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V前端调制器的原理及选型

CATV前端调制器的原理及选型

一、有线电视前端调制器的原理及选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昊[1](2018)在《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三网融合”概念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正在向系统管理综合化、增值业务多元化的方向转变。通过在数字电视前端引入IP技术,能够高效的实现这一转变。基于IP技术的系统设备集成度高,涵盖了信号的复用加扰、处理调度、备份保护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播出的性能,满足丰富节目内容和多业务信号调度需求。因此IP化升级改造是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电视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传统ASI架构与IP架构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并对IP化升级改造后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所具备的优势进行了介绍。文中对涉及到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编码、复用、条件接收技术等,并对IP化升级改造过程中涉及到的IP组播、TS Over IP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者结合所学内容,针对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提出了IP化升级改造方案,按照功能将前端系统分为信源接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播出传送系统及数字电视业务系统4个部分,针对前端系统的每个部分进行了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业务类型提出了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要求进行了设备选型。对前端系统的设备运行情况及输出信号质量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的相关要求。

唐超[2](2013)在《基于IP的综合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IP技术、三网融合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电视的前端系统正在向综合化、大容量、多业务方向迈进,新一代的数字电视复用设备集成了节目加扰、分析、调度、处理、保护等诸多功能,效率大大提高。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数字电视系统现状,规划和设计了适合常州市实际情况的基于IP的数字电视综合前端系统平台。该平台除满足传统数字前端基本功能外,同时还能提供电视播出、数据广播、电视精灵、NVOD、证券信息、VOD等多种类型业务。常州市数字电视综合平台在设计时,采用了IP技术,大量减少了系统之间的连线。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容性和灵活性,也带来了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整个系统构成简洁,维护灵活快捷,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和实用性。通过在市级前端处理大部分信号后,经IP组播远程传输至县级平台,实现了常州与县区的有线数字电视节目的内容统一、业务统一,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投入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常州广电未来的业务拓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霍云[3](2005)在《漳州广电网络模数整体平移方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漳州广电网络模数整体平移方案,包括依广电总局要求建立的地市级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HFC网络的传输方案。在内容上,介绍DVB—C主要前端设备和子系统的选型;并根据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特点,提出了HFC网络的架构和一些针对性应对策略,以解决前端的建设及有线数字电视信号高质量的传输问题。

霍云[4](2005)在《漳州广电模数整体平移方案初探》文中提出分析了基于DVB-C的有线数字电视前端传输平台的组成及各种设备的选型等,最后简单介绍了漳州广电模数整体平移以及平移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陈传林[5](2004)在《中小电视台有线数字电视的实现》文中认为中小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普及发展需要中小电视台的积极参与和推动。由于国家在数字电视的早期试点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是非国产数字电视设备,投资较大,对于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建设形成了高技术高投入的示范效应。各中小电视台限于自身经济和技术条件,大多对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持观望态度,这不利于推进数字电视技术的普及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小电视台参与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数字电视建设的工程实践经验,论述了中小电视台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数字电视项目的建设。并以云天化电视台首期数字电视系统工程为例,详述了数字电视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采取的步骤、选择的技术方案、设备的原理以及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并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数字电视系统和模拟电视系统的比较分析,探讨在技术维护工作中如何适应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特点。同时也对数字电视系统的营运管理作了一定的介绍。为其他中小电视台实施有线数字电视项目提供相关参考。

黄伯恒[6](2004)在《有线电视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与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探讨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可靠性问题,重点分析了网络寿命期的可靠性,提出平均可靠性分配法分析前端设备、光节点和分配网络的可靠性问题,最后阐述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可靠性的措施。

周中武[7](2004)在《数字卫星电视QPSK/QAM调制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数字有线电视网中,数字卫星节目(DVB-S)到数字有线节目(DVB-C)的转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实现方案,对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结构和成本有着重要影响。现有转换方案是采用信号处理能力较强、结构独立的单机模块来“搭建”前端系统,不同模块实现不同功能。单一的积木式结构用于接收MCPC方式的多路数字卫星电视节目时,各模块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这种方案中的接收机大多数采用了功能强大而价格昂贵的控制/解复用专用芯片,专用芯片的功能也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降低系统成本。 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数字卫星电视QPSK/QAM调制转换器的实现方案,它克服了现行节目转换方案的不足,在一个机内实现了数字卫星电视TS的接收、节目过滤、QAM调制、数字中频调制、捷变型邻频道调制等功能,并且提供了一路外部TS输入接口,特别适用于对MCPC方式的数字卫星电视节目转换,为现行数字有线电视前端节目转换方案提供了一种可选的低成本、高性能、组网灵活的实现平台,有效的简化了前端系统的结构,降低了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成本。 论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及其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了构成系统的主要单元:单片零中频调谐器、基于FPGA通用DSP的节目过滤器、QAM调制器、正交数字中频调制器、捷变型RF调制器、主控单元等部分的硬件电路;介绍了节目过滤器通信规约、节目过滤器软件流程、系统总体软件流程。 根据该设计方案成功的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样机,基本实现了设计要求。试验证明该系统方案可行,最后文章总结了开发设计中取得的成功之处。

王锡胜,王元挺[8](2003)在《第十一讲 有线电视系统的质量评价与维修(中)》文中提出

王锡胜,王元挺[9](2003)在《CATV基础知识讲座 第八讲 邻频前端设置的组成与选用(下)》文中研究指明

王锡胜,王元挺[10](2003)在《CATV基础知识讲座 第八讲 邻频前端设置的组成与选用(上)》文中指出

二、有线电视前端调制器的原理及选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线电视前端调制器的原理及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数字电视概述
        1.2.1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简介
        1.2.2 IP化升级改造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
    1.3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发展进程
        1.3.1 国内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背景
        1.3.2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发展进程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概述
    2.1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主要设备
    2.2 传统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2.3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2.3.1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结构
        2.3.2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优势
    2.4 IP化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构建规划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P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1 数字电视编码技术
    3.2 数字电视复用技术
    3.3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
    3.4 CA系统的组成
    3.5 数字电视标准化系统构建
        3.5.1 DVB标准卫星传输系统DVB-S
        3.5.2 DVB标准有线传输系统DVB-C
    3.6 IP组播技术
        3.6.1 IP组播地址
        3.6.2 IP组播协议
    3.7 TS Over IP技术
        3.7.1 TCP和UDP协议
        3.7.2 RTP协议
        3.7.3 TS流的IP封装
    3.8 信号传输质量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IP化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
    4.1 项目背景
    4.2 前端系统功能要求
    4.3 前端系统设计方案综述
        4.3.1 系统设计原则
        4.3.2 系统处理能力
        4.3.3 系统安全播出
    4.4 前端系统架构设计
        4.4.1 信源系统
        4.4.2 信号处理系统
        4.4.3 信号播出传送系统
        4.4.4 数字电视业务系统
    4.5 多重备份保护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搭建实施方案
    5.1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实施方案
        5.1.1 央视标清、高清节目解决方案
        5.1.2 省台高标清节目、广播节目、台湾节目解决方案
        5.1.3 中数付费节目、境外节目解决方案
        5.1.4 自办节目及4K超高清节目解决方案
        5.1.5 EPG系统解决方案
        5.1.6 CA系统解决方案
        5.1.7 回看系统解决方案
    5.2 信号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5.2.1 卫星信号
        5.2.2 ASI信号
        5.2.3 IP组播信号
        5.2.4 SDI信号
        5.2.5 QAM信号
        5.2.6 节目监看系统
        5.2.7 网络管理系统
    5.3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配置方案
        5.3.1 卫星接收机
        5.3.2 编码器
        5.3.3 复用加扰器
        5.3.4 核心交换机
        5.3.5 IP-QAM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功能性测试
    6.1 功能性测试范围
    6.2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播出设备性能测试
        6.2.1 卫星接收机测试
        6.2.2 编码器测试
        6.2.3 复用加扰器测试
        6.2.4 核心交换机测试
    6.3 央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播出信号质量测试
        6.3.1 TS码流的标准符合性
        6.3.2 PCR指标实测
        6.3.3 PSI/SI表的语法、语义及发送间隔测试
        6.3.4 射频信号输出质量实测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IP的综合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数字化、IP化是有线电视发展的趋势
    1.3 有线电视前端简介
    1.4 传统的有线电视前端和IP有线电视前端的比较
    1.5 本文的写作背景
    1.6 常州市基于IP的一体化前端服务综合平台设计概述
    1.7 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
2 IP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MPEG数字编码技术
    2.2 MPEG-2编码原理
        2.2.1 去除视频图像的空间冗余信息
        2.2.2 去除视频图像的时间冗余信息
    2.3 MPEG OVER IP技术
    2.4 MPEG-2中的PSI信息和SI信息
        2.4.1 MPEG-2中的PSI信息
        2.4.2 MPEG-2中的SI信息
    2.5 数字电视的复用技术
    2.6 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
        2.6.1 CAS系统工作原理
        2.6.2 同密和多密
        2.6.3 CAS系统关键技术
    2.7 用户管理系统
3 常州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总体技术要求
    3.2 设计原则
    3.3 业务需求和节目安排
    3.4 建设依据
    3.5 主要设备的选型要求
        3.5.1 卫星接收设备
        3.5.2 编码器
        3.5.3 接口适配器
        3.5.4 多路复用器
        3.5.5 加扰器
        3.5.6 CA系统
        3.5.7 QAM调制器
        3.5.8 ASI切换矩阵
    3.6 频道规划
    3.7 频道列表显示机制
4 常州数字电视前端设计方案
    4.1 常州数字电视前端各组成部分
        4.1.1 信号源部分
        4.1.2 信号处理部分
        4.1.3 信号输出部分
        4.1.4 县平台数字电视前端信号处理系统
    4.2 系统的备份设计
        4.2.1 核心设备冗余
        4.2.2 节目源备份及调度
    4.3 数字电视业务系统
        4.3.1 EPG部分
        4.3.2 CA系统部分
        4.3.3 数据广播部分
        4.3.4 NVOD系统部分
        4.3.5 用户管理系统部分
        4.3.6 LOADER系统部分
        4.3.7 DASS前端播发平系统部分
        4.3.8 CMIS系统部分
        4.3.9 互动电视系统
    4.4 网络安全
    4.5 时钟同步
5 前端安播系统的设计
    5.1 数字电视系统测量
        5.1.1 卫星信号指标
        5.1.2 TS码流指标
        5.1.3 DVB-C系统指标
        5.1.4 IP媒体传输质量指标
        5.1.5 数字电视图像内容的测量
    5.2 安播系统总体技术目标
    5.3 安播系统建设方案
    5.4 系统的功能分析
        5.4.1 安播系统功能概述
        5.4.2 卫星信号监测系统
        5.4.3 码流监测系统
        5.4.4 大网输出信号的QAM监测
        5.4.6 安播系统的设备监测
        5.4.7 安播系统的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漳州广电模数整体平移方案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设计原则
    (1) 标准性。
    (2) 先进性。
    (3) 可靠性。
    (4) 实用性和经济性。
    (5) 安全性。
    (6) 可扩展性。
    (7) 可升级性。
    (8) 高效紧凑性。
3 基于DVB-C的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平台的构成
4 前端设备的选型
    4.1 数字卫星接收机的选型
    4.2 MPEG-2编码器
        4.2.1 MPEG-2编码器简介
        4.2.2 MPEG-2编码器的选型
    4.3 复用器
        4.3.1 复用器简介
        4.3.2 复用器的选型
    4.4 加扰器
        4.4.1 加扰简介
        4.4.2 加扰器的选型
    4.5 64QAM调制器
        4.5.1 64QAM调制器简介
        4.5.2 64QAM调制器的选型
    4.6 基于DVB-C的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
        4.6.1 基于DVB-C的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简介
        4.6.2 基于DVB-C的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选型
    4.7 条件接收
        4.7.1 条件接收简介
        4.7.2 条件接收系统的选型
    4.8 用户管理系统
        4.8.1 用户管理系统简介
        4.8.2 用户管理系统的选型
    4.9 其他
5 模数整体平移
    5.1 模数整体平移的概念
    5.2 漳州广电模数整体平移方案
    5.3 模数整体平移的注意事项

(5)中小电视台有线数字电视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数字电视发展背景综述
    1.1 电视传输从模拟过渡到数字的意义
    1.2 国内外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情况
    1.3 我国电视传输数字化的规划
    1.4 中小电视台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的必要性
    1.5 中小电视台建设有线数字电视可达成的目标
第二章 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概念
    2.1 数字电视传输基本原理
        2.1.1 信源组成
        2.1.2 信宿组成
        2.1.3 信道组成
    2.2 数字电视标准
    2.3 数字电视等级
第三章 中小电视台有线数字电视项目的实施内容
    3.1 确定有线数字电视建设的规划
    3.2 确定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组建标准
    3.3 确定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方案
        3.3.1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结构
        3.3.2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
        3.3.3 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系统
        3.3.4 数字电视用户终端
    3.4 确定有线数字电视设备选型方案
    3.5 进行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分析预测
第四章 云天化电视台有线数字电视项目的设计
    4.1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4.2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4.3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建设内容和设备选型
    4.4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结构及原理
        4.4.1 前端系统设备原理
        4.4.2 系统传输网络的结构原理
        4.4.3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 云天化电视台数字电视项目的工程实施及评估
    5.1 数字电视系统的安装调试
    5.2 数字电视传输的效果评估
    5.3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3.1 有线数字频道与模拟传输频道的相互干扰问题
        5.3.2 电视接收机对收视效果的影响问题
        5.3.3 用户端电视信号接线方式对数字电视接收的影响问题
    5.4 首期项目设备投资评估及营运分析
第六章 有线数字电视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
    6.1 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功能取舍
    6.2 关于有线数字电视项目的实施规划
    6.3 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设备选型
    6.4 关于运营定价策略的选择
    6.5 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交互式功能的应用
第七章 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预测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6)有线电视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可靠性、维修性工程简介
    1.1可靠性概念及定义
    1.2可靠性的历史与现状
    1.3可靠性与维修性
    1.4可靠性的主要度量指标
        (1)失效率
        (2)可靠度
        (3)MTTR
2有线电视网络的可靠性
    2.1有线电视网络结构
    2.2系统可靠性模型
    2.3网络总体可靠性
    2.4单元系统的可靠性
        (1)电源设备可靠性
        (2)前端调制器和接收机(含卫星接收机与微波收信机、网络适配与解码器等)设备的可靠性
        (3)前端其他有源设备的可靠性
        (4)传输网络的可靠性
        (5)分配网络的可靠性
3提高网络可靠性的措施和途径
    3.1提高网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2提高网络固有可靠性
    3.3提高网络运行可靠性
        (1)前端主要设备的冗余备份。
        (2)建议采用双向环型自愈保护干线网与星型网相结合的组网方式,代替纯星型网,以大幅度提高可靠性,如图8所示。
        (3)建立完善的状态监控系统。
        (4)网络建设过程采取简单有效的措施来弥补器材可靠性不足的缺陷。

(7)数字卫星电视QPSK/QAM调制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选题背景
    1.2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1.3 本人所做的工作及文章结构安排
第2章 系统信号处理流程、原理及系统总体结构
    2.1 系统信号处理流程
    2.2 系统基本原理
        2.2.1 数字卫星电视调谐解调和信道解码原理
        2.2.2 节目过滤原理
        2.2.3 QAM编码调制原理
        2.2.4 数字中频调制原理
    2.3 系统总体结构
第3章 调谐器的设计
    3.1 调谐器的总体设计
        3.1.1 三种调谐器设计方案的比较
        3.1.2 系统中调谐器的电路结构
        3.1.3 系统中调谐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2 基于SL1935的调谐电路设计
        3.2.1 SL1935介绍
        3.2.2 SL1935的配置
    3.3 基于MT312的信道解码电路设计
        3.3.1 MT312介绍
        3.3.2 MT312的配置
    3.4 22KHz/DISEQC控制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节目过滤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节目过滤器的工作机制
        4.1.1 MPEG-2传输包的结构和系统层特殊信息PSI的介绍
        4.1.2 节目过滤器的工作机制
    4.2 节目过滤器的总体设计
    4.3 节目过滤器输入单元的设计与验证
        4.3.1 节目过滤器输入单元电路原理
        4.3.2 同步状态机/输出控制宏模块的设计
        4.3.3 PCR寄存计数宏模块的设计
        4.3.4 节目过滤器输入单元功能仿真
    4.4 节目过滤器输出单元的设计与验证
        4.4.1 节目过滤器输出电路原理
        4.4.2 节目过滤输出单元功能仿真
    4.5 DSP与主控CPU的通信
        4.5.1 DSP与主控CPU的通信接口电路
        4.5.2 通信规约
    4.6 节目过滤器软件流程
        4.6.1 、 节目过滤器总体软件流程图
        4.6.2 、 主控CPU与节目过滤器DSP通信软件流程图
第5章 信道调制通路的设计与实现
    5.1 QAM调制单元
        5.1.1 L64777的内部结构及原理
        5.1.2 L64777在系统中的应用
    5.2 数字中频调制单元的设计
        5.2.1 AD9857的结构和原理
        5.2.2 AD9857在应用中注意的几个方面
        5.2.3 AD9857与L64777的接口电路实现
        5.2.4 AD9857的初始化和频率字的设置
    5.3 捷变型邻频道RF调制单元的设计
第6章 主控单元的设计
    6.1 主控单元总体结构
    6.2 LCD显示控制器
    6.3 I~2C和SPI总线的实现
    6.4 系统软件流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节目过滤器输入单元主要宏块VHDL描述
附录C 节目过滤输入单元功能仿真波形图
附录D AD9857与L64777接口主要宏VHDL描述
附录E 附图

(9)CATV基础知识讲座 第八讲 邻频前端设置的组成与选用(下)(论文提纲范文)

5 邻频前端的主要单元部件
    5.1 信号处理器
    5.2 频道放大器
    5.3 邻频调制器
    5.4 混合器
    5.5 导频信号发生器

(10)CATV基础知识讲座 第八讲 邻频前端设置的组成与选用(上)(论文提纲范文)

1 前端方式的演变与发展
    1.1 直接放大式前端
        (1) 宽频带前端
        (2) 混合—放大式前端
    1.2 频道变换式前端
    1.3 邻频前端
2 系统扩容与邻频和增补频道传输技术
3 对邻频前端的技术要求
    3.1 前端应具备的接收条件
        (1) 接收开路电视信号
        (2) 接收卫星电视信号
        (3) 自办电视节目
    3.2 对邻频前端的技术要求
        (1) 边带特性
        (2) 带外寄生抑制
        (3) 邻频抑制
        (4) 载频频率的准确度
        (5) 各频道幅度/频率特性
        (6) 载噪比
        (7) A/V可调
        (8) 载波互调比
        (9) 回波值
        (10) 宽频带高隔离度的混合器输出特性
4 邻频前端的基本组成

四、有线电视前端调制器的原理及选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昊.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2]基于IP的综合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唐超.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 [3]漳州广电网络模数整体平移方案[J]. 霍云. 有线电视技术, 2005(20)
  • [4]漳州广电模数整体平移方案初探[J]. 霍云. 中国有线电视, 2005(15)
  • [5]中小电视台有线数字电视的实现[D]. 陈传林. 四川大学, 2004(02)
  • [6]有线电视网络可靠性的分析与探讨[J]. 黄伯恒. 有线电视技术, 2004(15)
  • [7]数字卫星电视QPSK/QAM调制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D]. 周中武. 湖南大学, 2004(04)
  • [8]第十一讲 有线电视系统的质量评价与维修(中)[J]. 王锡胜,王元挺. 中国有线电视, 2003(18)
  • [9]CATV基础知识讲座 第八讲 邻频前端设置的组成与选用(下)[J]. 王锡胜,王元挺. 中国有线电视, 2003(08)
  • [10]CATV基础知识讲座 第八讲 邻频前端设置的组成与选用(上)[J]. 王锡胜,王元挺. 中国有线电视, 2003(06)

标签:;  ;  ;  ;  ;  

CATV前端调制器的原理及选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