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景观建设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加强学校景观建设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一、加强学校景观建设,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1)在《网络时代财经类高校美育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文中提出大力发展美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身心更协调地发展,是当前财经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厘清财经类高校美育开展的现实情境,积极探索财经类高校美育发展和创新的可行路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应然之举。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美育实践为研究个案,探讨财经类高校美育体系建构与实践优化问题。美育教师积极提高美育素养,课程设置遵循网生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体现"互联网+"转向,延展审美边界,拓展审美时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财经高校美育格局,助力学生形成审美自觉。

毕雪微[2](2021)在《为构建美育新发展的以美育人艺术课程的设计与思考》文中认为在面向我国市场经济新的发展趋势时,政府强调了对于学校美育德育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之处,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懂得美、创造美、三观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从少儿抓起,重视各学年段学生们的美育德育教育。将美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们的各方面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学校美育德育教育工作,设计以美育人为基础的艺术课程,提高学校美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正是本文重点讨论的话题。

陆樱樱[3](2021)在《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美育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高职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在分析高职美育现状与问题的同时提出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定位研究和美育的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平台实现美育的创新教学。

李依文[4](2021)在《关于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高校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方面发挥着基础作用,是塑造学生艺术品质的核心课程,也在培养现代化和全面型人才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从美学角度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关注音乐美学教育的实施,是改进音乐教育的重要举措。美学因素是音乐教育当中的核心要素,美学功能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功能,如果音乐教育偏离美学,忽略美学功能开发的话,那么音乐教育就无法获得良好地发展,更不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所以高校要加大对音乐美学教育研究,不断挖掘现代音乐教育的美学品质,并通过创新音乐美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

张乐乐,陈恩伦[5](2021)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文中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评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标准模糊、可度量性较差、可实现性较低、相关性弱化、时限性虚化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应持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育人和持续改进的理念,遵循SMART原则,明晰其明确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由此,尝试性地提出了涵盖思想品德素质、学业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知美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框架。

刘培培[6](2021)在《中职生审美素养发展及其培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J省N市部分中职学校为例》文中指出

封承城[7](2021)在《初中合唱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温霞[8](2021)在《中美高校美育在线课程内容比较研究》文中认为

李静[9](2021)在《高校美育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两所大学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高校美育现状不容乐观,与德智体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基于此,本研究对两所高校美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相关理论与政策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落实高校美育工作,彰显高校美育价值。本研究共五章。第一章绪论:表明研究价值与意义,梳理相关文献,阐明理论基础。第二章现状调查:对两所大学的美育进行实际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困境分析:通过问题的存在反映出高校美育实践的困境。第四章反思与建议:利用席勒与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以及相关美育政策对高校美育的发展提出建议。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阐述本研究结论,表明后续研究方向。通过调查与分析,本研究认为两所大学美育实践各不相同。在组织机构上,A大学围绕美育学校开展美育,B大学以艺术教育中心开展美育;在运行机制上,A大学结合校团委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B大学以艺术教育中心为核心建立常态工作联系机制与专项工作小组协调机制。两所大学在美育组织运行上都存在美育工作实施较为被动,美育资源保障较为缺乏的问题。在开展途径上,两所大学都以课内美育和课外美育的方式进行。在课内美育上,存在美育内容认同感低,评价体系未健全、美育方式智育化,育人目标有偏差、美育主体单一化,资源未有效整合的问题;在课外美育上,存在重少数轻全体的现象以及美育活动形式化的问题。在美育活动开展成效中得知,学生在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的提升上还表现的不够充分,还未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审美熏陶。由以上问题反映出高校美育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国家顶层设计与高校美育惯性模式之间的矛盾、“大美育”体系建构与高校美育评价指标之间的矛盾、高校美育实践的迫切需要与专业师资缺乏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为使美育工作得到落实,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分别为在美育理念上:落实美育引领办学,强化美育组织管理,营造校园美育氛围;在课程设置上:构建统整式美育课程体系,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与层次性,注重形式的互动性和多样性;在教学安排上:挖掘教学美育元素,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完善美育评价考核;在活动开展上:立足优秀文化传统,组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审美实践创新。由此,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美育工作,使美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中坚力量。

曹勇[10](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二、加强学校景观建设,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学校景观建设,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时代财经类高校美育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财经类高校美育变革的发生背景分析
    1. 网络发展突显美育教师素养短板
    2. 专业主义倾向造成美育重点虚焦
    3. 传统教育惯性造成美育环境缺失
三、财经类高校美育实现途径探索
    1. 聚焦教师审美素质成长,形成“美之召唤”
    2. 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共建“美育课堂”
    3. 延展美育环境审美边界,拓展“审美时空”

(2)为构建美育新发展的以美育人艺术课程的设计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美育人的概念与意义
二、构建以美育人的德育模式
三、艺术课程的设计
    1.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4.管理体系

(3)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中美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
    (二)授课方式单一
    (三)教材不生动
二、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必要性
    (二)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三)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三、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实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原则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2.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原则培养文化自信素养。
        3.高职院校美育目标分类。
    (二)根据高职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确立课程教学内容
四、创新美育教学模式
    (一)从教材到教学模式的转化
    (二)美育课程的重构
五、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审美化管理体系
    (一)加强美育学习,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
    (二)加强美育科研,培育稳定的美育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
    (三)为美育课程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四)美育课程资源平台保障
    (五)美育质量评价

(4)关于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美学概述
二、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现状
四、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教材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二)重视音乐鉴赏教学引导发掘音乐之美
    (三)改进音乐美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四)创新考核评价策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审美素养
结 语

(5)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现状审视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理念
    (一)持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二)秉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三)恪守评价育人的理念
    (四)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明确性原则(Specific)
    (二)可度量性原则(Measurable)
    (三)可实现性原则(Attainable)
    (四)相关性原则(Relevant)
    (五)时限性原则(Time-bound)
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要素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二)学业文化素质评价
    (三)生理心理素质评价
    (四)知美审美素质评价
    (五)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框架

(9)高校美育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两所大学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美育
        1.2.2 高校美育
        1.2.3 高校美育实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美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关于美育实践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理论基础
        1.5.1 席勒的美育理论
        1.5.2 蔡元培的美育理论
2 高校美育实践及问题分析
    2.1 高校美育实践现状调研
        2.1.1 所选案例学校的概况及选取原因
        2.1.2 所选案例学校美育的实践模式
        2.1.3 所选案例学校美育的实际调研
    2.2 美育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的对比分析
        2.2.1 A大学美育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2.2.2 B大学美育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2.2.3 A大学与B大学美育组织及运行的分析
    2.3 美育开展途径的对比分析
        2.3.1 课内美育的对比分析
        2.3.1.1 A大学美育课程设置
        2.3.1.2 B大学美育课程设置
        2.3.1.3 A大学与B大学课内美育存在的问题
        2.3.2 课外美育的对比分析
        2.3.2.1 A大学美育活动
        2.3.2.2 B大学美育活动
        2.3.2.3 A大学与B大学课外美育存在的问题
    2.4 美育活动开展成效的对比分析
        2.4.1 学生对A大学开展审美活动的感受
        2.4.2 学生对B大学开展审美活动的感受
        2.4.3 A大学与B大学美育活动开展成效的分析
3 当前高校美育实践的现实困境
    3.1 国家顶层设计与高校美育惯性模式之间的矛盾
        3.1.1 在以美育人的理念下,高校美育存在智育化倾向
        3.1.2 在顶层设计的要求下,高校美育机制需健全完善
    3.2 “大美育”体系建构与高校美育评价指标之间的矛盾
        3.2.1 美育体系需要得到构建,但缺少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3.2.2 美育资源需要得到整合,但缺少多元化的美育评价方式
    3.3 高校美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与专业师资缺乏之间的矛盾
        3.3.1 高校希望推进美育活动,但缺少专业的美育师资
        3.3.2 美育教师需要得到培训,但美育开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4 高校美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4.1 深化高校美育理念,克服边缘化倾向
        4.1.1 落实美育引领办学
        4.1.2 强化美育组织管理
        4.1.3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4.2 优化美育课程体系,克服狭窄化倾向
        4.2.1 构建统整式美育课程体系
        4.2.2 注重内容全面性与层次性
        4.2.3 注重形式互动性和多样性
    4.3 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克服智育化倾向
        4.3.1 挖掘教学美育元素
        4.3.2 建立专业师资队伍
        4.3.3 完善美育评价考核
    4.4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克服形式化倾向
        4.4.1 立足优秀文化传统,开展特色活动
        4.4.2 组织审美教育活动,增强服务能力
        4.4.3 扩大美育国际视野,促进实践创新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加强学校景观建设,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时代财经类高校美育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J]. 王敏.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1(06)
  • [2]为构建美育新发展的以美育人艺术课程的设计与思考[J]. 毕雪微.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1(12)
  • [3]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陆樱樱. 才智, 2021(34)
  • [4]关于高校音乐美学教育的思考[J]. 李依文. 当代音乐, 2021(08)
  • [5]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J]. 张乐乐,陈恩伦. 现代教育管理, 2021(07)
  • [6]中职生审美素养发展及其培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J省N市部分中职学校为例[D]. 刘培培.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初中合唱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D]. 封承城. 西南大学, 2021
  • [8]中美高校美育在线课程内容比较研究[D]. 温霞. 西南大学, 2021
  • [9]高校美育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两所大学的比较分析[D]. 李静.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标签:;  ;  ;  ;  ;  

加强学校景观建设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