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数据与AutoCAD程序结合的应用实例

测量数据与AutoCAD程序结合的应用实例

一、测量数据与AutoCAD程序结合应用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解斌[1](2020)在《基于多视图空间拓扑关系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GIS三维建模领域,使用建筑工程视图自动构建三维模型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二维建筑工程视图的读取、分析和三维构建是一个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相继提出多种构建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因此,研究利用建筑工程多视图自动构建三维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比分析了基于B-Rep的构建方法和基于CSG的构建方法,结合拓扑几何学原理,研究了一种基于多视图空间拓扑关系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包括:(1)针对建筑工程视图设计标准不固定,计算机自动识别困难等问题,规范了建筑多视图的绘制方法,调整了多视图的位置分布,为提高多视图的识别和重建效率打下基础。(2)为有效存储提取的图元数据,满足三维构建算法的输入环境,给出了图元数据结构设计和预处理方法。即采用移动分割线法快速高效地分离多视图中包含的六个基本视图,利用坐标变换将多视图从平面坐标转换成各自对应的空间坐标。(3)为构建三维基体的拓扑结构,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二分支点的轮廓环搜索算法用于识别视图中的基本轮廓环,然后提出了基于俯视图基环的轮廓环匹配算法,将组成各基体的投影基环从多视图中提取出来,最后组合基本轮廓环构建基体的拓扑结构。(4)为构建三维基体的几何结构,提出了基于投影点的三维顶点搜索算法,并给出了三维顶点坐标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三维顶点置换基环中的投影点,成功构建基体的几何结构。(5)将包含点、面、体空间拓扑关系的数据输出到obj文件中,这种通用的三维模型格式适用于各种应用。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开发了用于多视图构建三维模型的函数库,并以实际建筑多视图为例进行了三维模型构建实验。使用该函数库可以将二维多视图转换为obj格式的三维模型,并在基于Cesium的三维WebGIS系统中展示了建模设计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由二维视图自动构建三维模型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魏汉卿[2](2020)在《基于C#的10kV架空线路典型设计数字化应用与程序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为了统一配电网建设标准以及提高配电网建设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都相继推出了相应的配电网典型设计。设计人员在借助于典型设计成果对配电网建设进行设计时,由于规划、设计等的需要,经常要求对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变更等,容易发生图纸与数据不对应等相关问题。本文依据国家电网10kV架空线路典型设计成果,利用C#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以及MySQL作为数据库存储数据,确保了数据源的唯一性,保证了图纸与数据的统一。以10kV架空线路各设备作为图元,给出了相关的数字化图元设计;根据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图元树,完成了图元之间拓扑结构的存储;根据最高水平线布局算法,完成了典型设计成果的比例调节以及图纸中图、文和表的整体布局。论文根据典型设计成果,进行相应的数字化设计。完成了典型设计成果图纸的绘制,内容包括杆塔的布置图、设备的组装图、铁附件的加工图以及对应的表格生成和文字说明等。

王斌[3](2020)在《配电网规划设计CAD绘图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持续增长,对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规划作为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对配电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具有数据量大、数据更新快、涉及领域广等特点,而且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配电网规划设计相关工作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AutoCAD以及Visual Studio 2015软件,使用Visual C#语言对配电网规划设计CAD绘图软件进行开发,实现了配电网规划设计数据的导入、管理、统计以及图纸的自动绘制功能,使得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图、数和表一致性得到较好的体现。软件支持图元的图形化录入以及参数化绘制,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继承性。针对配电网地理接线图中图形绘制区域重叠现象,给出了局部放大重绘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现场实际数据进行测试,软件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辅助完成配电网规划设计中的相关工作,提升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缪海霞[4](2020)在《面向服装用人体测量获取臀围截面图形的验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文化的深入,人们的审美不断提高,服装的美观性和合体性成为目前人们购买服装的关注热点。为了改善服装版型、提高服装的合体性,生产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服装,有必要大规模测量人体,找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表体型,对人体体型进行研究。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效率高、无需接触人体即可获得人体的图形和数据等优点。然而,由于测量精度不稳定等问题,未能投入使用。因此,研究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所生成的数据与图形的准确性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手工测量技术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测量人体的臀围相关数据。以手工测量数据为标准,通过比较多种拟合方法,选择最优化的臀围曲线拟合方法,建立标准臀围截面曲线模型和非接触式臀围截面曲线模型,验证非接触式测量获得的图形数据是否符合标准。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服装用人体测量实验:选取江苏地区的18~28周岁、29~40周岁、41~60周岁各200名成年女体为研究样本,采用手工测量技术和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对人体相关尺寸进行测量。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统计量和正态分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类样本的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符合正态分布。(2)人体体型分类研究:选取身高、胸围、腰围、臀围作为人体体型特征数据,派生出胸腰差、胸腰比、胸型、腰型、臀型等共9个体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取胸型、臀型作为体型分类指标与4个人体体型特征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最终选取155/64A为第Ⅰ类样本的代表体型,160/76A为第Ⅱ类样本的代表体型,160/80B为第Ⅲ类样本的代表体型。(3)确定臀围截面拟合方法:运用手工测量技术采集样本的臀围特征尺寸,运用matlab软件求出臀围曲线上的点坐标。通过AutoCAD软件求出臀围曲线的拟合点坐标。选择双椭圆曲线拟合、BP神经网络预测、基本函数曲线拟合、多项式函数曲线拟合对拟合点坐标进行拟合并比较分析。最终选取乘幂函数作为前臀曲线的拟合函数,选取指数函数作为后臀曲线的拟合函数。(4)建立标准臀围截面模型与非接触式臀围截面模型:通过乘幂函数、指数函数对3类样本手工测量获取的臀围曲线进行拟合,建立标准臀围截面模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手工测量实际值与拟合值。分析结果显示,手工测量拟合值与实际测量值无显着差异,表明运用乘幂函数拟合前臀围曲线、指数函数拟合后臀围曲线的所获得的拟合值可用。运用imageware软件提取非接触式测量生成的臀围截面曲线,运用AutoCAD软件提取臀围截面曲线的拟合点坐标。通过乘幂函数、指数函数对3类样本的非接触式测量生成的臀围截面曲线进行拟合,建立非接触式臀围截面模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将手工测量的拟合值与非接触式测量拟合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拟合值无显着差异,表明非接触式测量所生成的臀围数值可用。(5)非接触式臀围截面图形的验证:求出标准臀围截面曲线拟合方程和非接触式臀围截面曲线拟合方程的系数向量,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两条曲线的余弦相似度。结果显示3类样本的余弦相似度皆大于0.9,表明标准臀围截面曲线与非接触式臀围截面曲线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标准臀围截面曲线与非接触式臀围截面曲线的间隙面积。通过AutoCAD软件缩放命令求出标准臀围曲线分别增长、缩小0.9cm的曲线,求出拟合方程并计算出间隙面积的临界值ST。结果显示标准臀围截面图形与非接触式臀围截面图形的间隙面积小于临界值ST,因此,表示非接触式测量生成的图形可用。随机从3类样本中各选取4个样本进行验证方法可行性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图形可用率大于90%,验证方法有效。

邱杰清[5](2020)在《参数化机构输出工作空间立体分析软件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机构被运用于各行各业。从结构上划分机器人机构可分为串联机构、并联机构、串并联混合机构,由于并联机构具有刚度高、承载能力大,精度高等优点,与串联机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以一类各支链3运动副轴线平行的空间3-RRC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机构的自由度、奇异位形、正逆解、工作空间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在理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使用Visual Basic开发一款空间3-RRC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软件。首先,将空间3-RRC并联机构的结构参数化,利用基于螺旋理论(反螺旋)的自由度分析原理和修正的Kutzbach-Grübler公式分析机构自由度并验证其全周性;在空间3-RRC并联机构的动平台上引入新约束并验证机构自由度是否变化从而确定奇异位形。其次,基于解析几何理论,建立机构空间位置方程,借助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对正逆解进行图解计算;通过位置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确定空间3-RRC并联机构在几何约束下的最大工作空间是3个空心圆柱的交,可以作图得到机构的工作空间;最后使用CAD软件验证位置正逆解、工作空间的正确性。最后,对空间3-RRC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软件进行开发,基于所需实现的功能对软件界面进行设计,确定软件界面中控件对应代码,最终完成软件开发便于空间3-RRC并联机构的设计及优化。

马鑫民[6](2019)在《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钢铁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我国铁矿资源人均储量低、品质差、品位低,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限制了我国钢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实现铁矿资源尤其是储量较为匮乏的富铁矿的安全高效开采,对建立有序的钢铁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将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随着我国铁矿开采由露天逐步转入地下,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因其显着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在松散岩层的覆盖条件下采用扇形上向中深孔爆破回采落矿,爆破效果的好坏对回采率影响显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具有矿石回采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爆破施工中,会存在矿石贫化率高、悬顶、大块率高以及炸药单耗大等主要问题。传统的爆破参数选择主要为工程类比法、经验法等,主要依靠现场技术人员的经验,参数的选择比较随意,缺乏理论和科学依据,对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回采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关键技术难题,以富铁矿岩石爆破为研究对象,运用矿岩物理力学实验、爆破模型实验、电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数值仿真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装药结构的矿岩爆破破坏损伤规律。提出扇形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方法,以理论技术研究成果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参数智能设计系统,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科学、合理的决策,为我国金属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1)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手段,进行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实验研究。基于单轴压缩、巴西圆盘劈裂实验方法,进行富铁矿矿岩静态条件下力学特性研究,获得了静态力作用下矿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值和力学破坏特征;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杆(Hopkinson bar techniques,SHPB)实验系统进行压缩和劈裂实验,得出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开展现场爆破漏斗试验研究,并对富铁矿岩石进行可爆性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现场试验岩石可爆性级别评定为难爆。为后续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实验、数值模拟及爆破参数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机理研究。将现场采集的富铁矿矿石加工为直径D=(?)50mm、高H=100mm的试件,在带有被动围压特制装置内进行爆破实验。利用CT扫描、三维重构及分形维数计算损伤度,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的三种不同装药结构的爆破对矿岩破坏规律。①不同封堵条件下富铁矿爆破实验。对试件进行三维体重构和三维损伤评定,试验发现封堵/不封堵情况下,三维体的损伤值分别为0.82和0.61,无封堵结构三维体损伤比封堵结构下降低25%。对比实际爆破效果,完全封堵情况下铁矿石试件产生多条裂隙,减少了爆破大块出现几率,对于矿体破碎更为有利。②径向不耦合装药爆破结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6种不同的径向不耦合装药条件下试件损伤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不耦合系数与损伤度关系曲线发现,在不耦合系数介于1.2~1.5区间时,存在明显的突降段,由此推测在该区间存在一个“最佳不耦合系数范围”,在该范围内既可避免矿体的过度破碎,又可以有效破坏岩体,控制爆破大块率,以期实现最佳的爆破效果。③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采用扇形孔布置炮孔,孔底距为孔口距的6~8倍,基于此提出了变线装药密度的爆破方法。实验发现,变线装药密度段的不耦合系数为1.5时,局部损伤度为0.81。对比分析整体损伤,采用局部变线装药结构相对全耦合装药爆破,整体损伤度降低6.8%,炸药量降低20%。可见改变线装药密度在减少炸药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对矿体破碎的需求(损伤度大于0.8认为岩体内部足够破碎)。(3)基于岩石力学特性实验获得的参数和模型实验研究结论,采用LS-DYNA软件对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同装药结构爆破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出装药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岩石爆破破坏规律。①75mm孔径单炮孔耦合及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条件下,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大致为7倍炮孔直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变线装药密度后,被爆岩体内部有效应力场的强度显着降低,并且应力波波阵面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两列应力波的相互叠加作用使得测点的二次应力峰值急剧增加,显然采用两段变线密度装药结构同时爆破,可以起到和耦合装药单点起爆相似的爆破效果。②75mm炮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结果发现,沿底部至2/3炮孔全长范围内,炮孔周围的损伤破坏规律与单炮孔爆破近似相同,炮孔近区的破碎范围约为炮孔直径的7倍,在近炮孔顶部1/3处,这种应力波的叠加作用加剧了炮孔周围岩体的破碎,可以预见大块矿体集中出现于炮孔底部区域,孔口处矿体会发生严重破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获得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的应力场演化叠加规律,为爆破系统智能设计及现场试验提供理论支持。(4)基于研究成果,融合爆破安全规范和爆破专业知识形成爆破知识规则,建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专家知识库;采用正向推理、树状推理策略及SQLServer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推理机;利用AtuoCAD二次开发技术,开发出扇形炮孔剖面图自动绘制子系统;采用设计的层级化、模块化的整体系统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研发出“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智能设计系统”,构建了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推理与图形绘制一体化技术集成平台,实现了富铁矿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案的科学合理决策。将系统应用于现场,爆破效果显示系统推理方案较普通爆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矿石大块率和炸药单耗。

王田[7](2018)在《35kV油浸式变压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变压器行业关于35kV油浸式变压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很少真正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开发一套适用于35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提高设计效率,节省产品原材料,从而提高变压器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发的35kV油浸式变压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包括电磁优化设计和参数化绘图系统两部分。首先,在查阅大量设计手册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 35kV油浸式变压器的结构设计和电磁设计原则,并给出电磁计算流程。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35kV油浸式变压器的电磁优化设计模型,并对其中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优化变量进行了具体化。其次,明确了电磁设计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并对电磁计算系统软件界面和主要功能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C#编程语言,采用循环遍历法开发的电磁优化设计系统的主程序运行流程以及采用不同绕组型式时的具体运行流程。然后,分析了电磁优化设计系统和参数化绘图系统中所用到的数据,利用Access创建了对应的数据库,并给出连接数据库的方法。再次,基于Visual Basic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介绍了基于特征建模的参数化设计理论,给出了参数化设计模型及建立系统窗体和菜单的方法,并以绘制铁心图为例,分析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理论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以型号为S11-3000/35的油浸式变压器为例,测试运行本课题开发的电磁优化设计和参数化绘图系统,得到了优化设计方案,输出了对应的变压器图纸,并将得到的优化方案与手工电磁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优化后的方案有较好的的节材优势,若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陈晓青[8](2017)在《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构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矿山是采矿界一项热点研究课题,目前国际数字矿山软件广泛采用基于格栅的矿床模型,这种模型在采矿优化设计储量计算方面存在“以精度换速度,以速度换精度”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问题,本文提出建立矢量矿床模型,然而目前国内外对矿床模型矢量建模研究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矿床模型矢量建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采矿优化设计方法的运行速度和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针对矢量矿床模型的构模方法,运用拓扑学、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处理技术和采矿学等基本理论和技术,采用矿山已有的地质图进行构模,根据矿山空间拓扑结构,构建出由分层棱柱体层叠而成的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矿山三维可视化、境界圈定和露天采掘进度计划编制这三个数字矿山的典型应用进行基础性研究,还结合实际矿山进行了实例检验,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将矿床模型分为形态模型和质量模型,分别对矿体形态和矿石质量进行描述,可满足数字矿山在矿岩量计算、三维可视化和配矿优化等方面的需要;(2)提出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建模方法,采用多叉树的遍历寻找闭合多边形的迭代算法,实现地质图拓扑闭合轮廓线的提取,并对上下相邻分层闭合多边形进行匹配对应,从而自动建立出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3)将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用于矿山三维可视化,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采用分区分治的方法,可实现地表、采场和矿床大规模复杂场景的快速动态建模;(4)提出三维聚合锥露天境界圈定方法,通过在各分层中对每个矿体直接构造境界锥,并按经济合理剥采比原则判定合格锥,将所有合格锥聚合在一起形成最优露天境界。简便易行,可提高方案的优化速度;(5)采用人机交互辅助设计方法编制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可实现自动计算矿岩量、坑线布置、配铲、计划图表输出等功能,其精度与准确度可靠,满足矿山生产需要;(6)通过矿山三维可视化、露天境界圈定和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编制的3个典型应用实例表明:本文采用矿山已有的地质图构建矢量矿床模型,方法简单,计算精度高,运算速度快,基于该矿床模型的3个实例应用都取得较好的效果。论文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创新:(1)提出了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建模方法,与国际流行的规则格栅模型相比,不仅提高了对矿山生产数据的适应性,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计算精度,便于采矿多方案优化;(2)提出了多叉树遍历提取拓扑闭合轮廓线的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建模核心算法,建模速度快,有利于实现矿床模型的动态建模;(3)提出了基于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的三维聚合锥露天境界圈定方法,优化方法直接,提高了方案的优化速度。

王晓侠[9](2016)在《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奥贝尔(Orbal)氧化沟作为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工艺,其在经济和技术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国内外的污水处理厂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AutoCAD作为一种通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设计方面拥有着强大的功能,当在实际绘图过程中,AutoCAD软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计算,不能实现参数化、智能化绘图。在目前的奥贝尔氧化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进行手动查表、计算及绘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究了一款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计精度。本课题阐述了奥贝尔氧化沟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设计计算内容进行了标准化设计,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和《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8-2010作为为设计依据,对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选用污泥龄作为设计控制参数,选用污泥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单位耗氧量等作为辅助设计参数,根据《规范》中参数的范围作为设计参数选取的依据,并依据《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建立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计算模型。本课题是以AutoCAD2008为开发环境,以ActiveX Automation为开发技术,以VBA语言为开发工具,首次研究开发出关于奥贝尔氧化沟的具有设计计算功能和绘图功能于一体的参数化绘图软件系统。系统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奥贝尔氧化沟的计算部分,即在输入原始设计参数和设计资料后,程序对奥贝尔氧化沟的各部位尺寸进行计算;另一方面是奥贝尔氧化沟的绘制部分,即依据尺寸计算结果,对奥贝尔氧化沟进行参数化绘图。绘图系统中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窗体界面的设计、尺寸计算模块、参数化绘图模块、块模块以及一些辅助模块,各个功能模块之间采用代码的方式将接口衔接到一起,实现了模块间数据的传输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本系统实现了任意剖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在绘制的图形上任意选取剖切面,系统便可绘制出相应位置处的剖面图。通过一些关于奥贝尔氧化沟设计的工程实例图纸,对奥贝尔氧化沟进行了标准化设计。设计了多个窗体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接口,可以实现原始设计资料、设计参数的输入,并能显示奥贝尔氧化沟各部位计算后的尺寸,还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以及信息的提示,能够完成比例的选择以及绘图等命令。编制了多个奥贝尔氧化沟计算模块、参数化绘图模块以及绘图辅助模块等。通过这些窗体的设计和模块的编制完成了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的工作。绘制出奥贝尔氧化沟的平面图、剖面图,其中包括两张不同标高处的平面图和三张不同断面处的剖面图,均是以标准的CAD图形输出。如果用户需要对输出的图形做出改动,只需要在设计窗体中直接修改原始输入数据即可,程序便可重新运行。经过多次的研究和测试,可以得出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一般的设计需要。

游明化[10](2013)在《工程测量中AutoCAD、Excel与CASIO程序的结合应用》文中提出在工程测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大量复杂、繁琐的数据计算,如何保证数据计算的快捷、准确、高效,显然用手工计算不是好办法,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更为快捷、准确的方法——利用AutoCAD结合Excel验证CASIO程序并应用于工程测量。文章结合工程测量计算中的实例来介绍和分析该方法的运用。

二、测量数据与AutoCAD程序结合应用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量数据与AutoCAD程序结合应用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视图空间拓扑关系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节
2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建筑视图制图概念
    2.2 多视图制图规范
    2.3 三维模型构建原理
    2.4 本章小节
3 图元数据结构设计与预处理
    3.1 图元数据结构设计
    3.2 多视图分离
    3.3 视图坐标变换
    3.4 本章小节
4 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4.1 图元数据提取与存储
    4.2 三维模型构建
    4.3 本章小节
5 三维构建开发实现与应用实例
    5.1 开发环境配置
    5.2 三维建模程序构成
    5.3 三维构建实例
    5.4 本章小节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C#的10kV架空线路典型设计数字化应用与程序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体系
        1.2.2 美国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体系
        1.2.3 欧盟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体系
        1.2.4 中国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体系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10kV架空线路典型设计与配电网绘图软件分析
    2.1 国家电网10kV架空线路典型设计发展
    2.2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V1.0
    2.3 浙江省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线路部分)
    2.4 配电网绘图软件
        2.4.1 超人软件
        2.4.2 博微软件
        2.4.3 道亨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设计成果数字化设计
    3.1 AutoCAD二次开发
        3.1.1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3.1.2 AutoCAD二次应用技术
    3.2 典型设计数字化程序设计
        3.2.1 程序设计要求
        3.2.2 程序设计的主要功能
    3.3 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访问技术
        3.3.2 Visual C#开发数据库
        3.3.3 数据库介绍与选择
        3.3.4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3.4 图元模块
        3.4.1 数字化图元
        3.4.2 基点
        3.4.3 基本元素点
        3.4.4 图元的旋转
        3.4.5 图元的缩放
        3.4.6 图元的镜像
        3.4.7 图元数据库
    3.5 典型设计绘图模块
        3.5.1 参考长度、参考角度的数据处理
        3.5.2 半径、起始角度、终止角度的数据处理
        3.5.3 图元基点的数据处理
        3.5.4 典型设计数据库
        3.5.5 典型设计程序流程
    3.6 表格模块
        3.6.1 表格结构
        3.6.2 表格的创建
    3.7 文字说明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设计成果输出
    4.1 绘图区域分析
    4.2 二维不规则视图预处理及其三视图类型分析
        4.2.1 二维不规则视图的预处理
        4.2.2 布置图和组装图的三视图类型分析
    4.3 基于最高水平线的典型设计图纸输出
        4.3.1 最高水平线算法
        4.3.2 水平线与包络矩形的数据与存储
    4.4 加工图的比例确定与视图布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
    5.1 程序界面
    5.2 实例展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3)配电网规划设计CAD绘图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辅助绘图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辅助绘图软件的应用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
    2.1 图形平台
    2.2 数据库平台
    2.3 开发工具
        2.3.1 Visual Studio
        2.3.2 Visual C#
    2.4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网规划设计CAD绘图软件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总体设计
    3.3 图元设计
        3.3.1 图元的基本元素
        3.3.2 图元的控制参数
        3.3.3 图元的基本类型
        3.3.4 图元的状态属性
    3.4 功能模块设计
        3.4.1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4.2 图元管理模块设计
        3.4.3 自动绘图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5.1 线路设备库设计
        3.5.2 通用图元库设计
        3.5.3 图纸图幅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网规划设计CAD绘图软件功能实现
    4.1 图元的图形化录入
        4.1.1 图元对象识别
        4.1.2 图元数据获取
        4.1.3 图元数据校验
        4.1.4 图元数据处理
    4.2 图框底图处理
        4.2.1 图幅图框绘制
        4.2.2 地理底图插入
    4.3 绘图数据预处理
        4.3.1 数据集中存储
        4.3.2 比例尺优化计算
        4.3.3 GPS坐标转换
        4.3.4 图元摆放角度计算
    4.4 线路拓扑绘制
        4.4.1 图元的参数化绘制
        4.4.2 图纸标注自动生成
    4.5 交叉重叠处理
        4.5.1 交叉重叠判断方法
        4.5.2 局部重绘区域确定
        4.5.3 重绘比例尺的计算
    4.6 图例布局与绘制
        4.6.1 空白空间搜索
        4.6.2 图纸图例绘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运行
    5.1 图元管理测试
    5.2 自动绘图侧试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面向服装用人体测量获取臀围截面图形的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
第二章 课题相关研究
    2.1 服装用人体测量技术研究
        2.1.1 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2.1.2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2.1.3 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体型分类研究
        2.2.1 研究现状
        2.2.2 研究意义
    2.3 人体建模相关研究
        2.3.1 研究现状
        2.3.2 研究意义
    2.4 截面图形验证研究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服装用人体测量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1 手工测量实验
        3.1.1 实验工具
        3.1.2 实验条件
    3.2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实验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条件
    3.3 人体体型分类研究
        3.3.1 基本数据分析
        3.3.2 样本容量的确定
        3.3.3 分类指标的确定
        3.3.4 聚类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臀围截面曲线建模与分析
    4.1 臀围曲线测量
        4.1.1 测量对象的选择
        4.1.2 测量项目及测量部位说明
        4.1.3 初始点坐标采集
        4.1.4 获取拟合点坐标
    4.2 曲线拟合方法的确定
        4.2.1 双椭圆曲线拟合
        4.2.2 BP神经网络仿真
        4.2.3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
        4.2.4 围度拟合方法对比及验证
    4.3 标准臀围截面图形的建立与验证
        4.3.1 获取拟合点坐标
        4.3.2 标准臀围截面图形的构建及分析
        4.3.3 标准臀围截面图形的验证
    4.4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臀围曲线的建立与数值验证
        4.4.1 获取臀围截面曲线
        4.4.2 臀围误差分析
        4.4.3 非接触式臀围曲线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4.4.4 非接触式臀围曲线模型数值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接触式臀围截面图形的验证
    5.1 臀围截面图形验证
        5.1.1 余弦相似度判断曲线的相似性
        5.1.2 matlab求间隙面积
    5.2 确定最大允许间隙量
    5.3 图形验证方法的验证
        5.3.1 第Ⅰ类样本验证
        5.3.2 第Ⅱ类样本验证
        5.3.3 第Ⅲ类样本验证
        5.3.4 验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课题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附录
    附录1 样本测量尺寸的P-P正态分布图
    附录2 臀围特征尺寸部分数据
致谢

(5)参数化机构输出工作空间立体分析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并联机构现状
    1.3 三平移并联机构的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自由度及奇异分析
    2.1 结构及坐标系建立
    2.2 自由度分析
    2.3 奇异分析
    2.4 小结
3 位置及工作空间分析
    3.1 位置分析
    3.2 工作空间分析
    3.3 实例验证
    3.4 小结
4 软件界面设计及代码编写
    4.1 引言
    4.2 软件功能及框架
    4.3 界面设计
    4.4 代码编写
    4.5 小结
5 软件实例测试
    5.1 引言
    5.2 测试工作空间求解模块
    5.3 测试位置逆解模块
    5.4 测试位置正解模块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石中深孔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3.2 岩石爆破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山爆破领域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富铁矿力学特性与可爆性试验研究
    2.1 铁矿石静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2.1.1 取样加工与实验仪器
        2.1.2 铁矿石试件单轴压缩实验
        2.1.3 铁矿石试件劈裂实验
    2.2 基于霍普金森杆的铁矿石动态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2.2.1 SHPB实验原理和装置简介
        2.2.2 动态单轴压缩实验
        2.2.3 动态巴西劈裂实验
    2.3 富铁矿岩石可爆性评价试验研究
        2.3.1 岩石可爆性研究现状
        2.3.2 爆破漏斗实验
        2.3.3 岩石可爆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富铁矿矿石爆破损伤破坏特性研究
    3.1 封堵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1.1 不同封堵结构富铁矿爆破实验
        3.1.2 不同封堵结构CT扫描与图像分析
        3.1.3 分形维数计算与分析
        3.1.4 三维裂隙CT图像重构及体分形维研究
    3.2 径向不耦合装药结构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2.1 径向不耦合装药富铁矿爆破实验
        3.2.2 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2.3 径向不耦合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3 变线装药密度对富铁矿破坏规律影响
        3.3.1 变线装药密度富铁矿爆破实验
        3.3.2 变线装药密度下铁矿石CT扫描与三维重构
        3.3.3 变线装药密度下三维体分形维数研究
    3.4 富铁矿石断口微观特征研究
        3.4.1 扫描电镜及实验方案简介
        3.4.2 爆破荷载作用下断口形貌特征
        3.4.3 富铁矿石爆炸致裂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爆破数值仿真研究
    4.1 材料模型的选取
    4.2 单炮孔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2.1 单炮孔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2.2 炮孔底部沿径向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4.2.3 单炮孔爆破炮孔损伤破坏预测
    4.3 单炮孔变线装药密度爆破数值模拟研究
        4.3.1 变线装药密度爆破应力场传播规律模拟结果
        4.3.2 沿炮孔轴向测点有效应力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模拟
        4.4.1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应力场模拟结果
        4.4.2 扇形孔全断面爆破有效应力模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与工程应用
    5.1 系统概述
        5.1.1 系统开发目标
        5.1.2 系统开发原则
        5.1.3 系统简介
    5.2 系统架构设计与功能
        5.2.1 系统整体性结构设计
        5.2.2 系统层级化结构设计
        5.2.3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5.3 系统智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3.1 专家知识库构建
        5.3.2 推理机的建立
    5.4 爆破智能设计系统的实现
        5.4.1 系统开发环境
        5.4.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4.3 系统绘图功能的实现
    5.5 系统工程应用
        5.5.1 工程概况
        5.5.2 工程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35kV油浸式变压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变压器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变压器参数化绘图系统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2 35kV油浸式变压器设计原则
    2.1 油浸式变压器电磁计算的一般程序
    2.2 35kV油浸式变压器结构设计原则
    2.3 35kV油浸式变压器电磁设计原则
    2.4 本章小结
3 35kV油浸式变压器电磁优化设计
    3.1 电磁优化设计的数学描述
    3.2 优化设计程序的开发
    3.3 工程数据库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35kV油浸式变压器参数化绘图系统设计
    4.1 AutoCAD二次开发
    4.2 基于特征建模的参数化设计
    4.3 参数化绘图系统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实例应用
    5.1 电磁优化设计系统的实现
    5.2 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运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8)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构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数字矿山应用现状
        1.1.2 数字矿山研究现状
    1.2 问题的提出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的构建
    2.1 三维块段矿床形态模型
        2.1.1 矿山图纸处理
        2.1.2 数字矿山数据结构
        2.1.3 数字矿山数据存储
        2.1.4 不规则块段矿床模型核心算法
    2.2 三维块段矿床质量模型
    2.3 开采储量算法
    2.4 剖面切割算法
        2.4.1 剖面坐标网的生成
        2.4.2 矿体剖切方法
        2.4.3 地表剖切方法
        2.4.4 采场现状图、境界图剖切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矢量矿床模型在露天矿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
    3.1 数字矿山地形三维模型实时重建方法
        3.1.1 矿山地形建模思路
        3.1.2 矿山地形建模
    3.2 露天采场三维可视化建模
    3.3 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
    3.4 本章小结
4 露天矿境界圈定三维聚合锥方法
    4.1 三维聚合锥露天境界圈定法的基本思路
    4.2 单矿体的构造锥方法
        4.2.1 确定底部周界的算法
        4.2.2 境界锥体的生成算法
        4.2.3 合格锥的判定
    4.3 多矿体的构造锥及其聚合
    4.4 开拓系统的布置及境界的重调整
    4.5 境界圈定实例
        4.5.1 三维聚合锥初圈境界
        4.5.2 布置开拓系统重调整境界
        4.5.3 露天开采圈定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露天矿进度计划辅助设计技术
    5.1 长期进度计划辅助设计
        5.1.1 工作线推进
        5.1.2 推进量计算方法
        5.1.3 坑线布置
        5.1.4 配铲
        5.1.5 进度计划报表及出图
    5.2 短期进度计划辅助设计
    5.3 采掘进度计划编制实例
        5.3.1 均衡生产剥采比
        5.3.2 基建工程
        5.3.3 十年进度计划编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在学研究成果
9 致谢

(9)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给排水CAD软件的发展前景
        1.2.4 CAD二次开发技术面临的现状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开发工具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CAD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CAD的概述
        2.1.2 AutoCAD的基本功能
    2.2 AutoCAD二次开发
        2.2.1 CAD二次开发的概述
        2.2.2 CAD二次开发的主要内容
        2.2.3 CAD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
        2.2.4 CAD二次开发的特点
        2.2.5 CAD二次开发的编辑语言
        2.2.6 CAD二次开发的工具
    2.3 开发工具VBA的简介
        2.3.1 VBA编程三要素
        2.3.2 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2.3.3 VBA集成开发环境(IDE)
        2.3.4 VBA宏
第三章 奥贝尔氧化沟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氧化沟技术概述
        3.1.1 氧化沟的工艺特点
        3.1.2 氧化沟的类型
    3.2 奥贝尔氧化沟简介
    3.3 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要求
    3.4 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3.4.1 设计参数的选择
        3.4.2 奥贝尔氧化沟设计计算的标准化处理
        3.4.3 奥贝尔氧化沟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系统的研究
    4.1 参数化绘图
        4.1.1 参数化绘图的概述
        4.1.2 参数化绘图的表现形式
        4.1.3 参数化绘图的特点
        4.1.4 参数化绘图的步骤
    4.2 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流程
        4.2.1 奥贝尔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4.2.2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的实现
    4.3 参数化程序设计的主体结构
    4.4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技术的实现
        4.4.1 界面设计
        4.4.2 奥贝尔氧化沟设计计算模块
        4.4.3 奥贝尔氧化沟的参数化绘图模块
        4.4.4 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辅助模块
    4.5 系统菜单的定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基础资料
    5.2 程序的操作及运行
        5.2.1 原始资料录入
        5.2.2 设计计算与校核
        5.2.3 参数化绘图
        5.2.4 剖面位置的选取及绘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工程测量中AutoCAD、Excel与CASIO程序的结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AutoCAD、Excel、CASIO应用介绍
    1.1 AutoCAD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2 Excel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3 CASIO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 AutoCAD、Excel、CASIO结合应用原理
3 AutoCAD、Excel、CASIO结合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
    3.2 应用效果
    3.3 操作方法
    3.4 应用效果
4 结束语

四、测量数据与AutoCAD程序结合应用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视图空间拓扑关系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研究[D]. 解斌.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基于C#的10kV架空线路典型设计数字化应用与程序开发[D]. 魏汉卿. 南昌大学, 2020(01)
  • [3]配电网规划设计CAD绘图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 王斌. 南昌大学, 2020(01)
  • [4]面向服装用人体测量获取臀围截面图形的验证研究[D]. 缪海霞. 苏州大学, 2020(02)
  • [5]参数化机构输出工作空间立体分析软件设计[D]. 邱杰清.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6]富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机理与智能设计系统研究[D]. 马鑫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7]35kV油浸式变压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田.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8]三维矢量块段矿床模型构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 陈晓青. 东北大学, 2017(05)
  • [9]奥贝尔氧化沟参数化设计绘图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王晓侠.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8)
  • [10]工程测量中AutoCAD、Excel与CASIO程序的结合应用[J]. 游明化. 四川建筑, 2013(03)

标签:;  ;  ;  ;  

测量数据与AutoCAD程序结合的应用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