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保护番茄三道防线三级产品生产技术

蔬菜病虫害保护番茄三道防线三级产品生产技术

一、蔬菜病虫害防治三道防线与三级产品生产技术——保护地番茄(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杨晶[2](2019)在《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古巴的绿色发展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探索历程引起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左翼学者的关注。殖民破坏、大国依赖、单一种植等因素是导致革命胜利前古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美国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加剧古巴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短缺的资源供给等困境,工业化程度尚且不高的古巴果断放弃传统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历经基础铺设、框架建立以及自我转型等发展过程,探索出一条自给自足的绿色发展之路。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在农业方面,打造具有古巴特色的永续栽培模式;在工业方面,实施石油替代计划并对垃圾及废弃物进行可再生处理;在劳动关系方面,重建粮食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社会发展方面,重视绿色医疗、绿色教育和绿色旅游的建设。古巴的绿色发展具有如下特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经过多年努力,古巴的绿色发展实践取得显着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也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古巴仍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领导层更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够协调、与美国复杂且不稳定的外交关系等,这些都是古巴当前需要应对的困境。古巴的绿色发展既是基于本国实际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也为不同制度国家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治理范式。不过,古巴的绿色发展模式并不稳定和成熟。古巴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绿色发展的进一步转型,古巴的绿色发展尚缺乏深度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古巴的国情及其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与我国差异不小,绿色发展水平不同,但其在都市农业、永续栽培模式、公众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曾宪超[3](2015)在《潍坊市蔬菜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数量也在逐步增加。人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营养意识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蔬菜的高营养、无害化要求与日俱增。从历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提及也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领导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的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较低,蔬菜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较为严重,蔬菜中毒事件和出口受阻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开展潍坊市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研究,顺应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蔬菜产品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造成潍坊市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因素,重点从蔬菜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方面等因素探索有效的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推动蔬菜的安全生产,提升蔬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从而增强潍坊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本研究在对潍坊市蔬菜投入品的生产、使用及管理等环节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潍坊市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以及蔬菜产品质量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笔者通过借鉴国内外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发展蔬菜供应安全控制技术,抓好蔬菜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地产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控制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对策。

王亚坤[4](2015)在《河北省蔬菜生产投入要素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北省为我国蔬菜大省,2013年蔬菜产量7902.1万吨,占全国当年蔬菜总产量的10.75%,蔬菜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2位。蔬菜生产在发挥促进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用的同时,对生态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蔬菜生产中肥料、农药和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对蔬菜品质也产生影响,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蔬菜在内的现代农业生产必须走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展蔬菜生产投入要素分析及效益评价,是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蔬菜产业发展战略转移的需要,开展蔬菜生产投入要素分析及效益评价,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促进区域农业和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新价值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年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开展河北省蔬菜生产投入要素及效益评价研究,包括从耕地资源数量、耕地质量、耕地细碎化程度等方面分析耕地资源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从生产者对水资源利用、节水灌溉设施采用等方面分析水资源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从施肥投入、施肥结构、化肥用量、农药投入、农药施用、农膜投入、农膜用量、生产设施等方面分析物质投入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从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劳动力对蔬菜生产的影响,用蔬菜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科技进步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对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得出如下的主要结论:蔬菜总产量的增长依赖于播种面积的增加,耕地是制约蔬菜总播种面积的关键因素。普通农户主要依赖自有耕地进行生产活动,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对耕地的需求大,耕地成为限制大户(家庭农场)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当前耕地质量有待提高,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较严重,耕地质量会对蔬菜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耕地细碎化对蔬菜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产生较严重影响,大部分生产者受到耕地细碎化问题的限制。蔬菜生产者虽然意识到了灌溉经加深、吃水面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灌溉中只收取电费,不需要支付水费,因此生产者对节水问题较为漠视,节水技术采用率较低,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出于节水灌溉节约增效、节水灌溉补贴、生产技术需求等经济原因,节水设施采用积极性较高。蔬菜生产尤其是设施蔬菜生产肥料投入较高。河北省蔬菜生产单位面积农家肥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生产中农家肥投入需要增加。河北省设施蔬菜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较高。蔬菜生产者中,单位面积肥料投入差异较大,并且施肥结构差异也较大。普通农户单位面积化肥投入最多,且农家肥比例较低,农户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行为有待规范。蔬菜生产尤其是设施蔬菜生产对农药的需求较大,生产者只关注农药的防治效果的问题严重,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较低。农膜的使用对蔬菜生产尤其是设施蔬菜生产作用重大,但生产者对残膜危害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了解,对残膜回收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河北省设施蔬菜单位面积产量是露地蔬菜产量的1.14倍,设施蔬菜单位面积产值是露地蔬菜的1.99倍,设施蔬菜单位面积净利润是露地蔬菜的1.82倍。综合来看,生产设施对提高蔬菜生产产量、产值和净利润方面均有显着效果。劳动力数量对蔬菜种植面积、影响种植品种和影响种植模式均。蔬菜生产耗费人工,劳动力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蔬菜生产中大量劳动力需求使得绝大部生产者需要雇工来完成蔬菜生产。在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家庭劳动力数量/雇工费用是制约大多数蔬菜生产者种植面积扩张、种植品种选择、种植模式选择的因素。选用施肥结构问题作代表来研究劳动力质量对蔬菜生产的影响,从生产者特征、对当期收益、长远收益、精神收益的认知以及施肥环境5方面,选取13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计量估计。结果表明饲养牲畜对蔬菜生产者提高其农家肥施用比例有显着正影响,蔬菜种植户对某类肥料价格感知越合理就会提高这类肥料的投入,如对农家肥价格感觉越合理,就会增加农家肥投入,对化肥价格感觉越合理,就会增加化肥的投入,蔬菜种植户对耕地质量退化问题的重视程度、耕地保护意识、对化肥负面作用的认识、科学施肥培训均对提高其农家肥施用比例有显着正影响。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概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选取露地番茄、设施番茄、露地黄瓜、设施黄瓜、露地茄子、露地甜椒、露地甘蓝、露地大白菜8个蔬菜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蔬菜生产中每亩用工数量、每亩化肥用量等五个指标作为投入,以蔬菜单位面积主产品产量作为产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蔬菜生产的Malmquist指数。从计算结果表明,2011-2013年间,河北省蔬菜生产综合TFP下降了0.3%,在全国30个地区中排名第21位。河北省蔬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出现下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下降了1.1%和1.6%,技术效率的下降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造成的,河北省蔬菜生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均下降了0.5%。从品种情况来看,河北省TF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露地番茄和露地甜椒2个品种,露地黄瓜和设施黄瓜排名最后。河北省作为蔬菜大省,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缺乏优势。在广泛参考相关文献和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变量层三个等级的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专家给出的参考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各个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共筛选出可以反映蔬菜生产综合效益的12个指标,其中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和单位面积净利润3个指标表示经济效益,农业劳动力带动作用、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比重、新品种技术采用情况和设施蔬菜发展水平5个指标表示社会效益,施肥结构情况、化肥投入数量、农药投入情况和节水设施采用情况4个指标代表生态效益。在指标筛选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主成分提取,并对2011-2013年河北省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进行计算,河北省2011-2013年蔬菜生产综合效率得分为107.87分,其中经济效益得分为-9.66分,社会效益得分为94.32分,生态效益得分为23.20分,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是河北省蔬菜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最后,根据分析和研究结论,提出河北省未来可以从提升河北省蔬菜生产蔬菜科技创新水平;建立河北省蔬菜生产总面积控制制度,合理减少蔬菜种植面积,注重蔬菜产业的质量提升;制定适合当地的生产标准,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加速土地流转,实行园区化管理;加大对蔬菜生产者技术和管理的培训力度等方面努力。

侯立群[5](2012)在《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并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更高,不仅要品种优良、营养丰富、风味和口感好,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拒绝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卫生和安全性方面,人们关注食品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问题。但是近些年,由于农业投入品,如农药、兽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当前我们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质量。当前,随着“毒奶粉”、“毒蘑菇”、“瘦肉精”等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在设定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质量安全认证、严格检测检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全力避免影响人民健康生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福建、江苏等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当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本文以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对比等手段,探索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设和发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如何在农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既满足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又能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个难题,因此该课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蒋渊[6](2012)在《建国初期武汉蔬菜的产供销(1949-1961)》文中研究指明建国初期,武汉成为中南五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将“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口号的指导下,武汉郊区的蔬菜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本文的总体思路是:城市经济组成部分颇多,但学界对近代以来郊区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联系方面关注不多,所仅见的部分成果也极零散片面。建国初期,武汉市区的蔬菜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之郊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政府开始对郊区的蔬菜种植进行有组织地计划生产,通过产销结合的方式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1959年郊区蔬菜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是在“大跃进”的推动下实现的,但同时也是中共早已积累的“种菜备荒”经验的体现。与此相应,政府开始在城市对蔬菜销售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行蔬菜包销,但政府很快发现蔬菜难以统一计划分配,故于1956年开放自由市场;但蔬菜供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未就此停止,反而随着政治运动的起伏而反复。但无论如何,城市蔬菜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日常供应为城市的社会整合和日常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以蔬菜种植为主,分论政府政策、组织变迁和1950年代郊区蔬菜种植的一般情况,最后简要介绍城区的蔬菜种植情况;第二章论述城市的蔬菜供应,在简要介绍解放前的蔬菜供应形式后,对建国初期蔬菜供应所采取的合同制形式、蔬菜运输、供应网点的设置进行论述,然后分论蔬菜的调入调出和贮存加工;第三章论述了蔬菜市场的销售状况,首先介绍蔬菜市场销售形式的变迁,进而分析建国初期政府对蔬菜市场的行政和物价管理等内容。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

李平英[7](2010)在《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主要农产品总量基本实现平衡,农产品的供求已由量的增加逐步转向质的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人们不再满足食物数量,而是在追求食物安全,甚至更高质量的食物。农产品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或食物来源,农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关系着城乡居民的健康,而且关系着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作为制度提供者也建立起相应的质量制度体系,但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甚至没有解决最低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在于现有质量控制制度与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业经营制度有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体现为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固有的特征不能适应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本论文运用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SCP(Structure结构—Conduct行为—Performance绩效)范式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按照这一理论假设,产业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和决定产业内部各个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市场中经营主体的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的各个方面,质量是市场绩效之一。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即获得成本、农产品供应数量、环境保护、消费者需求等约束条件下的理想质量水平,需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利用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决定产业组织结构的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而设计适宜的产业组织制度,获得期望的农产品质量水平。论文分四个部分共七章,其结构体系和基本内容如下:(1)导论部分,即第一章。主要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状况以及农产品质量对我国食品安全和农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农产品质量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对农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应用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农业产业组织制度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逻辑性和可行性。(2)理论分析框架部分,即第二章。在这一章首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函数,沿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农产品质量特性;设计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分析框架: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经营规模、纵向合作程度、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程度,都影响农产品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进而影响质量绩效;然后沿着目标质量绩效----所需经营行为----约束经营行为的组织结构的路线,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的产业组织政策。(3)论文主体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讨论影响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经营规模、纵向合作程度、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程度)在我国农产品经营领域的现状、制度约束下经营主体行为特征、经营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影响、以及为实现理想农产品质量水平,需要什么样的产业组织政策调整现有的产业组织结构。(4)农业产业组织政策设计,即第七章。本部分主要基于前三部分的研究,设计能够保障农产品质量的产业组织政策。在我现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仍然有存在的积极意义,但其决定的产业组织结构不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分散小规模经营与保障农产品质量所需要的大规模经营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在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业经营制度框架下,设计适宜的农业产业组织制度是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最后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论文主要结论:(1)我国农业基本特征是:规模经营狭小而且分散、产业内纵向联系松散、进入壁垒太低同时退出壁垒太高、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由此决定的产业组织结构难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形成现有产业组织结构的根本原因,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2)农业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必须在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框架下进行。农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两个途径,一是横向扩大经济组织的经营规模,建立农业企业制度,以农业企业作为农产品的供应主体;二是增强农业产业链的纵向联系,产业链各节点间的合作,应该以农业企业作为基本单位,进行产业价值链管理,实现从单纯的市场交易到一体化经营的多种方式的纵向合作。(3)优化农业产业组织结构,必须有其他相关配套政策。否则,经营主体行为受现有制度约束,难以组建适度规模的农业企业,即便在外力推动下组建成功,也难以实现企业的高效经营和企业间的稳定紧密纵向合作,获得稳定预期收益。

唐胜军[8](2010)在《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繁荣安定、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素。农产品质量安全已不仅仅涉及到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各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而近几年,农产品安全问题依旧层出不穷,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并显示出一些新特点。这些都要求政府不断完善农产品安全的管理,为保障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尽责,研究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更具意义。本文根据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科学界定,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出发,分析、总结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历程、现状、动态、趋势与经验。’本文通过对中外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体系建设、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监管中的重要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国内外比较,探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可取之处。在分析现阶段全国、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情况,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战略目标和新疆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新疆农产品安全政府管理体系的组织构架。进而提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目标应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解决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以整个农业及其产品为对象,政府推动,强制执行,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中心,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二层次是增强新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以优势特色农业及其产品为对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为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根据总体目标,新疆农业质量安全战略必须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实施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战略,确定新疆绿色农业的优势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绿色农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别从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剖析农产品安全利益相关者责权,对农业环境、功能区划、基地建设,农户、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生产环节和市场、消费者的政府监管提出政府管理措施。探讨新疆政府建立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绿色农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以及新疆政府建立、完善农产品(农产品)安全风险分析、预警与应急体系。认为新疆需要优先建立适合的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框架,着重建设体系中的信息源系统、预警分析系统、反应和快速反应系统,提高预防和控制农产品安全卫生的能力。又进一步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健全新疆政府农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支撑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检测检验体系。提出增加投入,完善绿色农业保护措施,加大绿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整合现有农产品(农产品)认证机构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程。最后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包玉泽[9](2010)在《技术能力视角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 ——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蔬菜业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依据价值链而进行的国际分工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根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为发展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成长的机会,但也可能被全球价值链上的领导企业锁定在低端环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企业就面临如何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提升,以实现在国际分工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更大分工利益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较完善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但是并没有厘清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发达国家企业进行治理的环境中实现升级的机理。而企业技术能力研究为理解和解释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问题提供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本文试图从企业技术能力视角研究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升级问题,试图对全球价值链的核心概念进行新的理解,并找到他们之间新的逻辑联系,进而从企业技术能力角度探讨发展中国家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企业升级的战略选择问题。而在农业国际化过程中,由于蔬菜业是平衡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发展中也存在重重问题,因此,本文拟以中国蔬菜业为例,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中国蔬菜业应如何通过融入全球经济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升级。本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首先提出了本文试图解决的理论视角问题和实践视角问题。其中,理论视角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发达国家企业进行治理的环境中实现升级?实践视角的问题是:在全球分工和整合的背景下,中国蔬菜业应如何通过融入全球经济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升级?并指出了研究的意义和基本结构。本文的研究将采用逻辑演绎方法、演化经济学方法、个人主义方法论、案例研究方法、访谈法、全球价值链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第二章是文献回顾。本章在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有利的主要原因是为其提供了企业技术能力的国际来源,而现有全球价值链文献很少覆盖企业层面关于技术学习的问题。因此,在对企业技术能力问题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企业技术能力的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第三章从全球价值链上的权力关系着手,分析了链上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租金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由此所形成的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本质,为升级研究厘清了背景因素。本章首先讨论了全球价值链上权力关系的来源,把不同的权力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具有市场协调特征的关系、具有组织协调特征的关系以及处于此两者之间的混合形式。其次,讨论了租金的形式以及基于权力关系的租金分配,指出发展中国家企业升级应是在赢得权力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租金。在对权力关系和租金讨论的基础上,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理论基础进行评述,把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归纳为三个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观点,即作为驱动的治理、作为协调的治理和作为标准化的治理,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和竞争的关系,而不是迭代的关系,并认为目前还未出现把三个观点整合为统一的理论范式的趋势,而是会更加分裂。不同逻辑下对治理的理解及归类会得出不同的升级方法与路径。最后根据企业技术能力的知识特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治理与技术能力转移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意义。第四章是前面理论分析的落脚点。本章从全球价值链下企业升级的概念入手,指出了现有研究忽略了升级背后企业技术能力的获取,应把升级过程看作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技术积累活动、逐渐获得不同水平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获取是核心。在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演进规律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嵌入全价值链实现升级的途径和企业技术能力学习的过程,并从企业技术能力视角描绘出全球价值链治理和升级之间关系。接着,本章在对进入壁垒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企业技术能力、突破壁垒的战略,并指出企业的异质性和长期竞争优势取决于最终自主创新能力的构建。最后,本章进一步分析了如何通过嵌入不同国家价值链来利用不同链之间“能力的势能差”来获得不同能力实现企业升级,以及如何通过培育本土需求来形成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第五章开始将在分析我国蔬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我国蔬菜业如何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从升级。本章将重点讨论三个问题:一是世界蔬菜生产概况和贸易的基本特征,并指出蔬菜全球价值链的基本形态;二是我国蔬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三是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本章认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效卓着,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出口有下降趋势,中国蔬菜产业升级已是势在必行。第六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蔬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并从微观角度、采取案例分析形式分析了我国蔬菜经营如何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了升级。对我国蔬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中观层面,主要是采取贸易数据和贸易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尽管我国蔬菜产品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是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出口结构也与世界贸易结构不一致,竞争力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日本市场在中国蔬菜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本章专门对日本市场的贸易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支持前一研究的评价。二是微观层面,该层面的研究是和我国蔬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回答的。该层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案例研究完成的。对我国蔬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可见,我国蔬菜经营组织在不同阶段分别获得了不同的能力。在早期是以获得基本技术能力为主,但在经历了动荡上升阶段之后,随着治理模式变化的深入,推动了我国蔬菜业经营组织能力的提高,包括关联能力、产品与过程能力、投资能力、营销能力等,但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由此可见,我国蔬菜业的升级演化过程与策略是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的变迁紧密相连,技术能力贯穿于其中。研究也发现,治理不仅仅是升级的背景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升级的主要手段和内容,而这也是目前我国蔬菜业中正在探索的问题。研究认为,当前我国蔬菜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出“降级”的趋势。本章的研究为前面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撑,证明了升级的核心是技术能力的获取,而并不一定会沿着过程升级、产品升级、职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的路径演化。第七章进一步选取了两个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成功实现升级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加工番茄业的表明,尽管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不会自动成为竞争优势,企业只有紧紧把握技术能力这根主线,外部学习和内部创新兼顾,才能真正实现升级。而烟台北方安德利公司的升级策略也是围绕技术能力展开,该公司通过加入不同的国家价值链,充分利用各链条之间的“能力的势能差”来学习不同的技术能力,同时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获得自主创新能力,目标是职能升级。本章的案例分析进一步支持了前面理论论证部分的结论,支持了根据理论论证提出的升级策略的可行性。第八章围绕如何提高技术能力,对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中国蔬菜业升级为微观组织和政府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最后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严小良[10](2007)在《无公害线辣椒间作套种与生物防虫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线辣椒(Capsicum annuum var.acuminatum)俗称秦椒、辣子,国际贸易称“西安椒干”,是陕西省关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本试验主要对线辣椒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间作套种与生物防虫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生产提供依据。间作套种共设置了小麦—辣椒、玉米—辣椒、小麦—玉米—辣椒和单种(CK)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种模式可有效降低辣椒田间气温和地温,提高田间相对湿度,减少光照强度;病毒病病株率、疫病病株率显着降低,减轻蛀果害虫的危害程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水平;其中以小麦—玉米—辣椒套种模式效果最优。辣椒与西瓜套种设置套种比例为2:1、4:1、6:1和单种(CK)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以4:1处理的套种的经济效益最好,较对照增产达53%。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和烟青虫在7月和8月的发生规律,即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棉铃虫和烟青虫的一个危害世代,7月初达到爆发盛期,是主要危害世代,发生量大,危害性强;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棉铃虫和烟青虫的一个危害世代,8月初期达到爆发盛期,但发生规模小,数量少,产卵分散,危害性弱;赤眼蜂的田间羽化率较高,平均羽化率达57.9%;放蜂田赤眼蜂的平均田间寄生率较对照高13.5个百分点,寄生效果明显;放蜂田的害虫蛀果率较对照低8.2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线辣椒的合理套种可有效的改善田间的小气候,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利用赤眼蜂可有效的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危害。

二、蔬菜病虫害防治三道防线与三级产品生产技术——保护地番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病虫害防治三道防线与三级产品生产技术——保护地番茄(论文提纲范文)

(2)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起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第一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资本扩张与生态的对立
        三、城乡物质变换思想
        四、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解”的设想
    第二节 古巴共产党领导人的绿色思想
        一、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二、劳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第二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当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二、社会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古巴探索绿色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古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二、造成古巴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第三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基础铺设时期
        一、社会主义初期政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期经济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期社会文化建设
    第二节 框架建立时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法制框架确立
        二、生态领域科技研发获得发展
        三、公民环境意识教育持续推进
    第三节 自我转型时期
        一、“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
        二、科技领军发展阶段
        三、转型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第一节 建立本土化的永续绿色农业
        一、引入都市农业的栽培模式
        二、实施有机替代的生态实践
        三、整合养分循环的空间体系
        四、恢复粮食生产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注重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寻求石油替代等可再生能源
        二、可再生系统和清洁能源利用
    第三节 绿色因素融入社会服务行业
        一、绿色医疗
        二、绿色教育
        三、绿色旅游
    第四节 古巴绿色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
        一、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
        二、国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三、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认可
第五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三、注重资源内源式发展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党建思想
    第三节 以政府为主导的古巴特色绿色建设
        一、搭建绿色理念框架
        二、制定系列法律法规
        三、设置奖惩监管机制
第六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
        一、古巴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古巴绿色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古巴绿色发展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一、找准发展中的定位
        二、结合新时期的特色
        三、注重多元化的运用
第七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建设的绿色治理
        二、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
        三、为不同制度社会提供生态治理的新范式
    第二节 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
        一、都市农业对绿色城市建设的借鉴
        二、永续栽培实践对农业发展的借鉴
        三、环保意识与民众生态素养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潍坊市蔬菜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1.1.2 蔬菜安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3 质量安全日渐成为潍坊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1.2 研究综述
        1.2.1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因素分析
        1.2.1.1 环境因素
        1.2.1.2 生产组织化因素
        1.2.1.3 生产者素质因素
        1.2.1.4 制度因素
        1.2.2 国内蔬菜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2.2.1 国外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2.2.2 国内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
2 潍坊市蔬菜安全生产现状
    2.1 蔬菜产销状况
        2.1.1 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2.1.2 市场销售体系逐步完善
        2.1.3 科技含量提高
        2.1.4 发展了名优特,创建了一系列潍坊名牌
        2.1.5 建成了一批以外贸出口为主的龙头加工、贮藏企业
    2.2 蔬菜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2.2.1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2.2.2 农业标准化建设
        2.2.3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产品的认证
        2.2.4 对蔬菜投入品的管理
        2.2.5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2.2.6 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2.2.7 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
3 潍坊市蔬菜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3.1 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方面
        3.1.1 化肥用量过多
        3.1.2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农药施用量较大
        3.1.3 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尚未全面推广
    3.2 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方面
        3.2.1 农业投入品管理宣传力度不够
        3.2.2 农药质量检测系统建设不完善
        3.2.3 政府对农业投入品缺乏有效监管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发展对蔬菜供应链各环节的安全控制技术
        4.2.2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4.2.3 抓好蔬菜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确保上市蔬菜质量安全
        4.2.4 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检测技术
        4.2.5 强化基层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4.2.6 大力推进地产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4)河北省蔬菜生产投入要素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1.1.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1.3 未来发展对蔬菜生产的要求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关于农业生产效益的研究
        1.3.2 关于蔬菜生产及效益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数据来源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2 研究的创新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蔬菜生产
        2.1.2 效益
        2.1.3 农业科技进步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
        2.2.3 系统理论
        2.2.4 新价值论
        2.2.5 财富论
        2.2.6 农户生产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自然资源要素对河北省蔬菜生产影响分析
    3.1 耕地资源对河北省蔬菜生产的影响分析
        3.1.1 河北省耕地资源概况
        3.1.2 耕地资源数量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3.1.3 耕地质量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3.1.4 耕地细碎化情况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3.2 水资源对河北省蔬菜生产的影响分析
        3.2.1 水对蔬菜生产的重要性及河北省水资源现状
        3.2.2 蔬菜生产水资源认知及使用情况
        3.2.3 蔬菜生产中灌溉方式采用情况
    3.3 本章小结
4 物质投入对河北省蔬菜生产影响分析
    4.1 肥料施用对河北省蔬菜生产的影响分析
        4.1.1 河北省蔬菜生产肥料投入
        4.1.2 河北省蔬菜生产施肥结构
        4.1.3 河北省蔬菜生产化肥投入情况
    4.2 农药施用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分析
        4.2.1 河北省蔬菜生产农药投入情况
        4.2.2 蔬菜生产者农药施用情况
    4.3 农膜使用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分析
        4.3.1 河北省蔬菜生产农膜投入情况
        4.3.2 蔬菜生产者农膜使用情况
    4.4 生产设施对蔬菜生产影响分析
        4.4.1 河北省设施蔬菜类型及分布情况
        4.4.2 生产设施对蔬菜生产影响情况
    4.5 本章小结
5 劳动力要素对河北省蔬菜生产影响分析
    5.1 劳动力数量对河北省蔬菜生产的影响
        5.1.1 劳动力数量投入对蔬菜种植面积的影响
        5.1.2 劳动力数量投入对蔬菜种植品种的影响
        5.1.3 劳动力数量投入对蔬菜生产方式的影响
    5.2 劳动力素质对河北省蔬菜生产的影响
        5.2.1 问题的选择
        5.2.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假设
        5.2.3 实证分析及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科技进步对河北省蔬菜生产影响分析
    6.1 科技进步对蔬菜生产的影响方式
        6.1.1 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
        6.1.2 提供先进适用的设施
        6.1.3 提高蔬菜生产资料利用效率
    6.2 河北省蔬菜生产技术效率计算及分析
        6.2.1 全要素生产率(TFP)概念介绍
        6.2.2 应用计算方法介绍
        6.2.3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6.2.4 TFP变动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评价
    7.1 河北省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思路
        7.1.2 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7.2 河北省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评价方法选择
        7.2.1 层次分析法
        7.2.2 主成分分析方法
    7.3 河北省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评价数据及来源
        7.3.1 指标体系数据
        7.3.2 各指标数据
    7.4 河北省蔬菜生产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7.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7.4.2 主成分分析
        7.4.3 评价结果
    7.5 本章小结
8 河北省蔬菜生产要素高效利用及效益提升对策
    8.1 提升蔬菜科技创新水平
    8.2 合理控制蔬菜发展整体规模
    8.3 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
    8.4 实行园区化管理,加速土地流转
    8.5 加强生产者技术和管理水平培训
    8.6 继续加大设施蔬菜发展
    8.7 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9 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存在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2.1.1 体系健全,分工明确
        2.1.2 法律法规健全,执行严格
        2.1.3 体系配套,可操作性强
        2.1.4 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健全,监管得力
        2.1.5 安全信息工作措施得力,透明度程度高
    2.2 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第三章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及典型分析
    3.1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概况
        3.1.1 法律规范逐步完善
        3.1.2 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
        3.1.3 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跃式增长
    3.2 辽中县农业技术协会走绿色农业致富之路
        3.2.1 搭建农技服务平台,引领农民科学发展绿色蔬菜
        3.2.2 搭建农资服务平台,拓宽农民增收节支渠道
        3.2.3 搭建农贸服务平台,推动绿色农产品进入大市场
    3.3 桓仁乡特色冰葡萄产业实现华丽转身
        3.3.1 挖掘优势,放大优势,坚持标准化绿色生产
        3.3.2 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实施品牌、商标战略
        3.3.3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获得更加可观的规模效益
    3.4 大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程监管
        3.4.1 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区
        3.4.2 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监管
        3.4.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统
第四章 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展状况分析
    4.1 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4.1.1 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概念了解情况分析
        4.1.2 对市场蔬菜价格进行分析
        4.1.3 对消费者购买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量进行分析
        4.1.4 种植户认为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需要政府给予什么方面的支持
        4.1.5 应该从那方面入手解决凤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4.2 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4.2.1 现状分析
        4.2.2 凤城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现状
        4.2.3 凤城市政府对于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出台的政策和执行情况
        4.2.4 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 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4.4 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4.1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
        4.4.2 农业体系建设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
        4.4.3 工作经费及管理人员不到位
第五章 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5.1 建设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5.1.1 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
        5.1.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5.1.3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5.2 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
        5.2.1 落实农业投入品监管责任制
        5.2.2 开展农业投入品备案登记
        5.2.3 实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
        5.2.4 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
    5.3 加大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健全农产品的检测体系
        5.3.1 规范监管机制与执法行为
        5.3.2 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5.3.3 加大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投入
    5.4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技术支撑
        5.4.1 大力组织展示示范
        5.4.2 广泛开展技术指导
        5.4.3 切实搞好配套服务
        5.4.4 全面整合资源力量
        5.4.5 着力搞好宣传培训
    5.5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认证工作
        5.5.1 坚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5.5.2 推行产地编码,完善保障体系
    5.6 强化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5.6.1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优良环境
    5.7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建国初期武汉蔬菜的产供销(1949-196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特色
第一章 建国初期武汉的蔬菜种植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武汉城、郊
        一、1950年代武汉城市的重要性
        二、武汉郊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
        三、移民与武汉社会变迁
    第二节 建国初期武汉郊区蔬菜生产的组织与计划
        一、政府政策
        二、组织变迁
        三、计划生产
    第三节 建国初期武汉郊区的蔬菜种植
        一、郊区蔬菜生产的一般状况
        二、耕作制度
    第四节 城区居民的蔬菜种植
第二章 建国初期武汉的蔬菜供应及其调剂
    第一节 建国初期武汉蔬菜供应状况及其变迁
        一、建国前的蔬菜供应
        二、建国初期的蔬菜收购形式及其变迁
    第二节 蔬菜的调入与调出
    第三节 蔬菜的贮存与加工
第三章 建国初期武汉蔬菜的销售
    第一节 蔬菜市场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蔬菜商贩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市场管理
        一、行政管理
        二、价格机制
结语:计划经济的运作
参考文献
后记

(7)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备受关注的农产品质量问题
        1.1.2 产业组织制度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体系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论文创新之处
        1.5.2 论文不足之处
2 理论分析框架
    2.1 农产品质量特性
        2.1.1 农产品特性
        2.1.2 农产品质量特性
        2.1.3 农产品质量函数
    2.2 产业组织制度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质量的产业组织学属性
        2.2.3 产业组织制度对农产品质量绩效的作用机理
    2.3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原理
        2.3.1 农产品质量目标
        2.3.2 实现农产品质量目标的经营行为
        2.3.3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产业组织理论对策
3 经营规模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3.1 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现状分析
        3.1.1 农产品生产者经营土地规模分析
        3.1.2 农产品生产者经营土地收入分析
    3.2 经营规模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3.2.1 分散小规模经营条件下的经营行为选择以及质量绩效
        3.2.2 大规模经营对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益处
        3.2.3 经营规模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实例分析----以莱芜生姜生产为例
    3.3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业经营规模制度安排
        3.3.1 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制度安排的思路
        3.3.2 制度安排之一----通过产权组合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3.3.3 制度安排之二----通过产权组合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
        3.3.4 制度安排之三----通过农业核心技术分离建立专业化组织
4 纵向合作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4.1 我国农业纵向合作现状分析
        4.1.1 我国农业纵向合作发展现状
        4.1.2 农业纵向合作机制
        4.1.3 我国农业纵向合作主要模式
        4.1.4 现有纵向合作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4.2 农业纵向合作中经营主体质量管理行为与质量绩效
        4.2.1 农业纵向合作对农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及其原因分析
        4.2.2 农业纵向合作中不良经营行为及其原因分析
    4.3 不同纵向合作模式实例对比分析----三鹿牛奶与银香牛奶
        4.3.1 三鹿牛奶纵向合作模式----非完全一体化纵向合作
        4.3.2 银香牛奶纵向合作模式----完全一体化纵向合作
        4.3.3 两种纵向合作模式下经营行为与质量绩效比较
    4.4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纵向合作制度安排
        4.4.1 农业纵向合作激励机制设计框架
        4.4.2 完全一体化企业制度安排
        4.4.3 非完全一体化纵向合作制度设计
        4.4.4 农业企业虚拟经营
5 行业壁垒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5.1 我国农业进入壁垒特征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5.1.1 我国农业经济性进入壁垒
        5.1.2 我国农业制度性进入壁垒
        5.1.3 进入壁垒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5.2 我国农业退出壁垒特征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5.2.1 我国农业经济性退出壁垒
        5.2.2 我国农业制度性退出壁垒
        5.2.3 退出壁垒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5.3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业行业壁垒制度安排
        5.3.1 提高农户进入壁垒的制度安排
        5.3.2 降低农户退出壁垒的制度安排
        5.3.3 降低农业企业进入壁垒的制度安排
6 产品差异性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6.1 产品差异化理论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
        6.1.1 产品差异化相关概念
        6.1.2 农产品差异化途径
    6.2 我国农产品差异化特征
        6.2.1 品种的差异化程度低
        6.2.2 质量的差异化程度低
        6.2.3 品牌的差异化程度低
    6.3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产品差异化制度安排----农业企业
        6.3.1 农业企业提高农产品差异化的作用
        6.3.2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
7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
    7.1 农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
        7.1.1 农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框架
        7.1.2 农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途径
    7.2 农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相关配套政策
        7.2.1 优质优价市场机制
        7.2.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7.2.3 社会保障制度
        7.2.4 农村金融和保险制度
        7.2.5 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7.2.6 农村信息化网络
        7.2.7 利益分配机制
        7.2.8 行为约束机制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济学特征
    2.3 政府经济学:政府干预的基础
    2.4 政府在管理中的职能
    2.5 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
第3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国际比较分析
    3.1 农产品(食品)安全政府管理模式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
    3.3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4 国外政府加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对新疆的借鉴意义
第4章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分析
    4.1 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2 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4.3 案例分析
第5章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5.1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机构及职能现状分析
    5.2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现状分析
    5.3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监管措施
第6章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的总体构想与管理体制
    6.1 新疆政府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总体目标
    6.2 总体构想和策略
    6.3 实施统一监管模式
    6.4 新疆农产品安全政府管理体系的组织构架
    6.5 建立新疆政府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第7章 政府对生产源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7.1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管理
    7.2 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7.3 突出安全农产品基地管理
    7.4 政府对农产品(食品)生产者的监管
    7.5 推广支持安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第8章 政府对市场、消费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8.1 政府市场治理模式的选择
    8.2 市场准入
    8.3 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
    8.4 政府引导农产品安全消费
    8.5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8.6 案例:谁让"三聚氰胺"如此猖狂
第9章 构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和信息系统
    9.1 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意义重大
    9.2 新疆主要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
    9.3 新疆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内容建设
    9.4 政府推动农产品追溯制度
    9.5 建立新疆农产品安全信息系统
    9.6 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第10章 构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
    10.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
    10.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
    10.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10.4 典型案例
第11章 新疆政府农业质量安全管理支撑体系建设
    1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政策体系
    11.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
    11.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11.4 增加投入,完善农业保护措施
    11.5 加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11.6 建立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11.7 整合现有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职能
第12章 结论
    12.1 主要结论
    12.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技术能力视角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 ——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蔬菜业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一、理论视角问题的提出
        二、实践视角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预期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研究文献回顾
        一、全球价值链研究的理论来源
        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国内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
        四、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节 企业技术能力视角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
        一、国外关于企业技术能力研究的方向
        二、国内对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
        三、企业技术能力视角下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权力、租金与全球价值链治理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上的权力关系
        一、全球价值链上权力的来源
        二、全球价值链上权力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租金
        一、基于个体组织的租金
        二、基于链上关系的组织租金
        三、基于全球价值链上权力关系的租金分配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一、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理论基础
        二、全球价值链治理内涵的发展
        三、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发展趋势
        四、小结
    第四节 技术能力视角下的全球价值链治理
        一、知识概述
        二、企业技术能力的知识特征
        三、全球价值链治理与技术能力的转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技术能力视角的解释
    第一节 技术能力视角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企业升级的内涵
        一、全球价值链下的企业升级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演化模式
        三、全球价值链下获取企业技术能力的学习过程
    第二节 技术能力视角下的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企业升级的关系
        一、企业技术能力视角下治理与升级的关系
        二、不同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的学习机制
    第三节 基于技术能力和全球价值链的企业升级战略选择
        一、进入壁垒与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企业升级
        二、基于技术能力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升级战略
    第四节 需求视角下的国家价值链与多链升级策略
        一、需求视角下的国家价值链
        二、国家价值链上的能力势能差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升级策略
        三、小结
    第五节 基于本土需求的国内价值链与自主创新能力培育
        一、低端锁定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升级的困境
        二、经济发展、国内市场需求升级与企业升级
        三、基于国内价值链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与企业升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世界蔬菜生产与贸易特征
        一、世界蔬菜的起源中心
        二、世界蔬菜贸易的发展
        三、世界蔬菜贸易的特征分析
        四、蔬菜全球价值链图景
    第二节 中国蔬菜生产
        一、中国蔬菜栽培
        二、中国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三、目前我国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出口贸易概况
        一、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二、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蔬菜业竞争力与升级路径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二、分析单位
        三、数据搜集与分析
    第二节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绩效评价
        一、贸易绩效研究方法
        二、中国蔬菜出口总体贸易绩效分析
    第三节 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贸易绩效评价
        一、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现状分析
        二、中国蔬菜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三、中国蔬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蔬菜业竞争力与升级路径分析——微观的视角
        一、理论背景回顾
        二、安丘蔬菜业发展概况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的收集分析
        四、安丘蔬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的演化过程及策略
        五、安丘蔬菜在日本市场竞争力的微观分析
        六、案例讨论与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蔬菜业升级的典型案例研究
    第一节 能力学习与中国加工番茄业的升级
        一、中国加工番茄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
        二、中国加工番茄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三、中国加工番茄业的学习与升级过程
        四、小结与未来展望
    第二节 国家价值链与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公司的升级策略
        一、浓缩果汁行业全球价值连特征
        二、国内企业竞争状况分析
        三、安德利的升级实践
        四、小结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中国蔬菜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微观建议
        二、宏观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我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域概况与发展方向
    附录二 结构性访谈提纲
    附录三 调研单位目录
    附录四 田野调研实录
    附录五 攻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10)无公害线辣椒间作套种与生物防虫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无公害辣椒(蔬菜)生产综述
        1.1.1 无公害辣椒(蔬菜)的概念和特征
        1.1.2 无公害辣椒(蔬菜)生产的必要性
        1.1.3 无公害辣椒(蔬菜)、绿色辣椒(蔬菜)、有机辣椒(蔬菜)的区别
        1.1.4 发展无公害辣椒的主要技术环节
        1.1.5 无公害辣椒(蔬菜)的发展概况
        1.1.6 无公害蔬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线辣椒在陕西省的发展概况
        1.2.1 线辣椒生产概况
        1.2.2 线辣椒主要品种
        1.2.3 陕西省线辣椒无公害生产概况
        1.2.4 示范区的农用化学品投入情况调查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线辣椒与小麦、玉米套种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2.1.1 线辣椒与小麦、玉米套种试验材料
        2.1.2 线辣椒与小麦、玉米套种试验设计
        2.1.3 线辣椒与小麦、玉米套种试验方法
    2.2 线辣椒与西瓜套种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线辣椒与西瓜套种试验材料
        2.2.2 线辣椒与西瓜套种试验方法
    2.3 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和棉铃虫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2.3.1 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和棉铃虫试验材料
        2.3.2 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和棉铃虫试验设计
        2.3.3 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和棉铃虫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辣椒、玉米间作套种
        3.1.1 不同套种模式对地温的影响
        3.1.2 不同套种模式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3.1.3 不同套种模式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3.1.4 不同套种模式对病毒病株率的影响
        3.1.5 不同套种模式对疫病株率的影响
        3.1.6 不同套种模式对害虫蛀果率的影响
        3.1.7 不同套种模式对单位面积产值的影响
    3.2 辣椒、西瓜套种模式
    3.3 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
        3.3.1 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的性诱剂诱测效果
        3.3.2 赤眼蜂羽化率
        3.3.3 赤眼蜂田间寄生率
        3.3.4 辣椒果实受害情况田间调查
第四章 讨论
    4.1 小麦、辣椒、玉米间作套种对线辣椒生产的影响
        4.1.1 套种可有效改善作物间的小气候
        4.1.2 套种可以减轻病虫危害
        4.1.3 套种能够显着增加其产值
    4.2 西瓜与线辣椒套种
    4.3 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
第五章 结论
    5.1 间作套种对辣椒生产的影响
        5.1.1 小麦、辣椒、玉米间作套种对辣椒生产的影响
        5.1.2 辣椒与西瓜间作套种对辣椒生产的影响
    5.2 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和棉铃虫的效果试验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蔬菜病虫害防治三道防线与三级产品生产技术——保护地番茄(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晶.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潍坊市蔬菜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研究[D]. 曾宪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7)
  • [4]河北省蔬菜生产投入要素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王亚坤.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3)
  • [5]凤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研究[D]. 侯立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6]建国初期武汉蔬菜的产供销(1949-1961)[D]. 蒋渊.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7]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李平英.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8]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 唐胜军. 新疆农业大学, 2010(07)
  • [9]技术能力视角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 ——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蔬菜业的实证研究[D]. 包玉泽. 武汉大学, 2010(05)
  • [10]无公害线辣椒间作套种与生物防虫技术的研究[D]. 严小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蔬菜病虫害保护番茄三道防线三级产品生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