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准备为奥运会承保

随时准备为奥运会承保

一、时刻准备承保奥运(论文文献综述)

连小刚[1](2021)在《我国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体育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举措,是化解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纠纷,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采用访谈法、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保险模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根据现状调研,分析学校体育保险现实困境,提出学校体育保险专业化发展思路,阐明政府、学校与社会在学校体育保险发展中的责任,并结合试点提炼已有模式,对模式要素进行分析;其次,以模式研究方法为指导,围绕学校体育保险不同模式的界定与形成背景、理论基础、典型实践与模式评价对已有学校体育保险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最后,基于模式构建论,构建学校体育保险新模式,对新模式的现实基础、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阐释模式的理论构建方式、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研究意义:理论方面,从管理学、社会学、保险学等交叉学科视角审视我国学校体育保险模式问题,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同时,也为创新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模式提供思路;实践方面,能够引发政府、学校、社会及学生等各利益群体对学校体育保险的关注,为政府制定学校体育保险政策及探索学校体育保险模式提供参考,推进我国学校体育保险良性发展。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模式内涵与特征,将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界定为在学校体育保险实践中形成的,按照一定规则为学生提供学校体育保险的标准范式或操作样式。通过文本分析与试点实践,将我国已有学校体育保险模式提炼为“政府购买型”模式、“校际互助型”模式和“社会捐赠型”模式,并提出学校体育保险模式4要素:供给路径、保险对象、保险范围、保障措施。(2)“政府购买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代表,是政府依照采购方式和程序,通过运用公共财政资金向保险公司购买而形成的为学生提供学校体育保险的一种操作样式。该模式以政策法律要求及现实需求为主要背景,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政策引导性,利于发挥保险公司专业优势,但其对政府财政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也由于政府介入过度,使其实施效果难以准确评估。(3)“校际互助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以上海市为代表,是具有共同学校体育风险保障需求的学校,通过自愿缴纳保费的形式建立互助基金池,当发生约定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时,由互助基金给予经济补偿活动的一种操作样式。该模式借助“互助保险”思想,以商业保险难以介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为主要背景,互助思想理论、无过错责任理论、风险自保理论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该模式保费低廉,具有非营利性特征,能够对受害学生进行及时救助,但其适用条件较为苛刻,且要警惕学校责任泛化以及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4)“社会捐赠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以徐州市为代表,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团体以“捐资助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学校体育保险的一种操作样式。该模式以政府教育投入有限,社会捐赠具有内在需要和外部条件为主要背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其提供理论基础。该模式是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治理的一种途径,其资金来源渠道明确,能够快速推进学校体育保险工作,但其可持续性难以保证,且对政府引导具有较强的依赖性。(5)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自甘风险理念的现实语境,全面审视我国学校体育保险已有模式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与启示,以协同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支撑、以家庭为基础”的“三方联动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介入、非营利性、责任分担、可行性、指导性为基本原则,倡导政府、学校与家庭3方按比例共同出资为学生提供学校体育保险。“三方联动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引导、法律建设、试点探索等提供保障。

何亚丽[2](2018)在《观光直升机风险分析及保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通用航空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空旅游就是通用航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直升机观光作为一种新的低空旅游方式已经在我国逐步推广开来。随着我国直升机观光旅游市场的逐步形成,多个直升机观光项目已经开始运营。由于直升机观光属于高空作业,一旦发生事故,不易控制且影响较大,容易造成极其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观光直升机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观光直升机进行风险评价及其保险方案的优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系统地概述了国内外直升机风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美国和欧洲直升机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得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影响和管理因素是造成直升机事故的直接原因。其次,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观光直升机系统的风险进行研究,辨识了观光直升机各个子系统的风险因素,建立了观光直升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量化风险,并用yaahp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变权综合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模糊变权综合评价模型,在对常权值变权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对观光直升机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不同的保险方案。最后,结合实例,对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对实例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选择与观光直升机风险等级对应的最优承保方案,同时对企业和保险公司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加强对观光直升机的风险管理。

罗超[3](2016)在《江苏省大学生体育赛事体育保险投保现状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体育运动的市场化和职业化,体育保险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体育运动所产生的人身安全风险无法彻底消除,这意味着体育保险成为其中转移风险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的体育保险制度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体育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体育保险制度,才能确保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更快更远。大学生类体育竞赛作为我国运动员梯队选拔的基础环节,有利于我们开展及推广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其比赛的广泛参与度决定了大学生类体育竞赛是体育保险投保中规模最大,人数也最多的重要赛事。通过阅读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界对体育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体育保险体系对比、国内体育保险发展现状、国内体育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竞技体育保险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于省级大学生体育竞赛体育保险投保现状的研究笔者在相关网页中还未查及到。而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前列的省区,对其大学生体育赛事体育保险的研究在我国同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江苏省大学生体育赛事体育保险投保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向教练员、运动员发放实体问卷的形式,调查大学生体育赛事中体育保险的购买状况、购买的意识、购买认可度等,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竞赛赛事组委会强制要求运动员在参赛情况下必须购买体育保险。投保的方式多样化,包括了个人投保,学校向运动员收取保险费以集体的形式参保,学校负担费用为运动员投保,学校以学生平安保险作为参加竞赛的保险等多种形式,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投保方法的要求有所不同。第二,参赛运动员对体育保险的认知度比较低,对体育保险的内容、发展、益处、作用等方面了解不多,但对体育赛事中体育保险的投保都表现了较为肯定的态度。相比之下,出险运动员因全程参与了比赛之前保险的购买、赛事组委会的防损防灾教育、参加比赛、到出险以后保险的理赔,理赔申请,责任鉴定,最后到是否理赔成功,赔付的金额在医疗金额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的家庭负担经济状况等都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出险运动员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对体育保险的认知以及认可的程度高于普通运动员。而教练员在这两方面均明显地高于普通运动员,这与教练员长期从事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项目密不可分。第三,笔者所调查到的江苏省大学生体育赛事项目中,篮球、足球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体育保险的认识水平最高,对赛事中体育保险的参保表现了较强的积极性。相比之下,跆拳道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体育保险的认识相对薄弱,对比赛中体育保险的参保处于相对“无所谓”的状态,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第四,在江苏省大学生体育赛事中,包括教练员、运动员、出险运动员在内的所有人员,体育保险的意识与西方国家发展状况相比都还比较薄弱,需要不断完善。在体育赛事的参与中,缺乏防灾防损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已有的防灾防损培训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不够明显,在教练员及运动员心中的认可度并不算高,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的实际运用能力,探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同时,教练员及运动员主动利用体育保险规避运动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宋玲[4](2016)在《工程保险理赔机制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保险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程保险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日益被社会所重视,其稳定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凸显,人们对工程保险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起步晚,我国的工程保险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工程保险制度不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被保险人风险意识弱等,这些问题继而引发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出现合同理解偏差,相关证据不足或是证据的真实性可疑,赔付额计算不合理等问题,最终导致理赔周期长,许多人对工程保险望而却步,从而影响工程保险的发展。因此,如何在现有客观环境下,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理赔机制来弥补客观环境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相关研究十分少,而且主要停留在理赔流程上的研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为证据不足以及证据真实性可疑导致理赔难的问题,也没有保险理赔赔付额的计算方法方面的研究来解决因赔付额不合理导致的理赔纠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献调查、理论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工程保险理赔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包括保险业的发展史,工程保险及工程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而深入分析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重要性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以便找出完善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探讨。本文在结合工程保险的发展分析了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及现状后,研究了现有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在工程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工程保险理赔的影响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保险理赔机制的重要性;(2)工程保险理赔机制与方法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理赔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后,基于建设方、监理方与施工方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方法,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保险理赔机制;(3)工程保险赔付计算方法的研究。本文结合通用保险合同一般约定条款中有关赔付的要求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得出工程保险理赔赔付计算模型。然后深入探讨了赔付计算模型中各参数的取值方法。最后针对洪灾后的截流物,提出了赔付计算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4)截流物损失量估算方法。本文结合力学分析,通过研究截流物损失范围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导出了截流物损失量估算的系列公式,实现赔付计算模型在截流物受损后资料不齐全的情况下的应用,为实际工程提供简单实用的理赔计算方法;(5)实证分析。针对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GTXG–3标段沿线工程的保险理赔事件中,由于保险公司理赔机制不完善、无法实施过程跟踪、专业人员及其手段不足导致洪灾后资料不全无法准确计算损失的情况,本文利用研究得出的截流物损失量估算方法进行损失估算,且估算结果为理赔双方欣然接受,同时也验证了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诸宁[5](2015)在《保险与再保险中的巨灾债券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各种巨灾事件频繁发生,世界各国都经受了巨大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弱点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意外事故、管理失误以及人为的或是自然的灾难,给世界各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全球化改变的重要特征。我们注意到,巨灾事件所具有的低概率、高损失的特征,与普通商业保险和再保险标发生频率高、损失低的特点存在本质不同。因此传统的商业保险与再保险风险管理模式不适用于巨灾风险管理。此外,国际保险市场提供的巨灾保险产品有效供给存在严重不足。并且,这些巨灾事件导致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被严重消耗,保险业通常意义上的资金补充能力并不足以让资本金水平快速恢复到灾难发生之前的水平。随着巨灾风险损失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来分散转移风险,已经成为巨灾风险管理中的新思路。巨灾风管理领域的创新工具主要是保险挂钩证券(ILS),其范围包括巨灾债券、巨灾掉期、巨灾期权、侧挂车和行业损失担保等。本文首先首先简要介绍了可保风险理论与保险金融化的趋势,阐述了巨灾风险及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而全面回顾了有关巨灾债券及巨灾挂钩证券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几类主要的巨灾风险指数进行深入的介绍和仔细的分析,紧接着展开研究了传统的巨灾风险挂钩证券,创新型巨灾风险挂钩证券,探讨了巨灾债券的特征、种类、运行方式,以及巨灾债券的市场表现、历史演进及当前的发展状况,并在总结国际业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巨灾风险挂钩证券的市场表现以及优势。从第三章开始本文集中对巨灾债券进行研究讨论,阐述了巨灾债券的运行特征、定价与基差风险研究。通过对巨灾债券定价的两类主流方法,包括基于精算学的巨灾债券定价,以及基于金融学方法的巨灾债券定价进行深入讨论。文章指出基于精算学方法的巨灾债券定价在实务中具有好操作且便于实现的优势。进而,全面阐述了巨灾债券定价的最新进展。并在总结国际业界经验的基础上,特别说明了巨灾债券价格及巨灾债券收益的实际表现,针对一类基于指数触发赔偿机制的巨灾债券,建立了基差风险的理论模型框架。为了进一步研究讨论巨灾债券在巨灾发生后为基础设施的项目重建过程发挥的积极作用。首先讨论研究了政府部门发行巨灾债券以支持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对于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资重建的可能性,通过阐述政府部门以此种方式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针对不同的策略选择给出了静态比较最优解。最后,在研究国际业界经验的基础上,特别考察了巨灾债券的监管经验等的发行过程中遇到重要论题。在政策建议与展望部分,提出了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政策建议,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杨柳欣[6](2014)在《中、美、日体育保险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运动魅力与风险并存,体育风险在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体育风险有多种控制和管理方式,但体育保险是应对体育风险最科学和最有效的。体育保险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体育保险的研究有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体育风险理论和体育保险理论是体育保险研究的基础,本文总结了体育风险和体育保险的概念、分类等,并阐述了二者的关系。体育保险在美国和日本已有悠久的历史,且两个国家体育保险的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对我国的体育保险完善和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体育保险的研究中,体育保险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本文将体育保险划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个类别。又以中国、美国、日本三国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国家体育保险的各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的比较,体育保险的监管制度的比较,非营利性体育保险的比较、营利性体育保险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与日本的体育保险发展呈现出法律体系完善、运作机制市场化、业务经营多样化、保险险种和内容周到细致、监管体制健全严格等特点,这些对我国的体育保险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最后,本论文结合我国的体育保险发展环境,提出了现阶段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在立法、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然后借鉴美国、日本的发展,从立法、监管、科技、培养意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唐俊虎[7](2014)在《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风险管理的的角度,将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的建模分析和数学预测,分析施工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将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量化成为财产损失计算,将定性的理论模型转化为量化模型研究,从而为风险损失量化为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系统地论述包含推行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工程保险、担保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对高铁建设风险分析、规避和防范,以及铁路建设工程保险、担保模式研究。并通过与国内外对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的对比,通过对投保人的选择、保险中介的理顺、理赔人的确定、保费来源和费率制定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工程保险与担保制度新模式构想,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研究内容上力求“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通过对铁路建设工程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国情、路情对建立铁路建设工程保险、担保制度的困难和难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铁路建设工程保险、担保制度。本文的研究贡献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视角独特:现有文献多集中于铁路施工的技术性问题解决,从隧道施工、特大桥梁施工、软土地基的解决等技术性问题。本文从中观层面选取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资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高铁施工企业出现施工风险及风险防范,现实问题与长远问题结合。(2)研究方法新颖:本文采用大数定律和风险因素统计与分解高铁施工现实和可能出现风险和事故。在传统的风险因素分析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有效统计并实地验证,对风险有效定价。(3)论文应用性突出:本人一直致力于高铁施工风险管理以及在施工合同研究,论文研究成果为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招标办所采纳,作为制定招标的参考依据。对高铁施工中风险预测、风险防范、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操作依据。进而从实践层面提出积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4)在运用基于数字化模型构建,为工程保险的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非寿险精算,做出了新的探索,为费率的制定和风险过程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唐占峰[8](2014)在《基于市场需求的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带动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提升了国内各艺术品经营机构对于艺术品保险的需求。但由于目前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面临风险高,估值、修复方式存在争议,运输、鉴定配套服务机构不完善,风险可控性和理赔基数数据不足等问题,导致各保险公司对艺术品保险一致持有较谨慎的态度,艺术品经营机构的保险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本文结合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以及P保险公司艺术品保险的营销现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调研记录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从保险责任、价值评定、保险额度、赔偿方式和价格五个方面,对艺术品保险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对艺术品保险的需求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对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面临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P公司进行艺术品保险营销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11 P’S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对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的战略和战术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和结论:(1)艺术品保险市场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市场需求较旺盛,值得P公司投入生产资料开展艺术品保险营销;(2)P公司应利用自身优势巩固现有合作机构,并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位于国有公立博物馆,展览馆等非盈利的艺术品机构,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3)P公司应尽快建设专业的艺术品营销团队,拓展以私营艺术馆、拍卖行、画廊等主体为代表的艺术品保险市场,扩大该领域的市场份额;(4)P公司应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能体现自身特点和具有差异化的艺术品保险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用户服务体验。本文为P公司艺术品保险的营销推广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同时对国内艺术品保险发展模式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师华[9](2012)在《巨灾债券的发展及其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巨灾事件的频繁发生带给世界人民巨大的恐惧,而传统的保险市场对巨灾风险又无法起到分散作用,因此探讨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来分散巨灾风险具有现实意义。在诸多的保险证券化产品中发展最迅速的是巨灾债券,它的产生和引入既解决了保险市场存在的承保能力不足又活跃了资本市场,然而巨灾债券的成功应用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一直处于理论分析探讨阶段,为了促进我国巨灾债券的应用,本文考察了巨灾债券的运行特征,分析了发行主体间的博弈过程,设计了巨灾债券定价模型,比较了各国巨灾债券发展的特点,在总结我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方案和地震巨灾债券定价模型。本文共有十章。除第一章的导论和第十章的总结与研究展望外,第二章至九章是全文的重点。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对巨灾债券特征及运行分析,对巨灾债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通过比较巨灾债券和再保险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了巨灾债券发行过程及参与者。第四章是巨灾债券发行主体的博弈分析,主要通过巨灾债券发行主体博弈模型的构建,从博弈论的角度来重点剖析巨灾债券发行主体之间存在的道德风险,对巨灾债券发行主体博弈模型进行求解,从而获得巨灾债券发行主体的博弈结果。第五章是巨灾债券定价模型及扩展,分析比较了巨灾债券各种定价模型之间的异同,并在传统的蒙特卡罗模拟定价方法中加入了道德风险因素,产生了一种新的巨灾债券定价方法。第六章是巨灾债券发展案例及对中国保险业的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巨灾债券案例分析和比较,得出中国保险业要开辟巨灾债券市场,应该从发展、繁荣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风险评估机构等入手等主要启示。第七章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由于保险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巨灾债券,也由于发展巨灾债券是丰富资本市场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具有必要性;无论是法律还是政策方面,抑或是市场和技术方面,都为发展巨灾债券做好了准备。第八章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方案设计。揭示了巨灾债券的应用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构建道德风险防范体系、健全巨灾债券定价机制等对策来加强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的应用。第九章是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设计了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定价模型,在构建模型中,对样本数据进行了选取,对损失概率和损失分布、地震债券发行量和地震债券收益率以及地震债券发行价格进行了确定,分析了地震债券定价的应用。

朱娟[10](2011)在《关于在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自从改革开放,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打破了原先国有保险公司长期垄断经营的格局,出现了多家商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一个竞争有序,监管得力的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与此同时,我国各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更加多元化,风险管理经验更加丰富化。保险市场上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商业保险已经不能满足国内投保人的风险管理新需要。专属自保公司作为一种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风险处理方式,是传统保险市场的有效补充,具有传统风险管理工具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保险业掀起了一场革命,促使各个商业组织寻找一条更为有效地安排、组织、分散风险的途径。本文认为,作为非传统风险转移的重要形式,专属自保公司走进我国保险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起一个包括理论研究、比较分析和对策建议在内的分析框架。在对专属自保公司的定义、分类、组织结构、建立条件等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以世界主要专属自保市场发展状况为主线,分别总结每个市场中专属·自保公司的发展经验,寻找出有益启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专属自保公司发展的策略。第一,本文提出了专属自保公司的研究范畴,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对专属自保公司的分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专属自保公司的组织结构。本文认为,专属自保公司是指由母公司投资组建的主要为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提供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的保险子公司。其承保对象主要是其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或行业内其他个体的低变异系数、可预见或是一般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风险。专属自保公司一般分为单一母公司的专属自保公司、联合专属自保公司、集团专属自保公司、租赁型专属自保公司、隔离单元型专属自保公司和作为特殊目的载体的专属自保公司。我国企业将根据各类型组织形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我国专属自保公司发展的模式。第二,本文对在我国建立专属自保公司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保险机制并不能分散和转移一切风险,特别是从商业角度看,只有那些能够给保险经营者带来利润的风险,才能被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于是人们开始总结和寻找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和工具,也就是ART方式。对企业来说,专属自保公司是非传统风险转移方法中最简单也是最易于实施的一种方式。与传统商业保险相比,具有扩大承保范围、节省保费支出、改善企业现金流量、加强风险管理和信号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保险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专属自保公司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初始投入成本大、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高等。结合我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发展专属自保公司体现了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和行业的强烈要求;可以促进我国保险经营主体多元化;丰富我国的险种结构,增加保险市场的有效供给;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提升我国民族保险业国际竞争力。所以我国具有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必要性。第三,本文对百慕大、美国佛蒙特州和新加坡三个主要专属自保公司聚集地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对我国专属自保公司有益的启示。选择这三个地方的原因是因为百慕大是全球最大的离岸自保公司注册地,美国佛蒙特州是全球最大的在岸自保公司注册地,而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自保公司注册地。文中分析了上述地区的自保产业总体概况、发展历程和保险监管,尤其比较了在促进自保市场发展时的优惠政策,总结出了繁荣的专属自保公司聚集地的共同点: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发达,通讯便利;良好的对外合作关系;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及政府支持;简单的税制和税收方面的优惠;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保险监管。同时得出香港地区应成为亚洲专属自保公司营业注册地中心的结论。第四,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可行性。首先,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能力。另外,多层次保险监管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提供了管理和监督的条件。最后,我国企业的自保行为为成立专属自保公司奠定了基础。接着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本文回顾了我国大型企业自保发展历程。1994年经国务院批注的中国石化总公司试行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可以看做是我国大型企业建立专属自保公司的雏形。2000年中海石油公司全资筹建的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已经发展成为既可以为自己服务,又能为他人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良好运作有力的促进了母公司发展。从我国安全生产保证基金的建立到第一家专属自保公司的蓬勃发展,为打算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企业管理者们提供了成功范例和经验借鉴。最后,本文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专属自保公司的发展策略和相关政策建议。即首先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大型企业和一些特定的行业到成熟的自保市场,尤其是香港自保市场成立专属自保公司,同时根据国外经验,简单介绍了从筹备到最终取得执照的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加快我国专属保险市场的建设,建议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例如相对较低的注册资本要求、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等。最后营造市场氛围、培养专业人才。本文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首先,从理论上讲,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专属自保公司的定义、分类和组织结构等,并在其基础上总结了国际主要专属自保市场中专属自保公司的情况,可以为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咨询公司以及保险从业人员提供一系列的资料和方法论指导。其次,从实践上讲,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着重分析了在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可以为各大中型企业的领导者和风险管理者们,提供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参考和思路。由于国外专属自保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本文充分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总结了几个典型的繁荣专属自保市场的共性,同时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的自保情况,立足于我国经济环境和企业实力,将国外经验运用到我国保险市场。这些研究对发展我国的专属自保公司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时刻准备承保奥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时刻准备承保奥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阻碍学校体育正常开展
        1.1.2 学校体育保险逐步受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
        1.1.3 学校体育保险研究存在不足需要持续深化
        1.1.4 学校体育保险模式试点工作需要进行总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体育保险相关理论
        1.2.3 国外体育保险研究现状
        1.2.4 国内体育保险研究现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2 学校体育保险现状及其模式概述
    2.1 学校体育相关险种分析及其现实困境
        2.1.1 学校体育相关险种分析
        2.1.2 学校体育相关险种面临的现实困境
        2.1.3 学校体育保险险种发展思路
    2.2 学校体育保险模式文本分析
        2.2.1 学校体育保险模式解读
        2.2.2 学校体育保险模式文本整理和分析
        2.2.3 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类型
    2.3 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的构成要素
        2.3.1 供给路径
        2.3.2 保险对象
        2.3.3 保险范围
        2.3.4 保障措施
    2.4 小结
3 “政府购买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
    3.1 “政府购买型”模式及形成背景
        3.1.1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界定
        3.1.2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形成背景
    3.2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3.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3.2.2 公共产品理论
        3.2.3 委托代理理论
    3.3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典型实践
        3.3.1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供给路径
        3.3.2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保险对象与范围
        3.3.3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保障措施
    3.4 “政府购买型”模式评价
        3.4.1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优势分析
        3.4.2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劣势分析
        3.4.3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机会分析
        3.4.4 “政府购买型”模式的威胁分析
    3.5 小结
4 “校际互助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
    4.1 “校际互助型”模式及形成背景
        4.1.1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界定
        4.1.2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形成背景
    4.2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4.2.1 互助思想理论
        4.2.2 无过错责任理论
        4.2.3 风险自保理论
    4.3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典型实践
        4.3.1 “校际互助型”模式供给路径
        4.3.2 “校际互助型”模式保险对象与保险范围
        4.3.3 “校际互助型”模式保障措施
    4.4 “校际互助型”模式评价
        4.4.1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优势分析
        4.4.2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劣势分析
        4.4.3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机会分析
        4.4.4 “校际互助型”模式的威胁分析
    4.5 小结
5 “社会捐赠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
    5.1 “社会捐赠型”模式及形成背景
        5.1.1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界定
        5.1.2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形成背景
    5.2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5.2.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5.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5.3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典型实践
        5.3.1 “社会捐赠型”模式供给路径
        5.3.2 “社会捐赠型”模式保险对象与保险范围
        5.3.3 “社会捐赠型”模式保障措施
    5.4 “社会捐赠型”模式评价
        5.4.1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优势分析
        5.4.2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劣势分析
        5.4.3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机会分析
        5.4.4 “社会捐赠型”模式的威胁分析
    5.5 小结
6 “三方联动型”学校体育保险模式构建
    6.1 “三方联动型”模式的构建背景
        6.1.1 治理现代化与学校体育保险
        6.1.2 自甘风险与学校体育保险
        6.1.3 我国已有学校体育保险模式存在问题
        6.1.4 国内外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的启示
    6.2 “三方联动型”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6.2.1 合法性
        6.2.2 合理性
        6.2.3 合情性
    6.3 “三方联动型”模式的理论构建
        6.3.1 理论基础
        6.3.2 “三方联动型”模式的构建原则
        6.3.3 “三方联动型”模式构建
    6.4 “三方联动型”模式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
        6.4.1 明确政府定位,发挥引导作用
        6.4.2 完善法律建设,强化法理保障
        6.4.3 重视地域差异,逐步开展试点
        6.4.4 制定税收政策,扶持保险公司
        6.4.5 积累风险数据,优化产品结构
        6.4.6 培育保险意识,建设人才队伍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Ⅱ 体育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Ⅲ 保险公司人员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2)观光直升机风险分析及保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直升机分类、特点及保险概述
    2.1 直升机分类及特点
        2.1.1 按结构形式分类
        2.1.2 按起飞重量分类
        2.1.3 按用途分类
    2.2 观光直升机
    2.3 直升机保险概述
        2.3.1 基本险
        2.3.2 附加险
第3章 观光直升机风险分析
    3.1 直升机事故统计及分析
        3.1.1 美国直升机事故
        3.1.2 欧洲直升机事故
        3.1.3 直升机事故原因及特点
    3.2 观光直升机系统风险分析
        3.2.1 人员因素
        3.2.2 直升机因素
        3.2.3 环境因素
        3.2.4 管理因素
第4章 观光直升机风险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1.1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4.1.2 常用的评价方法
        4.1.3 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2.2 建立指标体系
    4.3 模糊变权综合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建立权重集
        4.3.2 变权处理
        4.3.3 建立评判集
        4.3.4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4.3.5 划分风险分级
第5章 观光直升机保险研究
    5.1 风险与保险
    5.2 承保模式
    5.3 保险方案参数设计
        5.3.1 责任限额
        5.3.2 费率
        5.3.3 免赔额
        5.3.4 附加险
        5.3.5 保费计算
第6章 实例研究
    6.1 企业概况
    6.2 机型与机场
    6.3 游览线路介绍
    6.4 观光直升机风险评价
    6.5 保险方案设计
    6.6 建议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3)江苏省大学生体育赛事体育保险投保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案例中体育保险的购买情况
    3.2 运动员的体育保险意识情况
    3.3 教练员的体育保险意识情况
    3.4 出险运动员的体育保险意识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工程保险理赔机制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方面的有关研究
        1.2.2 国内方面的有关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探讨
    2.1 工程保险制度的内涵
        2.1.1 保险的内涵
        2.1.2 工程保险的内涵
        2.1.3 工程保险制度的内涵
    2.2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 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
        2.2.2 存在的问题
    2.3 工程保险制度对理赔机制的影响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工程保险理赔机制与方法的研究
    3.1 我国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研究
        3.1.1 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内容
        3.1.2 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现状
        3.1.3 研究思路
    3.2 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研究
        3.2.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内容
        3.2.2 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保险理赔机制
        3.2.3 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保险理赔机制的特点分析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工程保险赔付计算方法的研究
    4.1 工程保险赔付计算模型的建立
        4.1.1 研究对象
        4.1.2 赔付要求
        4.1.3 建立赔付计算模型
    4.2 赔付计算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
        4.2.1 参数S(标的损失)的确定
        4.2.2 参数H(必要的减损费用)的确定
    4.3 计算模型在洪灾截流物损失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截流物损失量估算方法
    5.1 截流物损失量估算思路研究
        5.1.1 截流物的内涵
        5.1.2 截流物损失相关理论分析
        5.1.3 研究思路
    5.2 损失量估算方法
        5.2.1 损失发生的临界状态
        5.2.2 损失范围分析
        5.2.3 损失量的估算模型
    5.3 临界流速的等速线方程的确定
        5.3.1 根据截流物截面顶边剩余长度确定
        5.3.2 根据水流速度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证分析
    6.1 项目背景
        6.1.1 理赔原因
        6.1.2 理赔过程
    6.2 损失鉴定过程
        6.2.1 资料分析
        6.2.2 损失估算
    6.3 理赔结果
    6.4 理赔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保险与再保险中的巨灾债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2 可保风险与保险金融化
        2.2.1 可保风险
        2.2.2 保险金融化
        2.2.3 巨灾风险
        2.2.4 巨灾风险管理
    2.3 国际巨灾指数及比较
        2.3.1 以评估损失为目标的巨灾指数
        2.3.2 以服务定价为目标的巨灾指数
    2.4 巨灾风险挂钩证券
        2.4.1 巨灾期货
        2.4.2 巨灾期权
        2.4.3 巨灾互换
        2.4.4 或有资本票据
        2.4.5 巨灾股权看跌期权
        2.4.6 行业损失担保
        2.4.7 “侧挂车”
    2.5 巨灾衍生品市场及其优势
3 巨灾债券的特征与运行
    3.1 风险挂钩证券的早期发展
    3.2 巨灾债券
        3.2.1 巨灾债券
        3.2.2 巨灾债券的种类及触发机制
    3.3 巨灾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3.3.1 巨灾债券的发行与交易
        3.3.2 巨灾债券的参与者
    3.4 巨灾债券的历史演进与市场现状
    3.5 巨灾债券的优势
    3.6 替代还是互补
4 巨灾债券定价与基差风险研究
    4.1 巨灾债券的定价模型研究
        4.1.1 精算学定价模型及比较
        4.1.2 基于金融学方法的巨灾债券定价
        4.1.3 蒙特卡洛模拟定价思想
    4.2 巨灾债券及巨灾衍生品定价理论的近期发展
    4.3 巨灾债券价格及收益的市场表现
    4.4 巨灾指数基差风险研究
        4.4.1 研究框架
        4.4.2 看涨期权价差对冲
        4.4.3 估计方法
5 巨灾债券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
    5.1 再保险与证券化的融资功能比较
    5.2 主权巨灾债券对基础设施融资的适用性
    5.3 项目中断成本及承诺基金
    5.4 模型框架
        5.4.1 财务危机成本
        5.4.2 策略选择
        5.4.3 项目风险管理收益
    5.5 进一步讨论
6 巨灾债券的监管等问题
    6.1 巨灾债券的监管
    6.2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其他讨论
        6.2.1 其他类型的保险证券化
        6.2.2 会计、税收与评级
        6.2.3 保险证券化与金融危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中、美、日体育保险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2.1 体育保险可促进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1.2.2 中国体育保险的发展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2 文献综述
    2.1 保险理论研究综述
        2.1.1 国外保险理论研究
        2.1.2 国内保险理论研究
    2.2 体育保险研究综述
        2.2.1 体育保险基本理论的研究
        2.2.2 对我国体育保险的研究
        2.2.3 对国外体育保险的研究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比较分析法
4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4.1 研究的创新点
    4.2 研究的不足
5 分析与讨论
    5.1 体育风险与体育保险理论概述
        5.1.1 体育风险理论
        5.1.2 体育保险理论
        5.1.3 体育风险与体育保险的关系
    5.2 中、美、日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的比较分析
        5.2.1 政府政策与国家立法
        5.2.2 中国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
        5.2.3 美国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
        5.2.4 日本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
        5.2.5 综合分析
    5.3 中、美、日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
        5.3.1 保险监管
        5.3.2 中国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
        5.3.3 美国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
        5.3.4 日本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
        5.3.5 综合分析
    5.4 中、美、日非营利性体育保险的比较分析
        5.4.1 中国非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5.4.2 美国非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5.4.3 日本非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5.4.4 综合分析
    5.5 中、美、日营利性体育保险比较分析
        5.5.1 中国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5.5.2 美国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5.5.3 日本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5.5.4 综合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中国体育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
        6.1.1 保险立法方面的问题
        6.1.2 保险监管方面的问题
        6.1.3 非营利性体育保险存在的问题
        6.1.4 营利性体育保险存在的问题
    6.2 针对中国体育保险发展对策的建议
        6.2.1 增强全民保险意识
        6.2.2 促进体育保险立法
        6.2.3 完善非营利性体育保险体系
        6.2.4 调整监管,加快体育保险市场化进程
        6.2.5 加强科研单位与保险企业的合作
    6.3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新形势的需要
        1.2.2 大环境的需要
    1.3 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内容结构
        1.5.1 绪论部分
        1.5.2 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分析
        1.5.3 施工风险模型建立
        1.5.4 风险管理与担保制度对策措施
        1.5.5 工程保险与担保制度建议
    1.6 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高铁施工风险担保的研究
    2.1 建筑工程事故损失的研究
    2.2 高铁施工风险因素辨识的研究
    2.3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
    2.4 工程担保制度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铁施工中风险和担保制度分析
    3.1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分析
        3.1.1 风险概述
        3.1.2 面对高铁施工风险出现的选择
    3.2 风险管理在高铁施工中推行的可行和必要分析
        3.2.1 推行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2.2 工程保险与担保制度的地位作用
        3.2.3 铁路建设风险分析与规避防范
        3.2.4 铁路建设工程保险与担保模式研究
        3.2.5 工程保险案例
    3.3 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存在的困难分析
        3.3.1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3.3.2 中介组织发育不够
        3.3.3 缺乏配套措施
        3.3.4 道德风险较高
        3.3.5 管理体制接轨困难
        3.3.6 担保市场不配套
        3.3.7 缺乏认识
    3.4 施工风险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3.4.1 建设风险不确定性
        3.4.2 市场机制的要求
        3.4.3 改善融资条件
        3.4.4 与国际接轨
    3.5 保险担保种类分析
        3.5.1 常见的工程保险和担保的种类
        3.5.2 风险管理和担保的种类分析
    3.6 目前我国应重点推行的保证担保品种
        3.6.1 投标保证担保
        3.6.2 履约保证担保
        3.6.3 维修保证担保
        3.6.4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铁施工风险经济损失模型建立
    4.1 回归分析及时间序列基本理论
        4.1.1 回归分析模型
        4.1.2 时间序列模型
    4.2 风险事故统计分析
    4.3 风险经济损失预测
        4.3.1 经济损失预测
        4.3.2 事故风险经济损失与总风险经济损失相关性
        4.3.3 人为风险事故与生产安全事故相关及预测分析
        4.3.4 责任风险事故风险经济损失(万元)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保险担保制度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析
    5.1 国外工程保险与担保比较
        5.1.1 美国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
        5.1.2 英国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
        5.1.3 法国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
        5.1.4 加拿大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
        5.1.5 日本的工程保险担保情况
    5.2 国内工程保险与担保实施情况分析
        5.2.1 水利水电、高速公路工程的实施情况
        5.2.2 铁路施工风险管理、担保制度的实施情况
    5.3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担保的法律制度分析
        5.3.1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5.3.2 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工程保险和担保的规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与担保制度对策措施
    6.1 选择好高铁施工风险自留或工程保险
        6.1.1 增加风险自留的好处
        6.1.2 增加风险自留的成本
        6.1.3 选择最优自留方案的基本原则
        6.1.4 风险自留的适用条件
        6.1.5 高铁施工风险自留与投保的抉择分析
    6.2 确定好高铁施工风险管理投保人
        6.2.1 有关投保人规定
        6.2.2 影响投保人确定的因素
        6.2.3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投保人的确定
    6.3 确定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理赔人
        6.3.1 当前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理赔方面存在的问题
        6.3.2 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理赔人的确定
    6.4 高铁施工风险保险费率
        6.4.1 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费率的影响因素
        6.4.2 现行一些工程项目的保险费率情况
    6.5 保证担保和保险经费来源
        6.5.1 我国建筑业现行保险担保费的来源问题
        6.5.2 高铁施工造价中估列工程保险费用的建议
    6.6 引入高铁施工保险经纪人
        6.6.1 保险经纪人的定义及发展
        6.6.2 保险经纪公司提供的服务和作用
        6.6.3 保险经纪人介入高铁施工风险管理的时机分析
        6.6.4 保险经纪人在铁路施工中的实施情况及引入建议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铁施工保险与担保制度建议
    7.1 完善高铁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
    7.2 相应的政策法规健全
    7.3 尽快解决保险费和担保费用来源问题
    7.4 加强工程保险的理论研究
    7.5 逐步引入保险中介机构
    7.6 建立完善的担保信用管理体系
    7.7 减少或分散保证担保人风险
    7.8 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7.8.1 加快工程保证担保立法
        7.8.2 加大宣传力度
        7.8.3 积极培育专业担保机构
        7.8.4 大力培育工程保证担保中介机构
        7.8.5 改革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7.8.6 建立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7.8.7 发挥政府在保证担保制中的作用
        7.8.8 组织项目试点
    7.9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风险经济损失统计表
附录B 高铁施工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C 施工风险经济损失保险调查问卷
附录D 专家问卷之基本架构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市场需求的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市场需求预测理论
    2.4 SWOT分析法
第3章 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现状
    3.1 艺术品保险的概述
    3.2 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现状
第4章 北京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4.1 北京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现状
    4.2 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第5章 P公司艺术品保险战略环境分析
    5.1 宏观环境分析
    5.2 微观环境分析
    5.3 内部环境分析
    5.4 SWOT分析
第6章 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分析
    6.1 营销战略
    6.2 营销战术
    6.3 人员策略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9)巨灾债券的发展及其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成果
        1.3.2 国内研究成果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可保风险扩展理论
        2.1.1 可保风险的涵义
        2.1.2 扩展的可保风险理论
    2.2 巨灾风险证券化理论
        2.2.1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涵义
        2.2.2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
    2.3 巨灾债券定价理论
        2.3.1 巨灾债券的起源
        2.3.2 巨灾债券的定义
        2.3.3 影响巨灾债券价格因素
        2.3.4 巨灾债券定价思路与难点
第3章 巨灾债券特征及运行分析
    3.1 巨灾债券的发展现状及种类
        3.1.1 巨灾债券的发展现状
        3.1.2 巨灾债券的种类
    3.2 巨灾债券的发行过程及参与者
        3.2.1 巨灾债券的发行过程
        3.2.2 巨灾债券的参与者
    3.3 巨灾债券的交易及触发机制
        3.3.1 巨灾债券的交易机制
        3.3.2 巨灾债券的触发机制
    3.4 巨灾债券的优势及劣势
        3.4.1 巨灾债券的优势
        3.4.2 巨灾债券的劣势
    3.5 巨灾债券和再保险的比较
第4章 巨灾债券发行主体的博弈分析
    4.1 巨灾债券发行主体博弈模型的构建
        4.1.1 巨灾债券发行主体博弈的表现形式
        4.1.2 博弈模型的基本拓展形式
        4.1.3 博弈模型的基本设定条件
    4.2 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博弈分析
        4.2.1 博弈的假设条件
        4.2.2 博弈的过程分析
        4.2.3 博弈的策略分析
    4.3 保险公司与SPV的博弈分析
        4.3.1 博弈的假设条件
        4.3.2 博弈的过程分析
        4.3.3 博弈的策略分析
    4.4 巨灾债券发行主体博弈模型的求解
        4.4.1 投保人的最优策略值求解
        4.4.2 保险公司的最优策略值求解
        4.4.3 SPV的最优策略求解
    4.5 巨灾债券发行主体的博弈结果分析
第5章 巨灾债券定价模型及扩展
    5.1 巨灾债券定价模型
        5.1.1 完全市场模型
        5.1.2 不完全市场模型
    5.2 巨灾债券定价扩展
        5.2.1 不考虑违约风险的巨灾债券定价
        5.2.2 考虑违约风险的巨灾债券定价
        5.2.3 考虑道德风险的巨灾债券定价
        5.2.4 道德风险与蒙特卡罗模拟结合的巨灾债券定价
第6章 巨灾债券发展案例及对中国保险业的启示
    6.1 美国巨灾债券案例
    6.2 日本巨灾债券案例
    6.3 中国台湾巨灾债券案例
    6.4 各国巨灾债券的特点比较
    6.5 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启示
        6.5.1 对巨灾债券发展模式的启示
        6.5.2 对巨灾债券设计的启示
        6.5.3 巨灾债券的市场建设
第7章 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7.1 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分析
        7.1.1 保险市场应对竞争需要巨灾保险方面的创新
        7.1.2 再保险行业的发展需要巨灾债券
        7.1.3 保险业迫切需要巨灾债券
        7.1.4 发展巨灾债券是丰富资本市场的有效途径
    7.2 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分析
        7.2.1 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供需分析
        7.2.2 中国保险业发展巨灾债券的政策可行性分析
        7.2.3 中国巨灾债券市场主体可行性分析
        7.2.4 中国巨灾债券的交易市场及法律环境可行性分析
        7.2.5 巨灾债券在技术上可行性分析
第8章 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方案设计
    8.1 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应用的影响因素
    8.2 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具体方案
        8.2.1 主要参与主体
        8.2.2 巨灾债券设计原则
        8.2.3 基本运作程序
    8.3 开展巨灾债券发行试点
        8.3.1 设立巨灾风险管理协调委员会
        8.3.2 结合国情设计条款
        8.3.3 在香港发行巨灾债券
        8.3.4 条件成熟后全面发展巨灾债券
    8.4 加强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应用性的措施
        8.4.1 完善金融市场建设
        8.4.2 构建道德风险防范体系
        8.4.3 健全巨灾债券定价机制
        8.4.4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
第9章 中国保险业巨灾债券定价模型设计——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
    9.1 样本数据选取
    9.2 损失概率的确定
    9.3 损失分布的确定
    9.4 地震债券发行量的限定
    9.5 地震债券收益率的确定
    9.6 地震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9.7 地震债券定价的应用
    9.8 考虑道德风险的地震债券定价
第10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创新之处
    10.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关于在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2 专属自保公司概述
    2.1 专属自保公司的定义
    2.2 专属自保公司的分类
    2.3 专属自保公司的组织结构
        2.3.1 专属自保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式
        2.3.2 专属自保公司的运作方式
3 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必要性分析
    3.1 专属自保公司的优点与缺点
    3.2 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必要性
        3.2.1 体现了我国相当一部分成熟企业和行业的强烈要求
        3.2.2 促进保险经营主体多元化
        3.2.3 丰富险种结构,增强有效供给
        3.2.4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提升我国民族保险业国际竞争力
4 国外专属自保公司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4.1 国际主要地区专属自保公司的发展状况
        4.1.1 百慕大地区
        4.1.2 美国佛蒙特州
        4.1.3 新加坡
    4.2 国外专属自保公司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4.2.1 繁荣专属自保市场的共性
        4.2.2 香港地区应成为亚洲专属自保公司营业注册地中心
5 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5.1 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5.1.1 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5.1.2 企业实力提升,风险意识加强
        5.1.3 我国具备对专属自保公司进行监管的条件
        5.1.4 企业的自保行为为自保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2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自保情况
        5.2.1 中石化安全生产保证基金的发展
        5.2.2 中海石油保险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
6 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具体构想和政策建议
    6.1 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具体构想
        6.1.1 鼓励我国企业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设想
        6.1.2 成立专属自保公司前需考虑的因素
        6.1.3 专属自保公司的类型选择
        6.1.4 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步骤
    6.2 加快我国专属自保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
        6.2.1 完善相关法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6.2.2 进行行业或地区试点,积累相关经验
        6.2.3 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6.2.4 营造市场氛围,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四、时刻准备承保奥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学校体育保险模式研究[D]. 连小刚. 山西大学, 2021
  • [2]观光直升机风险分析及保险研究[D]. 何亚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8(05)
  • [3]江苏省大学生体育赛事体育保险投保现状的研究[D]. 罗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3)
  • [4]工程保险理赔机制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 宋玲. 湖南大学, 2016(02)
  • [5]保险与再保险中的巨灾债券研究[D]. 诸宁.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6]中、美、日体育保险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D]. 杨柳欣.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4)
  • [7]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和担保制度研究[D]. 唐俊虎.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8]基于市场需求的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D]. 唐占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2)
  • [9]巨灾债券的发展及其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研究[D]. 师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5)
  • [10]关于在我国发展专属自保公司的探析[D]. 朱娟.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随时准备为奥运会承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