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人体词的文化联想

中日人体词的文化联想

一、汉语和日语中人体词之文化联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英[1](2021)在《现代汉、彝语人体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鹊晓[2](2021)在《汉日惯用语人体隐喻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背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隐喻相关的研究亦随之不断深入。而人体器官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出发点之一,是众多语言词汇的重要来源,因此,在众多人体词语背后蕴藏的隐喻现象,日渐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汉语与日语中都存在着大量包含人体器官的惯用语,它们诞生于人们长久以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其背后体现的隐喻表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说汉语和说日语的不同群体的思维认知习惯与使用者的群体文化背景。因此,对语言表征的理解,必然要经过更复杂的思维判断和相对应的文化阐释。本论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汉日双语中的人体惯用语为考察对象,以《中国惯用语大辞典(辞海版)》和《常用日语惯用句》两部词典为语料,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汉日人体惯用语隐喻的表达特点与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并简要探讨其背后的形成原因。本文将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汉日惯用语中,始源域中人体器官的具体分布。将在所搜集的语料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划分,通过对16个人体部位惯用语的整理分析,初步得到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在结构、数量、表现等方面的整体特点。第二部分为汉日惯用语中,目标域的类型分析,分别从“情感、态度、性各、品德、状态/处境、结果、方法、能力”八个主要方面进行目标域类型的简单归类。第三部分为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语投射路径的具体分析。分析汉日人体隐喻从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路径,并通过器官功能、器官位置、器官状态、对器官施为和与其他特定域结合五个具体投射方式,对目标域为具体域的情况进行重点讨论。完成对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投射路径的横向分析。第四部分为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投射模式的纵向对比。从“投射模式对应、投射模式部分对应、投射模式不对应”三个部分展开讨论,通过对投射模式的对比,分析中日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在共性的基础之上,又存在着哪些个性之处。第五部分为在前三章的举例、分析、对比的基础之上,总结汉日惯用语在人体隐喻投射机制中的特点。具体为:汉语的“始源域的多部位性”和“二次投射现象”,与日语的“语义畸变值高”和“注重内心感受”的特点。第六部分则从语言形态原因、地理原因与文化原因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汉日惯用语人体隐喻投射中存在异同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的现象,进行较为详尽、仔细的对比研究,通过对隐喻投射路径与投射模式的分析探讨,进一步加强对惯用语实际使用时的理解与表达,力求在汉日惯用语人体隐喻研究领域略有所得,并同时对双语的使用者与学习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实际帮助。

李佳[3](2021)在《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与“人”的问题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既是认知世界与使用语言的主体,也可作为被研究的客体。“人”这一对象是复杂的、多维的,故有必要从不同学科对其进行更全面的研究与阐释,本文则是从语言学视角对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进行的对比研究。本文以“观念分析法”为基础,从多个维度对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包括对“человек/人”的词源追溯与历时释义,共时维度下对其进行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分析,认知维度下对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原始域解读等。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力求以俄汉“语言中的人”为语料基础,充分展现俄汉“人的语言形象”,并以该两语言形象为对比分析的依据,深入探究俄汉民族“文化中的人”与“自我认知中人”的异同,并进一步诠释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世界等问题。

赖菲菲,胡稹[4](2020)在《日语熟语中「首」字的语义与象征义》文中提出日语熟语中的「首」字语义很多,象征意义也丰富多彩,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其鲜有研究。为阐明这些语义及其与象征意义的关系,本文依据字源考证和分类归纳的方法,对「首」字字义及其变迁作出分析,对含「首」字的熟语做了意义区分,并根据它们的引申义归纳出「首」字的象征义。据此阐明:日语熟语「首」字义不仅受到汉语的影响,还具有较鲜明的日本语言文化特色。该象征意义除受到日本古代文化背景影响外,与包括衣着、跪坐习惯等在内的日本古代生活形态也息息相关。

安黎洁[5](2020)在《汉俄语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汉俄两种语言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大量的惯用语,惯用语因其形式简短、喻义丰富、生动形象而在语言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劳作都通过手脚的活动和运作来实现,而惯用语正是诞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口语交流中,因而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的惯用语在两种语言的惯用语系统中都呈现出较大的比例。本文在确定汉俄惯用语对比范围的基础之上,着眼于汉俄惯用语认知机制的异同点,从中俄两国权威词典中搜索出所有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的惯用语,借鉴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以及拉登和考维塞斯的转喻理论,从中筛选出运用隐喻和转喻机制形成的所有此类惯用语,并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对比研究得出两者认知机制的异同点及其原因。通过研究发现,两个民族存在共有的认知模式是其产生共同点的主要原因,两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体系本身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认知心理的差异。最后基于隐喻、转喻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以“手”、“脚”部位相关汉语惯用语为例,针对以俄语为背景的留学生,为汉语惯用语的教学提出几点启示。

刘丹凤[6](2020)在《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对比及对日汉语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人体词汇的研究一直以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青睐,包含人体词汇的惯用语也是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汉语和日语中,都含有人体词惯用语这一语言现象。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和功能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样的比如说眼睛都是人的视觉器官,但是由于人所处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含“眼”的惯用语的语言习惯和民族特征也就不同了。所以,本文以汉语和日语的惯用语为研究范围,以含“眼”的中日惯用语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根据含“眼”的惯用语中“眼”的语义扩展不同,试着对惯用语进行分类。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惯用语对比,来展现中日与“眼”相关的语义特点。再从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的语义由来和用法,解析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的认知机制的异同点。由于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语言表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因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使语言各具特点。日本留学生如果了解了中日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对学习汉语的惯用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在中日与“眼”相关惯用语语义对比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日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意见,以期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杨紫[7](2020)在《认知隐喻视野下与“眼”相关的汉日惯用语对比研究》文中提出日语惯用语数量繁多,其中“眼”作为主要的身体词汇在惯用语研究中频频出现,但却很少被单独进行研究。最近几年将惯用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作为研究对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由于惯用语其自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学术领域也是众说不一,存在诸多不同意见,因而很难统一其研究范围。在对惯用语的相关研究中,着重点往往放在结构特性、修辞方式以及文法作用上,以至于忽略了对惯用语本身的语义形成机制和理解方法的研究,在这一方面缺少较为深入的研究与论述。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与逐步发展,惯用语研究的新基础也随之诞生。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修辞方式的一种,而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更是人类认知外界事物的方法。本文从认知隐喻视角出发,将身体词汇“眼”作为研究对象,对关于“眼”的汉日惯用语进行对比考察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比“眼”在汉日惯用语中的意义,分析其在两国惯用语中的异同,从而进一步了解“眼”作为惯用语要素在惯用语中的现实作用,同时了解认知模式在惯用语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和潜在影响。首先,通过语料收集,对汉日语中与“眼”相关惯用语进行了界定,并对汉日语中“眼”的基本意义和派生意义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词典释义,对“眼”基本意义进行认定,对“眼”的多个派生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其次,对“眼”的意义扩展过程进行了探究。运用实例论证的方法,对各个衍生意义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了语义扩展过程中“眼”的隐喻表达及隐喻概念的实现。最后,参考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汉日“源域相同”的惯用语。这部分主要包括“源域与目标域都相同的惯用语”,“源域相同、目标域不同的惯用语”。二是汉日“源域不同”的惯用语。这部分主要包括“源域不同、目标域相同的惯用语”,“源域、目标域都不同的惯用语”。通过汉日隐喻性惯用语的对比分析,发掘汉日民族的隐喻认知模式,以及汉日惯用语的对应关系,从而探究与“眼”相关的汉日惯用语异同点产生的原因。

李坤怡[8](2019)在《24种语言基本核心词词义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共选取24种语言,确定60个基本核心词,根据词项查阅与收集原则,对24种语言中的60个基本核心词词义进行了细致的收集整理。经过义项的合并-删减-翻译等一系列处理,最终得到24种语言60个基本核心词的全部义项,并对总义项数和义项数平均情况做了数据分析,对60个核心词在24个语言中的具体词义做了详细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发现:24种语言中的60个基本核心词词项大致在4个上下浮动,但各语言内部不同词类产生义项的能力存在差异,不同语言中不同词类产生引申义不存在统一性。24种语言总体上讲,动词是平均义项最多的一类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平均义项列在第三位,代词和数词的平均义项相对较少。在词义引申能力方面各语系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在语系大类中,有词义引申能力强的语言,也有引申能力较弱的语言,若从引申角度重新划分语言关系,就目前语言材料情况尚不能达到目的。词义引申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各民族语言都通过隐喻或转喻的途径增加原词的义项,来表达不断产生的概念、现象,用熟悉的、具象的、简单的概念表达和展示新生、抽象、复杂的概念,在不增加新词的基础上帮助人类认知、理解和表达各领域的概念;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中引申程度是不同的,每一种语言的引申能力在它自己的整个词汇系统中分布有强有弱,这两种不均衡性是普遍存在的。基本核心词在各语言中的引申义有着较大的不同,差异集中表现在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社会传统文化、地理环境、劳动与生活、知识体系几个大的方面。客观世界、人类认知、语言规律是词义引申的三个动因,它们交互作用,共同推动词义演变。

柴子倩[9](2019)在《日语惯用语的喻体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惯用语是一种短小定型、意义有所引申的日常习语。汉语和日语都有各自的惯用语体系,均通过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以大量的、丰富而准确的、生动而凝练的内容和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认知,成为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表层意义与实际意义不等值,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形式变化的多样性,惯用语成为非母语学习者习得的一个难点。本论文在诸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用认知及文化语言学的方法将日汉惯用语的喻体选择分为身体、动植物、人造物与自然四类,在此基础之上,将日汉惯用语的喻体和喻义进行对比,其对应分为“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喻体只存在于日语中”和“喻体只存在于汉语中”五类,从而进行全面的量化比较分析。其次,在量化对比大量日汉惯用语的基础上,探讨总结日汉喻体选择的制约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荒木京(KEI ARAKI)[10](2018)在《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文中认为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之一,也是构成语言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的重要来源。因此,很多语言里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人体词汇和惯用语。汉语和韩语都存在着大量人体器官隐喻方面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的产生离不开人们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体验,其中隐喻所具有的思维上的认知特点和文化独特性,使其理解过程必然需要透过语言表象进行思维分析和文化阐释。本论文以汉韩语中的人体惯用语为考察对象,以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体隐喻惯用语为考察语料,共对比分析了涉及“头颈部”、“躯干部”、“四肢部”、“脏腑部”等26个人体部位组成的惯用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Humboldt的语言世界观、Spair-Whorf的语言相对论以及其他语言哲学、人类文化学方面的论着为理论与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了汉韩两种语言中人体隐喻惯用语的认知方式的异同及其成因。首先,通过对人体惯用语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汉韩人体惯用语的隐喻及转喻,进而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对人体惯用语的空间隐喻、容器隐喻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继而对汉语和韩语人体惯用语的隐喻类型、认知机制以及认知映射模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然后分析了从人体域映射到各种目标域的现象,按源域到目标域的分类进行了隐喻研究,从多角度比较了汉韩人体隐喻机制和类型的异同。汉韩人体惯用语的映射模式分为两种,从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以及从非人体域投射到人体域。从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有利于人类新概念的形成与表达,通过本文的考察,汉韩人体惯用语以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和“抽象域”为主。从非人体域向人体域投射有利于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和对相关事物或概念的认识与表达。这类投射分为:空间域、颜色域、味觉域等。最后,本文分析了汉韩人体的惯用语映射模式的异同,分别归纳了汉韩“源域和目标域相同的惯用语”和“源域不同”、“目标域不同”的惯用语。在对汉韩人体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做了文化方面的扩展性研究,探索了汉韩民族的隐喻认知机制,概括出了两种语言背后所折射出的源于不同文化和思维的模式及其映射模式。

二、汉语和日语中人体词之文化联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和日语中人体词之文化联想(论文提纲范文)

(2)汉日惯用语人体隐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语料来源
一、汉日惯用语始源域中的器官分布
    (一)头颈部
    (二)四肢部
    (三)躯干部
    (四)脏腹部
    (五)其他部位
    总结
二、汉日惯用语中目标域的类型
    (一)情感类
    (二)态度类
    (三)性格类
    (四)品德类
    (五)状态/处境类
    (六)结果类
    (七)方法类
    (八)能力类
    总结
三、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投射类型
    (一)通过器官功能投射至目标域
    (二)通过器官位置投射至目标域
    (三)通过器官状态投射至目标域
    (四)通过对器官施为投射至目标域
    (五)通过与其他特定域结合投射至目标域
    总结
四、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投射模式对比
    (一)投射模式对应
    (二)投射模式局部对应
    (三)投射模式不对应
    总结
五、汉日惯用语中人体隐喻投射机制特点
    (一)汉语惯用语中人体隐喻的投射特点
    (二)日语惯用语中人体隐喻的投射特点
    总结
六、汉日惯用语人体隐喻投射机制异同点原因分析
    (一)语言形态原因
    (二)地理原因
    (三)文化原因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俄汉观念对比研究的相关理论阐释
    第一节 语言“比较”研究思想的历时考量
    第二节 语言学研究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第三节 俄汉观念对比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词源追溯与历时释义
    第一节 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的词源分析与释义
    第二节 汉语观念词“人”的字源分析与释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聚合关系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同义聚合体对比研究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同义聚合体研究
        二、汉语观念“人”的同义聚合体研究
    第二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构词聚合体对比研究
        一、词根человек-与люд-的构词聚合体研究
        二、“人部字”构字聚合体研究
        三、俄语“表人”后缀构词聚合体研究
        四、汉语“表人”后缀、类后缀构词聚合体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组合关系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二、汉语观念词“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第二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语言形象分析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在组合关系中的形象分析
        二、汉语观念词“人”在组合关系中的隐喻形象分析
    第三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认知范畴特征
        一、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空间认知范畴
        二、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数量”认知范畴
        三、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颜色认知范畴
    第四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修辞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человек/人”为目标域的俄汉观念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对比分析
        一、俄语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分析
        二、汉语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分析
    第二节 俄汉“动植物词”指“人”的观念对比分析
        一、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能力或行为特征的人”的对比分析
        二、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品格特征的人”的对比分析
        三、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社会属性的人”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日语熟语中「首」字的语义与象征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中日两国“首”字的初始义与变化
    1.1 古日语词的词源
    1.2「首」字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意思与对比
    1.3 汉语“首”字和日语「首」字含义的分化
2 日语中与「首」字有关的熟语的分类
    2.1 有关熟语的出处
    2.2与「首」有关的熟语的分类
        2.2.1 使用「首」初始义“颈部”的
        2.2.2 使用「首」字“从颈部开始以上部分”一义的
        2.2.3 使用「首」字“与身体分离的头部”一义的
3「首」字的象征意义
    3.1 性命
    3.2 工作
    3.3 自由
    3.4 人、鬼、容貌、美貌、美人
    3.5 内心活动的外部表现主体
4「首」字象征意义之所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4.1 源于日本人执着于“脖子”的独特心理
    4.2 源于日本的古代生活
    4.3 源于日本人以脖为美的审美观念的发展
5结语

(5)汉俄语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范围
    1.3 语料来源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汉俄语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惯用语的隐喻分析
    2.1 隐喻的基本理论
    2.2 汉语含“手”、“脚”惯用语的隐喻分析
        2.2.1 汉语含“手”惯用语的空间隐喻分析
        2.2.2 汉语含“手”惯用语的容器隐喻分析
        2.2.3 汉语含“脚”的惯用语的空间隐喻分析
    2.3 俄语含“рука(手)”、“нога(脚)”惯用语的隐喻分析
        2.3.1 俄语含“рука(手)”惯用语的空间隐喻分析
        2.3.2 俄语含“рука(手)”惯用语的容器隐喻分析
        2.3.3 俄语含“нога(脚)”的惯用语的空间隐喻分析
第3章 汉俄语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惯用语的转喻分析
    3.1 转喻的基本理论
    3.2 汉语含“手”惯用语的转喻分析
        3.2.1 部分转整体
        3.2.2 部分转部分
    3.3 汉语含“脚”惯用语转喻分析
        3.3.1 部分转整体
        3.3.2 部分转部分
    3.4 俄语含“рука(手)”惯用语的转喻分析
        3.4.1 部分转整体
        3.4.2 部分转部分
    3.5 俄语含“(нога)脚”惯用语的转喻分析
        3.5.1 部分转整体
        3.5.2 部分转部分
第4章 隐喻、转喻异同点分析
    4.1 隐喻异同点分析
        4.1.1 空间隐喻异同点
        4.1.2 容器隐喻异同点
    4.2 转喻异同点分析
        4.2.1 部分转整体异同点
        4.2.2 部分转部分异同点
第5章 结合隐喻、转喻异同点产生原因补充教学启示
    5.1 隐喻、转喻异同点产生原因
        5.1.1 隐喻、转喻产生相同点的原因
        5.1.2 隐喻、转喻产生差异的原因
    5.2 结合隐喻、转喻异同点补充教学启示
        5.2.1 宏观上把握学生认知风格
        5.2.2 微观上调整课堂具体行为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6)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对比及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惯用语的研究
        1.2.2 汉语中与“眼”相关惯用语先行研究
        1.2.3 日语中与“眼”相关惯用语先行研究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特点分析
    2.1 汉语中含“眼”的惯用语语义特点
    2.2 日语中含“眼”的惯用语语义特点
    2.3 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特点比较
第3章 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由来和用法分析
    3.1 汉语含“眼”的惯用语语义的由来和用法分析
        3.1.1 基于隐喻的汉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1.2 基于转喻的汉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2 日语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的由来和用法分析
        3.2.1 基于隐喻的日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2.2 基于转喻的日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3 中日与“眼”相关惯用语语义的由来和用法比较
第4章 针对日本留学生的惯用语教学
    4.1 教学现状
    4.2 教学策略探讨
        4.2.1 认知联想教学法
        4.2.2 文化教学法
        4.2.3 对比教学法
    4.3 教学意见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认知隐喻视野下与“眼”相关的汉日惯用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国方面的相关研究
        1.3.2 日本方面的相关研究
第2章 惯用语及认知隐喻相关理论
    2.1 惯用语的定义
    2.2 认知隐喻相关理论
        2.2.1 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
        2.2.2 转喻
        2.2.3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
        2.2.4 认知隐喻对惯用语研究的意义
第3章 汉日惯用语中“眼”的认知语义分类
    3.1 汉语惯用语中“眼”的认知语义分类
        3.1.1 汉语中“眼”的词义
        3.1.2 汉语惯用语中“眼”的认知语义分类
    3.2 日语惯用语中“目”的认知语义分类
        3.2.1 日语中“目”的词义
        3.2.2 日语惯用语中“目”的认知语义分类
    3.3 汉日惯用语中“眼”的词义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汉日“眼”的惯用语认知隐喻对比分析
    4.1 汉日“源域相同”的惯用语
        4.1.1 “源域与目标域都相同”的汉日惯用语
        4.1.2 “源域相同,目标域不同”的汉日惯用语
    4.2 汉日“源域不同”的惯用语
        4.2.1 “源域不同,目标域相同”的汉日惯用语
        4.2.2 “源域不同,目标域不同”的汉日惯用语
    4.3 与“眼”相关的汉日惯用语异同点产生的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24种语言基本核心词词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词义研究
        1.1.2 数据库
    第二节 选题意义及价值
第二章 词义引申相关研究成果
    第一节 基于认知的词义引申中外对比研究
    第二节 汉语核心词词义研究成果
    第三节 词义引申理论探索
第三章 词义数据库及词项的基本描述
    第一节 数据库本身
        3.1.1 基本目标
        3.1.2 基本核心词
        3.1.3 词项查阅收集原则(辞书;义项)
    第二节 数据库形成以后的情况
        3.2.1 24种语言以及涉及的语系
        3.2.2 60个基本核心词的义项收集
    第三节 对词义详尽的描写
        3.3.1 名词(25 个)
        3.3.2 动词
        3.3.3 形容词
        3.3.4 代词
        3.3.5 数词(3 个,one、two、three)
        3.3.6 副词
第四章 基本核心词词义分析
    第一节 各词类引申义引申特点
        4.1.1 名词的引申特点
        4.1.2 动词的引申特点
        4.1.3 形容词引申特点
        4.1.4 小结
    第二节 义项赋分探索引申能力
第五章 词义共性、差异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基本义的共同性与民族性
        5.1.1 基本义的共同性
        5.1.2 基本义的民族性
    第二节 引申义的共同性与民族性
        5.2.1 词义引申的语言间共性
        5.2.2 词义引申的语言间差异
    第三节 词义引申原因
第六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日语惯用语的喻体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日汉惯用语的定义
    二、日汉惯用语喻体的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结构
第一章 日汉惯用语的动植物喻体比较
    第一节 日汉惯用语的动物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三、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四、喻体只存在于日语中
        五、喻体只存在于汉语中
    第二节 日汉惯用语的植物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三、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四、喻体只存在于汉语中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日汉惯用语的身体喻体比较
    第一节 日汉惯用语的身体部位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三、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第二节 日汉惯用语的身体器官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三、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四、喻体只存在于日语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汉惯用语的人造物喻体比较
    第一节 日汉惯用语的“衣”、“食”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三、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四、喻体只存在于日语中
        五、喻体只存在于汉语中
    第二节 日汉惯用语的“住”、“行”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三、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四、喻体只存在于日语中
        五、喻体只存在于汉语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汉惯用语的自然喻体比较
    第一节 日汉惯用语的自然现象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三、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四、喻体只存在于汉语中
    第二节 日汉惯用语的自然景观喻体比较
        一、喻体相同且喻义相同
        二、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三、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四、喻体只存在于汉语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汉喻体选择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民族思维
        一、思维意识
        二、审美价值观念
    第二节 民族文化背景
        一、自然生存环境
        二、宗教信仰
        三、生活风俗习惯
        四、历史文化及典故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先行研究
        1.4.1 中国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汉韩人体惯用语对比研究现状分析
    1.5 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
        1.5.1 研究对象及界定
        1.5.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韩人体惯用语认知对比的理论基础
    2.1 认知语言学
        2.1.1 隐喻与认知
        2.1.2 概念隐喻理论
        2.1.3 概念转喻理论
    2.2 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
        2.2.1 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
        2.2.2 沃尔夫-萨丕尔的语言相对论
        2.2.3 人类语言学
第三章 基于认知的汉韩人体惯用语考察
    3.1 人体部位的界定
        3.1.1 人体范畴
        3.1.2 人体部位的分类与界定
    3.2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具体分类
        3.2.1 头颈部
        3.2.2 四肢部
        3.2.3 躯干部
        3.2.4 脏腑部
    3.3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统计
    3.4 小结
第四章 从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对比
    4.1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
        4.1.1 形状类比
        4.1.2 状态/性质类比
        4.1.3 行为类比
    4.2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人体域投射于抽象域
        4.2.1 喜悦
        4.2.2 愤怒
        4.2.3 悲伤
        4.2.4 恐惧
    4.3 小结
第五章 从非人体域到人体域的投射对比
    5.1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空间域投射于人体域
        5.1.1 前后空间域
        5.1.2 上下空间域
        5.1.3 长短空间域
        5.1.4 大小空间域
        5.1.5 中心-边缘空间域
    5.2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颜色域投射于人体域
        5.2.1 红色
        5.2.2 黑色
        5.2.3 白色
    5.3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味觉域投射于人体域
    5.4 小结
第六章 映射模式的异同
    6.1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映射模式的相同点
        6.1.1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映射源域和目标域相同
        6.1.2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映射模式相似性
    6.2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映射模式的不同点
        6.2.1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映射源域相同目标域不同
        6.2.2 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映射源域不同目标域相同
    6.3 小结
第七章 映射模式内部机制探析
    7.1 汉语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模式内部机制探析
        7.1.1 汉语人体惯用语的多义性
        7.1.2 汉语独有的人体惯用语
    7.2 韩语人体惯用语的认知模式内部机制探析
        7.2.1 韩语人体惯用语的多义性
        7.2.2 韩语独有的人体惯用语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文研究的内容总结
    8.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
    8.3 本文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四、汉语和日语中人体词之文化联想(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彝语人体词对比研究[D]. 王英.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2]汉日惯用语人体隐喻对比研究[D]. 王鹊晓.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D]. 李佳.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日语熟语中「首」字的语义与象征义[J]. 赖菲菲,胡稹.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3)
  • [5]汉俄语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D]. 安黎洁. 新疆大学, 2020(07)
  • [6]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对比及对日汉语教学研究[D]. 刘丹凤. 南昌大学, 2020(01)
  • [7]认知隐喻视野下与“眼”相关的汉日惯用语对比研究[D]. 杨紫.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8]24种语言基本核心词词义研究[D]. 李坤怡. 南开大学, 2019(03)
  • [9]日语惯用语的喻体对比研究[D]. 柴子倩.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10]汉韩人体惯用语的认知对比研究[D]. 荒木京(KEI ARAKI).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中日人体词的文化联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