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支付结算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行支付结算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荆冉[1](2021)在《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框架构建中重要的一环。以往的研究关注了改革中的顶层设计,对市级财政部门在国库集中支付中发挥的作用涉猎较少,对因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不畅而产生的问题的关注甚少。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管理学中流程再造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济宁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为样本,梳理济宁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流程,客观指出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流程再造理论要点,对济宁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优化设计。通过对该案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流程再造理论中的顾客导向、效率原则和信息化手段等一系列组合措施能够促进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过程包括:强化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实施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合理设置预算单位财务部门组织结构,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会计人员;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剔除非增值环节,提升整个流程流畅度;建立审核制度,明晰各方职权,减少审核随意性;深化电子化改革,实行以信息化为支撑,规范化为目的的流程优化。

刘俊[2](2021)在《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研究》文中提出从2012年开始的结构性减税以来,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推进,2019年4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基本税率由16%下调至13%,房地产等其他行业税率由10%下调至9%,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房地产企业外部税收环境产生了很大变化。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经济权重高,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全局。随着房地产产业调控政策的加强,“房住不炒”理念的提出,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环境,加上房地产行业税收体系复杂,税收负担较重,极大地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情况也使得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筹划,减少税收成本,是促进房地产企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税收筹划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税收筹划的研究成果,并立足于文章整体对本文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说明;其次,阐述了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G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其财务状况和涉税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税务事项管理情况、税种税收筹划状况及筹划切入点分析以及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状况三个方面对G公司税收筹划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针对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中存在的税收筹划意识不强、对税收政策的变动跟进不及时、筹划方案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税收筹划制度不健全、与税务机关沟通不充分、税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税种税收筹划存在诸多缺陷的问题,提出提升税收筹划意识、积极掌握税收政策变化、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重视培养税收筹划专业人才、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科学构建税务风险监督机制的税收筹划改进完善的对策,并针对G公司税负占比最大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三大税种设计了筹划方案。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G公司要重视并积极解决当前税收筹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部门设置,应成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设立税收筹划岗,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各种涉税事项进行分析和筹划;第二,G公司房地产项目中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比重较高,构成G公司税收负担的很大一部分,G公司要抓重点进行税收筹划,这样筹划效果才会比较明显;第三,G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构建科学的风险监督机制,努力使税收筹划方案既富有成效又合法合规,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筹划方案顺利实施。

任梓萌[3](2021)在《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步伐逐渐加快,第三方支付凭借其低廉的服务费率、便捷的支付通道、高效的交易方式、广泛的经营范围,日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拥有大量客户群体,成为当下流行的支付模式。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如今已焕然一新,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状态,搭建起了包括支付结算、投资理财、基金代销等业务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形成了交叉与重叠。招商银行从打造零售银行战略到提出轻型化银行战略定位,多年来都坚持不断创新,根据市场和经济形势谋求转型,其中间业务发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乃至全国商业银行中排名十分靠前,取得的成绩也较为显着。本文选取招商银行作为一个具体研究对象,分析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作用,并以影响分析的结论为基础,立足招商银行,为其中间业务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具体的研究中,本文首先对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界定及细分业务构成;随即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理论机制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得出第三方支付规模的扩大对于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的结论,虽然第三方支付与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重叠部分,且对其客户群体造成了一定分流效应,但除去竞争压力,第三方支付也对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形成了创新动力,推动了招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对冲第三方支付带来的竞争压力,逐步增强自身中间业务实力;最后从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紧密合作与完善自身中间业务管理体系两个角度出发,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并对其未来发展中间业务作出了展望。

王伟帆[4](2021)在《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永续债、优先股等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由于它们兼具“债权”和“股权”的双重性质,这便导致它们的会计处理与划分工作日趋复杂。尤其是在当前“去杠杆、稳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工具不同的划分结果将会对于企业的杠杆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项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被划分为金融负债将会导致企业杠杆率上升;反之,则会起到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加之顺应当前“去杠杆,稳杠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发行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并将其划分为权益工具从而在筹集资金的同时满足降杠杆、稳杠杆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有相当部分的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实质上属于金融负债却被划分为了权益工具,表面上满足了企业“降杠杆”的需求,但加剧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研究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的划分问题对于分析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明晰企业自身的杠杆率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研究有关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准则变革、永续债的会计属性和特征并讨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与影响。面对类型众多的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本文旨在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为分析对象,在保证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上又能够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之所以选择永续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当前我国永续债发行规模逐年扩大,所发行永续债类型涉及多个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永续债进行融资;第二,由于永续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双重性质,这使得发行主体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倾向于将其分类为权益工具,从而既能够融通资金又不增加自身的财务负担,但这一会计处理往往与实际经济情况不符,相当一部分企业发行的永续债实质上仍然属于负债,这就导致了永续债会计处理结果不符合实际经济情况的问题。因此,基于上述两点原因,本文认为有必要选择永续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的相关研究。在进行具体案例研究之前,本文首先整理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从多个理论角度讨论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分基础并对所有权理论、剩余权益理论、实体理论以及企业理论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准则进行了梳理汇总,并且引入了讨论稿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理论充实。除此之外,本文还引入了“损失吸收法”这一理论作为对照,从而增强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划分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明确好理论基础之后,本文梳理了我国永续债当前的发行规模等具体情况并对于永续债合同条款的一般性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于中国银行永续债进行了细致研究,按照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合同条款的相关规定细致分析其该分类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在完成合同条款层面分析工作之后,本文着眼于中国银行发行该项永续债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实质的角度分析该项永续债是划分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在分析过程中,本文汇总形成了中国银行永续债处理过程存在的两大问题——利息派发问题以及利率与风险问题。从这两大问题入手,本文认为一方面,中国银行永续债并未完全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现时义务;另一方面,由于央行票据互换工具的存在,该项永续债自身流动性风险的降低,其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正式基于对上述两大问题的考虑,本文认为中国银行永续债理由被分类为金融负债。在讨论完划分结果之后,本文对于不同划分结果对于中国银行资产表、资本结构及杠杆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汇总总结。本文的最后针对永续债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参考IASB讨论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参照讨论稿相关内容,引入新的分类维度,改进划分方法。(2)以讨论稿为指导,改进有关准则规定,提高金融工具列报信息的质量。(3)借鉴讨论稿中的探索经验,强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4)发行主体需要遵循准则规定,合理使用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

李美玲[5](2020)在《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指出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支付过程中,参与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可能存在信息泄露、非法套现、非法洗钱等法律风险,对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影响市场的交易秩序,危害金融安全。为了防范二维码支付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等文件,规范二维码支付业务,促进支付服务创新发展。但是这些规范性文件法律位阶低,内容相互冲突,无法切实有效防范二维码支付中存在的风险。本文以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二维码支付的内涵,分析二维码支付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通过对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的界定,以二维码支付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切入点,分为付款方与收款方之间的法律风险,付款方、收款方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法律风险三个类型,分析了不同主体之间的法律风险表现及成因。然后,梳理我国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的现状,指出立法中存在的法律规定相互冲突、交易信息权利归属不明、缺乏举证规则等问题,监管中存在的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公司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网联平台权利义务不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缺乏风险控制管理等问题。最后,对二维码支付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科学的防范,提出完善二维码支付相关法律规定,实施有效监管保障二维码支付安全,加强公司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等建议。

池洁[6](2020)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移动支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移动支付这一创新支付方式因操作简单、快捷方便的优势,在大众日常消费场景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目前我国的移动技术水平已领先于其他国家,拥有大量的移动支付用户,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消费支付方式。同时由于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过快,出现了一系列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给监管机构带来了更多的监管难题。如何及时的处理好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有效保障移动支付用户的金融资产安全,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监管。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查阅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的最新信息,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其次,在具体阐述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支付安全主体、监管体系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移动支付发展的现状。再次,对移动支付安全监管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安全监管领域存在监管机构效率低、法律制度未完善、人员监管不到位、交易限额不统一、网络盗刷频繁、信息容易泄漏、消费权益保护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的经验,学习国外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的有效方法。最后,从如何加强监管措施、深入技术管理、增强信息保护、维护消费权益等四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安全监管提出具体建议。

殷孪阳[7](2020)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4R分析模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社会风险逐步上升,风险频发的问题开始凸显。支付系统作为金融支付的大动脉,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系统的运维和管理部门,在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然而,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尚未成熟,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看来,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突破发展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管理现状出发,应用危机管理中的经典模型:罗伯特·希斯4R(1)模型(即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四阶段分析模型),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发现,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缩减力阶段的环境监测不严密、专业人员技能存在不足;预备力阶段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不完善、模拟演练不够充分;反应力阶段的风险隔离不到位,同时风险处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恢复力阶段的恢复计划不周密,也缺乏风险后的学习和探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技术、资金、环境等客观因素,也包括管理协调机制、思想意识、专业人才这些主观性因素。基于此现状,本文从危机管理4R模型的分析思路出发,探讨提高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能力的新举措。依照4R模型的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四个阶段的要素分析,对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其中包括风险监测环境的改善、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模拟演练的加强、隔离系统的建设、风险处理预案和协调机制的完善以及风险后恢复计划的制定和经验的总结学习等方面。文章基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应用,力求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的能力推向新的台阶。

卢艳[8](2019)在《广西农村商业银行边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西边境贸易结算在中国边境省区排名第一,广西即有地域优势,国家也给以了许多政策支持,发展边境贸易成为广西未来的重点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边贸结算业务遇到的问题日渐突出,业务模式业务在不断探索。边境贸易结算业务模式不统一,越南盾没有官方汇率等,限制着广西边贸结算业务的发展。广西农村商业银行开办边境贸易结算业务正是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既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条件,又面临同业竞争和内外机遇和挑战,如何全面提升边境贸结算业务综合竞争力和业务创新是新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边境贸易结算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广西农商行边境贸易结算业务的特点优势和劣势,运用文件调查法、比较分析法、SWOT分析等方法,分析广西农商行边境结算业务的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目前主要的问题一是是边贸结算没有规范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二是越南盾和人民币的汇兑机制不完整,造成地摊银行盛行,汇率波动也影响边贸业务发展和人民币在越南的使用。广西农商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边贸结算业务发展,通过对广西农商行的SWOT分析,对其优劣势和外部内部环境有了全面的解析。提出广西农商行面对边境贸易客户应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首先在边贸客户中积极推动封闭管理的边贸结算农信模式,其次积极参与越南盾汇兑业务,开办跨境现钞业务,参与区域银行间市场越南盾交易,开办贸易融资业务,更好的参与面向东盟的金融门户支持,完善边境贸易结算的业务体系、业务发展模式和创新方向,促进广西农商行边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

董哲[9](2019)在《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支付系统是市场经济下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支付系统在金融体系中定位为“血液循环系统”,使其不仅成为连接商品交易和社会经济的血脉,而且成为风险传递的主要渠道。因此,其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密切相关。而跨境支付系统由于涉及跨境因素,因而面临更多风险,更加需要注重与其相关的规则制度的完善。另外,跨境支付系统与国际政治格局、国际金融治理等也息息相关。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与美元跨境支付系统的垄断优势,成为美国对其他主权国家动辄威胁进行单边金融制裁的重要依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上线,不仅有利于中国联合其他国际社会成员共同对抗金融强权、完善国际治理格局,而且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建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文研究对象为提供大额跨境支付服务的跨境支付系统。根据服务对象与支付金额大小等标准,支付系统可以分为大额支付系统与小额支付系统。其中,跨境支付系统往往提供跨境的大额支付业务,因而成为国际经贸交往的关键,同时也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出现的高危地带之一。其也因此被归入系统重要性支付系统的范畴。对跨境支付系统的研究,目标在于明晰系统的具体规则制度并据此提出完善建议,从而降低系统运行风险,促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遵循国际金融法的研究脉络,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分析入手,对跨境支付系统的法律基础、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规则制度展开分析,以期为上线不久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制度完善建议。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正文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为总论,探讨了跨境支付系统研究的概念、特征等必要前提。第一,明确支付、跨境支付、支付系统、跨境支付系统等基本概念,并对跨境支付法律关系以及其中法律权利义务进行了系统梳理。跨境支付系统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所发生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实现资金跨境转移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第二节对全球跨境支付系统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产生以及发展现状。随后文章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历程,包括了CIPS上线前在CNAPS支持下人民币跨境支付模式及其挑战,以及CIPS上线的重要作用等内容。第三节主要意在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即对文章主题——跨境支付系统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析。从国际金融法研究角度出发,该主题可以被分解为三个小问题:跨境支付系统的国际标准研究;跨境支付系统的具体规则制度研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支付完善建议。后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第二章分析了跨境支付系统建设与监管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支付经济学理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理论、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理论。其中,支付经济学理论对支付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支付经济学视角下大额支付系统的作用与发展趋势,支付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安全与效率价值平衡等内容进行分析。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理论,则主要包括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与识别标准,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角度的金融风险应对,并结合美国与欧盟的实际标准,分析了跨境支付系统的系统重要性在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最后,文章分析了金融监管中常见的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理论,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探讨了有关跨境支付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的问题。第一节主要分析了国际标准发布的背景。新形势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跨境运营监管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挑战,相应国际监管机制合作以及国际监管规则合作随之出现。这也成为有关国际标准出台的背景与依托。第二节分析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与跨境支付系统相关原则。《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有关支付系统的内容,核心内容继承自《系统重要性支付系统核心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补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相关原则可以被总结归纳为法律基础、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第三节探讨了跨境支付系统国际标准的法律性质。现有研究或将其视为国际习惯法,或将其视为国际软法。文章对于国际习惯法与国际软法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前述国际标准的具体内容与特征,认定《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具有国际金融软法性质。第四章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美欧跨境支付系统运营与监管法律基础的问题。文章第一节对于美国与欧盟的跨境支付系统法律基础的立法模式进行了总结。其中,美国模式表现为联邦法律与州一级法律相结合,而欧盟模式则是欧盟层级指令与条例与成员国层面的国内法结合。第二节结合美欧不同的立法模式,对于美元跨境支付系统CHIPS与欧元跨境支付系统TARGET2与EURO1的法律基础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了法律适用规则、结算最终性规则、恢复与处置规则等方面基本规则。在探讨前述跨境支付系统的所在地域的具体法律制度之后,文章在第三节对调整跨境大额支付法律关系的联合国《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将其与美国《统一商法典》等规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它们在法律性质、法律效力、跨境支付系统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所发生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调整范围等方面异同。第五章分析了有关跨境支付系统治理结构的问题。第一节探讨了美欧跨境支付系统运营者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了组织架构、管理与决策机制等。其中,CHIPS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EURO1为股份有限公司形式,二者均为私营机构所有并运营,并且具有公司类似的多层次决策机制。TARGET2则由欧元体系所有并负责运营,后者属于欧盟层面的公共性质实体机构,具有不同于公司形式的多层级的决策机制。第二节主要探讨了美欧跨境支付系统参与者准入的具体标准,主要包括了初次准入标准、参与者层级管理与参与者风险持续评审等制度。第三节则探讨了它们的公共利益权衡、信息披露以及内部审计等制度。其中,公共利益权衡部分,对于三个支付系统的公共利益体现与考量进行了比较分析。信息披露则主要分析了CHIPS所独有的利益冲突披露以及回避制度。第六章分析了有关跨境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问题。支付系统风险可以分为结算风险、运行风险与系统性风险这三类。文章第一节探讨了结算风险管理问题,包括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界定与危害性,结算风险管理的原理,以及美欧跨境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第二节探讨了运行风险管理问题,包括了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与商业风险的含义与表现,运行风险管理的原理,以及美欧跨境支付系统运行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第三节系统性风险管理则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系统性风险的界定与成因;系统性风险的传导与管理控制的原理;美国、欧盟与英国对于系统性风险管理控制的监管规则制度。相应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第七章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制度完善问题。第一节分析了CIPS法律基础的不足与完善。CIPS法律适用、结算最终性、恢复与处置规则以及支付系统监管规则存在具体法律法规缺失或效力层级较低,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则制度等不足,需要有针对性的立法进行完善。第二节分析了CIPS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完善。其中,CIPS运营者组织形式存在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决策机制不明等问题。CIPS参与者准入标准则存在国籍要求倒退,可能导致法律适用问题与相应法律风险,未来需要结合CIPS全球运营状况,分阶段予以解决。另外,CIPS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未来可以结合组织形式完善一并解决。第三节分析了CIPS风险管理制度不足与完善。CIPS风险管理不足表现为结算规则疏漏、违约管理机制缺失、数据备份中心建设不足等问题,未来可以在借鉴CHIPS、EURO1经验的基础上予以完善。在系统性风险管理完善方面,未来中国监管部门可以借鉴美国欧盟的规定,确定具有操作性的具体SIFIs识别标准,并明确由具体的部门承担SIFIs识别与监管职责等,降低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概率。

崔红蕊[10](2019)在《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动因、场景及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代表着开放、共享、去中心化的核心精神的区块链技术蓬勃兴起。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互联网科技之后最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实践,部分应用场景已经落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为全面把握我国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整体情况与发展趋势,本研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整理现有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应用情况的国际实践和理论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结合对银行高管、行业专家学者的深度访谈和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的分析,深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动因、应用场景以及相应风险变化情况;最后分别从国家监管部门、银行业协会和商业银行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基于深度访谈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动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区块链概念的火爆、传统大中型银行纷纷试水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对银行有巨大的潜在作用、银行自身转型发展的需求和银行管理层支持使用区块链技术。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落地的场景主要体现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和票据业务等四大场景中。基于对上述四大场景的详细剖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使用区块链技术后,不仅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传统银行风险带来了较大变化,还催生出许多新的风险:区块链技术本身面临诸多难题的风险、区块链业务带来的金融信息安全的风险、区块链生态系统缺乏带来的风险以及法律和监管政策模糊且滞后带来的风险等。不管是区块链技术给传统银行风险带来的变化还是区块链技术催生出的新风险均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亟待完善。针对以上分析,从我国国情出发,分别从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银行业协会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三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首先,对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完善监管规则体系;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其次,对我国银行业协会的对策建议:搭建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平台,建设区块链产业生态;关注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加强行业标准化研究;构建区块链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培育领域专业人才;建立银行业区块链管理委员会,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最后,分别从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银行等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并构建了一套区块链技术场景下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3 创新之处
        1.3.1 研究对象的创新性
        1.3.2 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比较分析法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动态
        2.1.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理论基础
        2.1.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动态
    2.2 流程再造理论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研究动态
3.济宁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践
    3.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简介
        3.1.1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3.1.2 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
    3.2 济宁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践历程
        3.2.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阶段
        3.2.2 “两集中”改革探索阶段
        3.2.3 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
        3.2.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化阶段
        3.2.5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3.2.6 疫情及后疫情时期持续创新阶段
    3.3 济宁市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介绍
        3.3.1 财政直接支付具体流程
        3.3.2 财政授权支付流程
    3.4 济宁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的必要性
        3.4.1 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部门协调不畅
        3.4.2 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上岗位设置不合理
        3.4.3 直接支付审核信息不对称
        3.4.4 财政代管资金改革后体制机制未理顺
        3.4.5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不完善
4.济宁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设计
    4.1 济宁市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的要点
        4.1.1 顾客导向是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的出发点
        4.1.2 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的原则
        4.1.3 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化是流程优化的手段
    4.2 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过程
        4.2.1 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4.2.2 改进人员岗位设置
        4.2.3 升级直接支付审核流程
        4.2.4 理顺财政代管资金管理
        4.2.5 健全动态监控体系
    4.3 流程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4.3.1 预算执行得到强化
        4.3.2 资金运行透明度得到提升
        4.3.3 放管服改革得到推进
5.结论及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的建议
    5.1 结论
    5.2 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
    2.1 博弈论
    2.2 契约论
    2.3 公共产品价格理论
第3章 G房地产公司基本情况与税收筹划状况
    3.1 G房地产公司基本情况
        3.1.1 G公司简介
        3.1.2 G房地产公司财务状况
        3.1.3 G房地产公司税收现状
    3.2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现状
        3.2.1 G房地产公司税务事项管理情况
        3.2.2 G房地产公司各税种税收筹划状况及筹划切入点分析
        3.2.3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状况
第4章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4.1 税收筹划意识不强
    4.2 对税收政策的变动跟进不及时
    4.3 税收筹划方案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
    4.4 税收筹划制度不健全
    4.5 与税务机关沟通不充分
    4.6 税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4.7 税种税收筹划存在诸多缺陷
第5章 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的完善对策
    5.1 提升税收筹划意识
    5.2 积极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
    5.3 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
    5.4 重视培养税收筹划专业人才
    5.5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5.6 科学构建税务风险监督机制
    5.7 完善税种税收筹划设计
        5.7.1 案例材料
        5.7.2 增值税筹划
        5.7.3 土地增值税筹划
        5.7.4 企业所得税筹划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相关研究
        1.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研究
        1.2.3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第三方支付简介
        2.1.1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
        2.1.2 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2.1.3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界定
        2.2.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2.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
        2.2.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第3章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招商银行简介
    3.2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2.1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
        3.2.2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3.2.3 同其他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比
第4章 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分析
    4.1 理论分析
        4.1.1 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抑制作用的影响分析
        4.1.2 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促进作用的影响分析
    4.2 实证分析
        4.2.1 样本选取与模型设定
        4.2.2 实证研究分析与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
        5.1.1 加强双方技术合作
        5.1.2 促进数据资源共享
        5.1.3 增进平台渠道合作
    5.2 完善自身中间业务管理体系
        5.2.1 加强金融创新能力
        5.2.2 强化风险管理
        5.2.3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划分的理论基础
    2.1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界定
        2.1.1 负债的定义
        2.1.2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2.2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区分的理论基础
        2.2.1 所有权理论
        2.2.2 剩余权益理论
        2.2.3 实体理论
        2.2.4 企业理论
第3章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标准分析
    3.1 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
        3.1.1 国际会计准则的演进与现行规定
        3.1.2 IASB对于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方法的探索
    3.2 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的划分标准——损失吸收法
        3.2.1 损失的定义
        3.2.2 损失吸收法的划分标准
        3.2.3 损失吸收法的划分视角
    3.3 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规定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3.3.1 IAS32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3.3.2 讨论稿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第4章 我国永续债发行现状及其合同特征
    4.1 我国永续债发行现状分析
        4.1.1 我国永续债发行规模
        4.1.2 我国永续债的行业分布情况
        4.1.3 我国永续债的信用评级情况
    4.2 永续债相关概念解析
        4.2.1 永续债的概念及其特征
        4.2.2 永续债的发行目的
    4.3 永续债合同特征分析
        4.3.1 续期选择权条款分析
        4.3.2 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
        4.3.3 利息条款
        4.3.4 或有结算条款
    4.4 永续债分类问题的判断流程
第5章 中国银行永续债案例分析
    5.1 发行动机分析
    5.2 基于永续债主要合同条款的会计处理分析
        5.2.1 发行期限
        5.2.2 有条件赎回条款
        5.2.3 清偿顺序
        5.2.4 票面利率
        5.2.5 利息发放条件
        5.2.6 回售条款
    5.3 基于永续债发行主体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分析
        5.3.1 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利息派发问题
        5.3.2 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利率与风险问题
        5.3.3 中国银行永续债案例问题汇总
    5.4 不同会计处理结果的影响
        5.4.1 分类为权益工具
        5.4.2 分类为金融负债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对策与建议
    6.1 关于中国银行永续债会计处理分析的结论
    6.2 相关对策和建议
        6.2.1 参照讨论稿相关内容,引入新的分类维度,改进划分方法
        6.2.2 以讨论稿为指导,改进有关准则规定,提高金融工具列报信息的质量
        6.2.3 借鉴讨论稿中的探索经验,强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
        6.2.4 发行主体需要遵循准则规定,合理使用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二维码支付法律关系界定
    2.1 二维码支付的内涵
    2.2 二维码支付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界定
        2.2.1 付款方与收款方之间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
        2.2.2 付款方、收款方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
        2.2.3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金融服务合同法律关系
    2.3 小结
第3章 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表现及成因
    3.1 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界定
    3.2 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表现及成因
        3.2.1 付款方与收款方之间的法律风险表现及成因
        3.2.2 付款方、收款方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风险表现及成因
        3.2.3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法律风险表现及成因
    3.3 小结
第4章 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现状
    4.2 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4.2.1 法律规定相互冲突
        4.2.2 交易信息的权利归属不明确
        4.2.3 缺乏举证规则
    4.3 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监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4.3.1 监管主体不明确
        4.3.2 监管方式单一
    4.4 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公司内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4.1 网联平台权利义务不明确
        4.4.2 第三方支付机构缺乏风险控制管理
    4.5 小结
第5章 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二维码支付相关的法律规定
        5.1.1 协调现有法律规定解决冲突
        5.1.2 法律明确规定交易信息的权利归属
        5.1.3 明细交易主体的举证规则
    5.2 实施有效监管确保二维码支付安全
        5.2.1 明确监管主体职责
        5.2.2 使用“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
    5.3 加强公司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5.3.1 细化网联平台的权利义务
        5.3.2 注重第三方支付机构风险控制管理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6)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特色与创新
第2章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2.1 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金融模式
        2.1.2 移动支付
        2.1.3 支付安全主体
        2.1.4 监管体系
    2.2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2.2.1 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2.2.2 移动支付交易特点
        2.2.3 移动支付面临风险
第3章 移动支付安全监管分析
    3.1 移动支付安全监管发展现状
    3.2 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监管机构措施
        3.2.2 支付技术管理
        3.2.3 信息保护监测
        3.2.4 消费权益维护
第4章 国外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4.1 国外先进经验阐述
        4.1.1 准入退出标准
        4.1.2 保证金制度
    4.2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4.2.1 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4.2.2 保证金制度
第5章 加强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府监管
        5.1.1 提高监管机构效率
        5.1.2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5.1.3 建设从业人员队伍
    5.2 深入技术管理
        5.2.1 完善协作机制
        5.2.2 限制交易金额
        5.2.3 健全防盗措施
    5.3 增强信息保护
        5.3.1 用户信息监管
        5.3.2 平台信息管理
        5.3.3 监管信息维护
    5.4 维护消费权益
        5.4.1 增强维权意识
        5.4.2 建立诚信档案
        5.4.3 提升售后质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4R分析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支付系统与支付系统风险
    二、理论基础
        (一)风险管理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危机管理理论
    三、论文分析框架
        (一)文章写作框架
        (二)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4R模型
        (三)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4R模型分析
第二章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概况
        (一)支付系统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架构基本建立
        (三)支付系统风险管理意识基本确立
    二、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遵从指挥,明确职责
        (二)建立风险监测机制:预防为主,逐步改进
        (三)开展风险知识学习:准确操作,高效处理
    三、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成效
        (一)日常维护逐步加强,系统风险明显降低
        (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法律风险合理规避
        (三)人员培训日益增强,操作风险有效控制
第三章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问题
        (一)缩减力(Reduction)阶段
        1.环境建设不完善存在系统风险
        2.维护人员技能欠缺存在操作风险
        (二)预备力(Readiness)阶段
        1.支付系统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
        2.支付系统风险模拟演练不充分
        (三)反应力(Response)阶段
        1.风险隔离的备份系统建设不到位
        2.风险处理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四)恢复力(Recovery)阶段
        1.风险后的恢复计划存遗漏
        2.风险后的学习和探索被忽视
    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缩减力(Reduction)阶段
        1.成本控制与技术发展速度相矛盾
        2.技能要求与职位不相符
        (二)预备力(Readiness)阶段
        1.应急预案的编写存在先天滞后性
        2.应急演练的风险性催生人员的惰性
        (三)反应力(Response)阶段
        1.备份系统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2.权责分明致使风险处置机械化
        (四)恢复力(Recovery)阶段
        1.风险的潜在性降低了人员的警惕性
        2.从风险中学习的意识薄弱
第四章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缩减力(REDUCTION)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软硬兼施”:改善风险监测系统环境
        (二)“以人为本”: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养
    二、预备力(READINESS)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常备不懈”: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二)“训练有方”:加强风险应急模拟演练
    三、反应力(RESPONSE)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防微杜渐”:加大灾难备份系统建设
        (二)“多管齐下”:健全风险管理协调机制
    四、恢复力(RECOVERY)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贯彻始终”:不断改进风险管理办法
        (二)“学以致用”:加强风险管理的学习与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广西农村商业银行边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创新
        1.3.1 “互联网+互市”的边贸结算创新
        1.3.2 边民互市结算资金闭环管理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边境贸易结算的概念
    2.2 国内外对边境贸易结算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对边境贸易结算的研究综述
        2.2.2 国内对边境贸易结算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广西农商行边境贸易结算发展情况
    3.1 广西边境贸易结算发展现状
        3.1.1 广西边境贸易结算发展规模
        3.1.2 广西对越边境贸易结算业务情况
        3.1.3 广西边贸结算业务模式特点
    3.2 广西农商行边贸结算业务情况
        3.2.1 边贸结算业务规模
        3.2.2 开办背景环境
    3.3 广西农商行边贸结算的主要模式
        3.3.1 边境小额贸易出口结算
        3.3.2 边民互市贸易结算服务中心代理结算业务
        3.3.3 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3.3.4 与越南银行互设帐户方式结算
        3.3.5 人民币成为边贸结算主要币种
    3.4 边贸结算业务推动手段
        3.4.1 用巧互市结算模式
        3.4.2 推动互市产业升级
        3.4.3 推行普惠金融服务
        3.4.4 储备后发优势
第四章 广西农商行边境贸易结算业务SWOT分析
    4.1 内部优势(S)
        4.1.1 经营体制灵活
        4.1.2 扎根当地客户稳定
        4.1.3 打造边贸结算“农商行模式”
    4.2 内部劣势(W)
        4.2.1 制度与风险管理不够健全
        4.2.2 面向边贸客户的金融服务产品单一
        4.2.3 边贸结算业务清算管理不足
        4.2.4 跨境金融新产品不足。
        4.2.5 外币汇兑业务起步晚。
        4.2.6 缺乏高素质人才
    4.3 外部机会(O)
        4.3.1 政策利好推动边贸结算业务发展。
        4.3.2 跨境金融服务带动边贸结算业务发展
    4.4 外部威胁(T)
        4.4.1 更严格的外部监管政策。
        4.4.2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4.3 同业产品的多样化带来冲击。
        4.4.4 金融脱媒带来的冲击。
        4.4.5 地摊银行结算仍是巨大挑战。
第五章 广西农商行边贸结算业务的发展对策
    5.1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5.1.1 政策推动解决业务难题
        5.1.2 加快业务系统建设
    5.2 建设农商行外汇及人民币清算渠道
        5.2.1 与同业开展代理与被代理业务。
        5.2.2 推动越南银行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5.2.3 建议监管部门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
        5.2.4 推动系统内外汇清算系统建设
    5.3 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5.3.1 大力拓展边贸结算业务
        5.3.2 积极开展境内外合作
        5.3.3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5.3.4 丰富边贸结算产品和服务
        5.3.5 与跨境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
    5.4 积极参与人民币与越南盾货币互兑
        5.4.1 参与越南盾汇率市场定价机制
        5.4.2 大力推动越南盾现钞兑换业务
        5.4.3 推动跨境现钞调运业务
    5.5 加强外汇业务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5.1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5.2 边贸客户经理营销支持
        5.5.3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5.5.4 优化边贸结算考核机制
    5.6 加强边贸结算风险管理
        5.6.1 业务合规风险管理
        5.6.2 市场风险管理
        5.6.3 操作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9)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创新点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跨境支付系统概述
    第一节 跨境支付与跨境支付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一、支付与跨境支付
        二、支付系统及其上位概念
        三、跨境支付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一、跨境支付系统的产生
        二、境外跨境支付系统发展现状
        三、发展中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第三节 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的提出
        一、跨境支付系统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与性质
        二、跨境支付系统规则与制度安排的国际经验
        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制度完善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跨境支付系统建设运营监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支付经济学理论
        一、支付经济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支付经济学视角下大额支付系统的重要作用与发展趋势
        三、由支付经济学目标看金融安全与效率价值平衡
    第二节 系统重要性与SIFIs理论
        一、SIFIs的定义与识别
        二、SIFIs的监管与系统性风险的应对
        三、作为SIFIs的跨境支付系统的识别标准
    第三节 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理论
        一、功能监管理论分析
        二、机构监管理论分析
        三、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境支付系统建设运营监管的国际标准
    第一节 跨境支付系统国际标准的出台背景
        一、FMIs建设、运营与监管面临的挑战
        二、构建国际组织应对挑战
        三、制定国际规则应对挑战
    第二节 《FMIs原则》有关规则研究
        一、法律基础相关原则分析
        二、治理结构相关原则分析
        三、风险管理相关原则分析
        四、其他相关规则分析
    第三节 《FMIs原则》的法律性质探析
        一、《FMIs原则》的性质争议
        二、国际习惯与国际软法比较分析
        三、《FMIs原则》的国际金融软法性质及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境支付系统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立法模式
        一、跨境支付系统立法的美国模式
        二、跨境支付系统立法的欧盟模式
    第二节 跨境支付系统基本规则比较研究
        一、法律适用规则分析
        二、结算最终性规则分析
        三、支付系统监管规则分析
        四、恢复与处置规则分析
    第三节 联合国《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研究
        一、《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的范围与效力
        二、《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与相关规则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境支付系统的治理结构
    第一节 系统运营者组织形式
        一、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及其影响
        二、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及其影响
        三、公共实体形式及其影响
    第二节 系统参与者准入机制
        一、系统参与者初次准入标准
        二、系统参与者层级管理制度
        三、系统参与者风险持续评审机制
    第三节 系统公平公开制度
        一、公共利益的价值平衡
        二、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处理
        三、运营者内部审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跨境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结算风险管理
        一、结算风险的界定
        二、结算风险管理的原理分析
        三、结算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研究
    第二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运行风险管理
        一、运营风险的界定
        二、运行风险管理的原理分析
        三、运行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研究
    第三节 跨境支付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管理
        一、系统性风险的界定
        二、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原理分析
        三、系统性风险管理的规则制度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制度不足与完善
    第一节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法律基础的不足与完善
        一、法律适用规则
        二、结算最终性规则
        三、支付系统监管规则
        四、恢复与处置规则
    第二节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治理结构的不足与完善
        一、系统运营者组织形式
        二、系统参与者准入机制
        三、系统公平公开制度
    第三节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一、结算风险管理制度
        二、运行风险管理制度
        三、系统性风险管理制度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动因、场景及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分析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础理论
        一、区块链技术相关理论
        二、区块链技术相关经济学理论
        三、银行风险相关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章 区块链技术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一节 区块链技术的相关概述
        一、区块链的概念
        二、区块链的特点和类型
        三、区块链的基础架构
        四、区块链的交易流程
    第二节 区块链技术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
        二、区块链1.0阶段——数字货币阶段
        三、区块链2.0阶段——智能合约阶段
        四、区块链3.0阶段——扩展应用阶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动因调查分析
        一、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文献整理和分析
        二、深入访谈银行高管和区块链专家学者
        三、组织参与区块链相关学术会议研讨论证
        四、制作并发放针对银行从业人员调查问卷
    第二节 当前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国际代表性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现状分析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现状分析
        三、区块链技术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价值和挑战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五个动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五个动因
        二、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动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
    第一节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分析
        一、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及痛点分析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三、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案例介绍
    第二节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分析
        一、传统跨境支付业务模式及痛点分析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模式分析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模式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分析
        一、传统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及痛点分析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第四节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票据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分析
        一、传统票据业务模式及痛点分析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数字票据模式分析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票据案例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风险影响分析
    第一节 区块链技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变动分析
        一、使用区块链技术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
        二、使用区块链技术后商业银行应用场景风险变动分析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催生的新风险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本身面临诸多难题带来的风险
        二、区块链业务带来的金融信息安全的风险
        三、区块链生态体系缺乏的风险
        四、法律和监管政策模糊且滞后的风险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一、当前风险管理体系的战略思维与区块链思维不匹配
        二、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相对僵硬
        三、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相对冗长低效
        四、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数据信息的整合能力较差
        五、传统商业银行抵御外部风险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对银行业监管部门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二、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完善监管规则体系
        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二节 对我国银行业协会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政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平台,建设区块链产业生态
        二、关注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加强行业标准化研究
        三、构建区块链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培育领域专业人才
        四、建立银行业区块链管理委员会,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第三节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
        一、大中型商业银行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对策建议
        二、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对策建议
        三、构建区块链技术场景下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展望
        一、深度参与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标准的落地
        二、加快区块链与其他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三、重视未来联盟链主流方向的布局
        四、加速区块链金融业应用落地并向其他领域扩散
        五、密切关注数字货币的研发进展,尽早做好布局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四、当前支付清算系统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优化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D]. 荆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G房地产公司税收筹划研究[D]. 刘俊.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第三方支付对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任梓萌.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4]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D]. 王伟帆.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二维码支付法律风险防范研究[D]. 李美玲.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6]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安全监管研究[D]. 池洁. 新疆大学, 2020(07)
  • [7]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4R分析模型[D]. 殷孪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广西农村商业银行边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研究[D]. 卢艳. 广西大学, 2019(01)
  • [9]跨境支付系统法律问题研究[D]. 董哲. 武汉大学, 2019(08)
  • [10]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动因、场景及风险研究[D]. 崔红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9(12)

标签:;  ;  ;  ;  ;  

现行支付结算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