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通腑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败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益气养阴活血通腑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败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一、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继发性磺脲类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聂春丽,李靖,郑世静,蒋逸韵[1](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2016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6篇文献,1 25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44例,对照组609例,各研究均明确指出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提高临床疗效(RR=1.73,95%CI[1.46,2.05])、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MD=0.26,95%CI[0.22,0.3])、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MD=-1.02,95%CI[-1.16,-0.87])、降低体重指数(MD=-0.78,95%CI[-1.26,-0.3])、降低血脂TC:(MD=-0.57,95%CI[-0.73,-0.42]、TG:(MD=-0.78,95%CI[-1.26,-0.30])、LDL-C:SMD=-0.46,95%CI[-0.59,-0.32]、空腹胰岛素(SMD=-0.69,95%CI[-0.81,-0.57])、空腹血糖(MD=-0.9,95%CI[-1.09,-0.7])、糖化血红蛋白(MD=-0.77,95%CI[-1.28,-0.26])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优势,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肖小惠[2](2016)在《益气养阴活血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建立高脂饮食喂养28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部分:依据WHO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选取84例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中,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服用二甲双胍;实验组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黄芪、生地、丹参、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山药、黄精、丹皮、大黄、红花、桃仁等药物组成),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血脂、中医症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脂肪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xFINS/22.5,其中FINS单位为mu/L,FPG单位为mmol/L)。二、实验研究部分: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高热量饮食喂养28周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贝特组,各治疗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游离脂肪酸(FFA)、血脂(TC, TG, LDL-C、 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一、临床研究部分:治疗前两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FPG、 2hPG、HbA1c、BMI、FINS、TC、TG、LDL-C、HOMA-IR、TNF-α、IL-6水及中医症候积分等均有显着的下降(P<0.05),SFRP5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5),但实验组改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DL-C均比治疗前有显着增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前后,两组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实验研究部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及IRT异常、体重、TC、TG、LDL-C、FFA、FINS、 HOMA-IR明显升高(P<0.05),HDL-C、ISI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贝特组血糖及IRT改善,TC、TG、LDL-C、FFA、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ISI明显升高(P<0.05),HDL-C改善不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HMGB1、TLR4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贝特组大鼠肝脏HMGB1、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临床研究部分:益气养阴活血中药不仅可以控制气阴两虚兼有血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体重,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还能明显调节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以通过影响IL-6、TNF-α、SFRP5等脂肪因子来改善IR。另外,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在临床应用时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可见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二、实验研究部分: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且可能通过调节HMGB1、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王倩[3](2016)在《糖脂平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糖脂平方”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糖脂平方”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符合T2DM IR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2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糖脂平方(每日一剂,早晚各200ml)。4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体质指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1)综合疗效治疗组为87.8%,对照组为6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69.7%,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程度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且治疗组FPG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2hPG、HbAlc改善方面疗效相当(P>0.05)。(4)患者的TG、TC、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TG和LDL-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5)患者的BMI水平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患者的FINS、IRI和ISI水平均有显着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INS、IRI、ISI改善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值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改善值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8)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糖脂平方”安全性好。结论:“糖脂平方”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患者疗效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糖脂平方”可能通过改善体质指数水平,降低血糖水平,调整血脂代谢,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IR发挥作用。

林适峰,黄惠彬[4](2013)在《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在糖尿病中其作为重要的病理基础,亦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的疾病全过程。近年来中医药在研究糖尿病方面取得颇多成果,亦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做了深入的剖析,对将来糖尿病的防治具有深厚的意义。

马立新[5](2012)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及方法学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型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降糖药作为标准治疗药物普遍用于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药治疗作为2型糖尿病的药物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在中医典籍中“糖尿病”又被称为“消渴”,病机为“本虚标实”,历代医家在消渴证或糖尿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随着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机制引入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的]开展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方法学评价研究及疗效、安全性评价,为RCT的设计、实施及管理提供方法学支持,为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疗效和安全性证据。[方法]1.电子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CBM及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检索截止时间:2012年1月.筛选干预时间≥3个月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2.建立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的数据库。描述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的PICOS构成要素,分析2006年前、后构成比的变化趋势,调查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及结果报告过程。3.利用样本含量、效应指标等文献信息推算效应值大小的把握度,定量评价效应值大小的可靠性。4.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文献质量。5.系统综述纳入中药与安慰剂、降糖药、非特异性治疗、不治疗的比较以及中药联用降糖药与降糖药比较的RCT,结局指标包含下列之一:死亡率、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血糖控制指标(FPG,2-hPG,HbAlc),生存质量,症状积分、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后获得干预时间≥3个月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 232项研究。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纳入了170项研究。2.伦理学审查信息的报告率只有4.31%(10/232),临床试验注册信息报告率为0.86%(2/232)。3.中医诊断标准的报告率为58.2%(135/232),中医辨证纳入标准的研究占32.8%(76/232)。4.阳性对照药物属于一线治疗药物的比例由2005年前的25.5%(24/94)上升到2006年后51.3%(58/113)(P<0.001);安慰剂对照比例由2005年的6.9%(7/101)上升到之后的13.7%(18/131)(P<0.0001)。5. HbA1c、2-hPG、FPG、生存质量指标的报告率分别为55.6%(129/232),76%(176/232),95%(220/232),0.4%(1/232),优效性试验中把握度大于80%的试验只有14%(12/81)。6.17.2%(40/232)的试验报告了随机化方法;分配表隐藏的报告率由2005年前的1%(1/101),增加到2006年后的7.6%(10/131)(P=0.016);盲法的报告率占9.5%(22/232);退出、失访与脱落报告率由2005年前的2%(2/101)增加到2006年后的15.3%(20/131)(P<0.0001)。2.2%(5/232)的研究报告了对数据分析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7.中药与安慰剂比较,葫芦巴总皂苷胶囊及淡豆豉提取物可降低HbA1c、2-h PG,而朝鲜红参及葫芦巴总皂苷胶囊具有降低FPG的作用。8.部分中药与降糖药联用比单独应用降低HbAlc、FPG、2-h PG、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的作用明显。9.中药与降糖药比较纳入52项高偏倚风险随机对照研究,而且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未实施meta-汇总分析,中药代替西药降糖的疗效尚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10.RCT中对不良反应的报告率平均为27.65%(47/170)[结论]1.结果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者应注册临床试验、发表研究方案,有关部门应强化对试验设计、实施及统计方案的审查,注重对试验数据及安全性风险的监查,试验结果应按照国际规范报告。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尚存在把握度不足、研究偏倚风险较大,以及终点结局、HbAlc、QOL指标报告较少,副作用报告不规范等不足尚需改进。2.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影响:部分中药可能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中药对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实。中药代替西药应用的降糖效果证据不足,尚不能推荐临床常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结论有待补充新的研究资料。

邓烨[6](2012)在《熊曼琪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学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历代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中医理论、临床、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熊曼琪教授是当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为我国当代着名伤寒专家、教育家、临床大家。她师从于着名中医学家刘赤选教授,一直从事《伤寒论》教学、科研以及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形成了丰富而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主,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中心,全国范围内搜集熊曼琪教授相关文献资料,包括着作、论文、医案,访谈记录,旁纳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方法,对其成长历程、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师承关系等方面整理,探讨当代中医伤寒家的成长成才之路。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当代名医学术思想,弘扬地方医学特色。对于当代名家学术传承研究,有利于保存和共享中医名家的宝贵经验,促进中医人才成长,推动中医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熊曼琪教授成长历程,通过访谈和资料收集,简述了熊教授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历。第二部分为学术思想,熊曼琪为当代岭南伤寒名家,致力于弘扬仲景学术,辨病分证,重视六经辨证,在创新研究、消渴病的病机研究中均有建树。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熊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活用经方治疗疑难病,尤其擅长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第四部分为实验研究,熊教授重视科研,在糖尿病机理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方面,走在前沿,专方专药如桃核承气汤的研究亦有深入。第五部分为教学经验,熊教授积极倡导经典回归临床,提高学科地位。另外具体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伤寒学概念。第六部分为学术传承,在中医传承模式的分析下,以熊曼琪为个体研究,分析其学术临床思想源头和发展,提供借鉴。第七部分为访谈记录,是由对熊曼琪教授两次访谈内容的记录整理。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到熊曼琪教授的成长、成才之路;她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学经验则是当代中医界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值得当代中医人学习借鉴。

刘峰[7](2012)在《降糖三黄片影响胰岛β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迄今为止,人类对于糖尿病的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根治方法,这也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围绕重点解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两方面来实行,可以分为胰岛素治疗和非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病人和部分口服药失效或有口服药禁忌症的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非促泌剂包括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及α-糖苷酶抑制剂。近年来, 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的发现又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糖尿病,中医又称之为消渴病,此外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称谓。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东汉时期,张仲景、隋代巢元方、唐代王焘、明代张景岳等历史上的有名医家均对该病作出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和解释。现代医家对消渴病研究也相当丰富,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虽然目前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但仍未能使患者摆脱终身治疗困境,同时,其治疗费用高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到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中药具有廉价、多靶点等优势,可以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对糖尿病给予治疗,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降糖三黄片2号是我科名老中医熊曼琪教授根据《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加减化裁而来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在我院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以扩大经方在临床的适应症。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通过研究降糖三黄片2号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降糖三黄片2号治疗和改善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靶点与作用机理,从信号传导通路机制角度,科学的揭示降糖三黄片2号的作用机制。通过研究临床患者使用降糖三黄片2号后凋亡相关基因和通路的表达,证实降糖三黄片2号在临床上具有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部分:取3周龄大SPF级Wistar大鼠,雄性,5只,断颈处死,取胰腺提取胰岛细胞培养。取成年新西兰兔,雄性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降糖三黄片2号组,共2组,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开始灌胃。空白组予蒸馏水灌胃;降糖三黄片2号组给予(2g/Kg)三黄降糖片2号灌胃。经过7天灌胃后,乙醚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3000转/分)5分钟,取上清液冻存备用。1流式细胞检测分组:将细胞用普通培养液培养3天后,随机分为高糖培养液组、高糖培养液+降糖三黄片2号含药血清组、普通培养液组培养72小时后检测。2ELISA检测分组:将细胞用普通培养液培养3天后,随机分为普通组和高糖组两个大组。普通组设3个亚组:普通培养液组、普通培养液+降糖三黄片2号含药血清组、普通培养液+不含药血清组;高糖组设3个亚组:高糖培养液组、高糖培养液+降糖三黄片2号含药血清组、高糖培养液+不含药血清组培养72小时,取细胞裂解液待检测。利用Annexin V-FITC联合PI双标法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其凋亡情况。采用ELISA检测IKBKB、NFKBIA、NF-kB、BAX检测NF-kB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情况。观察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包,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部分: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住院病人48例,均为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病人。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平衡入选患者基线特征,基础治疗均使用胰岛素治疗,治疗组予口服降糖三黄片2号,8粒/tid;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清晨空腹抽血待检测,采用ELISA检测IKBKB、NFKBIA、NF-kB、BAX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包,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部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普通培养液组细胞凋亡率为5.05±0.2%,高糖培养液组细胞凋亡率为15.33±1.30%,高糖培养液+降糖三黄片2号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为10.43±0.57%,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的统计学意义,证明高糖培养液可以诱发胰岛细胞凋亡,而降糖三黄片含药血清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细胞培养检测结果提示,高糖培养液组的IKBKB表达明显高于高糖+降糖三黄片含药血清组,经统计学检验P<0.01,与普通培养液组比较,高糖加入降糖三黄片含药血清组的IKBKB表达与其无明显差别,在NFKBIA测定中,各组间NFKBIA的浓度未见明显区别,高糖组的NF-kB表达明显高于加入降糖三黄片的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同时也高于普通培养液组,同时加入降糖三黄片含药血清组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也低于其他各组,经统计学检验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证明降糖三黄片有通过降低促凋亡基因表达而抑制凋亡的作用。临床部分: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IKBKB、NFKBIA、NF-kB、BAX含量的到与实验研究相同的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IKBKB浓度有区别,经统计学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NFKBIA浓度有区别,经统计学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NF-kB浓度有显着差异,经统计学检验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BAX浓度有显着差异,经统计学检验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证明降糖三黄片在临床应用中同样具有明显的抑制凋亡作用。结论:降糖三黄片2号具有明显的抑制和延缓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家族蛋白表达有关,同时该药可以明显降低NF-kB水平,从而提示该药有抑制凋亡的作用。

展照双[8](2010)在《内科病症应用通腑法述要》文中研究说明通腑法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方,具有通导大便、排出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的治法,属于八法之"下法"。通腑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应用此法治疗内科疾患,每获捷效。1消化系统诸多医家将通腑法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患以治疗大肠、肝胆、胰腺、脾胃等脏腑病变。

劳美铃[9](2010)在《痰瘀兼夹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失效患者动态血糖漂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失效痰瘀兼夹型患者的全天血糖波动特点,痰瘀症状得分与动态血糖监测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31例SFS患者进行连续72小时的血糖监测,并对其作出中医痰瘀症状量化评分。得分大于0者列入痰瘀组,得分为0者列入非痰瘀组。最终完成试验共30例。比较痰瘀组与非痰瘀组患者之间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血压、糖脂代谢水平、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稳态模型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动态血糖各参数,并以痰瘀症状得分为因变量,各项观察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30例患者痰瘀组共23例,占76.67%,非痰瘀组共7例,占23.33%。(2)与非痰瘀组比较,痰瘀组患者的收缩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高,最高血糖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波动系数、高血糖曲线下面积、早、午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体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痰瘀组为(25.61±5.62)kg/m2,大于23.9 kg/m2,达超重标准;虽胰岛素B细胞功能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痰瘀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值;(3)血糖波动系数、早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甘油三酯、收缩期血压与痰瘀症状得分呈显着正相关,进入逐步回归方程(F=197.401,P<0.01)。(4)SFS患者整体血糖水平均在10mmol/L以上,日间血糖水平高,痰瘀组血糖峰值集中出现在午餐后1.5~2.5h,非痰瘀组血糖峰值出现在早餐后1~2h,凌晨及空腹水平较低,血糖谷值集中出现在4~7点;早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三餐后血糖峰值延迟。(5)非痰瘀组患者有1例出现不典型的黎明现象,没有监测到低血糖的发生。结论: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失效患者在本虚基础上以夹痰夹瘀为多。SFS患者糖代谢紊乱严重,胰岛素抵抗严重,胰岛B细胞功能差;痰瘀组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更严重,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对更高,胰岛素抵抗更严重。SFS患者存在慢性波动性高血糖,以早餐后血糖波动明显,三餐后血糖峰值延迟,日间血糖高居不下;痰瘀组患者血糖水平更高,血糖波动幅度更大,早餐后血糖波动更明显,夜间及凌晨血糖较空腹血糖高,这可能与糖脂毒性及胰岛素抵抗严重有关;非痰瘀组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失常更严重,可能与其胰岛B细胞功能更差有关。有黎明现象发生。由以上结论推测通过中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失效痰瘀兼夹型患者,可有望缓解血糖波动性的严重危害。这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标准量化的客观依据,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李燕华[10](2010)在《扶正畅枢法对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证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2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发病年龄也日渐年轻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免疫和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其病理生理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的功能降低以致不能被有效利用而引致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持续性高血糖水平,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心、脑、肾、眼、足和周围神经。如心脏病和中风,肾病可发展为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会导致失明,足部严重溃疡而要截肢等的危害。有效的把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对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有明显优势,因此,有效的控制血糖便成为目前的关热点。目前西药对血糖的初期控制相对比较理想,但随着病程的演变,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以致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为了进一步控制血糖,一般会加大药量或采取二联用药或多联用药,效果仍然不理想便改用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历代中医典籍中并无“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这个病名,这是现代医学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证实药物的疗效和病程的控制情况,而设定相关的监控指标,祈望能够通过有关微观项目的检测来了解药物所起的作用,一旦发现药物失效,便可以及早更改用药以防止其并发症的出现。虽然历代的中医典籍中并不直接有“糖尿病”这个病名,我们可以按2型糖尿病的表现而将其归类到“消渴”的范畴去考究。历代医家多数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标,燥热为本,故从滋阴清热治疗,但从长期的临床验证发现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未能起到根本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基础,提出三阴病脏腑虚寒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主导地位。从文献的考究到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基本病因就是本虚,重点在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的虚弱状态下,未能有效发挥其温照和固摄能力,属于太阴和少阴病的脾肾阳虚,精微物质流失而不能被充分利用,故令到身体更为虚弱,而糖尿病就是在这种正气不足的环境中形成的。由于能量不足,推动无力而导致病理产物的停滞,壅塞血管脉络,这个寒湿内停的邪实情况,也正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阶段。因此,本研究用温阳扶正,配合畅枢之法,扶正以固本,畅枢以利于祛邪,标本兼顾,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本课题以研究中医中药的相关文献再配合现代医学的研究及导师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提出阳虚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多伴有枢机不利为其特点的理论,并运用扶正(扶阳)畅枢之法治疗。通过观察应用本法为基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论证此法的正确性,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以致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60例,均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者,经中医六经辨证为三阴病或伴有枢机不利,按病情及就诊的先后次序,随机分到加用中药组30例、加用另类西药(拜糖平,罗格列酮)组15例和胰岛素组15例。纳入患者在适当饮食及运动,再配合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在原用西药方案上加服扶正畅枢中药煎剂、改用或加用另类口服降糖药和改用胰岛素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三组间及各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包括血糖:FBG、2hPBG、HbAlc,临床症状积分、中医正邪评分量表及六经辨证观察等。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PASW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P<0.05被认为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病例不能用单一的六经病作归纳,发病多以合病或并病的形式出现,三阴病13例,占22%;阴阳合病47例,占78%。2.六经的分布次序为:1)少阴病为主证的占96.66%(58/60例),2)少阳病占次证的36.66%(22/60例),3)厥阴病占次证的31.66%(19/60例),4)太阴病占次证的16.66%(10/60例),5)阳明病占次证的13.33%(8/60例),6)太阳病则以伴随证占5%(3/60例)。引证了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病人多以少阴病阳虚为主,伴少阳枢机不利,采用温阳扶正并配以畅枢之法作治疗的正确性。3.经统计学分析,各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治疗后的改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间的疗效比较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4.各组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P<0.01),表示治疗效果有显着性差异。三组间的疗效比较则有显着性差异(P<0.01)。以治疗组的效果最为突出。按上述的疗效标准,结果治疗组(加中药组)显效率63.3%,总有效率100%;对照1组(加西药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100%;对照2组(胰岛素组)显效率6.7%,有效60%,无效33.3%。5.设计正邪评分量表作观察,结果发现这次研究的病人的虚证多数集中在阳虚、心虚和肾虚,这与六经的少阴病非常吻合;而实证则多数集中在气郁、寒湿和热结方面,这又与枢机不利的病机极度相似。正好证实病人的“虚”主要为“阳虚”,“实”重点就在“枢机不利”以致寒湿内停。结论与启示:2型糖尿病的本原于先天的禀赋不足,启动于后天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调。由于脏腑亏损及功能低下以致温照及运化无力,病理产物的积聚而成痰成瘀,阻碍气血运行,壅塞脉络,加重了恶性循环而令本病发展致不能逆转的局面。针对这个发病特点而使用扶正培本之法,配合调畅枢机的治疗,加强脏腑功能以促进病理产物的排出,扶正祛邪并用,标本虚实并顾,能有效干预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型糖尿病是个复杂而难治疾病,现代医学在目前仍未有治愈的方法,故以控制病情为目标,重点放在血糖控制方面。但发现在治疗上单靠口服西药是不长远的,因为药物继发性失效是个必然进程,最终要依赖胰岛素生存。就算加强血糖控制也不能阻止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中医中药的介入治疗起着正面和积极的作用,大量研究报导可见,中医药的多靶点整体调节作用,可协助降血糖、减少西药的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和防治并发症等。中医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全过程,如能找紧早期的介入,可望逆转病程;中期的介入也能帮助预防并发症;晚期的介入都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及胰岛素敏感性退化所形成,无论是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都不能阻止其病程发展。本研究证明糖尿病以综合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使用西药也要配合康教育。从中医宏观的角度运用中药作出整体调节,效果令人鼓舞。中医中药有能力将血糖从波动中稳定下来,加药不是唯一的选择。

二、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继发性磺脲类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继发性磺脲类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2.4 质量评价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资料提取
    1.6 统计分析
        1.6.1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模型的选择
        1.6.2 灵敏度分析
        1.6.3 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
    2.2 纳入研究
    2.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 异质性的分析与处理
    2.5 发表偏倚
    2.6 灵敏度分析
3 讨论
    3.1 创新性及临床价值
    3.2 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法
    3.3 吕仁和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认识
    3.4 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3.5 现代药理降糖作用
    3.6 中医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
    3.7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问题与展望

(2)益气养阴活血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IR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致病作用
        三、胰岛素抵抗的危害
        四、胰岛素抵抗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五、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防治
    第二节 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IR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治疗研究
        三、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四、研究不足之处和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部分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二、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
        三、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情况
        四、两组治疗前后BMI、FINS、HOMA-IR变化情况
        五、两组治疗前后脂肪细胞因子变化情况
        六、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变化情况
        七、不良反应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动物及饲养
        二、药物及试剂
        三、试剂与仪器
        四、动物模型建立和分组
        五、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各组大鼠体重比较
        二、各组大鼠口服糖耐量试验葡萄糖水平的变化
        三、各组大鼠TG、TC、LDL-C、HDL-C、FFA变化
        四、各组大鼠HOMA-IR、ISI及FINS水平比较
        五、各组大鼠肝组织HMGB1蛋白表达的比较
        六、各组大鼠肝组织TLR4蛋白表达的比较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一、动物模型制造及临床患者选择
    二、益气养阴活血法能改善2型糖尿病1R患者的临床症状
    三、益气养阴活血法能减轻2型糖尿病IR体重
    四、益气养阴活血法能改善2型糖尿病IR的糖代谢
    五、益气养阴活血法能改善2型糖尿病1R的脂代谢
    六、活血降糖饮能改善2型糖尿病1R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
    七、活血降糖饮对胰岛素抵抗肝脏中HMGB1、TLR4表达的影响
    八、对活血降糖饮作用的评述
    九、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读学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糖脂平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1.5 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处理方法
        2.3 结果判定与疗效评价
        2.4 临床试验的质量监控
        2.5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2.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研究对象
    2. 资料分析
        2.1 治疗前基本资料分析
        2.2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3. 不良事件和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IR的现代医学认识
    2. IR的中医机理探讨
        2.1 治病求本,阴阳为纲
        2.2 调理脏腑,重在脾肾
        2.3 痰瘀兼毒,以清为法
    3. 基础治疗的制定
    4. 应用“糖脂平方”的理论依据
        4.1 导师治疗IR的用药经验
        4.2“糖脂平方”的组方分析
    5.“糖脂平方”临床疗效分析
        5.1 基本资料分析
        5.2 对中医证候的改善
        5.3 对血糖的影响
        5.4 对血脂的影响
        5.5 对体质指数的影响
        5.6 对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影响
    6.“糖脂平方”作用机理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IR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1.1 脾虚湿盛
        1.1.2 痰湿瘀浊
        1.1.3 肝郁失疏
        1.1.4 肾脏亏虚
    1.2 辩证分型
2 中医药对IR的治疗
    2.1 单味药
    2.2 复方制剂
        2.2.1 健脾化湿
        2.2.2 化瘀祛痰
        2.2.3 疏肝解郁
        2.2.4 益气养阴朱章志等[24]研究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
3 结语

(5)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及方法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综述一 治疗2型糖尿病上市中成药的现状与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2 中成药定义与中医“消渴病”证候分类标准
        3 资料提取
        4 对资料提取过程的质量控制
        5 数据分析方法
        结果
        1 国家对上市中成药的管理情况
        2 上市中成药的剂型
        3 上市中成药的主治证候
        4 各年份批准的上市中成药数量及种类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评价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2 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3 资料提取及分析方法
        结果
        1 检索结果
        2 各年度中药治疗2 型糖尿病临床研究报告的数量
        3 发表的临床研究的设计类型
        4 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时间
        5 干预时间≥3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类型及随机化方法构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
        3.1 文献检索
        3.2 资料筛选
        4 文献质量评价
        5 资料提取
        6 数据分析方法
    结果
        1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研究文献检索
        2 随机对照试验的年代分布特征
        3 资金来源及临床试验注册与伦理学审查信息的报告
        4 研究对象选择
        5 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6 干预措施
        7 对照措施
        8 指标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报告
        9 结局指标报告
        9.1 结局指标报告
        9.2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9.3 样本含量报告与效应值大小把握度的估算
        10 纳入研究的设计及比较类型
        10.1 纳入研究的设计类型
        10.2 纳入研究的比较类型
        11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及偏倚风险
        11.1 随机化方法
        11.2 随机序列分配表隐藏
        11.3 盲法应用
        11.4 结局损耗报告
        11.5 结局报告的完整性
        11.6 发表偏倚
        11.7 基线资料报告
    讨论
        1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及研究结果的外部真实性
        2 研究结果的内部真实性及偏倚的控制
        3 干预措施的报告
        4 对照措施的报告
        4.1 对照措施的重要性及对照的种类
        4.2 安慰剂对照
        4.3 阳性药对照
        5 效应指标选择
        6 样本量的计算及把握度的估算
        7 研究设计
        8 中药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对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影响
        9 中药随机对照试验信息及数据的明晰化报告
    结论
        1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2 建议
第三部分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疗效、安全性的系统综述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纳入、排除标准
        2 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
        3 文献筛选
        4 资料提取
        5 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6 研究间异质性检验及资料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研究特征
        3 文献质量及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4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间的异质性
        5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评价
        5.1 中药与安慰剂比较
        5.2 中药与降糖药比较
        5.3 中药联用降糖药与降糖药比较
        5.4 中药与非特异性治疗比较
        5.5 中药与不治疗比较
        6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中的不良反应
    讨论
        1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2 中药治疗2 型糖尿病的安全性
        3 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局限性及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结论
        1 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2 研究结果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图1 偏倚风险评价图:纳入研究每个风险条目评价结果
附表
    附表1 治疗2型糖尿病上市中成药功能主治及国家对中成药的管理
    附表2 主要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策略
    附表3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特征
    附表4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及文献质量评价
    附表5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效应分析
    附表6 空腹血糖(FPG)水平效应分析
    附表7 餐后2h血糖水平效应分析
    附表8 症状积分、证候积分及生存质量积分水平效应分析
    附表9 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附表10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中不良反应报告
致谢
个人简历

(6)熊曼琪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成长历程
第二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弘扬仲景学说,强调辨病分证
    第二节 重视六经辩证,提倡创新研究
    第三节 深研消渴病机,临床科研发微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糖尿病治疗概述
    第二节 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
        二、糖尿病神经病变
        三、糖尿病心肌病
        四、糖尿病足
        五、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第三节 他科发挥
    第四节 熊曼琪教授医案
        一、医案一
        二、医案二
第四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室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机理研究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机理研究
    第四节 专方研究
第五章 教学研究
    第一节 重视经典教学,提高学科地位
    第二节 经典回归临床,凸显经方特色
    第三节 拓展教学方法,提出伤寒学概念
    第四节 积极开拓视野,助力学科发展
第六章 学术传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熊曼琪学术临床思想源头
        一、刘赤选
        二、何志雄
    第三节 熊曼琪学术临床思想发展
第七章 访谈记录
    第一节 成长经历
    第二节 伤寒入门
    第三节 选方用药
    第四节 临床带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熊曼琪教授部分留影
    附录2 熊曼琪教授主编着作
    附录3 熊曼琪教授发表论文
    附录4 熊曼琪教授历任职务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降糖三黄片影响胰岛β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学对B细胞凋亡的认识
        一、细胞凋亡的相关概念和检测方法
        二、β细胞凋亡发生的信号转导机制
    第二节 中医对B细胞凋亡的认识
        一、中医对β细功能及凋亡的认识
        二、加味桃核承气汤(降糖三黄片)改善β细胞凋亡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药品
        三、实验仪器
    第二节 方法
        一、实验准备
        二、实验过程
        三、试剂来源
        四、统计学处理
    第三节 结果
        一、流式检测结果
        二、ELISA检测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临床观察
    第一节 材料
        一、研究对象
        二、实验药品
    第二节 方法
        一、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三、检测
        四、统计学处理
    第三节 结果
        一、BAX蛋白检测结果
        二、IKBKB检测结果
        三、NFKBIA检测结果
        四、NF-kB检测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痰瘀兼夹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失效患者动态血糖漂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正文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SFS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 诊断标准
        (二) 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
        1. 发病机理
        2. 影响因素
        (三) 治疗研究进展
        1. 口服药物治疗
        2. 胰岛素治疗
        二、SFS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一) 病因病机
        (二) 辨证分型
        (三) 中医药治疗近况
        三、CGMS技术介绍及应用研究进展
        (一) 血糖测定方法的发展历程
        (二) CGMS的血糖探测机理
        (三) CGMS的优缺点
        (四) CGMS的临床应用研究
        四、血糖动态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联系
        五、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1.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 SFS诊断标准
        (二)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三) 中医痰瘀症状量化评分及分组方法
        1. 评分表设计
        2. 分组方法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 基本临床资料采集
        (二) 佩带CGMS
        (三) 优降糖敏感性试验
        (四) 救急处理
        (五) 观察指标
        1. 一般检测指标
        2. CGMS评估参数
        (六) 图形观察研究
        1. 整体血糖波动图
        2. 血糖均值折线图
        (七) 统计学处理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基本临床信息及中医痰瘀兼夹证型分组
        (二) 一般检测指标结果
        (三) 两组间一般检测指标及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
        1. 两组间一般检测指标t检验结果
        2. 两组间动态血糖参数t检验结果
        (四) 痰瘀症状得分与一般检测指标及动态血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五) 血糖曲线图及其特点描述
        1. 整体血糖波动图及血糖均值折线图
        2. 不同时间血糖均值及两组间血糖均值折线图的比较
        3. 黎明现象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SFS诊断标准的确立
        三、中医对SFS的认识
        四、SFS患者在本虚基础上以夹痰夹瘀为多
        五、SFS痰瘀患者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严重
        六、SFS痰瘀患者血糖波动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一) SFS患者整体血糖波动特点
        (二) 痰瘀组患者血糖波动特点
        (三) 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七、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参考标准
        (一)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二) 中医兼夹证分型标准
        (三) 糖尿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二、知情同意书
    三、临床研究观察表
    四、痰瘀症状量化评分表
    五、医学术语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10)扶正畅枢法对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证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研究
        1. 2 型糖尿病的概述
        2.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3.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4. 2 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5.T2DM的治疗及控制目标
        6.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原因
        7.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机制
        8.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处理
        9.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研究
        10.总结与展望
    第二节 中医学的研究
        1.消渴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2.中医对T2DM的辨证论治的研究现状
        3.中药在T2DM的研究
        4.针灸在T2DM的研究
        5.小结
    第三节 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研究
        1.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研究进展
        2.结语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病例选择
        1.病例来源
        2.一般数据
        3.选择标准
    第二节 治疗与观察方法
        1.治疗方法
        2.观察指标
        3.疗效判定标准
        4.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结果分析
        1.六经辨证分析
        2.六经病的分布
        3.临床疗效比较
        4.正邪评分疗效比较
    第四节 讨论
        1.2型糖尿的六经辨证标准探讨
        2.2型糖尿的六经发病机制分析
        3.阳虚(正虚)枢机不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立法依据
        4.辨证治疗要点
        5.扶正畅枢法治疗本病的用药思想
        6.疗效分析
        7.正气邪气与糖尿病的防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继发性磺脲类失效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Meta分析[J]. 聂春丽,李靖,郑世静,蒋逸韵. 世界中医药, 2018(03)
  • [2]益气养阴活血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 肖小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3]糖脂平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的临床研究[D]. 王倩.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 林适峰,黄惠彬. 临床医学工程, 2013(01)
  • [5]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及方法学评价研究[D]. 马立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6]熊曼琪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 邓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降糖三黄片影响胰岛β细胞凋亡的研究[D]. 刘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8]内科病症应用通腑法述要[J]. 展照双. 中国中医急症, 2010(08)
  • [9]痰瘀兼夹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失效患者动态血糖漂移的临床研究[D]. 劳美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10]扶正畅枢法对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证治研究[D]. 李燕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益气养阴活血通腑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败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