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垃圾理化性质的测定

校园垃圾理化性质的测定

一、校园垃圾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来萌萌[1](2021)在《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社会对于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世界各国将人才培养的目光逐渐投放在项目式学习的发展之上,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本研究梳理了项目式学习和STSE教育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线化学教师的项目式学习认知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较少。STSE教育理念强调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研究我们选择基于高中化学STSE实践教育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使项目式学习实现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要素,创建了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框架,同时梳理了高中化学课本中关于STSE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为项目主题开发了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三个项目任务:“电池绘图”“调研报告”和“工艺流程”。为了拓展课外资源,笔者制作了锂离子电池科学知识的相关科普类微课。教学设计以真实情境中的项目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最后,邀请5位专家分别对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笔者基于专家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使之更加符合项目式学习的要求。

郭振飞[2](2019)在《城市生活垃圾等离子体气化制备富氢气体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清运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不妥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生活垃圾主要由有机组分构成,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气化技术可以将生活垃圾转化为燃气,可实现其高值利用,但常规气化技术存在处理效率低、气体中焦油含量多等问题,不利于合成气的后续利用。近来,等离子体气化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产生的合成气焦油量极低、合成气产量大、能源利用率高以及比常规气化更环保。因此本文提出等离子体气化制备富氢气体的思路,达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文选取生活垃圾典型单一组分及混合垃圾(纸张8.5%、织物25.1%、木屑51.6%、塑料14.8%)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等离子体水蒸气气化技术,将生活垃圾气化为富氢气体。首先通过热重实验,分析原料的热解特性;再分别进行生活垃圾典型组分和混合组分间歇性进料等离子体气化实验,研究原料的产气规律;最后,研究生活垃圾混合组分间歇性进料和连续进料实验,定向制备富氢燃气,优化实验工况。主要发现与结论如下:1、原料的热重实验显示,四种典型组分原料和混合原料的主要失重温度区间均在250-512℃。该过程典型组分的失重率在75%以上,混合原料失重率为84.17%。混合原料中的塑料组分,有利于强化其他原料的裂解效果。2、经过典型组分间歇性进料实验,结果显示:四种单组分原料的H2产率均可达到51.46-73.97(g H2/kg原料)。纸张和塑料典型组分实验的H2产率分别为51.46(g H2/kg)和68.56(g H2/kg);织物和木屑的H2产率分别为73.85(g H2/kg)和73.97(g H2/kg)。3、经过混合组分间歇性进料实验,进料量为300 g,发现实验最佳运行工况为:等离子体功率为16 k W,水蒸气通入量为0.7 kg/h,此时H2产率达70.88 g H2/(kg MSW),碳转化率为86.91%。4、经过混合组分连续进料实验,等离子体运行功率设定为16 k W,水蒸气通入量设定为0.7 kg/h,发现当进料量为55-65 g/min时,实验效果最好:H2含量为36.30-38.08 vol.%,CO为20.85-21.87 vol.%,气体热值为8.10-9.03 MJ/Nm3,其余主要为N2工作气体,含量为29.44-31.56 vol.%。

王琳[3](2019)在《不同配比蘑菇渣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共堆肥效果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园林绿化事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之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不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且还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我国作为蘑菇第一生产大国,蘑菇渣的产生量也巨大,蘑菇渣中不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利用蚯蚓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堆肥是当下处理固体废弃物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同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初期微生物含量少,蘑菇渣可以在堆肥初期可以提供大量的微生物。为了提高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的品质,以及蘑菇渣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利用蚯蚓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进行共堆肥试验,并将最优堆肥产品应用于西红柿幼苗的栽培基质中。主要结论如下:(1)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物料预堆肥后按照(园林绿化废弃物+蘑菇渣)A1(100%+0%)、A2(75%+25%)、A3(50%+50%)、A4(25%+75%)、A5(0%+100%)五个处理混合后,加入相同数量的蚯蚓进行共堆肥,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堆肥结束后对蚯蚓生长发育指标及堆肥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2(75%+25%)和A3(50%+50%)处理蚯蚓生长和繁殖较好,A3(50%+50%)、A4(25%+75%)和 A5(0%+100%)处理氮素质量分数增长率与碳氮比降低率显着高于A1、A2。A3和A4处理的全钾、铜、锌增加率均较大,钙、镁、铁和锰的增加率差异不显着,且A3和A4处理GI值均大于50%达到了腐熟标准。A4、A5堆肥产品电导率分别为6.0和7.1,远高于栽培基质标准值4.0dS/m,说明蘑菇渣的比例过高会导致电导率值过高。总体来说,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A3(园林绿化废弃物+蘑菇渣=50%+50%)的方式进行混合堆肥。(2)将A3(50%+50%)处理的堆肥产品替代泥炭用作西红柿幼苗栽培基质进行试验,共设6个处理为(A3:泥炭:珍珠岩)CK(0:5:1)、T1(1:4:1)、T2(2:3:1)、T3(3:2:1)、T4(4:1:1)、T5(5:0:1),对基质的理化性质以及西红柿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K、T1、T3、T4处理的基质具有良好的总空隙、通气孔隙、持水空隙、EC值和pH值,且随着堆肥产品比例增加,基质营养元素含量逐渐增大。通过对西红柿幼苗生长指标及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后可知西红柿幼苗在T4处理的栽培基质中生长状况最好,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采用T4(A3:泥炭:珍珠岩=4:1:1)配比。

刘鑫[4](2019)在《不同种类细菌液滴在建筑室内表面沉积后的蒸发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城市中因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流感、非典等传染病不仅威胁到人体健康与生命,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慌乱。研究显示流感、非典等传染病可以通过人呼出的飞沫液滴进行传播。由于粒径的不同,人呼出的飞沫液滴也会有不同的传输模式。小粒径的液滴会在空气中扩散和蒸发,最终凝结成核。但是大粒径的液滴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沉降,待液滴沉降至固体表面之后会进行沉积液滴的蒸发,继而对建筑室内环境造成污染。大粒径呼出飞沫液滴沉积后的蒸发受其组分和环境影响,液滴温度、pH和蒸发也会影响其携带微生物的活性。但是飞沫中携带的微生物是否会影响其蒸发作用尚不明确。已有研究往往将微生物液滴过度简化为纯水或盐溶液液滴,以体现环境湿度和组分中吸湿性盐离子等化学组分对蒸发速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了不同属种的4种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类干酪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浓度为107 CFU/ml的细菌液滴在室内常见的聚乙烯表面上蒸发时的参数变化:利用光学法测量模拟液滴与疏水表面间的接触角、液滴直径及液滴高度;同时用高精度分析天平测量液滴蒸发时质量的变化。借助已有对接触角和表面张力关系的研究,系统分析了细菌属种对液滴蒸发率、接触角、液滴直径及高度参数的量化影响。实验发现,同等条件下,在0.9%(w/v)氯化钠溶液液滴中加入不同属种的细菌(细菌溶液液滴)后,细菌液滴较纯水液滴均延长了蒸发时间。细菌溶液液滴较0.9%(w/v)氯化钠溶液相比,枯草芽孢杆菌会加快蒸发速率0.9%;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减慢蒸发速率51.8%;大肠埃希氏杆菌会减慢蒸发速率32.2%;类干酪乳杆菌会减慢蒸发速率38.9%。这是因为枯草芽孢杆菌液滴中组分的综合作用降低了水分子从表面逃逸的化学势,导致其蒸发速率比氯化钠溶液快;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滴、大肠埃希氏杆菌液滴和类干酪乳杆菌液滴中各种组分的综合作用提高了水分子从表面逃逸的化学势,从而导致液滴蒸发速率比氯化钠溶液慢。其中大肠埃希氏杆菌和类干酪乳杆菌的蒸发模式与NaCl溶液液滴相近,但是这两类细菌菌液液滴的蒸发速率较慢。本文分析了细菌属种对建筑室内含细菌的沉积液滴蒸发的影响。为建筑室内环境的污染控制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王晶晶[5](2019)在《基于脱灰预处理的低脂微藻催化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低脂微藻具有固碳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产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与农争地等优点,其大规模养殖可以和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市政污水处理等工程技术相耦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生物质催化热解主要以生物质为原材料,利用催化剂(如沸石分子筛)控制转化路径,从而得到高价值的芳香烃为主的目标产物。藻类生物质含有大量的灰分,反应过程中灰分会附着在催化剂表面或堵塞其内部孔道,随着运转时间的增长会造成催化剂永久性“中毒”和使用寿命缩短,大幅度增大生产成本,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脱灰预处理对其物理化学结构的影响,以及热解行为和逸出气体组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裂解产物进行对比,推测脱灰预处理对热解反应路径的影响;此外,提出将小球藻和催化剂分置于不同的反应器进行非原位催化热解,并对关键反应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对小球藻与富氢物料进行混合催化热解,以实现生物油品质的提升。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低脂微藻催化热解工艺流程设计和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分别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对小球藻进行脱灰预处理,并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研究脱灰后小球藻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酸洗不仅可去除84.82%92.86%的灰分及98%以上的K、Na、Ca和Mg,还会洗去少量的半纤维素多糖,使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脱灰后小球藻热解DTG曲线失重峰向低温区移动,表明灰分脱除对热解的阻碍作用不明显,而物理化学结构的改变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热解的影响更显着。脱灰后小球藻热解过程中CO2的生成受到抑制,而C-H的吸收强度增大。此外,酸洗促进了环二肽的裂解反应,使HCN产量明显上升。样品HCl-5%的平均活化能和热解固体残余质量最低(22.97%)、热解有效指数值较高(S=0.32),因此对于小球藻宜采用5 wt.%浓度的稀盐酸进行脱灰预处理。其次,使用热重分析仪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脱灰预处理前后小球藻的热解特性和气体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HCl-5%裂解气体中脱水糖的含量从6.04%提高至7.60%,增加幅度远低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这主要是因为小球藻中的碳水化合物因聚合度较低易发生开环反应,且在热解过程中会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灰分对其影响较小。预处理残余的微量酸对氨基酸热解中的脱水反应及脂肪酸的脱氧反应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样品HCl-5%在不同催化剂/物料比下的综合热解指数均小于原样。当催化剂/物料比小于1/1时,样品HCl-5%催化热解气体中芳香烃含量比原样略高;随着催化剂/物料比增加至2/1,微藻中油脂和碳水化合物通过脱氧、裂解和芳构化等反应生成芳香烃,而脱氮反应较难进行,样品HCl-5%由于蛋白质含量高而导致芳香烃含量低于原样。再次,使用双温区固定床反应器对小球藻进行非原位催化热解实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催化温度和催化剂/物料比对产物产率及组分的影响,优化运行参数。结果表明:500oC和550oC分别为热解和催化最佳温度,对应生物油中芳香烃和非芳香烃选择性最高。当催化剂/物料比从0.1/1提高至0.3/1时,生物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显着降低,而脱氮反应则在0.5/1的催化剂/物料比下较为明显。催化温度对气体产物组分的影响大于热解温度。随着催化剂/物料比的增大,气体产物中CO和C2H4的体积浓度逐渐升高。原位和非原位催化热解模式相比,生物油产率接近,非原位催化热解生物油中芳香烃含量高、脂肪酸含量低,气体产物中合成气(CO、C2H4、CH4和H2)的体积浓度较高,CO2体积浓度较低。最后,在微藻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废轮胎进行非原位催化混合热解。使用TGA研究两种物料的混合热解特性,从(35)DTG曲线可看出废轮胎对微藻的低温热解段(170350oC)具有阻碍作用,然而微藻热解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自由基对废轮胎解聚反应(350450oC)具有促进作用,所有掺混比例下热解固体残余质量的实验值均小于理论值。微藻和废轮胎的H/Ceff比分别为0.31和0.92,随着废轮胎在混合物比例中不断增加,H/Ceff比从0.43增加至0.72,对应催化剂积炭产率降低。废轮胎在混合催化热解起到供氢剂的作用,当CV/WT混合比例为4/1和2/1时,对应协同效率分别高达42.88%和41.82%。随着废轮胎掺混比例的增大,混合热解生物炭的固氮效率提高。此外,揭示了微藻和废轮胎非原位混合催化热解的协同作用机理。

康健[6](2019)在《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和微生物种群演变规律及酶活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法存在堆肥品质不高、氮(N)素损失严重、温室气体排放显着和腐殖化程度低等问题。禽畜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利于加快对生物质能的研究进度,为未来生物质能的广泛利用提供发展方向。因此,本研究针对甘肃省畜禽养殖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环境问题,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理工大学附近养殖场牛粪、猪粪、鸡粪作为堆肥原料,选取秸秆为膨松剂,通过为期30d的静态好氧堆肥处理,明确牛粪、猪粪、鸡粪三种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电导率、生物降解率及耗氧速率等参数的变化趋势,探索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碳(C)、N、磷(P)、钾(K)等转化规律,分析探究畜禽粪便堆肥堆体腐熟程度指标,重点阐析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演变规律及酶活性机理,为畜禽粪便堆肥资源化与减量化处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1)牛粪(R1)、猪粪(R2)和鸡粪(R3)三种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温度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三个堆肥阶段堆肥温度均呈现先升高后下将趋势。在堆肥反应进行第3d时,R1、R2、R3箱体内堆体温度均超过45℃,在堆肥反应进行第6d时,R1、R2、R3箱体内堆体温度达到最高,分别为65.7、66.3和66.8℃,反应结束第30d时,三种畜禽粪便堆体温度分别为36.1、36.4和36.9℃,略高于室温,均已达到我国《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2012)》的规定。(2)三种畜禽粪便堆肥原料初始的含水率分别为65.28、66.34和64.58%,随着堆肥的进行,含水率降低,到堆肥结束时,含水率维持在30-32%;堆肥过程中堆体物料减容减量效果明显,经过为期30d好氧堆肥,R1、R2、R3堆体减量化分别为48.94、47.94和52.94%,尤其在堆肥反应的第1阶段(0-10d)堆肥堆体物料减量化明显,分别为21.45、22.73和23.73%,在堆肥反应的第2阶段(10-20d)和第3阶段(20-30d),R1、R2、R3堆肥堆体物料减量化略有下降,分别为13.87、13.62、14.59%和10.64、15.59、13.52%。(3)三种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pH值均呈现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到堆肥结束时,三种畜禽粪便堆肥pH值分别为7.45、7.54和7.64;堆肥过程中电导率均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最后畜禽粪便堆肥反应结束时(30d)电导率趋于稳定,分别为1.7、1.9和2.0s/cm;堆肥不同时期的耗氧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其平均需氧量分别为0.928、0.937和0.945m3/kg.VS,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三种畜禽粪便堆肥平均需氧量分别为1.326、1.338和1.350kg/kg.VS。(4)三种畜禽粪便经过为期30d的堆肥,总碳(TC)含量均成下降趋势,堆肥结束(30d)时,堆体TC含量R2>R1>R3,其值分别为:194.7±19.15、190.45±13.14和184.57±11.78g/kg,R1、R2、R3三种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TC降解率分别为48.01,45.65和51.23%,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DOC)占TC含量均变成下降趋势,堆肥结束时下降至51.33±1.25、57.35±3.21和52.34±2.15%;堆体中氨氮(AN)占TN百分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7.38、8.11和9.22%,堆体中有效磷(AP)占总磷(TP)百分含量为24.15±1.97,29.33±3.34、34.33±1.58%,分别提高了31.89、18.26和35.53%,堆体中速效钾(AK)占总钾(TK)百分含量为49.44±2.74,58.37±2.21和64.25±3.56%,分别提高了32.44、35.05和45.32%。(6)堆肥堆体中总腐殖质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反应结束时总腐殖质含量分别为:8.33±0.31、7.56±0.21和7.14±0.35%,堆体中胡敏酸(HA)与富里酸(FA)浓度变化趋势与总腐殖酸的变化大体一致,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体HA浓度分别3.02、2.44和2.33%,分别提高了30.73、19.60和18.88%,FA浓度分别2.42、2.16和2.31%。(7)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总腐殖质和总有机碳(TOC)比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堆肥反应结束(30d)时,总腐殖质和TOC比值分别为0.64、0.59和0.55,分别提高了42.22、49.45和87.34%;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腐殖化指数(HI)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反应结束(30d)时HI分别为1.25、1.15和1.01,分别提高了48.8、45.56和31.16%。(8)三种畜禽粪便在堆肥过程中堆体细菌数量同堆体温度变化成正相关。当堆肥结束时,堆体细菌数量分别为3.15±1.01、4.43±0.96和6.72±1.79×109cfu·g-1dw;堆体真菌数量分别为8.63±1.25、7.23±1.62和8.05±2.84×104cfu·g-1dw;堆体放线菌数量分别为8.78±2.21、9.55±2.15和6.32±0.98×106cfu·g-1dw。(9)堆肥反应结束时,过氧化氢酶浓度为R3>R1>R2,其数值分别为:34.33±0.58、29.31±0.79和28.42±0.89/0.002mol·L-1·g-1;堆体中脲酶浓度为R1>R3>R2,其数值分别为:54.28±8.35、51.24±1.25和50.24±5.36mg·g-1·d-1;堆体中脲酶浓度为R2>R3>R1,其数值分别为:11.28±0.14、10.94±1.11和10.45±0.97mg·g-1·d-1;纤维素酶浓度为R1>R3>R2,其数值分别为:0.25±0.05、0.23±0.04和0.21±0.04mg·g-1·d-1。

王权[7](2018)在《添加剂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好氧堆肥法存在堆肥品质不高、氮素损失严重、温室气体排放显着和腐殖化程度低等问题。好氧堆肥过程中添加矿物和化学物质,能有效加快堆肥进程,减少潜在的环境风险。然而,单一的添加剂对促进好氧堆肥的作用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否通过加入复合添加剂提高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效率并减少潜在的环境污染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从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方面考虑,探索更多矿物添加剂并研究其对好氧堆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利于促进畜禽粪便好氧堆肥处理的发展。因此,本研究以猪粪为堆肥原料,以锯末或秸秆为调理剂,通过强制通风好氧堆肥方式,研究堆肥过程中加入典型人工源添加剂(沸石、生物炭,生物炭制备中的副产品——木醋液,以及三者的混合物)和天然矿物类添加剂(钙基膨润土和麦饭石)对堆肥的影响。研究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生物炭、沸石及其混合物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有机物转化和氮素保留的影响;(2)添加生物炭、沸石和木醋液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3)添加钙基膨润土对促进猪粪好氧堆肥的影响;(4)施加钙基膨润土堆肥对蔬菜生长及重金属Cu和Zn累积的影响;(5)添加麦饭石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物转化和氮素保留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1)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B)、沸石(Z)及其混合物(B+Z)能显着促进堆肥有机物降解并减少氮素损失。同时,相较于B和Z处理,添加B+Z能进一步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并减少堆肥重金属Cu和Zn的活性。此外,添加B、Z和B+Z能有效减少堆肥过程中NH3和N2O的释放,其中B+Z处理NH3和N2O的减排效率最高,分别为63.40%和78.13%。通过比较B、Z和B+Z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有机物转化、氮素保留和重金属Cu和Zn活性影响的结果,可以得出添加B+Z更有利于促进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物转化和氮素保留。(2)添加生物炭、沸石和不同比例(0.5%、1.0%和2.0)木醋液(B+Z+WV)能够缩短(24天)堆肥的高温期并促进堆肥腐熟。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B+Z+WV能使堆肥过程中NH3、CO2、CH4和N2O的排放分别减少64.45%74.32%、33.90%46.98%、50.39%61.15%和79.51%81.10%。此外,与B和B+Z处理相比,木醋液能通过与NH3结合,促进B和Z的吸附性能以及抑制堆肥中硝化细菌的活性,进一步减少B+Z+WV处理中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且B+Z+2.0%WV的效果最好。依据堆肥腐熟度、氮素保留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情况来看,添加B+Z+2%WV更有利于促进猪粪好氧堆肥。(3)堆肥结束后,对照处理有机物和水溶性有机碳的降解效率分别为8.69%和49.11%,而钙基膨润土处理有机物和水溶性有机碳的降解效率分别为5.96%11.52%和55.32%62.93%;结果表明,钙基膨润土能有效提高堆肥有机物和水溶性有机碳的降解效率,且10%钙基膨润土处理堆肥有机物和水溶性有机碳的降解效率最高。此外,添加钙基膨润土能减少堆肥过程中NO3--N和NH4+-N的含量,并通过物理吸附和络合作用减少堆肥中重金属Cu和Zn的活性。钙基膨润土处理堆肥中DTPA-Cu和Zn的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4.43%5.80%和12.42%16.89%。(4)施用含钙基膨润土的堆肥能增加青菜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且施用含7.5%钙基膨润土的堆肥生物量最大(12.89 g)。钙基膨润土能够有效抑制土壤-堆肥体系中Zn的活化,减少连茬种植过程中青菜和白菜对Zn的吸收。连茬种植过程中,土壤-堆肥体系中DTPA-Cu和Zn的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蔬菜中的重金属Cu和Zn的含量持续降低,土壤-堆肥体系中重金属的活性变化仍需进一步证实。(5)添加麦饭石能够促进堆肥有机物的降解,加快堆肥升温和腐熟。与对照处理相比,麦饭石处理堆肥有机物的降解效率提高了21.82%43.70%。此外,麦饭石处理堆肥胡敏酸的含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5.58%9.75%。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麦饭石主要通过促进堆肥中木质素类纤维素、蛋白类物质、脂类和多糖等物质分解,以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和分子质量。麦饭石能通过物理吸附和降低堆肥pH,显着减少堆肥过程中27.9%48.8%的NH3释放,且添加10%麦饭石处理NH3的释放量最低。添加麦饭石能够改善堆肥结构,提高孔隙率,减少堆肥过程中46.6%85.3%N2O的释放,并促进NO2--N向NO3--N的转化。麦饭石通过自身物理吸附和阳离子交换作用能降低堆肥中重金属Cu和Zn的活性;同时,麦饭石处理中较高的胡敏酸含量也有利于促进堆肥中重金属Cu和Zn的钝化。施用含麦饭石的堆肥能够有效增加青菜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其中施用含10%麦饭石堆肥处理青菜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8.16 g/pot和38.88SPAD-unit。

林有胜[8](2018)在《基于组分基团的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处置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水热碳化技术(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Technology)可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品位固体燃料而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针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水分高、低能量密度、产量大等特性,以高效低污染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开展基于组分基团的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探寻并揭示单组分及全组分垃圾的水热碳化机理,同时掌握水热碳综合热利用过程及其能量评估。首先,研究六种典型垃圾单组分基团水热碳化的过程特性与产物规律。结果表明:碳化温度范围内,典型组分水热碳产率遵循废旧纺织物>废弃木材≈厨余垃圾>废纸的总体变化趋势。橡胶碳化程度较低,而废弃塑料几乎未发生实质性碳化,仅在物理形态上由颗粒状转变为熔融态。水热碳化过程固体水热碳与可溶性产物是主要过程产物,气体仅占极小的比重。水热碳化过程能将大部分C元素保留在固相中,同时能显着的脱除O元素。在经过水热碳化后,单组分水热碳的能量品位、燃料利用等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固体废弃物源头热升级目的。虽然不同单组分水热碳化过程中涉及到部分相似的反应过程与机制,但由于其物理化学特性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组分的水热碳成型机理有所不同。因此,从单组分物质的表征结构组成出发,结合水热碳化过程特性与规律,借助现代分析技术与手段,推测并获得了典型组分的宏观物质层面水热碳化转化路径机理及其可能涉及到的分子层面反应机制。其次,在单组分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全组分城市生活垃圾在210280oC下停留3090min的水热碳化过程特性与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组分相互影响的作用下,城市生活垃圾的水热碳产率高于废纸、废弃木材和厨余垃圾,低于废旧纺织物。全组分垃圾水热碳化过程中的焦糖化作用、美拉德反应、芳构化作用及物质交联作用促使垃圾水热碳能量品位和致密度都得到明显提升。碳化温度的影响高于停留时间,低温情况下停留时间的作用较为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逐渐减弱。但过高的碳化参数不仅降低水热碳产率,且过高的灰分比例显着的降低了垃圾水热碳作为燃料的可利用价值。在单组分基团水热碳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全组分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形成机理及其附属的中间产物反应过程,揭示了城市生活垃圾是通过溶解碳化、分解碳化、表面碳化与物理重整成型的水热碳成型过程机理。接着,利用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碳化温度与停留时间对水热碳在燃烧、热解与半焦CO2气化的热力行为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对水热碳的热力行为影响大于停留时间。由于挥发分含量的降低,固定碳含量的增加,水热碳着火点与热解起始温度均高于原生垃圾。但却因此提高了水热碳半焦在高温CO2气化活性,使得水热碳的气化转化速率明显快于原生垃圾。垃圾水热碳化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重新形成,致使高碳化参数下获得的水热碳的第一个燃烧失重峰消失,但第二个燃烧失重峰逐渐增加。此外,热解第二个失重峰也因此明显增加,热解反应更为集中与剧烈,综合热解释放系数比原生垃圾有着显着的提高。因此,水热碳化可将垃圾转化为一种综合燃烧指数与热解释放系数相对较好的固体衍生燃料。高碳化温度是水热碳取得优异气化表现的关键条件,但延长碳化时间对水热碳后期半焦气化有消极的影响。运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能较精确的获得描述燃烧与热解的n-order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而垃圾水热碳半焦CO2气化则适合用混合反应模型。最后,建立了垃圾水热碳化联合机械压滤、自然干燥与热力干化工艺过程的质量与能量平衡分析模型,并将其与传统机械压滤结合热力干化相比较。结果表明:垃圾水热碳化过程可将大部分束缚水与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质量平衡分析表明78%以上的水分可在水热碳化与机械压滤阶段脱除,仅有少量的水分需要后续的热力干化去除。能量平衡分析表明,由于避免蒸发潜热的损失,水热碳化在垃圾干化上取得较好的能源利用效率。在230oC,30min工况下能源节约率达到了26.58%。但高参数水热碳化能源节约率显着下降,如水热碳化工况250-90和280-90的能源节约效率仅为9.40%和3.24%。因而,高参数水热碳化并不适合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工艺,在实际运用中可倾向于选择低参数水热碳化工艺。水热碳化热升级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转换为清洁的固体衍生燃料方法,从源头上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的能量品位和利用价值,为固体废弃物高值化源头预处理调质提供新方式。

李若愚[9](2018)在《过磷酸钙和菌剂对绿化废弃物堆肥效果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为探明农业废弃物堆肥常用添加剂过磷酸钙、生物菌剂在绿化废弃物堆肥中使用的影响效果,将绿化废弃物作为堆肥原料,在室内开展模拟高温好氧堆肥试验,采用实时观察、动态采样和室内检测等方法,得到堆肥进程中的表观特征、温度、pH值、EC值、碳氮比值、腐殖化系数HI(Humification Index)、发芽指数GI(Germination Index)、全氮、全磷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添加不同剂量过磷酸钙、不同剂量的三种菌剂处理下绿化废弃物堆肥过程和堆肥效果的变化,结果如下:(1)绿化废弃物堆肥室内模拟试验的最优试验处理为3%过磷酸钙和0.1%酵素菌,其中过磷酸钙添加量对堆肥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菌剂种类。过磷酸钙添加量和菌剂添加量对降低E4/E6和碳氮比,增加EC值具有极显着的促进作用;各处理堆肥产物的GI均大于80%,表明堆肥产物不具有生物毒性。过磷酸钙和菌剂的使用能有效推进堆肥的腐熟进程,提高堆体温度、延长高温时间、降低堆肥物料的碳氮比,其中添加6%过磷酸钙和0.2%酵素菌的T4的最高温度最大(56℃)。(2)添加过磷酸钙和菌剂能显着地消除恶臭气味的逸散,改善堆肥工作环境;增强堆肥产物的肥力,各处理堆肥产物的全氮相对含量比对照组提升了19.42%~35.88%,全磷相对含量比对照组提升了 46.39%~207.87%;有效降低堆肥产物的氮素损失,其中T5控制氮素损失的效果最佳,氮素固定率达24.40%。(3)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1个堆肥评价指标转换为4个主成分,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并将综合得分作为指标进行极差分析法可知,过磷酸钙对绿化废弃物堆肥的影响大于菌剂种类和菌剂接种的剂量;结果表明,过磷酸钙和菌剂在绿化废弃物堆肥中应用的最好配方是:3%过磷酸钙和0.4%酵素菌。

田雪慧,郁继华,韩东锋,何瑞林,余鸽,颉建明[10](2017)在《朱顶红温室盆栽基质配方的筛选》文中认为为朱顶红盆栽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草炭、蛭石、珍珠岩和菇渣4种基质不同配方对朱顶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配方基质中,以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2∶2∶1∶1和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1∶1∶2∶2配方基质种植的朱顶红叶片数、株高、叶片长宽和球茎直径较佳,且均优于其余配方基质,且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1∶1∶2∶2配方基质的成本最低。从种植朱顶红的经济成本和综合农艺性状考虑,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1∶1∶2∶2是朱顶红生长最适宜的盆栽基质配方。

二、校园垃圾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园垃圾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核心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关键概念的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3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3.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3.4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4 化学教师对项目式学习认知程度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问卷设计
    4.4 调查结果
    4.5 调查结论
5 基于高中化学STSE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与开发
    5.1 高中化学STSE教育
    5.2 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结构
    5.3 基于高中化学STSE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5.4 专家评价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6.3 对项目式学习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城市生活垃圾等离子体气化制备富氢气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1.2.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现状
        1.2.2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3 等离子体技术
        1.3.1 等离子体概念
        1.3.2 等离子体形成过程与特性
        1.3.3 等离子体的特征量和判据
        1.3.4 等离子体分类
        1.3.5 等离子体发生方式
    1.4 等离子体气化技术
        1.4.1 反应原理
        1.4.2 等离子体气化技术特点
        1.4.3 等离子体气化技术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与实验系统
    2.1 实验原料
        2.1.1 原料来源
        2.1.2 原料的理化性质
        2.1.3 原料的热解特性研究
    2.2 实验系统
        2.2.1 实验系统操作控制柜
        2.2.2 等离子体电源控制柜
        2.2.3 等离子体发生器
        2.2.4 等离子体气化炉
        2.2.5 气路冷凝器
        2.2.6 喷淋塔
    2.3 产物分析与表征
        2.3.1 气相色谱仪
        2.3.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等离子体气化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步骤
        3.2.4 分析方法
        3.2.5 计算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纸张等离子体气化实验分析
        3.3.2 织物等离子体气化实验分析
        3.3.3 木屑等离子体气化实验分析
        3.3.4 塑料等离子体气化实验分析
        3.3.5 综合比较不同典型组分原料的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活垃圾混合组分等离子体气化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间歇性进料实验
        4.2.2 连续进料实验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间歇性进料实验分析
        4.3.2 连续进料实验分析
    4.4 等离子体气化技术经济性分析
        4.4.1 案例分析
        4.4.2 本研究经济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不同配比蘑菇渣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共堆肥效果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概论
    1.2 国内外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技术
        1.3.1 厌氧堆肥
        1.3.2 好氧堆肥
        1.3.3 蚯蚓堆肥
    1.4 常用的堆肥产品品质评价方法
        1.4.1 腐熟度评价指标
        1.4.2 理化性质分析法
    1.5 外源添加物质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品质影响研究
        1.5.1 常用的外源添加物质
        1.5.2 外源添加物质对堆肥的影响
    1.6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应用于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研究
        1.6.1 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
        1.6.2 园林绿化废弃物替代泥炭用作栽培基质的可行性
        1.6.3 理想栽培基质的标准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1 技术路线图
2 不同配比对蘑菇渣与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4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堆肥对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2.2.2 不同堆肥对pH和EC的影响
        2.2.3 不同堆肥有机碳、腐植酸的比较
        2.2.4 不同堆肥种子发芽指数的比较
        2.2.5 不同堆肥氮、磷、钾和C/N的比较
        2.2.6 不同堆肥钙、镁、铁、铜、锌和锰的比较
        2.2.7 不同堆肥元素变化率综合评价
    2.3 小结
3 堆肥产品在西红柿幼苗栽培中的应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案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4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基质的物理性质
        3.2.2 不同基质的pH值、EC值
        3.2.3 不同基质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3.2.4 不同基质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3.2.5 不同基质对西红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基质对西红柿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2.7 不同基质对西红柿幼苗生长影响
        3.2.8 不同基质对西红柿幼苗生长发育的综合评价
    3.3 小结
4 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6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不同种类细菌液滴在建筑室内表面沉积后的蒸发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液态颗粒物蒸发研究现状
        1.2.2 微生物气溶胶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技术路线
2 液滴蒸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液滴蒸发模型的说明
        2.1.1 常温环境中的大液滴蒸发模型
        2.1.2 建筑室内液态颗粒物的蒸发模型
        2.1.3 含有不溶性颗粒物液滴的蒸发
        2.1.4 沉积液滴的蒸发
    2.2 实验模型的相关说明
        2.2.1 实验参数的选择及说明
        2.2.2 影响液滴蒸发的相关因素
3 液滴蒸发实验的方案设计及搭建
    3.1 实验方案设计
    3.2 实验台的搭建
    3.3 实验仪器及材料
        3.3.1 实验仪器
        3.3.2 实验材料
4.纯水及Na Cl盐溶液液滴的液滴蒸发实验及数据分析
    4.1 纯水、盐溶液液滴蒸发实验
        4.1.1 纯水、盐溶液液滴蒸发综述
        4.1.2 液滴蒸发实验操作
    4.2 纯水液滴的蒸发实验及结果分析
        4.2.1 纯水液滴蒸发实验结果
        4.2.2 液滴蒸发实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盐溶液液滴蒸发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细菌溶液液滴的蒸发实验及数据分析
    5.1 唾液模拟液滴蒸发综述
    5.2 细菌溶液的配置与准备
        5.2.1 实验菌种的选择与介绍
        5.2.2 细菌溶液的配制
    5.3 细菌溶液液滴的蒸发实验
        5.3.1 接触角及蒸发率实验结果
        5.3.2 液滴直径及高度实验结果
        5.3.3 SEM下的液滴蒸发残留及咖啡环效应
    5.4 本章小结
6.总结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脱灰预处理的低脂微藻催化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低脂微藻的特点和利用
        1.2.1 低脂微藻的特点
        1.2.2 低脂微藻的生物油制备
    1.3 微藻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1.3.1 微藻催化热解技术
        1.3.2 灰分对催化剂的影响
        1.3.3 微藻与富氢物料共同催化热解
    1.4 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来源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TG-FTIR的低脂微藻脱灰预处理后热解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动力学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脱灰预处理前后小球藻特性
        2.3.2 脱灰预处理对热解特性的影响
        2.3.3 脱灰预处理对活化能的影响
        2.3.4 基于TG-FTIR脱灰预处理对热解逸出气体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灰预处理前后低脂微藻催化热解对比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基于TGA的催化热解行为对比性研究
        3.3.2 基于Py-GC/MS的催化热解气体特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温区固定床微型反应器非原位催化热解低脂微藻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生物油主要化学成分和气体产物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非原位催化热解产物产率
        4.3.2 非原位催化热解生物油特性GC/MS分析
        4.3.3 非原位催化热解气体产物分析
        4.3.4 原位与非原位催化热解对比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藻和废轮胎非原位催化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微藻和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5.3.2 微藻和废轮胎非原位混合催化热解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创新点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和微生物种群演变规律及酶活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畜禽粪便的产量、组分、特性及危害
        1.2.1 畜禽粪便的产量与组分
        1.2.2 畜禽粪便的特性与危害
    1.3 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焚烧法
        1.3.2 填埋法
        1.3.3 干燥法
        1.3.4 厌氧堆肥技术
        1.3.5 好氧堆肥技术
    1.4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原理
        1.4.1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原理
        1.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影响因素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案
    2.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4.1 堆肥样品的采集与贮存
        2.4.2 堆肥浸提液的制备
        2.4.3 堆肥风干样品的制备
    2.5 分析测试方法与设备
        2.5.1 含水率
        2.5.2 挥发性固体含量(VS)
        2.5.3 氧化还原电位
        2.5.4 电导率
        2.5.5 堆肥尾气浓度
        2.5.6 TC、有机C
        2.5.7 总氮(TN)、AN
        2.5.8 TP、AP
        2.5.9 堆肥过程中总腐殖质、溶解性腐殖质
        2.5.10 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
        2.5.11 堆肥过程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
        2.5.12 堆肥过程中过氧化氢酶
        2.5.13 堆肥过程中脲酶
        2.5.14 堆肥过程中蔗糖酶
        2.5.15 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
    2.6 实验仪器
    2.7 数据处理
第3章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参数变化规律
    3.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3.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含水率变化规律
    3.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物料质量平衡
    3.4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pH值变化规律
    3.5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电导率变化规律
    3.6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密度变化规律
    3.7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耗氧速率变化
    3.8 畜禽粪便堆肥尾气生物过滤器净化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规律
    4.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规律
        4.1.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TC、DOC转化规律
        4.1.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TN、AN转化规律
        4.1.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TP、AP转化规律
        4.1.4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TK、AK转化规律
        4.1.5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总养分含量的变化
    4.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腐殖质转化规律
        4.2.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总腐殖质转化规律
        4.2.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HA与FA转化规律
    4.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堆体腐熟程度指标
        4.3.1 TC和TN比值(C/N)
        4.3.2 总腐殖质和TOC比值
        4.3.3 腐殖化指数(HI)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演变规律及酶活性机理
    5.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演变规律
        5.1.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变化规律
        5.1.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真菌数量变化规律
        5.1.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放线菌数量变化规律
        5.1.4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机理
    5.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酶活性机理
        5.2.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
        5.2.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脲酶的变化
        5.2.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蔗糖酶的变化
        5.2.4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的变化
        5.2.5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酶活性机理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同温度相关性分析
    6.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同堆肥温度相关性
        6.1.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同堆肥温度相关性
        6.1.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真菌数量同堆肥温度相关性
        6.1.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放线菌数量同堆肥温度相关性
    6.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酶活性同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6.2.1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过氧化氢酶同细菌相关性
        6.2.2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脲酶同微生物总数相关性
        6.2.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蔗糖酶同真菌相关性
        6.2.4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同微生物总数相关性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课题的创新点
    7.3 尚待解决的问题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添加剂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与资源化利用
        1.1.1 我国畜禽养殖现状及粪便产生
        1.1.2 畜禽粪便污染
        1.1.3 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1.2 好氧堆肥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2.1 好氧堆肥的原理
        1.2.2 好氧堆肥的影响因素
        1.2.3 传统好氧堆肥存在的问题
    1.3 添加剂在好氧堆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1 养分转化
        1.3.2 氮素保留
        1.3.3 温室气体减排
        1.3.4 重金属钝化
    1.4 研究问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物炭、沸石及其混合物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有机物转化和氮素保留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堆肥原料收集与处理
        2.2.2 堆肥装置和试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有机物和水溶性有机碳的降解
        2.3.2 胡敏酸和富里酸转化
        2.3.3 胡敏酸和富里酸结合重金属的变化
        2.3.4 氨气和氧化亚氮的释放
        2.3.5 氮素平衡
        2.3.6 堆肥品质的影响
        2.3.7 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添加生物炭、沸石和木醋液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堆肥原料与试验设计
        3.2.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3.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堆肥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
        3.3.2 CO_2和CH_4的释放
        3.3.3 N_2O和NH_3的释放
        3.3.4 铵氮和硝氮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添加钙基膨润土对猪粪好氧堆肥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堆肥试验装置和原料
        4.2.2 堆肥试验和样品采集
        4.2.3 盆栽实验
        4.2.4 样品分析
        4.2.5 数据统计及分析
    4.3 结果讨论
        4.3.1 堆肥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
        4.3.2 有机物和水溶性有机碳的降解
        4.3.3 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养分转化和腐熟度
        4.3.4 堆肥前后重金属Cu和Zn的DTPA含量变化
        4.3.5 堆肥产品质量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加钙基膨润土堆肥对蔬菜连茬种植过程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盆栽试验原料
        5.2.2 盆栽试验
        5.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4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5.3.2 蔬菜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
        5.3.3 土壤重金属Cu和Zn活性变化
        5.3.4 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麦饭石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堆肥试验原料
        6.2.2 试验设计和样品采集
        6.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4 盆栽试验
        6.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麦饭石对堆肥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6.3.2 麦饭石对猪粪好氧堆肥有机物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6.3.3 麦饭石对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6.3.4 堆肥前后重金属Cu和Zn活性的影响
        6.3.5 麦饭石对堆肥腐熟度及堆肥品质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添加剂对猪粪好氧堆肥影响机制探究
    7.1 添加剂对猪粪堆肥好氧堆肥物理作用机制
    7.2 添加剂对猪粪堆肥好氧堆肥化学作用机制
    7.3 添加剂对猪粪堆肥好氧堆肥生物作用机制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组分基团的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固体废弃物水热碳化技术
        1.2.1 水热碳化技术概述
        1.2.2 水热碳化技术起源及发展
    1.3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研究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城市生活垃圾典型单组分基团水热碳化过程机理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过程
        2.1.4 数据处理方法
    2.2 废旧纺织物水热碳化过程特性分析与机理研究
        2.2.1 废旧纺织物水热碳化过程产物特性分析
        2.2.2 废旧纺织物水热碳化学组成分析
        2.2.3 废旧纺织物水热碳热力行为分析
        2.2.4 废旧纺织物水热碳红外官能团分析
        2.2.5 废旧纺织物水热碳13C核磁共振分析
        2.2.6 废旧纺织物水热碳化过程机理分析
    2.3 废弃木材水热碳化过程特性分析与机理研究
        2.3.1 水热碳化过程产物特性分析
        2.3.2 化学组分变化分析
        2.3.3 红外光谱分析
        2.3.4 ~(13)C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2.3.5 燃烧热失重行为分析
        2.3.6 废弃木材水热碳化过程机理推测
    2.4 废纸水热碳化过程特性分析与机理研究
        2.4.1 水热碳化过程产物特性分析
        2.4.2 化学组分变化分析
        2.4.3 红外光谱分析
        2.4.4 ~(13)C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2.4.5 燃烧热失重行为分析
        2.4.6 废纸水热碳化过程机理推测
    2.5 厨余垃圾水热碳化过程特性分析与机理研究
        2.5.1 水热碳化过程产物特性分析
        2.5.2 化学组分变化分析
        2.5.3 红外光谱分析
        2.5.4 ~(13)C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2.5.5 燃烧热失重行为分析
        2.5.6 厨余垃圾水热碳化过程机理推测
    2.6 废弃橡胶水热碳化过程特性分析与机理研究
        2.6.1 水热碳化过程产物特性分析
        2.6.2 化学组分变化分析
        2.6.3 红外光谱分析
        2.6.4 ~(13)C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2.6.5 燃烧热失重行为分析
        2.6.6 废旧橡胶水热碳化过程机理推测
    2.7 废弃塑料水热碳化过程
        2.7.1 化学组分与水热碳化过程
        2.7.2 聚氯乙烯-PVC高温水热处理转化机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转化高品位衍生燃料特性与机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物料
        3.1.2 实验装置
        3.1.3 实验过程
        3.1.4 数据处理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过程产物特性研究
        3.2.2 化学组分变化分析
        3.2.3 红外光谱分析
    3.3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综合热利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物料
        4.1.2 实验装置
        4.1.3 实验过程
        4.1.4 数据处理方法
        4.1.5 动力学模型及动力学参数求解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燃烧特性分析
        4.2.2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热解特性分析
        4.2.3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半焦等温CO_2气化特性分析
        4.2.4 动力学模型与动力学参数求解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过程能量评估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过程
        5.1.4 质量与能量平衡计算模型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质量平衡分析
        5.2.2 能量平衡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9)过磷酸钙和菌剂对绿化废弃物堆肥效果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2 绿化废弃物
    1.3 绿化废弃物堆肥
        1.3.1 国内外绿化废弃物研究进展
        1.3.2 绿化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技术
        1.3.3 堆肥过程
        1.3.4 外源添加剂对绿化废弃物堆肥的影响研究
        1.3.5 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氮素循环和损失规律
    1.4 绿化废弃物堆肥问题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性
        1.5.3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理化性质指标测定
    2.4 数据处理
        2.4.1 主成分分析法
        2.4.2 极差分析法
        2.4.3 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过磷酸钙和菌剂对绿化废弃物堆肥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堆肥腐熟表观特征及臭味差异比较
        3.1.2 不同处理堆肥温度的变化
        3.1.3 不同处理堆肥pH和EC的变化
        3.1.4 不同处理堆肥E4/E6的变化
        3.1.5 不同处理堆肥腐殖酸的变化
        3.1.6 不同处理堆肥胡敏酸的变化
        3.1.7 不同处理堆肥腐殖化系数(HI)的变化
        3.1.8 不同处理堆肥碳氮比的变化
        3.1.9 不同处理堆肥发芽指数(GI)的变化
        3.1.10 小结
    3.2 过磷酸钙和菌剂对绿化废弃物堆肥氮素固定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堆肥总氮的变化
        3.2.2 不同处理堆肥总磷的变化
        3.2.3 不同处理堆肥的氮素损失率
        3.2.4 小结
    3.3 绿化废弃物堆肥添加剂最优水平组合筛选
        3.3.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堆肥效果综合评价
        3.3.2 基于极差分析的最优水平组合分析
4. 结论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10)朱顶红温室盆栽基质配方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经过
    1.5 指标测定
        1.5.1 容重、总孔隙度和大小孔隙度比
        1.5.2 可溶性盐浓度 (EC) 及pH
        1.5.3 朱顶红农艺性状
    1.6 基质成本核算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质理化性质
        2.1.1 物理性质
        2.1.2 化学性质
    2.2 朱顶红生长的农艺性状
        2.2.1 叶片数
        2.2.2 叶片长
        2.2.3 叶片宽
        2.2.4 花冠直径与花葶长
        2.2.5 鳞茎直径
    2.3 基质成本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四、校园垃圾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SE教育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 来萌萌.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城市生活垃圾等离子体气化制备富氢气体的实验研究[D]. 郭振飞. 天津大学, 2019(01)
  • [3]不同配比蘑菇渣和园林绿化废弃物共堆肥效果研究与应用[D]. 王琳.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不同种类细菌液滴在建筑室内表面沉积后的蒸发机理研究[D]. 刘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基于脱灰预处理的低脂微藻催化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 王晶晶.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6]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物质转化和微生物种群演变规律及酶活性机理研究[D]. 康健.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8)
  • [7]添加剂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王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8]基于组分基团的城市生活垃圾水热碳化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林有胜.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9]过磷酸钙和菌剂对绿化废弃物堆肥效果影响研究[D]. 李若愚.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10]朱顶红温室盆栽基质配方的筛选[J]. 田雪慧,郁继华,韩东锋,何瑞林,余鸽,颉建明. 贵州农业科学, 2017(12)

标签:;  ;  ;  ;  

校园垃圾理化性质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