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经济性评价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经济性评价

一、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媛[1](2021)在《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收集经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其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和预后情况,为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决策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8年12月某医院309例首次经射波刀治疗且无既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疗效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预后、肿瘤标志物和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应用软件Epidata3.1和SPSS 24.0进行临床资料的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1.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309例患者中男性264例,占85.4%;女性45例,占14.6%。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88岁,中位年龄56(47,65)岁。有肝炎史患者244例,占79.0%。小肝癌患者192例,占62.1%。累积剂量<40Gy的患者43例,占13.9%;40-44Gy的患者147例,占47.6%;≥45Gy的患者119例,占38.5%。生物有效剂量(BED)<70Gy的患者29例,占9.4%;70-79Gy的患者109例,占35.5%;80-89Gy的患者97例,占31.4%;≥90Gy的患者74例,占23.9%。2.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有3个月疗效的20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患者3例,占1.5%;部分缓解(PR)患者66例,占32.9%;稳定(SD)患者71例,占35.3%;进展(PD)患者61例,占30.3%;3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9.7%。有6个月疗效的125例患者中,CR患者2例,占1.6%;PR患者24例,占19.2%;SD患者49例,占39.2%;PD患者50例,占40.0%;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肝癌直径、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局部控制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和分割次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疗效有统计学意义(OR=4.647、0.210,P<0.05)。有腹水患者进展的风险是无腹水患者的4.647倍,分割次数≥4次患者进展的风险是<4次患者的0.210倍。3.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患者经射波刀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onferroni校正后,治疗后6个月AFP较治疗前下降(P<0.001)。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经射波刀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降低(Z=-3.437、-3.148、-2.197、-6.260、-6.449,P<0.05),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升高(Z=-3.696,P<0.05)。5.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26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0(16.3,41.7)月,1年生存率为65.8%,2年生存率为43.6%,3年生存率为3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炎、病灶个数、肝癌直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腹水、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脉癌栓有统计学意义(HR=3.472,P=0.003),有门脉癌栓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门脉癌栓患者的3.404倍。结论:1.分割次数和腹水可能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的独立因素。2.射波刀治疗对肿瘤标志物会产生影响,使治疗后6个月AFP降低。3.射波刀治疗对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会产生影响,使红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白蛋白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上升。4.门脉癌栓是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杨鸣[2](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丁惠国,屠红,曲春枫,曹广文,庄辉,赵平,徐小元,杨永平,卢实春[3](2021)在《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年龄调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55%,肝癌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着性提高。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的主要病因。指南推荐了适合临床实践的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个层次的肝癌风险人群辨识特征。在医院和社区人群中筛查伴肝癌风险的患者,并科学地进行分层监测。伴有肝癌风险的患者需要终生监测,指南根据风险层次推荐了不同的肝癌监测间隔和工具,对于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对于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指南部分推荐意见的成本-效益仍需要进一步评价。

罗飞凤[4](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Drug Bank、BATMAN-TCM数据库及平台和Pharm Mapper服务器,检索并收集人参中药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靶蛋白,进而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共享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和KOBAS软件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共167个,预测靶点共194个以及原发性肝癌靶点32285个;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蛋白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TP53等;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CCND1、CASP8、AKT1、TNF、IL6、TP53、INS、EGFR等靶点排名靠前;Pathways in cancer(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Hepatitis B(乙型病毒性肝炎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糖尿病并发症年龄相关信号通路)和Measles(麻疹信号通路)是主要生物途径。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胰岛素代谢、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多靶点、多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梁新梅[5](2020)在《扶阳益肝汤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扶阳益肝汤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TACE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阳益肝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实体瘤大小、甲胎蛋白(AFP)、凝血功能(P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 L)、血清白蛋白(ALB)的改变,评价扶阳益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率、死亡率和安全性。结果:(1)随访半年内,试验组复发率(25%vs 47.5%,P<0.05)和死亡率(20%vs 42.5%,P<0.05)显着低于对照组。(2)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4周、12周后,试验组Karnofsky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3)实体瘤大小及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4周后,试验组ALT、AST水平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实体瘤大小、AFP、PT、TBi L、ALB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瘤体缩小、AFP水平的降低、ALB水平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PT、ALT、AST、TBi 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的明显异常,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较对照组出现不适症状的病例较少,表明扶阳益肝汤安全性更好。结论:扶阳益肝汤可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半年内复发率和死亡率,缩小肿瘤病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总体临床疗效,同时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良好。

朱洪兵[6](2020)在《益气化瘀解毒方联合TAC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益气化瘀解毒方联合TAC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真实世界研究,初步评价该方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证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1 6年1月-201 9年9月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及湘雅医院介入科住院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104例患者,试验组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方联合TACE方案,对照组予单纯TACE治疗,对2个队列患者的PFS、瘤体、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安全性及住院费用等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对影响生存期的各项因素构建单因素分析模型及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患者生存期的不同获益程度。结果:(1)治疗后试验组ALT、AST、TBIL、AFP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2)两组在瘤体客观疗效评价的疾病控制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 5);(3)试验组治疗前后KPS及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4)试验组平均PF S为(218.679±166.014)d,对照组平均PFS为(155.292±131.320)d,两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 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年龄与肿瘤进展有关(P<0.0 5);治疗方式是影响肝癌患者PFS的主要因素(P<0.05);(5)试验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单纯TACE治疗住院时间较短,但费用明显高于益气化瘀解毒方联合TACE治疗(P<0.01)。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案能稳定瘤体、延长PFS生存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AFP水平、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樊周沛[7](2020)在《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占全球的50%以上,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肝癌具有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机会。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肝癌的治疗方案愈加趋于多样化、复合化,但仍旧难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时间往往不到1年。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非手术肝癌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血管和灌注化疗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但TACE治疗往往并不能完全阻塞肿瘤血管,肿瘤细胞在缺氧时会大量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导致TACE治疗仍有较高的复发性和转移率,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对改善TACE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索拉非尼(Sorafeni)和阿帕替尼(Apatinib)是目前临床常用VEGFR相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TKI),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它们联合TACE治疗理论上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目的回顾性分析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阿帕替尼这两种治疗方案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信息,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采取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来检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进行,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疗效:近期疗效:TACE联合索拉非尼组(以下简称索拉非尼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9.4%,疾病控制率(DCR)为84.8%;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以下简称阿帕替尼组)ORR为28.6%、DCR为77.1%,两组患者的ORR、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6、P=0.419)。远期疗效:索拉非尼组和阿帕替尼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10.32个月、8.2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个月、7.0个月,平均总生存期为24.03个月、23.9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7.0个月、14.0个月,两组患者OS和P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508、P=0.371)。治疗后两组患者AFP水平均显着下降,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但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无药物相关死亡事件。阿帕替尼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发生率较高于索拉非尼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30),其余药物相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不良反应在经过对症处理或调整药物剂量后均获得临床缓解。3.影响因素: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CLC分期、Child Pugh分级、AFP水平、HBV病毒复制。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预后相关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总生存期相关的影响因素有BCLC分期、HBV病毒复制,即乙肝病毒复制和血管侵犯、远处转移与死亡风险正相关。4.经济效益:本研究中两种方案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CMA)进行比较。口服索拉非尼费用380元/天、阿帕替尼345元/天。在疗效相近、安全性相似情况下阿帕替尼组成本略低于索拉非尼组。结论1.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尼均可有效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但两种联合治疗方案之间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索拉非尼组治疗成本略高于阿帕替尼组。2.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手足综合征和高血压在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中发生几率更高,其余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3.年龄、BCLC分期、Child Pugh分级、AFP水平、HBV病毒复制均可影响患者预后,此外乙肝病毒复制、血管侵犯或远处转移与死亡风险正相关。

林伟鹏[8](2020)在《TACE联合MWA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是疾病负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有三种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两者混合型。其中大部分为HCC,占85%~90%,恶性程度非常高,具有较强的浸润性和转移性;且因早期起病十分隐匿,患者通常无典型的症状或体征,一旦有症状或体征时已经为进展期或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机会;目前对于这类患者通常首先选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这在国内外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然而,仅通过TACE治疗,通常只影响部分肿瘤细胞,肿瘤负荷仍较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十分有限,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研究者已不断探索尝试进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或发挥TACE和MWA的联合治疗优势,进一步的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TACE联合MWA与单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优势,提高患者中位生存期,也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依据,指导临床工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发表时间限定为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有关TACE联合MWA与单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通过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给予Meta分析。我们评价指标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手术前后的水平变化;实体肿瘤疗效评估,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总有效率[(CR+PR)/总人数×100%];患者的生存率(随访1年、2年、3年);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5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其中有5135例中晚期肝癌研究对象,TACE联合MWA组2584例,单纯TACE组2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手术前后AFP水平变化,TACE联合MWA组与单纯TACE组均有明显下降,但TACE联合MWA组的下降弧度更明显[SMD=-1.48,95%CI(-2.16,-0.80),P<0.05],两组手术前后下降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实体肿瘤治疗疗效评估:TACE联合MWA组与单纯TACE组比较,CR[RR=2.00,95%CI(1.69,2.37),P<0.05]、PR[RR=1.24,95%CI(1.11,1.40),P<0.05]及总体有效率[RR=1.44,95%CI(1.34,1.55),P<0.05]均较高;SD[RR=0.62,95%CI(0.52,0.74),P<0.05]及PD[RR=0.53,95%CI(0.41,0.70),P<0.05]均较低,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生存时间:TACE联合MWA组与单纯TACE组比较,1年生存率[RD=0.18,95%CI(0.15,0.20),P<0.05]、2年生存率[RD=0.24,95%CI(0.22,0.26),P<0.05]、3年生存率[OR=2.80,95%CI(1.97,3.99),P<0.05]均较高,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后均有出现各种常见并发症发生,但未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结论TACE与MWA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安全性稳定,且与单纯TACE治疗相比,TACE联合MWA序贯疗法的患者具有近期疗效更好、总生存时间延长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程紫薇,程伟,邢东炜,张闽光[9](2019)在《中医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进展》文中提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对临床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大多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引起的术后栓塞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而中医药治疗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少,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后患者采用中草药治疗术后栓塞综合征。通过对中医药应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便正确认识中医药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刘占伟[10](2019)在《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方案与单纯TACE方案治疗大肝癌(LHC)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远期生存,同时进一步研究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L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方案治疗,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进行诊断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血液供应情况,选择性插管直至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后注入化疗药物,最后以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近端延长化疗时效,每隔2840天进行一次,不超过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先行TACE治疗,步骤同对照组,30天后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MWA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穿刺导入微波电极至预定肿瘤部位,根据肿块大小和患者情况调节微波机功率、作用时间和进针次数,根据肿瘤形态及大小布针,大肿瘤分次从不同方向多点多部位分段凝固、多点组合,消融结束后边退针边凝固针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门静脉分支癌栓、淋巴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BCLC)等一般资料。于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日期截止至2019年8月。以首次进行治疗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作为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预后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人数占比、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D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ORR及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患者MST为23.24个月,对照组患者MST为13.58个月。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干预后患者症状减轻。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患者预后情况存在差异(P<0.05)。(8)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TACE联合MWA方案可有效缩小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促进疾病康复、降低LHC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2)TACE联合MW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3)近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客观缓解率和控制率;远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4)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为LH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其中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二、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原发性肝癌
        1.1.1 原发性肝癌概述
        1.1.2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特征
        1.1.3 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
        1.1.4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
        1.1.5 原发性肝癌血生化指标
    1.2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1.2.1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2.2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3 射波刀治疗肝癌
    1.3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基本情况
        2.2.2 治疗方案
        2.2.3 近期疗效
        2.2.4 肿瘤标志物
        2.2.5 血生化检查
        2.2.6 预后情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原发性肝癌患者基本情况
        3.1.1 一般情况
        3.1.2 疾病特征
    3.2 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方案
    3.3 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情况
        3.3.1 3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3.2 6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4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
        3.4.1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3.4.2 基本情况对治疗后6 个月AFP的影响
    3.5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
    3.6 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
        3.6.1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
        3.6.2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基本情况
    4.2 疗效情况
    4.3 肿瘤标志物
    4.4 血生化指标
    4.5 预后情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筛查与监测的定义
    1.1 筛查
    1.2 监测
    1.3 筛查与监测的伤害
2 肝癌病理学和癌前病变
3 流行病学及疾病负担
    3.1 发病率与死亡率
    3.2 疾病负担
4 肝癌的病因
    4.1 肝硬化
    4.2 慢性HBV感染
    4.3 其他病因
        4.3.1 慢性HCV感染
        4.3.2 酒精性肝病、NAFLD或伴糖尿病
        4.3.3 致癌物暴露
    4.4 肝癌病因的变迁
5 肝癌高危人群的辨识与分层
    5.1 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 其他人员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1 HCV感染者中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2 NAFLD和酒精肝病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分层
        5.3.3 肝癌家族史人群
6 筛查与监测工具
    6.1 腹部US
    6.2 多排螺旋CT、MRI
    6.3 AFP、DCP、AFP-L3
    6.4 其他血清蛋白标志物
    6.5 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6.5.1 微小RNA(microRNA,miRNA)
7 肝癌的监测
    7.1 目标人群
    7.2 监测间隔
    7.3 依从性
    7.4 召回
    7.5 成本效益
8 肝癌根治术后的监测
    8.1监测间隔
    8.2 肝癌复发转移的防治
9 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背景
    1 中医学研究
        1.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1.2 中医对人参的认识
    2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
    3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手术治疗
        3.2 肝移植
        3.3 射频消融术(RFA)
        3.4 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3.5 放射治疗
        3.6 全身化疗
        3.7 靶向治疗
        3.8 免疫治疗
        3.9 原发病治疗
    4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中药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4.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5 总结
第二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检索
        1.2 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收集与筛选
        1.3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获取
        1.4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
        1.5 人参皂苷-原发性肝癌网络关系图的构建
        1.6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
    2 结果
        2.1 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收集与靶点预测的结果
        2.2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收集结果
        2.3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互作图的构建与分析
        2.4 药物预测靶点-疾病靶点关系图的构建结果
        2.5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1 总结
    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扶阳益肝汤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
        1.2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1.4 肝癌TACE术的应用现状
    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概述
        2.1 病因病机
        2.2 肝癌介入术后的辨证论治
    3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诊疗的不足及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案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疗效指标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1 病例脱落、剔除情况
    2 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
    3 两组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
        3.1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的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
    4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4.1 两组治疗后实体瘤m RECIST评价的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AFP水平变化的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PT的比较
        4.4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Bi L、ALB的比较
    5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肿瘤复发率比较
    6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死亡率的比较
    7 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讨论
    1 扶阳理论与“内阳外阴”阴阳本体结构理论
        1.1 对扶阳理论的认识
        1.2 “内阳外阴”阴阳本体结构理论的阐释
        1.3 扶阳思想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理论的相通性
    2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之本及治疗方向
        2.1 肝癌的发病:阳虚为本
        2.2 基于扶阳思想与阴阳本体结构理论认识肝癌的病机及治法
    3 扶阳益肝汤配伍及药理作用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疗效比较分析
        4.2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疗效比较分析
        4.3 两组治疗后实体瘤m RECIST评价结果分析
        4.4 两组治疗后AFP疗效比较分析
        4.5 两组治疗后PT疗效比较分析
        4.6 两组治疗后ALT、AST疗效比较分析
        4.7 两组治疗后TBiL、ALB疗效比较分析
        4.8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分析
        4.9 不良反应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益气化瘀解毒方联合TAC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实验室指标比较
        3.3 实体瘤疗效客观评价
        3.4 体力状况比较
        3.5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6 PFS
        3.7 生存期单因素分析
        3.8 生存期多因素分析
        3.9 不良反应
        3.10 住院时间
        3.11 住院费用
第二部分 分析讨论
    1 研究方法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3 讨论
    4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表1:肝癌诊断标准
    附表2:肝癌临床分期
    附表3:体力状况计分标准(Karnofsky氏评分)
    附表4:肝功能分级
    附表5: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附表6: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WHO)
    附表7: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2
附录 B:临床观察表
综述 中医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TACE及全身用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TACE联合MWA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1.1 检文献数据库
        1.1.2 文献主要关键词
        1.1.3 数据库检索表达式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文献的纳入标准
        1.2.2 文献的排除标准
    1.3 纳入指标
    1.4 资料提取与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
        1.4.1 资料提取
        1.4.2 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手术前后AFP的变化
        2.2.2 实体肿瘤疗效评估
        2.2.3 生存率
        2.2.4 术后并发症
        2.2.5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小结与展望
    4.1 小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医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口服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
    1.1 中药复方口服治疗
    1.2 中成药口服治疗
2 中药注射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
3 中医外治法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
    3.1 穴位治疗
    3.2 药物灌注治疗
4 内外治法联合治疗
5 结语

(10)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PHC诊断标准
    1.5 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癌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肝癌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2.6 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比较
    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8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9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附图
4 讨论
    4.1 背景
    4.2 实验室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4.4 治疗
    4.5 TACE联合MWA治疗LHC结果分析
    4.6 本研究不足及改进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D]. 张雪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J]. 丁惠国,屠红,曲春枫,曹广文,庄辉,赵平,徐小元,杨永平,卢实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2)
  • [4]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D]. 罗飞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扶阳益肝汤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D]. 梁新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益气化瘀解毒方联合TAC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真实世界研究[D]. 朱洪兵.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比较[D]. 樊周沛. 郑州大学, 2020(02)
  • [8]TACE联合MWA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Meta分析[D]. 林伟鹏.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9]中医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进展[J]. 程紫薇,程伟,邢东炜,张闽光. 吉林中医药, 2019(11)
  • [10]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D]. 刘占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经济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