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

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

一、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芳,杨润祥[1](2022)在《肿瘤患者低血糖的处理》文中提出低血糖是肿瘤的急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并足以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而当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后,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退。一般引起低血糖症状的血浆葡萄糖阈值为2.8mmol/L,

卫国红,王利,万学思,谭泳谣[2](2021)在《ELF4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ELF4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与抗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高表达ELF4的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以及载体对照组细胞BON-Vector。采用MTT法检测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和BONVector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0.1μmol/L化疗药物表阿霉素处理BON-ELF4和BON-Vector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中凋亡通路关键因子caspase-9,caspase-8和PARP切割带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和BONVector细胞中Akt磷酸化水平。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BON-ELF4细胞中ELF4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细胞BONVector(P=0.013),稳定高表达外源性ELF4蛋白的细胞系BON-ELF4构建成功。稳定高表达ELF4的细胞系BON-ELF4生长明显较快(P<0.05)。相比较于载体对照组BON-Vector,BON-ELF4细胞在0.1μmol/L表阿霉素处理24 h后caspase-8,caspase-9的蛋白前体降低,而caspase-8,caspase-9切割成熟体升高(P<0.05);同时,相应的PARP切割带随着ELF4的高表达而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22.90%的载体对照组BON-Vector细胞呈现出Annexin V阳性、PI阴性的早期凋亡结果,6.03%的BON-ELF4细胞组呈现出Annexin V阳性、PI阴性的早期凋亡结果。外源高表达ELF4的肿瘤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显着升高(P<0.05),而Akt总蛋白的水平基本未受影响(P>0.05)。结论 ELF4能通过激活Akt通路而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

高志壕[3](2021)在《胰岛素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胰岛素瘤患者差异表达基因(DEGs),为阐明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胰岛素瘤基因芯片数据集GSE73338,应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0)和通路分析(KEGG),利用STRING和Cytoscape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PPI)。利用Cytoscape软件CytoHubb插件获得Hub基因。结果:筛选出319个DEGs,包括上调的140个和下调的179个。DEGs分子功能主要为蛋白质结合;细胞组分集中于细胞表面及细胞外隙;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细胞对TNF/IL1反应、细胞增殖负调控。KEGG分析发现它们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IL6、CXCL8、IL1β、APP、CD44、ICAM1、VCAM1等基因被筛选为胰岛素瘤相关Hub基因。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胰岛素瘤DEGs,有助于揭示胰岛素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4](2021)在《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文中研究指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的临床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成立了由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领域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回顾了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重要问题,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相应的诊疗建议,以期进一步改进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诊疗流程。

童风雄[5](202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初探(附52例分析)》文中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plasm,NEN)是一组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源、复杂多样的高异质性肿瘤,临床特点谱广,且缺乏特异性。该肿瘤可发生在人体部位任何位置,其中多数发生在消化系统,其次是肺,在消化道中有7%发生在胰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因其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且较早期发生转移,使得在消化系统中PNEN是NEN范围内预后最差类型之一。目前手术切除是PNEN治疗的首选方案,并且是唯一有机会能治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PNEN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但因PNEN仍属于罕见疾病,多数研究样本较小,缺乏代表性。所以有关其流行病学、治疗管理和生存预后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特点及转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学病理分析确诊的52例PNEN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26.0软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检查、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转移、预后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其中影响肿瘤转移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设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2例PNEN患者中,男性17例(32.6%),女性35例(67.3%),男女比例为0.48:1。平均年龄(54.2±11.3岁)。大于55岁有33人(63.4%),小于55岁有19人(17.3%)。2.所有PNEN病例中,F-PNEN 18例(34.62%),NF-PNEN 33例(63.46%),另外1例诊断为MEN1(1.92%)。3.影像学检查,彩超检出率45%(9/20);CT检出率88.4%(46/52);有MRI检出率90%(27/30);EUS检出率100%(11/11);PET-CT检出率100%(5/5)。4.PNEN最大直径15.7cm,最小直径为0.7cm,平均值为:3.4±2.7cm。其中F-PNEN最大直径为6.2cm,最小直径为0.7cm,平均直径为:1.9±1.2cm;NF-PNEN最大直径为15.7cm,肿瘤最小直径为1.1cm,平均直径为:4.1±2.9cm。TNM分期:Ⅰ期21例(40.3%),Ⅱ期15例(28.8%),Ⅲ期10例(19.2%),Ⅳ期6例(11.5%)。WHO分级:G1级30例(40.3%),G2级15例(28.8%),G3级3例(5.7%),G3(NEC)4例(7.6%)。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为86.2%;突触素(Syn)阳性率为86.1%;CD56阳性率为79.4%;嗜铬蛋白A(Cg A)阳性率80.5%。Ki-67>20%有6例(11.5%),Ki-67≤20%有46例(88.4%)。5.影响转移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2)、肿瘤大小(P=0.006)、TNM分期(P<0.001)、WHO分级(P<0.001)是影响PNEN转移的单危险因素。多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2)、临床分类(P=0.048)、肝转移(P=0.025)、淋巴结转移(P=0.028)、TNM分期(P<0.001)、手术切除(P=0.008)及WHO分级(P<0.001)与预后有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和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PNEN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年龄大于55岁是该疾病高发年龄段;NF-PNEN患者多于F-PNEN患者。2.PNEN术前影像学检查EUS、PET-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超、CT、MRI;PNEN以中高分化(G1/G2级)多见;TNM分期Ⅲ/Ⅳ和WHO分级G3级整体预后较差。3.TNM分期、WHO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PNE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临床分类、TNM分期、病理分级、转移、手术切除与PNEN预后有相关性,其中TNM分期Ⅲ/Ⅳ期、病理分级G3级、手术预后影响更为显着。5.年龄、TNM分期和手术切除是预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6.手术是目前PNEN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6](2021)在《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文中研究说明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肿瘤,胰腺是其常见的发病部位。近年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和健康体检的普及,pNEN的临床检出率亦呈上升趋势。同时,学术界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使得pNEN的诊疗水平显着提升。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7](2021)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0·广州)》文中提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发病率在全球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最常见。GEP-NEN的高度异质性为其临床诊治带来挑战。近年来,GEP-NEN在病理学、影像学、治疗各领域均有较多进展,且临床诊治高度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在2014年发布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诊治若干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更新,制定本共识,涵盖GEP-NEN的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病理学、核医学、内外科治疗等方面,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王玮,李刚,王家兴,刘璟瑜,谢敏[8](2021)在《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文中认为胰岛素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年发病率约为0.01%~0.03%[1]。肿瘤多为单个,体积较小且大多直径小于2 cm,良性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胰体、胰头部,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低血糖,大多为肿瘤组织释放过多的胰岛素导致,是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2]。目前国内胰岛瘤病例仍较少见,现将1例典型胰岛素瘤报道如下。

郝辉[9](2020)在《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检出价值并评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低级别分级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因临床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行一站式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的患者50例,其中经组织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20~70岁,中位年龄52岁;36例患者中病灶数52个。扫描均在GE Revolution CT扫描机器上进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后对整个胰腺进行灌注联合能谱扫描,扫描完成后对灌注及能谱图像进行重建及数据测量分析,比较与常规胰腺灌注扫描下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比较灌注伪彩图中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间常用灌注参数(BV、BF、MTT、PS、TTP、Tmax、MSI、IRF T0)差异性,并分析不同级别间肿瘤的灌注参数的差异性;分析病灶与正常实质间能谱参数差异性,其中包括以10Kev为间隔的60Kev~140Kev单能量CT值、动静脉期碘浓度(IC)、动静脉期水浓度(WC),计算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动静脉期的标准碘浓度(NIC);分析辐射剂量。结果:①不同扫描模式下,病灶检出率不同,能谱CT联合灌注的检出率为90.3%~96.3%,常规胰腺灌注检出率为82.8%,前者较后者高(p<0.05);动脉期能谱联合灌注扫描更有利于病灶的检出。②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富血供特点,灌注结果显示瘤体较邻近正常实质呈明显高灌注状态,pNETs病灶灌注参数BF、BV、MSI分别为238.24±133.58ml/min-1·100g-1、22.67±6.54ml/100g、10.60±3.37,较正常胰腺实质参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PS、TTP、Tmax分别为6.98±3.52s、3.28±1.79ml/min-1·100g-1、16.48±2.37s、4.11±1.78s 均低于正常实质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 T0参数在两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NETs肿瘤根据不同病理级别分为A、B两组,即A组(G1级)与B组(G2级)比较,两组间灌注参数中BF、IRF T0分别为224.72 ±77.95ml/min-1·100g-1、0.66±0.10、287.63±89.07 ml/min-1·100g-1、1.56±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级别越高,血流量相对增高。④动脉期pNETs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组间单能量keV下CT值比较均有差异,相同单能量下,病灶CT值明显高于胰腺实质(p均<0.05),静脉期两者间CT值无明显差异性。⑤动脉期病灶的IC值、WC值、NIC值分别为82.31±33.71ug/cm3、1070.71±72.32mg/cm3、0.76±0.50ug/cm3,均高于正常胰腺实质(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期病灶的IC值、NIC值分别为37.26±26.28 ug/cm3、0.78±0.20ug/cm3,高于正常实质(p<0.05);动脉期病灶的能谱曲线高于正常实质,单能量keV越低,两者CT值差越大,病灶显示更明显。⑥本次研究患者行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全过程所受有效辐射剂量为19.24±3.21 mSv。结论:能谱CT联合灌注成像有利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的检出,检出率较常规胰腺灌注高,且其有效辐射剂量较其略低。依据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对病灶与正常实质进行鉴别,依据BF、IRF T0灌注参数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连妤瑾[10](2020)在《以替莫唑胺为基础联合治疗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类起源于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产生多肽激素或生物胺的相对少见且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我国最常发生的部位为胰腺、直肠、胃和肺。近几年,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40%~85%的NENs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转移,转移部位以肝脏最常见,其次是骨骼和肺部。目前,化疗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药物种类较少,选择有限。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或卡铂主要用于治疗Ki-67增殖指数>55%的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若一线化疗失败后,尚无标准的二线化疗方案;链脲霉素是国外推荐用于分化良好的晚期NENs的一线化疗药物,但由于有效率不高、毒性作用较大,且在国内未上市,已受到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等药物的挑战。一些回顾性和前瞻性小样本研究提示,替莫唑胺使晚期NENs患者显示出明显的临床获益,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作为一线、二线甚至三线治疗应用于临床,如替莫唑胺/卡培他滨(CAPTEM)、替莫唑胺/替吉奥(STEM)、替莫唑胺/沙利度胺等。但国内仅发现一项接受CAPTEM方案治疗14例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以替莫唑胺为基础联合治疗胰腺和非胰腺NENs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分别作为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替莫唑胺联合不同药物的不同方案之间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接受以替莫唑胺为基础联合化疗(包括替莫唑胺/卡培他滨、替莫唑胺/替吉奥、替莫唑胺/替吉奥/沙利度胺、替莫唑胺/安罗替尼)的53例晚期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消化系统NENs病理诊断依据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肺及纵膈NENs病理诊断依据2015年WHO肺肿瘤分类标准。根据患者不同部位(胰腺和非胰腺)、不同治疗方案(替莫唑胺/卡培他滨、替莫唑胺/替吉奥、替莫唑胺/替吉奥/沙利度胺、替莫唑胺/安罗替尼)、不同时机选择(一线、二线、三线治疗)分为三个组别,然后分析整体及各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纳入53例患者的ORR为24.6%,DCR为66.1%,mPFS为14.6个月(95%CI:4.6~23.2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累积生存率为90.6%。1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患者的ORR为35.7%,DCR为71.4%,未获得mPFS;39例非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on-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P-NENs)患者的ORR为20.5%,DCR为 64.1%,mPFS为 11.0 个月(95%CI:2.8~16.7 个月)。两组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PTEM方案治疗的35例晚期NENs患者的ORR为25.7%,DCR为65.7%,mPFS为15.0个月(95%CI:8.6~27.1个月);以STEM方案治疗的10例晚期NENs患者的ORR为30.0%,DCR为60.0%,未获得mPFS。两组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STEM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患者和3例替莫唑胺联合安罗替尼方案治疗的患者,由于纳入患者例数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未对疗效差异进行分析。作为一线治疗的27例晚期NENs患者的ORR为40.7%,DCR为77.8%,mPFS为16.0个月(95%CI:8.2~28.5个月);作为二线治疗的17例患者的ORR为11.7%,DCR为 58.8%,mPFS为 11.9 个月(95%CI:3.6~19.3 个月);作为三线治疗的9例患者中,DCR为44.5%,mPFS为4.8个月(95%CI:2.7~10.4个月)。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替莫唑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通常耐受性可,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皮疹、乏力及手足综合征。只有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毒性而停止治疗,7例患者(13.3%)出现3~4级毒性,主要是血小板减少症(3.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9%)、消化道症状(5.7%)。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可减轻或恢复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所致死亡。结论1.以替莫唑胺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晚期NENs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P-NENs较NP-NENs可能有更好的反应率。2.以替莫唑胺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无论作为一线、二线还是三线治疗晚期NENs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一线治疗可能优于二线治疗。3.CAPTEM和STEM方案在晚期NENs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反应率,耐受性可,但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二、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患者低血糖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引起的低血糖症原因
2 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
    2.1 临床体征与诊断
    2.2 胰岛瘤引起的低血糖临床管理
3 非胰岛细胞肿瘤低血糖症
    3.1 NICTH的发病机制
    3.2 NICTH的临床表现
    3.3 NICTH的诊断
    3.4 NICTH的管理

(2)ELF4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系及实验试剂
    1.2 外源稳定高表达ELF4蛋白的细胞系的构建
    1.3 免疫印迹实验
    1.4 MTT比色法
    1.5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建立了ELF4高表达的人胰岛素瘤细胞BON-ELF4
    2.2 高表达ELF4能促进人胰岛素瘤细胞增殖
    2.3 高表达ELF4能增强人胰岛素瘤细胞抗凋亡能力
    2.4 ELF4能够激活胰岛素瘤细胞内Akt信号转导通路
3 讨论

(3)胰岛素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3 基因本体论与信号通路分析
    1.4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Hub基因筛选
2 结果
    2.1 DEGs的筛选结果
    2.2 GO、KEGG分析
    2.3 PPI分析、Hub基因结果
3 讨论

(4)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级与分期
    1.1 定义
    1.2 病理学分类和分级
    1.3 分期
2 临床表现与分类
    2.1 功能性pNEN
        2.1.1 胰岛素瘤
        2.1.2 胃泌素瘤
    2.2 无功能性pNEN
    2.3 遗传相关性pNEN
3 诊断
    3.1 临床特点
    3.2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检查
    3.3 功能性pNEN的实验室检查
    3.4 影像学检查
    3.5 病理学检查
    3.6 遗传相关性pNEN
4 手术治疗
    4.1 术前评估
    4.2 功能性pNEN的术前准备
    4.3 局部可切除pNEN的手术治疗
    4.4 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pNEN的手术治疗
    4.5 遗传相关性pNEN的手术治疗
5 术后辅助治疗
6 局部不可切除和转移性pNEN的综合治疗
    6.1 生物治疗
    6.2 系统化疗
    6.3 靶向治疗
    6.4 PRRT
    6.5 症状控制治疗
    6.6 肝转移瘤的局部治疗
7 预后与随访
8 附录

(5)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初探(附5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材料
    2.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2.3.1 分级标准
        2.3.2 分期标准
    2.4 随访信息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检验、检查结果
        3.2.1 检验结果
        3.2.2 影像学诊断
        3.2.3 病理检查
    3.3 治疗、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演变
    4.2 病因与临床分类
    4.3 临床特点及诊断方式
    4.4 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与治疗方法
    4.5 预后分析
第5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探讨
    参考文献

(6)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级与分期
    1.1 定义
    1.2 病理学分类和分级
    1.3 分期
2 临床表现与分类
    2.1 功能性p NEN
        2.1.1胰岛素瘤
        2.1.2胃泌素瘤
    2.2 无功能性p NEN
    2.3 遗传相关性p NEN
3 诊断
    3.1 临床特点
    3.2 外周血生物标记物检查
    3.3 功能性p NEN的实验室检查
    3.4 影像学检查
    3.5 病理学检查
    3.6 遗传相关性p NEN的诊断
4 手术治疗
    4.1 术前评估
    4.2 功能性p NEN的术前准备
    4.3 局部可切除p NEN的手术治疗
    4.4 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p NEN的手术治疗
    4.5 遗传相关性p NEN的手术治疗
5 术后辅助治疗
6 局部不可切除和转移性p NEN的综合治疗
    6.1 生物治疗p NEN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SA)和干扰素-α。
    6.2 系统化疗
    6.3 靶向治疗
    6.4 PRRT
    6.5 症状控制治疗
    6.6 肝转移瘤的局部治疗
7 预后与随访
8 附录

(8)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诊断及治疗
2 讨论

(9)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以替莫唑胺为基础联合治疗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患者低血糖的处理[J]. 杨芳,杨润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01)
  • [2]ELF4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J]. 卫国红,王利,万学思,谭泳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1(09)
  • [3]胰岛素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高志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5)
  • [4]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J].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 协和医学杂志, 2021(04)
  • [5]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诊疗初探(附52例分析)[D]. 童风雄. 南昌大学, 2021(01)
  • [6]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J]. 吴文铭,陈洁,白春梅,依荷芭丽·迟,杜奕奇,冯仕庭,霍力,姜玉新,李景南,楼文晖,罗杰,邵成浩,沈琳,王峰,王理伟,王鸥,王于,吴焕文,邢小平,徐建明,薛华丹,薛玲,杨扬,虞先濬,原春辉,赵宏,朱雄增,赵玉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6)
  • [7]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0·广州)[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 中华消化杂志, 2021(02)
  • [8]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J]. 王玮,李刚,王家兴,刘璟瑜,谢敏. 现代临床医学, 2021(01)
  • [9]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D]. 郝辉. 郑州大学, 2020(02)
  • [10]以替莫唑胺为基础联合治疗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析[D]. 连妤瑾.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