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利率期权的远期和即期模型的比较分析

评估利率期权的远期和即期模型的比较分析

一、评价利率期权的远期与即期模型的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傅嘉颖[1](2020)在《基于会计信息的衍生品使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商业银行经进行筹划并管理的主题是风险管理。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可以得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共同组成了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伴随中国经济市场的持续生长和成熟,同时全世界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的协调程度更加巩固,市场风险在商业银行进行筹划并管理等日常活动中的关键性越来越严峻。市场风险被当作商业银行三大风险中之一,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值和商品价值等市场价值的消极转变从而让商业银行产生亏损所导致的。商业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原因,可能用以实现两个有时会发生冲突的目的,一个是用于对冲,降低风险暴露;另一个用于投机,收取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发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却可能会导致风险暴露增加。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成理论和市场有效理论为指导,建立两阶段时间序列横截面回归模型,以2007-2018年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衍生品使用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衍生品使用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产生显着的正向相关影响。特别是使用更多的利率衍生品和汇率衍生品,将导致商业银行面对更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衍生品与市场风险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不单只出现在用于交易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之中,同时还出现在用于对冲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之中。本论文还研究了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其所拥有资金的影响,因而更进一步的理解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对衍生品与市场风险中间联系的作用。本论文研究表明,要想实现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中国还需要一步步加以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行改进。加强会计核算可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提高市场经济的有效性,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周威皓[2](2019)在《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以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开展,加速了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中国金融体系意义重大。中国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重要主体,利率衍生品的利用及其风险管理一定会对其是否能有力地参与同业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利率衍生品市场基本都是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发展相对成熟并形成比较严谨完备的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一直享受着因利率管制而带来的红利,创新利率衍生品的动力不足,交易的数量不仅小,而且交易很不活跃。就目前而言,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离商业银行强烈的避险需求差距甚远,与利率市场化水平也没有达到完美契合,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手段还远不能适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更缺乏对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完善体系。商业银行在利率衍生品种类的开发、交易的基础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等方面都是非常有限的,其利率衍生品风险的管理,无论是策略,还是技术或方法,都还不及发达国家来得成熟和自如,尤其是对于VaR和CVaR模型的运用凸显着差强人意。所以如何不断创新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并科学有效地管理其风险,建立成熟完备的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体系就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篇论文立足于一个宏观和多层次的视角,对比、参考并借鉴国际经验,以利率衍生品及其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利率衍生品的特点与功能优势、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形成机理和一般传导路径,利用金融理论、数学统计、计量分析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市场上利率衍生品的VaR和CVaR风险,以及CVaR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旨在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强调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剖析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据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具体研究内容分七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是绪论,主要是从理论借鉴的角度出发,对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对象界定、创新与不足等进行阐述和说明。第二部分内容是介绍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相关模型和方法,如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矢量自回归模型,利率衍生品定价模型,奠定论文研究的模型、方法与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包括利率衍生品概念界定、分类、特点及功能;国外利率衍生品发展及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经验启示;国内利率衍生品发展历程及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现状,并剖析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作理论分析,包括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成因及一般传导路径等问题的分析,并针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信用性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和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五部分内容是基于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市场上的以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的市场性风险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基于收集的相关公开数据,利用Matlab软件,通过VaR和CVaR理论模型及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利率衍生品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性VaR和CVaR风险进行估测,计算出市场上的以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产生的VaR和CVaR风险数值,并进行返回测试,对比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研究得出Copula-GARCH-EVT-CVaR方法模型最适于中国商业银行建立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度量、压力测试和最优资产配置体系,同时给出了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管理的最优资产配置的相应计算过程,实现利率衍生品CVaR风险管理和收益最大化。第六部分内容是将第五部分Copula-GARCH-EVT-CVaR方法模型计算出的四种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数值导入到Eviews软件中,通过矢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的溢出效应,并得出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与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即降低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股票收益率,旨在从侧面印证中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衍生品风险进行管理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第七部分内容是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主要是结合前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对比参考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研究展望。

刘琴[3](2019)在《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巴塞尔协议III》是资本质量的新标准。为此,我国银监会2012年6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2017年5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缩小了我国与国际资本监管标准的差距。流动性和风险性使资本市场能够快速对金融工具价值变动做出反映,而风险建模有助于建立准确的资产定价模型,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动。研究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感知的影响,对于完善风险度量管理体系,提高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9-2017年披露风险建模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划分为三类,分析市场风险建模和信用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股票价格相关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大多参照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风险管理政策进行风险识别、度量及控制,且风险建模方法缺乏多样性;风险建模整体上增强了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感知,但对不同有效性市场中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存在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受市场风险建模影响更为强烈,信用风险建模对在附注中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更为显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落实资本管理办法,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规范风险建模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邓梦丹[4](2018)在《基于量子场论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固定收益证券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一方面,结构性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大,我国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品种和形式也日益复杂化。2016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性产品数量仍保持增长。在金融脱媒、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投资者更愿意投资风险低且收益较稳定的结构性产品;另一方面,金融学与物理学相结合的趋势近年来越发明显,尤其是在研究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时引入了量子场论,能够囊括更多的市场利率信息。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作为特殊类型的固定收益证券,利率风险是其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因此研究更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利率期限结构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资产定价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金融与物理之间的学科联系,推动金融物理学的研究。有别于以往学者对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定价的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独立于传统金融研究的视角,重新在量子场论框架下研究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问题。量子场论模型能捕捉到瞬时远期利率之间相关性结构的所有信息,并且模型所需输入的参数均可直接由市场数据拟合得到,因而能够得到更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利率期限结构。在量子场论框架下,本文构建了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模型。本文研究量子场论下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在比较分析量子场论模型与传统HJM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量子场论模型分析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实际存续期内的利率期限结构与贴现因子,并运用于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本文以平安银行2017年发行的“财富结构类”产品为样本产品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运用非线性参数估计的麦夸特法与通用全局优化算法估计传统HJM模型与量子场论模型的参数,并比较两个模型对市场数据的拟合效果。实证表明:量子场论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明显优于传统的HJM模型,能够更好解释数据。其次,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确定样本产品的实际存续期,并结合量子场论模型得到样本产品在实际存续期内的利率期限结构与贴现因子,进而运用现金流贴现法得到样本产品的理论价值。定价结果表明样本产品的理论价值高于实际价格。最后,分析实证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陈悦馨[5](2017)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利差、汇差的影响及套利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经济体的联系愈发密切,各个国家之间的影响程度也日益加深。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中美之间的货币政策不同步,中美利差的大小会受到影响。另外,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管制,离在岸市场上的汇率存在差异,离岸市场受外部的影响更为敏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导致境内外汇差波动较大。因此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利差、汇差的影响逐渐彰显出其重要性。而在此基础上研究跨境套利的应用可以加强境内外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拉近境内外市场的价格差异,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有别于以具有固定系数的SVAR模型为实证分析方法的文献,本文采用TVP-VAR模型比较了不同时期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利差、汇差的影响。该方法能准确描述出经济变量的结构性突变,体现了计量模型应用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研究跨境套利的应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体现了内容上的创新。首先,本文对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引出了货币政策在国际间传导的理论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并对时变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和套利动机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本文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FEDB)和美联储货币供应量(M2)作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分别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利差、汇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正向的FEDB和正向的M2冲击对中美利差、境内外汇差都产生正向的影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它们的影响强度逐渐增大。另外,基于不同时点的脉冲响应表明,FEDB对中美利差的影响具有时变性,而M2对中美利差的影响几乎没有出现时变性。对于FEDB和M2的冲击,境内外汇差受到的影响在短期都没有发生突变,但在中、长期体现出差异。最后,本文以美联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中美利差和境内外汇差这两种套利动机为基础,研究了跨境套利在实际中的应用,即利差套利和汇差套利的实际应用,并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刘承承[6](2015)在《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与自由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加强,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不断加大,为了管理和规避利率风险,利率互换应运而生。利率互换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发展速度极其惊人,现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最为广泛、成交量最大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利率互换既是参与者套期保值、管理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联系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桥梁,对基础利率具有重要影响。经过30余年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利率互换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制度也较完善,美元利率互换的走势甚至比国债收益率具有更好的市场地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于2006年开始试点,并在2008年正式形成。经过九年的发展,国内利率互换市场的规模取得了大幅拓展。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现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机构对冲利率风险、丰富投资组合、把握市场预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产品种类、市场流动性、互换定价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对利率互换功能的发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市场发展出现了不少瓶颈。利率互换的定价问题作为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影响尤为突出。然而,现阶段对利率互换的相关研究十分不足,系统深入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重点研究利率互换的定价问题,以期能为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利率互换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在对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应深入了解利率互换产品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目前关于国外研究成果的综述容易找到,但是全面系统的总结不多,而对国内研究进行系统归纳的文章更难找到。基于此种情况,本文首先对利率互换的定义、交易机制、特点与功能以及风险与防范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进一步对利率互换定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总结。鉴于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本文继续分析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和定价的特点与趋势,进一步指出国外成熟市场值得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借鉴之处。紧接着介绍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的意义,详细分析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指出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的差距并找出了一系列问题,认为当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定价问题。只有进行合理准确地定价,利率互换的各种功能才能够正常地发挥,交易者才能进行利率风险的规避或者套利。本文对无套利模型的定价机制进行研究,搜集整理了目前金融市场上相对较全的大量相关数据,在不考虑违约风险的情况下,运用无套利定价模型中的bdt模型、hw模型以及债券等值模型对1年期的shibor3m人民币利率互换进行定价,并对定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种定价模型的定价结果均不是非常理想,其中bdt模型的定价结果相对符合实际,但是走势平缓,反应滞后。债券等值模型定价结果的走势与实际成交价格走势非常一致,但是存在一定的利差。本文运用三种无套利定价模型对每一交易日的数据都进行了定价,目前还没有文章分析得如此全面和深入。然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分别建立了基于shibor3m的1年期和5年期以及基于fr007的1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互换利差的var模型,又通过建立ms-var模型与原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各个模型不存在状态转换,var模型拟合效果更佳,这是因为数据均是利差,利差的变化已经包含了受到冲击的影响。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个var模型中关于利率互换利差的回归方程都通过了联合检验,但是slope变量只有在基于fr007一年期利率互换的利差方程中通过了检验。说明其他三种互换的利差均没有反应利率期限结构斜率的预期,基于shibor利率互换的价格对其影响因素的反映不够全面,因此其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也进一步证明了基于fr007的1年期利率互换交易最为活跃的原因,shibor作为基准利率还需要一定的改进。在对各个模型进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中发现,短期利率互换的利差和中长期利率互换的利差的响应有一定的异同。随后进行了静态预测,发现各个var模型预测结果非常好,实际值与预测值的走势和波动都很一致,曲线几乎重合。通过与无套利模型定价情况的对比,认为建立的基于利差特征的var模型的预测结果要优于无套利定价模型,可以用本模型作为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参考。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定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制约,利率互换的相关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政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shibor利率形成机制,全力发展和健全国债市场,逐步放开存款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扩大利率互换参与主体的规模,提高市场创新水平,从而有效地提升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快速发展。

杨宝臣,苏云鹏[7](2011)在《具有相关波动因子的广义随机波动HJM模型》文中研究表明基于Heath-Jarrow-Morton(HJM)模型框架,将远期利率波动率设定为服从广义均值回归平方根过程的随机变量,以刻画隐性随机波动因子的动态特性,并通过将漂移项限制条件推广至波动因子之间,以及利率波动率的变化与利率变动之间存在相关性情况,建立了广义的多因子HJM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基于一类特定波动率设定形式将风险中性概率测度下的收益率曲线表示为服从仿射扩散过程的有限维状态向量的函数形式,并推导出零息债券的准解析定价公式.并且,基于市场风险价格的广义仿射设定形式,将以上结果推广至现实概率测度下.

陈可[8](2010)在《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与分析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面临着利率风险。而利率衍生产品提供了控制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利率衍生产品市场是全球衍生产品市场中交易量最大最活跃的市场。而最近几年,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也迅猛发展,反映了市场对利率风险管理存在旺盛的需求。随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不断加深,利率风险的逐步显现,对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利率互换在利率衍生产品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论是从世界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来看。自2006年2月我国开展利率互换交易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迅速增加。人民币利率互换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利率衍生产品,在金融机构对冲利率风险、丰富投资组合、把握市场预期、提高盈利水平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投研人员等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以SHIBOR为基准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为研究对象,对2007年8月14日至2009年3月3日之间的利率互换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首先对利率衍生产品定价和利率互换定价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利率互换定价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风险中性定价理论、STAR模型和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等。然后,对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背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人们对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互换利差是利率互换定价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国际上一般采用互换利差的方式来为利率互换报价。因此,我们首先实证分析人民币利率互换利差的影响因素。考虑到不同机制下各影响因素发挥的作用不同,文章采用了STVAR模型。在模型估计完成后,又采用基于Bootstrap法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互换利差的影响。既然人民币利率互换中包含了信用风险,我们就必须建立包含风险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模型。本文运用了两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来模拟利率互换的价格,在参数估计方法上,采用了极大估计方法。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人民币利率互换利差中包含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为了对风险进行量化,我们运用三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同时对人民币国债市场利率、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利率和利率互换市场利率进行模拟,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众多参数,最后得到流动性风险溢价和违约风险溢价的期限结构。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最重要的结论。首先,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发展势头迅猛。其次,确认了在样本期内存在两个明显不同的机制状态。在不同状态下,同一影响因素对利率互换的冲击不同。最后,在目前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过程中,采用互换利差定价法的话,可以以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在此基础上考虑信用风险进行定价,而流动性要素相对违约要素更加重要,市场给予流动性风险以显着的风险溢价。总之,本文是在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领域的一次探索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将前沿金融理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希望能给理论界和实际操作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马庆魁[9](2009)在《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研究》文中指出利率期限结构问题是金融学与经济学研究中倍受瞩目的领域,近些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更是增强了这一课题研究的紧迫性。论文以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变动规律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其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联性。论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与梳理了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及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关联性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发展趋势及与我国实际结合的方向。其次,在全面考察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特征的基础上,利用Vasicek模型、CIR模型和CKLS模型三种重要的单因子模型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刻画,采用极大似然法、离散极大似然法、Hermite多项式展开法和模拟极大似然法对三种模型进行估计,并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分析了三种模型对于我国货币市场的适用性。最后,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长、短期利差作为利率期限结构的代理指标,在带有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两个市场四种利差与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非线性影响关系。

成黎明[10](2009)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内嵌利率期权债券的定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嵌期权债券是债券中含有不可分离的,给予发行者或持有者拥有改变证券现金流的权利的债券。按期权标的物性质可以将含权债券分为三类,本文着重研究内嵌利率期权的债券。对这类债券的精确定价是保值、套利、金融产品设计和创新以及风险管理的基础。所以对于国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来说,如何为此类金融产品定价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以现代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模型)为研究背景,首先按照静态利率模型和动态利率模型的分类,介绍了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指出动态模型的优势以及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内嵌有利率期权的各种债券的特性进行分析,指出传统研究方法中的不足,进而在无套利利率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解法,构建了内嵌利率期权债券定价的统一框架,明确了债券价值决策的具体步骤。其中对我国债券市场中的部分债券品种如可赎回债券的赎回日票面利率的改变这个问题,给予了基于离散树图中的节点调整办法。在实证研究中,首先通过对我国债券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利率期限结构进行统计和计量学分析得出,我国银行间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都有一定的均值回复性,并且银行间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债数据的均值回复性要强于国债数据,从而确定以银行间政策性金融债券数据为定价基础。接着选择金融债、企业债等8支债券为样本债券,分别用HW模型、BDT模型和BK模型进行定价。其中在BK模型应用中以三叉树构建利率树,改进了传统的二叉树图所带来的由于节点时间不固定导致的应用不方便的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BK模型和BDT模型定价结果相比,两者相差不大,但BK模型的结果优于BDT模型。

二、评价利率期权的远期与即期模型的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价利率期权的远期与即期模型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会计信息的衍生品使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工具会计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1.2.2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计量
        1.2.3 衍生品的使用与市场风险的关系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衍生金融工具
        2.1.2 套利、投机和套期保值
        2.1.3 市场风险
    2.2 衍生品使用影响市场风险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市场有效理论
        2.2.4 会计监管理论
    2.3 金融工具会计与市场风险的关系
        2.3.1 会计准则与金融衍生品的相互作用
        2.3.2 会计准则与市场风险的相互作用
        2.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变量选取
        3.1.1 被解释变量
        3.1.2 解释变量
        3.1.3 控制变量
    3.2 模型构建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4章 数据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变量描述性统计
    4.2 衍生品使用与市场风险的关系分析
        4.2.1 第一阶段
        4.2.2 第二阶段
    4.3 稳健性检验
        4.3.1 替换变量检验
        4.3.2 剔除金融危机影响
    4.4 分析结果的金融会计监管政策含义
第5章 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计监管建议
    5.1 落实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5.1.1 以新准则为引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1.2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5.2 创造良好的衍生品会计监管环境
        5.2.1 落实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5.2.2 加强配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
        5.2.3 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
    5.3 以人才为支撑强化衍生品金融会计监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模型及方法
    2.1 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及估计方法
        2.1.1 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
        2.1.2 VaR和CVaR模型的估计方法
    2.2 矢量自回归模型
    2.3 利率衍生品定价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管理问题分析
    3.1 利率衍生品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
        3.1.1 利率衍生品概念
        3.1.2 利率衍生品分类及特点
        3.1.3 利率衍生品的功能
    3.2 国外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管理经验启示
        3.2.1 国外利率衍生品的发展
        3.2.2 管理经验启示
    3.3 国内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3.3.1 利率衍生品的发展
        3.3.2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现状
        3.3.3 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4.1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4.1.1 利率衍生品风险种类及特点
        4.1.2 利率衍生品风险成因分析
    4.2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一般传导路径
    4.3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4.3.1 风险识别
        4.3.2 风险估测
        4.3.3 风险评价和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率衍生品市场性VaR和CVaR风险实证分析
    5.1 模型及风险估计方法选取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3 VaR和CVaR风险计量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呈现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CVaR风险对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及拟合方法选取
    6.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6.3 矢量自回归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呈现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对策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资产定价理论与模型
        1.2.2 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及输入值
        1.2.3 公允价值计量与股价波动风险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构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
        2.1.2 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风险建模
        2.1.3 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会计
    2.2 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期望效用理论
        2.2.3 市场有效理论
    2.3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变量选取
        3.1.1 被解释变量
        3.1.2 解释变量
        3.1.3 中介变量
        3.1.4 控制变量
    3.2 模型的构建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4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样本描述性统计
        4.1.2 变量描述性统计
        4.1.3 风险建模各要素描述性统计
        4.1.4 相关分析
    4.2 回归分析
        4.2.1 风险建模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2.2 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感知回归分析
    4.3 分析结果与讨论
    4.4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完善风险建模管理体系建议
    5.1 落实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5.2 深化金融衍生品市场
    5.3 健全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5.4 规范风险建模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基于量子场论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研究
        1.2.2 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研究
        1.2.3 量子场论在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应用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2.1.1 固定收益证券及现金流贴现法
        2.1.2 期权定价原理与方法
    2.2 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2.2.1 均衡模型
        2.2.2 无套利模型
    2.3 量子场论与量子金融
        2.3.1 量子场论
        2.3.2 量子场与传播子
        2.3.3 量子金融中的路径积分与期权定价
第三章 基于量子场论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模型构建
    3.1 量子场论下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3.1.1 由量子场论方法推广的HJM模型
        3.1.2 量子场论模型的相关参数
        3.1.3 二维高斯量子场的离散化
        3.1.4 瞬时远期利率期限结构的更新过程
        3.1.5 量子场论下的随机贴现因子
    3.2 量子场论模型与传统HJM模型的理论对比
        3.2.1 传统HJM模型与量子场论模型的相同之处
        3.2.2 量子场论模型不同于传统的HJM模型之处
    3.3 基于量子场论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模型
        3.3.1 固定收益部分的定价
        3.3.2 期权部分的定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量子场论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实证研究——以平安银行“财富结构类”产品为例
    4.1 样本产品的选择
    4.2 样本产品的理论价值分析
        4.2.1 固定收益部分
        4.2.2 期权部分
    4.3 量子场论模型与传统的HJM模型的实证对比
    4.4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确定样本产品的实际存续期
        4.4.1 蒙特卡罗模拟法
        4.4.2 样本产品挂钩股票的历史走势分析
        4.4.3 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参数
        4.4.4 样本产品的实际存续期
    4.5 基于量子场论确定样本产品存续期的利率期限结构
        4.5.1 初始利率期限结构
        4.5.2 利率波动率期限结构
        4.5.3 传播子的参数估计结果
        4.5.4 样本产品的瞬时远期利率期限结构
        4.5.5 实际存续期内的贴现因子
    4.6 样本产品的定价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5.1 实证结果分析
        5.1.1 实际存续期的实证结果分析
        5.1.2 瞬时远期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结果分析
        5.1.3 定价结果分析
        5.1.4 影响实证结果的因素分析
    5.2 对策建议
        5.2.1 对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定价的建议
        5.2.2 对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投资者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5)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利差、汇差的影响及套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研究
        1.2.2 TVP-VAR模型的应用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及文章结构
        1.4.1 创新点
        1.4.2 文章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货币政策国际传导的理论概述
        2.1.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1.2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
    2.2 TVP-VAR模型的理论概述
        2.2.1 TVP-VAR模型
        2.2.2 估计方法
    2.3 跨境套利动机的理论基础
        2.3.1 价差动机
        2.3.2 资产组合动机
第三章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利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回顾
    3.2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3.3 ADF检验
    3.4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利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3.4.1 基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对利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3.4.2 基于美联储货币供应量对利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汇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4.2 ADF检验
    4.3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汇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基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对汇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4.3.2 基于美联储货币供应量对汇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境套利的应用研究与案例分析
    5.1 利差套利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5.1.1 利差套利的应用
        5.1.2 案例分析
    5.2 汇差套利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5.2.1 即期汇差套利的应用
        5.2.2 跨期汇差套利的应用
        5.2.3 案例分析
结论与研究展望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6)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利率互换的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利率互换的基本理论
        2.1.1 利率互换的定义
        2.1.2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
        2.1.3 利率互换的特点与功能
        2.1.4 利率互换的风险与防范
    2.2 关于利率互换定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对研究文献的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特点与借鉴
    3.1 利率互换的起源与发展
    3.2 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及定价的特点与趋势
        3.2.1 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及定价的特点
        3.2.2 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及定价的趋势
    3.3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向国外成熟市场的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4.1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4.1.1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产生的背景
        4.1.2 推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意义
    4.2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
        4.2.1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
        4.2.2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的差距
    4.3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1 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4.3.2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模型比较研究
    5.1 利率互换模型的选择
    5.2 无套利模型的定价机制
        5.2.1 无套利定价的原理
        5.2.2 BDT模型的定价机制
        5.2.3 HW模型的定价机制
    5.3 实证分析
        5.3.1 数据的选取
        5.3.2 BDT模型的实证分析
        5.3.3 HW模型的实证分析
        5.3.4 债券等值模型的实证分析
        5.3.5 三种定价模型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利差特征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影响因素研究
    6.1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
        6.1.1 基于FR007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
        6.1.2 基于SHIBOR_3M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
        6.1.3 基于SHIBOR_3M和FR007利率互换的利差对比
    6.2 模型的设定
    6.3 实证分析
        6.3.1 数据的选取
        6.3.2 数据平稳性检验
        6.3.3 基于1年期SHIBOR_3M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6.3.4 基于5年期SHIBOR_3M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6.3.5 基于1年期FR007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6.3.6 基于5年期FR007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提升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合理性与准确性的政策建议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7)具有相关波动因子的广义随机波动HJM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传统Heath-Jarrow-Morton模型
2 广义Heath-Jarrow-Morton模型
3 广义HJM模型的有限维马尔科 夫仿射实现
4 市场风险价格的设定
5 模型实例
    5.1 具有随机波动率的连续时间Ho-Lee模型
    5.2 具有随机波动率的Hull-White模型
    5.3 广义随机波动模型

(8)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与分析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拟研究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本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利率衍生产品定价
        2.1.1 利率动态行为研究及实证
        2.1.2 利率期限结构研究及实证
        2.1.3 利率衍生证券定价方法研究
        2.1.4 国内关于利率衍生产品定价的研究
    2.2 利率互换定价
        2.2.1 利率互换的定价理论
        2.2.2 利率互换的实证研究
    2.3 利率互换利差理论
        2.3.1 利率互换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2.3.2 利率互换利差的分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风险中性定价理论
        3.1.1 风险中性定价理论的提出
        3.1.2 风险中性定价的理论依据
        3.1.3 风险中性定价的应用
    3.2 STAR 模型
        3.2.1 STAR 模型的一般特征
        3.2.2 STAR 模型的估计
        3.2.3 STAR 模型的检验
    3.3 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3.3.1 完全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3.3.2 广义高斯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
    4.1 我国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的背景
    4.2 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现状
    4.3 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与变量
        5.1.1 样本数据的选择和变量定义
        5.1.2 经济变量的初步分析
    5.2 STVAR 模型的设定
        5.2.1 基本模型设定
        5.2.2 线性检验和转换函数的选择
    5.3 实证分析
        5.3.1 STVAR 模型转换机制的识别
        5.3.2 基于Bootstrap 法的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5.3.3 非线性和线性脉冲响应函数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两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研究
    6.1 模型的设定
        6.1.1 利率互换定价的理论框架
        6.1.2 两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的建立
    6.2 数据与统计描述
    6.3 两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6.4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利差的分解研究
    7.1 模型的设定
        7.1.1 模拟互换利差的理论框架
        7.1.2 三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的建立
    7.2 数据与统计描述
    7.3 三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7.4 实证结果
        7.4.1 互换利差的分解:流动性因素和违约因素
        7.4.2 流动风险和违约风险溢价分析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2.2 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关联性研究综述
第3章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特征
    3.1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3.2 我国货币市场概述
    3.3 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特征
第4章 基于单因子模型的利率期限结构估计
    4.1 三种经典的单因子模型
    4.2 随机微分方程的似然类估计方法
    4.3 实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关联性分析
    5.1 具有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5.2 模型参数与脉冲响应函数估计结果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摘要
Abstract

(10)中国债券市场中内嵌利率期权债券的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2 内嵌利率期权债券介绍
        1.2.1 内嵌利率期权债券定义及分类
        1.2.2 中国市场内嵌利率期权债券的发行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2.1 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
        2.1.2 国内关于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
        2.1.3 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
        2.1.4 国内关于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
    2.2 对含利率期权债券定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定价方法综述
        2.2.2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综述
第三章 内嵌利率期权债券定价模型
    3.1 基于Black模型的内嵌欧式利率期权债券定价
        3.1.1 欧式债券期权的定价
        3.1.2 欧式互换期权的定价
    3.2 离散时间条件下的无套利模型构建
        3.2.1 以二叉树模拟利率动态的Ho-Lee模型
        3.2.2 以三叉树模拟利率动态的Hun-White模型
        3.2.3 以二叉树模拟利率动态的BDT模型
        3.2.4 以二叉树模拟利率动态的BK模型
        3.2.5 以三叉树模拟利率动态的BK模型
    3.3 基于离散条件下无套利模型的内嵌利率期权债券的鞅定价方法
        3.3.1 内嵌看跌债券期权债券的定价
        3.3.2 内嵌看涨债券期权债券的定价
        3.3.3 内嵌互换期权债券的定价
        3.3.4 期权调整价差
    3.4 内嵌利率期权债券定价的实证模型选择
        3.4.1 Black模型和利率模型的优劣比较
        3.4.2 无套利模型和均衡模型的优劣比较
        3.4.3 均值回复性是无套利模型选择的前提
第四章 基于银行间债券数据的含权债券定价实证研究
    4.1 基准即期利率期限结构的选择
        4.1.1 基准即期利率期限结构的种类及理论分析
        4.1.2 银行间债券市场部分即期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4.1.3 基准即期利率期限结构选择的结论
    4.2 离散无套利模型的定价实证分析
        4.2.1 样本债券的选择
        4.2.2 输入参数的选择和处理
        4.2.3 样本债券根据无套利模型定价结果的OAS价差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发现及其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录1 第四章中BDT模型求取利率树的Matlab程序(以08深发债为例)
    附录2 第四章中HW模型求取利率树的Matlab程序(以08深发债为例)
    附录3 第四章中BK模型求取利率树的Matlab程序(以08深发债为例)

四、评价利率期权的远期与即期模型的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会计信息的衍生品使用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D]. 傅嘉颖. 吉首大学, 2020(03)
  • [2]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D]. 周威皓. 辽宁大学, 2019(12)
  • [3]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研究[D]. 刘琴. 吉首大学, 2019(02)
  • [4]基于量子场论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研究[D]. 邓梦丹. 福州大学, 2018(03)
  • [5]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利差、汇差的影响及套利应用研究[D]. 陈悦馨. 福州大学, 2017(05)
  • [6]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问题研究[D]. 刘承承. 中央财经大学, 2015(12)
  • [7]具有相关波动因子的广义随机波动HJM模型[J]. 杨宝臣,苏云鹏. 管理科学学报, 2011(09)
  • [8]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与分析实证研究[D]. 陈可. 华南理工大学, 2010(12)
  • [9]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研究[D]. 马庆魁. 吉林大学, 2009(09)
  • [10]中国债券市场中内嵌利率期权债券的定价研究[D]. 成黎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评估利率期权的远期和即期模型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