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灰石在高温日用细瓷体中的应用

硅灰石在高温日用细瓷体中的应用

一、硅灰石在高温日用细瓷坯体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苗立锋[1](2021)在《原位莫来石晶须增强高透硬质瓷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硬质瓷以其质地坚硬、良好的透光性、优异的抗热震性能、釉面硬度高耐划伤等优良性能而备受青睐,但其机械强度较低。通过引入刚玉提高了硬质瓷的机械强度,获得了高铝强化瓷,但其透光度却大大降低。为了解决传统硬质瓷“高强”和“高透”不可兼得的矛盾问题,本文突破传统的K2O-Al2O3-SiO2三元配方体系,引入CaO和MgO取代K2O做助熔剂,创新性地采用R2O-RO-Al2O3-SiO2四元配方体系制备出只含莫来石唯一晶相的莫来石质硬质瓷。首先,本文研究了KAS系统中组成和烧成温度对瓷胎中晶相组成的影响规律;探究了助熔剂CaO、MgO对莫来石质硬质瓷瓷胎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阐明了该体系中团簇状和须状两种形态莫来石晶体的形成机理,并解析了莫来石晶须尖端的形成机理;初步实现了该系统中原位莫来石晶体的调控。然后,采用熔剂预烧的方法解决了该系统难以致密化烧结的难题,并通过引入La2O3和BaO等高折射率氧化物对其透光性进行优化,制备出同时具备高强、高透和高白的莫来石质硬质瓷。最后,制备出与该硬质瓷坯体相适应的高温透明釉,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高档日用瓷。实验结果表明:(1)在KAS三元系统中,R2O含量越多,同时SiO2含量越少,且提高烧成温度均有利于消除瓷胎中的残余石英。当烧成温度为1410℃~1430℃时,R2O含量高于3.5 wt%,同时SiO2含量低于62 wt%的试样中均无残余石英。引入CaO、MgO取代K2O做助熔剂能够消除瓷胎中的刚玉晶相,并能促进二次须状莫来石晶体的形成,但会形成数量较多且尺寸较大的闭口气孔,导致其很难烧结致密。CaO/MgO质量比为1.20,于1410℃保温1 h烧成试样中莫来石晶体含量为51.9%,抗弯强度为107.3 MPa,透光度为12.6%(厚度1 mm),吸水率为0.20%,真气孔率为15.45%。(2)该系统中的莫来石晶体有团簇状和须状两种形态,莫来石团簇是在γ-Al2O3颗粒基础上原位形成的。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氧化铝颗粒逐渐变疏松,1300℃时氧化铝颗粒与SiO2反应原位形成莫来石团簇,1410℃时莫来石团簇外围沿一维方向生长,形成刺猬状。须状莫来石晶体为单晶结构,其生长机理符合轴向螺位错生长机制,晶须生长方向为[001]方向。莫来石晶须大部分在降温过程中形成,其产率最大温度区间为1200℃~1300℃。经1410℃急冷热处理试样中莫来石晶须端部为平头形状,当急冷温度低于1300℃时,晶须端部变为“尖头”外形。通过降温至1250℃保温可以使莫来石晶须发生二次生长,但不能提高莫来石晶须含量。通过1410℃高温保温能够提高莫来石晶须含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抗弯强度逐渐增大,当1410℃保温3 h时,抗弯强度最大,为125.3 MPa。(3)与纯Al2O3粉相比,硬质瓷中的氧化铝颗粒表面吸附了K2O、CaO、MgO和SiO2,它们抑制了γ-Al2O3的相转变,使硬质瓷中的γ-Al2O3转变为α-Al2O3的相转变温度显着提高,从1200℃提高至1300℃,进而提高了Al2O3转变为莫来石的反应活性。随着氧化铝预磨时间的增加,团簇状莫来石晶体逐渐变为尺寸细小的莫来石晶须,但试样的体积密度降低,吸水率增大,抗弯强度降低。(4)改变成型方式、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均不能有效促进该系统致密化烧结,所制备试样的真气孔率均大于15%。试样抗弯强度和气孔分形维数吻合度很高,即气孔分形维数越小,其外形越规则,试样强度越高。熔剂预烧可以使试样中的气孔含量显着下降,气孔尺寸明显减小,抗弯强度显着提高。这是因为熔剂经高于1300℃预烧后,系统产生液相的温度从1122℃降低至868℃,硬质瓷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实现液相烧结。当熔剂预烧温度为1500℃时,得到高致密的莫来石质硬质瓷,与未预烧熔剂试样相比,抗弯强度从107.3 MPa提高至156.4 MPa,真气孔率由15.45%降低至4.57%,气孔平均尺寸由38.1μm减小到14.4μm。(5)当La2O3和BaO含量分别为0.57 wt%和1.33 wt%时,莫来石质硬质瓷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抗弯强度为182.9 MPa,透光度为13.9%(1 mm厚),白度为88.6%,热膨胀系数为4.65×10-6/℃(600℃),真气孔率为2.78%,体积密度为2.554 g/cm3。与高铝强化瓷相比,莫来石质硬质瓷的透光度大大提高,约为高铝强化瓷的2.5倍,且抗弯强度提高了16.4%,成功解决了传统硬质瓷“高强”和“高透”不可兼得的矛盾问题,并且该瓷胎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有利于提高其热稳定性。(6)在CaO-MgO-Al2O3-SiO2系统釉料中引入少量K2O,能大幅降低方石英含量,从而显着降低釉的热膨胀系数。当K2O含量由0.29 wt%增大至0.81 wt%,热膨胀系数由6.29×10-6/℃降低至3.10×10-6/℃(200℃)。随着石英预磨时间的延长,釉面光泽度明显提高,且釉面粗糙度逐渐降低。当预磨时间为6 h时,光泽度达103%,未预磨石英的釉面平均粗糙度是预磨6 h时的1.95倍。石英预磨对釉面硬度影响不大,石英预磨6 h时,釉面硬度最大为6.85 GPa。该硬质瓷坯体施高温透明釉后,试样抗弯强度由182.9 MPa提高至196.2 MPa。这是因为坯、釉热膨胀系数分别为4.65×10-6/℃和3.28×10-6/℃(600℃),两者匹配使釉层受压应力,而且坯釉间形成相互穿插的楔型结构,坯釉结合良好。

张晶[2](2020)在《硅灰石尾矿制备骨瓷釉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按照铅镉溶出量的限制条件,通过骨瓷釉的釉式设计,计算出尾矿以及其他原材料的用量,按工艺要求进行原料混制以及熔融,控制热工艺参数,获得性能符合要求的熔块釉。将其中一种骨瓷釉应用于陶瓷施釉工艺中进行试制,测得其20~600℃的热膨胀系数为7.2×10-6/℃,白度82.1,光泽度112.5,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良好光泽,热稳定性良好。铅溶出量<0.05mg/L,镉溶出量<0.01mg/L,符合无铅釉的规定。

高正艳,阮代锬,钟雪莲,周骏宏[3](2020)在《镁质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镁质瓷坯料工艺性能较差、烧成范围较窄、泥浆流变性能较差、产品制备控制不当容易老化等现实问题,广大学者以MgO-Al2O3-SiO2三元为基础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对坯体配方进行筛选优化,引入滑石、粘土、助熔性或溶剂型等原料,并对滑石进行预烧、原料细磨,克服了工艺因素对镁质瓷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对近期有关镁质瓷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并对镁质瓷今后在拓展原料来源等提出建议。

张晶[4](2019)在《硅灰石尾矿制备骨瓷釉料的研究》文中指出按照铅镉溶出量的限制条件,通过骨瓷釉的釉式设计,计算出尾矿以及其他原材料的用量,按工艺要求进行原料混制以及熔融,控制热工艺参数,获得性能符合要求的熔块釉。将其中一种骨瓷釉应用于陶瓷施釉工艺中进行试制,测得其20~600℃的热膨胀系数为7.2×10-6/℃,白度82.1,光泽度112.5,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良好光泽,热稳定性良好。铅溶出量<0.05mg/L,镉溶出量<0.01mg/L,符合无铅釉的规定。

刘小云[5](2017)在《陶瓷色釉料及原辅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Ⅰ)》文中指出详细介绍了陶瓷原辅材料的分布和历史影响,原辅材料行业的资源分布概况、发展历程、产品储量分布及产品加工应用,分析了色釉料行业的发展历程、企业分布概况、产品结构与组成及行业发展特点,提出了传统色釉料产业急需转型,发展陶瓷墨水和新型功能材料、原料标准化和低品位原料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陶瓷行业原辅材料及色釉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谢悦增,谢红波,吴春丽[6](2017)在《陶瓷行业低温快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陶瓷行业因烧成温度高、周期长而导致的高能耗、高成本等问题和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方针政策,低温快烧技术成为了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原材料、烧结工艺以及热工设备等方面入手,详细地论述了其对实现建筑陶瓷行业低温快烧的研究现状和影响,以为相关生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参考。

周其琛[7](2016)在《高温抗变形日用瓷坯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宋末元初以来,景德镇陶瓷从业者以高岭土-瓷石的经典二元配方体系为基础烧制日用陶瓷产品,瓷坯中含有40%-60%的玻璃相,提升了瓷坯的透明度,诞生了许多传世精品。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享誉世界各地,满足了人们对陶瓷感官上的需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质瓷石原料日益枯竭;工业化要求对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德镇传统二元配方机械性能差,高温易变形的缺憾严重制约了本地陶瓷产品的发展。本课题基于传统二元配方瓷石-高岭土为主要原料,辅以滑石、石英、长石等常用原料,添加少量的α-Al2O3,制备了日用陶瓷坯体,并通过XRD、SEM、TG-DTA等技术分析了瓷坯的基本性质,研究表明:最佳配方为煅烧高岭土20wt%、高岭土 50wt%、宁村瓷石15wt%、钾长石9wt%、透锂长石5wt%、滑石1 wt%、石英9wt%、氧化铝微粉(0.5μm)9wt%。最优工艺条件为球磨时间30min、烧成温度1380℃、保温时间为30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试样的抗折强度达到112.8MPa、烧成收缩为10.1%、吸水率为0.12%、变形角度7°。本论文创新性解决了景德镇瓷坯高温变形较大的瓶颈,在保证瓷坯有较好的白度与半透光性的情况下,提高制品强度,减小坯体的变形与烧成收缩。对景德镇大规模生产高端日用瓷垫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赵田贵[8](2015)在《多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混合土、广东球土、特白钾砂、钠长石、诸暨瓷砂、建宁长石粉、锂瓷石和硼钙石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引入二元和多元复合熔剂材料试样的反应致密化过程及其影响规律。对试样的吸水率、体积密度、烧成收缩及抗折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采用TG-DTA、XRD、SEM、EDS和熔块模拟测试手段对多元复合熔剂试样低温烧结性能影响进行研究,从科学层次上解析认知引入二元与多元复合熔剂能有效地降低陶瓷坯体烧成温度的机理和作用规律。(1)研究结果表明:相对“K2O-Na2O”二元熔剂材料试样而言,“K2O-Na2O-Li2O”和“K2O-Na2O-Li2O-B2O3-CaO”多元复合熔剂不但降低了烧结温度,而且还有效的改善了烧成性能如拓宽了烧成温度范围,并提高了材料试样的抗折强度。同时,从实验结果可推断出如果合理的选择更多元的复合熔剂将会进一步降低瓷质建筑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2)本论文详细比较分析在低温烧成条件下,二元与多元复合熔剂对瓷坯性能的影响作用和反应致密化过程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引入Li2O等量替代部分K2O和Na2O所形成的“K2O-Na2O-Li2O”三元复合熔剂比“K2O-Na2O”二元熔剂材料试样的烧结温度由1130℃~1160℃降低至1090℃~1130℃,烧成温度范围从30℃拓宽至40℃,相应地材料试样的抗折强度提高了 3.5%。通过对材料试样的EDS和熔块模拟分析可知,试样中的Al、Si含量相比与三元熔剂中的Al、Si含量少得多,然而碱性氧化物含量却高于三元复合熔剂材料试样,这说明二元熔剂材料试样主要是依靠K2O和Na2O熔剂自身熔融而达到烧结,它们会在较短的温度区间内出现大量液相来不及熔解A1、Si,从而使液相中的碱性氧化物比例较高,导致液相的粘度较低。然而引入三元复合熔剂后,它们相互发生反应形成低共熔物,并逐渐阶梯性产生液相,不断熔解Al、Si,保持液相的粘度较大。结合XRD衍射图谱和SEM电镜照片可以看出三元复合熔剂材料试样比二元熔剂材料试样晶相含量和致密化程度高(即气孔数量较少且孔径小),因此,三元复合熔剂材料试样的各项性能均优越于二元熔剂材料试样。(3)当继续引入B2O3和 CaO等量替代部分Li2O所形成的“K2O-Na2O-Li2O-B2O3-CaO”五元复合熔剂比“K2O-Na2O-Li2O”三元复合熔剂材料试样的烧结温度由1090℃~1130℃降低至1070℃~1120℃,烧成温度范围进一步拓宽从40℃至50℃,材料试样的抗折强度又提高了 1.5%,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引入多元复合熔剂能够降低材料试样的烧结温度,拓宽了材料试样的烧成温度范围,并可适当提高材料的抗折强度。(4)引入过多的 Li2O,B2O3 和 CaO 对“K2O-Na2O-Li2O”和“K2O-Na2O-Li2O-B2O3-CaO”多元复合熔剂试样的烧结温度降低效果不明显,会使烧成温度范围变窄,这明显不利于工业化生产。(5)实验创新性的运用相图并结合二元与三元复合熔剂的材料试样烧成收缩数据及模拟低共熔点的熔块熔融分析结果,反向推出难以检测到的玻璃相组分中元素(如Li2O)的含量,进而推定出引入多元复合熔剂材料试样的低共熔物的反应温度及其玻璃相的组成。

谢欣[9](2014)在《利用石膏废料制备钙长石/莫来石相陶瓷的研究》文中认为陶瓷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包括:陶瓷生产的烧成温度较高,能耗较大;陶瓷产品韧性强度偏低,有待提高;优质的陶瓷原料日渐稀少。包括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在内的传统硅酸盐陶瓷,主晶相为石英(SiO2)和莫来石(Al6Si2O13),并以长石质玻璃相作为粘结相。石英相热膨胀系数为11×10-6/℃,莫来石相为5.7×10-6/℃,长石质玻璃相为5.35.8×10-6/℃,石英相与莫来石和长石质玻璃相热膨胀系数差距较大。在陶瓷烧成过程中,由于各相收缩不匹配,易导致产品产生临界微裂纹,影响产品质量。改善陶瓷晶相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在烧成瓷坯中引入钙长石晶相(热膨胀系数4.82×10-6/℃),并减少石英相的含量,可以有效的提高陶瓷的韧性强度。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加入不同钙源及改变钙源的掺量,研究陶瓷烧成后的微观组成和结构;此外还利用石膏废料脱硫石膏,来制备针状钙长石相/莫来石相陶瓷,并对制备的工艺进行优化。以XRF、XRD、SEM、TG-DSC等手段进行表征。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出,CaO-Al2O3-SiO2三元体系中,钙长石比莫来石相更加容易生成。结合Maud软件计算各个晶相的相对含量发现,高温下会发生钙长石能够转化成莫来石,转化过程也受受含量的影响。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钙源,研究坯料中晶相种类和衍射峰强度变化,以及晶体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掺入硫酸钙后可以在1240℃下得到较好的钙长石、莫来石相共存的结构。试样的强度测试表明,添加了硫酸钙作为钙源的抗折强度最高。石膏废料脱硫石膏主要成分为CaSO42H2O,本文在坯料中掺入脱硫石膏来制备针状钙长石相/莫来石相陶瓷。通过粘度测试,以仙水作为分散剂可以较好的改善浆料的流动性。通过成型方式的对比实验,表明在1020MPa下干压成型为最佳成型方式。分别对试样进行不同烧成温度和不同脱硫石膏掺入量的研究表明,在脱硫石膏掺入量为5%,烧成温度在12001240℃范围,得到的试样中有大量针状莫来石和钙长石晶体组成的网络结构,强度达118125.2MPa,试样形貌良好、致密度高,吸水率为0.080.1%。原坯料在1200和1320℃下烧成的强度分别为:49.5MP和89.3MPa。

徐晓燕[10](2014)在《复合有机酸活化高岭土及其在陶瓷工业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陶瓷原料,由于高岭土晶体结构的Si-O键和Al-O键的能量较高,所以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键的断裂、晶格重组产生新的晶相,这样造成了烧成温度较高,能源消耗较大。本文通过低分子量有机酸进行活化高岭土,并将活化的高岭土添加到陶瓷坯料中,以达到降低陶瓷烧成温度的目的。本实验采用草酸、柠檬酸和草酸/柠檬酸复合酸活化高岭土,结合DSC、XRD、SEM、FTIR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活化高岭土以及活化坯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探索了最佳活化高岭土方案及降低陶瓷烧成温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发现,有机酸可以溶解高岭土释放出Si和Al,与阴离子配体形成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草酸/柠檬酸(1:4)复合溶解效果最好,活化后的高岭土中的SiO2和Al2O3的含量下降,颗粒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结晶度变差,并且在温度为1050℃下即可形成莫来石相。将效果较好的1M柠檬酸、0.3M的草酸、草酸/柠檬酸(1:4)复合酸活化的高岭土以不同的掺比加入到坯料中进行煅烧,发现添加3%复合酸活化高岭土到坯料中,在烧结过程中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效果最好,并且在1250℃下的试样效果比原高岭土在1320℃的效果好,所以添加3%复合酸活化的高岭土到坯料中,促使莫来石低温生成,降低温度约为70℃。

二、硅灰石在高温日用细瓷坯体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灰石在高温日用细瓷坯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原位莫来石晶须增强高透硬质瓷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日用瓷的研究现状
        1.1.1 骨质瓷
        1.1.2 滑石瓷
        1.1.3 高石英瓷
        1.1.4 硬质瓷
        1.1.5 其它日用陶瓷
    1.2 日用瓷的性能概述
        1.2.1 机械强度
        1.2.2 透光性
        1.2.3 白度
        1.2.4 热稳定性
        1.2.5 表面硬度
        1.2.6 表面光泽度
    1.3 日用瓷透明釉的研究现状
    1.4 莫来石晶须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4.1 莫来石晶须的制备方法
        1.4.2 莫来石晶须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1.5 分形理论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简介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3 本课题研究目标
        1.6.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测试方法
        2.2.1 基础性能测试与表征
        2.2.2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
        2.2.3 差热分析(DTA-TG)
        2.2.4 透射电镜(TEM)和能谱(EDS)分析
        2.2.5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
        2.2.6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7 颗粒粒度分析
        2.2.8 高温显微镜测试
        2.2.9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AFM)
第3章 助熔剂对莫来石晶须增强硬质瓷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坯体基础配方组成设计
        3.2.2 助熔剂对硬质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2.3 样品制备
        3.2.4 工艺路线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坯体基础配方的确定
        3.3.2 MgO对硬质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3.3 CaO对硬质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3.4 MgO、CaO复合对硬质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质瓷中莫来石晶体的形成机理及调控研究
    4.1 引言
    4.2 团簇状莫来石晶体的形成机理
        4.2.1 不同煅烧温度下试样的物相组成分析
        4.2.2 不同煅烧温度下试样的显微结构分析
        4.2.3 γ-Al_2O_3的莫来石化机理
    4.3 须状莫来石晶体的形成机理
        4.3.1 急冷热处理对须状莫来石晶体的影响
        4.3.2 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
    4.4 莫来石晶体的调控
        4.4.1 团簇状莫来石晶体的调控
        4.4.2 莫来石晶须的调控
        4.4.2.1 降温保温时间的影响
        4.4.2.2 高温保温时间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强高透莫来石质硬质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不同成型方式样品的制备
        5.2.2 不同烧成制度样品的制备
        5.2.3 熔剂预烧热处理样品的制备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致密化烧结研究
        5.3.1.1 成型方式的影响
        5.3.1.2 烧成制度的影响
        5.3.1.3 熔剂原料预烧热处理的影响
        5.3.1.4 致密化机制分析
        5.3.2 莫来石质硬质瓷的优化
        5.3.3 高强度硬质瓷透光性优化研究
        5.3.3.1 不同氧化物对熔剂折射率的影响研究
        5.3.3.2 La_2O_3、BaO对硬质瓷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莫来石质硬质瓷高温透明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
        6.2.1 基础釉料组成的理论分析
        6.2.2 基础釉料组成设计
        6.2.3 样品制备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6.3.1 CMAS系统釉料的制备
        6.3.2 K_2O对 CMAS系统釉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6.3.3 釉料配方的优化
        6.3.4 石英细度对釉料性能的影响
        6.3.5 坯釉适应性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3)镁质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镁质瓷的研究进展
    1.1 坯体配方的研究
    1.2 烧成温度的影响研究
    1.3 抗折强度提升的研究
    1.4 研磨助剂的研究
    1.5 镁质瓷抗老化的研究
    1.6 其他因素的研究
2 结 语

(4)硅灰石尾矿制备骨瓷釉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硅灰石尾矿
2 骨瓷熔块釉的制备
3 工艺设计
    3.1 骨瓷釉的原料配比
    3.2 原料的粒度控制
    3.3 原料混合
    3.4 熔制设备
    3.5 热工制度
4 熔块釉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4.1 制品成分
    4.2 施釉工艺
    4.3 素烧坯体的要求
    4.4 烧成制度与控制
    4.5 制品性能测试
5 结语

(5)陶瓷色釉料及原辅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Ⅰ)(论文提纲范文)

1 陶瓷原辅材料简介
2 陶瓷原辅料行业的发展历程
3 陶瓷原料储量及分布
    3.1 高岭土
    3.2 瓷石
    3.3 硅质原料
    3.4 长石类原料
    3.5 滑石
    3.6 硅灰石
    3.7 石膏
    3.8 陶瓷添加剂
        3.8.1 釉用纯碱 (碳酸钠)
        3.8.2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
        3.8.3 防腐剂
        3.8.4 抗菌剂
        3.8.5 其它陶瓷添加剂
    3.9 陶瓷原料的选择
4 陶瓷原辅材料部分地区分布概况
    4.1 广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4.2 山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4.3 景德镇市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4.4 福建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5 陶瓷原辅材料的加工与供应
6 陶瓷色釉料行业概况
7 陶瓷色釉料行业的发展历程

(6)陶瓷行业低温快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低温快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低温熔剂原料
    3.1 硅灰石
    3.2 透辉石
    3.3 珍珠岩
4 助溶剂选择
    4.1 碱金属氧化物
    4.2 碱土金属氧化物
5 烧结工艺
    5.1 新型烧结工艺
    5.2 传统烧结工艺
6 热工设备
7 结语

(7)高温抗变形日用瓷坯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日用瓷的研究现状
        2.1.1 绢云母瓷质研究现状
        2.1.2 骨质瓷的研究现状
        2.1.3 其他日用瓷的研究现状
    2.2 日用瓷的性能概述
        2.2.1 日用瓷的强度定义与影响因素
        2.2.2 日用瓷的透光性定义与影响因素
        2.2.3 日用瓷的白度定义与影响因素
        2.2.4 日用瓷的热稳定性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2.3 日用细瓷变形问题
        2.3.1 变形机理
        2.3.2 原料组成和配方不当对变形的影响
        2.3.3 原料处理不当对变形的影响
        2.3.4 石膏模型与变形的关系
        2.3.5 成型方法对变形的影响
        2.3.6 烧成过程对变形的影响
    2.4 日用瓷常用原料
        2.4.1 高岭土
        2.4.2 长石
        2.4.3 石英
        2.4.4 滑石
        2.4.5 粘土
    2.5 景德镇日用瓷制瓷原料
    2.6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6.1 研究意义与目的
        2.6.2 研究内容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原料和主要仪器
        3.1.1 实验用原料及其化学组成
        3.1.2 实验用仪器及设备
    3.2 实验方案与工艺流程
        3.2.1 实验思路
        3.2.2 实验工艺流程
        3.2.3 实验方案
    3.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1 差热热重分析
        3.3.2 粒度测试
        3.3.3 线收缩率的测定
        3.3.4 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的测定
        3.3.5 抗折强度的测试
        3.3.6 透光性能的测试
        3.3.7 变形量的表征
        3.3.8 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3.3.9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测试
4 日用瓷坯体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4.1 基础配方及其优化
        4.1.1 前探实验结果分析
        4.1.2 基础配方的正交优化实验
    4.2 石英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4.3 煅烧高岭土对坯体性能影响
        4.3.1 高岭土煅烧温度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4.3.2 煅烧高岭土加入量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4.4 氧化铝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4.4.1 不同Al_2O_3加入量对坯体的影响
        4.4.2 不同颗粒Al_2O_3的对瓷坯透光性的影响
    4.5 工艺参数优化
        4.5.1 坯料细度的优化
        4.5.2 烧成制度的优化
    4.6 与景德镇某厂所用高白泥的瓷坯性能对比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多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建筑陶瓷概况
        2.2.1 建筑陶瓷发展状况
        2.2.2 建筑陶瓷制备工艺
    2.3 建筑陶瓷低温烧结的研究及现状
        2.3.1 从生产工艺上降低烧成温度的主要措施
        2.3.2 在配方中引入较多熔块或玻璃粉
        2.3.3 从配方中引入熔剂和助熔剂原料
        2.3.3.1 钾、钠类熔剂原料在降低建筑陶瓷砖烧成温度的研究
        2.3.3.2 钙、镁熔剂类原料在降低建筑陶瓷砖烧成温度的研究
        2.3.3.3 含锂熔剂类原料在降低建筑陶瓷砖烧成温度的研究
        2.3.3.4 含硼熔剂类原料在降低建筑陶瓷砖烧成温度的研究
        2.3.4 目前行业中解决低温快烧建筑陶瓷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4 烧结机理
        2.4.1 蒸发-凝聚传质机理
        2.4.2 扩散传质机理
        2.4.3 溶解—沉淀传质机理
        2.4.4 流动传质机理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原料
        3.1.1 实验原料选择
        3.1.2 实验用主要原料分析
        3.1.2.1 实验主要原料化学组成分析
        3.1.2.2 实验用主要原料的矿相分析
        3.1.2.3 实验主要原料的热重-差热(TG-DTA)分析
        3.1.2.4 实验用主要原料烧结成能分析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技术路线
        3.3.1 实验工艺流程图
        3.3.2 实验工艺参数
        3.3.3 干燥与烧成制度
    3.4 实验内容与方案设计
        3.4.1 “K_2O-Na_2O”二元熔剂对试样烧结性能的影响
        3.4.2 “K_2O-Na_2O-Li_2O”三元复合熔剂低温烧结性能的研究
        3.4.2.1 “K_2O-Na_2O-Li_2O”三元复合熔剂对试样烧结性能的影响
        3.4.2.2 三元复合熔剂和二元熔剂试样的烧结性能研究对比
        3.4.2.3 三元复合熔剂“熔块模拟”实验
        3.4.3 “K_2O-Na_2O-Li_2O-CaO-B_2O_3”五元复合熔剂低温熔融特性初步探讨
    3.5 性能测试和表征
        3.5.1 烧结性能的测试
        3.5.2 抗折强度分析
        3.5.3 XRD晶相分析
        3.5.4 SEM显微结构测试及EDS能谱检测分析
        3.5.5 始熔点测试
        3.5.6 TG-DTA分析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二元熔剂和三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4.1.1 二元熔剂和三元复合熔剂试样粉料的(TG-DTA)热分析
        4.1.2 二元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4.1.3 三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4.2 二元熔剂和三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研究分析比较
        4.2.1 二元熔剂和三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比较
        4.2.2 二元熔剂和三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抗折强度的影响比较
        4.2.3 二元熔剂和三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烧成收缩敏感性的影响比较
        4.2.4 二元熔剂和三元复合熔剂的瓷质建筑陶瓷坯体各温度EDS元素分析对比
        4.2.5 小结
    4.3 三元复合熔剂进一步降温机理“熔块模拟”分析
        4.3.1 Li_2O等摩尔量替代Na_2O和K_2O对熔块试样烧成收缩的影响
        4.3.2 Li_2O等摩尔量替代Na_2O和K_2O对熔块试样始熔点影响
        4.3.3 三元复合熔剂配方中Li_2O发生反应的含量推测
        4.3.4 小结
    4.4 五元复合熔剂在瓷质建筑陶瓷中降温初步探讨
        4.4.1 五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热重-差热(TG-DTA)分析
        4.4.2 五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4.4.3 五元复合熔剂的瓷质建筑陶瓷XRD分析
        4.4.4 五元复合熔剂的瓷质建筑陶瓷SEM分析
        4.4.5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及申请的发明专利

(9)利用石膏废料制备钙长石/莫来石相陶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陶瓷的研究现状
        1.1.1 传统陶瓷生产工艺
        1.1.2 陶瓷性能及强韧化研究
    1.2 莫来石的研究
        1.2.1 莫来石的结构和性质
        1.2.2 针状莫来石的制备方法
    1.3 钙长石的研究
        1.3.1 钙长石的结构和性能
        1.3.2 钙长石质陶瓷制备
    1.4 脱硫石膏的研究
        1.4.1 脱硫石膏的来源
        1.4.2 脱硫石膏的应用现状
    1.5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与原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测试和表征方法
        2.2.1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2.2.2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2.2.3 综合热分析(TG-DSC)
        2.2.4 泥浆流动性测试
        2.2.5 吸水率和显气孔率测试
        2.2.6 颗粒粒度分析
        2.2.7 扫描电镜测试(SEM)
        2.2.8 抗折强度测试
第三章 不同钙源对陶瓷晶相组成的影响
    3.1 引言
    3.2 制备工艺
    3.3 原料的组分分析
        3.3.1 X 射线荧光分析(XRF)
        3.3.2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3.4 不同钙源掺入原坯料后对陶瓷晶相组成的影响
        3.4.1 高岭石—石英—CaX 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3.4.2 钙源掺入后的体系组分变化
        3.4.3 实验烧成最佳温度的确定
        3.4.4 不同配方的坯料在 1240℃下烧成结果分析
    3.5 抗折强度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硫石膏废料制备针状钙长石/莫来石相陶瓷
    4.1 引言
    4.2 脱硫石膏的特征
        4.2.1 X 射线荧光分析
        4.2.2 X-射线衍射分析
        4.2.3 显微结构分析
        4.2.4 热性能分析
    4.3 不同脱硫石膏掺量对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4.3.1 试样配方的设计
        4.3.2 TG-DSC 热分析
        4.3.3 温度对烧成试样外观形貌的影响
        4.3.4 烧成温度对晶相组成的影响
        4.3.5 最佳烧成温度的确定
        4.3.6 不同配方在 1200℃烧成后的晶相组成分析
        4.3.7 不同配方烧成在 1200℃后的显微结构
    4.4 钙长石/莫来石相陶瓷的制备
        4.4.1 浆料流动性
        4.4.2 坯体的成型
        4.4.3 烧成试样外观形貌分析
        4.4.4 微观组成和形貌分析
        4.4.5 吸水率和气孔率分析
        4.4.6 烧成试样抗折强度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复合有机酸活化高岭土及其在陶瓷工业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陶瓷工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2 降低陶瓷烧成温度的途径
        1.2.1 烧结助剂
        1.2.2 低温烧成原料
    1.3 陶瓷原料—高岭土的性质以及活化研究
        1.3.1 高岭土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1.3.2 高岭土在陶瓷中的应用
    1.4 高岭土的活化研究
        1.4.1 机械活化
        1.4.2 热活化
        1.4.3 酸活化
    1.5 课题相关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陶瓷原料
        2.3.1 陶瓷坯料
        2.3.2 高岭土
    2.4 实验过程
        2.4.1 实验步骤
    2.5 测试表征方法
        2.5.1 原子吸收光谱测试
        2.5.22 7Al 核磁共振
        2.5.3 X 射线荧光分析
        2.5.4 热分析技术
        2.5.5 X 射线衍射分析
        2.5.6 红外光谱分析
        2.5.7 扫描电子显微镜
        2.5.8 粉体粒度分析
        2.5.9 比表面积测试
    2.6 机械强度测试
        2.6.1 抗折强度测试
        2.6.2 体积密度以及吸水率、气孔率测试
第三章 草酸、柠檬酸以及复合酸活化高岭土的研究
    3.1 草酸、柠檬酸及复合酸对 Si、Al 溶出量的影响
        3.1.1 草酸对 Si、Al 溶出量的影响
        3.1.2 柠檬酸对 Si、Al 溶出量的影响
        3.1.3 草酸/柠檬酸复合酸对 Si、Al 溶出量的影响
    3.2 化学组成(XRF)的变化
    3.3 高岭石溶解机理
    3.4 红外光谱分析
    3.5 X 射线衍射分析
    3.6 扫描电镜分析
    3.7 粒径及比表面积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酸活化高岭土的热转变影响
    4.1 热分析
    4.2 X 射线衍射分析
    4.3 扫描电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坯料在陶瓷中的应用
    5.1 掺杂添加剂的含量对陶瓷性能的影响
    5.2 热分析
    5.3 X 射线衍射分析
    5.4 扫描电镜分析
    5.5 抗折强度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硅灰石在高温日用细瓷坯体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原位莫来石晶须增强高透硬质瓷及机理研究[D]. 苗立锋.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11)
  • [2]硅灰石尾矿制备骨瓷釉料的研究[A]. 张晶. 2020年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论文集, 2020
  • [3]镁质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高正艳,阮代锬,钟雪莲,周骏宏. 广州化工, 2020(06)
  • [4]硅灰石尾矿制备骨瓷釉料的研究[J]. 张晶.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9(03)
  • [5]陶瓷色釉料及原辅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Ⅰ)[J]. 刘小云. 陶瓷, 2017(08)
  • [6]陶瓷行业低温快烧技术研究进展[J]. 谢悦增,谢红波,吴春丽. 广东建材, 2017(05)
  • [7]高温抗变形日用瓷坯的制备与研究[D]. 周其琛.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05)
  • [8]多元复合熔剂对瓷质建筑陶瓷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D]. 赵田贵.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12)
  • [9]利用石膏废料制备钙长石/莫来石相陶瓷的研究[D]. 谢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10]复合有机酸活化高岭土及其在陶瓷工业上的应用研究[D]. 徐晓燕.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硅灰石在高温日用细瓷体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