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新形势下组织胚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李忠浩,秦睿玲,李继连,马旭平[1](2021)在《微课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教学改革方案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也正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模式中。笔者将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2019级动物科学专业3个自然班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1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班和3班为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测试成绩、实验成绩和设置调查问卷,分析微课教学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学生认为微课教学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说明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在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李宁[2](2020)在《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文中指出教会医学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产物,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消亡,历经近百年崎岖波折又波澜壮阔的历史。“齐鲁医学”曾经是中国教会医学的一张“名片”,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齐鲁医学”的发展历程几乎贯彻整个山东教会医学从起源到消亡的全部过程,代表着山东教会医学的最高水平,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与“北协和、南湘雅、西华西”等国内三大头牌医学齐名,并称为“东齐鲁”,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齐鲁医学”品牌由英美加中四国共同缔造和培育,其人员和经费至少由四个国家的十三个基督教组织供给,亦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医学机构之一,其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对不同势力态度的矛盾性恰好为研究“齐鲁医学”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提供了绝佳机会;三是“齐鲁医学”由教会医学向“人民医学”转型的过程异常复杂,经历了南迁福州、内部分裂、派系争斗、与美决裂、思想改造等多重洗礼,最终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完成蜕变与重生,其过程既具有全国教会医学转型的通性特征,又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对于整个教会医学转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齐鲁医学”的转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开始。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势力的怂恿和西方差会的鼓动下,齐鲁医学院做出了南迁福州的决定,大部分医学教授和本科生由山东济南迁往福建福州,齐鲁医院和少部分师生继续留守济南。不久,医预科随文理学院南迁杭州。一时间国内出现三处齐大校区和两个领导核心,形成南北对峙。南迁不仅造成“齐鲁医学”的内部分裂和派系对立,更为后来被新政权认定为“落后”和“反动”埋下了伏笔。随着杭州和福州的相继解放,齐鲁医学院在南迁一年之后选择回迁济南,“齐鲁医学”在形式上实现了合体和统一,但是南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旧有矛盾的积累效应下被扩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旧两派势力之间的校权之争。以吴克明为代表的亲国民党守旧势力与以杨德斋为代表的亲共产党新晋势力为获得学校控制权展开了激烈博弈,最终新派势力在新政权的支持下两次挫败“倒杨”运动,赢得校权之争的胜利。随后,“齐鲁医学”开启了行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在齐鲁医院建立第一支党小组,不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积极向新政权靠拢。自1949年底收回校权到1952年院系调整,“齐鲁医学”随着齐鲁大学同步启动了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开始了艰难而又深刻的历史转型。思想政治方面的改革是新政权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其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针对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宗教氛围浓厚、“亲美”“崇美”思想严重、政治意识淡漠、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等状况,新政权以齐大行政管理层和共产党工作小组为媒介,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常规思政教育、亲苏学苏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齐鲁医学”广大师生和医护人员增加了对新政权和共产党的了解,提高了思想政治意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向全面控诉美国侵略和爱国主义教育,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逐渐改造为反美仇美排美情绪,通过鼓励学生参军参干、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等实际行动与美国划清界限,将全体师生团结在爱党爱国拥军的旗帜下,为后来的院系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同时,“齐鲁医学”其他方面的转型改革亦在同步进行。在教学育人方面,齐鲁医学院积极响应新政府提出的“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在招生对象、招生名额、入学资格、培养目标、学制学时、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不断满足新中国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社会服务方面,齐鲁医院主动参与灾区医疗救灾、疫病防治服务、公共卫生教育,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齐鲁医学院及齐鲁医院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中外教会拨款的传统方式,积极争取新政府的资助,通过有条件地接受捐赠、开展资产清查运动、增产节约运动等多种途径拓展筹资渠道,最终与外国教会彻底割裂经济联系,完全实现了经济自立。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既体现了新政权和新执政党对“齐鲁医学”提出的外在要求,也体现了“齐鲁医学”人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调适和努力。1952年10月,齐鲁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走向消解,包括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在内的原有组织被撤并重组,随之而来的是“齐鲁医学”在性质内涵和组织属性方面的根本性变化。齐鲁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医学院,附属齐鲁医院则成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齐鲁医学”从此涅盘重生,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齐鲁医学”在名称、性质和归属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其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传统的人文根脉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并最终发展成当今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齐鲁医学”发展史实际上也是教会医学与山东地方社会的互动史,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形塑而又彼此同化、趋于融合。“齐鲁医学”在西方传统与中国文化之间、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之间、外国资源和本土力量之间、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惯性之间不断寻求某种平衡,并以彻底本土化、中国化的结局完成转型使命。

任廷波[3](2020)在《结合专业特色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研究 ——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文中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党内被视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方面,还存在差距。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校内校外脱节的教育教学现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不强。如何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在探索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阅、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从育人力量、网络思政的育人力度、育人形式与育人内容和全方位育人的载体四个方面揭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存在的问题,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作为切入点放置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中进行研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在发挥学校育人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在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环境,进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并通过调研及实践探索后的反思,提出结合专业特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合理性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概况,并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是结合专业特色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理论探析,主要介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及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概念、要素;结合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及其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该部分通过对文献查阅、调研数据进行归因分析,得出当前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中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力量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内容与形式不同程度脱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载体缺乏针对性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实践探索。重点介绍“多方合作、实境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实践。第五部分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工程,壮大全方位育人核心力量;争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强全方位育人效果;紧抓专业特色构建全方位育人载体,打造实践育人品牌等方面对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建议。

李秀芬,董亚楠[4](2019)在《翻转课堂背景下高职组织胚胎学中微课应用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在翻转课堂背景下微课应用于组织胚胎学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7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2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实施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实验组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的期末综合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综合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问卷调查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廉洁,张海燕,孙贺,侯魁元[5](2004)在《对新形势下组织胚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医学教育在当今世界新形势的冲击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培养医学生的传统教学方法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组织胚胎学作为一门经典的医学形态学科,对于医学生来说,它是其他医学基础课的基础,尤其是学好病理学的必经之路,而病理学又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可见组织胚胎学是"基础中的基础"。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组织胚胎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学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等等。因此,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全力推进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和创新,无论对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还是对培养符合21世纪我国医学卫生事业要求的合格医学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瑞珍,单智焱,申景岭,雷蕾[6](2018)在《帮助医学新生学好组织学与胚胎学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相关功能和研究人体发育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且是医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与多种基础医学学科相互联系,是学习解剖、生理、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纽带。课程开设于大学一年级。对于缺乏医学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新生来说,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和结构抽象、隐晦。因此,学生反映该课程难掌握,通过率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文章结合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观点和自身的经历对如何学好组织胚胎学进行初步探讨。

章李薇[7](2015)在《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情况进行系统探讨。首先,借助文献资料,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学原理出发,分析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然后,对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实证研究,以各种大数据为基础,主要采用图表方式梳理了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现状,系统剖析了管理机构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要素;并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深入讨论现存问题进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质量培养管理运行效益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提出构建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魏春华,刘建奎,杨小燕[8](2014)在《新形势下《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从实验教学学风、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及考核评价体系等6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和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黄翠红[9](2014)在《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任鸿隽生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任鸿隽在民国年间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是一位有着重大影响力和贡献的人物。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又是留美归国的新派学人。他是民国年间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学术社团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并长期担任社长(后改称理事长)一职。因管理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的需要,1924年成立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中基会因其稳定而较丰厚的资金、中美董事共管、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运作模式,能够大力资助学校、图书馆、研究所的建设和研究工作开展。任鸿隽长期担任中基会干事长(为1949年前担任中基会干事长时间最长的人)、董事会董事,参与决策和具体执行中基会的事务。他带领下的中基会为民国年间的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他还在抗日战争期间,受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该院总干事,带领这个当时的国家最高学术机关度过了内迁的艰难时期。同时他亦是颇受高层青睐的教育管理者,曾先后被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任命为国立东南大学副校长和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特别是在川大任期内,以“国立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对川大进行改革,奠定了川大发展的良好基础。任鸿隽的一生与“科学”紧紧相连。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硕士,学成归国后首先被聘为北京大学的化学教授,但其抱负并不在三尺讲台。他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亦于1928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未就任),但仕途不是他的追求目标,他的志向是做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人。自从在美国留学时感受到了因科学的发达而强大的西方世界,就立志要把“科学”传播到中国去,通过在《留美学生季报》和《科学》杂志上呼吁“科学救国”,最终促成了发萌于鸦片战争时期的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自此,任鸿隽致力于通过相关机构向大众进行科学启蒙;同时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为科学研究提供物质保障和良好氛围。总之,他希望从科学普及与学术研究两个层面全面推进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一手创建并相伴始终的中国科学社和其长期任职的中基会正是其实现上述理想的主要依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推手”,在解放后因为种种原因,其人其事竟然渐渐蒙上了历史的灰尘,不为人所重视。近来,人们开始通过研究民国年间的学术社团、相关文化机构来重新审视那段历史里的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科学体制的建立等问题,对中国科学社、中基会的研究已有相关专着出现。在这些研究中,任鸿隽的身影时隐时现,他是一个绕不开的中心人物。如果能对任鸿隽的生平进行梳理和研究,将会增加人们对民国科学社团、学术研究推进体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然而,就目前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是欠缺的。任鸿隽一生的经历丰富,所处的时代变迁亦巨。他既是清末秀才,又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他既是辛亥革命元老,又是科学救国运动的领军人物。时代的变迁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亦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从革命救国到科学救国的道路选择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先进分子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对任鸿隽的一生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其个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当然是本文的首要意义),亦由此探见清末民初的留学生群体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推进之功,也有助于我们对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的人和事的专题研究,如辛亥革命史、中国留学史、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近代中国科学社团发展史、近代中国科学研究推进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历史、民国年间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胡适研究、蔡元培研究等专题。本文将主要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兼及社会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时间为经,以任鸿隽与相关机构的关系为纬,着重考察任鸿隽与中国科学社、任鸿隽与中基会、任鸿隽与国立四川大学、任鸿隽与《独立评论》社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机构发展的贡献,最终落脚于任鸿隽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本文主要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以任鸿隽的国内求学经历主要研究对象,从其先后在传统的书院就学,然后转入新式的重庆中学堂、上海中国公学的经历,重点解读其走上革命道路的内、外促进因素。其次研究了辛亥革命洪流中的任鸿隽,主要对任鸿隽留学日本时期参加同盟会、民国元年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的经历进行介绍,分析在孙中山辞职后任鸿隽留学美国的动机。第二章以任鸿隽留学美国期间的经历为考察对象,着重介绍任鸿隽对《留美学生季报》的改版、创办《科学》杂志及中国科学社、任鸿隽与白话文运动等情况,这一阶段是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的奠定时期。第三章介绍北洋政府时期的任鸿隽。这一时期是任鸿隽一生事业的起步阶段,他所领导的中国科学社在国内站稳了脚跟,发展形势良好,有了固定的社所,建立了生物研究所、明复图书馆等机构,说明任鸿隽如何利用中国科学社推进科学启蒙和科学研究事业。因为中国科学社的事业,其个人也因此得到国内政界、学术界的认可,有了从政经历,他在国立东南大学任职副校长的经历是本章考察的重点之一。此时期他开始到中基会工作,帮助该会干事长制定了该会基本的规章制度,奠定了中基会事业的基础。第四章以1928—1937年间的任鸿隽的经历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任鸿隽如何利用中基会所掌握的资金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事业进行资助,从而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亦重点研究了任鸿隽出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后对该校的改革,他所确立的“国立化”和“现代化”的川大新目标基本把川大由一个地区性大学带上了国立大学的新轨道。第五章主要研究1937年到1949年间的任鸿隽。这一阶段,任鸿隽所有事业的背景是战乱,本章亦主要研究任鸿隽在此乱世如何艰难推进科学事业的发展,包括带领内迁的中央研究院重新步入工作的正轨。此阶段的中基会先后面临着国民政府因经济困难而停付庚款和1943年中美新约的签订所带来的生存危机,重新出任总干事的任鸿隽如何勉力维持,带领中基会渡过危机,并为抗战中的大后方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亦考察了任鸿隽为中国科学社的生存所做的努力。第六章首先分析了在政权更替的关键时刻,任鸿隽去、留的选择,并分析其放弃赴美、留在大陆的原因。其次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对科学团体的“统一”的政策,任鸿隽为保留中国科学社的各项事业所做的挣扎与努力,最终把各项事业上交国家的历程。第七章论述了任鸿隽对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的体系,并对其科学救国事业进行了评价。

魏静波,刘辉,曲银娥,高俊玲[10](2014)在《基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新模式》文中认为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仍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传统模式,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河北联合大学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引入到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中,展开了理论和实验一体化的新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对新形势下组织胚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新形势下组织胚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微课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超星学习通微课资源建设
    1.1 超星学习通平台
    1.2 切片图谱库
2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2.1 分组设计
    2.2 微课教学的实施
        2.2.1 微课教学内容的发布
        2.2.2 课堂教学
        2.2.3 单元测试及知识拓展
    2.3 调查问卷的设置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课成绩
    3.2 实验课成绩
    3.3 调查问卷统计
4 讨论
    4.1 组织胚胎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优越性
    4.2 微课教学应用的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2)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史料与文献回顾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南迁福州与北归济南:转型的时空背景
    第一节 南迁福州
        一、酝酿南迁:三派势力博弈
        二、选址福州:各方推进南迁
        三、南下福州:顺利完成迁移
        三、福州一年:勉强恢复教学
        四、留守济南:艰难维持残局
    第二节 北归济南
        一、山东情结:回归原动力
        二、校产羁绊:难舍的家业
        三、协商回济:积极的态度
        四、顺利回迁:各方的帮助
    小结
第二章 校权之争与行政改革:行政上开启转型
    第一节 校权之争:新旧势力的博弈
        一、留济齐大校务:旧权把持
        二、校权回收运动:大势所趋
        三、两次“倒杨”运动:斗争不止
    第二节 行政改革:运转机制的蜕变
        一、软弱的齐大校政
        二、积极的行政改革
        三、齐鲁医院的调整
        四、争取“国立”运动
    小结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医疗服务:业务上推行新政
    第一节 教育改革
        一、招生改革
        二、教学改革
    第二节 公卫服务
        一、参与医疗救灾
        二、疫病防治服务
        三、公共卫生教育
    第三节 支援战争
        一、踊跃参军参干
        二、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
        三、收治志愿军伤病员
    小结
第四章 经费改革与资产管理:经济上实现自立
    第一节 美国经济封锁
        一、教会拨款的限制
        二、进口设备的限制
    第二节 拓展筹资渠道
        一、有条件接受捐赠
        二、向政府申请补助
    第三节 改革资产管理
        一、资产清查:奠定改革基础
        二、资产纠纷:化解资产矛盾
    第四节 增产节约运动
        一、“三自”革新运动
        二、医院经费改革
        三、“三反”“五反”运动
    小结
第五章 抗美援朝与思想改造:政治上实现新生
    第一节 建国初期师生思想状况
        一、宗教色彩浓厚
        二、亲美思想严重
        三、政治意识淡漠
    第二节 抗美援朝教育运动
        一、保卫和平签名运动
        二、控诉美国文化侵略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全面驱离美籍教师
    第三节 革命政治教育
        一、常规思政教育
        二、爱国爱党教育
        三、亲苏学苏教育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
        一、原有问题及改造过程
        二、改造效果和影响
    小结
第六章 院系调整与明确隶属:全方位完成转型
    第一节 院系调整:完成转型的直接推动力
        一、全国院系调整的背景与过程
        二、齐鲁大学的调整
        三、齐鲁医院的归属变更
    第二节 山东医学院的调整适应
        一、原山东医学院基本情况
        二、调整初期的混乱情况
        三、初步的改革调整
    第三节 齐鲁医院的改革调整
        一、院系调整初期的混乱现象
        二、齐鲁医院的全面改革
    第四节 明确归属:步入新的起点
        一、医院承担医学教学任务
        二、行政体制上的关系不明确
        三、明确隶属与管理关系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结合专业特色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研究 ——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课题的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实证研究法
    (五)核心概念
        1.专业特色
        2.思想政治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
    (六)本课题的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二、结合专业特色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理论探析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及其要求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1.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提出
        2.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概念
        3.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要素
    (三)结合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理念
        1.专业特色在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中的作用
        2.结合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力量相对薄弱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配备不理想
        2.高职院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培养滞后
        3.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新理念关注度不够
    (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内容与形式不同程度脱离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形式主义倾向
        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推进缓慢,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合力有待增强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载体缺乏针对性
四、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实践探索
    (一)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实践
        1.整合资源,建立全方位协同育人联动机制
        2.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拓展网络育人空间
        3.专业与思政良性互动,探索育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培育学生专业社团,打造针对性育人载体
    (三)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实践的效果
        1.结合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2.结合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推动了专业的发展
    (四)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实践面临的问题
五、结合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思考与建议
    (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工程,壮大全方位育人核心力量
        1.选强配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2.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制度
        3.抓实高职院校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
    (二)争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立足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增强全方位育人效果
        1.立足学生专业,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刀切
        2.树立大思政观,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
    (四)紧抓专业特色构建全方位育人载体,打造实践育人品牌
        1.立足院校实际,构建可持续育人载体
        2.立足学生实际,打造育人实践亮点名片
        3.立足专业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现状——教师问卷
    问卷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现状——学生问卷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4)翻转课堂背景下高职组织胚胎学中微课应用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施方案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期末考试成绩
    2.2 问卷调查
3. 讨论
    3.1 高职组织胚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3.2 微课与翻转课堂
    3.3 微课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3.4 小结

(6)帮助医学新生学好组织学与胚胎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1.1 学生现状
    1.2 疏通观念, 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2 因材施教,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贴近学生
    2.2 因材施教
    2.3 实验教学

(7)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管理学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管理学分析
    第三节 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第二章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要素分析
    第一节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一、学校概况
        二、学位点与学科建设情况
        三、在校研究生与师资情况
        四、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培养质量管理要素分析
        一、培养目标
        二、研究生招生状况
        三、课程学习与考核
        四、具有医学研究生特色的培养质量要求
        五、学位委员会与学位授予
        六、研究生奖助学金投入情况
第三章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规模扩大,生源质量下降,管理难度加大
        二、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三、管理缺乏权威,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四、信息化管理层次低,亟待加强建设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高效、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二、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三、全局、全程的培养条件投入尚显不足
        四、内部、外部相结合的质量评估体系尚未成熟
第四章 提升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抓改革,完善医学研究生组织管理体系
        一、理顺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三、树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四、完善研究生管理与服务
    第二节 精细化,健全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体系
        一、调整招生规模和吸引优质生源
        二、明确培养文件制定
        三、优化教学服务与激励
    第三节 全方位,建立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
        二、强化教学设备建设
        三、重点把握学科建设
        四、改革课程建设
        五、着力于培养单位建设
    第四节 多维度,建立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一、关注培养过程质量和教学质量监控
        二、追踪毕业生反馈和毕业生社会满意度
        三、发挥改进作用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表(理论课)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形势下《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据培养方案, 完善实验教学大纲
2 转变学风, 严格要求学生写好预习报告
3 充分发挥QQ群作为辅助教学平台的作用
4 师生互动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5 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 优化实验教学环境
6 调整实验考核方式,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7 结语

(9)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任鸿隽生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价值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资料、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的任鸿隽(1886-1912)
    第一节 早年的求学经历
        一、受熏于传统文化
        二、沐浴新式教育的曙光
        三、负笈东瀛、中西兼修
    第二节 在革命的洪流中
        一、为革命学制炸药
        二、进行革命宣传
        三、赞襄政务
第二章 留美时期的任鸿隽(1913—1927)
    第一节 主笔《留美学生季报》
    第二节 创办《科学》月刊和中国科学社
        一、创办《科学》月刊
        二、成立中国科学社
    第三节 任鸿隽与白话文运动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任鸿隽(1918—1927)
    第一节 试办实业
        一、考察国情
        二、筹建四川钢铁厂
    第二节 投身教育界
        一、从北大教授到教育部官员
        二、担任国立东南大学副校长
        三、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秘书
    第三节 推进中国科学社的发展
        一、建立社所、确立根基
        二、募集经费、共谋发展
        三、举办年会、扩大影响
        四、创办生物研究所以为科学研究之示范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任鸿隽(上)(1928-1937)
    第一节 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工作
        一、协助制定中基会用款原则
        二、稳步推进中基会举办之事业
    第二节 任鸿隽与《独立评论》
        一、《独立评论》的创刊
        二、“独立评论派”的核心人物
    第三节 任鸿隽与国立四川大学
        一、国立四川大学概况
        二、任鸿隽出任川大校长背景及各界反应
        三、任鸿隽对川大的改造
        四、《川行琐记》事件与任鸿隽的辞职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任鸿隽(下)(1937—1949)
    第一节 领导中基会渡过难关
        一、抗战时期
        二、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节 任鸿隽与中央研究院
        一、出任中研院总干事
        二、新院长选举“风波”
    第三节 任鸿隽与战火中的中国科学社
        一、战前中国科学社的发展概况
        二、在大后方的“挣扎”
        三、战后的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 任鸿隽的晚年岁月(1949—1961)
    第一节 政权更替时的抉择
        一、由香港到北京
        二、投入新政权的怀抱
    第二节 在“统一”与“独立”间挣扎
        一、新政权科学社团政策对中国科学社的冲击
        二、《科学》的停刊与复刊
        三、中国科学社的结束
第七章 任鸿隽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第一节 任鸿隽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想的发端
        二、任鸿隽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
    第二节 任鸿隽科学救国论的思想体系
        一、追问“科学”为何物
        二、科学的“源泉”在于科学精神
        三、科学的推进依赖科学研究
    第三节 任鸿隽的科学救国实践及评价
        一、对近代科学事业进行“拓荒”
        二、对任鸿隽科学事业的历史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档案
    二、资料
    三、着作
    四、论文
附录
    附录一 川人哀告文
    附录二 告前方将士文
    附录三 祭明孝陵文
    附录四 中国科学社总章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模式下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的弊端
    (一) 课时不足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三) 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严重
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的新模式下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的应用
    (一) 教材选用
    (二) 课时安排
    (三) 课堂设计
三、基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新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 解决了双语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
    (二) 师生互动教学, 提高讲课效率
四、基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新教学模式的不足及对策
五、结束语

四、对新形势下组织胚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微课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王丽,李忠浩,秦睿玲,李继连,马旭平.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18)
  • [2]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D]. 李宁. 山东大学, 2020(06)
  • [3]结合专业特色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研究 ——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D]. 任廷波.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翻转课堂背景下高职组织胚胎学中微课应用的探索[J]. 李秀芬,董亚楠. 才智, 2019(17)
  • [5]对新形势下组织胚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 廉洁,张海燕,孙贺,侯魁元.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12)
  • [6]帮助医学新生学好组织学与胚胎学初探[J]. 孙瑞珍,单智焱,申景岭,雷蕾. 基础医学教育, 2018(06)
  • [7]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D]. 章李薇.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8]新形势下《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魏春华,刘建奎,杨小燕.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29)
  • [9]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任鸿隽生平研究[D]. 黄翠红. 扬州大学, 2014(10)
  • [10]基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新模式[J]. 魏静波,刘辉,曲银娥,高俊玲.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标签:;  ;  ;  ;  ;  

新形势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