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

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

一、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明[1](2018)在《廊坊电力通信网行政软交换系统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向智能电网的区域电网建设、调度、运行、管理对电力通信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保障电网的信息交互,是保证电力生产、经营管理、会议、计费等业务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电力通信网络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支撑网络之一。智能电网的发展推动了通信网络业务需求与日俱增,软交换技术凭借其在新业务扩展上的灵活性以及丰富的通信手段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研究和廊坊通信网现状分析,制定了廊坊行政交换网络的软交换技术改造方案。首先本文对通信系统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了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无线通信等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优缺点。软交换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融合功能,在业务拓展上具有明显优势,是智能电网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对软交换技术的分析为后续的技术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本文对廊坊电力通信网的传输网络、业务网络和支撑网络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当前业务网络的互通性差、运维成本高、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从网络发展层面提出了改造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指出了廊坊电力通信网络进行改造的必要性。最后本文根据廊坊电力通信网的业务需求分析进行行政软交换系统改造,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方案论证。根据得出的具体方案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行政软交换系统设计,从承载网络结构、软交换系统层次、网络拓扑、基本配置和中继组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并制定了可靠的中继系统和用户过渡方案。软交换系统是一种开放性功能模块体系,廊坊电力通信网络进行改造后的行政交换系统运行成本低、业务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在用户评价、灵活性和经济性上均取得了显着成效,为其他业务网络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参考。

张咏[2](2009)在《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正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通信行业与媒体、娱乐、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不断融合,促使通信企业的合作研发越来越广泛,多种合作研发组织模式出现在企业的合作研发项目中。但对于如何进行合作研发项目管理,在项目启动之前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以及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产生哪些影响,需要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研究。影响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因为技术因素是合作研发的动因、目的,合作研发始终围绕着技术因素展开。本文聚焦于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关键技术因素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我国上市通信企业的实际样本数据,力图构建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影响的可借鉴模型。按照股权特点分类,合作研发组织模式可分为股权型合作研发和契约型合作研发。契约型合作研发组织具有组织柔性、动态性强、成本低风险小、形式广泛等优点,在通信行业合作研发中越来越流行。根据通信行业的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影响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关键技术因素主要有:技术目标的模块化程度、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合作项目的技术层次、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等五个方面。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单个技术影响因素的影响维度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影响维度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的我国38家上市通信企业的313个合作研发项目样本,运用LOGIT回归方法,对造成模式选择的影响维度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具有显着影响力的关键因子,并获得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构建与拟合,技术因素中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有显着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技术目标的模块化程度、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及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技术层次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不够显着。本文的特色之处主要在于针对通信行业特点,聚焦于技术因素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构建与拟合出评价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选取上仅限于上市通信企业,还有待于对未上市通信企业模式选择进行研究;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取上仅限于股权与契约型组织模式分类,还有待于对组织模式进一步细化,并研究虚拟研发组织、产学研组织等其他组织模式类型。

姜登辉[3](2008)在《内蒙古NGN网络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按照内蒙古本地网络发展的需要,对内蒙古NGN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通信网络)的优化方案进行设计。方案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安全性设计、软交换双归属设计、承载网设计。本设计确定了总体网络结构图和设计原则、总体策略。NGN网络优化采用软交换汇接局+外置用户属性寄存器的网络架构进行建设。采用A5020 MGC作为NGN的核心。A7510中继网关作为各端局的接入点。SG(信令网关)与软交换综合设置,信令通过原有的信令网传输。使用两个STP平面汇接所有来自软交换、SDC和SCP的SS7链路。对NGN业务对IP承载网的指标要求进行了分析,通常衡量承载网的性能指标参数包括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率等。在骨干和汇聚层采用面向连接的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实现骨干层的QoS(网络服务质量)保证。在接入层以太网接入时需要通过第二层的VLAN机制保证VoIP的QoS。为了实现硬件冗余和软件冗余的结合,7510媒体网关被配置为一系列冗余组。通过实时1+1备份或N+1备份机制实现系统的网络级安全容灾备份,所有的必要数据都通过实时同步机制被复制到配对的HLR中,智能网系统采用双机互为备份机制。NGN核心网采取防攻击,入侵检测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措施,采用防火墙设备来保护NGN核心网。本设计的双归属方案具有高可靠的信令传输机制和快速切换机制、高效路由分析、完整的单网关切换方案、完备的心跳机制等优势。本方案设计解决了现有网络提供新业务的能力限制,为用户提供大量个性化服务。新的NGN网络提高了维护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运行成本,减少了网络管理难度,为内蒙古本地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劲松[4](2006)在《成都电信NGN网络发展规划设计》文中认为NGN是目前通信业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ITU、IETF以及众多技术论坛都在关注NGN,纷纷提出各自对NGN网络发展的设想,从不同角度描绘现有传统PSTN网向NGN网络演进过程。 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成都电信PSTN网络现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在软交换设备商用试验平台的基础上,对成都电信近期NGN网络发展作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规划、设计。主要内容为: 1.概述部分介绍了成都电信PSTN网向NGN网络演进规划设计的项目背景,论文课题涉及范围,规划设计的依据,以及近期NGN网络发展的目标。 2.通过研究NGN技术在国内外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发展及应用案例,借助国内、国际上NGN成功案例和模式,论证了NGN在成都通信网络实际应用及发展的可行性;同时研究国内外NGN发展现状,也是做好“成都电信NGN网络规划设计”的关键第一步。 3.为了做好成都NGN网络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先研究和分析成都通信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章详细论述成都现网业务及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此论证软交换设备替代汇接局的必要性。…… 4.详细论述NGN网络组网方案和建设原则,涉及内容有软交换核心网和接入网组网原则,现有PSTN网络向NGN网络演进的实施方案,关口局演进方案,TG对话务的汇接方式,软交换SHLR与现有FHLR关系,SHLR与小灵通HLR关系,软交换业务与智能网业务关系。 5.详细论述NGN网络规划,涉及到软交换设备、中继网关、接入网关、信令网关等网元设置原则,话务网络和信令网络组织结构,软交换资源规划等问题,同时随着通信网络转型,计费、业务管理、运行维护等支撑系统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重新设计。 6.NGN网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业务层四层结构。承载网建设和规划,对NGN网络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因此,第六章详细分析了NGN承载网的选择,连接方案,IP地址的分配,MPLS VPN和RT、RD分配,软交换网络安全

刘欣,王璟瑜[5](2003)在《与科技创新同行 走持续发展之路——大唐电信交换机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浅谈》文中研究表明 大唐电信是通信网交换接入领域的专业设备 制造商,从1993年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 司成立到今天,伴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 大唐电信始终不遗余力地参与通信网络建设,为达成与 用户的双赢,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回顾这十年风雨艰辛 的奋斗历程,同时面对当前多业务、多运营、多竞争的 经营模式,大唐人更加坚定与科技创新同步、面向客户 需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整体战略。

罗强[6](2003)在《NAT环境下基于SIP的端到端通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电信网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运营商必须提供更多的多媒体业务才能吸引住用户,因此网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应运而生。而SIP作为软交换中的一个重要协议,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SIP由IETF于1999年提出,其协议的制定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作为一个提出时间不算很长的协议,其标准在应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统一和改进。目前针对SIP及相关应用的研究领域比较多,本文的焦点是针对SIP的特点,研究在NAT及防火墙环境下,基于SIP的端到端通信的实现。 本文探讨在NAT环境下实现基于SIP的端到端通信将会出现的问题及其有效解决方案。针对NAT及SIP的特点,我们分析和比较了基于NAT改进,SIP系统改进以及SIP应用级网关等相关解决方案,重点介绍SIP应用级网关的解决方案及详细实现。 本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根据SIP的特点,提出了一个统一的SIP的应用级网关实现框架,并在该框架下给出了一个linux下的SIP应用级网关即SALG的具体实现。 对SIP应用级网关及其实现,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是还很不完善。目前的一些相关草案都仅仅是对SIP报文修改部分或者其他部分做了一些建议。本文在相关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基于SIP的应用级网关实现框架,该框架下定义了实现一个基本的SIP应用级网关所应该完成的工作和遵循的流程。 在该应用级网关实现框架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基于linux的SIP应用级网关SALG。SALG经过初步测试,支持跨NAT的多个媒体流的-—一一一竺些竺湮兰丝泣立丝里墅渔旦竺塑逊塑堕塑丝.—.—SIP会话,能自动识别大多数SIP终端客户和服务器,支持基本的基于slP的IP网络上的端到端通信,是一个有效的低成本的基于linux的SIP的端到端通信的解决方案。

陈山枝[7](2002)在《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 (NGN) ,分析指出 :软交换能为电信运营商在快速开展和布署新业务、增加竞争力和差异化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机会和空间。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大唐电信 Open SPTM—开放式业务平台及其针对运营商的解决方案。

陈山枝[8](2002)在《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NGN),以及大唐电信OpenSPTM——开放式业务平台,及其针对运营商的解决方案。

王兵,杜燕鹏[9](2002)在《NGN:放飞电信业务新希望》文中提出近年来,电信网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业务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运营商必须提供更多的多媒体业务才能吸引住用户,因此网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下一代网络)技术应运而生。在2002中

陈山枝[10](2002)在《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文中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NGN),分析指出,软交换能为电信运营商在快速开展和布署新业务、增加竞争力和差异化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市场机会和空间。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大唐电信OpenSPTM——开放式业务平台,及其针对运营商的解决方案。

二、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廊坊电力通信网行政软交换系统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电网概述
        1.2.2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1.2.3 软交换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综合分析
    2.1 引言
    2.2 通信系统理论分析
    2.3 电力信息通信传输方式
        2.3.1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
        2.3.2 光纤信息通信技术
        2.3.3 无线通信技术
    2.4 电力信息通信软交换技术分析
        2.4.1 软交换技术原理
        2.4.2 软交换协议与信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廊坊地区电力通信网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传输网络
        3.2.1 光通信部分
        3.2.2 微波通信部分
    3.3 业务网络
        3.3.1 调度电话交换网
        3.3.2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3.3.3 综合数据网
        3.3.4 PCM设备
        3.3.5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3.4 支撑网络
        3.4.1 电源系统
        3.4.2 时钟系统
        3.4.3 监控系统
        3.4.4 网管系统
    3.5 廊坊电力通信网需求分析
        3.5.1 面临的问题分析
        3.5.2 改造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软交换技术廊坊电力通信网改造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改造方案设计
        4.2.1 改造原则
        4.2.2 方案论证
        4.2.3 方案设计
    4.3 软交换系统应用测试
        4.3.1 硬件测试
        4.3.2 功能测试
    4.4 软交换过渡方案
    4.5 改造方案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产业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1.5 小结
第二章 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分类与特征比较
    2.1 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分类
    2.2 通信行业股权型合作研发组织模式
    2.3 通信行业契约型合作研发组织模式
    2.4 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特征比较
    2.5 小结
第三章 技术因素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逻辑关系
    3.1 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的影响
    3.2 技术目标模块化程度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3 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4 合作项目技术层次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5 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6 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拟合
    4.1 合作研发事件样本的选取
    4.2 合作研发事件变量维度的确定与赋值
    4.3 LOGIT模型的构建与拟合
    4.4 拟合结果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回顾与主要结论
    5.2 行业比较与论文特色
    5.3 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我国通信业上市公司合作研发事件样本信息
附录2 我国通信业上市公司合作研发事件样本赋值

(3)内蒙古NGN网络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际软交换协会(ISC)
        1.2.2 技术发展情况
        1.2.3 标准化发展情况
        1.2.4 国外应用情况
        1.2.5 国内应用情况
        1.2.6 设备制造商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内蒙古网通 NGN网络优化总体设计
    2.1 网络优化设计原则
    2.2 内蒙古网通 NGN网络优化总体策略
    2.3 内蒙古网通 NGN网络优化组网结构
        2.3.1 A5020 MGC软交换的配置设计
        2.3.2 A7510中继网关的配置设计
        2.3.3 信令网关的设置
        2.3.4 SDC的设置
        2.3.5 信令与话务组织
        2.3.6 互连互通设计
    2.4 NGN 计费结算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2.4.1 计费采集结构方案
        2.4.2 计费收集
        2.4.3 计费数据的存储及容量计算
        2.4.4 原始数据的客户化
        2.4.5 连接到计费中心
    2.5 承载网方案设计
        2.5.1 NGN设备在 IP承载网中的结构设计
        2.5.2 控制信令所需带宽设计计算
        2.5.3 媒体流所需带宽设计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GN网络优化安全性设计
    3.1 中继网关设备的安全性
    3.2 SDC设备的安全性
    3.3 智能网设备的安全性
    3.4 网络的安全性
        3.4.1 网络的防攻击能力
        3.4.2 防火墙安全配置设计
        3.4.3 网络的冗余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交换的双归属设计
    4.1 双归属的定义
    4.2 双归属实现方案
        4.2.1 IP终结方式
        4.2.2 七号信令终结方案
    4.3 单网关切换时的问题
    4.4 数据同步
    4.5 主备软交换之间的路由问题
    4.6 与其它软交换的互通
    4.7 切换方式和时间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成都电信NGN网络发展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1.1 引入 NGN的背景
    1.2 方案涉及范围
    1.3 NGN网络发展目标
第二章 NGN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NGN国内研究现状
    2.2 NGN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电信网络现状
        3.1.1 交换网
        3.1.2 七号信令网
        3.1.3 智能网
        3.1.4 数据网
        3.1.5 网络智能化
        3.1.6 PHS网
        3.1.7 NGN试点网络
    3.2 业务及网络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3.2.1 PHS网络问题分析
        3.2.2 PSTN网络问题分析
        3.2.3 引入软交换代替汇接局的必要性
第四章 NGN网络组织方案
    4.1 A市电信 NGN建设规划
        4.1.1 NGN核心网建设规划
        4.1.2 NGN接入网建设规划
    4.2 现有网络向NGN网络演进方案
        4.2.1 网络调整及网络演进方案
        4.2.2 网络结构和话务流量的演进步骤
    4.3 关口局演进方案
    4.4 TG对于话务的汇接方式
    4.5 软交换 SHLR与现有 FHLR关系
    4.6 SHLR与小灵通网HLR关系
        4.6.1 互通方式的描述
        4.6.2 问题分析
    4.7 软交换业务与智能网业务关系及演进步骤
第五章 NGN网络规划方案
    5.1 网元规划方案
        5.1.1 网元设置原则
        5.1.2 网元设置方案
    5.2 话务信令组织结构
        5.2.1 话务网络组织
        5.2.2 信令网络组织
    5.3 软交换网络资源规划
        5.3.1 用户编号
        5.3.2 IP地址规划
        5.3.3 信令点编码的分配
    5.4 软交换网络引入对支撑体系的影响分析
        5.4.1 对业务支撑系统(BSS系统内)影响
        5.4.2 对运行支撑系统(OSS系统)的影响
第六章 承载网分析
    6.1 承载网选择
    6.2 连接方案
    6.3 IP地址的分配
    6.4 MPLS VPN的划分和 RT、RD的分配
    6.5 软交换网络安全问题
    6.6 软交换网络 QoS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NAT环境下基于SIP的端到端通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内容
    1.3 本文的结构
2 基于SIP端到端通信问题的提出
    2.1 软交换及有关协议
        2.1.1 软交换极其功能
        2.1.2 软交换使用的主要协议
    2.2 基于SIP的软交换IP网络
        2.2.1 IP网络向NGN演进
        2.2.2 基于软交换的增值业务框架
    2.3 SIP协议在软交换中的应用及问题的提出
        2.3.1 SIP协议所支持的端到端通信模式
        2.3.2 NAT环境下基于SIP的端到端通信实现模式
3 SIP协议和NAT相关技术及分析
    3.1.1 SIP协议及相关内容
    3.1.2 SIP协议的特点和相关概念
    3.1.3 SIP协议定义的服务器和呼叫建立流程
    3.1.4 SIP协议的消息格式
    3.1.5 SDP消息体
    3.1.6 几个重要的消息头介绍
    3.2 NAT技术及相关问题
        3.2.1 NAT技术介绍
        3.2.2 NAT的相关研究
    3.3 NAT环境下SIP会话问题描述
        3.3.1 正常情况下的SIP会话流程
        3.3.2 NAT情况下SIP会话流程出现的问题
        3.3.3 其他相关问题
4 针对NAT的SIP相关解决方案
    4.1 基于NAT协议本身的解决方案
        4.1.1 基于RSIP的解决方案
        4.1.2 基于STUN的解决方案
    4.2 基于SIP系统本身改进角度出发考虑的解决方案
    4.3 SIP应用级网关
5 SIP应用级网关实现的框架
    5.1 SIP应用级网关实现要考虑的问题
        5.1.1 所需控制的SIP消息和头域的选择
        5.1.2 对NAT网关的控制策略
        5.1.3 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5.2 SIP应用级网关的框架组成
        5.2.1 对消息修改模块的实现
        5.2.2 对网关控制模块的实现
    5.3 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6 SIP应用级网关及SALG的实现
    6.1 SALG的功能实现
    6.2 SALG的运行的NAT和SIP环境
        6.2.1 SALG的NAT环境
        6.2.2 SALG运行的SIP环境
    6.3 SALG的结构
        6.3.1 SLAG的程序结构
        6.3.2 SALG的处理流程
    6.4 Salg_filter模块的实现
        6.4.1 SIP数据包截获及QUEUE子模块实现
        6.4.2 连接跟踪子模块Salg_conntrack实现
        6.4.3 sip_helpers子模块及实现
        6.4.4 Proxy_Helper子模块实现
    6.5 Salg_mangle模块的实现
        6.5.1 INVITE和REGISTER处理
        6.5.2 向外SIP消息处理
    6.6 SALG的系统测试及评价
        6.6.1 系统正确性测试及评价
        6.6.2 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
7 结束语
    7.1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7.2 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申明

四、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廊坊电力通信网行政软交换系统改造方案研究[D]. 孙丽明.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2]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D]. 张咏. 复旦大学, 2009(S1)
  • [3]内蒙古NGN网络优化设计[D]. 姜登辉. 复旦大学, 2008(08)
  • [4]成都电信NGN网络发展规划设计[D]. 李劲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1)
  • [5]与科技创新同行 走持续发展之路——大唐电信交换机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浅谈[J]. 刘欣,王璟瑜. 通信世界, 2003(36)
  • [6]NAT环境下基于SIP的端到端通信的研究[D]. 罗强. 四川大学, 2003(01)
  • [7]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J]. 陈山枝. 数据通信, 2002(04)
  • [8]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J]. 陈山枝. 电信网技术, 2002(06)
  • [9]NGN:放飞电信业务新希望[N]. 王兵,杜燕鹏. 人民邮电, 2002
  • [10]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J]. 陈山枝. 中国数据通信, 2002(09)

标签:;  ;  ;  ;  ;  

软交换与大唐电信OpenSP~(TM)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