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的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

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的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

一、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叶伟[1](2020)在《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文中认为自从1994年外汇储备开始实行统一管理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坚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理念。外汇储备结构日益分散,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9)》,美元占比从1995年的79%下降至2015年的58%,同期非美元货币从21%上升至42%。本文首先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界定,再分析了新兴经济体特征中货币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结合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经验后,本文将重点转向对于主要储备货币份额影响因素的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参照锚的研究。结合储备货币国、新兴经济体、全球宏观风险等对于储备货币份额及货币参照锚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从而为受贸易摩擦及全球化面临威胁影响下中国推进货币国际化提供政策建议。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概括,阐明整体文章的研究思路及内容,并引出研究方法、概述研究创新及贡献。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析,本章梳理概括了金融开放及货币替代的成因、影响因素。资本项目开放与货币国际化关系,在总结已有文献的主要结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评述并总结概括本文的改进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第三章分析了新兴经济体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存在的货币替代的现象。本章基于传统货币替代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避险情绪和资本开放度对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替代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传统货币替代模型中加入的避险情绪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变量证明了,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的避险情绪间接加深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替代。相比而言通货膨胀率似乎还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者选择货币的主要原因。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新兴经济体已经能够有效防御其对货币替代率加深的负面影响。第四章运用时间序列VECM模型的检验分析对于汇率与经济景气度联动中的货币替代及贸易开放的作用。对中国而言,货币替代主要是显着影响到国内的工作生产指数变动率。贸易开放度对国内工业增加值指数变动率没有显着影响,但显着影响到汇率的变动率。我国在2010Q1-2018Q3期间基本保存在很小的货币替代率,均值为2.57%,且我国的对外贸易开放度为22.6%。总体上我国保持着经常项目顺差的局面。对我国而言,货币替代与贸易开放度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中国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经济景气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下可以降低我国的货币替代,提升贸易开放度。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中,中国应通过稳定经济增长,通过经济景气度的稳定来带动汇率变动率,使得汇率稳定在均衡水平。第五章结合金融开放度以及货币替代等因素对美元储备货币份额进行了面板数据线性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对美元储备货币份额表现没有直接显着的影响。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会正向影响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的进口贸易全球占比的上升有效妨碍了美元储备货币的霸主地位,具有显着的负面效应。而加强出口贸易全球占比则会提升有效促进美元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储备货币份额。从贸易角度来看,近些年来中美贸易战以及欧美贸易摩擦等,都是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持美元货币地位而致力于减少逆差。降低进口、促进出口是当下美国当局所努力的方向。在新兴经济体特征因素方面,新兴经济体的资本账户开放度提升有利于提升美元的储备货币份额。而在货币替代层面上,货币替代削弱了美元储备份额。可能的解释是居民的外汇存款不算外汇储备,货币替代是外币计价的存款(主要为美元)在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占比。在一定的资产配置规模需求下,美元存款的增加对官方的美元储备有负向影响作用。在债务方面,短期债务产出占比明显不如外债存量占比。整体上债务的流量不如外债的存量的影响。另外,全球恐慌指数vix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的份额。而在全球恐慌条件下,新兴经济体的财富很多配置到美元债券上,美元债券的避险性质使得收益率一度出现走低甚至倒挂的现象。在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革的国际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综合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有序的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增强人民币的回流能力。第六章分析了新兴经济体货币参照“隐性锚”,从“隐性锚”的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的驱动及影响因素。本章研究表明: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变动参照锚排序的系数大小依次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货币变动参照传统的四大国际货币较为显着且基本符合旧版(人民币尚未正式纳入到篮子)SDR货币篮子权重中各货币权重排序。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参照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显着。表明,人民币目前还没有起到稳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参照锚的作用。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开放度、货币替代率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并没有起到促进人民币货币汇率锚参照的作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余额占比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着促进其货币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参照。由于中国最初的与美元脱钩的外汇体制改革在2005年,再到2016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人民币才最终纳入到SDR货币篮子中,截止到2017年的样本研究表明,人民币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参照货币锚”任重而道远。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做了总括并给出政策实践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开放以及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双边合作的渠道提供政策建议。第一、中国需要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同时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便利跨境资金的流动。另外,有序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配套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框架,更好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格局,做好人民币“走出去”“引进来”的相关工作同样也非常的重要。第二、在贸易方面,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巩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赵方华[2](2019)在《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一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重要议题。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开始提上日程。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然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围绕跨境资本流动,本文做了以下工作:一、本文以世界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资本项目开放为背景,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主线,阐述了资本项目开放中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战略性和必要性。以资本项目开放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概括了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找出了产生风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得到了中国当前存在一定的汇率高估风险、汇率市场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流入会存在宏观经济过热、国际收支不平衡、信贷和债务风险,跨境资本流出会增加资本外逃风险;2005年汇改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震荡不断加剧,短暂的异常资本流动会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等结论。二、为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本文构建了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筛选出跨境资本流动预警指标体系并合成预警综合指数,对流入、流出风险做初步趋势预测,进而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监测风险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三、跨境资本流动是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形式。为此,本文对比分析国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资本项目开放中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相关启示和参考。结果表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重点是注重审慎管理和金融体系发展;加强预期管理、数据统计;强化风险预警并在必要时适时采用资本管制。四、为了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本文设计了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从“宏观审慎+微观监管”双支柱框架出发,建立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和逆周期调节为基础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打击违法保证市场公平为基础的微观监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和开放顺序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措施。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归纳和综合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形成、传导及防化机制,从而为实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个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二是从汇率、宏观经济稳定性、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金融危机的角度规范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生成机理和传导路径,从而为理解和防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了清晰思路。三是提出了一个以“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为基础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机制,并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一套风险预警体系,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这对于推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薛涵予[3](201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既汲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金融思想的精华,也继承了自中国革命时期至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同时结合现代金融理论,根据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将它运用到具体的金融工作当中。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推动新时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将原理和现实相结合,使真理和价值相统一,以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强调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以经济为本源,以改革促发展,以市场为机制,以人民为中心,以开放为重点,以治理为手段,以安全为底线,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它以原则,方法,对象,目标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指导体系,它融合传统和现代,协调主体和客体,兼顾国内和国际,突出重点和难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主要欲解决金融安全和效率问题。为抵御金融风险,我国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始终将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完善监管与法治;为提高金融效率,我国金融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让市场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相关内容的阐述和论证,展现一个完整的思想形成过程,并且详细说明根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指导我国金融工作,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我认为,当代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极其复杂,中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内推行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金融工作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与挑战。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金融体制也亟待全面深化改革,此时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余博[4](2019)在《资本账户开放、短期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学界,资本账户开放一直都是具有争议的论题。诚然,资本账户开放作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是一个可预期的目标。然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警钟长鸣,提示我们资本账户开放也蕴含着潜在风险。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跨境资本进行流动性管制一直是主要的战略抓手之一,因此我国资本项目经历了循序渐进、漫长审慎的开放过程。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自2012年以来,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货币当局对资本账户开放速度的转变可能忽视了背后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在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金融风险逐渐累积并集中爆发,如前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房地产泡沫化、居民和企业杠杆率处于高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P2P暴雷、股权质押风险等。与此同时,国际经济金融局势波谲云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并未消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速普遍降档,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以及特朗普执政的后续效应仍在发酵,全球尾部风险事件不断爆发。在此背景下,研究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动态时变冲击,解析全球主要货币间的外汇风险传染并考察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探究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时变影响,对于调整资本账户开放乃至金融开放步伐、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汇率制度改革、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度量、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资本账户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除了对跨境资本流出入的限制、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因此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应基于跨境资本流动进行展开。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推动使得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日益扩张,并迅速影响国内金融市场,最终传导至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经济。在对相关文献和经济学逻辑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在考虑资本账户管制的基础上,构建存在异质性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跨境投资模型,探究了资本账户管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推进过程中国内外利差、人民币贬值预期、资产收益率、人民币汇率波动、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风险等因素的动态影响特征。其次,将资本账户开放因素纳入传统的跨境投资组合模型,构建囊括资本账户开放、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利用SV-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三类金融市场的动态时变冲击,而且同时考虑了资本账户总体开放和短期资本账户开放不同的影响特征。再次,综合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BEKK-MVGARCH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解析了全球50只主要货币汇率网络的总体关联性,以及每只货币的风险吸收、外溢效应,并基于混合效应面板回归方法进一步探究了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对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最后,考虑到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联性,采用TVP-FAVAR模型构建了涵盖7个维度的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基于SV-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影响特征。具体来说: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第一,资本账户开放没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但会通过改变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对资本流动的规模产生影响。第二,在资本账户快速开放以前,套汇和套利动机起主要作用;随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大幅攀升并成为主导因素,国际金融风险影响也有明显提升,而套利动机则日趋式微。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套汇空间”和“套汇风险”效应,国际金融风险存在“全局效应”和“替代效应”。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时变冲击研究发现:第一,随着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其中对外汇市场的冲击最大,债券市场次之,对股票市场影响较小。第二,短期来看,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但长远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将对金融市场造成负向冲击。第三,由于我国对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一直较为慎重,因此与资本账户总体开放相比,短期资本账户的开放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性稍弱、但存在易变性。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与外汇风险传染的研究发现:第一,在考察期内,各货币波动溢出比收益率溢出更平稳,收益率溢出关系稳定性相对较弱、变动幅度更大,这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有关。第二,全球主要货币总体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区制特征,且波动溢出与收益率溢出存在区制同步性。第三,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是外汇风险传染的重要影响机制,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缓释外汇风险传染,而资本账户开放将扩大外汇风险传染效应。资本账户开放是否加剧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发现:第一,金融指标的风险界定应依照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判断,其权重系数具有动态时变特征。第二,本文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5年、2016年前后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近期已展现出缓和的迹象。第三,资本账户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时变影响特征,金融危机以前开放资本账户有利于我国金融风险缓释,随后开放的风险效应逐渐显现,短期资本流动则展现出持续的危害性。基于以上,本文建议应渐进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保持适时适度的资本管制,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审慎管理;建立人民币汇率锚、做好市场预期管理,并继续深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并建立全面覆盖的金融监管理念。此外,必须注意防范国际货币政策转向引致的金融风险。

冯超[5](2019)在《基于人民币汇率视角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深化,汇率波动对经济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全面推动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央行行长易纲在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资本管制有效性显着降低、世界贸易纠纷不断等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更新、更有效、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波动管理工具,有关托宾税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渐兴起。本文的思路主要为:从托宾税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出发,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托宾税实施后对汇率波动的动态影响。同时,基于人民币汇率数据,从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两个市场视角,对托宾税和汇率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托宾税政策的有效性,并对我国托宾税政策选择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为:首先,本文对托宾税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文献做了介绍,梳理了境外有关托宾税的一些实践,从实践内容、实施初步效果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本文介绍了我国逐步开放的外汇市场环境,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和发展现状以及外汇市场机制和开放程度的变化对央行汇率波动管理决策行为的影响。其次,本文将噪声交易者纳入一个新的凯恩斯模型,即一个不完全市场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外汇交易商、政府、中央银行等四个部门,在这个DSGE模型中,本文研究了实施托宾税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DSGE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代表外汇市场稳定性的指标——名义汇率波动在外汇交易风险、技术和利率冲击下表现各异,托宾税能够在稳定汇率发挥正向作用。同时,实施托宾税政策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变得更加重要。再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托宾税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新的DSGE模型,继续研究托宾税与外汇市场投机交易规模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交易规模作为托宾税实施的代理变量,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分别就在岸人民币汇率(USD/CNY)和离岸人民币汇率(USD/CNH)交易规模对汇率波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托宾税政策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在岸外汇市场下,托宾税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暂时还不具备实施托宾税政策的市场条件;在离岸外汇市场下,交易规模激增的“投机主导”时期,交易规模和波动率的相关性显着增加,并兼具非对称与非线性特点,托宾税成为减少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同时,托宾税稳定汇率的作用也具有明显的短期性。最后,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结果,针对中国所面临的国外和国内实际,从托宾税具体应用、征收机制、税率设计和市场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文中,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借鉴国外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将托宾税的思想纳入DSGE模型中,研究实施托宾税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二是将托宾税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使用人民币汇率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特别是离岸数据实证中运用的非线性方法(STR),解决了在我国尚未实施托宾税情况下如何对托宾税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托宾税政策实证计量方面的研究空白。三是在分析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基础上分别从在岸人民币汇率(USD/CNY)和离岸人民币汇率(USD/CNH)两个视角来研究托宾税有效性,摆脱了目前缺乏能够反映市场化行为的人民币汇率数据的制约,拓展了国内现有托宾税理论研究方法。

李肖依[6](2019)在《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78年开始四十余年间,我国对外开放,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步向前。伴随着改革的进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2001年中国加入WTO从此进出口飞速发展至2010年中国跃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6年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2018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日益提高。然而,在这一系列改革成果背后,经济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不容忽视。在当前我国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情况下,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的协调搭配尤为重要。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央行的外汇干预在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汇市场压力作为外汇市场失衡的直接反映,利率作为货币对内币值的体现,二者通过资本账户开放联系起来。因此,从资本账户开放的视角出发,研究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不仅对央行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辅助,亦对安排改革的顺序和节奏有参考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四个阶段,并对资本管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测算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发现我国资本账户整体呈现为渐进性开放状态。然后对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进行了测度,发现人民币近期面临较强的贬值压力,并以测算得到的外汇市场压力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和我国2002年至2018年的宏观经济情况进行了拟合,发现外汇市场压力能够很好地反映汇率制度弹性的实际变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接着文章对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利用测度得到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在一个时变的框架下实证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和利率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利率对外汇市场压力的传导机制不会发生改变;(2)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能够增强外汇市场压力对利率的影响;(3)资本账户开放对外汇市场压力和利率的直接作用随内外改革的深化程度而增强。最后在对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文章从审慎开放资本账户、改革次序和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沈洽[7](2016)在《沪深港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文中研究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提出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在岸金融市场起着载体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国际地位与该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存在很强的关系。美元、英镑和日元国际化发展的经验表明,货币国际化需要国家金融发展与离在岸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因此,借鉴美元、英镑、日元的货币国际化经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要大力建设离在岸金融市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双向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促进我国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与离在岸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借鉴、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沪深金融市场深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构建人民币国际循环理论、人民币国际化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联动关系(包括功能联动和价格联动)和人民币国际化对沪深港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等问题。本文研究的中国离岸市场包括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在岸市场包括上海和深圳在岸金融市场。首先,本文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借鉴,剖析了美元国际化与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英镑国际化与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日元国际化与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剖析这些问题,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在岸金融市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其次,本文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基于金融双向开放视角,选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经济开放程度、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外汇储备等因素,实证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大小和影响程度,特别是这些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态冲击过程。其中,重点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大小和影响程度,突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因素是人民币国际化的Granger原因,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会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显着的影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冲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贡献度最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沪深金融市场深化、沪深港在岸和离岸市场联动(包括功能联动和价格联动)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互促进理论模型,作为本文的分析主题。第三,本文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与沪深金融市场深化的相互促进,首先研究了沪深金融市场深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资本账户开放的对策。同时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沪深金融市场深化的促进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是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一股有效力量;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第四,本文在分析了斯蒂格利茨怪圈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循环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斯蒂格利茨怪圈的形成原因、背后逻辑以及影响,揭示了美元国际循环的规律;分析了我国美元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不对称发展造成人民币国际化的跛足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从实体经济需求、人民币职能国际化、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和人民币金融市场国际化角度构建了人民币国际循环理论;进而分析通过离岸市场的对外投资实现资产人民币的转换和在岸市场的负债人民币的协调发展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五,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循环的理论模型,研究了沪港深金融市场功能联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分析了沪、港、深金融市场功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以及沪港、深港以及沪深港金融市场功能联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提出了在上海和深圳同步建设人民币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借助离岸市场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路,以及在香港建设境外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路。重点分析沪深港金融中心功能联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制和对策,提出深圳前海金融改革思路和沪深港跨境金融交易模式和方案。第六,本文实证分析了沪港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汇率联动和利率联动对人民币国际化促进。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基于金融双向开放视角,同时选择境内人民币汇率与境外人民币汇率,选取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CNY)和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DF)刻画在岸市场的变化,选取香港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CNH)和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刻画离岸市场,实证研究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信息溢出以及引导关系,揭示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存在显着的或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CNY)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CNH)、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DF)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CNH)、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CNY)与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DF)与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之间存在显着的双向波动溢出现象。这表明,不管是在人民币即期市场层面还是远期市场层面,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都存在显着的联动性。本文实证分析人民币利率的联动关系,构建了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同期限“利率对”之间的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不管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同期限“利率对”,还是人民币同业拆借同期限“利率对”的利差,大多数都存在显着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基于利率分析的视角,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存在显着的联动关系。第七,本文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沪深港金融市场的促进作用。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沪港深金融中心的推动作用;然后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沪港深金融中心的推动作用大小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对上海、深圳和香港金融中心会产生显着的正向推动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金融中心的推动作用最大,对上海金融中心的推动作用次之,对深圳金融中心的推动作用最小。

霍强[8](2016)在《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研究 ——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文中提出货币政策传导是货币政策从操作到生效的过程,也是货币资金通过金融体系循环流动及创造信用的过程,对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流动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进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冲击。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交错变化背景下,完善货币政策传导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论文以国际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理论为指导,从金融结构视角出发对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及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构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有关观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论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和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IS-LM-BP模型图形分析考虑多种情况的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梳理金融结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的有关理论,扩展Karras(1999)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并采用数理方法求解经济开放度、金融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而运用货币资金循环流动及货币信用创造机理加以定性分析论证。在此理论框架下,本文开展了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问题的实证及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论文实证检验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例)和直接融资体系(以股票市场为例)传导问题。第三章分别从商业银行整体和个体两个维度验证了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存在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在其中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着影响;运用整体银行体系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证实银行体系资产配置和负债选择两方面的风险承担行为都显着存在;运用微观银行个体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证实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都具有显着影响。第四章分两个阶段研究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效果,一是实证检验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调控如何影响股票市场,二是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产出和价格。结果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规模和价格具有显着影响,但股票市场规模和价格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效果比较微小甚至不显着,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效果还较为模糊。其次,论文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第五章一、二节测度并统计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演进和对外开放度变化的历程及现状。第三节计量分析表明经济开放度提高会削弱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并发现金融结构转型能够为经济开放度提高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解释。第四节定性剖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原因,汇率制度、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元”实践的历史表明货币政策独立性空间被压缩,货币资金循环流动机理加剧了资本流动,而经济开放度提高会推动金融结构转型,金融市场发展快于银行体系,在商业银行过度承担风险和股票市场传导不畅的共同作用下,货币政策有效性不可避免被削弱。最后,论文尝试提出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调整优化和相关金融改革的对策建议,主要是第六章的内容。本文提出“三元”选择的可行路径是“货币政策独立程度较高+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较为宽松的资本管制”;货币政策框架应调整为最终目标加入金融安全的“五目标函数、权重动态调整”体系,中介目标循序渐进向价格型转型,操作工具注重开发结构性工具,加快构建利率走廊形成政策利率体系;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应审慎有序、协调配合,完成的时序和程度应是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改革应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质,加快发展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构建稳健高效、灵活竞争、共享普惠的现代银行体系,推动金融结构向金融市场型转换。

郑焱焱[9](2016)在《金融约束视角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时下国内热点改革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经济发展规律、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潮流的客观条件。由于不同国家的金融约束水平不一、金融宏观环境相异,由此货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也迥然不同。诸多发展中国家在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金融稳定问题和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论文就金融约束视角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作出探讨,为进一步深化金融系统改革、协调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提供政策建议,使之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金融约束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面向目前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金融约束程度及各国金融约束政策视角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差异一般规律、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金融约束政策之间的配合及冲突关系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经典理论及国际经验,在国内外已有理论文献研究基础上,明确金融约束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概念、历史演变及现状,进一步提出研究重点即金融约束政策影响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金融约束政策关系管理的国际经验比较和总结、以及对理论文献的梳理和回顾,选取17个发达国家和16个发展中国家的1989-2014年的面板数据,根据金融约束程度差异分类面向货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济效应展开研究,从中总结出可为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的一般规律。同时面对中国在当前金融约束程度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进一步就金融约束的不同构成要素对其影响差异展开深入分析,为根据国情完善金融约束政策、平稳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预防金融危机、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参考。

唐琳[10](2016)在《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10%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了30年。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渐减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约束日益增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低于8%,我国经济正处于从10%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增长阶段转换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键阶段,我国金融体系面临新的调整,市场需要在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中发挥作用,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金融制度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换阶段的关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系列改革。根据“三元悖论”理论,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可以根据本国宏观经济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作为有着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其“三元悖论”宏观政策目标组合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冲击的机制及理论是怎样的?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是否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汇改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开放环境下,国内外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对中国进出口以及产出、消费、物价的冲击及响应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本论文要系统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开放经济“三元悖论”理论、开放经济下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及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计量经济模型(具体包括: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采用贝叶斯参数估计、脉冲分析等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经济转轨的要求,提出货币政策、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开放、经济结构优化的建议。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了中国的“三元悖论”政策组合及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在“三元悖论”的框架下,通过构建MS-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汇率稳定性、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开放”三个政策目标的组合,并研究了政策目标组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三元悖论”的政策目标体系中,汇率稳定仍然是首要目标。汇改后,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有所增强,三元悖论目标对经济增长开始产生显着影响,这说明灵活的汇率机制是有助于各项目标传导的。现阶段资本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的,因而,文章提出金融改革应该有序逐步推进,特别要注意开放资本市场的步骤和速度,在汇率弹性和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后,再实行资本开放更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二、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本文采用修正的BG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央行在面对股市、房市波动、国外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国内金融体系变迁下,货币政策实施方式以及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汇率稳定目标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行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央行的货币自主性并没有减弱;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本国的经济状况、利率、汇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都将影响到国际资本的流动;面对这些国内外冲击,央行进行了央票冲销或调整准备金率等的反向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三、研究了经济结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开放经济DSGE模型及含汇率偏好的Taylor规则,运用贝叶斯估计模型的参数,考察了中国在汇率改革前后的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经济开放度及产出、消费和价格的冲击反应。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结构在汇率改革后更加开放;(2)货币政策在汇改后从稳定汇率为首要目标过渡到稳定产出和物价;(3)灵活的浮动汇率制能吸收部分冲击;(4)汇率传导机制要发挥稳定器的作用离不开中国开放经济环境的支持;(5)放开人民币浮动区间有助于改善贸易条件。

二、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二、本文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及可能的改进拓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开放文献综述
    第二节 货币国际化与新兴市场经济的货币替代特征
    第三节 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兴经济体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引言及背景
    第二节 货币替代理论模型及研究设计
        一、基于传统货币需求的替代理论模型
        二、基于微观基础的替代理论模型
        三、货币当局的本外币资产配置
    第三节 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第四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与经济景气度联动中的货币替代及贸易开放
    第一节 VECM模型
    第二节 变量含义处理
    第三节 VECM模型分析结果
    第四节 模型结论及政策含义建议
第五章 新兴经济体储备资产币种份额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主要货币国际化历史经验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
        一、主要货币国际化历史经验
        二、人民币国际化推动
    第三节 影响货币国际化因素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变量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实证模型设定
    第五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兴经济体货币参照“隐性锚”分析
    第一节 引言
        一、隐性货币锚背景
        二、货币替代对汇率决定及波动的影响
    第二节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
    第三节 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及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及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选择
    第二节 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货币替代转换
    第三节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建设与开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阶段研究成果介绍

(2)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开放经济相关理论
        一、IS-LM-BP均衡理论
        二、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
        三、开放经济体的“三元悖论”
        四、开放市场下的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资本流动相关理论
        一、金本位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二、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三、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四、资本流动管制理论
    第三节 金融危机理论
        一、金融危机理论基础
        二、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三、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危机
        四、跨境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
第三章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现状分析
        一、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测度
        二、资本项目开放条件成熟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
        一、跨境资本流动现状
        二、跨境资本流动特征及潜在风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冲击
        一、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冲击的机理
        二、跨境资本流动下的汇率高估风险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一、资本流入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二、资本流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第四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影响
        一、金融脆弱性的发生机理
        二、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基于亚洲金融危机视角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始末
        二、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是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首要因素
        三、储备变化、外债流动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识别及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一、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点识别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目标
        三、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预警指数构建
        一、初选监测指标
        二、提炼先行指标
        三、计算预警指数
        四、预警能力检验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一、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及设定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预警模型应用前景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
        一、发达经济体防范经验
        二、新兴经济体防范经验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失败教训
        一、墨西哥短期资本弥补赤字的失败教训
        二、俄罗斯跨境资本自由流动的失败教训
    第三节 国外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
        三、跨境资本流动逆周期调节
    第三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微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设计思路
        三、微观审慎监管框架指标体系设计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逻辑推理论证法
        (三)定性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一)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根本依据
        一、马克思的金融思想
        二、恩格斯的金融思想
        三、列宁的金融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历史发展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历史资源
        一、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25-1949)
        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49-1978)
        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78—199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的金融思想(1992-2002)
        五、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2002 年—2012 年)
    第三节 现代金融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重要的理论借鉴
        一、货币基础理论
        二、信用理论
        三、利息与利率理论
        四、货币均衡论
        五、货币政策理论
        六、开放金融理论
        七、金融危机理论
        八、金融创新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金融工作
        一、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25-1927 年)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28-1934 年)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37-1945 年)
        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45-1949 年)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的金融工作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年)党的金融工作
        二、社会主义改造至改革开放前(1953-1978 年)党的金融工作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十八大以前党的金融工作
        一、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和金融业务的初步改组
        二、金融体系的加强和巩固
        三、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第四节 十八大以来党的主要金融工作
        一、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加大金融开放程度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一、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二、金融业“脱实向虚”问题日益严重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三大攻坚战
        四、为实现金融强国梦需做好战略规划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一、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二、美元霸权局面仍然持续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四、国际金融体系现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论述
        二、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论述
        三、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论述
        四、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论述
        五、关于金融安全的论述
        六、关于深化金融改革的论述
        七、关于国际金融的论述
        八、关于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论述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思想
        二、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思想
        三、正确处理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的思想
        四、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思想
        五、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思想
        六、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思想
        七、维护金融安全的思想
        八、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思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金融宏观与微观相配合
        二、金融以经济为基础,以政治为导向
        三、金融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
        四、金融改革与开放相结合
        五、金融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实践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有关研究积累和研究成果
致谢

(4)资本账户开放、短期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篇章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的测度
    第二节 短期资本流动的测算
    第三节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
    第四节 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
    第五节 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与外汇风险传染
        一、金融网络化特征显现,金融风险传染为并发特征之一
        二、网络分析逐渐运用到金融风险传染研究中
        三、外汇风险传染是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制度改革
    第六节 资本账户开放与宏观经济
        一、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
        二、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三、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
    第七节 总结与评述
第三章 资本账户开放、跨境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系的逻辑梳理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
        一、资本账户开放的概念界定、中国现状
        二、资本账户开放影响跨境资本流动
    第二节 资本账户开放、跨境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理论基础
        二、资本账户开放、跨境资本流动的分部门影响机制
第四章 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
    引言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选择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推导
        二、实证方法选择
        三、模型估计方法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二、数据预检验
        三、基准回归
        四、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
        五、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五章 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时变冲击
    引言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选择
        一、基本假设
        二、理论模型推导与实证方法选择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二、数据平稳性检验
        三、资本账户总体开放与金融市场
        四、短期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市场
        五、时变方差分解分析
        六、动态溢出效应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与外汇风险传染
    引言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汇率关联性网络的建立
        二、汇率系统关联性测度指标的构建
    第二节 外汇风险传染的实证测度
        一、样本与数据说明
        二、汇率系统关联性的测度
        三、各只货币风险吸收、外溢效应的测度
    第三节 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对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研究
        一、外汇风险传染影响因子的选取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七章 资本账户开放会加剧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吗?
    引言
    第一节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构建
        一、指数构建方法及其合理性说明
        二、指标选取
        三、数据预处理
        四、指数构建与分析
        五、时变权重分析
        六、稳健性检验
    第二节 资本账户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影响
        一、资本账户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基本逻辑
        二、实证分析-基于SV-TVP-VAR模型
    第三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八章 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第一节 本文总结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发现
        二、风险防范对策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出版专着、发表文章
    会议论文获奖
    参与课题
致谢

(5)基于人民币汇率视角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内容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托宾税理论基础
        2.1.1 托宾税基本概念
        2.1.2 托宾税思想来源
        2.1.3 托宾税操作设计
    2.2 托宾税政策有关争论的研究综述
        2.2.1 支持实施托宾税的研究综述
        2.2.2 反对实施托宾税的研究综述
        2.2.3 有关托宾税争论文献的总结
    2.3 托宾税政策的理论模型研究综述
        2.3.1 传统理论模型方法
        2.3.2 异质代理模型
        2.3.3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2.3.4 其他模型
    2.4 托宾税政策的实证分析研究综述
        2.4.1 基于外汇市场的狭义托宾税的实证研究
        2.4.2 基于股市等金融市场的广义托宾税的实证研究
    2.5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第3章 托宾税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3.1 抵御外汇市场投机冲击
        3.1.1 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3.1.2 我国外汇市场概况
        3.1.3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协同
        3.1.4 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3.2 资本管制效用递减下的政策选择
        3.2.1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有关进展
        3.2.2 我国资本管制的作用
        3.2.3 以托宾税为代表的资本流动审慎管理工具
第4章 托宾税政策选择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发达经济体托宾税实施经验
        4.1.1 美国:托宾税思想的发源地,托宾税实践的滥用者
        4.1.2 欧洲:类托宾税尝试为主,欧洲金融交易税进展缓慢
        4.1.3 亚洲:日本韩国经验为代表、管控资本流动为目标
    4.2 新兴经济体托宾税实施经验
        4.2.1 东欧:短期较好、长期存在不确定性
        4.2.2 拉美:外汇市场征税唯一典范,无息准备金效果良好
        4.2.3 亚非:应对货币危机,效果各有不同
    4.3 国外托宾税实施经验及启示
第5章 基于DSGE模型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
    5.1 考虑托宾税因素的DSGE模型构建
        5.1.1 家庭
        5.1.2 定价规则
        5.1.3 国际债券市场
        5.1.4 市场出清
        5.1.5 货币规则和汇率规则
    5.2 参数校准
    5.3 不同托宾税政策下的模拟结果分析
        5.3.1 脉冲响应分析
        5.3.2 方差分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托宾税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6.1 关于托宾税代理变量的一个探讨
    6.2 托宾税与交易规模——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
        6.2.1 模型总体说明
        6.2.2 模型建立
        6.2.3 参数校准及贝叶斯估计
        6.2.4 模拟结果分析
    6.3 在岸市场托宾税政策与汇率变动——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6.3.1 理论分析与实证设计
        6.3.2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托宾税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7.1 实证分析理论基础—STR模型
        7.1.1 STR模型理论基础
        7.1.2 STR模型在人民币在岸市场的一个应用
    7.2 离岸市场托宾税政策与汇率变动——基于STR模型的实证研究
        7.2.1 变量解释和描述性统计
        7.2.2 变量平稳性检验
        7.2.3 STR模型设定
        7.2.4 STR模型参数估计
        7.2.5 结果分析
    7.3 稳健性检验
        7.3.1 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检验理论综述
        7.3.2 无残差自相关检验
        7.3.3 ARCH-LM异方差检验
        7.3.4 残差进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第8章 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托宾税征收原则
        8.1.1 抑制短期投机为主,增加财政收入为辅
        8.1.2 将托宾税纳入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
        8.1.3 以不破坏市场整体流动性为前提
    8.2 托宾税征收对象和税率
        8.2.1 征税对象以外汇市场交易为主
        8.2.2 征税对象包括即期和衍生产品
        8.2.3 托宾税适宜采取从价计征
        8.2.4 设计分层的托宾税税率
    8.3 托宾税征收管理机制
        8.3.1 设计操作性强的托宾税征收机制
        8.3.2 实施外汇市场双向征收托宾税——对资本流动方向征税的讨论
        8.3.3 与外汇风险准备金等政策配合使用
    8.4 托宾税政策的实施条件
        8.4.1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引入托宾税的技术条件
        8.4.2 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引入托宾税的市场条件
    8.5 托宾税政策实施注意事项
        8.5.1 托宾税收入的用途管理
        8.5.2 加快国内外汇市场开放程度
    8.6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主要研究方法
        1.2.2 主要研究框架
    1.3 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
        1.3.1 本文的主要贡献
        1.3.2 本文的主要不足
    1.4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资本账户开放相关文献
        2.1.1 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测度
        2.1.2 资本账户开放次序
    2.2 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互动关系的相关文献
        2.2.1 外汇市场压力测度
        2.2.2 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
        2.2.3 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
3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现状
    3.1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
    3.2 我国资本账户管制情况
    3.3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测度
4 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测度
    4.1 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测度-非模型依赖法
    4.2 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测度-MIMIC模型
    4.3 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测度结果分析
5 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5.1 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5.1.1 政策搭配视角
        5.1.2 货币模型视角
    5.2 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6 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说明
    6.2 数据及其处理说明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本文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沪深港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货币国际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2 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研究
        1.3.3 上海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研究
        1.3.4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研究
        1.3.5 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联动关系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2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经验借鉴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2.1.1 货币国际化内涵
        2.1.2 货币国际化相关理论
        2.1.3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
    2.2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
        2.2.1 美元国际化与纽约国际金融市场建设
        2.2.2 英镑国际化与伦敦国际金融市场建设
        2.2.3 日元国际化与东京国际金融市场建设
        2.2.4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总结
3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
    3.1 引言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3.2.1 变量选择
        3.2.2 数据来源
    3.3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3.1 单位根检验
        3.3.2 协整检验
        3.3.3 Granger因果检验
        3.3.4 VAR模型构建及估计结果
        3.3.5 脉冲响应分析
        3.3.6 方差分解
    3.4 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分析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沪深金融市场深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4.1 引言
    4.2 金融市场深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4.3 沪深金融市场深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
        4.3.1 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4.3.2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制度改革
        4.3.3 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
    4.4 人民币国际化对沪深金融市场深化的推动
5 人民币国际循环理论模型
    5.1 斯蒂格利茨怪圈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5.2 资本流动怪圈背后的逻辑
        5.2.1 历史上国际资本流动及基本理论
        5.2.2 资本流动新趋势:成本收益核算
    5.3 斯蒂格利茨怪圈带来的问题
    5.4 中美资本国际循环的比较
    5.5 人民币国际循环理论模型
6 沪深港金融市场功能与人民币国际化
    6.1 引言
    6.2 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的跨境联网
    6.3 沪深港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机制
    6.4 上海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
        6.4.1 上海在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机制
        6.4.2 上海在岸市场建设的建议
        6.4.3 上海自贸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
    6.5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
        6.5.1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机制
        6.5.2 香港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促进
        6.5.3 促进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建议
    6.6 深圳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
        6.6.1 深圳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定位
        6.6.2 深圳在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发展现状
        6.6.3 深圳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展望
    6.7 沪深港金融市场功能联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
        6.7.1 离岸与在岸市场联动机制研究
        6.7.2 沪港金融市场联动发展分析
        6.7.3 深港金融市场联动发展分析
        6.7.4 沪深金融创新对接:共推人民币国际化
        6.7.5 沪深港跨境交易产品建议
    6.8 跨境循环中的金融协调监管
    6.9 跨境循环中的人民币港币一体化
7 沪港金融市场汇率联动和利率联动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方法
    7.3 基于人民币汇率的联动关系实证分析
        7.3.1 汇率数据来源
        7.3.2 汇率描述性统计
        7.3.3 汇率相关性分析
        7.3.4 汇率收益率序列单位根检验
        7.3.5 汇率联动关系实证结果分析
    7.4 基于人民币利率的联动关系实证分析
    7.5 利率汇率联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
    7.6 本章小结
8 人民币国际化对沪深港金融市场的促进
    8.1 引言
    8.2 人民币国际化对上海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
    8.3 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离岸市场的推动作用
    8.4 人民币国际化对深圳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
    8.5 人民币回流机制构建
    8.6 人民币国际化对离在岸金融市场推动作用实证分析
        8.6.1 变量选择
        8.6.2 数据来源及处理
        8.6.3 模型构建
        8.6.4 单位根检验
        8.6.5 实证结果分析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及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政策建议
        9.2.1 完善人民币国际循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议
        9.2.2 沪港金融中心联动发展建议
        9.2.3 深港金融中心联动发展建议
        9.2.4 在前海推出自由贸易账户,加快前海发展建议
        9.2.5 沪深港跨境交易产品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支持政策
    附录2 上海自贸区与深圳前海的金融政策对比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研究 ——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重要概念界定
        1.2.1 开放经济、经济开放度及国际资本流动
        1.2.2 金融结构与间接和直接融资体系
        1.2.3 货币政策传导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1.3.2 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1.3.3 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研究
        1.3.4 启示与不足
    1.4 研究方案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4.2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1.4.3 研究方法
        1.4.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金融结构视角下开放经济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的理论演绎
    2.1 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演绎
        2.1.1 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与“三元悖论”及其拓展
        2.1.2 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的拓展
    2.2 金融结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的理论演绎
        2.2.1 金融结构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2.2.2 间接融资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
        2.2.3 直接融资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
    2.3 金融结构和经济开放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演绎
        2.3.1 包含金融部门的开放经济货币资金循环流动及货币信用创造机理
        2.3.2 经济开放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2.3.3 金融结构和经济开放度交互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间接融资体系传导: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实证检验
    3.1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流动性分配效应的影响机理及统计分析
        3.1.1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流动性分配效应及风险承担行为的命题提出
        3.1.2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流动性分配效应及风险承担行为的统计分析
    3.2 中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基于宏观银行体系的实证检验
        3.2.1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3.2.2 数据描述及基本检验
        3.2.3 银行体系资产配置风险承担实证结果分析
        3.2.4 银行体系负债选择风险承担实证结果分析
    3.3 中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基于微观银行个体的实证检验
        3.3.1 模型构建、拓展及变量选择
        3.3.2 数据来源、描述统计及估计方法
        3.3.3 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实证检验
        3.3.4 国际资本流动、银行流动性与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的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直接融资体系传导:股票市场传导效果实证检验
    4.1 中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的统计分析
        4.1.1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统计关系:证券化率与加速原理
        4.1.2 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统计关系:晴雨表与股经背离并存
        4.1.3 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统计关系:通胀效应与金融窖藏并存
    4.2 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检验
        4.2.1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4.2.2 相关性分析及基本检验
        4.2.3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检验
        4.2.4 主要结论及启示
    4.3 中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实证检验
        4.3.1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及基本检验
        4.3.3 股票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的消费和投资效应检验
        4.3.4 主要结论及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开放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5.1 中国金融结构测度及多维分析
        5.1.1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测度及分析
        5.1.2 中国金融机构结构测度及分析
        5.1.3 中国社会融资结构测度及分析
    5.2 中国经济开放度测度及多维分析
        5.2.1 经济开放度测度方法研究评述
        5.2.2 中国贸易、金融与经济开放度指标的构建及估计
        5.2.3 中国贸易、金融与经济开放度指标的测算及统计分析
    5.3 中国金融结构和经济开放度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5.3.1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5.3.2 经济开放度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5.3.3 金融结构和经济开放度交互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方程估计结果分析
        5.3.4 主要结论及启示
    5.4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原因剖析及发展趋势
        5.4.1 原因剖析
        5.4.2 发展趋势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间接融资体系和直接融资体系传导更加复杂
        6.1.2 中国金融结构转型能够为经济开放度提高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解释
    6.2 政策建议
        6.2.1 调整优化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框架.
        6.2.2 协调推进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
        6.2.3 稳健推动中国金融结构市场化转型和功能性提升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金融约束视角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金融约束视角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相关理论
    一、金融约束理论
        (一) 金融约束的机理
        (二) 金融约束的模式
    二、资本项目可兑换理论
        (一)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含义
        (二)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标准
    三、金融约束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关系
        (一) 银行集中度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关系
        (二) 利率管制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关系
        (三) 证券市场发展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之间关系
第四章 金融约束视角下的国际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测度及其借鉴
    一、金融约束视角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国际案例
        (一)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二) 1997-1998年泰国金融危机
        (三) 2001-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二、金融约束视角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一) 发达国家金融约束视角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
        (二) 发展中国家金融约束视角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
    三、金融约束视角下的国际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借鉴
第五章 金融约束视角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测度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历史回顾及程度测量
        (一)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历史回顾
        (二)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测算
        (三) 当前国内面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放开金融约束的制约因素
        (四) 当前国内实施金融约束的现实成本分析
    二、中国金融约束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一) 我国金融约束程度表现及评价
        (二) 不同金融约束要素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效应的区别影响
    三、主要结论
第六章 金融约束下平稳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策略
    一、尊重金融发展实际水平,确保经济运行安全稳健
    二、依据国情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科学优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次序
    三、改进利率市场化配套机制
    四、协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五、健全证券市场相关机制,促进资本流动和资源配置
    六、完善银行业制度环境,推进行业结构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增速换挡期的宏观经济环境
        1.1.2 我国金融体系变迁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资本流动和汇率政策理论综述
    2.1 “三元悖论”理论渊源
        2.1.1 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冲突——米德冲突
        2.1.2 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斯旺模型
        2.1.3 蒙代尔有效市场分配法则
        2.1.4 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模型
        2.1.5 多恩布什汇率超调模型
        2.1.6 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三元悖论”
    2.2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2.2.1 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理论
        2.2.2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理论
        2.2.3 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
    2.3 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理论综述
        2.3.1 OR模型
        2.3.2 OR模型的扩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综述
    3.1 联立方程模型
        3.1.1 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
        3.1.2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3.2 MSVAR模型
        3.2.1 VAR模型及其扩展
        3.2.2 MSVAR模型的基本形式及估计
    3.3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
        3.3.1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微观主体
        3.3.2 模型线性化
        3.3.3 模型求解
        3.3.4 数据预处理
        3.3.5 参数估计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元悖论”约束及对经济影响——基于MSVAR模型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4.2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体系的变迁
        4.2.1 中国汇率自由化的衍变
        4.2.2 中国资本开放的进程
        4.2.3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
    4.3 中国“三元悖论”政策指标体系
    4.4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计量模型构建
    4.5 实证分析和结果
        4.5.1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的组合策略
        4.5.2 “三元悖论”与经济增长
        4.5.3 分区制脉冲响应分析
    4.6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修正BGT模型的分析
    5.1 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制度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5.1.1 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研究框架
        5.1.2 国际资本控制、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
    5.2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及货币政策现状
        5.2.1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
        5.2.2 中国的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改革
        5.2.3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反映
    5.3 修正的BGT实证模型
    5.4 数据来源和变量构造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1 资本流动方程的估计结果
        5.5.2 货币政策反应方程的估计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经济结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研究
    6.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6.2 开放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6.2.1 总需求函数
        6.2.2 总供给函数
        6.2.3 开放经济四部门宏观经济均衡
    6.3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6.3.1 家庭
        6.3.2 物价指数、消费、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关系
        6.3.3 厂商
        6.3.4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6.3.5 劳动市场均衡(NKPC曲线)
        6.3.6 货币政策当局
    6.4 基本参数的校准及贝叶斯估计数据描述
    6.5 参数的贝叶斯估计结果
        6.5.1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6.5.2 中国货币政策特征
    6.6 动态分析
        6.6.1 外国技术冲击
        6.6.2 本国技术冲击的效果
        6.6.3 外国利率冲击的效果
        6.6.4 本国利率冲击的效果
        6.6.5 贸易条件冲击的效果
    6.7 本章结论及建议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货币政策的选择——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培育市场基准利率
        7.2.2 汇率制度的选择——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7.2.3 资本开放政策的选择——资本部分管制,有序资本开放
        7.2.4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四、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D]. 叶伟.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2]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D]. 赵方华. 新疆大学, 2019(06)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D]. 薛涵予. 兰州大学, 2019(02)
  • [4]资本账户开放、短期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D]. 余博. 厦门大学, 2019(12)
  • [5]基于人民币汇率视角的托宾税政策选择研究[D]. 冯超.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6]资本账户开放视角下外汇市场压力与利率的互动关系[D]. 李肖依. 武汉大学, 2019(06)
  • [7]沪深港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D]. 沈洽. 武汉大学, 2016(01)
  • [8]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研究 ——基于金融结构的视角[D]. 霍强. 云南大学, 2016(12)
  • [9]金融约束视角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经济效应研究[D]. 郑焱焱. 安徽大学, 2016(10)
  • [10]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D]. 唐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的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