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斜坡屋面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罗亚明,陈军,陈明振,黄兆,李更城[1](2021)在《大面积斜坡屋面结构现浇一次成型施工技术》文中提出大面积斜坡屋面结构由于面积大、坡度大,传统工艺需留置施工缝进行分区混凝土浇筑,造成斜屋面结构防水性能降低,增加屋面渗漏风险。通过对长沙县人民医院项目斜坡屋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从大面积斜坡屋面混凝土浇筑跳仓间歇时间分析、一定斜率和高度下混凝土滑移与坍落度关系分析、混凝土抗滑移措施试验及模板支架优化等方面实现大面积斜坡屋面结构一次浇筑成型,保证斜屋面结构自防水性能。

凌竞,李庆国,侯约斌,李伟东,莫凯麟[2](2021)在《别墅坡屋面结构施工工艺分析》文中指出在建筑市场上,坡屋面被用作建造别墅的主要模型,需重点克服坡屋面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主要分析别墅坡屋面结构施工工艺相关内容,介绍某别墅区坡屋面工程项目概况,探讨钢筋混凝土工艺的使用,讨论别墅坡屋面的防渗漏施工工艺,应做好质量控制和卷材的细部控制,从而有效解决别墅坡屋面施工难度大、结构复杂的难题。

吴胤[3](2020)在《斜屋面混凝土布料机浇筑及装修层抗滑移施工技术》文中提出在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梁板施工时,常规技术存在施工效率低下、混凝土浇筑不密实、上部屋面装饰层易滑移等质量问题。结合某项目施工实际,提出了设置十字钢梁平台、踏步式马道等解决措施。经实际工程验证,上述措施的施工效果良好,在同类工程施工中具有借鉴意义。

夏峻嵩[4](2020)在《基于技术理论范畴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技术层面对小型试验性建筑研究对象进行关注和探讨,是当前建筑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学未来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论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以工程哲学作为理论指引,勾勒并还原技术背景下的小型试验性建筑发展和演绎路径和轨迹,深入探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的反传统、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现象,并且归纳和总结这些现象背后的技术规律和建筑特性。论文研究的主线和脉络:对小型试验性建筑的概念缘起、演化发展和异化拓展等概念和内容进行了论述,并围绕工程哲学的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对目前的小型试验性建筑展开深入分析和研讨,最终回归到小型试验性建筑的本体结构技术的解析。论文建立了依托工程哲学理论作为小型试验性建筑研究的基本框架,从崭新的结构技术视角对小型试验性建筑现象加以重新解读和诠释,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的技术创新、技术演化和以及基于技术的形态异化的深度解构分析,推演了小型试验型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论文同时论证及强化了结构主导下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的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探索了以结构技术驱动的小型试验性建筑设计实践发展若干可行的途径。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系统梳理了小型试验性建筑的技术背景理论及相关工程哲学理论,并提取了核心要素作为论文研究的支撑;分析了小型试验性建筑的概念缘起及本质形态,从结构的基本构成分析、建构以及重构等角度明晰了小型试验性建筑演进的基本逻辑;从工程哲学的价值论、认识论以及方法论对应的历史观、自然观和实践观的角度,剖析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现象,提出了一种以结构整合作为设计主导的小型建筑的试验性方向;从工程哲学的本体论角度,用结构构件的还原分析方法来进一步深入探讨小型试验性建筑的体系整合技术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哲学背景下清晰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研究的体系,并为小型试验型建筑的实践提供方向性指引及具体技术实现策略。论文研究的创新点:通过从工程哲学的视角以结构整合的设计方法对小型试验性建筑进行深入的剖析,建立结构为先导的建筑设计方法,强化结构作为建筑形态、空间的主体控制要素,对国内建筑设计的方法提出较明确的方向建议,促进国内设计方法研究的逐步更新,最终实现小型试验性建筑研究的社会实践价值。全文约29.57万字,其中正文部分26.07万字,引用和注释部分3.5万字,图219幅,表格5张

申友林[5](2020)在《中国当代建筑坡屋顶形态及其建构研究》文中指出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最有代表性元素界面,其形态构成结构组织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的侧面反映,延伸的屋面结构之下包容着中国人的生活交往、情感理想,人文观、价值观和艺术观。当代信息时代的浪潮之下,新的技术与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形态发生碰撞,坡屋顶的当代价值是如何显现的,本论文从坡屋顶形态下的空间与建构视角切入,通过对当代中国前沿的实践案例分析,从建筑的虚与实两方面探索中国当代坡屋顶的实践之路。首先论文从历史的角度探索坡屋顶的形态演变,对坡屋顶的形态来源和类型归纳梳理,总结东西方坡屋顶形态的发展进程与特征。其次,分析坡屋顶的形态构成规律和空间表现,阐述坡屋顶空间形态下的独特知觉体验。与空间的“虚”相对,在第四章从建构的角度对坡屋顶如何从结构、构造和材料塑造建筑形象,并把坡屋顶空间表现与建构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论述当代坡屋顶的空间和建构的双重表达。最后分析当代地域、科学和生态的要求对坡屋顶未来的影响,以及面对复杂的世界变局,坡屋顶建筑本体的真实性表现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本文的核心一方面在于通过对当代坡屋顶的形态空间塑造和建构诗意的表现形式的分析重新审视坡屋顶形态的真实价值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现阶段前沿建筑坡屋顶的案例解析,将坡屋顶设计中的空间塑造、结构选择、构造组织、建造类型以图文的方式汇总呈现,为中国坡屋顶的实践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崔路苗[6](2019)在《钢筋混凝土异形坡屋顶结构计算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两坡屋面设老虎窗是否加边梁问题进行了探讨,考虑了斜坡屋面的屋脊线对楼板的分割作用,以及坡度变化对坡屋面内力的影响。并对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李江铃[7](2019)在《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期间,国内各大高校主要通过锅炉房实现稳定热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加剧,锅炉房逐渐被闲置废弃,失去了往日的光彩。[38]锅炉房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空间的多样性与形象的标识性,在工业建筑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绿色改造是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使用功能等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26]相对于推倒重建,对废旧锅炉房进行绿色改造,植入新的功能业态,提升其使用价值;在空间改造与立面改造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绿色建筑理念,结合绿色设计方法,合理利用锅炉房建筑的独特特点,在延长建筑寿命的同时减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单位时间的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符合功能、环境、生态的多重要求,符合当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本文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项目实践,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与模拟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绿色改造的发展现状与案例实践,在项目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过程中的绿色改造策略进行演绎分析与归纳总结。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绿色改造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同时明确选题背景与意义。其次,对相关绿色改造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并总结与项目相关的绿色改造方法。然后,在梳理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明确项目改造的可行性与改造目标。最后,对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进行拆解研究,内容包括绿色改造设计策略、绿色改造技术策略与改造绿色设计评估三个方面。研究在确立绿色改造理念与原则的基础上,综合绿色改造技术方法,进行绿色改造设计演绎,并进行改造绿色设计评估,以验证绿色改造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研究为废旧锅炉房改造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向和设计参考,对于既有工业建筑的绿色改造及旧建筑的可持续再生具有较高的类比价值和代表意义。

曲晓华[8](2019)在《西安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财富与荣耀是不应也无法抹掉的,但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风貌和建筑秩序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破坏,人们尊重历史、保护传统的意识逐渐增强。也就是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西安出现了特有的以打造古都风貌为主要出发点的屋顶改造现象。本文通过对明城墙周边地段的建筑屋顶改造进行充分调研,从建筑学角度出发对屋顶改造的背景、动因及现状进行梳理。从历史、社会、城市、政策及其背后的推动价值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政府部门及设计院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对城墙周边屋顶改造现状从分布情况、类型划分以及呈现效果、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汇总。在此基础上对明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本身的外部形式,内部功能、结构、构造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类比其他优秀的建筑屋顶改造案例,得出明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的可借鉴之处以及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屋顶改造理论研究以及设计实践提供参考。跳出屋顶改造本身的设计和技术问题,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是个相对宏观的层面。而对于城市空间,又从点(建筑边界)、线(街道空间)、面(城市肌理)三个不同的空间维度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于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的满意度评价,不同的社会角色会产生不同的视角进而存在不同的评判标准,既然是为城市而生,则需社会大众来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整体上屋顶改造是被群众接受的。但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改造方式以及呈现效果都有待提升。通过对整个西安城墙周边地段的屋顶改造现象的调查研究,笔者从建筑学角度尽可能理性、客观地对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的利、弊做出合理地分析与评述。因目前各地区对于屋顶改造资料储备极度缺乏,项目备案非常不完善,希望该篇论文能为今后的屋顶改造设计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参考,同时为今后的屋顶改造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性的资料参考。

郭雷平[9](2019)在《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二期工程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建筑设计理念及工程实践发展进程中,新型乡土建筑通过发掘、浓缩本土独具潜力的建筑元素,重释现代建筑思想,凝练成一种根植于当地技术与文化,而又整合现代设计理念的当代建筑。近些年如雨后春笋在国内外广泛实践。目前的新型乡土建筑种类繁多,很多的建造活动仍处于实验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全面的建造经验体系。本工程是在总结一期工程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建造因素深入研究探讨而开展的工程实践。自2016年7月份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落成以来,作为国内偏远乡村地区第一座集现代夯土技术培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站点、村民文化娱乐及基础设施服务等功能的新乡土建筑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现有建筑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民间活动需求;所以团队于2018年春夏在甘肃会宁县马岔村开展了第二次可持续生态建筑工程实践。此次工程实践旨在进一步发掘和传承传统建造经验与智慧,利用适宜性生态建造技术,同时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营造了一座质朴而温暖的乡土建筑——马岔村志愿者宿舍。该工程是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的二期工程,其建筑材料选用当地简单易得的生土、木、麦秸等传统建筑材料;施工团队主要成员为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及本村剩余劳动力;建造核心技术采用现代夯土建造技术;通过对当地土料、砂、石子科学化配比经现代机械夯筑加工形成满足当代建筑安全、经济、美观需求的新型夯土建筑。因此,本案需要根据当地现有建造条件结合高校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段建造一座“适宜的”的新型乡土建筑;同时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通过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二期工程设计及建造全过程的研究、实践,探索西北贫困地区的新型乡土建筑工程实践策略;2)传统乡土建筑材料与传统建造智慧的现代化运用研究,探索乡土建筑材料的设计语言和现代化应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3)当地传统建造工艺与智慧的发掘、试验和应用研究,探索当代乡土建筑生态可持续潜力。

朱敦煌[10](2018)在《坡屋顶建筑的当代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坡屋顶形式在建筑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许多的辉煌,但其随着平屋顶形式的兴起而出现了一阵的消亡和沉寂。随着多元建筑议题时代的到来,以及对建筑文化多样性的需求等诸多因素,坡屋顶建筑在当代建筑实践中出现了新的兴起。坡屋顶形式为何会出现消亡,又为何在当代重新兴起?当代出现新的兴起之后的坡屋顶建筑创作与实践具有什么样的新内容、新发展和新成果?这都是本文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本文在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坡屋顶建筑“无—有—辉煌—消亡—新的兴起”的过程,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去分析和讨论坡屋顶建筑何以在当代出现新的兴起。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传统形式的继承沿用、传统材料的传承发展和传统形式的创新发展等接续传统的角度,揭示了当代坡屋顶建筑实践与传统坡屋顶建筑之间的关联关系,都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又从坡屋顶形式的全新演绎、新材料的常态运用和坡屋顶功能的复合表达等全新表达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坡屋顶建筑在当代全新演绎所具有的时代表现力。并对当代坡屋顶建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争议做了一定的剖析和讨论。

二、钢筋混凝土斜坡屋面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筋混凝土斜坡屋面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别墅坡屋面结构施工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某别墅区坡屋面工程项目概况
2 别墅坡屋面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坡道上安装和建造模板
    2.2 钢结构施工
    2.3 混凝土施工
        2.3.1 材料供给
        2.3.2 振捣混凝土
    2.4 屋面保温防护层建造
    2.5 斜坡房子瓦片粘合
    2.6 工程收尾
3 别墅坡屋面防渗漏施工工艺
    3.1 做好质量控制
    3.2 铺贴卷材
    3.3 细部控制
4 结束语

(3)斜屋面混凝土布料机浇筑及装修层抗滑移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2 施工重、难点分析
    2.1 斜屋面混凝土无法直接采用布料机施工
    2.2 斜屋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无法采用平板振动器
    2.3 斜屋面上部装修层抗滑移技术措施存在不足
3 施工技术原理
    3.1 在斜屋面上设置十字钢梁平台
    3.2 防止斜屋面混凝土下滑的方法
    3.3 在斜屋面表面设置踏步式钢马道
    3.4 斜屋面装饰层沿坡度纵向设置抗滑移坎台
    3.5 设置粗糙混凝土表面,降低粘贴层空鼓率
4 施工要点
    4.1 设计方案优化及构配件制作
        4.1.1 斜屋面混凝土浇筑方案优化
        4.1.2 斜屋面表面装修层抗滑移措施方案优化
        4.1.3 布料机支座支撑平台制作
        4.1.4 斜屋面钢筋马道制作
        4.1.5 固定标高框架及梯子型混凝土挡板制作
    4.2 斜屋面布料机支撑平台安装
        4.2.1 支座锚栓预留预埋及立杆基座安装
        4.2.2 钢结构支撑立杆与十字平台梁体系安装
    4.3 斜屋面钢筋马道及混凝土栏板安装
        4.3.1 斜屋面钢筋马道安装
        4.3.2 固定标高框架及混凝土栏板安装
        4.3.3 斜屋面混凝土浇筑与找平
        4.3.4 固定标高框架、混凝土栏板及马道拆除
        4.3.5 斜屋面布料机支撑平台立杆结构预留口隐蔽
    4.4 斜屋面结构层以上构造层防滑移施工
        4.4.1 斜坡式条形拉结钢筋坎台二次混凝土浇筑
        4.4.2 防水及保温层施工
        4.4.3 斜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4.4.4 斜屋面装饰瓦施工
5 结语

(4)基于技术理论范畴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及文献综述
    1.1 绪论
        1.1.1 技术概念的缘起
        1.1.2 哲学、技术哲学概念辨析及工程哲学概念的出现
        1.1.3 工程哲学的概念背景
        1.1.4 建筑技术的历史演化
        1.1.5 试验性建筑的概念源起
        1.1.6 小型化的试验性建筑——“小”+“试验性”的特征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的现状动态
        1.2.2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2.3 研究的方法
        1.2.4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试验性建筑的背景技术理论回顾与辨析
    2.1 工程哲学及工程哲学的“技术思维”
        2.1.1 工程哲学与建筑哲学的辨析
        2.1.2 工程哲学的理论逻辑基础——“技术思维”
    2.2 从工程哲学的角度回顾试验性建筑的发展
        2.2.1 工程哲学对试验性建筑基本特征的影响
        2.2.2 试验性建筑对工程哲学理论的反馈
        2.2.3 试验性建筑的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2.2.4 试验性建筑的最终技术选择
    2.3 小结
第三章 试验性建筑的基本建造方法分析
    3.1 工程哲学范畴下的建筑结构设计关系概述
    3.2 试验性建筑的微观建构分析——基于建造的形态演化
        3.2.1 建造原型解析——“结”的概念
        3.2.2 支撑单元“结”的空间转换
        3.2.3 “编织”形态的结构支撑空间试验
    3.3 试验性建筑结构体系的重构——基于材料受力的建造表达
        3.3.1 “互承式”试验性木构的建造重构
        3.3.2 精确控制支撑节点的钢结构建造重构
        3.3.3 基于效能优化的混凝土建造重构试验
        3.3.4 基于材料衍生更新的建造试验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工程哲学的试验性表现及技术逻辑演绎
    4.1 小型试验性建筑演绎的价值论分析
        4.1.1 聚焦结构维度的建筑师的小型试验性建筑演绎
        4.1.2 基于结构逻辑思维的工程师的试验性建筑演变
        4.1.3 基于结构+建筑的复合逻辑思维的试验性建筑演变
    4.2 工程哲学认识论对小型试验性建筑发展的影响
        4.2.1 模拟自然形态的小型试验性建筑拓展
        4.2.2 结合时代技术的“可变”人工自然试验
    4.3 工程哲学方法论对小型试验性建筑发展的影响
        4.3.1 小型试验性建筑支撑方式的结构逻辑演绎
        4.3.2 小型试验性建筑表皮重构的结构拓展转换
        4.3.3 一体化结构整合形态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的拓展演变
    4.4 小结
第五章 工程哲学范畴下的小型试验性建筑本体还原
    5.1 基于构件效能优化的小型试验性建筑
        5.1.1 基于梁元构件效能优化的小型试验性建筑支撑还原
        5.1.2 基于柱元构件效能优化的小型试验性支撑还原
        5.1.3 基于柱板构件结合效能优化的小型试验性建筑支撑还原
    5.2 基于构件材料重构的小型试验性建筑
        5.2.1 基于木构构件的小型试验性还原重构
        5.2.2 基于钢构件重构的小型试验性建筑还原重构
        5.2.3 基于混凝土构件的小型试验性建筑还原重构
    5.3 基于结构本体的自由异化表现还原
        5.3.1 基于材料的试验性再生形态拓展还原
        5.3.2 追求连接异化的小型试验性建筑还原
        5.3.3 支撑“消解”的小型试验性极简还原
        5.3.4 “弱建筑”思维模式下的模数化的结构空间试验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论文回顾总结
    6.2 小型试验性建筑对于中国建筑发展的实践意义
    6.3 存在问题与后继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致谢

(5)中国当代建筑坡屋顶形态及其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的混乱—非理性追求与图像化
        1.1.2 建筑本体的探寻—建构文化兴起
        1.1.3 地域传统的延续—坡屋顶形态探索
    1.2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1.5.4 技术路线
第2章 坡屋顶的历史沿革及当代运用
    2.1 坡屋顶发展概述
        2.1.1 中国传统坡屋顶发展脉络
        2.1.2 西方古典坡屋顶发展脉络
        2.1.3 坡屋顶形式的影响因素
    2.2 当代西方坡屋顶形态的发展特征
        2.2.1 现代主义的简洁体块形式
        2.2.2 后现代形态的隐喻和象征
        2.2.3 解构主义与结构理性下的形态发展
    2.3 当代中国坡屋顶的发展进程
        2.3.1 近现代坡屋顶的“民族形式”
        2.3.2 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融合实践
        2.3.3 多元理论下的实验性探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建筑坡屋顶形态及其空间表达
    3.1 当代建筑坡屋顶形态空间法则
        3.1.1 坡屋顶的空间要素特征
        3.1.2 坡屋顶的变化形态演化方式
        3.1.3 坡屋顶形式与空间的二元辩证
    3.2 坡屋顶的空间特征表现
        3.2.1 结构露明的空间呈现
        3.2.2 坡屋顶上的空间行为
        3.2.3 坡屋顶外部空间塑造
        3.2.4 .自然元素的介入表现
    3.3 坡屋顶檐下灰空间的利用
        3.3.1 边缘式檐下空间
        3.3.2 檐廊式廊道空间
        3.3.3 中心型檐下空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当代建筑坡屋顶形态及其建构表达
    4.1 坡屋顶结构的分类方式表现
        4.1.1 结构分型方式
        4.1.2 材料分型方式
        4.1.3 新型结构建造
    4.2 坡屋顶构造的形式特征表现
        4.2.1 坡屋顶基本构造层次
        4.2.2 构件连接的处理方式
        4.2.3 坡屋顶与各个界面的组织
    4.3 当代坡屋顶形态下的建构语言
        4.3.1 坡屋顶组织上的秩序与有机
        4.3.2 力对坡屋顶结构的塑造作用
        4.3.3 连接节点与构件的艺术表达
    4.4 空间视角下的坡屋顶建构表现
        4.4.1 结构形态与空间功能
        4.4.2 构造组织与空间营造
        4.4.3 建造方式的塑造作用
        4.4.4 材料的空间属性表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当代中国坡屋顶建构发展的趋势与反思
    5.1 当代中国坡屋顶形态的发展倾向性
        5.1.1 地域特征下的坡屋顶设计
        5.1.2 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屋顶
        5.1.3 科技指引下的坡屋顶构建
    5.2 当代建构文化影响下的坡屋顶思考
        5.2.1 “反叛”的建构文化理论
        5.2.2 关于坡屋顶的建构文化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6)钢筋混凝土异形坡屋顶结构计算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计算模型
    1.1 两坡及老虎窗屋面
    1.2 多坡屋面受力情况
        1.2.1 上述各种情况受力特点
        1.2.2 梁柱受力对比
        1.2.3 坡度变化对坡屋面受力的影响[3]
2 工程实例
3 结论

(7)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项目选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概述
        1.2.2 国内研究发展概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绿色改造案例研究
    2.1 废旧锅炉房绿色改造案例分析
        2.1.1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1.2 徐州矿大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办公楼
    2.2 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为建筑创作空间案例研究
        2.2.1 上海现代申都大厦
        2.2.2 天津天友绿色设计中心
        2.2.3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办公楼
    2.3 绿色改造案例总结
        2.3.1 绿色建筑创作空间设计要求
        2.3.2 废旧锅炉房适应性改造模式
        2.3.3 绿色改造技术归纳
        2.3.4 改造绿色评价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
    3.1 项目可行性研究
        3.1.1 项目背景
        3.1.2 现状分析
        3.1.3 改造目标
    3.2 绿色改造设计策略
        3.2.1 绿色改造理念
        3.2.2 绿色改造原则
        3.2.3 多方案设计比较
        3.2.4 最终方案
        3.2.5 绿色改造设计策略总结
    3.3 绿色改造技术策略
        3.3.1 结合当地气候的绿色改造技术分析
        3.3.2 被动式绿色改造技术
        3.3.3 主动式绿色改造技术
        3.3.4 绿色改造措施汇总
    3.4 改造设计绿色评估
        3.4.1 专项模拟计算
        3.4.2 整体对标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附录一 国内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认证案例
    附录二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现状图纸
    附录三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项目施工图(选录)
    附录四 改造方案结构核算
    附录五 不同被动式技术策略焓湿图逐月分析图
    附录六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项目室外光环境模拟对比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西安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及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界定
        1.2.1 研究内容
        1.2.2 基本概念及范围界定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相关研究成果概览
    1.5 课题研究目标及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2 西安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的背景及动因
    2.1 城墙周边地段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2.1.1 西安城墙的历史演变
        2.1.2 顺城巷的发展历程
        2.1.3 环城路的建设更新
    2.2 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的背景
        2.2.1 时代背景——旧城更新的社会需求
        2.2.2 城市背景——西安城市规划的定位与导向
        2.2.3 政策背景——具体管理办法的高效落实
    2.3 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的动因
        2.3.1 历史传承的探索
        2.3.2 民族精神的追求
        2.3.3 城市特色的呼唤
        2.3.4 文化遗产的形象展示
        2.3.5 旅游经济的市场带动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现状调研概述
    3.1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分布现状
        3.1.1 空间位置分布
        3.1.2 改造年代分布
        3.1.3 改造风格分布
    3.2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类型划分
        3.2.1 兼具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坡屋顶改造
        3.2.2 具备坡屋面改造条件的纯装饰性改造
        3.2.3 不具备坡屋面改造条件的纯装饰性改造
    3.3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效果呈现
        3.3.1 顺城巷沿线建筑屋顶改造效果
        3.3.2 环城路沿线建筑屋顶改造效果
    3.4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现状问题
        3.4.1 设计品质良莠不齐
        3.4.2 施工质量有待加强
        3.4.3 改造后缺乏统一的维护管理
    3.5 本章小结
4 传统意象的现代表达——屋顶改造的外部形式
    4.1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的造型与创作手法
        4.1.1 中国传统大屋顶的形式特征
        4.1.2 建筑单体屋顶改造的造型手法
        4.1.3 群体组合屋顶改造的造型手法
    4.2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的比例与尺度分析
        4.2.1 立面划分
        4.2.2 屋面坡度
        4.2.3 视点分析
    4.3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的装饰与色彩分析
        4.3.1 屋顶装饰
        4.3.2 屋顶色彩
    4.4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的材料选择与表达
        4.4.1 屋面瓦材
        4.4.2 材质搭配
    4.5 本章小结
5 古今结合的实践探索——功能、结构与构造技术
    5.1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功能提升与空间利用
        5.1.1 屋顶物理性能改善
        5.1.2 屋顶空间利用情况
    5.2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结构方案
        5.2.1 等效荷重转换原则
        5.2.2 承重支撑体系
        5.2.3 节点设计
    5.3 城墙周边地段屋顶改造构造技术
        5.3.1 常见铺瓦做法
        5.3.2 常见檐沟做法
        5.3.3 防水构造的层次布局
        5.3.4 水箱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屋顶改造对城墙周边地段城市空间的影响
    6.1 屋顶改造影响下的建筑边界
        6.1.1 建筑轮廓的改变
        6.1.2 内外空间的过渡
    6.2 屋顶改造影响下的街道空间
        6.2.1 街道空间纵立面
        6.2.2 街道空间横断面
    6.3 屋顶改造影响下的城市肌理
        6.3.1 对传统城市肌理的修复
        6.3.2 对新老城市肌理的衔接
    6.4 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的满意度调研
        6.4.1 对西安城市整体印象
        6.4.2 对西安旧城更新背景下的屋顶改造行为看法
        6.4.3 对西安城墙周边屋顶改造效果满意度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关于西安屋顶改造现象的反思总结
    7.2 城墙周边屋顶改造品质的提升建议
    7.3 关于西安屋顶改造现象的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图表目录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得成果

(9)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二期工程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可持续建筑发展现状与生土建筑
        1.1.2 现代生土建筑的发展现状
    1.2 项目背景
        1.2.1 “马岔村民活动中心”项目现状简介
        1.2.2 一期工程的经验与教训
        1.2.3 二期工程项目概况与目标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2 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
    2.1 气候条件因素
        2.1.1 当地气候特点分析
        2.1.2 考虑气候因素的设计策略
    2.2 经济条件因素
        2.2.1 当地经济现状分析
        2.2.2 低造价的建筑策略
    2.3 源于当地的传统建造工艺
        2.3.1 华家岭地区传统民居的建造经验
        2.3.2 当地传统建造工艺的发掘
    2.4 资源条件因素
        2.4.1 地方性材料的性价比评估与利用
        2.4.2 可持续的施工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方案初步设计
    3.1 基础分析
        3.1.1 村落概况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1.3 基地分析
        3.1.4 小气候分析
        3.1.5 传统建筑形制分析
    3.2 概念设计
        3.2.1 概念生成
        3.2.2 概念深化
    3.3 方案设计
        3.3.1 功能分析
        3.3.2 流线分析
        3.3.3 剖面分析
        3.3.4 立面分析
        3.3.5 日照分析
        3.3.6 室内分析
    3.4 最终方案
        3.4.1 方案效果
        3.4.2 方案图纸
    3.5 本章小结
4 方案深化设计
    4.1 基础选型与设计
        4.1.1 生土建筑基础的做法
        4.1.2 二期工程基础选型分析与设计
    4.2 夯土墙围护结构设计
        4.2.1 夯土墙的建构形态与开窗方式设计
        4.2.2 夯土墙体的夯筑方式设计
    4.3 结构体系设计
        4.3.1 现代夯土民居的结构体系
        4.3.2 二期工程结构体系分析与设计
    4.4 屋顶选型与设计
        4.4.1 当地常规建筑屋面做法
        4.4.2 二期工程屋顶选型分析与设计
    4.5 可持续专项设计
        4.5.1 雨水收集与利用
        4.5.2 太阳能发电
        4.5.3 升级版生态旱厕
    4.6 本章小结
5 施工与现场设计
    5.1 施工综合介绍
        5.1.1 施工前准备工作
        5.1.2 施工组织方式
        5.1.3 施工流程介绍
        5.1.4 施工设备与材料
    5.2 当地建造工艺的现场试验与应用
        5.2.1 放线与定位
        5.2.2 地基与基础施工
        5.2.3 夯土墙施工
        5.2.4 火炕--烟墙取暖系统
        5.2.5 叠涩式拱施工
        5.2.6 屋顶系统施工
    5.3 有关现当代乡土建筑公众参与建造的实践
        5.3.1 雇佣本村村民作为工匠
        5.3.2 学生志愿者的参与
        5.3.3 对落后乡村建筑材料的把控
    5.4 本章小结
6 评价与总结
    6.1 建成效果
    6.2 可复制性
    6.3 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附录1 -马岔二期主体工程造价预算
附录2 -马岔二期工程施工图
附录3 -马岔二期工程项目决算

(10)坡屋顶建筑的当代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论题提出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坡屋顶建筑的历史发展与新的兴起
    2.1 坡屋顶的出现与辉煌
        2.1.1 坡屋顶的出现
        2.1.2 坡屋顶在东方的古代辉煌
        2.1.3 坡屋顶在西方的古代辉煌
    2.2 坡屋顶的没落——从坡屋顶到平屋顶
        2.2.1 平屋顶的出现
        2.2.2 平屋顶的崛起
        2.2.3 坡屋顶的没落
    2.3 坡屋顶新的兴起——从平屋顶到坡屋顶
    2.4 坡屋顶新的兴起的时代因素:建筑学议题的多元探讨
        2.4.1 建筑传统的现代传承
        2.4.2 地域特色的不懈追求
        2.4.3 时代精神的探索表达
        2.4.4 生态理念的逐渐发展
        2.4.5 空间体验的全新追求
    2.5 坡屋顶呈现当代演绎的主观因素
        2.5.1 坡屋顶蕴含强烈的传统与地域文化内涵
        2.5.2 坡屋顶创造丰富的城市和内部空间形态
        2.5.3 坡屋顶具有天然的生态性能
    2.6 小结
第3章 当代坡屋顶建筑对传统坡屋顶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3.1 传统形式的当代继承
        3.1.1 单坡屋顶
        3.1.2 双坡屋顶
        3.1.3 四坡屋顶
    3.2 传统形式的创新发展
        3.2.1 分离式单坡
        3.2.2 不对称“
”型坡屋顶
        3.2.3 “V”型坡屋顶
        3.2.4 “∞”型坡屋顶
        3.2.5 “斜”屋脊坡屋顶
        3.2.6 连续起伏式坡屋顶
        3.2.7 山墙面作为主立面
        3.2.8 屋脊功能化坡屋顶
    3.3 传统材料的当代运用
        3.3.1 瓦
        3.3.2 茅草
        3.3.3 木
        3.3.4 石材
        3.3.5 混凝土
    3.4 小结
第4章 当代坡屋顶建筑的全新演绎
    4.1 全新形式的当代演绎
        4.1.1 形体切削产生斜坡屋面
        4.1.2 折面型坡屋顶
        4.1.3 类锥型坡屋顶
        4.1.4 曲面化坡屋顶
        4.1.5 阶梯式斜屋顶
        4.1.6 墙体屋顶一体化
        4.1.7 地景式坡屋顶
    4.2 新材料的常态运用
        4.2.1 钢和玻璃
        4.2.2 金属板材
        4.2.3 太阳能板
        4.2.4 薄膜和塑料
        4.2.5 种植屋面
    4.3 屋顶功能的复合表达
        4.3.1 坡屋顶的上人功能
        4.3.2 坡屋顶的景观功能
        4.3.3 坡屋顶的生态功能
    4.4 小结
第5章 当代坡屋顶建筑实践的现象和争议
    5.1 平改坡现象
        5.1.1 平改坡运动盛行
        5.1.2 平改坡的争议
    5.2 住宅坡屋顶化现象
        5.2.1 坡屋顶住宅盛行
        5.2.2 住宅坡屋顶化的原因
        5.2.3 住宅坡屋顶化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5.3 坡屋顶的无挑檐现象
        5.3.1 无挑檐坡屋顶形式的流行
        5.3.2 无挑檐形式对传统排水方式的挑战
        5.3.3 形式隐藏的排水构造新做法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钢筋混凝土斜坡屋面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面积斜坡屋面结构现浇一次成型施工技术[A]. 罗亚明,陈军,陈明振,黄兆,李更城. 2021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2021
  • [2]别墅坡屋面结构施工工艺分析[J]. 凌竞,李庆国,侯约斌,李伟东,莫凯麟. 建筑技术开发, 2021(09)
  • [3]斜屋面混凝土布料机浇筑及装修层抗滑移施工技术[J]. 吴胤. 建筑施工, 2020(10)
  • [4]基于技术理论范畴的小型试验性建筑研究[D]. 夏峻嵩. 东南大学, 2020(02)
  • [5]中国当代建筑坡屋顶形态及其建构研究[D]. 申友林. 华侨大学, 2020(01)
  • [6]钢筋混凝土异形坡屋顶结构计算分析研究[J]. 崔路苗. 四川建材, 2019(08)
  • [7]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D]. 李江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西安城墙周边地段建筑屋顶改造现象研究[D]. 曲晓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二期工程实践报告[D]. 郭雷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坡屋顶建筑的当代实践研究[D]. 朱敦煌. 天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