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研发生产示范推广

新型肥料研发生产示范推广

一、新肥料研制开发生产示范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李钧宇[1](2021)在《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基于广东省727个农户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化肥对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明显作用,然而其过量施用也导致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培育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而农业技术培训作为农户专用性人力资本投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改变农户施肥习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政策工具。研究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探讨绿色肥料与高效施肥技术的推广在该作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培育农户绿色施肥习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绿色肥料与高效施肥技术视为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利用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和期望效用函数对农户施肥行为进行建模分析,阐明技术培训影响施肥减量行为的理论机制,并基于广东省727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运用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技术培训影响施肥减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估计,并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次,利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法研究各影响路径的时间动态性,利用空间自变量滞后模型研究各影响路径的空间动态性。最后,采用加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和分样本回归法探究技术培训影响机制在不同条件下的异质性。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技术培训既可通过绿色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的推广,间接降低农户施肥量,又可在肥料种类与施肥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直接降低农户施肥量。其中,间接路径的效应约占总效应的42.2%。其二,农户接受技术培训年数的增长对其施肥减量行为的影响呈非线性,在培训开展的早期,间接路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培训开展达到一定年数后,直接路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技术培训对同村农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有滞后性。其三,农户接受培训的程度对培训影响施肥减量各路径的效果均有正向提升作用,而农户接受培训的频次以及与技术人员的互动仅促进了高效施肥技术的推广。技术培训对高学历农户施肥减量的影响作用更大,而务农年数较短、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更容易通过绿色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的应用降低施肥量。

杨聪[2](2020)在《福建省明溪县淮山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明溪县淮山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淮山产业化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政治经济条件,相继获得“中国淮山之乡”和“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淮山)”2个国家级淮山地理标识品牌。但现实中明溪县淮山产业发展推进屡屡遭遇滞碍,这是本研究的动力所在。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重点访谈法探究明溪县淮山产业化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推进明溪县淮山产业化经营具有如下的有利因素:淮山对县域耕地土壤的生态适应性、淮山栽植新品种的高产和优质性、新型淮山栽培技术的合适性、社会化服务先行和淮山品牌的历史地理优势;其制约因素包括: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低、品牌建设程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等。为此,作者提出针对性的明溪淮山产业化经营推进对策,包括:瞄准长远效益,制定淮山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建好淮山种植基地;改进生产模式,理顺淮山产业链条;建设商务平台,扩展淮山产品国内外市场;调整人才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唐汉,王金武,徐常塑,周文琪,王金峰,王秀[3](2019)在《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化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基础物质之一,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高效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长期盲目过量施用所引发的系列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有效权衡粮食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与化肥减施增效间关系成为需要解决的系统工程问题。根据对科学施肥技术迫切需求,综合评价了中国化肥施用现状与形势,重点阐述分析了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施用、精准变量施肥、灌溉施肥及部分大宗农作物典型施肥等现代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应用概况及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的发展趁势,提出未来主要发展建议,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化肥减施增效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霍瑜[4](2018)在《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问题研究 ——以新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逐渐产生层次更高、生产自主性更强的家庭农场模式、专业合作社等,逐步走向规模经营。而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而农业科技体系及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则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制度保障。农业科技能否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先进的适用技术服务农民。但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当前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日益暴露出一些弊病,尤其是其同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不相匹配或适应,从而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样的局面均对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出了较为迫切地要求。基于以上目的,本研究以土地规模农户农业科技需求为研究对象,以新疆为典型案例,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总结论文有关的一些重要概念与配套理论,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然后,以土地规模农户为例定量测算样本地区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需求内容、服务种类,通过科技信息的获取渠道及其对农户采纳科技信息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土地规模农户对农业科技需求的主要因素,并深入剖析现阶段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运行现状和问题,揭示了构建需求导向型农业科技服务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经验总结,根据实际需要,拟构建出符合现阶段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的、可以整合的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创新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发挥劳动农民的首创精神,利用所拥有的各种乡土资源开展内部技术创新;能够建立更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提升推广实际效果;可以聚焦农民对科技的实际需求,提高科技推广资金使用绩效;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构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农业科技体系及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在不断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变化而进行创新与调整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科技体系及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以下认识:一是我国的农业科技体系经历了四个变迁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科技制度发展、19491985年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19852006年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和2007年以来的以创新型国家战略为主导的四个变迁过程;二是农业科技体系及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因各个阶段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发生过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在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上充分体现了“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的有效结合;三是农业科技体系及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的创新与调整本质上是为促进农业发展而服务,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科技发展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对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2)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土地流转制度的实行,全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程度越来越高,新疆土地规模化经营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土地规模相关统计资料的描述分析表明,新疆在农业面向现代化的发展的实践中,基于自身的农业生产的现实条件,引入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历史经验,积极尝试、确立并完善了五种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分别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化经营等,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观调研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新疆规模经营者总体素质较高。一是相对年轻。大多数经营者的年龄在4150岁之间,占总体样本的61.8%。二是多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从事5年以上农业生产经营经验的经营决策关键人占总体的96.1%,而农业种植经验在20年以上的占53.9%。三是相对较高的经营素质,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经营者占62.7%,7.9%的经营者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此外,接受过有关的经营指导或者技能培训的经营者所占比例较高。(3)自20062015年以来,新疆的农业科技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增长,但由于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不足,表现出高科技投入,低技术进步的构成特征,使得新疆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活动呈现出投入较高但产出增长缓慢的状态在科技投入方面,不论是资本投入还是人员投入,都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已实现了较高的投入水平。在资金方面,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活动经费达7.56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设完成额5673.4万元,固定资产8.53亿元,均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政府资金是科技活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且逐年上升;在人员方面,2015年新疆农业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2358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科研人员素质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在科技产出方面,专利受理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271件,略高于平均水平,但在西北五省农业科研机构专利受理数中的占比明显下降。其他专利指标,虽然都处于上涨状态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不及西北五省的总体水平。由此可见,增长主要来源于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拉动作用不显着。(4)基于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意愿的实证分析表明:规模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意愿随着土地规模的逐渐增大,需求意愿逐步增强,且影响因素较多对农户数据的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说明,新疆的规模种植农户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较大。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土地规模的农户而言,大部分农户具有两型农业技术利用意愿,其中,中等规模组农户的利用意愿最高为83.4%,其次为小规模组农户76.5%,较大规模样本组利用意愿最低为71.3%。从影响因素来看,将家庭总收入、劳动力数量、生产成本和兼业情况等因素对小规模组农户具有显着影响;年龄、文化程度、生产结构感知、经济效益感知、劳动力数量、技术易用性和生产成本等变量对中等规模组农户具有显着影响;兼业情况、土地转入面积和生产结构感知变量对大规模组农户具有显着影响。对于不同地区的农户而言,北疆地区农户的利用意愿为78.5%,稍高于南疆地区的78.2%。从影响因素来看,年龄、兼业情况、土地总面积、和经济效益感知和技术易用性等变量对南疆地区的农户具有显着影响。其中,土地转入面积是影响南疆地区和北疆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需求意愿的共同因素。(5)基于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优先序的实证分析表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农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对各项技术做出不同的次序选择首先利用频数法、聚类分析法等对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科技需求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然后通过构建多元Logit模型讨论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技术感知等因素对农户技术需求与选择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最关注的是产前和产中环节的农业技术,而对产后技术需求较少。在给定的技术中农户的首选的前五类技术分别是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抗旱节能关键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所处地区、家庭年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均对规模农户的具体农业技术的优先序选择造成了显着影响。(6)基于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优先序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较大,因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农户的科技需求强度差异明显从对农户态度的分析得出,南疆农户农业科技需求显着高于北疆农户,其中,新疆塔城地区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为60.7%居首位,吐鲁番地区为22%居最低位,各地区间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强度差异明显;从新技术投入率指标对农业科技需求强度的测度表明,区域、教育程度、兼业情况、性别以及收入情况等因素对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强度影响差异不显着,但年龄、转入面积、技术服务可得性、环境感知、南北疆、家庭总收入以及新技术易用性等因素对农户农业科技的需求强度影响显着。(7)新疆农业科技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特别是技术服务内容和技术服务渠道结构性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通过对土地规模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行为、需求优先序以及需求强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新疆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不断增长,又在科技供给中未能做出及时的政策调整,致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落后问题日益凸显。据此提出了构建了满足农业科技需求的对策思路与政策建议,如以政府主导、有效性和效益性相结合、专业性和社会性相结合、产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等为基本原则;以相关的农业科技政策法规为环境保障、以农业科研和信息服务平台为物质保障、以农业科技推广为组织纽带、以培养新型创新型农业人才为关键,分别从宏观制度建设和微观政策措施建设两方面为导向,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保障作用。研究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科技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农业科技能否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先进的适用技术服务农民。现有研究关于全国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农业技术采纳和推广的学术成果众多,且主要以东部、中部农业发展基础好的省市为主,而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农业技术应用及推广情况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区别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主要针对新疆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展开研究,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并且将环境约束纳入农户技术采纳理论模型,揭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下的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经济机理。因此,在研究和探讨问题切入的视角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必要性在研究和探讨问题切入的视角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现实意义。第二,本研究对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不同的层次,将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具体划分为大规模、中等规模、小规模;南疆地区、北疆地区五种类型的农户。接着首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和分析了五种不同类型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然后,用聚类法从农户分化的角度分析了土地规模农户农业科技需求优先序问题。最后,界定了农业科技需求强度的概念,用“新技术投入率”对农业科技需求强度进行测算,借助方差分析对不同类型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进行研究,并通过逐步回归对规模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中腐协秘书处[5](2018)在《中国腐植酸行业六十年大事记》文中认为2017年,是我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为了纪念中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走过的60年,我们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并向全行业同仁广泛征集相关素材,归纳、汇总了中国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60年的大事记,共286项(包括重要事件215项,四大腐植酸化学会议23项,腐植酸类图书/专辑38项,腐植酸宣言、倡议书、自律公约10项)。现按各类型的时间顺序编排于后。

本刊专题报道[6](2014)在《我国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与生态农业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领域的环保与生态工作,在2006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环保型肥料、农药创新与生态农业技术"列为农业领域优先主题。本文针对自《纲要》实施以来,在环保型肥料、农药创新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工作进展、技术突破、存在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王迎春[7](2014)在《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2005年开始,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选择不同地区的县市级单位,对测土配方施肥进行政策性补贴,拉开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国的快速发展的序幕,经过近十年的实施,效益显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化肥氮磷钾利用率只有30%,过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国家为农民办的一大实事,该技术显着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了肥料的过量使用造成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因土壤过多肥料残留在土壤中造成污染和渗透到地下水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到在全国,通过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通过土壤测试和“百千万亩示范工程”,创建配方施肥示范区域,改变农民施肥的概念,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形成良好案例,建立了长效测土配方施肥机制。然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遇到较大的阻力,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当前背景下,本课题以寒亭区为研究单元,依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寒亭区的土壤分析化验结果以及“3414”完全实验、肥效对比实验、“2+X”实验得出了适合寒亭的肥料配方,对寒亭的农业耕地种植情况、农民施肥习惯以及寒亭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寒亭区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中取得的成就,分析该技术在推广应用环节存在的问题。首先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对不同养分土壤进行配方,根据配方提供肥料,由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配方肥料,最后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根据寒亭区的实际情况,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分为以下几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施肥五统一模式、家庭农场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由点到面农技推广模式,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寒亭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寒亭区的推广应用的运作模式提出对策和建议。

王骞[8](2012)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面临的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农业不增效,农村不发展,农民不增收三个方面,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农业效益没有显着提升,农产品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只能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根本无法为现代农业建设、为“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撑。如何促进农业科技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课题,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营销学的视角出发,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和思维,综合运用营销学、推广学、创新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本文首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探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特点等基本理论问题,讨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营销本质。然后综合农业科技成果形态、农业科技活动类型、农业科技活动主体三个维度,论文建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从农业科技活动主体维度,借鉴营销学4P框架,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满足需求充足、供给有效、中介支撑三个条件,建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分析框架,并从系统角度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思考,建立了由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农业科技中介系统和农业产业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结构、系统运行过程和系统动力问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介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体制、机制的演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取得成效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成果需求、成果供给、中介支撑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较为深入的剖析。随后,论文围绕这三面问题的解决,从系统的角度,分需求优化、供给优化和中介优化三个方面系统讨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优化。在需求优化方面,讨论了农业科技需求的内涵和分类,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户和农业企业两种农业科技用户的农业科技需求特点,最后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建立了我国农业科技需求优化模型,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需求培育的基本策略;在供给优化方面,本文以实现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为目标,从系统角度,在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农业科技供给优化模型,指出要实现我国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必须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优化、资源供给优化、创新能力优化和激励机制优化四个方面入手,并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我国成果转化导向的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组织架构设想,指明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供给和创新能力优化的着力点,建立了成果转化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失效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的优化思路;在中介优化方面,本文也从系统的角度,在对农业科技中介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农业科技中介系统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农业科技中介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环境支撑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业科技中介系统进行优化的思路,并对我国现行公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体制架构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从农科教一体化角度,提出了我国新的公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体制架构设想。最后,本文就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张选怀,姚久琴,姚红[9](2011)在《扬中市水稻高产创建的推进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是挖掘单产潜力、确保粮食基本供给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总结扬中市水稻生产发展现状、主要制约因素以及进行高产创建必要性与潜力的分析,提出了扬中市"十二五"期间水稻高产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指标、技术路线、实施内容。

岳继和,罗建军[10](2010)在《加速山西农业科技进步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分析农业科技发展形势;研究山西农业资源潜力;提出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创新目标与重点领域;重点支撑工程;农业科技发展对策;相关政策建设。

二、新肥料研制开发生产示范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肥料研制开发生产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基于广东省727个农户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种植业面源污染
        (二)农户过量施肥现状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对象
        二、概念界定
        (一)农业技术培训
        (二)施肥减量行为
        (三)绿色肥料
        (四)高效施肥技术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技术培训对农户肥料选用及技术采纳影响的研究
        二、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影响的研究
        (一)技术培训对施肥减量的影响效果研究
        (二)技术培训对施肥减量的影响机理研究
        三、技术培训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其他研究角度
        四、现有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一、内容框架安排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农户行为理论
        (一)理性小农学派
        (二)农户决策模型
        三、农业技术推广理论
        (一)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
        (二)创新扩散理论
        (三)农业推广框架理论
    第二节 技术培训影响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经济学机理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绿色肥料与高效施肥技术促进施肥减量的机理分析
        (二)技术培训促进绿色肥料选用及高效施肥技术采纳的机理分析
        (三)技术培训直接促进施肥减量的机理分析
        二、机理总结与研究假设
第三章 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
    第一节 样本与数据说明
        一、样本来源
        二、变量选择
        三、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技术培训影响农户施肥减量行为路径的实证分析
        一、估计策略:因果中介效应分析
        二、模型构建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
        (一)农业技术培训对施肥减量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二)中介效应的敏感性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影响的动态过程分析
    第一节 技术培训作用的时间非线性动态演变过程分析
        一、连续变量模型
        二、离散变量模型
        三、进一步分析:不同施肥强度水平下技术培训的异质性作用
    第二节 技术培训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一、技术培训对施肥减量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二、技术培训对施肥减量影响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第一节 培训模式对培训效果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一、培训方式与频次对培训效果的异质性影响
        二、农户与培训者间的双向沟通对培训效果的异质性影响
    第二节 个体人力资本特征对培训作用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一、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培训作用的异质性影响
        二、农户务农经历与外出务工经历对培训作用的异质性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影响路径
        二、技术培训影响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动态过程
        三、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异质性影响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投入
        (一)确定农业技术培训的最优周期
        (二)深化农业技术培训程度
        二、提高农业技术培训精准度
        (一)动态调整农业技术培训目标
        (二)进行差异化农业技术培训
        三、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四、提升农户文化水平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个人成果
致谢

(2)福建省明溪县淮山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背景
        1.2.2 淮山的功能与价值
        1.2.3 淮山产业化发展研究进展
    1.3 相关理论概述
        1.3.1 农业产业化理论
        1.3.2 比较优势理论
        1.3.3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明溪县的自然、经济条件与淮山产业发展现状
    2.1 自然生态条件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人口和行政区
        2.2.2 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2.2.3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
    2.3 明溪县淮山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2.3.1 现状
        2.3.2 问题
3 明溪县淮山产业发展的促进因素
    3.1 明溪县域耕地土壤理化性质
    3.2 明溪县淮山的裁培品种及其品质表现
    3.3 明溪淮山的栽培新技术
    3.4 明溪淮山产业的农技与社会化服务
    3.5 明溪淮山产业的品牌优势
4 明溪县淮山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1 淮山种植生产成本高
    4.2 淮山种植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4.3 淮山品牌建设有待深入
    4.4 淮山从业农民的素质有待提升
    4.5 未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5 明溪县淮山产业化发展对策
    5.1 瞄准长远效益,制定淮山发展规划
    5.2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5.3 扶持龙头企业,建好淮山种植基地
    5.4 改进生产模式,理顺淮山产业链条
    5.5 建设商务平台,扩展淮山国内外市场
    5.6 调整人才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明溪淮山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问卷
    附录B 明溪县淮山产业化发展对策的访谈提纲(一)
    附录C 关于明溪县淮山产业化发展对策的访谈提纲(二)
    附录D 明溪淮山生产成本、产品单价调研结果

(3)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化肥施用现状与形势
    1.1 化肥施用现状
    1.2 化肥施用形势
2 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2 缓控释肥施用技术
    2.3 精准变量施肥技术
    2.4 灌溉施肥技术
        2.4.1 地表灌溉施肥技术
        2.4.2 滴灌施肥技术
        2.4.3 微喷灌施肥技术
    2.5 大宗农作物典型施肥技术
        2.5.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2.5.2 玉米机械化施肥技术
        2.5.3 小麦机械化施肥技术
3 发展趋势分析与建议

(4)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问题研究 ——以新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
        1.3.1 农业技术的供需契合问题研究
        1.3.2 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研究
        1.3.3 农户农业科技需求优先序的研究
        1.3.4 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强度的研究
        1.3.5 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
        1.3.6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
    1.5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5.1 理论基础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农业科技需求相关概念界定及农业科技体系发展变革
    2.1 农业科技需求相关概念界定及测定
        2.1.1 农业科技需求
        2.1.2 农业科技需求优先序
        2.1.3 农业科技需求强度
    2.2 农业科技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2.2.1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科技制度发展历程
        2.2.2 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导向的农业科技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2.2.3 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制度发展历程
    2.3 新疆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效率分析
        2.3.1 农业科技投入情况
        2.3.2 人员投入情况
        2.3.3 农业科技产出情况
        2.3.4 农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及土地规模经营现状分析
    3.1 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问题分析
        3.1.1 不同时期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及成因
        3.1.2 不同类型农业主体的农业科技需求及成因
        3.1.3 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特征
    3.2 新疆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
        3.2.1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3.2.2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现状
    3.3 土地规模经营现状分析
        3.3.1 中国土地规模经营现状分析
        3.3.2 新疆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3.3.3 样本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基本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意愿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
        4.1.1 数据来源
        4.1.2 样本基本特征
    4.2 不同类型规模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意愿分析
        4.2.1 理论框架、变量设置与模型选择
        4.2.2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优先序分析
    5.1 满足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路径选择
        5.1.1 农户对农业科技推广传播渠道选择的路径依赖
        5.1.2 基于不同农业科技推广传播途径的农户分化情况
    5.2 基于土地规模经营农户需求度的农业科技选择行为分析
        5.2.1 全样本量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优先序分析
        5.2.2 条件限定下的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技术需求优先序分析
    5.3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优先序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强度分析
    6.1 农业科技需求强度的内涵
    6.2 农业科技需求强度的测度
        6.2.1 基于农户态度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测度
        6.2.2 基于新技术投入率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测度
    6.3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强度及方差分析
        6.3.1 基于农户态度的农业科技需求总体情况
        6.3.2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强度方差分析
    6.4 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 基于新科技需求率的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强度分析
        6.4.2 基于新科技需求率的土地规模农户农业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满足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对策建议
    7.1 规模农户农业科技需求未能满足的成因分析
        7.1.1 客观原因
        7.1.2 主观原因
    7.2 满足规模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基本思路、目标及原则
        7.2.1 基本思路
        7.2.2 基本目标
        7.2.3 基本原则
    7.3 满足规模农户农业科技需求的政策框架及其构建
        7.3.1 宏观政策制度建设
        7.3.2 组织制度建设
        7.3.3 平台建设
        7.3.4 客体培育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讨论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国腐植酸行业六十年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要事件 (215项)
二、四大腐植酸化学会议 (23项)
    (一) 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
    (二) 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
    (三) 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
    (四) 第一至二届全国土肥和谐大会
三、腐植酸类图书/专辑 (38项)
    (一) 腐植酸类图书
    (二) 腐植酸类专辑
四、腐植酸产业宣言、倡议书、自律公约 (10项)

(6)我国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与生态农业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纲要》实施以来, 我国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与生态农业技术的部署情况
    1. 政策响应
    2. 任务部署和落实情况
    3. 经验积累
二、《纲要》颁布以来, 任务的实施进展与成效
    1. 总体进展及科技进步比较分析
    2. 技术提升或突破的进展
    3. 应用成效与影响分析
    4. 标志性成果
三、目前我国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与生态农业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 纲要任务实施中的问题
    2. 面临的挑战
四、新形势下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与生态农业技术的实施建议
    1. 推进本优先主题任务实施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2. 优先主题及其重点技术方向的补充和调整建议

(7)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寒亭区耕地现状及施肥情况
    2.1 寒亭耕地
        2.1.1 寒亭自然状况与施肥调查
        2.1.2 寒亭土壤类型
    2.2 寒亭种植结构
        2.2.1 寒亭区蔬菜种植
        2.2.2 寒亭区瓜果特色种植
    2.3 寒亭区施肥状况
        2.3.1 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低
        2.3.2 土壤氮高、磷高、钾较高
3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现状
    3.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定义
        3.1.2 测土配方施肥发展阶段
        3.1.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则
        3.1.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内容
    3.2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
        3.2.1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原则
        3.2.2 寒亭区测土配方技术实行的措施
    3.3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3.3.1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模式
        3.3.1.1 加强组织宣传,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意识,举办配方施肥培训班
        3.3.1.2 形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村
        3.3.1.3 组织召开肥料新技术观摩会,打造科学施肥新亮点
        3.3.2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效果
4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制约推广的问题
    4.1 土壤样品检验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
        4.1.1 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2 土壤样品处理过程存在问题
        4.1.3 土壤样品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 配方环节存在的问题
        4.2.1 田间实验数据精度低,实验数据不稳定,配方精确度差
        4.2.2 田间试验数据偏少,不足以支撑农业的快速发展
        4.2.3 信息技术管理落后,数据管理不能适应要求
        4.2.4 配方研究覆盖品种不齐全,设计方法落后
    4.3 肥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3.1 肥料生产工艺落后,原料质量差
        4.3.2 配方肥料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的生产需求
        4.3.3 缺乏新型肥料研发
    4.4 肥料供应环节存在问题
        4.4.1 配方针对性不强,配方肥供应不及时。
        4.4.2 配方肥销售市场混乱,销售人员素质低下
        4.4.3 配方肥宣传不到位,销售模式不利于推广
        4.4.4 农企对接少,配方肥料供应系统不完善
    4.5 施肥指导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5.1 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
        4.5.2 宣传不到位,培训时间短
        4.5.3 农民施肥意识难以改变
5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的对策
    5.1 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检测环节对策
    5.2 寒亭区肥料配方环节对策
    5.3 寒亭区肥料生产环节对策
    5.4 寒亭区肥料供应环节对策
    5.5 寒亭区施肥指导环节的对策
    5.6 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的模式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和成果

(8)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1 国内研究现状
        0.3.2 国外研究现状
        0.3.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0.4 研究内容
    0.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0.5.1 研究方法
        0.5.2 技术路线
    0.6 主要创新点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本理论问题
    1.1 农业科技成果
        1.1.1 农业科技成果界定
        1.1.2 农业科技成果的社会功能
        1.1.3 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范畴
        1.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性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营销本质
        1.3.1 营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3.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营销特质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型构建与系统分析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型构建与讨论
    2.2 营销视角下基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分析
        2.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条件
        2.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条件
        2.2.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条件
    2.3 系统观点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分析
        2.3.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边界
        2.3.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要素
        2.3.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结构
        2.3.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运行过程
        2.3.5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动力问题的讨论
3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与运行机制演变
        3.1.1 改革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与运行机制
        3.1.2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历程
        3.1.3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与运行机制
    3.2 国家目前涉农科技计划
        3.2.1 涉农科技计划
        3.2.2 涉农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3.3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就与转化率
        3.3.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计算公式
        3.3.2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现状
    3.4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分析
        3.4.1 农业科技有效需求不足
        3.4.2 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脱节
        3.4.3 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支撑薄弱
4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剖析
    4.1 农业科技需求方面的制约因素
        4.1.1 农业经营规模小
        4.1.2 农业科技用户自身的科技投资能力不足
        4.1.3 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4.1.4 农业经营的比较利益低
        4.1.5 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
        4.1.6 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
    4.2 农业科技供给方面的制约因素
        4.2.1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
        4.2.2 农业科研组织体系尚需完善
        4.2.3 市场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4.2.4 农业科研投入总体强度较低
        4.2.5 农业科研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4.2.6 农业科技投入方式有待优化
    4.3 农业科技中介方面的制约因素
        4.3.1 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功能弱化
        4.3.2 新型农业科技中介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
        4.3.3 农业科技中介开展高效服务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
5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需求优化
    5.1 我国农业科技需求及类型
    5.2 我国不同类型农业生产者科技需求的特点
        5.2.1 农户科技需求特点
        5.2.2 农业企业科技需求特点
    5.3 我国农业科技需求的培育
        5.3.1 我国农业科技需求优化模型
        5.3.2 培育我国农业科技需求的基本策略
6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供给优化
    6.1 农业科技有效供给的内涵
    6.2 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及其创新过程
    6.3 我国农业科技供给优化模型
    6.4 成果转化导向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优化
        6.4.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优化问题的深层次剖析
        6.4.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优化的基本目标
        6.4.3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6.4.4 我国公共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优化方案
    6.5 成果转化导向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供给优化
        6.5.1 提高投入总量
        6.5.2 调整投入结构
        6.5.3 优化投入方式
    6.6 成果转化导向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
        6.6.1 微观层面——建设优秀的农业科研团队
        6.6.2 宏观层面——推动跨主体的合作创新
    6.7 成果转化导向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机制优化
        6.7.1 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的差异
        6.7.2 成果转化导向的公共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模型
        6.7.3 我国现行公共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的深层次剖析
        6.7.4 成果转化导向的公共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的构建
        6.7.5 关于公共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机制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7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中介优化
    7.1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优化模型
    7.2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体系优化
        7.2.1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体系的构成
        7.2.2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组织职能定位与调整
    7.3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运行机制优化
        7.3.1 准入机制
        7.3.2 利益驱动机制
        7.3.3 考核评价机制
        7.3.4 风险责任机制
        7.3.5 协调联结机制
        7.3.6 信用机制
        7.3.7 契约机制
    7.4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环境支撑体系优化
        7.4.1 中介流量强化
        7.4.2 政策法规环境优化
        7.4.3 人力资本支持
        7.4.4 资金投入
    7.5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设立的一般原则
        7.5.1 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依托
        7.5.2 发展与规范并举
        7.5.3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7.5.4 对外开放
    7.6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优化
        7.6.1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优化
        7.6.2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主体优化
        7.6.3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媒介优化
        7.6.4 我国公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
        7.6.5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7.6.6 农业科技推广的质量保证及其防治
8 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8.1 大力培育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科技需求
        8.1.1 加强面向农民的教育培训
        8.1.2 加大对农村的人才支持
        8.1.3 支持和激励农业企业发展
        8.1.4 加大农业补贴
        8.1.5 促进土地生产要素的适度集中经营
        8.1.6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8.1.7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8.2 建立健全支撑农业科技有效供给的体制机制
        8.2.1 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模式
        8.2.2 加大农业研发投入
        8.2.3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建设
        8.2.4 推进产学研合作
        8.2.5 引导深化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8.3 壮大完善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8.3.1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8.3.2 强化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8.3.3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方法
9 结论与不足
    9.1 主要结论
    9.2 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10)加速山西农业科技进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科技发展形势
二、山西农业资源潜力
    (一) 土地资源。
    (二) 水资源。
    (三) 气候资源。
    (四) 生物资源。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四、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一)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 发展思路。
        2. 创新机构。
        3. 发展方向
        4. 运作机制。
        5. 创新队伍。
    (二)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 发展思路。
        2. 推广机构。
        3. 运作体系。
        4. 推广队伍。
    (三) 技术人才培训体系
        1. 发展思路。
        2. 培训任务
        3. 培训队伍。
        4. 培训管理。
        5. 培训评价。
五、创新目标与重点领域
    (一) 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批突破性种质资源和中间材料。
    (二) 信息平台用于设施农业。
    (三) 资源将进一步合理利用, 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保护。
    (四) 产后增值研究与开发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 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是:
六、重点支撑工程
    (一) 创新工程
        1. 农作物育种改良工程。
        2.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程。
        3. 旱作农业和节水工程。
        4. 农业生物工程技术。
        5. 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和综合加工利用。
        6. 畜牧兽医工程。
        7. 减灾防灾工程。
        8. 农业微生物工程。
        9. 设施农业工程。
        1 0. 资源环境工程。
        1 1. 农业信息技术工程。
        1 2. 农业机械工程。
    (二) 推广工程
        1.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2.“一村一品”产业科技推进工程。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推进工程。
        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工程。
        5. 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科技工程。
        6.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7. 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工程。
    (三) 培训工程
七、农业科技发展对策
    (一) 政府主导。
    (二) 主体到位。
    (三) 人才为本。
    (四) 功能耦合。
    (五) 知识保护。
八、相关政策建议
    (一) 营造宽松政策环境。
    (二)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三) 强化成果转化与推广。
    (四) 建立保障体系。
    (五) 加强科技合作和交流。

四、新肥料研制开发生产示范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培训对农户施肥减量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基于广东省727个农户的实证研究[D]. 李钧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21
  • [2]福建省明溪县淮山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与发展对策[D]. 杨聪.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分析[J]. 唐汉,王金武,徐常塑,周文琪,王金峰,王秀.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4)
  • [4]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问题研究 ——以新疆为例[D]. 霍瑜.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5]中国腐植酸行业六十年大事记[J]. 中腐协秘书处. 腐植酸, 2018(01)
  • [6]我国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与生态农业技术取得重要进展[J]. 本刊专题报道. 科技促进发展, 2014(06)
  • [7]寒亭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迎春.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6)
  • [8]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 王骞.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1)
  • [9]扬中市水稻高产创建的推进与探讨[J]. 张选怀,姚久琴,姚红. 农业装备技术, 2011(06)
  • [10]加速山西农业科技进步的思考[J]. 岳继和,罗建军. 山西农经, 2010(06)

标签:;  ;  ;  ;  ;  

新型肥料研发生产示范推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