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美科技》2004年总目录

《同美科技》2004年总目录

一、《同煤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袁新华[1](2005)在《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文中研究表明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处于变动之中,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经济竞争渗透着政治利益冲突,政治利益冲突又推动着经济竞争或对抗,而能源一直是这种政治经济大竞赛的一个关键领域。能源,特别是极其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直至21世纪中叶仍将在国际能源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苏联解体后诞生的俄罗斯凭藉其庞大的石油与天然气,特别是天然气的储产量和出口潜力,在新世纪的国际能源市场上异军突起,展现出成长为一个“能源超级大国”的势头,促使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潜在的重大变化。有鉴于此,作为未来的能源超级大国,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和现任总统普京都十分重视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国中长期的能源战略,由此推动了2003年《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出台。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以《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为导向,一方面推动了本国油气产量及出口能力的增加,从而扩大了在世界油气市场上的地位,并通过“尤科斯事件”整治了违反普京“五条诫律”的石油寡头,加强了联邦政府对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另一方面,俄罗斯政府力图将油气资源作为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复兴并维护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战略武器。“9·11”事件后,俄罗斯政府利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出现的有利形势,竭力将能源战略运用到全球和地区层面以及与独联体国家、美国、欧盟国家、中国、日本等各大国的外交中,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为总体思路,在国家与公司两个层面全力拓展能源外交。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当然,俄罗斯政府在推行其能源战略与外交过程中,也受到了国内外一些因素的制约。 本论文即沿此思路而展开论述,共由七个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写作本论文的缘由,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在与本论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作了简要说明。 第一章“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中的俄罗斯”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即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的特点与变化,石油与天然气在未来国际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俄罗斯在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演变;第二,《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主要内容;第三,实施《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重大举措与效果分析;第四,尤科斯事件以来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新进展。 第三章“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外交”主要阐述了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五个

姚志通[2](2010)在《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 ——以杭州热电厂和半山电厂粉煤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着力解决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难题。以杭州热电厂和半山电厂粉煤灰为例,首先对比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灰(CFB灰)和普通煤粉锅炉粉煤灰(PC灰)的特性;然后针对普通粉煤灰的特性,进行干法脱铁和湿法除炭预处理;最后对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研究,主要包括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取白炭黑、氧化铝,合成沸石分子筛以及制备微晶玻璃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比研究了脱硫灰和普灰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灰烧失量、氧化钙含量相对较高.普灰以莫来石和石英为主相,含有较高的无定形相;脱硫灰则以石英、方解石和硬石膏为主相,玻璃相少见。SEM观察发现,普灰颗粒以规则球形为主,而脱硫灰几乎无球形颗粒。(2)粉煤灰干法磁选脱铁结果表明,分析仪倾角和电流强度分别为30°和2.5A时磁选效果最好.与粗选工艺相比,粗选-扫选工艺较粗选-精选脱铁率提高明显。磁性颗粒主相为石英、莫来石和磁赤铁矿相。粉煤灰湿法除炭结果表明,捕收剂为轻柴油用量800g/t时,除炭率高达82.53%.起泡剂为仲辛醇用量600g/t时,除炭率可达80.03%.物相分析显示浮选产物主要为炭,同时夹杂有少量莫来石.炭粒微观形貌呈多孔球状,与玻璃、硅酸盐呈连生体产出。(3)粉煤灰碱融实验表明,同时添加助剂碳酸钠和氯化钠可有效降低粉煤灰的晶相转变温度。实验接着以粉煤灰碱融物为原料,分别通过盐酸酸浸和氨水沉淀法制取了白炭黑和γ-Al2O3. TG-DTA和SEM分析表明,γ-MPS对白炭黑的改性效果优于硬脂酸。实验后续还以制备的沉淀SiO2为硅源,采用化学包覆法成功制备了硅钛复合物。(4)以粉煤灰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热法和碱融法合成了方钠石和钾霞石。方钠石为规则球形,钾霞石颗粒表面生长有大量立态生长的片状结晶。TG-DTA分析表明,合成的沸石产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水煮侵蚀实验说明钾霞石具有较高的钾保持率。实验还研究了粉煤灰在LiOH·H2O碱液中的水热反应行为,并以碱融法合成了Li-ABW沸石。(5)以粉煤灰和LiOH·H2O为原料制得Li2Al2Si3O10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SEM观察发现,产物颗粒相互紧锁,形成烧结完好致密化的微观结构。研究还以粉煤灰和(MgCO3)4·Mg(OH)2·5H2O为原料,采用固态烧结法制备了α-堇青石,并探讨了LiOH·H2O和TiO2对堇青石烧结性能的影响。当LiOH·H2O添加量为10%时,β-锂辉石固熔体和尖晶石相开始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Li+离子掺入量的增多,晶体轮廓逐渐光滑;同时增浓作用增强,试样气孔和微晶体粒度明显减少。当Ti02添加量从4%增至10%时,Low quartz和Rutile相开始形成,同时堇青石和尖晶石含量有所降低。

秦军[3](2009)在《煤炭市场及其稳定供给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维系着全球经济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以来,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左右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煤炭无论作为一种动力燃料,或者化工原料,其优越性都十分明显。目前发展汽车、电子、轻纺、建筑、包装甚至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煤炭,煤炭化工产品还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目前随着交通运输、重化工业、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和动力革命的完成,能源结构和化工原料结构的重大变化,世界对煤炭的需求在急剧增长。我国也不例外,经过2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且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以工业产值中重化工业比重显着上升为标志的“重化工业时期”。与此相伴而来的是能源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是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高热值、低污染的煤炭消费将大幅上升,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煤炭工业不仅是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投资的重要领域,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工业、运输业及其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煤炭经济发展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空间越来越广阔。本文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国内煤炭市场及其稳定供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对煤炭供求以及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深度剖析,结合当前我国煤炭供求、价格和消费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煤炭市场及其稳定供给的相关策略。本文在充分把握煤炭商品及煤炭市场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煤炭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找出供需之间的矛盾并对矛盾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对煤炭价格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着重剖析了煤炭价格的传导机制。最后,通过对以山西省为例的买方市场下煤炭供给与经济发展现状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稳定煤炭价格和增加煤炭供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煤炭市场及其稳定供给的策略的阐述,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角度新颖,贴近现实,本文的研究对重新审视我国的能源战略,以面向未来的务实眼光解决煤炭供给的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文海[4](2009)在《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 ——以中煤集团平朔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如能源危机、森林减少、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以往采用的是一种以牺牲环境和过度利用资源为代价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保障。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煤炭工业应该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予以充分考虑,研究和采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开采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实行综合开发、利用煤、副资源;减少废渣、废气、废水排放,提高土地复垦率;推广煤炭洗选加工、转化的新技术,使煤炭工业走上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平朔煤炭工业公司隶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是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属于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从上世纪末就开始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按照“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提出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能源—资源利用循环主线,伴生资源利用副线,矿区地面资源综合利用副线。其采用的模式和采取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较好的示范效果,能够对我国广大的煤炭企业,尤其是老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本文在已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化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体设计,力图形成园区内各系统间的产品、废弃物、能量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网络。希望能有助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更好、更全面、系统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经过研究指出应树立循环经济发展观、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管理体系、依靠三个支撑,夯实发展循环经济基础,保障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使企业得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循环经济的模式总结为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在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资源利用环。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崔琳琳[5](2008)在《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必要从微观角度的企业出发对循环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隶属支柱产业的煤矿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从而如何评价和挖掘这种潜力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即是基于这一现实,通过对影响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分析,抽取影响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体系,以求用科学的方法评判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进而有利于企业破除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促进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内外关于潜力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循环经济发展潜力不仅取决于企业当前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理想的循环经济发展状态之间的差距,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影响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外诸多因素的现实和变动情况,即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体系所具有的能力。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即取自其支撑体系,可具体概括为市场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五个层面。通过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证明这五个方面对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由此而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较为科学和合理的。由于评价对象及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本文选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为文章的综合评价方法,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统计法确定了隶属度,进而构建了基于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许厂煤矿为例,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许厂煤矿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了挖掘潜力的政策研究建议。

余学海[6](2008)在《神华煤水煤浆成浆特性的优化方法、模型预测及改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煤浆是从70年代石油危机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清洁的以煤代油的燃料,该技术的应用不仅给燃油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资源、优化和改善能源结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水煤浆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级分散悬浮体系,影响其成浆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因素复杂而众多。水煤浆的制备是水煤浆技术的关键,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影响煤成浆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如煤质特性、制备工艺、粒度分布、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及其它因素。同时对改善煤成浆特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如低温热改性、配煤成浆、粒度级配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波处理技术、电磁场磁化技术、高压热水处理技术。然后对六种典型气化煤的成浆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找到了与煤种相适宜的添加剂种类、最佳添加剂用量和最大成浆浓度,分析了各种煤的孔隙结构、煤质成分对成浆浓度的影响。由于神华煤难以制成高浓度水煤浆,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再通过计算机程序优化,获得了较好的粒度级配分布和添加剂用量。试验验证优化能够较好的提高煤的成浆特性,最高浓度从59.51%提高到62.76%,稳定性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进行SAS全回归优化和非线性回归优化,得到了更好的相关系数和更佳的粒度分布范围,浓度与经过正交试验优化的结果相比提高了0.29%。对六种煤进行R-R模型级配和Alfred模型级配制浆,比较两种级配浆体的性能,找出与各种煤相适应的级配模型。结果表明:级配能够将煤的成浆浓度提高3~5%,R-R模型级配比Alfred级配有更好的成浆性能,更容易在工程上得到应用。R-R模型级配对鲍店煤和神华煤改善效果不佳,而对杨庄煤、兴隆煤和淮南煤则效果明显。最后通过高压热水反应釜对神华煤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内在水分、含氧官能团降低;H含量升高;O/C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析出了一定量的挥发份。煤的BET比表面积、总孔容积以及平均孔直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改性时间为10分钟时效果最为明显,成浆浓度从59.51%提高到63.72%,改性时间增加,成浆浓度有下降的趋势。

曲金星[7](2007)在《水分对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成为能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一方面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可再利用资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开发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热解气化技术在降低污染物排放(如二恶英、重金属等)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已成为处理这种“离位资源”的新型有效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的热解气化特性对热解气化技术工艺的设计和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水分高,热值低,同时水分的存在对其热解气化产物的分布及气体品质有很大影响,并对各组分的反应机理也会产生不可忽略的作用,所以研究水分对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特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自行设计的大物料量等温热重试验装置,在600~800℃的温度范围内,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六种典型组分在水蒸汽气氛及氮气气氛下进行了热解气化的对比实验,根据热重分析法从质量转化率及挥发份逸出率对六种物料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产气试验装置,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六种典型组分在不同温度及气氛下的产气特性进行在线分析,通过对比有无水蒸汽工况下的实验结果,从产气量、产气成分及产气热值这三个方面考察了物料在不同温度下受水蒸汽影响的变化规律。根据以上小型试验台的试验结果,在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气化中试试验台上,对聚乙烯(PE)及含水20%的PE进行750℃气化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从气化气产率、气化气热值、焦油产率、焦油热值说明了水分的存在对气态产物的重整和二次裂解有很大影响,使能量在气化产物内部发生了转移,焦油热值降低,气化气热值增加,改善了气体的品质。

二、《同煤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煤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中的俄罗斯
    第一节 石油与天然气在国际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第二节 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的特点与变化
    第三节 俄罗斯在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
    第一节 俄罗斯能源战略的酝酿和出台
    第二节 《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实施《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的重大举措与效果分析
    第四节 尤科斯事件以来俄罗斯能源战略的新进展
第三章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外交
    第一节 针对准国外的能源外交
    第二节 针对远国外的能源外交
    第三节 针对中国的能源外交
    第四节 俄日能源合作及前景分析
    第五节 俄美能源伙伴关系及前景分析
第四章 影响与制约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实施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内能源供需的结构性因素
    第二节 能源法规与政府管理体制因素
    第三节 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制约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地缘政治因素
第五章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外交”政策:——国家能源外交在商务领域的体现
    第一节 俄罗斯大型油气公司参与并影响能源外交决策
    第二节 俄罗斯大型油气公司的“外交”
    第三节 跨国石油公司与俄罗斯油气公司的合作与博弈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 ——以杭州热电厂和半山电厂粉煤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煤
        1.1.1 煤的形成
        1.1.2 煤的化学及矿物组成
        1.1.2.1 化学组成
        1.1.2.2 矿物组成
        1.1.3 煤的分类
        1.1.4 煤在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1.1.5 煤的燃烧
    1.2 粉煤灰
        1.2.1 粉煤灰的产生
        1.2.2 粉煤灰的排放
        1.2.3 粉煤灰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1.2.3.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1.2.3.2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1.2.3.3 粉煤灰的物理特性
        1.2.3.4 粉煤灰的化学特性
        1.2.4 粉煤灰的分类
        1.2.5 粉煤灰的危害
        1.2.6 国内外粉煤灰的研究进展
        1.2.6.1 国外研究状况
        1.2.6.2 国内研究状况
        1.2.6.3 粉煤灰利用的主要途径
2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灰和普通煤粉锅炉粉煤灰的特性研究
    2.1 实验
        2.1.1 原料
        2.1.2 表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化学组成
        2.2.2 物相分析
        2.2.3 颗粒形貌
        2.2.4 FT-IR分析
        2.2.5 DTA分析
    2.3 CFB脱硫灰的综合利用
    2.4 本章小结
3 粉煤灰的干法脱铁和湿法除炭研究
    3.1 粉煤灰的干法脱铁
        3.1.1 实验
        3.1.1.1 原料
        3.1.1.2 实验原理
        3.1.1.3 实验步骤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粉煤灰的表征
        3.1.2.2 磁化电流强度对脱铁率的影响
        3.1.2.3 倾角对脱铁率的影响
        3.1.2.4 磁选次数对脱铁率的影响
        3.1.2.5 磁选工艺对脱铁率的影响
        3.1.2.6 磁性颗粒的XRD分析
        3.1.2.7 磁性颗粒的SEM分析
        3.1.3 本节小结
    3.2 粉煤灰的湿法除炭
        3.2.1 实验
        3.2.1.1 原料
        3.2.1.2 实验原理
        3.2.1.3 实验步骤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不同捕收剂对除炭率的影响
        3.2.2.2 捕收剂用量对除炭率的影响
        3.2.2.3 不同起泡剂对除炭率的影响
        3.2.2.4 起泡剂用量对除炭率的影响
        3.2.2.5 浮选产物的XRD分析
        3.2.2.6 浮选产物的SEM分析
        3.2.3 回收未燃炭的利用
        3.2.4 本节小结
4 利用粉煤灰制取白炭黑、氧化铝及其表面改性研究
    4.1 碳酸钠和氯化钠助剂对粉煤灰碱熔的影响
        4.1.1 实验
        4.1.1.1 原料
        4.1.1.2 碱熔
        4.1.2 结果与分析
        4.1.2.1 TG-DTA分析
        4.1.2.2 碳酸钠不同添加量的影响
        4.1.2.3 氯化钠不同添加量的影响
        4.1.2.4 碱熔温度的影响
        4.1.2.5 碱熔时间的影响
        4.1.3 讨论
        4.1.4 本节小结
    4.2 白炭黑的制取及其表面改性研究
        4.2.1 实验
        4.2.1.1 原料
        4.2.1.2 实验原理
        4.2.1.3 实验步骤
        4.2.1.4 分析测试
        4.2.2 结果与分析
        4.2.2.1 白炭黑的提取
        4.2.2.2 溶胶-凝胶机理
        4.2.2.3 白炭黑的改性与表征
        4.2.3 本节小结
    4.3 化学包覆法制备硅钛复合物及其表征
        4.3.1 实验
        4.3.1.1 原料
        4.3.1.2 硅钛复合物的制备
        4.3.2 结果与分析
        4.3.2.1 FT-IR分析
        4.3.2.2 TG-DTA分析
        4.3.2.3 XRD分析
        4.3.3 本节小结
    4.4 水解沉淀法制备氧化铝的研究
        4.4.1 实验
        4.4.1.1 原料
        4.4.1.2 实验原理
        4.4.1.3 实验步骤
        4.4.2 结果与分析
        4.4.2.1 前驱体的表征
        4.4.2.2 氧化铝的表征
        4.4.3 本节小结
5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的研究
    5.1 方钠石的合成与表征
        5.1.1 实验
        5.1.1.1 原料
        5.1.1.2 原料预处理
        5.1.1.3 方钠石的合成
        5.1.2 结果与分析
        5.1.2.1 XRD分析
        5.1.2.2 SEM分析
        5.1.2.3 FT-IR分析
        5.1.2.4 DTA分析
        5.1.3 讨论
        5.1.4 本节小结
    5.2 粉煤灰在LiOH·H_2O溶液中的水热反应研究
        5.2.1 实验
        5.2.1.1 原料
        5.2.1.2 水热合成
        5.2.2 结果与分析
        5.2.2.1 LiOH·H_2O浓度的影响
        5.2.2.2 水热温度的影响
        5.2.2.3 水热时间的影响
        5.2.3 本节小结
    5.3 Li-ABW沸石的合成与表征
        5.3.1 实验
        5.3.1.1 原料
        5.3.1.2 Li-ABW沸石的合成
        5.3.2 结果与分析
        5.3.2.1 LiOH·H_2O浓度的影响
        5.3.2.2 水热温度的影响
        5.3.2.3 水热晶化时间的影响
        5.3.2.4 FT-IR分析
        5.3.2.5 TG-DTA分析
        5.3.2.6 孔结构分析
        5.3.3 讨论
        5.3.4 本节小结
    5.4 钾霞石的合成与表征
        5.4.1 实验
        5.4.1.1 原料
        5.4.1.2 钾霞石的合成
        5.4.1.3 合成产物的稳定性
        5.4.2 结果与分析
        5.4.2.1 XRD分析
        5.4.2.2 SEM分析
        5.4.2.3 FT-IR分析
        5.4.2.4 稳定性分析
        5.4.3 本节小结
6 利用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
    6.1 Li_2Al_2Si_3O_(10)微晶玻璃的制备
        6.1.1 实验
        6.1.1.1 原料
        6.1.1.2 实验原理
        6.1.1.3 Li_2Al_2Si_3O_(10)微晶玻璃的制备
        6.1.2 结果与分析
        6.1.2.1 LiOH·H_2O添加量的影响
        6.1.2.2 烧结温度的影响
        6.1.2.3 烧结持温时间的影响
        6.1.2.4 FT-IR分析
        6.1.3 本节小结
    6.2 α-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的制备
        6.2.1 实验
        6.2.1.1 原料
        6.2.1.2 实验原理
        6.2.1.3 实验步骤
        6.2.2 结果与分析
        6.2.2.1 烧结温度的影响
        6.2.2.2 LiOH·H_2O添加量的影响
        6.2.2.3 TiO_2添加量的影响
        6.2.3 本节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煤炭市场及其稳定供给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1.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煤炭市场研究综述
    2.2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3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分析
    3.1 我国煤炭市场供给分析
    3.2 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分析
    3.3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矛盾分析
4 我国煤炭价格的形成及其定价机制
    4.1 煤炭价格的形成与影响
    4.2 国内煤炭定价机制
    4.3 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5 煤炭价格的传导效应
    5.1 煤炭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分析
    5.2 煤炭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5.3 煤炭对各行业的传导分析
6 稳定煤炭供给的政策
    6.1 建设运炭通道,搞好煤炭运输布局
    6.2 建设煤炭转运中心
    6.3 协调煤炭产运销体制
    6.4 加强对煤炭进出口的监管和控制
    6.5 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
    6.6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
7 买方市场条件下,稳定煤炭供应的对策分析——以山西为例
    7.1 近几年山西省煤炭供给基本情况
    7.2 买方市场条件下,我国煤炭市场变动情况
    7.3 买方市场条件下,山西省煤炭市场变动情况
    7.4 买方市场条件下,山西省稳定煤炭供给的对策
8 论文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4)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 ——以中煤集团平朔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目次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对象、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主要方法
2 文献评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2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2.2.2 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2.2.3 循环经济的原则
        2.2.4 循环经济的特征
        2.2.5 循环经济模型理论
        2.2.6 循环经济应用研究
    2.3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概况
    2.4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2.5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6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7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2.8 循环经济政策研究
3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3.2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模式分析
    3.3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总体评价
    3.4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
4 国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4.1 美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4.2 日本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4.3 德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4.4 加拿大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5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5.1 公司基本情况
    5.2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5.3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现有模式
    5.4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现有成效
        5.4.1 资源产出率
        5.4.2 能源消耗
        5.4.3 主要原材料消耗
        5.4.4 资源利用
    5.5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因素
        5.5.1 循环经济观念还未深入人心、重视程度仍然不高
        5.5.2 资源开发的深度、广度不够
        5.5.3 资源利用不充分
        5.5.4 节能减排的力度不够
    5.6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现有模式的缺陷
        5.6.1 循环的不系统
        5.6.2 循环的不均匀
        5.6.3 循环的不彻底
        5.6.4 市场链的接续问题
6 平朔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以及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6.1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6.1.1 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6.1.2 加大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实施露井联采,向深层次发展
        6.1.3 加大资源利用率,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
        6.1.4 延伸产品下游环节,发展建材产业链
        6.1.5 加大节能减排,推进土地复垦,打造农、林、养殖业产业链
    6.2 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6.2.1 观念与战略上的突破与创新
        6.2.2 工业产业链的突破与创新
        6.2.3 技术供给与选择的突破与创新
        6.2.4 市场营销的突破与创新
7 平朔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支撑条件的研究
    7.1 支撑条件的总体分析
    7.2 政策和制度的支撑条件
    7.3 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撑条件
    7.4 资金支撑条件
    7.5 内外部发展环境支撑条件
8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结论与展望
    8.1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依据
    2.1 发展潜力及其研究进展
    2.2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的内涵
    2.3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3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4 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性验证
4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模型
    4.1 模糊综合评价概述
    4.2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模型构建
5 实例分析
    5.1 许厂煤矿基本概况
    5.2 许厂煤矿循环经济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许厂煤矿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
6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
    6.2 有待完善的问题
致谢
学习经历简介
参考文献
附录

(6)神华煤水煤浆成浆特性的优化方法、模型预测及改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水煤浆技术的发展
        1.1.1 国外水煤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1.2 我国水煤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2 水煤浆制备工艺
    1.3 水煤浆基本性质及性能要求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煤成浆的影响因素和改性方法探索
    2.1 影响煤成浆的因素
        2.1.1 变质程度
        2.1.2 煤表面的孔隙特性
        2.1.3 介质中可溶离子强度的影响(电解质)
        2.1.4 煤中矿物质
        2.1.5 煤岩组分
        2.1.6 可磨性
        2.1.7 煤粉粒度分布
        2.1.8 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
        2.1.9 PH值、Zeta电势、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温度等其它因素
    2.2 改善煤成浆性的措施
        2.2.1 低温热处理
        2.2.2 配煤成浆
        2.2.3 粒度级配技术
        2.2.4 超声波技术
        2.2.5 微波处理技术
        2.2.6 电磁场磁化技术
        2.2.7 高压热水处理
        2.2.8 压力处理和新型添加剂的研究等其它方法
3 典型气化煤成浆特性研究
    3.1 试验方法及仪器
        3.1.1 球磨机湿法制浆
        3.1.2 电动搅拌器干法制浆
        3.1.3 粘度计
        3.1.4 激光粒度分析仪
        3.1.5 氮吸附仪
    3.2 煤质分析
    3.3 实验样品制备及方法介绍
    3.4 添加剂对煤成浆性影响研究
        3.4.1 对流变特性的影响
        3.4.2 对成浆浓度的影响
        3.4.3 添加剂用量对成浆特性的影响
    3.5 煤粉孔隙结构研究
        3.5.1 孔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
        3.5.2 煤粉孔结构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3.6 煤质成分特性对成浆浓度的影响
    3.7 结果与讨论
4 SAS回归分析优化神华煤成浆特性
    4.1 煤质特性
    4.2 正交试验优化
        4.2.1 添加剂选择和实验设计
        4.2.2 研究结果及讨论
        4.2.2.1 方差分析
        4.2.2.2 寻找最佳配方
        4.2.2.3 结果验证
        4.2.2.4 优化前后成浆性比较
    4.3 全回归分析
        4.3.1 实验方法
        4.3.2 方差分析
        4.3.3 寻找最佳配方
        4.3.4 结果验证
        4.3.5 成浆性比较
    4.4 非线性回归优化
    4.5 优化结果比较与理论分析
        4.5.1 优化结果比较
        4.5.2 理论分析
    4.6 结果与讨论
5 采用典型模型预测煤成浆性能
    5.1 粒度分布模型介绍
    5.2 采用R-R和Alfred模型预测煤成浆性能
        5.2.1 实验方法介绍
        5.2.2 模型级配前后的成浆特性
        5.2.3 模型级配前后的粒度分布
    5.3 结果分析
6 神华煤的高压热水改性研究
    6.1 试验仪器及方法
    6.2 改性前后煤质分析
    6.3 孔隙结构分布
    6.4 改性前后神华煤的成浆特性
    6.6 结果与讨论
7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正交试验程序代码和数据结果
附录2 全回程序代码和数据结果
附录3 非线性回归程序代码和数据结果
附录4 计算机程序优化代码
作者简历
    Ⅰ 作者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
    Ⅱ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Ⅲ 作者在硕士期间的个人奖励

(7)水分对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
        1.2.1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1.2.2 城市生活垃圾的成份与热值
    1.3 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1.3.1 对土壤的污染
        1.3.2 对大气的污染
        1.3.3 对水体的污染
        1.3.4 对人体的危害
    1.4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及现状
        1.4.1 卫生填埋处理
        1.4.2 生物处理
        1.4.3 热处理
        1.4.4 资源化综合处理
    1.5 我国处理垃圾政策及现状
    1.6本文研究背景及内容
        1.6.1 水分对热解气化过程的影响综述
        1.6.2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在水分影响下的热重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系统标定
        2.2.4 试验工况
        2.2.5 实验样品及其理化特性
    2.3 生物质类热重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竹木热重试验结果
        2.3.2 纸屑热重试验结果
    2.4 高分子化合物类热重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聚乙烯(PE)热重试验结果
        2.4.2 橡胶热重试验结果
        2.4.3 织物热重试验结果
    2.5 厨余类热重试验结果与分析
    2.6 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在水分影响下的产气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试验装置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工况
        3.2.4 试验系统标定
        3.2.5 实验样品
    3.3 产气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产气量分析
        3.3.2 产气组分分析
        3.3.3 产气热值分析
    3.4 产气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分对PE流化床气化产物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设备与方法
        4.2.2 试验工况
        4.2.3 试验样品
    4.3 产物分析
        4.3.1 气化气分析
        4.3.2 焦油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5.2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5.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同煤科技》2004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D]. 袁新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2]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 ——以杭州热电厂和半山电厂粉煤灰为例[D]. 姚志通. 浙江大学, 2010(06)
  • [3]煤炭市场及其稳定供给的策略研究[D]. 秦军. 浙江大学, 2009(08)
  • [4]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 ——以中煤集团平朔公司为例[D]. 王文海. 浙江大学, 2009(10)
  • [5]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 崔琳琳. 山东科技大学, 2008(03)
  • [6]神华煤水煤浆成浆特性的优化方法、模型预测及改性机理研究[D]. 余学海. 浙江大学, 2008(04)
  • [7]水分对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 曲金星. 浙江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同美科技》2004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