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 - 分析单词问题的关键

列表 - 分析单词问题的关键

一、列表——分析应用题的一把钥匙(论文文献综述)

吴琪燕[1](2021)在《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综合题作为初中阶段解题学习和解题教学的重难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考试中具有区分和选拔学生的功能。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由于数学综合题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的解题情况并不理想,因此,研究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波利亚解题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借助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首先,测试初中生数学综合题的解答情况,调查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其次,根据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并将该表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教学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两个结论:(1)初中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动机信念较强,但解题情况不理想。在综合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拟定计划环节制定不出解题方案,实施计划环节不善于监控解答状态,回顾环节不进行解题反思。(2)使用“怎样解题表”的提示语,对解题过程进行表述有助于学生解题,但是对七年级学生的作用并不显着。鉴于初中生综合题的学习现状,本文提出“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用此表设计出一个教学案例。并给出三条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希望这项研究能为一线教师综合题的教学提供参考,另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应用到初中数学综合题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应用。

罗强华[2](2020)在《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文中研究表明良好的审题习惯决定学生解题的成败.本文以一道长文字习题的审题为例,介绍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索智慧[3](2020)在《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F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问题解决教学在近些年来一直都是一线小学数学老师们研究的热点,且在教材中对此部分进行了强调,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目标,对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采取题海战术,更多关注于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于学生更深层次追求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交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育人的深度层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深度教学正是从育人的理念来促进数学教学,一方面不仅是现实教学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深化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基于以上背景,关于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本研究从深度教学理念的视角聚焦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以重庆市F小学五六年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课堂中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知识层面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而对于问题解决的知识背景以及背后的价值与意义缺乏深度研究。并根据现状发现所调查学校目前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五个问题:(1)目标上缺乏具体的数学核心素养导向;(2)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度活动体验与探究;(3)教学资源方面难以构建丰富而关联的信息课堂技术环境;(4)师生互动中缺乏高质量问题引领高阶思维的发展;(5)教学评价难以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本研究还探讨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方面,即教师的个人素养、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评价制度以及学校因素。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教育观念,加深对问题解决教学本质的理解;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活动的体验与交流,锤炼高阶思维能力;加强反思评价,重审问题解决教育的价值性。”

耿昀艳[4](2020)在《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概率内容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问题情境作为教科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问题情境带动课堂的发展,而教科书作为教学过程的载体,呈现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对教师进行教学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统计与概率”作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四大内容之一,相比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所占比重较少,对教科书统计与概率内容问题情境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1)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在问题情境类型上有何异同或特色?(2)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在情境的真实性上有何异同?(3)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在问题情境特征水平上有何异同?以中国两版教科书人教版和苏科版与美国教科书MC版为研究对象,对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访谈法、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主体内容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宏观比较是分为问题情境的类型和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其中问题情境的类型是参照PISA测评对于问题情境类型的分类,分为无情境、个人情境、社会情境、生活情境、职业情境和科学情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是参照ZHU Y和FAN L在研究中比较中国大陆与美国初中数学教科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及PISA测评中倡导的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理念,分为真实情境和非真实情境;微观比较是依据李叶平对中美小学数学整数加减法的特征水平划分、陈志辉对“函数”内容进行初中数学课程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框架进行改进,得到了三特征十二水平的层次划分。通过中美三版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从问题情境数量上看,人教版和苏科版问题情境数量远不及MC版教科书。(2)从问题情境类型上看,三版教科书各有侧重:相同之处表现为生活情境数量最多,不同之处表现在人教版侧重社会情境和职业情境,苏科版侧重个人情境,MC版侧重无情境和个人情境。(3)从问题情境真实性上看,三版教科书问题情境真实性不高,仅为10%左右,且大多真实情境与本国文化相关。(4)从问题情境特征水平上看,人教版和苏科版数学特征水平较高,MC版教科书语境特征水平较高,三版教科书任务特征水平较低。基于以上研究,对人教版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的编写得到如下启示:(1)丰富情境类型的多样性。(2)除生活情境外,增加其他类情境的比重。(3)适当提升真实情境的比重。(4)适当增加任务特征中问题解决水平和特殊性要求水平的数量。

陈虹琴[5](2020)在《小学生学习力形成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力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学生学习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心智模式的改进、学校经验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但在目前实践当中,有关学生学习力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是较为欠缺的领域,现有的研究较多借鉴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未依托教育研究特点和需要,形成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方案,在教育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弱。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学习力形成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界定出“学习力”的核心要义,得出“学习力”的构成要素,依据学习力的构成要素,转化为问卷调查维度,编制《学生学习力现状调查问卷》,调查了Z校2年级—6年级学生的学习力现状,共收集样本数据1213份,其中有效样本1130份。通过Spss21.0和SPSSAMOS22.0对113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合对Z校教师的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学生学习资料,教师课堂教学情境等实物资料,探索学生学习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提出促进学生学习力形成的有效路径,丰富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归纳出学生学习力现状,发现Z校学生学习力在总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发展较好。然而,在年级、性别、独生子女、班干部、父母亲学历、母亲职业类型、辅导班报名情况这七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较显着。研究者依据问卷结果并辅之以对Z校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资料,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家庭、教师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并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力双螺旋结构理论,建构了小学生学习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学习力的形成与学生个体背景变量具有显着影响;学习力的形成与学生的自主发展具有显着影响;学习力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关系显着;学习力的形成与教师核心作用的发挥紧密联系;学习力的形成与精简的活动组织具有潜在关系。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学生、家庭、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要关注学生个体背景变量,以确保学习力的全面均衡发展;把握学习力形成的学段差异,以实现学习力形成的精准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控性等素养,以把握学习力形成的具体性;改善家庭育人功能,以增强学习力形成的保障性;增进相关主体间的协同性,以改善学习力形成的合作效能;优化学校活动组织,以加强学习力形成的关联性。

陈佳欢[6](2019)在《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 ——以N市XL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南京XL幼儿园抽取了 4个大班的152名儿童,采用Edwin Gordon编制的《初级音乐能力量表》(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ptitude,PMMA)来测量幼儿可发展的音乐能力;采用台湾学者谢如山编制开发的学童数学成就测验(TestofChildre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3-9years)来测量幼儿的数学能力。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和非参与式观察法对大班幼儿音乐能力和数学能力发展的状况以及音乐能力和数学能力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二者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其中音乐能力子维度旋律、节奏均与非正式数学能力、正式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2、大班女孩音乐能力子维度旋律、节奏与非正式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与正式数学能力不存在相关关系。3、大班男孩音乐能力子维度旋律与非正式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节奏与非正式数学能力、正式数学能力存在正相关。研究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关注数音领域的渗透,整合幼儿数学与音乐方面的经验;为幼儿音乐学习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和丰富的音乐材料。

刘绪毅,刘禹含[7](2019)在《“四读”:解读教材的一把钥匙——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为例》文中提出教材是教与学的支架。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研读、通读、精读、细读教材,做到瞻前顾后、通览全局,才能做到整体把握、以小见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杨舒评[8](2018)在《改善边境地区京族学校初一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教学研究 ——以东兴市京族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发展,对于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愈演愈烈。其中,数学认识信念等非智力因素颇受各研究者的青睐,且以实践研究为主。“东兴市京族学校”是一所民族学校,小学6年初中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寄宿制学校,它位于边境地区,它是中国唯一的一所京族学校。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了解,发现东兴市京族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整体素质比一般学校的学生都要差。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的学生数学认识信念是怎样的?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改善数学认识信念及其数学成绩?笔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着手研究。本文以广西边境地区京族学校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现状,提出改善教学设计的策略;再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并结合多个教学案例开展实验研究;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并借助统计软件分析调查结果;接着运用个案访谈法,探讨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认识信念及数学成绩的改善效果。实验后调查结果表明:(1)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学习成绩、知识结构信念维度和学习方式信念维度上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班明显好于控制班。即学生的知识结构信念、学习方式信念及数学学习成绩改善效果明显增强。(2)实验班和控制班在知识稳定信念维度、学习能力信念维度和学习速度信念维度上没有显着差异。即学生的知识稳定信念、学习能力信念和学习速度信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徐飞雄[9](2018)在《如何解初中数学应用题》文中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理不顺各种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列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顺关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数字问题和销售问题都可通过列表使问题得到解决。

沈汉屏(Hanping Azzarone)[10](2017)在《本土化语境下中美汉语教材课文主题对比分析 ——以《美洲华语》和《中文》修订本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文成为了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汉语教学欣欣向荣地在国内外展开,与之配套的教材也层出不穷。这些琳琅满目的教材确实促进了汉语教学的发展,但是否适应海外教学环境,贴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使汉语学习者在顺利通过SATII或AP1中文考的同时习得并传承祖国文化,则需要进一步的廓清与考订。本文笔者以在美国周末中文学校教学多年的经验为基础,结合海外周末中文学校较广泛使用的两套较权威性的汉语教材(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修订本和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教育研究发展委员会许笑浓女士主编的《美洲华语》)为例,立足于本土化的视角对课文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论文绪论部分概括了国内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情况,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本土化汉语教材研究的相关成果及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美国语言政策及大学先修课程(AP)对汉语教材编选的要求,阐述了美国外语教材编写的五大目标:以文化交际为核心、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围绕目的语教学,进行文化对比、联系其他学科、参加社团活动及学以致用,并以此为标准对两部教材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整理。第一章在采纳专家先贤对教材主题分类的基础上充实了教材提及的其他内容,并融合了 SAT II、AP大纲内容项目。主题分类主要包括:文学、艺术、运动、活动、家庭、生活、学习、动植物、民俗、民族、自然、景观、名人、科学、餐饮等15类。笔者通过计量统计、图表等方法,对15类主题要素在课文所占比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直观地显示两套教材截然不同的思路和主题呈现方式及主题分类的权重比例。第二章以课文主题呈现方式为主线,采用刘殉提出的文化建构理论,对教材中主题内容相近课文进行微观和统计分析,从而研究教材编写者对海外汉语教学所持的教学理念与编写准则和操作方式等差异。第三章主要通过对实际使用这两套教材的汉语教师和各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出两部教材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反馈。从理论分析到实际效果来反观教材主题呈现,分析出本土化背景下汉语教材的契合度,并得出一些结论以供大家探讨。本论文的比较分析为两部教材在主题、主题呈现方面提供了一面镜子,反映出中美两种不同理念下编选主题及呈现方式的异同,为今后编撰出更符合周末中文学校汉传承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教材主题和呈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列表——分析应用题的一把钥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列表——分析应用题的一把钥匙(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与说明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文献综述
        2.2.1 数学综合题的研究现状
        2.2.2 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教材分析和理论基础
    3.1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材分析
        3.1.1 初中数学综合题的课程标准和要求
        3.1.2 从教材习题到综合题试题的演变
        3.1.3 初中数学综合题分类
        3.1.4 小结
    3.2 理论基础
        3.2.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介绍
        3.2.2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心理学探析
        3.2.3 波利亚解题思想探析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法
        4.2.2 测验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3 研究对象的选取
    4.4 研究工具的设计
        4.4.1 测试卷设计
        4.4.2 调查问卷设计
    4.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5.1 数据的收集
        4.5.2 数据的整理
    4.6 研究伦理
第5章 初中生综合题测查结果分析
    5.1 测试卷测查分析
        5.1.1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描述性结果
        5.1.2 初中数学综合题解答情况差异性分析
        5.1.3 解题四个步骤的表述情况分析
        5.1.4 波利亚解题理论对初中生数学综合题解答的影响分析
        5.1.5 小结
    5.2 问卷结果分析
        5.2.1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2.2 学生对解答数学综合题的影响因素认知分析
        5.2.3 学生对数学综合题的学习方式分析
        5.2.4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四个步骤情况分析
        5.2.5 小结
    5.3 小结
第6章 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综合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6.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提出
        6.1.1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6.1.2 “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内容
    6.2“怎样解初中数学综合题”表的教学设计案例
    6.3 初中数学综合题教学建议
        6.3.1 把握课标,研读教材,夯实基础
        6.3.2 立足学情,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6.3.3 潜移默化,将波利亚解题理论融入教学中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反思
    7.4 研究展望
    7.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无提示语)
附录B 初中生综合题测试卷(有提示语)
附录C 初中生数学综合题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论文提纲范文)

1 例题呈现
2 审题过程
    2.1 树立学生审题的信心
    2.2 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2.3 培养学生耐心的品质
    2.4 重视审题过程的细节
        2.4.1 看清题目中的关键词
        2.4.2 注意数量单位是否统一
        2.4.3 全面考虑多种情况
        2.4.4 挖掘题目隐含条件
        2.4.5 细心甄别字母意义
3 结语

(3)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标准》中关于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
        2.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深远发展的重要性
        3.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现实需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1.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综述
        2.深度教学的研究综述
        3.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深度教学的研究综述
        4.文献评述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深度教学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阐释
    (一)深度教学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内涵与特征
        1.深度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2.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二)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
        2.杜威的反省思维
        3.布鲁姆的认知分类目标学理论
    (三)深度教学运用于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深度教学符合小学高段学生问题解决的心理认知规律
        2.深度教学符合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
        3.深度教学符合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
二、深度教学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想样态
    (一)教学目标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依托
    (二)问题情境开放多元化,理解中培养问题思维意向
    (三)问题探究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性
    (四)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激发思维创新点
    (五)问题反思对话中,散发散情感关怀
三、F小学深度教学视角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存问题透视
    (一)目标:缺乏具体数学核心素养的导向
    (二)过程:缺乏挑战性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探究
    (三)资源:难以建构丰富而关联的信息课堂环境
    (四)师生互动:缺乏高质量问题引领高阶思维的培养
    (五)反思评价:难以触及心灵深处
四、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缺乏深度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个人素养
        1.教师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掌握不足
        2.教师的数学学科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基础较弱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评价制度
    (三)学校因素
        1.教学硬件资源匮乏
        2.教师工作任务过重
五、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深度优化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加深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本质的理解
        1.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数学知识教学转向问题教学
        3.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转向立德树人
    (二)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1.师生搭台-共创生活化问题情境
        2.数学问题情境趣味化
    (三)注重活动的探究体验与交流:锤炼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1.营造轻松氛围,敢于在问题交流中批判质疑
        2.创新挑战性探究内容类型---为数学高阶思维奠基
        3.以核心问题串培养数学高阶思维
    (四)加强反思评价:重审数学问题解决教育的价值性
        1.加强教师反思评价:进一步理解儿童的思维路径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概率内容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思路
4 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类型比较研究
    4.1 中国两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类型
    4.2 美国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类型
    4.3 中美三版教科书统计概率内容问题情境类型比较研究
5 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真实性比较研究
    5.1 中国两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真实性
    5.2 美国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真实性
    5.3 中美三版教科书统计概率内容问题情境真实性比较研究
6 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内容问题情境特征水平比较研究
    6.1 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整体特征比较
    6.2 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数学特征比较
    6.3 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语境特征比较
    6.4 数学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任务特征比较
7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2 思考与启示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人教版、苏科版、MC版数学情境类型及特征统计
    附录2 :初中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问题情境的使用情况部分访谈实录
致谢

(5)小学生学习力形成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学习力的发展是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现实要求
        2.学习力的发展有助于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
        3.学习力的发展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现实诉求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学习
        2.学习力
    (二)学习力的内涵
        1.学习力内涵的能量观
        2.学习力内涵的品性观
        3.学习力内涵的素质观
        4.学习力内涵的能力观
        5.学习力内涵的发展观
        6.学习力内涵的综合系统观
    (三)学习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三要素说”和“综合体说”
        2.“四要素说”和“七要素说”
    (四)提升学习力策略的研究
    (五)学习力评估方法研究
        1.“蜘蛛图”动态评估方法
        2.学习力提升的评估方法
    (六)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反思和述评
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学习力双螺旋结构理论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2.访谈法
        3.课堂观察法
        4.实物分析法
    (三)研究工具
        1.学习力访谈提纲
        2.学习力调查问卷
五、Z校学习力现状
    (一)样本选取
        1.调查样本主要特征
        2.调查样本课外班报名情况
        3.调查样本父母学历特征
        4.调查样本父母职业类型特征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力总体描述
        2.学习力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分析
六、学习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对学习力形成的影响
        1.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2.自控性与坚持性对学习毅力的影响
        3.自我反思和学习策略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4.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对学习创造力的影响
        5.优质案例——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创造力的激活
    (二)家庭对学习力形成的影响
        1.家庭教育环境对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2.家庭教育理念对学习能力与学习毅力的影响
        3.家庭教育行为对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4.家庭教育态度对学习能力与学习创造力的影响
        5.优质案例——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对学习力形成的影响
        1.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对学习动力与学习毅力的影响
        2.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对学习动力与学习创造力的影响
        3.教师的学生观对学习能力与学习创造力的影响
        4.教师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5.优质案例——教师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四)其他因素对学习力形成的影响
        1.同伴对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2.学校活动组织对学习毅力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3.社会对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的影响
        4.优质案例——学校军训活动对学生学习毅力的锻炼
    (五)学习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1.学习力形成影响因素模型的核心
        2.学习力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3.小结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学习力的形成与学生个体背景变量具有显着关系
        2.学习力在学段上呈先慢后快的发展趋势
        3.学习力的形成与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具有内在关联
        4.学习力的形成与家庭教育能力高低具有密切关系
        5.学习力的形成与教师核心作用的发挥具有紧密联系
        6.学习力的形成与学校活动组织具有潜在关联
    (二)研究建议
        1.关注学生个体背景变量,以确保学习力的全面均衡发展
        2.把握学习力形成的学段差异,以实现学习力形成的精准培养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控性等素养,以把握学习力形成的具体性
        4.改善家庭育人功能,以增强学习力形成的保障性
        5.增进相关主体间的协同性,以改善学习力形成的合作效能
        6.优化学校活动组织,以加强学习力形成的关联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学习力形成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学习力形成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三 学习力形成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习力现状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 ——以N市XL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基于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1.1.2 基于关注幼儿早期数学学习的必要性
        1.1.3 基于数学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1.1.4 基于数音渗透是幼儿园课程领域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创新
    1.4 研究的理论背景
        1.4.1 戈登音乐学习理论
        1.4.2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音乐能力
        1.5.2 数学能力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相关研究
        2.1.1 有代表性的音乐能力发展研究
        2.1.2 音乐能力的测验
    2.2 关于早期儿童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儿童数学能力的研究
        2.2.2 关于儿童正式数学能力与非正式数学能力的研究
        2.2.3 关于儿童数学能力测量评估以及各个维度发展测量评估的研究
    2.3 关于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关系的研究
        2.3.1 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
        2.3.2 学习音乐与数学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
        2.3.3 音乐模式与数学模式的关系研究
        2.3.4 音乐与空间/几何的关系研究
        2.3.5 音乐与计数之间的关系研究
    2.4 对研究文献的评析
        2.4.1 研究对象方面
        2.4.2 研究内容方面
第3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1.3 研究对象
        3.1.4 研究方法
        3.1.5 研究过程
        3.1.6 研究工具
    3.2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3.2.1 数据的收集
        3.2.2 数据分析
    3.3 测查工具的信效度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班幼儿音乐能力和数学能力的特点
        4.1.1 幼儿音乐能力的总体特征
        4.1.2 幼儿数学能力的总体特征
    4.2 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
        4.2.1 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总体相关分析
        4.2.2 音乐能力子维度与数学能力各部分的关系
        4.2.3 女孩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
        4.2.4 男孩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
    4.3 不同音乐能力儿童数学能力的比较分析
    4.4 对不同音乐能力儿童的观察
第5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果
        5.1.1 大班幼儿音乐能力和数学能力的特点
        5.1.2 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相关关系
        5.1.3 女孩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相关关系
        5.1.4 男孩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相关关系
    5.2 讨论
        5.2.1 针对非正式数学能力与正式数学能力的讨论
        5.2.2 针对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相关关系的讨论
        5.2.3 针对女孩、男孩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相关关系讨论
第6章 反思与建议
    6.1 反思
        6.1.1 测查工具评价的范围较窄
        6.1.2 忽略家庭因素对幼儿音乐、数学能力的影响
    6.2 建议
        6.2.1 关注数音领域的渗透,整合幼儿数学与音乐方面的经验
        6.2.2 为幼儿音乐学习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和丰富的音乐材料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改善边境地区京族学校初一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教学研究 ——以东兴市京族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诉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信念
        2.1.2 数学认识信念
    2.2 相关研究的综述
        2.2.1 数学认识信念的基本结构
        2.2.2 数学认识信念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2.3 数学认识信念对其数学学习的影响
        2.2.4 数学认识信念的教学干预与改善
第3章 改善边境地区京族学校初一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教学策略
    3.1 京族简介
        3.1.1 概况
        3.1.2 经济状况
        3.1.3 教育现状
    3.2 问卷工具
    3.3 改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信念的策略
        3.3.1 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3.3.2 体验数学的现实价值
        3.3.3 完善知识整理
    3.4 改善学生数学知识稳定信念的策略
        3.4.1 学生讲题,做“小老师”
        3.4.2 改变教学方式,应用五环教学法
        3.4.3 了解数学史
    3.5 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信念的策略
        3.5.1 强化榜样力量,树立引领作用
        3.5.2 挖掘优点,提高自信心
        3.5.3 分层教学,关注学生力所能及
    3.6 改善学生数学学习速度信念的策略
        3.6.1 速度练习
        3.6.2 变式活用
    3.7 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信念的策略
        3.7.1 多样化方式教学
        3.7.2 反思提升
        3.7.3 抓住良好习惯培养
第4章 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与假设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假设
    4.2 实验工具
    4.3 实验对象
    4.4 实验变量
    4.5 实验材料
        4.5.1 学习材料
        4.5.2 评估材料
    4.6 实验程序
    4.7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1 控制班问卷前后对比分析
        4.7.2 实验班问卷前后对比分析
        4.7.3 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
        4.7.4 实验后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分析
        4.7.5 学生考试成绩在实验前后对比
第5章 改善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个案研究
    5.1 个案研究的目的
        5.1.1 研究过程
        5.1.2 研究对象
        5.1.3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5.2 研究结果与分析
        5.2.1 知识结构信念的个案分析
        5.2.2 知识稳定信念的个案分析
        5.2.3 学习能力信念的个案分析
        5.2.4 学习速度信念的个案分析
        5.2.5 学习方式信念的个案分析
第6章 改善边境地区京族学校初一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课例研究
    6.1 课例研究
        6.1.1 课题及研究目的
        6.1.2 实验对象
        6.1.3 教学设计
        6.1.4 片段实录分析
        6.1.5 实验班整节课教学设计过程
        6.1.6 课后点评反思
    6.2 实验班整节课关键数据分析
        6.2.1 教师时间分配数据分析
        6.2.2 教师理答方式数据分析
        6.2.3 学习效果数据分析
    6.3 反馈与评价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如何解初中数学应用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问题
二、行程问题
三、数字问题
四、销售问题

(10)本土化语境下中美汉语教材课文主题对比分析 ——以《美洲华语》和《中文》修订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洲华语》和《中文》课文主题宏观对比分析
    2.1 课文主题分类的梳理与界定
    2.2 《美洲华语》及《中文》课文主题统计
    2.3 《美洲华语》和《中文》主题选择分类和依据的对比分析
    小结
第三章 《美洲华语》和《中文》课文主题呈现微观对比分析
    3.1 教材课文主题的微观分析列表
    3.2 教材课文主题的微观对比分析
    3.3 从微观分析论本土化视角下两套教材的异同
    小结
第四章 《美洲华语》和《中文》主题调查分析
    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学生基于两部教材调查数据交叉分析
    4.3 基于两部教材的教师调查问卷交叉分析
    小结
结论
附录1: 《美洲华语》课文主题统计及类属标记
附录2: 《中文》课文主题统计及类属标记
附录3: 教材课文主题微观对比分析列表
附录4: 美国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四、列表——分析应用题的一把钥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初中数学综合题学习现状研究[D]. 吴琪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J]. 罗强华. 理科考试研究, 2020(18)
  • [3]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F小学为例[D]. 索智慧. 西南大学, 2020(01)
  • [4]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统计概率内容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D]. 耿昀艳.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5]小学生学习力形成的个案研究[D]. 陈虹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大班幼儿音乐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研究 ——以N市XL幼儿园为例[D]. 陈佳欢.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四读”:解读教材的一把钥匙——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为例[J]. 刘绪毅,刘禹含. 小学教学参考, 2019(05)
  • [8]改善边境地区京族学校初一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教学研究 ——以东兴市京族学校为例[D]. 杨舒评.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9]如何解初中数学应用题[J]. 徐飞雄. 学苑教育, 2018(02)
  • [10]本土化语境下中美汉语教材课文主题对比分析 ——以《美洲华语》和《中文》修订本为例[D]. 沈汉屏(Hanping Azzarone). 南京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列表 - 分析单词问题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