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药材的种植技术

三种药材的种植技术

一、三种药材的种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程青云[1](2021)在《清至民国时期甘肃地区党参、黄芪、大黄药材地理研究》文中指出

洪稳稳[2](2021)在《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车前草、鸭跖草药材微性状、显微特征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车前草、鸭跖草药材的微性状以及显微特征的进行观察研究,找出不同居群的三种药材微性状与显微特征的共同之处与差异之处,为补充完善这三种药材的鉴别特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野外采集不同居群一枝黄花、车前草、鸭跖草的原植物,观察不同居群之间的形态差异并拍照记录。将采集后的原植物按药典方法加工成药材,利用体视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对药材样品的茎、叶、花等部位进行微性状观察,比较三种药材在不同居群间的微性状特征差异。采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三种药材样品茎、叶横切面的显微制片与叶表面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特征并比较三种药材不同居群间的显微特征差异。结果:不同居群一枝黄花药材的花序的微性状无明显差异,茎、叶的毛被疏密程度有明显不同;不同居群的车前草样品在须根与花序梗的性状上无差异,叶与宿存花萼的毛被类型以及叶柄的性状有明显差异;不同居群鸭跖草花梗的微性状无明显差异,叶与总苞的柔毛长度与疏密度有明显差异。不同居群一枝黄花茎、叶的显微特征主要差异体现在非腺毛类型以及维管束、分泌细胞数目、表皮形态、厚角细胞数目、栅状细胞层数等;不同居群车前草样品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非腺毛数量以及维管束数目、叶肉栅栏细胞层数、内皮层形态等方面;不同居群鸭跖草样品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茎中的维管束数目与皮层细胞的层数、组成非腺毛的细胞个数以及内皮层细胞是否增厚。结论:不同居群一枝黄花、车前草、鸭跖草药材的微性状与显微特征有共同特征也有差异之处,环境的差异对这三种药材的微性状与显微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史素影[3](2021)在《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的合理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历版药典和现代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期望找到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的支撑依据。并以亳州的栽培芍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亳州栽培芍药根的木栓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研究,探讨“去皮”加工对药材的化学成分可能带来的影响。将亳州栽培芍药加工成的赤芍(亳赤芍)、白芍(亳白芍)与内蒙古野生赤芍(内蒙古赤芍)在化学成分和活血作用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化学成分差异性和活血作用效果,进而探讨能否把亳州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探究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的合理性内涵。方法:整理归纳本草、药典和文献中关于芍药、白芍和赤芍的记载,理清白赤二芍分用的由来、演变及功效侧重;随机取新鲜亳州芍药根,分别剥离出木栓层、韧皮部和木质部三个部位,干燥、粉碎、用50%乙醇超声提取,采用HPLC特征图谱的方法,比较三个部位的化学成分,进一步采用UPLC-MS对三个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用HPLC法对亳赤芍、亳白芍和内蒙古赤芍三种药材的水提液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并把水提液灌胃给予实验性血瘀模型的大鼠,通过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指标,比较三者活血的作用差异。结果:1.将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的规定;依据多本本草中“花赤者为赤芍药”的记载,花为红色的亳州栽培芍药也是可以被加工成赤芍药材的。但不符合近现代本草中赤芍多为我国北方野生品、白芍多为南方栽培品的观点。2.建立了亳州栽培芍药根木栓层、韧皮部和木质三个部位的特征图谱。单个部位的样品之间(组内)的图谱相似度均不小于0.900,说明同一部位的化学成分较为类似,其中木质部组内成分最为接近、韧皮部部组内次之、木栓层部组内一致性较差;木栓层与韧皮部、木栓层与木质、韧皮部与木质之间(组间)相似度分别为0.841~0.974、0.586~0.766、0.653~0.928,可见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具有差异,其中木栓层部与木质部之间的差异最大。3.在木栓层和韧皮部部间筛选出525个差异化合物、木栓层和木质部间差异化合物452个、韧皮部和木质部间328个。对三个比较组间的差异化合物进行丰度分析,得到了三个比较组间差异较大的前50个化合物。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了前50个化合物之间的相关系数。差异化合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列出了三个比较组间富集因子较大的前20个代谢通路。4.建立了同时测定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酸7个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了亳白芍、亳赤芍、内蒙古赤芍三者水提液中7个成分的含量,没食子酸含量:内蒙古赤芍>亳赤芍>亳白芍;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和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内蒙古赤芍>亳白芍>亳赤芍;亳赤芍和亳白芍中儿茶素未达检测限,内蒙古赤芍中儿茶素含量最高;芍药内酯苷含量:亳白芍>亳赤芍>内蒙古赤芍;苯甲酸:亳赤芍>内蒙古赤芍>亳白芍。5.在相同的生药剂量下,亳州白芍、亳州赤芍和内蒙古赤芍三种药材水提液对本实验所造成的SD大鼠的寒凝型血瘀的血流变和凝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减轻红细胞聚集:亳白芍>亳赤芍>内蒙古赤芍;降低血浆黏度作用三者无差异;减弱血沉:亳白芍=亳赤芍>内蒙古赤芍;延长PT:亳白芍=亳赤芍>内蒙古赤芍;三者都可延长APTT、降低FBG含量、延长TT,且三者作用无差异。结论:在符合药典规定的前提下,可将亳州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亳州芍药根的木栓层含有较高的甘油磷酸酯类成分,其余化学成分在木栓层部位的丰度大多都低于韧皮部,刮去芍药根木栓层的“去皮”处理对药材的化学成分影响不大。亳赤芍与亳白芍间测定的7种成分含量较为接近,并与与内蒙古赤芍所测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对SD大鼠的寒凝血瘀模型,亳赤芍作用比亳白芍稍弱,但比内蒙古赤芍略强,故将亳州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的做法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

皮达(Pei-kun)[4](2019)在《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生药学鉴定方法对药典所载陈皮进行性状比较研究,通过薄层鉴别建立四种陈皮的薄层鉴定方法,通过建立陈皮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结合药理药效实验,以及通过GC-MS对四种陈皮挥发油进行测定及结合药理实验进行比较研究,对药典四种陈皮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找寻广陈皮有效替代品提供参考和为开发陈皮临床应用以及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运用生药学鉴定方法,对药典所载四个品种陈皮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分析四个品种陈皮性状和显微差异。2、通过药典所载对陈皮、枳壳和化橘红等柑橘属的薄层鉴定方法,分别对上述三种药材进行薄层鉴定,使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方法对三种中药材的薄层进行检识,比较两种方法。3、建立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止咳祛痰实验,分析比较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差异。4、运用现代提取分析技术,提取药典所载四种陈皮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分析不同陈皮间挥发油中的成分的差异性。5、以药典所载四大陈皮中的挥发油为供试品,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影响,以找寻与陈皮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活性成分,探讨其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量效曲线关系,并初步探讨其药效作用机制。【结果】1、在性状鉴别方面,可以通过果皮厚度、气味差异以及对光透视的油室大小和密集程度对其进行区分,而其他方面的特征对陈皮品种的鉴别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显微鉴定方面,可以通过橙皮苷结晶和草酸钙结晶形态和数量进行区分。2、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药典所载薄层方法无法将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完全区分,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可同时鉴别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3、建立了陈皮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药典所载四个品种来源陈皮中的橙皮苷、川陈皮素、七甲氧基黄酮和橘皮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合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止咳祛痰实验,大红袍、茶枝柑、温州蜜柑和福橘水煎液均对小鼠小肠推进有促进作用,且均具有一定的止咳祛痰的作用。其中大红袍和茶枝柑中橙皮素、川陈皮素、七甲氧基黄酮和橘皮素的含量相近,但茶枝柑的小肠推进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且止咳祛痰效果最佳。4、陈皮挥发油的提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红袍的挥发油得率为3.47%,茶枝柑的挥发油得率为4.54%,温州蜜柑的挥发油得率为3.57%,福橘的挥发油得率为6.14%;通过GC-MS得到江西新干产大红袍陈皮样品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发现药典所载四种陈皮均含有α-蒎烯、桧烯、β-蒎烯、β-月桂烯、α-萜品烯、D-柠檬烯、g-萜品烯、萜品油烯、香茅醛、b-榄香烯、(Z)-石竹烯、大根香叶烯、g-榄香烯等13种共有成分。通过使用past软件对GC-M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大致可将陈皮分为广东新会茶枝柑样品与其它地区样品两类。5、药理试验不同浓度的挥发油对不同部位离体小肠平滑肌大体都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其中终浓度为1×10-55 mL/mL陈皮挥发油对离体小肠的舒张作用最为明显,可以该浓度作为离体小肠的最大抑制浓度;相比较其他两种陈皮而言,福橘与蜜柑挥发油对十二指肠的抑制作用较为显着,且具有成一定量效关系(*P<0.05,**P<0.01)。乙酰胆碱能使离体兔肠肌痉挛,且乙酰胆碱对兔离体肠肌的最大致痉挛终浓度为5.0×10-7 mol/L(即给药浓度1.0×10-3mol/L,10μL);磷酸组胺能使离体兔肠肌痉挛,磷酸组胺对兔离体肠肌的最大致痉挛浓度为1.5×10-5 mol/L(即1.5×10-2mol/L,20μL);陈皮挥发油能有效抑制乙酰胆碱、磷酸组胺所导致的小肠痉挛。【结论】1、可以通过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的方法,比较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初步对药典所载四种陈皮进行区分鉴别。2、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药典所载薄层方法无法将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完全区分,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可同时鉴别三种药材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以氯仿-甲醇-丙酮=15:3.5:1.5为展开剂,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陈皮、枳壳和化橘红提取物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等黄酮苷类成分进行聚酰胺薄膜层析定性鉴别效果较好,且分离效果良好,斑点圆润。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清晰、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通用性好,可作为枳壳、陈皮和化橘红中的橙皮苷、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定性鉴别。3、通过建立陈皮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合药理实验,对药典所载四种陈皮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与广陈皮相近的其他品种陈皮。4、通过使用past软件对GC-M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大致可将陈皮分为广东新会茶枝柑样品与其它地区样品两类,可用于新会陈皮和其它不同品种来源陈皮的鉴别。5、陈皮挥发油能够抑制乙酰胆碱与磷酸组胺所造成的离体肠痉挛,表明了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组胺的分泌来抑制胃肠蠕动或是直接作用于胃肠平滑肌来减少胃肠运动频率的。

晏薇娜[5](2018)在《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mb.]和山银花都是常用的中药材,自古便被誉为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良药。《药典》规定,忍冬的花称为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而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的花称为山银花。贵州山银花的主要品种是灰毡毛忍冬和黄褐毛忍冬。中药指纹图谱是基于对中药材或中药制剂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适当处理药材或制剂后借用光谱或色谱等分析仪器得到的谱图。本实验各取金银花、灰毡毛忍冬和黄褐毛忍冬药材一批,通过一系列的条件考察,确定了三种药材供试品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各自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色谱条件,并记录了12批贵州本地及外来产地的金银花指纹图谱、贵州本地30批灰毡毛忍冬指纹图谱和12批黄褐毛忍冬指纹图谱,得到金银花对照指纹图谱、灰毡毛忍冬对照指纹图谱和黄褐毛忍冬对照指纹图谱,比较三种药材已知共有峰的成分差异,计算三种药材各自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差异。血清中药指纹图谱是基于中药血清化学成分的基础上,以适当方法在一定时间获取含药血清,再经适当方法处理后,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使用分析手段得到的光谱图或色谱图。本课题取灰毡毛忍冬药材,以已建立的供试品制备方法条件制备灌胃液,考察了各项条件,确定了用贵州最大产地的金银花、灰毡毛忍冬和黄褐毛忍冬的灌胃液,给大鼠灌胃相当于成人用药剂量的32倍,共灌胃5天并于最后一次灌胃后1h腹腔主动脉取血,最终取得血清6ml,以乙腈为蛋白沉淀剂处理血清,按照已建立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指纹图谱条件进样,得到了金银花血清化学指纹图谱、灰毡毛忍冬血清化学指纹图谱以及黄褐毛忍冬血清化学指纹图谱。

卢晓[6](2018)在《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材的区域分布及品质形成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同种药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品质差异很大。由于道地产区面积有限,引种栽培在中药材生产中极为普遍,选择中药材适宜产区是生产优良品质药材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基于药材分布、有效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利用《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MRPRGIS)》软件平台,结合构建的中药材产区预测空间分析数据库,建立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方法,对连翘、西洋参、浙贝母三种药材进行了产区预测分析,并得到了三种药材适宜生长的环境因子数值范围。同时以浙贝母为例,在预测的适宜产区进行了栽培验证。1.建立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对CMRPRGIS原有数据库进行补充和调整,建立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内容上,将43个气象因子减少为24个单一气象因子,删除了 19个综合气象因子,降低了分析过程中因子的共线性风险;保留了 3个地形因子和1个植被覆盖因子;在原有7个土壤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 12个来源于《中国土壤数据库》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数据》中包含空间信息的土壤因子。操作上,统一并规范了气象因子、地形因子、植被类型因子及土壤因子的数据表达和单位,增加了对数据内容的解释,并将新增12个土壤空间数据从球面投影转制为平面投影,将图层内的属性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终形成了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结构上,数据库采用四层逻辑结构分布,利用ArcSED插件组件连动Access软件,与《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MRPRGIS)》软件平台实现兼容,为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提供数据基础。2.建立了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分析方法采用MaxEnt(最大信息熵)模型,对中药材的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实现了环境因子的自动筛选,避免了人为选择环境因子的主观性,同时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给出适宜区域内的环境因子的取值范围;根据药材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利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药材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利用min-max标准化的方法确定环境因子的权重,以达到CMRPRGIS软件平台的空间分析的系数基本要求。随后将不同的环境因子图层赋予得到的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构成了中药材有效成分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结果输出采用自然断点法对模型计算的数据进行栅格数据重分类,避免了 TCMGIS软件和CMRPRGIS原始软件自带分析方法中适宜等级划分的人为操作部分的主观性。3.增加土壤因子后三种药材适宜产区的预测实例分别以野生品种连翘、国外引种栽培品种西洋参以及道地性极强的栽培品种浙贝母为代表药材,预测了适宜产区的范围及相应的行政区域内的面积,以及适宜的环境因子的取值范围,探究了土壤因子在这三种药材预测分析中的作用。对连翘适宜产区的预测过程中叠加了对连翘苷空间分布的预测结果。增加了土壤因子后,土壤因子的环境因子贡献率为22.6%,适宜区总面积减少了 10.72%,次适宜区面积减少了 36.34%,面积的缩小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钼等土壤因子的影响,连翘苷的含量主要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在对西洋参适宜产区的预测中,土壤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0%,适宜区总面积减少了 57%,次适宜区面积减少了 61%,面积的缩小主要受土壤有效硼、土壤有效铜、土壤全钾、土壤有效钼的影响。在对浙贝母的适宜产区的预测中,土壤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31.7%,引入土壤因子后适宜区总面积减少了 37.5%,次适宜区面积减少了 41.3%,面积的缩小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铜、土壤含沙量、土壤黏土量的影响。总体上看引入土壤因子后丰富了土壤数据信息,矫正了分析模型,剔除了土壤环境不适宜的区域,使得预测产区范围缩小;提高模型的约束能力,提供更精确的环境因子适宜范围。4.浙贝母预测的适宜产区栽培试验通过比较浙贝母预测产区江山县与道地产区磐安县的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差别,发现预测产区浙贝母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显着高于道地产区(P<0.05),但产量显着低于道地产区(P<0.05),栽培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对高有效成分产区的预测,施肥对产量的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李雪娇[7](2018)在《宋代药材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古代社会,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很长时期内,农业生产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剩余产品十分有限,自然经济色彩相当浓厚。唐代中叶以后特别是宋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农民经营独立性的增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不惟蚕桑、纺织、茶叶、粮食、酿酒、水果、矿冶、木材、渔业等产品成为商品,极大地扩充了市场的容量,丰富了商品的种类,药材这一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农副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品化程度也大大加深,从而推动了药材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源远流长的中医中药文化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有鉴于此,本文在先贤前辈的研究基础上,从宋代药材的生产、贸易、消费等方面,对宋代药材经济相关诸问题进行了详略不等的描述和探究。宋代药园的大面积存在,有国有药园和私有药园之分,药园所种植的药材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宋代药材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整个宋代的药材产地比较广泛,北宋时期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特别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种植药材的面积更加广阔。南宋时期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得南方地区的药材经济更加的发展,生产药材的地方更加密集。药材的大量生产推动了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宋代的药材市场主要有城市市场、农村市场、边缘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在这些市场中有大量的药材流通。药材市场的主体由生产者、药材商、政府药局、购买者等成员组成,这样就使得市场更好的运转,药材在市场上的流通也能得到及时的供应。宋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药材市场进行管理,防止一些商人唯利是图,售卖伪劣药材以及随意哄抬物价。关于药材的消费,宋代应用得比较广泛,在医疗、饮食、美容、炼丹等方面都有消费,在不同的阶级所消费的药材品种也不一样。本文没有选取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作为研究主题,而是撷取人们生产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药材为研究对象,这既与笔者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有关,同时也想从另一个角度为认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种注脚。更为重要的是,期望通过研究,为包含中医中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苏春燕,魏江春,胡永建,罗毅,高微微[8](2017)在《三种根类药材上污染真菌的分离方法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化药材上主要污染真菌的分离方法,并分析三七、柴胡和党参的污染真菌情况。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结合稀释平板法考察药材种类(A)、摇床转速(B)、振摇时间(C)和培养基种类(D)对真菌总数、曲霉菌和青霉菌分离效果的影响,曲霉菌和青霉菌根据形态进行鉴定。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UPLC-MS/MS)检测三种药材上黄曲霉毒素(AFs)的污染情况。结果:药材上真菌总数和曲霉菌的最优分离条件为转速130 r·min-1,振摇时间15 min,YES培养基;青霉菌的最优分离条件为转速160 r·min-1,振摇时间30 min,PDA培养基。党参上的真菌总数高于三七和柴胡,三种药材上曲霉菌数均高于青霉菌数。柴胡上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为4.54μg·kg-1,三七和党参上未检出AFs。结论:分离条件对分离结果有一定影响,三种药材上曲霉属真菌的污染值得重视。

尉捷[9](2017)在《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文中认为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国都和近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中药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了由南向北的转移。一方面,在朝廷的调度下,将长江以南的各地军民迁移至京,另一方面,自发迁居的商人、工匠、官员家属及平民更是络绎不绝。这其中就包括大量来自浙东的药材商人,尤以浙江鄞县(旧称宁波府)一带的药商为多,由此形成了京城药业的格局。清代,农业垦殖的扩张使野生药材资源日益匮乏,而对于药材的需求量却大幅增加。从乾隆年间开始,药材种植兴盛,为药材进入流通市场提供了条件。此时,在药材的主要产区出现了以药材为大宗交易品的市场,从事药材经营的帮客和行商逐渐形成规模,为北京中药业提供了充足的原药材。至民国时期,中药铺已遍布北平的大街小巷。那时人们看病求医不是去医院,而是到药铺诊病抓药。几乎每家药铺都有坐堂的中医大夫,甚至京城四大名医也会在药铺为百姓看病。当时药铺的经营方式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手工业的管理模式,而在经营过程中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根据其经营性质可以分为药号、药行和药铺三大类,其中,药铺根据其规模和经营品种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兼营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的药店、专营特色成药的成药店和以饮片批发为主的药局。此外,还有经营特定药材的机构,如:参茸庄、阿胶庄、蜜店和从事鲜药经营的药农等。民国时期,北平城内的各个区域均有药铺的开设。从具体的地点看,多设立在商业繁华区。如前门大街、大栅栏、菜市口、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牌楼等地。而广渠门、安定门、德胜门、永定门外很少有大型药店的开设。崇文门外是药材行栈最集中的地区,因九门总税务署设于崇关,入城的药材商必先经过此地,因而形成了药材行栈的聚集区;药局的业务主要是将饮片批发给药铺,零售较少,因此亦多设立在药铺最集中的正阳门外和邻近的喜鹊胡同。参局则以杨梅竹斜街、骡马市、炭儿胡同、琉璃厂、西河沿数量最多。民国时期,北平的中药业规模较为稳定,中药商的数量始终保持在200家左右。由于北平地处内陆,又长期在封建统治者的直接管辖之下,思想相对保守,而中药业之发达程度为全国首屈一指,因而此时西药在北平远不及在上海、广东等港口城市或新兴城市受欢迎,西药业在与中药业的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众多,如同仁堂、西鹤年堂、万全堂、千芝堂、庆仁堂、长春堂等,每家药店各具特色,并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以其选料精纯、制作精细、配方详慎、对症服食能奏功效而信用昭着,成就了一段辉煌的经营史。民国时期,一个较大、较完备的中药店,一般是即有门市,后有加工作坊,并且经营一点批发业务。店员一般在四五十人以上。设经理、账房、门市、南北刀房、斗子房、丸药房、细料柜等部门。刀房、斗房、丸药房是中药生产加工的三个主要部门。刀房负责切制药材;丸药房主要制作丸散膏丹药酒等中药制剂;斗房负责供给柜房药斗子的饮片,三个部门的工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大型中药店对中药炮制技术的每个细节,比如精选、净制、软化、切片、蒸、炒、炙、煅等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要求。饮片的切片及片型都是根据药材的质地、形态、炮炙、鉴别、美观的要求进行操作。按照刀具切制时中药材的位置分为斜片、顶头片;按照中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分为段、节片、块片;饮片形态和规格包括薄片、厚片、银圆片、蝴蝶片、如意片、柳叶片、马蹄片、骨牌片、盘香片、鱼子片、纽襻片、丝、立方丁、寸分节、团卷等多种固定规格,经营的饮片品种近1000种;丸散膏丹分门别类,药商均印有专册,方便病家按病索药或案册邮购。计有风痰、伤寒、瘟疫、暑湿、燥火、补益、脾胃、泻痢、眼目、妇科、痰嗽、气滞、疮科、小儿、咽喉口齿等15门,品种在400-500种左右。各大型药铺制售的成药,有较为统一配本,多由历代经典成方、验方化裁而来。药铺炮制饮片、制作丸散所需要的原料药材一般通过以下三种购进:一是从祁州(河北安国)庙会药材市场进货。每年冬、春,药铺都会派人赶赴祁州庙会,在市上采购药材,准备够一年用的药量。二是派人分赴全国各地选购道地药材,主要是贵细品种的药材,如人参、鹿茸等。三是从本市药行进货,由于价钱较祁州贵,不会大规模购买,多是临时补货用。民国时期,北平的药政管理法规由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部分互为补充,所管理的重点一方面是对于药商资格的审核,另一方面是对于药商所售药品的审核。在药商的监管上,细化为从事中西各药批发、门售及制药或调剂的药品营业者和摆设棚摊及店铺、住户兼售、寄售、代售或携药游行的零售药商两类区别管理。在药品的监管上,细化为有方可籍的中国古方成药和需要化验才能发给许可证的其他类成药分别管理。对古方成药的管理,细化为附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和未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分别管理,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网络。并始终秉持着通过审核、化验发给证照给予合法地位,通过卫生稽查进行监察,通过罚款、没收药品、停业和吊销执照作为行政强制手段的管理思路。同时,在这些法规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稽查警员的不足、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简陋、封建社会遗留的等级制度和官僚制度、财政对于卫生行政事业的支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药政法规流于表面,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难以起到对药业的促进和变革作用。不断向药商收取的各种证照费、化验费亦成为了卫生行政机构运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和中药业从业者的沉重负担。从工商业取得之税收是统治者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同业公会,将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全部网罗进来,方便了统治者对其监督管理,征收各种税费。民国时期,北平国药业同业公会便承担了上传下达的药业管理工作。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传入和西药的大量输入,民国时,传统的中药业日益遭到诟病,处境岌岌可危。为了维持中药业的生存,人们纷纷开始寻找并探索中药的改良之路。首先从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革新,由北平市国药业同业公会创办了中药业的第一所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其次,中药业的经营者开展了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如:同济堂药店的经理刘翰臣主持创办了“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第三,是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如:赵燏黄开办的新亚药厂北平分厂,生产麻黄素。第四,模仿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如:尹伊大药房仿制西法做成的汤剂与西药之酊剂无异。

代玄烨[10](2017)在《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 ——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原地区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其中很多药材是道地药材。《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以历史时期——清代中原地区中药材的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系统整理了清代中原地区十五个州府及下属一百零三个县的中药材资料,并与本草文献记载相印证,确立了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和道地药材生长较为集中的区域有: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黄河以南西部秦岭余脉的伏牛山区;淮河——桐柏山——大别山区。见于各类方志与本草文献中的中原地区的中药材有熊胆、麝香、鹿茸、虎骨、牛黄、紫石英、方解石、赤石脂、白石脂、自然铜、磁石、滑石、贾涧石、云母、五灵脂、人参、天门冬、麦门冬、黄精、枸杞子、柴胡、前胡、五味子、远志、甘草、益母草、石菖蒲、苍术、茺蔚子、菟丝子、龙胆草、薏苡仁、升麻、卷柏、细辛、防风、黄连、沙参、玄参、漏芦、蒲黄、蛇床子、茜草、当归、黄芩、芍药、藁本、葛根、知母、贝母、苦参、狗脊、萆薢、瞿麦、射干、紫苑、白薇、百合、仙灵脾、款冬花、牡丹皮、地榆、柳叶、重楼、恶实、艾叶、红蓝花、山莳萝、大黄、桔梗、大戟、芫花、旋覆花、葶苈子、藜芦、乌头、贯众、半夏、莨荡子、青箱子、白芨、白蔹、连翘、兰茹、夏枯草、虎杖、马勃、槐实、五加皮、楮实子、秦皮、合欢、郁李仁、牵牛子、狼毒、萹蓄、谷精草、马兜铃、青木香、威灵仙等479种。在此范围与种类中,笔者归纳、总结、统计出清代中原地区方志文献中记载的中原地区道地药材34种,即:白术(禹白术)、禹南星、禹白附、禹白芷、禹蜜二花、禹全蝎、黄精、何首乌、山萸肉、辛夷、桐桔梗、裕丹参、杜仲、唐半夏、唐栀子、天麻、车前子、柴胡、菊花、石斛、茯苓、半夏、木贼、黄柏(黄檗)、木瓜、枣、石榴、桑白皮、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天花粉、仙茅。中原地区道地药材的生长与空间分布、地理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地理条件是形成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生长的基本前提。本文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中原地区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形成的复杂原因,总结药材分布和道地药材时空变迁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并力图能为当今道地药材的人工培育与合理的道地药材区划提供依据。对历史上中原地区药材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的变迁研究还进一步告诫我们在利用和采集野生药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不能过度采挖,避免道地药材的资源枯竭。这项研究能为我们合理保护和利用中原地区中药资源提供借鉴和依据。

二、三种药材的种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药材的种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车前草、鸭跖草药材微性状、显微特征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药材微性状特征比较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居群一枝黄花药材的微性状特征
        3.2 不同居群车前草的微性状特征
        3.3 不同居群鸭跖草样品的微性状特征
    4 小结
        4.1 一枝黄花的微性状特征
        4.2 车前草的微性状特征
        4.3 鸭跖草的微性状特征
    5 讨论
第二章 药材样品的显微特征比较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居群一枝黄花的显微特征
        3.2 不同居群车前草的显微特征
        3.3 不同居群鸭跖草的显微特征
    4 结论
        4.1 一枝黄花药材的显微特征
        4.2 车前草药材的显微特征
        4.3 鸭跖草药材的显微特征
    5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显微鉴定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的合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白芍赤芍的本草沿革
    1 历代本草的梳理
        1.1 先秦时期
        1.2 秦汉时期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4 隋唐五代时期
        1.5 宋金元时期
        1.6 明清时期
        1.7 近现代时期
    2 历版药典的收载
    3 分类归纳
        3.1 根色和花色
        3.2 产地和品种
        3.3 采收和初加工
        3.4 功效
    4 结论
    5 讨论
第二章 亳州芍药根木栓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特征图谱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方法学考察
        3.1 精密度
        3.2 重复性
        3.3 稳定性
    4 结果
        4.1 特征图谱建立
        4.2 共有峰确认
        4.3 相似度分析
        4.4 聚类分析
        4.5 主成分分析
    5 结论
    6 讨论
第三章 基于UPLC-MS的亳州芍药根木栓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数据处理
        3.1 基峰图
        3.2 QC样本控制
        3.3 化合物定性
        3.4 多元统计分析
        3.5 单变量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差异化合物筛选
        4.2 相关性分析
        4.3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5 结论
    6 讨论
第四章 亳白芍、亳赤芍与内蒙古赤芍水提液的多成分比较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样品测定
    3 方法学考察
        3.1 线性
        3.2 精密度
        3.3 重复性
        3.4 稳定性
        3.5 加样回收率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第五章 亳白芍、亳赤芍与内蒙古赤芍的水提液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比较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药材
        1.2 试剂
        1.3 仪器
        1.4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给药剂量的确定
        2.2 药材水提液的制备
        2.3 阳性药溶液的制备
        2.4 分组及给药
        2.5 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
        2.6 检测指标
    3 结果
        3.1 一般观察
        3.2 尾静脉出血时间和体外凝血时间
        3.3 血液流变学指标
        3.4 凝血功能指标
        3.5 综合比较
    4 结论
    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白芍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论文特色及创新成果
综述
引言
第一章 《中国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性状和显微鉴定研究
    第一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性状鉴定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显微鉴定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总结
第二章 陈皮、枳壳和化橘红的薄层鉴定研究
    第一节 陈皮、枳壳和化橘红中黄酮苷类成分的薄层鉴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讨论
    第二节 陈皮和枳壳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薄层鉴别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总结
第三章 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第一节 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总结
第四章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水煎液药效研究
    第一节 药典所载四种陈皮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动物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陈皮水煎液祛痰、止咳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及动物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总结
第五章 《中国药典》中四种陈皮挥发油GC-MS分析
    第一节 《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GC-MS分析比较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中国药典》中四个品种来源的陈皮挥发油对兔离体肠肌运动影响的比较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答辩委员会名单

(5)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况
        1.1 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
        1.2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
        1.3 中药指纹图谱的意义
        1.4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1.5 血清中药指纹图谱
    2.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概况
        2.1 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研究背景
        2.2 金银花和山银花化学成分差异
        2.3 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理作用
        2.4 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金银花和山银花HPLC—DAD-ELSD指纹图谱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仪器
        2.2.2 试剂
        2.2.3 药材
    2.3 供试品制备方法考察
        2.3.1 原始指纹图谱色谱条件
        2.3.2 供试品制备方法考察
    2.4 指纹图谱检测条件的建立
        2.4.1 吸收波长的确定
        2.4.2 柱温的确定
        2.4.3 流速的确定
        2.4.4 进样量的确定
        2.4.5 流动相类型的确定
        2.4.6 流动相梯度的确定
        2.4.7 HPLC色谱柱的考察
        2.4.8 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总结
    2.5 方法学考察
        2.5.1 精密度考察
        2.5.2 稳定性的考察
        2.5.3 重复性的考察
    2.6 样品采集及特征峰指认
        2.6.1 不同产地与批次的三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2.6.2 HPLC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
        2.6.3 样品共有峰指认及分析
        2.6.4 数据整理及相似度分析
    2.7 本章小结与讨论
        2.7.1 本章小结
        2.7.2 讨论
第三章 金银花和山银花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
    3.1 前言
    3.2 仪器与设备
        3.2.1 仪器
        3.2.2 试剂
        3.2.3 动物
    3.3 实验步骤与考察
        3.3.1 灌胃液的制备
        3.3.2 HPLC色谱条件
        3.3.3 灌胃及采血条件考察
    3.4 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总结与结果
    3.5 本章小结与讨论
        3.5.1 本章小结
        3.5.2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HPLC-DAD-ELSD指纹图谱建立
        4.1.1 供试品制备方法
        4.1.2 HPLC色谱条件
    4.2 相似度计算
        4.2.1 金银花HPLC-DAD-ELSD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
        4.2.2 灰毡毛忍冬HPLC-DAD-ELSD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
        4.2.3 黄褐毛忍冬HPLC-DAD-ELSD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
    4.3 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已知共有峰成分差异
        4.3.1 金银花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
        4.3.2 灰毡毛忍冬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
        4.3.3 黄褐毛忍冬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
        4.3.4 已知共有峰成分差异
    4.4 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建立
        4.4.1 金银花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方法
        4.4.2 灰毡毛忍冬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方法
        4.4.3 黄褐毛忍冬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方法
    4.5 讨论与创新点
        4.5.1 讨论
        4.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土壤对中药材品质影响
        1. 中药材生境土壤的研究概况
        2. 土壤物理性质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3. 土壤化学性质对药材性状的影响
        4. 土壤生物性质
        5. 展望
    第二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研究的现状
        1.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研究的主要考察因素
        2.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研究方法
        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的研究进展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与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一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1. 数据库构建的思路
        2. 数据源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4. 数据库的构建流程
        5. 结果
        6. 讨论
    第二节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方法研究
        1. 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模型的构建
        3. 预测结果可视化
        4. 中药材适宜产区预测分析流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增加土壤因子的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实例
    第一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连翘产区预测分析
        1. 数据准备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二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西洋参产区预测分析
        1. 数据准备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节 增加土壤因子的浙贝母产区预测分析
        1. 数据准备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浙贝母预测产区的栽培验证
    第一节 预测产区与主产区浙贝母产量与质量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施肥、覆盖方式及种鳞茎来源对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7)宋代药材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药材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宋代药材的生产形态
        一、国有药园
        二、官僚士大夫药园
        三、道观寺院药园
        四、民户所占有的药园
    第二节 宋代药材生产的技术
        一、种植技术
        二、加工技术
        三、贮藏技术
    第三节 宋代药材的主要产地
        一、北宋药材产地
        二、南宋药材产地
第二章 宋代药材的流通
    第一节 宋代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宋代药材的国内市场
        二、宋代药材的少数民族地区市场
        三、宋代药材的海外市场
    第二节 宋代药材市场的主体和客体
        一、宋代药材市场的主体
        二、宋代药材市场的客体
    第三节 宋政府对药材市场的管理制度
        一、对药材价格的管理制度
        二、对药业行会的管理制度
        三、对外来药材的管理制度
        四、对出售药品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宋代药材的消费
    第一节 宋代药材的消费方向
        一、医疗
        二、饮食
        三、美容
        四、炼丹
        五、其他
    第二节 宋代药材的消费主体
        一、皇室贵族
        二、官僚士大夫阶层
        三、商人
        四、普通百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三种根类药材上污染真菌的分离方法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材
    1.2 正交实验设计
    1.3 培养基
    1.4 真菌分离及培养
    1.5 真菌形态学鉴定
    1.6 黄曲霉毒素 (AFs) 提取及含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离方法的优化结果
    2.2 三种药材的污染真菌对比
    2.3 分离方法对3种药材分离结果的影响
    2.4 三种药材上AFs的含量
3 讨论

(9)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京中药业的历史
第二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经营机构及类型
    一、药号(药庄)
    二、药行(行栈)
    三、药店(药铺)
        (一) 兼备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业务的药铺
        (二) 专门制售一种或几种成药的成药铺
        (三) 专营饮片批发的药局
    四、参局、胶庄
        (一) 经营人参、鹿茸、燕窝的参茸庄
        (二) 阿胶庄
    五、鲜药、草药、山货
    六、其他
第三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地理分布及营业规模
    一、北平中药业地理分布的形成及历史原因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规模
第四章 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
    一、西鹤年堂药店
    二、万全堂药店
    三、长春堂药店
    四、千芝堂药店
    五、庆仁堂药店
    六、德寿堂药店
第五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生产与经营-以西鹤年堂为例
    一、民国时期北平西鹤年堂的生产加工
        (一) 刀房的主要工作
        (二) 斗房的主要工作
        (三) 丸药房基本情况
    二、原料采购与储存
        (一) 原料验货
        (二) 原料入库
        (三) 鹤年堂鹿圈的情况
        (四) 鲜药
    三、西鹤年堂的服务与销售
        (一) 柜堂的待客区
        (二) 柜堂里的服务人员占字先生
        (三) 首创统一工作服制度
        (四) 抓药的规矩
        (五) 鹤年堂的销售策略
    四、员工的工资制度
        (一) 后院制药工人的工资
        (二) 前柜占字先生的工资
        (三) 鹤年堂员工的年终奖
第六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药材来源地——安国
    一、安国简况
        (一) 安国的历史及地理位置
        (二)民国时期安国的水陆交通
    二、安国药市之来历及与药王庙之关系
    三、民国时期安国的药材交易
        (一) 安国药行
        (二) 帮商
        (三) 药行经手人
    四、安国药市的衰落
第七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管理
    一、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外部管理——卫生行政机构
        (一) 民国时期卫生行政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 民国时期药政管理法规框架的构建和变迁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内部管理——国药业同业公会
第八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科学化改良
    一、民国时期的中药改良思潮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改良实践
        (一) 中药业人员培养方式的改良——北平中药讲习所的设立
        (二) 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
        (三) 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
        (四) 仿照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
        (五) 尝试药材的科学化种植
附录
    附录1: 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平旅行指南》所载着名成药店一览表
    附录2: 药品仿单及成药检查请求书实物图片
    附录3: 宣统年京师药行商会众号一览表
    附录4: 民国时期北平药政管理法规汇编
    附录5: 重建药行公馆碑记
    附录6: 各年代药商执照、成药制售执照实物图
    附录7: 新药业、国药业自肃药品价格表
参考文献

(10)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 ——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现状
    第二节 历史药物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道地药材为中心
        一 历史药物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 历史药物地理学的理论依据
        三 历史药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第一节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的区域环境
    第二节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的药材种类和空间特征
        一 开封府、汝州、许州三州府县志中所记载的药材种类
        二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清代开封府境内的道地药材
        一 开封府西部禹州境内丰富的药材资源
        二 开封府西部禹州境内的道地药材
    第四节 开封府道地药材资源枯竭——以麻黄为中心
        一 唐代《新修本草》所载中牟县的道地药材
        二 唐宋元明时期道地麻黄产地在中牟县圃田泽周边
        三 清代以后道地麻黄产地的变迁
        四 清代中牟圃田泽周边地区道地麻黄消失的原因
第二章 清代河南府、陕州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第一节 清代河南府、陕州的区域环境
    第二节 清代陕州药材资源分布特征
    第三节 清代河南府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一 河南府药材种类
        二 河南府药材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节 清代河南府的道地药材
第三章 清代南阳府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第一节 清代南阳府的区域环境
    第二节 清代南阳府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一 南阳府县志中所记载的药材种类
        二 南阳府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清代南阳府的道地药材
        一 八大宛药
        二 南阳府志中收录的道地药材
第四章 清代汝宁府、光州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第一节 清代汝宁府、光州的区域环境
    第二节 清代汝宁府、光州的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一 苎麻与驻马店市的由来
        二 汝宁、光州府县志中记载的药材种类
        三 汝宁府、光州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清代汝宁府、光州的道地药材
第五章 清代归德府、陈州府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第一节 清代归德府、陈州府的区域环境
    第二节 清代归德、陈州府的药材种类与空间特征
        一 归德、陈州府县志中记载的药材种类
        二 归德、陈州两府中药材种类分布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清代归德、陈州府的道地药材
第六章 清代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药材分布与道地药材
    第一节 清代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区域环境
    第二节 清代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药材资源分布特征
        一 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及下属县志中所记载的药材种类
        二 怀庆、卫辉、彰德三府药材分布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彰德、卫辉、怀庆三府的道地药材
        一 彰德府道地药材——天花粉
        二 卫辉府道地药材——仙茅
        三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四 怀庆府的地理条件与道地药材产区的形成
结语
附录
    一 清代中原地区濒绝药材一览表
    二 清代中原地区道地药材一览表
    三 清代开封府、汝州、许州药材种类表
    四 清代河南府、陕州药材种类表
    五 清代南阳府药材种类表
    六 清代汝宁府、光州药类种类表
    七 清代归德府、陈州药材种类表
    八 清代卫辉府、怀庆府、彰德府药材种类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三种药材的种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至民国时期甘肃地区党参、黄芪、大黄药材地理研究[D]. 程青云.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不同居群的一枝黄花、车前草、鸭跖草药材微性状、显微特征的比较研究[D]. 洪稳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栽培芍药加工成赤芍药材的合理性研究[D]. 史素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4]药典所载四种陈皮的比较研究[D]. 皮达(Pei-kun).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贵州金银花和山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D]. 晏薇娜. 贵州大学, 2018(05)
  • [6]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产区预测分析的影响研究[D]. 卢晓.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7]宋代药材经济研究[D]. 李雪娇. 云南大学, 2018(01)
  • [8]三种根类药材上污染真菌的分离方法优化[J]. 苏春燕,魏江春,胡永建,罗毅,高微微. 中国现代中药, 2017(05)
  • [9]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D]. 尉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10]清代中原地区药材空间分布与道地药材 ——以方志为中心的研究[D]. 代玄烨. 郑州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三种药材的种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