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一、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静[1](2020)在《S矿组织结构重组及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大国,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提出,煤炭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政策调控,煤炭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另外,煤炭企业可以保证每年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生产设备及技术上的发展和改进,从普采到综采的发展,使得产量大幅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但是从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积极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变革,煤炭企业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本文以S矿为例,依据结构功能原理,提出了S矿以结构重组引领流程再造实现企业变革的方法。S矿矩阵契约导向型组织结构的建立,以结构功能原理、组织发展理论及现代组织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多种组织结构类型,从部门、职能、职权、层次四方面入手对S矿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建立矩阵契约导向型组织结构,并对重组效果进行分析。S矿重组后建立新的组织结构,促使管理流程发生转变,需再造管理流程。首先分析重组后管理流程各环节变化,然后利用ESIA法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接着再造新的管理流程,最后用平衡记分卡确定评价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流程优化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得出管理流程优化工作是较为满意的,也就是说管理流程再造是成功的。

周怡晟[2](2020)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以上海H高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放管服”改革也被列为当今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如何将“放管服”系列政策落实,如何接住、接好下放的权利,减除烦苛、冗余的管理流程对资金使用效益和正常科研活动的束缚,释放科研活力,建设新形势下服务型管理模式已成为现阶段各个高校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结合笔者工作经验,研究高校在“放管服”改革探索中采取的报销流程优化、财务秘书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取得的成效,找出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背后原因,探索改进办法。本研究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概念、文献综述;其次,以流程管理理论为核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支出规模、管理模式、政策变迁、基于“放管服”政策的流程管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研究高校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的探索。本研究发现高校在经费认领环节存在开票及入账周期长、预算编制粗放的问题;在经费使用环节存在退单率高、审批繁琐、集中报销、预算控制乏力的问题;结题环节存在人工审核效率低、结题不结账的问题;对贯穿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则存在系统问题频发,大量数据“沉睡”无法挖掘的问题。分析背后原因主要是:管理思维固化,缺少服务意识;流程设计未以整体优化为核心;全流程管理缺少监督机制,内部控制乏力;现有专业队伍无法满足管理需求;信息化水平不高,制约跨部门系统交互与数据整合。最后,本研究提出在流程管理的理念层面应该更新科研经费管理理念,深化制度建设;在流程设计层面重新优化了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流程;在流程运行保障层面加强财务秘书专职团队建设,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丰富财务政策宣传渠道和服务指导方式。

孙珂彤[3](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全球正进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传统的公安情报工作已经不能满足警务信息化的需求,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情报产品对于迅速更新的大数据具有滞后性,公安情报服务缺乏主动性、预防性等。这些矛盾的产生就促使公安机关寻求变革,公安情报工作必须针对大数据做出改变,而组织结构的改变、信息平台的建设只是改革的表面,要想使公安情报工作发生实质性变化则需要对公安情报流程进行再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理论和研究非常少,而本文将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BPR理论)和政府流程再造理论(GPR理论)进行迁移,从而寻求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方法模式,搭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框架。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公安情报流程研究现状以及相关领域流程再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做出综合评价,为后文的论述作铺垫。第二章介绍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理论渊源,通过阐述BPR理论和GPR理论的核心思想与方法,分析其与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共性和差异性,找出理论迁移的可行性和选择性,并对如何将BPR理论和GPR理论进行迁移做出了解释说明。第三章是对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基本性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相关概念、再造的原则,过去情报流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四章则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BPR理论、GPR理论的迁移和对公安情报流程再造基本性问题阐述,提出了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框架模型,并介绍了进行流程再造的步骤。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框架模型主要由核心流程锻造和配套支撑体系搭建组成,再造后的核心流程包括情报研判流程、情报预警流程、情报服务流程,实现以公安情报用户为中心,利用大数据的思想和技术,提高情报产品、情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第五章通过浙江省H市Y区公安分局情报流程再造的个案,从实际出发验证公安情报流程再造在实际公安工作中的可行性,验证其效果并找出不足,以完善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理论。第六章是对全文研究思路和研究观点的总结,并反思了对于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大数据背景下未来的公安情报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将BPR理论和GPR理论的核心思想与方法进行迁移,搭建了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框架模型,并对各地公安机关如何进行公安情报流程再造提出了可行的方案,让情报工作搭上大数据发展的快车道。

王益成[4](2020)在《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信息时代”到“数据驱动”的智慧服务时代,多源异构且海量的数据资源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将多源异构且海量的数据资源纳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涉及的专利数据、科技文献数据、实地调研数据与科技项目数据等,还应该涵盖更广范围的互联网数据资源、科研社交媒体数据资源、社交网络数据资源与政府开放数据资源等多种来源的数据形式。数据资源驱动着科技情报服务从用户需求感知、科技情报内容获取与科技情报服务场景化推送这三个核心功能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了科技情报服务流程的创新。本研究旨在以新视角探索数据驱动时代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解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以实证分析探索数据驱动时代科技情报服务向智慧服务模式转型的思路,为科技情报机构科学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基于此,通过界定“数据驱动”、“情报、智能与智慧的辩证关系”、“智慧服务”与“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等相关概念,以回顾智慧服务、科技情报服务与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现状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情境实验法、案例分析法与模式构建法分析了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数据环境、驱动模式、创新模式与模式实现以及保障策略的制定。围绕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这一核心研究内容,本文第三章从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成要素及表现特征为出发点对智慧数据、用户需求、智能技术、智慧情报、情报工作者、智慧服务平台与情报分析方法这七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各构成要素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中的地位以及数据驱动各构成要素的融合协作的服务特征;第四章以“数据驱动”视角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建研究,更多的体现智慧数据服务作为智慧服务的核心构成要素,实现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获取用户需求,利用智能技术分析获取情报,实现场景化服务推送与嵌入式的科技情报服务;第五章就如何实现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多源数据分析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实现研究过程,体现了数据驱动作为科技情报服务的新范式与新思想,着重从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等三个科技情报服务流程构成解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路径,综合运用用户画像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与场景分析和需求侦测方法对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进行解析,并融入科研大数据在此过程中结构、类型与属性分析结果进行解析,探究这些数据在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中的应用关系,进而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并完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体系;第六章采用单案例横向研究方法研究格微软件数据驱动背景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系统优化策略;第七章就如何实现科技情报机构实现智慧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分析了相关保障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系统分析了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核心构成要素与特征。构成要素涵盖数据、用户、技术、智慧情报、科技情报工作者、智慧服务平台与方法等七个维度,将从这七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实现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而对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需求敏感性、数据多源性、技术智能性与服务场景化等四个主要特征进行解读。系统分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是构建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基础,在文献调研并借鉴其它领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各个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分析。数据、用户、技术、内容、科技情报工作者、智慧服务平台与方法等七个维度间相互关联、相互印证,进一步丰富着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2)构建了数据驱动下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从“数据驱动”视角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建研究,更多的体现智慧数据服务作为智慧服务的核心构成要素,实现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获取用户需求,利用智能技术分析获取情报,实现场景化服务推送与嵌入式的科技情报服务。在此过程中优化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优化构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各个构成要素,实现模式最优化并体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四个特征,通过文献调研法探讨已有服务模式的优劣势,重构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与流程,重点突出智慧实现流程,数据如何驱动智慧情报服务。(3)分析了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的三项核心功能为基础,在实现智慧服务核心功能基础上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从多源科研大数据分析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实现研究过程,体现了数据驱动作为科技情报服务的新范式与新思想,着重从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等三个科技情报服务流程构成解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路径,综合运用用户画像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与场景分析和需求侦测方法对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进行解析,并融入科研大数据在此过程中结构、类型与属性分析结果进行解析,探究这些数据在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中的应用关系,进而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并完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体系。(4)采用单案例横向研究方法研究格微软件数据驱动背景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系统优化策略,在分析格微软件基本概况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格微软件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模式,并对其较为超前的实践应用成果进行分析,然后借鉴前述构建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及其实现研究,提出格微软件在数据驱动背景下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优化的策略。(5)制定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保障策略。以构成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智慧服务模式实现过程为主体制定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保障策略,具体维度包含数据、用户、科技情报工作者、科技情报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技术与方法等维度。如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完备数据分析技术、方法与工具,科技情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数据驱动下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保障策略应依据重点保障关键要素、完备并疏通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流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整体平衡、联合共建共享等四项基本原则。数据驱动时代,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用户崛起的趋势以及内外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界定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探索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实现,有利于从方法论认知层面为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构建的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也更具实践价值。

格根其尔[5](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蒙古族主要的居住省份,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但是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已有一大部分同胞放弃了自己的母语,开始学习汉语。学习蒙古语言文字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小,蒙古语言文字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工作。出版社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记录者,有责任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扬光大,让更多少数民族拾起本民族语言文字,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数字出版作为良好的传承方式,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的所有电子形式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虽然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相比发展较快,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的排版技术现状、语言资源库现状、数字化平台现状,以及数字化成果现状等,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目前存在数字出版意识不强、复合人才缺乏、信息技术水平不足、政府监督不够和版权保护缺乏等问题。同时,从企业方面提出增强企业竞争意识互联网思维、增加数字产品种类、信息技术投入、版权保护技术的使用,以及建议企业增加跨区域跨国界合作和行业间相互融合,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特色发展;从政府方面提出重点扶持与长效扶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来维护数字出版的外部环境。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企业和政府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的发展进程,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顺利传承。

陈兴会[6](2020)在《知识付费视域下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知识接收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高性价比的知识成为人们的共识。用户获取知识的习惯也趋向于碎片化、精准化、多元化。为了满足用户的这些知识需求,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应运而生,并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从2015年开始,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出现了一批现象级知识付费产品。这对长久以来专门从事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传统出版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出版业在知识付费视域下探索知识服务的转型,可以充分借鉴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传统出版在知识服务转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进出版业更好地开展知识服务。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笔者对用户知识服务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掌握了有关用户相关知识需求情况的一手资料。同时,笔者也分析了我国专业图书出版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其次,从发展历程、发展特征、基本模式和案例四个方面梳理了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现状。最后,依托知识转移效率理论和媒介进化理论,从意识、内容、技术、盈利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困境及相应的发展策略。此外,在结语部分,提出我国专业图书出版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如下三个趋势:融合化、移动化和人性化。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处:一是理论的创新。本次研究结合知识转移效率理论和媒介进化理论,提出专业图书出版应以用户为核心,通过各种路径补偿旧媒介的不足,并开展人性化服务。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次研究综合使用问卷调查法和无结构访谈法,以《用户知识服务的媒介使用调查》为主题,重点调研了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例如场景、时间、平台、工具、付费意愿等。这样可以从用户视角为专业图书出版开展知识服务提供发展方向。知识付费视域下,如何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发挥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和新兴出版的技术优势,是专业图书出版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的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能够为其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提供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实证调研,为专业图书出版的知识服务转型提供一定的用户调研基础。此外,从新的理论视角弥补了现有学术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管莉莉[7](2020)在《民生银行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与全球经济快速融为一体,我国商业银行也步入飞速发展时期,各大商业银行都采取通过建立网点来拓展服务辐射范围的方式占领市场。依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查询,截至2019年2月11日,登记在册的全国银行物理网点达22.86万家。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在网商银行、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部分客户分流至网络银行,商业银行网点的吸储功力大幅下降,其网点租金和人工成本、硬件维护成本等却不断上涨,近2年来,银行网点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社会对银行网点普遍存在服务态度差,业务效率低,操作风险高等观点。但银行网点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是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通道和前沿阵地,也是银行树立企业品牌和文化传递的重要场所,是体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提升网点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高效、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需求,成为各家银行网点重点研究与解决的课题。民生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缩影,积极探索厅堂服务流程,率先进行了运营系统改造升级,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后台集中处理中心。但在实际工作中,网点厅堂服务流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具有改善和提升空间。本文将以民生银行TC支行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分析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TC支行目前厅堂服务流程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本文基于流程再造理论,阐述了流程优化概念以及流程优化实施工具。通过对目前民生银行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进行介绍,探讨当前厅堂服务存在问题,随后主要运用流程优化工具对存在问题展开分析,以民生银行目前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化运营发展为契机,重点阐述从厅堂布局,客户识别与分流,柜面业务办理,厅堂产品营销等多方面进行的优化方案并提出具体实施步骤。最后通过对比,证实优化流程对目前传统厅堂服务模式带来的积极变化以及效能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客户忠诚度与黏性,增强厅堂服务意识,提升网点营销能力,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虽然是以民生银行TC支行为对象,但对于其它商业银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也具有借鉴意义,希望能为其他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稳定的案例支持和经验解释。

杨国立[8](2019)在《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民情报学融合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环境倒逼的结果,是中国情报学特色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均认识到了双方融合的重要性,并在研究成果、项目研究、学术会议中逐渐体现出来。然而,当前对于军民情报学融合的认识和研究一直试图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以及情报秘密属性限制等因素的阻碍,然而,这样的阻碍在短期内难以克服,为了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需要人们改变思路,另辟蹊径。学科发展中的融合本该是水到渠成,但是军、民情报学多年的平行发展与范式冲突导致两者融合为大一统的情报学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当下,比较可行的举措是通过军、民情报学的跨界交流与融合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提供基础生长环境。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术交流和情报学发展本质规律出发,充分发挥“无形学院”的自觉行为,在学者和学术团体自发行动下推进军民情报学的融合。相较于“他组织”而言,自发行动可能更为有效。例如,相比于“他组织”下的《国家情报法》而言,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所展开的各种自发的学术交流对于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军民情报融合”无外乎两种途径,以情报工作的融合促进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融合;以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融合推动情报工作、情报体制的融合。前者难度较大,军民情报融合目前宜选择第二种融合路径。相比于体制、机制等建设而言,以学术共同体的自我觉醒和自发行为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合模式。为了使学术共同体的行动更科学、更有效,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对军民情报学的融合进行指导,“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变论)有助于深刻揭示军民情报学融的基本机理。另外,有融合就会有分离,在认可他们之间存在分离基础上,控制他们之间不合理的分离,使这些不合理的分离逐渐走向交叉、融合,这是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核心。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首先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必要性问题。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这一问题。总体上,军民情报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体现情报学社会价值、彰显情报学社会地位的关键,是进行中国特色情报学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次,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简言之,就是回答军民情报学融合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本文的第四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条件方法论、协同学理论的动力学方法论和突变论的途径方法论系统分析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主要运用系统观,对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中涉及的各要素及其关系以及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结构等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关键要素(例如,作为序参量的情报文化、作为主控制变量的需求牵引力等)在融合中的作用以及多角度的要素融合层次性(例如,要素协同—体系协同—范式协同等)进行分析。最后,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如何推进,简言之,就是回答军民情报学融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本文的第五章在第四章论述的基础上,依据“新三论”提供的方法论,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回答。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的着力点主要围绕强化双方共通的基础和控制两者之间不合理的分离这两个方面。针对这两个着力点,本文提出信息流控制、竞合管理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策略。三类策略中,发展路径建设是重点,它具有综合性和逻辑完整性,主要包括目标、出发点、路线、方向与动力和保障;信息流控制和竞合管理包含在发展路径中的各个环节中,其中,信息流控制主要包括信息流控制渠道、信息流控制机制和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竞合管理主要包括要素层面竞合管理、关系层面竞合管理和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罗卫[9](2019)在《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正在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协同供给格局,信息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但“互联网+”和“智慧文化”建设思维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应用不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无法同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相匹配,所供非所需,供给滞后于需求并且需求发掘能力缺失;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与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机制未能实现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深入研究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来取得突破。智慧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将其抽象为由理念、技术、人、组织和治理五要素构成的整体,五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产生直接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须遵循“真、善、和、美”的发展理念;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智慧城市技术支持下能显着提高对公共文化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信息共享与跨领域整合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动性、精准性和科学性;人的微观需求及变化会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调整;智慧城市的组织变革也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关组织单位需要进行诸如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内部的革新与进步;智慧城市的治理之道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功能弱化和碎片化问题提供了新动能。基于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不足和智慧城市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提出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该模式依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出由需求端和供给侧为主要构成的结构模型。需求侧主要从需求主体、需求表达渠道、需求分析、需求形成四部分展开研究,分析了需求侧的系统构成、运行逻辑和工作产出。供给侧主要从供给主体功能规划、公共文化资源分类与整合、供给过程优化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应用新兴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作为一项理论方案要运用于实践,必须遵循一定的实施路径。首先是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其过程表现为由“风险管理→方案设计→平台建设→用户反馈”组成的螺旋模型。进而提出以整体性治理推进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策略包括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激励与约束并存机制、以信息技术推动数据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联合体建设。最后落脚到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施项目的分类建设上来,包括自上而下推动国家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立足特色推进区域性民族民俗文化建设、综合创新实现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建设策略。

商雨薇[10](2019)在《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因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人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获取需要的信息。在现代化、网络化的时代,会计工作紧随时代的步伐,响应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号召,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应运而生。有利于改善部门间沟通的效率,提升信息决策的质量,促进高校的战略化发展。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高校组织的认识。同时,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手段也伴随信息化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是高校重新审视现有流程,在此基础上的优化、再造。这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定义、主要内容及其工具和方法。然后,以J大学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揭示了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现状以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流程的角度出发,剖析问题,阐述了流程再造原则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一种系统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方法。本文根据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总体框架的要求,从业务流程描述、业务流程分析与诊断、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等几个步骤入手,结合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构建出以流程为核心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体系,并对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过程中的保障机制进行了阐述。以实现部门之间信息沟通顺畅、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提升广大师生以及社会满意度的目标。最后,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以及核算流程中服务面最广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进行了以流程为驱动,以顾客为导向的再造。与业务流程在企业中的应用相比,其在高校中的运用还没有那么普遍。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的研究,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本文研究以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以信息系统为平台,流程再造为指导思想,针对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分析和再造,认为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有着积极的作用。期望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全面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S矿组织结构重组及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组织结构理论
    2.2 组织结构重组理论
    2.3 流程再造理论
    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S矿组织结构及管理状况分析
    3.1 企业简介
    3.2 S矿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3 S矿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S矿组织结构重组
    4.1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4.2 组织结构设计
    4.3 矩阵契约导向型组织结构的建立
    4.4 重组后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S矿管理流程再造
    5.1 重组后管理功能变化分析
    5.2 基于ESIA法的流程优化设计
    5.3 流程再造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以上海H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校科研经费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三)“放管服”改革
        (四)流程优化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放管服”政策引导下的科研经费管理
    一、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流程管理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一)经费投入与支出规模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
    三、我国科研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监管政策框架确立期(2006-2010)
        (二)监管制度改革探索期(2011-2015)
        (三)“放管服”改革深化期(2016-今)
    四、基于“放管服”政策的流程管理特点
        (一)以流程优化为核心
        (二)以提升工作成效和服务满意度为目标
        (三)以专业团队和信息化技术为工作赋能
第三章 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探索
    一、个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代表性
        (一)H高校概况
        (二)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三)H高校科研经费规模
    二、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简政放权”
        (一)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预算调剂权限
        (二)提高间接费比例,加大间接费中绩效支出激励力度
        (三)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明确劳务费的开支范围
        (四)下放差旅费、会议费管理权限
    三、H高校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
        (一)修订和补充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文件
        (二)推行院系财务秘书制度
        (三)改进报销流程,启用“网上预约投递式报账”
        (四)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五)完善内控制度,防范风险
        (六)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
    四、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优化服务”
        (一)推行院系财务秘书制度
        (二)推行“财务服务宣传月”活动
        (三)推行财务联络员制度
        (四)开设微信公众号服务
        (五)财务大厅设立“一站式”咨询服务柜台
第四章 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的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一)问卷设计
        (二)访谈设计
    二、调查实施
        (一)问卷调查实施
        (二)访谈实施
    三、整体满意度
    四、各环节满意度
        (一)经费认领流程
        (二)经费使用流程
        (三)经费结题流程
        (四)财务秘书制度满意度
        (五)财务服务工作满意度
        (六)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平台满意度
第五章 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一)认领流程的入账慢、预算编制粗放问题
        (二)使用流程的退单率高、审批繁琐、集中报销、预算控制问题
        (三)结题流程的人工审核效率低、结题不结账问题
        (四)管理信息系统问题频发,大量数据“沉睡”无法挖掘
    二、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思维固化,缺少服务意识
        (二)流程设计未以整体优化为核心
        (三)全流程管理缺少监督机制,内部控制乏力
        (四)现有专业队伍无法满足管理需求
        (五)信息化水平不高,制约跨部门系统交互与数据整合
第六章 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建议
    一、更新科研经费管理理念
        (一)管理理念应从“管理”走向“服务”
        (二)财务职能应从会计核算转型为决策支撑
    二、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强化过程管理
        (一)认领流程的税票、预算模板、智能凭证优化
        (二)使用流程的预算控制、信息采集、电子审签优化
        (三)结题流程的结余经费管理、项目信息互享优化
    三、加强财务秘书专职团队建设
        (一)强化财务秘书专业能力培训
        (二)建立财务秘书工作考评机制
    四、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重视培养财务与信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二)拓展系统功能,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三)立足“大数据”分析,支持管理决策
    五、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细化管理全流程各归口的岗位职责
        (二)设立财务稽核,实现全业务的内控监督
    六、丰富财务政策宣传渠道和服务指导方式
        (一)拓宽财务政策宣传渠道
        (二)探索精准化财务服务实施路径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公安情报流程研究现状
        (一) 线性模型
        (二) 周期模型
        (三) 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流程
        (四) 情报价值链模型
        (五) 基于控制论的情报流程模型
        (六) 决策驱动的情报流程理论模型
        1.2.2 其他领域流程再造研究现状
        (一) 企业领域内的流程再造
        (二) 政府领域内的流程再造
        1.2.3 综合评价
        (一) 缺乏系统性的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理论和方法
        (二) 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1.3 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逻辑框架
        1.3.2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访谈法
        (四) 实证调研法
2 情报流程再造的理论渊源
    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1.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背景
        2.1.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内涵
        2.1.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框架模型
    2.2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2.2.1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的背景
        2.2.2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的内涵
        (一) 以公众为出发点
        (二) 以流程为中心
        (三) 以人为主体
        (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五) 组织结构扁平化
        2.2.3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的框架模型
    2.3 理论迁移的适用性
        2.3.1 再造背景的相似性
        2.3.2 内部动因的相似性
        2.3.3 高层支持的相似性
    2.4 理论迁移的选择性
        2.4.1 再造主体的特殊性
        2.4.2 再造目标的特殊性
        2.4.3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2.5 BPR和GPR理论的迁移
3 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基本性问题阐述
    3.1 概念阐述
        3.1.1 公安情报流程的概念
        3.1.2 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概念
    3.2 公安情报流程现存问题
        3.2.1 思想观念的制约
        3.2.2 流程规划不科学
        3.2.3 情报队伍的制约
        3.2.4 情报协作的壁垒
        3.2.5 基础建设不完善
    3.3 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3.3.1 情报工作的时效要求
        3.3.2 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
    3.4 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可行性
        3.4.1 大数据简化公安情报流程
        3.4.2 大数据驱动情报流程再造
    3.5 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的原则
        3.5.1 情报需求导向战略原则
        3.5.2 渐进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原则
        3.5.3 技术与非技术相结合原则
4 公安情报流程再造框架的构建
    4.1 夯实基础流程锻造:实现情报流程再造的重心举措
        4.1.1 情报研判流程:融合大数据技术
        4.1.1.1 情报搜集全面化
        (一) 充分挖掘大数据资源
        (二) 实时搜集动态情报
        (三) 进行情报预处理
        4.1.1.2 情报分析智能化
        (一)多源数据融合,进行整体分析
        (二) 大数据建模,进行智能分析
        4.1.2 情报预警流程:将情报功能前伸
        4.1.2.1 监测警情
        (一) 获取数据
        (二) 确定情报预警指标
        (三) 监测危机
        4.1.2.2 识别警兆
        4.1.2.3 发布警报
        (一) 犯罪预警警报
        (二) 治安趋势预判
        (三) 反恐情报预警
        4.1.3 情报服务流程:关注情报用户需求
        4.1.3.1 识别需求
        4.1.3.2 及时反馈
    4.2 配套支撑:情报流程再造支撑体系构建
        4.2.1 持续完善组织架构
        (一) 优化职能与明确职责
        (二) 建立协作的组织文化
        (三) 健全部门间的协调制度
        4.2.2 健全相关政策规章
        4.2.3 培养提供人才储备
        (一) 培养既懂业务又精分析的情报负责人
        (二) 公安工作实践中加强能力培训
        (三) 高校情报人才的培养
        (四) 制定情报分析人员选拔管理制度
        4.2.4 信息平台集成建设
        (一) 避免集成建设
        (二) 规划平台应用
    4.3 情报流程再造的实施
        4.3.1 流程再造项目启动
        4.3.2 情报流程意识再造
        (一) 大数据意识再造
        (二) 前瞻意识再造
        (三) 协作意识再造
        4.3.3 情报流程分析重建
        4.3.4 流程再造监测评估
        (一)对人的评估
        (二)对流程的评估
        (三)对情报用户满意度的评估
5 浙江省H市Y区公安分局情报流程再造的个案剖析
    5.1 情报流程再造的背景
    5.2 关键流程再造的推进
        5.2.1 情报研判
        5.2.2 情报预警
        5.2.3 情报服务
    5.3 流程再造的配套工作
        5.3.1 重建组织架构
        5.3.2 建设信息平台
        5.3.3 开展工作考核
    5.4 流程再造后的效果评估
        5.4.1 取得的成就
        5.4.2 存在的问题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一) BPR理论和GPR理论可以迁移到公安情报流程再造中去
        (二) 公安情报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公安情报能力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在学研究成果
    一、 在学期间所获的奖励
    二、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2.1.2 科技情报服务研究现状
        2.1.3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2.1.4 研究现状述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相关概念界定
        2.2.2 信息链理论
        2.2.3 用户场景理论
        2.2.4 需求层次理论
        2.2.5 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及特征
    3.1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
        3.1.1 智慧数据
        3.1.2 用户需求
        3.1.3 智能技术
        3.1.4 智慧情报
        3.1.5 科技情报工作者
        3.1.6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平台
        3.1.7 科技情报分析方法
    3.2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要素间关联关系
    3.3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特征
        3.3.1 数据多源性
        3.3.2 需求敏感性
        3.3.3 技术智能性
        3.3.4 服务场景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建
    4.1 多源数据驱动
        4.1.1 数据多源性
        4.1.2 多源数据融合
    4.2 智慧服务模式构建思路
    4.3 智慧服务模式核心功能设计
        4.3.1 用户需求智慧感知功能
        4.3.2 情报服务智慧决策功能
        4.3.3 用户服务智能推送功能
    4.4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实现
    5.1 多源科研数据调研
        5.1.1 数据结构
        5.1.2 数据类型
        5.1.3 数据属性
    5.2 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科技情报用户需求智慧感知
        5.2.1 用户结构分析
        5.2.2 用户分层画像
        5.2.3 用户动态画像
        5.2.4 用户需求模型构建
    5.3 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公众政策感知智慧研究
        5.3.1 运用网络文本挖掘分析公众政策感知
        5.3.2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公众感知的特征
        5.3.3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公众感知热点主题
    5.4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科技情报服务场景化推送
        5.4.1 向量空间模型的应用
        5.4.2 场景化服务
        5.4.3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5.4.4 场景化服务推送模型
        5.4.5 场景化服务推送实验
    5.5 科技情报服务智慧反馈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研究
    6.1 格微软件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现状
        6.1.1 基本概况
        6.1.2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现状
    6.2 格微软件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模式
        6.2.1 发展模式分析
        6.2.2 实现路径
    6.3 格微软件向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转变的优化
        6.3.1 用户维度优化
        6.3.2 情报维度优化
        6.3.3 服务维度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保障策略
    7.1 政策保障层面
        7.1.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7.1.2 优化科技情报机构管理架构
    7.2 资源保障层面
        7.2.1 完善科研数据安全保障策略
        7.2.2 推进科研数据开放保障策略
        7.2.3 科技情报数据资源保障策略
    7.3 技术保障层面
        7.3.1 完善技术体系建设保障策略
        7.3.2 完善科技情报服务反馈体系
        7.3.3 创新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工具
    7.4 人才保障层面
        7.4.1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策略
        7.4.2 完善科技情报人才教育体系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5)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数字出版相关概念
    2.1 出版概念
    2.2 民族出版概念
    2.3 数字出版概念
    2.4 数字技术相关概念
        2.4.1 排版技术
        2.4.2 语言资源库
        2.4.3 业务流程再造
        2.4.4 区块链技术
    2.5 数字版权相关概念
        2.5.1 版权
        2.5.2 数字版权
3 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发展的现状及必要性
    3.1 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社
        3.1.1 内蒙古出版集团
        3.1.2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2 数字出版技术现状
        3.2.1 排版技术
        3.2.2 语言资源库
        3.2.3 数字化平台
        3.2.4 数字化成果展
    3.3 数字出版必要性
        3.3.1 贯彻落实国家出版政策
        3.3.2 传承蒙古语言文字
        3.3.3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3.3.4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 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数字出版竞争意识不强
    4.2 数字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4.3 企业信息技术不足
        4.3.1 维持传统出版流程
        4.3.2 重软件轻硬件研发
        4.3.3 语言资源库建设不足
        4.3.4 不严格遵循编码标准
    4.4 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缺乏
    4.5 政府监督与投入不足
    4.6 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缺乏
5 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发展的对策
    5.1 企业方面
        5.1.1 提高竞争意识,增强互联网思维
        5.1.2 加强数字产品研发,增加产品种类
        5.1.3 加大数字出版企业信息化投入
        5.1.4 加强版权保护技术的应用
        5.1.5 加强跨区域,跨国界合作
        5.1.6 促进行业间相互融合
    5.2 政府方面
        5.2.1 制定相关法规、标准并加强监督
        5.2.2 重点扶持与长效扶持
        5.2.3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知识付费视域下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界定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相关理论的界定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 研究意义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 用户知识服务的媒介使用调查
        一 用户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二 用户媒介使用情况分析
        三 用户专业出版知识服务的媒介使用分析
        四 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
    第二节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一 政策的推动
        二 出版服务用户属性的回归
        三 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的冲击
        四 保护我国信息安全的需要
第二章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历史
        一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
        二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特征
    第二节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基本模式
        一 基于职业岗位划分的知识服务模式
        二 基于用户个性需求的知识服务模式
        三 基于行业研究咨询的知识服务模式
    第三节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案例分析
        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数据库”
        二 中国农业出版社——“智汇三农”
        三 人民法院出版社——“法信”平台
第三章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困境
    第一节 融合意识薄弱,难以深入服务
        一 服务主体合作不深入,机制仍需健全
        二 服务客体需求难匹配,用户立场缺乏
        三 服务产品市场难推广,缺乏垂直服务
    第二节 内容难以互联,知识资源不足
        一 知识关联仍需完善,忽视深挖专业价值
        二 内容资源无法共享,难以提供深度服务
        三 用户交互瓶颈尚存,难以实现知识增值
    第三节 技术应用不足,内容难以赋能
        一 缺乏核心技术,技术储备薄弱
        二 缺乏数据采集,难以精准推送
    第四节 盈利模式单一,亟需完善产业
        一 版权价值尚未深挖,难以延伸产业价值
        二 缺乏用户场景营销,产品变现难是痛点
第四章 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
    第一节 强化融合思维,树立服务理念
        一 推动多元主体联盟,加快出版深度融合
        二 明确客体需求层次,优化用户场景体验
        三 把握产品专业优势,注重垂直深度服务
    第二节 知识资源互联,丰富内容生态
        一 优化知识关联结构,盘活存量专业资源
        二 完善资源联盟机制,推动同类资源共享
        三 “旋转门”模式连接用户,挖掘隐性知识
    第三节 技术赋能服务,智慧融合出版
        一 区块链赋能,促进版权管理透明化
        二 大数据赋能,实现多元信息数据化
    第四节 完善盈利模式,丰富商业系统
        一 开展知识电商,把握私域流量
        二 布局行业合作,拓宽盈利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关于用户知识服务的媒介使用调查问卷
附录B:关于用户知识服务的媒介使用调查的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民生银行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流程再造相关概述
        2.1.1 流程再造的概念
        2.1.2 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2.1.3 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步骤
    2.2 业务流程优化相关概念
        2.2.1 业务流程优化定义
        2.2.2 流程优化与流程再造的区别
    2.3 业务流程优化实施工具
        2.3.1 鱼骨图
        2.3.2 鱼骨图绘制步骤
        2.3.3 ECRS分析法
    2.4 银行厅堂服务流程概述
        2.4.1 银行厅堂服务相关概念
        2.4.2 银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概念
        2.4.3 银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的特点
    2.5 客户关系管理
第3章 民生银行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民生银行及其客户化运营简介
        3.1.1 民生银行简介
        3.1.2 民生银行客户化运营发展
    3.2 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现状
        3.2.1 TC支行厅堂布局
        3.2.2 厅堂客户识别与分流
        3.2.3 厅堂柜面业务办理流程
        3.2.4 厅堂产品营销流程
    3.3 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主要存在问题
        3.3.1 智能机具使用率不足
        3.3.2 客户分流不到位
        3.3.3 业务耗时长
        3.3.4 营销效果差
    3.4 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3.5 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的必要性
第4章 民生银行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设计
    4.1 厅堂服务流程优化目标
    4.2 厅堂服务流程优化原则
    4.3 厅堂服务流程优化前期准备
    4.4 厅堂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4.4.1 优化设计具体内容
        4.4.2 优化控制
第5章 民生银行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方案的实施
    5.1 方案导入前准备工作
        5.1.1 改革宣导
        5.1.2 电子化设备支持
        5.1.3 部门整合岗位设置
    5.2 实施过程
        5.2.1 实施框架
        5.2.2 实施过程具体内容
        5.2.3 实施过程不断纠偏
    5.3 实施成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之处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创新
    1.5 研究问题界定
        1.5.1 研究对象界定
        1.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军、民情报的定位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军事情报学研究
        2.1.1 发展历程简述
        2.1.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 民口情报学研究
        2.2.1 发展历程简述
        2.2.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3 国内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
        2.2.4 国外“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研究现状分析
    2.3 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2.3.1 美国和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军民融合
        2.3.2 竞争情报与公开来源情报利用中的军民融合
        2.3.3 中国特色的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第3章 面向军民融合的现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
    3.1 现代情报学发展取向
        3.1.1 情报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
        3.1.2 界定基于Intelligence属性的情报学核心问题域
        3.1.3 重视情报学教育与情报工作的匹配
        3.1.4 加强情报组织融合
        3.1.5 从历史中获得镜鉴
    3.2 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情报工作深化
        3.2.1 树立总体国家情报思维
        3.2.2 构建总体国家情报工作体系
        3.2.3 以任务为情报工作的组织线索
        3.2.4 形成多层次情报工作策略
    3.3 军民融合视角下现代情报学的发展
第4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
    4.1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基础
        4.1.1 军、民情报学关系构成了融合的客观基础
        4.1.2 信息链奠定了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
        4.1.3 致力于内涵式大情报观构筑为融合提供了动力
        4.1.4 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统一增强了融合的活力
        4.1.5 对情报秘密属性看法的转变奠定了融合的文化基础
    4.2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4.2.1 以系统论的方法解析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
        4.2.2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耗散性机理
        4.2.3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各要素的协同机理
        4.2.4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突变机理
    4.3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整体分析框架
第5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推进策略
    5.1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模型
    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信息流控制策略
        5.2.1 信息流控制自发性
        5.2.2 信息流控制渠道
        5.2.3 信息流控制机制
        5.2.4 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
    5.3 军民情报学融合竞合管理策略
        5.3.1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的竞合关系及其自发特性
        5.3.2 要素层面的竞合管理
        5.3.3 关系层面的竞合管理
        5.3.4 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5.4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建设
        5.4.1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自发特性
        5.4.2 目标着眼于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酝酿学术环境
        5.4.3 以学术研究的问题化为出发点
        5.4.4 以学科层面的融合为路线
        5.4.5 将解决时代发展的“大问题”作为方向和动力
        5.4.6 制定保障措施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贡献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9)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述评
        1.3.1 智慧城市基本内涵与应用的研究综述
        1.3.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综述
        1.3.3 智慧城市与公共文化服务交叉研究综述
        1.3.4 研究趋势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智慧城市内涵及其建设
        2.1.1 智慧城市的缘起
        2.1.2 智慧城市的内涵
        2.1.3 智慧城市建设原则
        2.1.4 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2.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涵
        2.2.1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2.2.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涵
    2.3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理论依据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2 整体性治理理论
        2.3.3 政务流程再造理论
第3章 智慧城市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1 智慧城市的要素
        3.1.1 智慧城市要素的选取
        3.1.2 智慧城市要素的组成
    3.2 智慧城市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1 智慧城市理念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2 智慧城市技术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3 智慧城市人的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4 智慧城市组织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5 智慧城市治理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第4章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构建
    4.1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提出
        4.1.1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基本情况
        4.1.2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势
        4.1.3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总体架构
    4.2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需求侧分析
        4.2.1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主体
        4.2.2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渠道
        4.2.3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析
        4.2.4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内容
    4.3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供给侧分析
        4.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功能规划
        4.3.2 公共文化资源分类与整合
        4.3.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优化
第5章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实施路径
    5.1 加强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迭代发展
        5.1.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迭代的实质
        5.1.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迭代的螺旋模型
    5.2 推进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整体性治理
        5.2.1 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实施意义
        5.2.2 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基本内涵
        5.2.3 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推进策略
    5.3 探索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类建设道路
        5.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设的基本布局
        5.3.2 自上而下推动国家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5.3.3 立足特色推进区域性民族民俗文化建设
        5.3.4 综合创新实现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第6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10)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和论文框架
        1.4.1 论文内容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2.1.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
    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2.1 流程再造定义
        2.2.2 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
        2.2.3 流程再造的四个层面
        2.2.4 流程再造的步骤
        2.2.5 流程再造的技术工具和方法
第3章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J大学基本概况
        3.1.1 J大学简介
        3.1.2 J大学科研管理体制
        3.1.3 J大学科研情况
        3.1.4 财务信息化现状
    3.2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现状
        3.2.1 J大学科研经费主要来源渠道
        3.2.2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现状
        3.2.3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调查问卷
        3.2.4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3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
        3.3.2 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3.3.3 科研经费预算缺乏精准性
        3.3.4 预算的执行缺乏自我监督
        3.3.5 科研经费“报销难”
    3.4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4.1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3.4.2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的可行性
第4章 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再造总体思路
    4.1 J大学流程再造的原则
        4.1.1 全面性原则
        4.1.2 制衡性原则
        4.1.3 适应性原则
        4.1.4 成本效益原则
    4.2 流程再造的目标
        4.2.1 加强对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点的控制
        4.2.2 实现J大学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一体化
        4.2.3 促进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
        4.2.4 提高J大学财务工作的满意度和效率
    4.3 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总思路
        4.3.1 组织机构的变革
        4.3.2 具体流程的优化
第5章 J大学流程再造的具体方案
    5.1 立项阶段流程再造方案
        5.1.1 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5.1.2 明确审批职权
    5.2 实施阶段流程再造方案
        5.2.1 促进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衔接
        5.2.2 增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力度
        5.2.3 逐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
        5.2.4 实现科研经费报销电子化
    5.3 流程再造效果分析
        5.3.1 财务业务数据高度集成
        5.3.2 财务人员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5.3.3 强化科研经费的自我管理和监督
        5.3.4 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科学有效
第6章 J大学科研经费流程再造的保障机制
    6.1 技术层面
    6.2 人员组织层面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四、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S矿组织结构重组及流程再造研究[D]. 赵文静.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以上海H高校为例[D]. 周怡晟.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3]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情报流程再造研究[D]. 孙珂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4]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研究[D]. 王益成. 吉林大学, 2020(08)
  • [5]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出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格根其尔.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6]知识付费视域下我国专业图书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D]. 陈兴会. 郑州大学, 2020(02)
  • [7]民生银行TC支行厅堂服务流程优化研究[D]. 管莉莉. 江苏大学, 2020(05)
  • [8]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 杨国立. 南京大学, 2019(01)
  • [9]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 罗卫. 湘潭大学, 2019(12)
  • [10]J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再造研究[D]. 商雨薇. 江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图书馆期刊管理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