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找矿信息综合分析——以赵家堡子金矿为例

金矿找矿信息综合分析——以赵家堡子金矿为例

一、金矿找矿信息综合分析——以赵家堡子金矿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羽彤[1](2021)在《基于遥感技术和三维地质模型在山西天镇一带的成矿远景区预测》文中认为晋东北地区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较为强烈,是山西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经过多年的地质研究,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质调查及重点区域的地质矿产调查已相继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但由于以往工作以解决基础的地质问题为主要目的,在区内虽有矿床的发现,但对成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较为欠缺,因此,在该区进一步应用新方法、新理论对其成矿机制、空间耦合等研究将对下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依托于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所承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7年度地质勘查项目(项目编号:SXZDF20170820)。利用遥感数据对山西天镇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解译和蚀变异常等信息的提取,综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典型矿床特征,建立区内找矿模型,将多源成矿信息叠加分析,进行成矿远景区预测。基于区域地质特征,以专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Surpac为平台,对重点区作三维可视化处理,增强成矿远景区预测的可靠性。主要得出结论如下:(1)对Landsat8数据做影像融合、数据增强等预处理,DEM数据进行裁剪,建立构造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进行研究区的线性、环形构造解译及定量分析。(2)对经过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去干扰因素等预处理的Landsat8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研究区的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利用均值+偏度×标准差确定异常阈值,将蚀变信息划分等级,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区内典型矿床做出研究与分析,进行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索,构建最终找矿模型,验证了遥感找矿信息的有效性。在GIS平台上,将遥感和化探等找矿信息综合分析,最终圈定出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性作用。(3)对重点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对采集样品进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薄片鉴定分析等。依据基础地质、实测剖面等资料建立重点区三维地表模型、地层模型和断层模型等,通过地质特征、物化探信息与异常信息的耦合分析,分析成矿规律与成矿部位等。通过野外验证表明,遥感解译信息在找矿中起到重要作用,证实了找矿模型的准确性,认为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韩振玉[2](2020)在《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胶西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约占整个胶东地区的90%以上。金矿床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和石英脉型(玲珑式)为主,矿床受中生代岩浆岩和NE—NNE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多数矿床分布于岩体边缘、NE—NNE向主干断裂带内及其下盘次级断裂中,主要成矿带由三山岛金矿带、焦家金矿带和招远-平度金矿带组成。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主矿体资源量的枯竭,寻找接替资源和深部找矿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受经济成本的制约,以钻探为主的传统找矿方法难以再有突破;而以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成矿预测为代表的深部找矿新技术开始应用到找矿工作中。三维成矿预测是在综合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规律的基础上,依托地质勘查数据、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等综合多元找矿信息的不断完善,针对金矿集中区深部隐伏矿体开展找矿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促进金矿集中区深部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和“定概率”的找矿预测研究和评价。本次研究选取了焦家金矿带和招远-平度金矿带中南段为重点区域,在焦家带的南延部位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激电测量剖面测量,对焦家带南延位置实施了验证,将焦家金矿带进一步向南延伸约3km;在招远-平度金矿带中南段通过开展1:5万重力测量和1:5万磁法测量,根据地质解译成果,在大尹格庄-夏甸金矿田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构造叠加晕研究,推断了招远-平度金矿带在第四系覆盖区下的南延部位。在焦家成矿带上勘查深度最深的纱岭矿区、招贤矿区以及招远-平度成矿带中南段大尹格庄、夏甸等矿区采集了钻孔内样品,开展了黄铁矿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包裹体成分分析、包裹体测温、多手段同位素分析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S和He-Ar同位素、载金矿物黄铁矿研究,认为研究区金矿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类型是H2O-CO2混合流体,含少量CH4,是一种中温、中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晚期盐度降低,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成矿过程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主成矿期有地幔流体的参与,晚期有较多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过程与岩浆期后巨大规模和深度的热液交代蚀变有关,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型金矿床。在分析了矿体赋存规律、侧伏规律等因素对金矿化富集控制作用的基础上,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方法”开展三维建模,应用“三维证据权法”和“三维信息量法”对深部矿体开展定位、定量、定概率一体化的三维预测,建立了焦家成矿带和大尹格庄-夏甸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本次三维建模实现了胶西北金矿集中区的三维可视化,是传统的二维找矿向三维找矿预测的新突破。利用三维预测模型,圈定了6处找矿靶区,在焦家金成矿带深部的两处靶区实现了“定位”“定量”预测,证明了焦家带深部巨大的找矿潜力,利用本次研究布设的钻孔共圈定矿体27个,新增资源量x吨,达到特大型金矿规模。焦家成矿带和大尹格庄-夏甸地区三维成矿预测的成功应用,为整个胶西北地区深部找矿研究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法。

耿会青[3](2018)在《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安-汤旺河研究区位于小兴安岭-松嫩地块和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的接壤部位,地质背景复杂,金成矿作用广泛。不同学者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区内高松山、东安、团结沟和平顶山金矿床进行了研究,但在成因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本文通过对四个金矿床开展系统的矿床地质和石英、黄铁矿(或白铁矿、毒砂)的晶胞参数、热释光(或热电性)及成分标型的研究,深化了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特征的认识,探讨了成矿流体特征并提出了有利的矿物学找矿信息。高松山和东安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期陆相火山岩和碱长花岗岩中,矿体呈脉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冰长石化、绿泥石化、萤石化等,其中,硅化、冰长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团结沟金矿床的围岩为燕山期葡萄沟花岗斑岩和早白垩世宁远村组英安岩,受斑岩体控制,矿体多呈脉状或透镜状产于斑岩体内以及斑岩体与中元古界黑龙江群片岩的接触带附近。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白铁矿化、碳酸盐化。平顶山金矿床的围岩为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呈透镜状或似脉状。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单矿物成因矿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对其所反映的成矿流体特征有了综合的认识。高松山金矿床中冰长石和绢云母的出现,以及石英和黄铁矿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反映了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60320°C),近中性,具还原性,成矿物质来自于赋矿火山岩,且在成矿过程中热液体系较稳定的特点。东安金矿床中冰长石和绢云母的出现,以及石英的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的Eu负异常,Ce无异常的特点,反映了成矿流体近中性,具有相对还原的性质。团结沟金矿床石英和白铁矿稀土元素特征及白铁矿的热电系数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温(194265°C)、富硫,具氧化性的特点,且其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平顶山金矿床石英和毒砂稀土元素特征以及毒砂热电性的研究反映了成矿流体富S、Cl,具还原性的特点。高松山金矿床黄铁矿晶胞参数及热电参数(XNP和γ)的空间变化显示高松山金矿床中1号脉西段剥蚀程度最强,中段次之,推测1号脉中段深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空间。由矿区西南方向的1号脉向东北方向的2号脉偏移,剥蚀程度越来越强。

李士胜,李胜荣,李成禄,于援帮,曾勇杰,袁茂文[4](2018)在《黑龙江永新金矿床金-银系列矿物与载金硫化物特征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永新金矿位于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的南段,为近几年新发现的受构造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背散射观测对永新金矿床的金-银系列矿物与载金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金-银系列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银金矿次之,粒径多集中在520μm,以包体金、裂隙金为主,粒间金较少,成色为843917,平均888;载金硫化物有黄铁矿和方铅矿,以黄铁矿为主;早阶段黄铁矿粒径较大,以立方体为主,较破碎;主成矿阶段黄铁矿粒径较小,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为主。黄铁矿Co-Ni-As三角图显示成矿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金矿物成色与黄铁矿的Fe/(S+As)值指示矿床形成于中深成中温环境。与克拉通破坏型(胶东型)和造山型金矿床比较,永新金矿床与两者既有相近之处,又有明显区别。

郑卫杰[5](2016)在《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热电性标型特征》文中指出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以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的金矿床约占总数的85%,因此深入研究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具有重要找矿意义。本文在总结石英脉型、卡林型、破碎蚀变岩型、矽卡岩型、角砾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型等六种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热电性标型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了不同金矿类型中二者的规律和联系。论文取得如下主要认识: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之微量元素含量和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均具有相对富As、Cu、Pb、Zn,贫Cr、Sn、V、 T1的特点。其中,石英脉型金矿黄铁矿贫Ni, Co/Ni比值主要集中在1-5之间,Au/Ag比值多小于10;卡林型金矿黄铁矿富As,贫Co、Ni;矽卡岩型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角砾岩型金矿黄铁矿具有明显富Co,贫As、Ni的特征。Fe、S的标准差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环境的复杂性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低温热液型、卡林型、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具有规律性,石英脉型热电系数α分布范围最小,卡林型P导型出现率(P)较高,热电系数α分布范围最广,但集中在两个数值区,表现为双峰型,且α具最高值;蚀变岩型α值亦集中为两个数值区且P值较低;角砾岩型α值整体偏低,分布范围宽泛,且P值很低。中低温热液型α值整体分布均匀。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As/∑(Co+Ni)和热电性参数P导型出现率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角砾岩型金矿的这两项参数正态曲线拟合相似,均为正偏态朝右。表明其成矿环境复杂多样,低温条件下As、Sb替代S是诸多影响P值中的主要决定因素。P型黄铁矿热电性和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可以揭示金矿体时空分布规律。由山东玲珑金矿西山矿区的典型实例分析可得:在西山矿区380m至-225m标高垂向上,P型黄铁矿存在四个参数周期性循环变化的特点,即P型黄铁矿出现率P、(Co+Ni)、(As+Sb+Se+Te)和(Cu+Zn)元素组合在垂向上均呈脉动式变化,且随着矿体向下延伸,P型出现率呈降低趋势。由此推测西山金矿108-1矿体和107号矿体在垂向上可延深700m,矿体的潜在靶区可能是NE倾向,并在深部控制两个矿体在断裂带连接处合并成同一个矿体。

崔广迪[6](2013)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关系到国家战略和巨大经济潜力的意义,所以矿产资源的定量预测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各个研究机构在对定量预测的研究方向上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协助矿产资源预测工作并快速的进行大量的计算,就显得尤为必要。纵观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某一环节将矿产预测结合计算机程序进行辅助性工作,而将整个的工作流程交付给软件的研究方向上则还有着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将定量预测方法和流程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具有完整操作流程的定量预测软件系统,就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结合了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以“先定性,后定量”的思路确定了定量预测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具体为先对单元,以特定方法如特征分析方法进行成矿概率的估计,挑选出成矿概率较高的单元;在这个基础之上利用某种数学方法,展开对资源量的估算工作。避免出现成矿概率小,而资源量却高的与事实出入较大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避免浪费资源开发中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本文以此流程为标准,结合计算机科学中的软件工程知识和编程技术,建立了以数据为基础,定量预测为中心,包含从数据输入到预测结果输出发布的一套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软件系统,为定量预测的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定量预测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以地质数据作为系统的输入,是整个预测工作的根据;2.“先定性,后定量”作为预测流程的原则;3.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存储计算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4.记录用户操作,随时查看与更改;5.提供多种数学模型供用户选择;6.多种用户角色满足不同使用需求;7.独立的发布子系统,保证数据安全。根据定量预测的业务需求,将定量预测软件系统分为数据子系统、预测子系统和发布子系统三个部分,将定量预测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三类业务作为独立的功能集合分别进行讨论。数据子系统负责整个系统中的数据存储、转换等工作,为预测系统提供等待计算的数据,并为发布系统提供需要显示的数据。考虑到数据安全,将预测数据与发布数据进行了物理上的隔离。数据子系统包含对外的一套统一访问接口,将整个数据库封装在有限接口的边界内部,通过.Net数据访问组件作为中间层,提供给外界进行数据存取等操作的途径。预测子系统承担了定量预测工作中的主要预测业务,通过将预测工作分为单元划分、变量处理、建模计算、结果表达等环节,把定量预测工作串连成一条完整的流程,是整个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以数据子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访问和计算,经过各个预测步骤之后,得到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一系列预测结果,并以图和表的形式将其存储与数据库中。发布子系统使用.Net技术建立发布平台,将定量预测的结果分类,并为不同的用户类型提供相应形式的发布结果展现。如单元级别、资源总量、资源量、资源分布图、矿产预测图、工作建议部署图等内容。文章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系统应用到黑龙江东部砂金矿产预测工作中,实现了该区域砂金资源分布、砂金资源量预测,并使用矿产预测图、资源分布图和工作部署图等对预测的结果进行了表达。从实际工作的应用角度证实了本系统在生产研究中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的结论。定量预测软件系统的研究仍然有着大量的工作要做,如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对引入可视化需求的逐渐增大、定量预测流程的优化、分布式系统结构的改进等方面。

徐山[7](2013)在《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东地区位属华北陆块、胶辽古陆块、辽东古元古代裂谷,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区内金矿床主要赋存于裂谷内辽河群之盖县组、大石桥组的千枚岩、变质砂岩、变粒岩中,而目前已发现的金矿床多集中分布在大石桥—盖州、凤城青城子以及丹东五龙地区。辽东裂谷是古元古代时期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之上的陆间裂谷,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地质事件。其中对区域内金矿以及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产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主要是古元古代区域变质活动和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本文在研究辽东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解释物、化探地质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辽东地区金矿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了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模式、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及辽东地区金矿定位预测模型,并最终完成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本文在分析研究辽东地区金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金矿赋矿层位特征、金矿典型矿床以及辽东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关于辽东地区金矿矿床成因的科研成果,得出辽东地区金矿床成因属于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2)通过分析研究工作区内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11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统计参数的特征,得出:工作区内金元素平均含量值虽然远低于华北陆块北缘的背景值,但却具有强离散和强富集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金元素的分布极为不均衡,在局部地区具有金元素高背景的特征,为金矿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11种元素间的关系,结合工作区内典型矿床异常组合特征,得出4种类型金矿典型矿床的元素组合异常结构:白云金矿床为Au-As-Sb型,猫岭金矿床为Au-As-Bi-Mo型,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为Au-As-Bi-Mo-Sb型,五龙金矿床为Au-As-Bi-W型。3)应用特征分析、数量化理论Ⅳ、对应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已圈出的89个Au地球化学异常中优选出62个矿致异常,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结果:4个白云式异常,36个猫岭式异常,11个五龙式异常,11个小佟家堡子式异常。4)根据辽东地区金矿典型矿床研究以及区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总结出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模式,建立了辽东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5)本次研究采用地质体单元法划分统计单元,划分原则:①已优选出的辽东地区Au地球化学矿致异常范围内和辽东地区已知金矿床(点)所处位置确定统计单元位置;②以研究区内最小汇水盆地边界作为地质统计单元边界,共获得254个统计单元,其中含矿单元62个。6)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辽东地区金矿定位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内所有统计单元进行预测。本次定位预测共优选出包括含矿单元在内的214个成矿概率大的有效预测单元,根据单元成矿有利度大小将其分成A、B、C、D等4个级别,其中,A级单元34个,B级单元69个,C级单元52个,D级单元59个。7)采用逻辑信息法、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法等两种定量预测方法,对定位预测中成矿级别在C级(含C级)以上的单元进行定量预测。其中,逻辑信息法预测研究区内金矿矿产资源总量为1568585.51kg,大型金矿床22个,中型金矿床46个;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法预测研究区内金矿矿产资源总量为1442179.83kg,大型金矿床8个,中型金矿床51个。8)根据两种不同方法得出的定量预测结果,确定预测单元级别划分原则,依据划分原则将预测单元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三个级别。制定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及分级原则,依据该原则获得Ⅰ、Ⅱ、Ⅲ个级别的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远景区划分结果:Ⅰ级金矿成矿远景区3个,预测资源总量约737t;Ⅱ级金矿成矿远景区3个,预测资源总量约为267t;Ⅲ级金矿成矿远景区14个,预测资源总量约为338t。

孙珍军[8](2013)在《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金矿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拥有大、中型金矿床10余处,金矿点百余处,是我国一个重要产金地,采金历史悠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论文以华北克拉通北缘地球动力学演化为基础,以现代地球科学和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成矿作用为核心,采用成矿动力学背景与典型矿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成矿作用,建立成矿模式,为下一步区域资源勘查战略部署奠定基础。通过对地质背景和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认为,华北克拉通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形成、中元古代到古生代稳定克拉通的沉积和中生代以来克拉通的破坏等3个演化阶段。中生代以来,随着古亚洲洋的闭合,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发生了“剪刀式”碰撞拼贴,古亚洲洋构造域转化为环太平洋构造域,两大构造域均表现出早期挤压,晚期拉伸的特点。研究区金矿成矿对赋矿围岩没有选择性,赋矿围岩主要包括太古代变质岩、元古代花岗岩、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虽然赋矿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成矿物质来源却十分相似。各金矿床赋矿围岩中,太古代变质岩贡献最大,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次之,而中生代火山岩与金矿床成矿没有直接的关系。构造方面,区域超岩石圈断裂控制了矿床的分布特征,而次级断裂带控制了矿体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区金矿床中硫化物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金矿床主成矿期矿石中黄铁矿S/Fe值均<2,属于内生亏硫型;黄铁矿中1<Co/Ni<10,Co、Ni含量变化范围较大,Mn、As含量低,Cu、Pb、Zn、Au、Ag含量较高,属于热液成因。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区内造山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型,纯CO2包裹体在多数矿床中不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普遍偏小,一般集中在48μm之间,气液比多在15%30%,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50350℃之间),低盐度(110wt%NaCl),低密度的流体。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O2,总体上属于H2O-CO2-NaCl流体体系。根据部分矿床成矿压力的标准化计算,得出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造山型金矿成矿压力除东风金矿和安家营子金矿在5070Mpa,大部分介于1035Mpa之间,属低压环境,得出成矿深度13.6km,属于浅部成矿。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各金矿床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上具有可比性,表现为早期主要为岩浆水,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C同位素特征显示出成矿物质来源与深源岩浆活动;S同位素特征表明矿体硫来深源的幔源硫;Pb同位素特征显示了区内金矿床为造山环境的背景下,幔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地壳发生了混染作用,带入少量下地壳的铅,以地幔铅为主,同时对部分岩体的Pb同位素分析发现,矿石与侵入体具有相近的来源。通过对研究区金矿床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同位素特征、成岩成矿时代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床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内金矿床为浅成造山型金矿系列。与国内外典型造山型金矿对比,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都处于造山带内;②控矿构造多为区域深大断裂的次级韧—脆性断裂带或剪切带;③矿区内侵入岩体、岩脉均较发育,且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④在硫化物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⑤成矿时代具有一致性。同时又具有显着的独特性:①成矿背景为华北克拉通遭受破坏发生在边缘的多期次、多阶段性的造山带内;②成矿作用发生在浅成体系下(<6km),总体上体现低温、低压成矿的特点;③成矿流体以H2O-CO2-NaCl体系为主,呈现浅成亚类造山型金矿流体特征;④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以石英脉型为主。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识别出4期岩浆作用(1.7Ga、228245Ma、161Ma和123138Ma)和2期成矿作用(243Ma左右和125132Ma),且两期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吻合。相对应的成矿构造环境为,华北克拉通东部和西部陆块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古亚洲洋构造域向环太平洋主动陆缘构造转变的背景,由挤压转向伸展的的构造体制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通过对研究区内与金矿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体研究发现,各金矿床与花岗岩类岩石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区内多次构造—岩浆活动在近地表的响应,是华北克拉通北缘造山型金矿形成的标志,也是识别该区域内造山型金矿的主要特征之一,为区内找矿提供了宏观的线索。

叶吉文[9](2013)在《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矿石矿物特征和金银赋存状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珺铅锌银矿位于大兴安岭东乌旗-兴安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的鄂伦春晚华力西褶皱带,区域性NE向得尔布干断裂从矿区西北侧穿过。东珺矿床为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矿区内以线性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W和NE向两组,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中,充填于NW向、NE向的张性断裂中。本次研究的目的是结合当前矿区已有的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主要对东珺矿床进行矿物学特征的研究,重点对矿石矿物特征和金银赋存状态进行研究,为东珺矿床的地质勘查、找矿及矿床远景资源评价等提供基础资料,以期提高矿床的经济效益。具体获得如下认识:1、东珺矿床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为主。2、黄铁矿单矿物S/Fe比值均>2,属多硫型,Co/Ni比值在0.41~10.47之间变化,说明东珺矿床应为低温热液型矿床,Co-Ni-As原子百分比投影大致落于或接近矽卡岩-热液黄铁矿投影区,晶胞参数在5.4098~5.6529×10-10之间;方铅矿单矿物Ag含量在405~3070×10-6之间,InSb值在4.44~6.65之间,Bi含量特别低,均低于1ppm,晶胞参数在5.9304~5.9404×10-10之间。3、东珺矿床金的独立矿物以银金矿为主,成色不高,金矿物粒度绝大部分属于显微金;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金这三种赋存形式的金均可见,以包裹金为主,粒间金最少。银的产出形式以独立银矿物为主,以辉银矿、深红银矿、银黝铜矿等为主,粒度一般都在10μm以上,银矿物以包裹银为主,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4、东珺矿床中的金银总体平均含量不高,金银只是伴生组分,Ⅰ号带富金银,Ⅱ号带富银较贫金,金银和铅锌相关性非常好,金银在地表到地下300米空间范围内更倾向于在上部富集。

李春华[10](2010)在《白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求异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预测是事关国家资源战略安全的系统工程,在矿产资源预测中,地球化学异常研究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元素组合异常研究对于确定资源远景区将提供重要依据。由于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性和多源性,成矿条件作用下的地质空间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结构,而多元素组合将能更好的表达空间相关性与结构相关性。为此,本文在单元素异常处理方法研究基础上,进行元素定量组合求异理论研究与模型分析,讨论了元素空间定量组合求异概念及其性质,以吉林白山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案例,对全区开展组合异常分析与评价,构建了因子-泛克里格模型、多元序列典型趋势面模型、特征分析组合求异模型等,最终获得5种定量组合异常,分别将其与原生晕异常进行比较,再制作DEM图进行溯源分析。在组合异常理论的指导下,对元素异常分布的空间分带性、迭加性及低缓异常进行定量处理分析,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进行组合异常分区圈定。最后应用上述组合求异理论,分别对国内目前流行的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矿化系列理论分别给予初步解释。

二、金矿找矿信息综合分析——以赵家堡子金矿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矿找矿信息综合分析——以赵家堡子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遥感技术和三维地质模型在山西天镇一带的成矿远景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找矿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模型应用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成果及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第3章 遥感数据介绍与预处理
    3.1 数据介绍
    3.2 数据预处理
        3.2.1 辐射定标
        3.2.2 大气校正
        3.2.3 波段组合
        3.2.4 影像裁剪
        3.2.5 影像增强
        3.2.6 三维显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
    4.1 地质构造解译标志及提取
        4.1.1 构造解译标志
        4.1.2 地质构造信息提取
    4.2 构造解译结果定量分析
    4.3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理论
        4.3.1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依据
        4.3.2 典型矿物波谱特征
    4.4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4.4.1 去干扰处理
        4.4.2 羟基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4.4.3 铁染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4.5 遥感蚀变信息定量分析
    4.6 蚀变异常信息与构造信息叠加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找矿模型建立与成矿远景区预测
    5.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5.1.1 1:5 万地球化学特征
        5.1.2 1:1 万地球化学特征
    5.2 堡子湾金矿床特征分析
    5.3 找矿模型建立
    5.4 成矿远景区的圈定
        5.4.1 成矿远景区圈定原理
        5.4.2 成矿远景区圈定方法
        5.4.3 成矿远景区圈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点远景区三维地质模型与分析
    6.1 Surpac介绍
    6.2 远景区三维地质模型
        6.2.1 地表模型
        6.2.2 地质体实体模型
        6.2.3 断层模型
    6.3 三维成矿信息分析
    6.4 野外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2 研究区地质矿产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球物理特征
    2.3 地球化学特征
    2.4 矿产特征
    2.5 研究区重点矿床特征
3 物探化探异常特征
    3.1 重力测量
    3.2 磁法测量
    3.3 电法测量
    3.4 地球化学测量
4 成矿作用研究
    4.1 地球化学采样及测试
    4.2 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4.3 成矿流体来源
5 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5.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5.2 成矿规律研究
6 三维立体建模及成矿预测
    6.1 建模思路与技术路线
    6.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6.3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6.4 找矿模型的建立
    6.5 成矿预测
    6.6 钻探验证与资源量估算
7 结论
    7.1 主要成果
    7.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研究现状
        1.2.2 成因矿物学研究现状
        1.2.3 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取得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下元古界(Pt_1)
        2.1.2 中元古界(Pt_2)
        2.1.3 上元古界(Pt_3)
        2.1.4 古生界(Pz)
        2.1.5 中生界(Mz)
        2.1.6 新生界(Cz)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简史
第3章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3.1 高松山金矿床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矿体产出特征
        3.1.5 矿石类型
        3.1.6 矿石物质组分
        3.1.7 矿石组构
        3.1.8 围岩蚀变
        3.1.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2 东安金矿床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2.4 矿体产出特征
        3.2.5 矿石类型
        3.2.6 矿石物质组分
        3.2.7 矿石组构
        3.2.8 围岩蚀变
        3.2.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3 团结沟金矿床
        3.3.1 地层
        3.3.2 构造
        3.3.3 岩浆岩
        3.3.4 矿体产出特征
        3.3.5 矿石类型
        3.3.6 矿石物质组分
        3.3.7 矿石组构
        3.3.8 围岩蚀变
        3.3.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4 平顶山金矿床
        3.4.1 地层
        3.4.2 构造
        3.4.3 岩浆岩
        3.4.4 矿体产出特征
        3.4.5 矿石类型
        3.4.6 矿石物质组分
        3.4.7 矿石组构
        3.4.8 围岩蚀变
        3.4.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5 小结
第4章 金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2 高松山金矿床
        4.2.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2.2 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4.2.3 小结
    4.3 东安金矿床
        4.3.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3.2 小结
    4.4 团结沟金矿床
        4.4.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4.2 白铁矿的标型特征
        4.4.3 小结
    4.5 平顶山金矿床
        4.5.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5.2 黄铁矿和毒砂的标型特征
        4.5.3 小结
第5章 找矿标志及指示意义
    5.1 找矿标志
        5.1.1 地质学找矿标志
        5.1.2 成因矿物学找矿标志
    5.2 指示意义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黑龙江永新金矿床金-银系列矿物与载金硫化物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地质特征
2 样品及分析方法
3 金-银系列矿物特征
    3.1 赋存状态、形态和粒度
    3.2 化学成分
    3.3 金的成色
4 载金硫化物特征
    4.1 黄铁矿
    4.2 方铅矿
5 讨论
    5.1 成矿温度及深度估算
    5.2 矿床成因类型
    5.3 与其他金矿的对比
6 结论

(5)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热电性标型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
        1.2.1 黄铁矿形态标型指导找矿
        1.2.2 黄铁矿的结构标型指导成矿预测
        1.2.3 黄铁矿的成分标型
        1.2.4 黄铁矿的物理性质标型
        1.2.5 金矿分类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
    2.1 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
        2.1.1 黄铁矿中元素组合规律——黄铁矿主微量元素蛛网图
        2.1.2 黄铁矿化学成分特征
        2.1.3 黄铁矿Co/Ni、Au/Ag、∑As(As+Sb+Se+Te)和(Cu+Pb+Zn)体系特征
        2.1.4 黄铁矿Co、Ni、As特征
    2.2 金矿黄铁矿成分数理统计分析
        2.2.1 黄铁矿成分相关分析
        2.2.2 R型聚类分析
    2.3 黄铁矿△FE-△S特征
第三章 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
    3.1 黄铁矿热电性标型
        3.1.1 原理及应用
        3.1.2 测试条件与要求
    3.2 黄铁矿热电性参数特征
        3.2.1 黄铁矿热电系数口分布规律
        3.2.2 P型黄铁矿出现率P
第四章 黄铁矿微量元素及热电性标型特征的关系
    4.1 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As/∑(Co+NI)和P
    4.2 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As和P
    4.3 典型案例分析——玲珑西山金矿
第五章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6)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矿产资源预测及信息化系统国内外现状
    1.3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方法概述
        1.3.1 理论基础概述
        1.3.2 矿产资源评价预测方法概述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成果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定量预测与信息化相关技术
    2.1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流程及其信息化
    2.2 流程的信息化可行性分析
    2.3 定量预测业务流程
    2.4 预测系统涉及的相关技术
        2.4.1 系统的开发平台选择
        2.4.2 使用 MAPGIS 的程序开发
    2.5 小结
第3章 定量预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分析
        3.1.1 系统目标与内容
        3.1.2 系统角色的分配
        3.1.3 预测系统的目的与要求
    3.2 系统的功能需求
    3.3 数据需求
        3.3.1 数据库的建立
        3.3.2 数据的输入
    3.4 系统管理维护需求
        3.4.1 用户与权限管理
        3.4.2 系统维护需求
    3.5 性能需求
    3.6 硬件需求
    3.7 小结
第4章 定量预测系统总体设计
    4.1 基础设计概念与业务处理
    4.2 设计原则
        4.2.1 面向对象软件设计原则
        4.2.2 功能扩展性
        4.2.3 模块化设计原则
        4.2.4 安全性原则
        4.2.5 易用性与健壮性
    4.3 框架结构设计
        4.3.1 系统的拓扑设计
        4.3.2 系统层次关系设计
    4.4 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4.5 数据库总体设计
    4.6 数据相关接口设计规则
    4.7 数据错误维护处理设计
        4.7.1 数据库错误分类
        4.7.2 系统维护
    4.8 小结
第5章 定量预测系统详细设计
    5.1 权限管理详细设计
        5.1.1 功能描述
        5.1.2 交互设计
        5.1.3 逻辑流程
        5.1.4 接口设计
    5.2 统一数据接口设计
        5.2.1 模块描述
        5.2.2 接口设计
    5.3 数据查询模块详细设计
        5.3.1 模块功能描述
        5.3.2 模块交互设计
        5.3.3 逻辑流程
        5.3.4 接口设计
    5.4 数据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5.4.1 功能描述
        5.4.2 交互设计
        5.4.3 逻辑流程
        5.4.4 接口设计
    5.5 单元划分模块设计
        5.5.1 功能描述
        5.5.2 交互设计
        5.5.3 逻辑流程
        5.5.4 接口设计
    5.6 变量处理详细设计
        5.6.1 功能描述
        5.6.2 逻辑流程
        5.6.3 接口设计
    5.7 建模计算详细设计
        5.7.1 功能描述
        5.7.2 交互设计
        5.7.3 逻辑流程
        5.7.4 接口设计
    5.8 结果表达详细设计
        5.8.1 功能描述
        5.8.2 工作流程
        5.8.3 接口设计
    5.9 发布数据查询模块
        5.9.1 功能描述
        5.9.2 交互设计
        5.9.3 逻辑流程
        5.9.4 接口设计
    5.10 小结
第6章 预测系统功能实现
    6.1 系统权限模块实现
    6.2 数据查询模块实现
    6.3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6.4 单元划分模块实现
    6.5 变量处理模块实现
    6.6 建模计算
    6.7 结果的表达
    6.8 结果发布系统的实现
    6.9 小结
第7章 黑龙江东部砂金预测的应用
    7.1 地质背景
        7.1.1 大地构造位置及特征
        7.1.2 地层
        7.1.3 侵入岩
        7.1.4 变质岩
        7.1.5 大型变形构造
        7.1.6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
    7.2 砂金矿产
        7.2.1 类型及特征
        7.2.2 典型矿床
        7.2.3 区域预测要素
    7.3 砂金资源定量预测
        7.3.1 地质单元及地质变量
        7.3.2 定位预测
    7.4 结论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内容及研究总结
    8.2 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矿产资源评价发展现状
        1.1.1 国外发展简史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工作区简介
    1.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3.1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3.2 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工作
        1.3.3 矿产地质工作
    1.4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成果
        1.4.1 技术路线
        1.4.2 工作量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环境
    2.2 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2.3 区域地层
        2.3.1 太古代
        2.3.2 古元古代
        2.3.3 中元古代
        2.3.4 新元古代
    2.4 区域构造
        2.4.1 褶皱构造
        2.4.2 断裂构造
    2.5 区域岩浆岩
        2.5.1 太古宙岩浆活动期
        2.5.2 元古宙岩浆活动期
        2.5.3 中生代岩浆活化时期
第3章 辽东地区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3.1 工作区航磁场分布特征
        3.1.1 南部正磁场区(Ⅰ)
        3.1.2 中部正负变化磁场区(Ⅱ)
        3.1.3 北部正磁场区(Ⅲ)
    3.2 工作区区域重力场分布特征
        3.2.1 南部哨子河—五龙—蛤蟆塘高值重力异常区(Ⅰ)
        3.2.2 中部析木城—鸡冠山—宽甸重力低缓异常区(Ⅱ)
        3.2.3 北部甜水—草河口—赛马高值重力异常区(Ⅲ)
    3.3 重力、航磁构造解释
第4章 辽东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4.1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4.2 AU 及其指示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4.2.1 图件编制
        4.2.2 Au 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4.2.3 Au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2.4 典型 Au 异常
    4.3 影响 AU 地球化学异常形成及分布的有关因素
    4.4 辽东地区 AU 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
        4.4.1 矿致异常优选
        4.4.2 矿致异常分类
        4.4.3 评价
第5章 辽东地区金矿典型矿床研究
    5.1 猫岭金矿
        5.1.1 区域地质背景
        5.1.2 矿区地质
        5.1.3 矿床地质
        5.1.4 成矿阶段
        5.1.5 成矿物化条件
        5.1.6 控矿条件
        5.1.7 找矿标志
        5.1.8 矿床类型
        5.1.9 成矿时代
    5.2 小佟家堡子金矿
        5.2.1 区域地质背景
        5.2.2 矿区地质
        5.2.3 矿床地质
        5.2.4 成矿阶段
        5.2.5 成矿物化条件
        5.2.6 控矿条件
        5.2.7 找矿标志
        5.2.8 矿床类型
        5.2.9 成矿时代
    5.3 五龙金矿
        5.3.1 区域地质背景
        5.3.2 矿区地质
        5.3.3 矿床地质
        5.3.4 成矿阶段
        5.3.5 成矿物化条件
        5.3.6 控矿条件
        5.3.7 找矿标志
        5.3.8 矿床类型
        5.3.9 成矿时代
    5.4 白云龙金矿
        5.4.1 区域地质背景
        5.4.2 矿区地质
        5.4.3 矿床地质
        5.4.4 成矿阶段
        5.4.5 成矿物化条件
        5.4.6 控矿条件
        5.4.7 找矿标志
        5.4.8 矿床类型
        5.4.9 成矿时代
第6章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6.1 控矿条件分析
        6.1.1 地层与岩性控矿
        6.1.2 构造控矿
        6.1.3 岩浆作用控矿
        6.1.4 变质作用控矿
    6.2 成矿规律研究
        6.2.1 辽东地区金矿空间分布规律
        6.2.2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时代及成因
        6.2.3 辽东地区金矿区域成矿模式
第7章 辽东地区金矿资源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7.1 控矿条件分析
        7.1.1 地质环境
        7.1.2 地层
        7.1.3 构造
        7.1.4 岩体
        7.1.5 Au 地球化学异常
        7.1.6 地球化学异常组合
    7.2 区域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第8章 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定位预测
    8.1 统计单元划分
        8.1.1 统计单元划分方法
        8.1.2 统计单元划分
    8.2 地质统计单元变量确定
        8.2.1 统计单元变量提取
        8.2.2 统计单元变量赋值
    8.3 定位预测
        8.3.1 建立数学模型
        8.3.2 定位预测
        8.3.3 预测成果
第9章 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9.1 逻辑信息定量预测
        9.1.1 建立逻辑信息法预测模型
        9.1.2 模型验证
        9.1.3 定量预测
    9.2 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估算法定量预测
        9.2.1 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估算法定量估算公式
        9.2.2 含矿地质体体积参数估算法定量估算模型
        9.2.3 预测区的预测资源总量估算
第10章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评价
    10.1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方法
        10.1.1 预测单元选取
        10.1.2 预测单元级别划分
        10.1.3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划分
    10.2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评价
    10.3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成果
致谢

(8)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金矿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条件
    1.2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2.1 项目依托及选题
        1.2.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区域地质工作
        1.3.2 区域矿产工作
        1.3.3 科研工作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断裂构造
        2.1.1 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2.1.2 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
        2.1.3 北西向断裂构造
        2.1.4 近南北向断裂构造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界
        2.2.2 古元古界
        2.2.3 中—新元古界
        2.2.4 古生界
        2.2.5 中生界
        2.2.6 新生界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第3章 华北地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地球动力学背景
    3.1 区域地球动力学演化
        3.1.1 华北克拉通动力学演化
        3.1.2 兴蒙造山带的演化
    3.2 华北克拉通北缘花岗岩构造背景
        3.2.1 太古代末期花岗岩构造背景
        3.2.2 元古宙花岗岩构造背景
        3.2.3 加里东期花岗岩构造背景
        3.2.4 华力西期花岗岩构造背景
        3.2.5 印支期花岗岩构造背景
        3.2.6 燕山期花岗岩构造背
    3.3 华北克拉通北缘火山岩构造背景
        3.3.1 中新元古代火山岩构造背景
        3.3.2 古生代火山岩构造背景
        3.3.3 中生代火山岩构造背景
第4章 造山型金矿床及典型矿床研究
    4.1 华北克拉通北缘金矿床研究现状
    4.2 典型矿床研究
        4.2.1 金厂沟梁金矿床
        4.2.2 二道沟金矿床
        4.2.3 撰山子金矿床
        4.2.4 红花沟、莲花山金矿床
        4.2.5 小塔子沟金矿床
        4.2.6 东风金矿床
        4.2.7 安家营子金矿床
        4.2.8 金厂梁金矿床
        4.2.9 奈林沟金矿床
    4.3 华北克拉通北缘金矿床类型的确定
第5章 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5.1 黄铁矿成分、成因标型特征与金矿关系
        5.1.1 黄铁矿的主成分标型
        5.1.2 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标型
    5.2 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特征
        5.2.1 成矿物质、流体的来源
        5.2.2 特殊地层矿源层对金矿成矿作用的影响
        5.2.3 侵入岩对金矿成矿作用的影响
        5.2.4 构造对金矿成矿作用的影响
    5.3 浅成成矿体系
    5.4 叠加成矿作用
    5.5 金矿床时空背景研究
    5.6 与国内外造山型金矿对比
    5.7 华北克拉通赤峰—朝阳地区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机制
第6章 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6.1 华北克拉通赤峰—朝阳金矿带造山型金矿成矿模式
    6.2 区域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6.2.1 中酸性侵入体找矿标志
        6.2.2 构造找矿标志
        6.2.3 黄铁矿的找矿标志
    6.3 找矿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矿石矿物特征和金银赋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2.1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
        1.2.2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3 以往地质工作
        1.3.1 以往基础地质工作
        1.3.2 以往矿产勘查开发工作
        1.3.3 以往科研地质工作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3 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概况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第3章 矿区与矿床地质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围岩蚀变与矿化
        3.5.1 主要蚀变
        3.5.2 主要矿化
    3.6 地球化学特征
    3.7 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
        3.7.1 成矿规律
        3.7.2 找矿标志
第4章 矿石矿物特征
    4.1 矿石类型及组成
    4.2 矿石组构
        4.2.1 矿石结构
        4.2.2 矿石构造
    4.3 主要金属及非金属矿物
        4.3.1 金属矿物
        4.3.2 非金属矿物
    4.4 标型特征
        4.4.1 黄铁矿
        4.4.2 方铅矿
    4.5 成矿作用及成矿阶段
第5章 金银赋存状态
    5.1 金的赋存状态
        5.1.1 金矿物的种类与成色
        5.1.2 金矿物特征
    5.2 银赋存状态
        5.2.1 银矿物赋存形式及种类
        5.2.2 主要银矿物及其特征
    5.3 金银在东珺矿区的分布特征
        5.3.1 金银在各矿带分布规律
        5.3.2 Ⅰ号带金银含量横纵向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白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求异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2 数学地质学研究现状
        1.2.3 地学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 自然地理及经济情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侵入岩
    2.3 地球物理特征
        2.3.1 重力场特征
        2.3.2 磁场特征
    2.4 地球化学特征
        2.4.1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2.4.2 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
    2.5 地球物理信息解译
        2.5.1 航磁信息的解译及其特征
        2.5.2 化探信息解译
第3章 空间定量组合求异理论
    3.1 矿床原生晕、次生晕及分散流的研究
        3.1.1 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
        3.1.2 矿床原生晕形成及其特征
        3.1.3 矿床次生晕和分散流形成及其特征研究
    3.2 定量组合求异原理
        3.2.1 元素空间定量组合的提出
        3.2.2 元素空间定量组合及异常性质
第4章 空间定量组合求异方法模型研究
    4.1 因子泛克里格模型
        4.1.1 原始数据处理
        4.1.2 因子分析模型
        4.1.3 泛克里格模型
        4.1.4 因子—泛克里格模型
    4.2 多元序列典型趋势面分析模型
    4.3 特征分析模型
第5章 实际应用及解释
    5.1 因子—泛克里格模型
        5.1.1 水系沉积物的组合异常分析
        5.1.2 组合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5.2 多元序列趋势面模型
    5.3 特征分析模型
    5.4 关于应用地球化学组合求异理论对地质异常理论、矿化系列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的解释
第6章 化探异常中弱异常问题研究
    6.1 弱异常产生原因及类型
    6.2 弱异常分析模型
        6.2.1 最小维数空间分析模型
        6.2.2 信息缺失增补模型
第7章 化探异常溯源分析
    7.1 原生晕分析
    7.2 溯源分析
    7.3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区
第8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金矿找矿信息综合分析——以赵家堡子金矿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遥感技术和三维地质模型在山西天镇一带的成矿远景区预测[D]. 杨羽彤.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D]. 韩振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3]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D]. 耿会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4]黑龙江永新金矿床金-银系列矿物与载金硫化物特征及成因分析[J]. 李士胜,李胜荣,李成禄,于援帮,曾勇杰,袁茂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8(01)
  • [5]不同类型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热电性标型特征[D]. 郑卫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6]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系统开发与应用[D]. 崔广迪. 吉林大学, 2013(04)
  • [7]辽东地区金矿矿产资源评价[D]. 徐山. 吉林大学, 2013(04)
  • [8]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 孙珍军. 吉林大学, 2013(08)
  • [9]内蒙古东珺铅锌银矿矿石矿物特征和金银赋存状态研究[D]. 叶吉文. 东北大学, 2013(07)
  • [10]白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求异模型研究[D]. 李春华. 吉林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金矿找矿信息综合分析——以赵家堡子金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