结
4 BPM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1 监测软件总体设计
    4.2 各功能模块设计
        4.2.1 参数设置模块
        4.2.2 数据采集模块
        4.2.3 数据显示模块
        4.2.4 数据存储模块
    4.3 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运行及测试
    5.1 系统运行概况
    5.2 系统测试方案
        5.2.1 功能测试方案
        5.2.2 性能测试方案
    5.3 系统测试结果
        5.3.1 功能测试结果
        5.3.2 性能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低频时码接收系统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间同步与授时服务
        1.1.2 授时技术
    1.2 国外无线电授时技术的发展
        1.2.1 国外无线电授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2 国外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发展
    1.3 国内无线电授时技术的发展
        1.3.1 国内无线电授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3.2 国内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发展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1.4.1 本论文的课题意义和研究成果
        1.4.2 论文安排
第二章 我国授时系统的发展
    2.1 BPM短波授时系统
    2.2 BPL长波授时系统
        2.2.1 Loran-C系统
        2.2.2 建立BPL系统的必要性
        2.2.3 BPL系统的建立与改造
        2.2.4 BPL授时接收机发展现状
    2.3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4 BPC低频时码授时系统
        2.4.1 低频时码授时介绍
        2.4.2 我国BPC低频时码发播台
        2.4.3 低频时码接收装置
第三章 BPC低频时码接收硬件设计
    3.1 整体方案设计
    3.2 接收解调电路模块设计
    3.3 放大滤波电路模块设计
    3.4 解码电路模块设计
        3.4.1 单片机
        3.4.2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3.4.3 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
        3.4.4 串口通信
        3.4.5 BPC时码格式定义分析
    3.5 显示电路设计
第四章 BPC低频时码接收软件设计
    4.1 功能设计与主流程
    4.2 脉冲采集
    4.3 数据解码
    4.4 LCD1602显示驱动
第五章 BPC接收测试结果分析
    5.1 测试结果
    5.2 误差分析
第六章 数字化BPC接收设计
    6.1 软件无线电
    6.2 数字化BPC接收机结构设计
    6.3 BPC数字化接收机信号处理设计
        6.3.1 信号采样
        6.3.2 提取同步方法
    6.4 可配置多制式接收设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4)基于FPGA的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1 国内外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2.2 低频时码接收终端的应用现状
        1.2.3 论文的意义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总体设计与原理分析
    2.1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2.1.1 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简介
        2.1.2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2.2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2.3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主要技术分析
    2.4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实现的硬件平台
        2.4.1 FPGA器件的选择及其性能的分析
        2.4.2 外围器件的选择及其性能的分析
    2.5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实现的软件平台
        2.5.1 FPGA开发软件QUARTUSⅡ
        2.5.2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
    2.6 本章小结
3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电路板的设计基础
        3.1.1 电路板的设计步骤
        3.1.2 电路原理图设计的工作流程
        3.1.3 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工作流程
    3.2 FPGA芯片管脚电路设计
    3.3 外围电路设计
        3.3.1 电源电路设计
        3.3.2 晶振电路设计
        3.3.3 状态开关电路设计
        3.3.4 串口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3.5 FPGA配置、程序下载模块电路设计
        3.3.6 秒驱动电路模块设计
        3.3.7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硬件电路板
    3.4 电路板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4.1 FPGA电路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4.2 电路板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软件设计总方案
    4.2 本地秒时延修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本地秒时延修正模块的软件设计
        4.2.2 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4.2.3 本地秒时延修正模块的软件设计与FPGA实现
    4.3 串口接收时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4.3.2 串口接收时码模块的设计与FPGA实现
    4.4 时码计算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1 编码转换模块
        4.4.2 时码计算模块的设计与FPGA实现
    4.5 时码发送模块的设计与FPGA实现
    4.6 其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6.1 数字锁存器模块的设计与FPGA实现
        4.6.2 分频模块的设计与FPGA实现
        4.6.3 本地秒保持模块的设计与FPGA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误差分析
    5.2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输出的指标分析
        5.2.1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定时精度测试分析
        5.2.2 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的时码输出分析
    5.3 工作指标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电波里的极致时间(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知识储备
    名词解释:电波钟表
    电波钟表原理
□事件回放
    电波钟表事业发展研讨会在东莞召开
增强认识, 珍惜资源, 共同促进电波钟表事业的健康发展
    电波钟表发展促进会宣言
□专家视点
    电波钟表革命——新思维、新机遇、新挑战
        电波钟表——钟表业的第三次革命
        电波钟表——改变人们对钟表的思维方式
        电波钟表——我国钟表业发展的新机遇
        电波钟表——我国钟表业的新挑战
□电波钟历程
    探秘授时台
        和无线电一样久远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授时台
        艾菲尔铁塔与法国授时台
        美国NAA与WWV授时台
        今天的授时台
□电波钟表产品
    体验的精彩
        西铁城电波新品超级空中之鹰超级时间体验
        中国电波钟表同一个时间同一份信仰
□电波钟表技术的潜能
    无限量空间
中国电波钟表发展历程大事记
    一九八一年
    一九九年
    一九九六年
    一九九八年
    一九九九年
    二ΟΟΟ年
    二ΟΟ一年
    二ΟΟ二年
    二ΟΟ三年
    二ΟΟ四年
    二ΟΟ五年
    二ΟΟ六年
    二ΟΟ七年

(6)虚拟仪器技术在低频时码授时信号测量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绪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本论文的重难点及内容安排
        1.3.1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1.3.2 本论文的重难点
第二章 低频时码授时发播信号的特点及其测量方法研究
    2.1 低频时码发播信号形式和编码介绍
    2.2 低频时码授时信号的场强测试方法
        2.2.1 干扰测量仪(EMI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2.2.2 数字化直接场强测量
        2.2.3 上面两种RSL 测量算法的计算机仿真
    2.3 低频时码授时信号相位测量方法
第三章 虚拟仪器技术介绍
    3.1 虚拟仪器
        3.1.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3.1.2 虚拟仪器的构成
        3.1.3 虚拟仪器的软件
        3.1.4 虚拟仪器的技术优势
    3.2 LabVIEW 介绍
    3.3 结束语
第四章 便携式低频时码授时信号测量系统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系统硬件设计
        4.2.1 采集卡的选择
        4.2.2 前端信号处理
        4.2.3 模拟量的接法
    4.3 系统软件方案
        4.3.1 软件要求
        4.3.2 开发工具选择
        4.3.3 软件框图设计
        4.3.4 软件设计
    4.4 滤波方法设计
        4.4.1 低频时码信号的频谱
        4.4.2 低频时码授时接收中的干扰
        4.4.3 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自适应陷波滤波
        4.4.4 小结
第五章 低频时码发播信号实时监测系统
    5.1 系统硬件设计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软件主体框图
        5.2.2 解调判决模块
    5.3 监测系统网络化功能研究
        5.3.1 网络化测试概述
        5.3.2 网络化虚拟仪器测试技术
        5.3.3 实时监测系统的网络功能开发
第六章 实验报告
    6.1 电网测试报告
        6.1.1 实验背景
        6.1.2 实验设计
        6.1.3 实验结果
        6.1.4 结论
    6.2 低频时码授时发播信号监测报告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7)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方法及便携式场强仪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 国外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
        1.2.2 我国低频时码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
    1.3 低频时码信号测量手段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场强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 场强测量的理论基础
    2.2 场强测量的工程原理
    2.3 BPC 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简介
    2.4 KH3921-1 型干扰场强测试接收机原理
    2.5 场强测量的实现方法
    2.6 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场强仪的工作原理和方案设计
    3.1 场强仪的测量功能简介
    3.2 场强仪总体方案设计
    3.3 处理器的选择和介绍
    3.4 MSP430 系列单片机开发工具介绍
        3.4.1 MSP430 单片机仿真工具介绍
        3.4.2 MSP430 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第四章 场强仪硬件电路的设计
    4.1 前端放大电路的实现
    4.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现
    4.3 键盘电路的连接和实现
        4.3.1 键盘电路的连接
        4.3.2 按键抖动的影响和消除
    4.4 显示部分的设计
        4.4.1 MDLS16265 显示模块介绍
        4.4.2 LCD 与单片机的连接
    4.5 A/D 转换模块的实现
    4.6 串行通信模块的设计
        4.6.1 RS–232C 串行通信标准介绍
        4.6.2 RS232 驱动芯片 SP3220 介绍
        4.6.3 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4.7 串行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4.7.1 24LC02B芯片介绍
        4.7.2 串行存储器电路
    4.8 电源监测电路的设计
        4.8.1 BQ26500 芯片介绍
        4.8.2 芯片管脚说明
        4.8.3 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4.9 电源系统、时钟模块及复位电路等的设计
        4.9.1 电源系统电路
        4.9.2 时钟模块的设计
        4.9.3 复位电路设计
        4.9.4 JTAG 接口电路设计
第五章 场强仪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5.1 场强仪软件部分完成的功能和主程序流程
    5.2 键盘输入程序的设计与流程
    5.3 自动增益控制程序设计
    5.4 A/D 转换程序的流程
    5.5 显示部分的软件设计
        5.5.1 液晶显示模块操作说明
        5.5.2 HD44780 的读、写操作时序
        5.5.3 显示程序软件流程
    5.6 串行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5.7 串行存储模块软件设计
        5.7.1 I~2C 协议介绍
        5.7.2 软件实现及程序流程
    5.8 电源监测程序
        5.8.1 HDQ 总线说明
        5.8.2 HDQ 协议的软件实现
第六章 结论
    6.1 实验结果
    6.2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低频时码接收的DSP实现以及改进低频定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有关背景
    1.2 低频无线授时的有关情况及其发展
    1.3 DSP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意义
    1.5 论文的安排
第二章 基于DSP的低频时码信号测试平台
    2.1 低频时码系统介绍
    2.2 基于DSP实现的低频时码信号的测试平台总体介绍
    2.3 采样原理
    2.4 低频时码信号测试平台的硬件部分介绍
    2.5 低频信号测试平台的软件设计
    2.6 DSP芯片的开发工具
第三章 改进低频定时的方法研究
    3.1 低频时码接收信号失真的原因分析
    3.2 利用统计的方法选取稳定的定时参考点
        3.2.1 利用统计的方法选取定时参考点的整体思想
        3.2.2 滑动相减求出下降沿中最陡的一点
        3.2.3 利用标准偏差验证下降沿中最陡点的变化范围
        3.2.4 奇异数据的取舍
    3.3 求低频信号的秒定时点距离标准的GPS秒信号的延迟
第四章 低频时码接收机的软件无线电设计方案
    4.1 射频低通采样数字化结构软件
    4.2 A/D的应用
    4.3 AGC技术
    4.4 基于正交数字混频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数学模型
    4.5 多速率信号处理技术
    4.6 数字匹配滤波器
第五章 DSP的有关技术及其应用
    5.1 通过数字滤波的方法改进接收机精度
    5.2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应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10)低频时码授时系统中的若干理论与工程设计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低频授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2.1 低频时码授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1.2.2 罗兰C低频导航授时系统的最新进展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内容安排
        §1.3.1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1.3.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安排
第二章 低频天地波干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2.1 低频天地波干涉问题研究的工程背景
    §2.2 低频天地波传播信道特性与授时信号场强、传播时延的计算
        §2.2.1 低频天地波传播信道特性的概述
        §2.2.2 地波场强与相延的计算
        §2.2.3 天波传播几何参量的分析与研究
        §2.2.4 接收点天波信号场强与相位延迟的分析
        聚焦因子的分析与计算
        割背因子的分析与计算
        电离层等效反射系数与等效反射高度的分析与计算
    §2.3 低频天地波干涉现象的定量研究
    §2.4 有效抑制天地波干涉效应的技术措施
第三章 低频时码发播系统的工程设计
    §3.1 BPC低频时码授时系统概述
    §3.2 低频时码信号的频谱分析
    §3.3 低频时码发播台的工程设计和参数选取
    §3.4 发射与接收天线的测试技术
        §3.4.1 测量低频偶极子发射天线阻抗的替代法
        §3.4.2 天线带宽的计算
        §3.4.3 低频时码接收天线一铁氧体天线的设计要点
    §3.5 扩频调制中的关键技术
第四章 低频时码定时接收终端的设计研究
    §4.1 低频时码传统型接收机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4.2 正交叠加和正交采样原理
        §4.2.1 引言
        §4.2.2 低频时码信号正交叠加解调原理
        §4.2.3 低频时码信号正交采样解调原理
        §4.2.4 性能分析
    §4.3 正交解调式数字低频时码接收机的设计方案
        §4.3.1 低频时码信号正交叠加解调
        §4.3.2 硬件结构
        §4.3.3 软件算法
        §4.3.4 性能分析
        §4.3.5 结论
    §4.4 相关接收式数字低频时码接收机的设计方案
        §4.4.1 引言
        §4.4.2 组合调制结构
        §4.4.3 BPC伪随机码的捕获、跟踪和数据读出
        §4.4.4 接收系统性能分析
        §4.4.5 结论
第五章 实验报告
    §5.1 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仪的研制
    §5.2 发播天线测试实验报告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所做的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四、低频时码信号场强计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频授时设备优化及管理研究 ——基于商丘低频台[D]. 李文浩. 郑州大学, 2020(02)
  • [2]BPM授时信号监测方法研究[D]. 郭美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3(04)
  • [3]低频时码接收系统的研究设计[D]. 顾卓璟. 南京大学, 2012(10)
  • [4]基于FPGA的便携式BPC定时接收机设计与实现[D]. 刘小花.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2(03)
  • [5]电波里的极致时间[J]. 本刊编辑部,韩俊玉,王文毅,三亩. 钟表, 2007(06)
  • [6]虚拟仪器技术在低频时码授时信号测量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刘智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7(05)
  • [7]低频时码信号场强测量方法及便携式场强仪的研究与设计[D]. 赵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7(05)
  • [8]低频时码接收的DSP实现以及改进低频定时的研究[D]. 白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3(04)
  • [9]国家授时中心(原陕西天文台)科研论文目录续编(1999-2002)[J]. 710600. 陕西天文台台刊, 2002(02)
  • [10]低频时码授时系统中的若干理论与工程设计实验研究[D]. 刘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2(01)

标签:;  ;  ;  ;  ;  

低频时码信号场强计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