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园林鳞片及其植物群

新疆园林鳞片及其植物群

一、新疆园林蚧类及其区系(论文文献综述)

康宁,胡红英,黄增倩[1](2021)在《新疆小蜂总科资源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文中指出本文总结了新疆小蜂总科昆虫的研究现状,从形态特征、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小蜂总科的物种资源情况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经统计,新疆目前已知小蜂总科16科145属289种,其中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缨小蜂科Mymaridae和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的物种数在新疆小蜂总科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上述优势种群在全国小蜂总科中的物种丰度也较高.在区系成分方面,新疆小蜂总科类群以古北区成分为主,新北区及东洋区成分也较高.对于部分已初步查明生物学特性的小蜂进行了汇总分析,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小蜂人工扩繁、农田实际应用技术以及新疆农田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付园园,蒋萍,刘爱华,张静文,岳朝阳,田呈明[2](2019)在《不同景观尺度对杨盾蚧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景观尺度(不同景观结构/不同生境)下杨盾蚧种群空间格局差异,为合理配置景观要素组成、进行杨盾蚧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ArcGIS进行景观要素分类,计算景观指数,基于GS利用地统计学建立空间模型。【结果】不同景观半变异函数模型各不相同,其中高斯模型(LS1)与指数模型(LS5)存在显着性差异;景观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均匀度指数对杨盾蚧的空间分布无直接影响,平均面积周长比与杨盾蚧的平均虫口密度呈现负相关。不同生境中,杨盾蚧种群均呈现聚集性,建立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分别符合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在林地生境中,杨盾蚧种群平均虫口密度较小,空间上存在较高的连续性,变异能力较弱;在农田边缘生境中,平均虫口密度较大,空间变异能力较强,聚集性也较强。【结论】人工(农耕、灌溉、除草等)干扰造成景观破碎化,景观要素的组成与配置的共同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杨盾蚧种群的扩散与发展。

潘端云[3](2019)在《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评价》文中提出观赏植物是具有观赏价值,能美化环境和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目前,各地园林绿化的植物多倾向于选择常见的观赏植物,而对野生的乡土植物应用较少,导致园林景观缺少当地特色。黔中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但被开发利用的物种不多。本文通过对黔中地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筛选出优秀的野生观赏植物种类,力求为黔中地区园林植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野生观赏植物物种多样,共计136科316属570种。其中,蕨类和裸子植物较少,被子植物有539种。生活型以灌木居多,藤本最少。优势科(>10种)有13科,优势属(>5种)有14属。80%以上的物种能在多个区域分布,各分布区物种相似性较高。垂直分布上,呈“中间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物种数量在1100-1200m处达到峰值,多个海拔段分布的物种数达95.26%,适应性较广。总体上,研究区观赏植物地理区系具有温带性质向热带性质过渡并偏向热带性质的特点。(2)6个观赏类型中以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最多,观茎干植物数量最少,芳香植物有70种。园林用途分为13类,孤植树类、庭荫树类和行道树类在树种种类上有较大重叠,其中,行道树较少,仅50种;花灌木类和盆栽与造型类物种数量尤为突出,均近两百种;具有水土保持和抗污染等功能的防护类99种,能适应不同湿地环境的湿地应用类16种,可做插花材料的切花类36种。(3)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水湿、阳性、耐荫、酸性土植物均达100种以上;碱性土植物种类较少,仅30种;抗空气污染物植物共65种,其中,54种对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均有较强的抗性。在实际园林运用当中,可结合植物特性和实际环境条件,合理配置。(4)通过对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得到可大力开发利用的Ⅰ级野生观赏植物38种,后备资源Ⅱ级野生观赏植物459种,Ⅲ级41种,Ⅳ级32种。Ⅰ级观赏植物中,灌木近一半,观赏类型多样,以观花和观叶为主。(5)运用聚类分析将Ⅰ级观赏植物分为四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紫荆(Cercis chinensis)等12种,主要特征是观赏价值、资源潜力和环境适应性均较强;第二类群包括女贞(Ligustrum lucidum f.lucidum)等7种,环境适应性强;第三类群包括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等5种,资源潜力较大;第四类群包括老虎刺(Pterolobium punctatum)等14种,为观赏价值高的种类。

付园园,蒋萍,刘爱华,张静文,岳朝阳,田呈明[4](2019)在《不同受害程度林分杨盾蚧空间分布格局地统计学分析》文中指出杨盾蚧是广泛分布于新疆的严重影响杨树生产栽培的枝干刺吸类害虫。利用地统计学,将克拉玛依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对不同受害程度林分以及混交林分内杨盾蚧分布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害程度林分以及混交林建立空间模型具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高斯模型(中度受害纯林、混交林)、指数模型(重度受害纯林)、线性模型(轻度受害纯林)。结合Kriging法表明,杨盾蚧空间呈斑块状分布,受害程度不同的林分内杨盾蚧种群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差异,纯林与混交林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据此,对杨盾蚧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探讨与分析,混交林较于纯林发生虫害的可能性较小,且不具有扩散性;3种不同受害程度纯林中,虫害的发生呈现空间聚集性;重度受害纯林中,通过聚集点及扩散方向可以进行有效防治指导。

李小伟,张廷伟,李永春,刘长仲,王森山,达军山[5](2018)在《金塔胡杨林景区植物与昆虫资源考察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明确酒泉金塔胡杨林景区植被及昆虫资源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在室内进行了植物和昆虫种类鉴定,以期为酒泉金塔胡杨林景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调查结果表明:景区内植物有22科41属48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19科37属44种,优势种主要为胡杨、多枝柽柳以及沙枣、骆驼刺、小叶杨等耐旱性较强的植物。昆虫有9目26科31种,昆虫资源种类稀少,尤其昆虫天敌种类仅有4种,大多为林业上重要的钻蛀性和刺吸类害虫,其中家茸天牛Trichoferus campestris、烟扁角树蜂Tremex fuscicornis、蔡氏胡杨个木虱Egeirotrioza ceardi、柽柳扭绵蚧Naiacoccus minor为金塔胡杨林景区乃至甘肃省从未报道过的林业新害虫。

张江涛[6](2018)在《中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分类研究(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粉蚧亚科)》文中研究指明粉蚧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ae,全世界目前已知270属2000余种。臀纹粉蚧族Planococcini和柽粉蚧族Trabutini隶属于粉蚧科Pseudococcidae,粉蚧亚科Pseudococcinae,全世界目前已知78属296种,我国目前已知11属59种。因其体形微小、繁殖力强、分布范围广,部分种类可危害经济作物和园林植物,造成植物叶落、果落、枝条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因此,对我国该类群开展分类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对1000余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标本,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其形态学开展观察,并利用COI(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1)和28S rDNA(核糖体D2、D3扩展区)片段及形态数据对中国粉蚧科昆虫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同时结合文献信息对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共计11属59种(其中臀纹粉蚧族6属43种,柽粉蚧族5属16种)。本次研究共详细描述了 31种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其中臀纹粉蚧族5属23种,柽粉蚧族3属8种),包括中国大陆1新记录属,即秀粉蚧属 Paracoccus Ezzat&McConnell;5 个新种,即枣树松粉蚧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Wu(已发表)、白云山蚁粉蚧Formicococcus baiyunensis Zhang&Wu sp.n.、凤凰木蚁粉蚧 F.delonicolus Zhang&Wu sp.n.、悬铃木簇粉蚧Paraputo platani Zhang&Wu(已发表)、云南簇粉蚧Pa.yunnanensis Zhang&Wu(已发表);4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杜鹃松粉蚧C.azaleae(Tinsley)、榕树簇粉蚧Pa.banzigeri Williams、马来臀纹粉蚧Planococcus bambusiolii(Takahashi)、日本臀纹粉蚧Pl.japonicus Cox;1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即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5个新组合,即山麻黄松粉蚧C.tremae(Borchsenius)、柑桔蚁粉蚧F.citricola(Tang)、刘氏蚁粉蚧F.liui(Borchsenius)、中国蚁粉蚧 F.sinensis(Borchsenius)、栎根簇粉蚧Pa.rhizophilus(Borchsenius)。同时,提出 2 个属级异名,即Anaparaputo Borchsenius 为Formicococcus Takahashi 的异名、Drymococcus Borchsenius为Paraputo Laing 的异名,以及一个种级异名,即Pl.litchi Cox为Pl.planococcoides(Borchsenius)的异名。共绘制53幅形态特征图,其中雌成虫29幅、三龄雌若虫16幅、二龄雌若虫4幅、二龄雄若虫2幅、一龄若虫2幅,并编制了分属、分种检索表。2.本次研究以43属88种粉蚧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和形态数据,首次对中国粉蚧科昆虫进行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表明:粉蚧科昆虫分为2大分支,即粉蚧亚科Pseudococcinae和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其中,粉蚧亚科又分为3个主要分支,即粉蚧族Pseudococcini、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同时,对各亚科提供了形态鉴别特征。无足粉蚧:安粉蚧属Antonina、巢粉蚧属Nesticoccus与鞘粉蚧属Chaetococcus位于不相关的分支,因此,我们认为之前成立的球粉蚧亚科Sphaerococcinae非单系。此外,我们的分子与形态数据也支持Allotrionymus、Atrococcus、Crisicoccus、Dysmicoccus、Formicococcus、Mirococcopsis、Paraputo、PlanococcusPseudococcus、Trionymus等属为非单系。3.结合全面的地理分布信息,首次对中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属级和种级单元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从世界动物地理区系范围来看,在属级水平,我国臀纹粉蚧族昆虫在古北区和东洋区最丰富,柽粉蚧族昆虫在东洋区最丰富;在种级水平,我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在东洋区最丰富。从中国动物地理区系范围来看,在属级水平,我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分别在华南区和华中区最丰富;在种级水平,我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在华南区最丰富。此外,该类群我国特有种多达32种,占中国本类群总数的54.2%,表明我国可能是粉蚧种级一个发生中心。研究标本除多孔簇粉蚧Paraputo porosus Borchsenius和思茅簇粉蚧Pa.szemaoensis(Borchsenius)保存于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外,其余标本均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昆虫标本室。

刘哲荣[7](2017)在《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文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不断加剧的人为活动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内蒙古位于亚洲中部干旱区,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其生态系统和生物类别丰富而古老,地带性分异复杂,使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研究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关研究为野生生态资源的优化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本研究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受威胁种,《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的内蒙古部分为初始数据,并对其名称、拉丁学名、科属的归属问题等做了一系列的修定和完善,最终确定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不同学者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及数据的同时,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采用植物区系分析、植物资源调查、植物优先保护、热点地区和GAP分析,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植物资源的基本组成和类型,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保护现状及生境保护红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共53科、103属、12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被子植物49科97属117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在全区东、西阿拉善州、贺兰山州以及兴安北部州分布较多,仅分布于一个州的物种有59种,占总种数的46.46%;垂直分布格局呈单峰形态,在海拔10001600m之间的植物种数最多;豆科、菊科和毛茛科植物最多,单种属有35属;区系成分以温带分布型比例最高,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特征相似。(2)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可分为5大类,18小类。食用植物资源中,野菜植物16种,野果植物8种,油脂植物20种,饲用植物65种,蜜源植物16种,淀粉植物12种,色素植物5种,甜味剂植物3种,芳香植物22种。药用植物有63种。工业用植物资源中,木材植物18种,纤维植物16种,树脂植物5种,鞣质植物11种,树胶植物5种。农业用植物资源中,农药植物13种;观赏与环境改良植物资源中,绿化观赏植物59种,环境改良植物35种。18类资源植物中,所含种类最多的是饲用植物,有65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61.90%,其次是药用植物,有63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60%;具有5类及以上用途的植物共有32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30.48%;采用综合评价法,将内蒙古珍稀濒危饲用植物划分为优等、良等、中等、低等、劣等、可做牧草6个等级。其中,优等6种,良等4种,中等15种,中等及以上植物共有25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23.81%;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评价,可分为三级,其中,Ⅰ级药用植物有36种,Ⅱ级药用植物有20种,Ⅲ级药用植物有7种,分别占药用植物资源总数的57.14%,31.75,%和11.11%。(3)以内蒙古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评估对象,建立了该地区植物优先保护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定在充分利用野外考察数据的同时中加入了IUCN评估体系在全国尺度下对植物的评估结果,也考虑到了该区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加入了植物种抵抗灾害能力的指标,以及海拔高度等在该区可能发生重要影响的指标;评估结果为,极危(CR)种2种、濒危(EN)种13种、易危(VU)种37种、近危(NT)种44种,无危种(LC)31种,分别占总数的1.57%、10.24%、29.13%、34.65%、24.41%,其中受威胁种即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种共52种,占总种数的40.94%;优先保护级别的评估结果为,一级保护植物有28种、二级保护有71种、三级保护有28种,分别占评估总数的22.05%、55.91%、22.05%;由于评估方法不同,有些种的评估结果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9)》中的濒危等级和保护级别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植物种类濒危等级及保护级别在之前发布的保护名单中尚未体现的,在本次评估中获得了较高的濒危等级和保护级别。(4)以热点地区与GAP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累计保护效率和累计保护面积来评价和筛选重要物种分布县,从而鉴别出优先、次要和一般保护县。根据保护生物学原理,对重要物种的具体分布位置,考虑不同属性的植物物种所需的最小生存面积不同,依据生活型、分布范围和受威胁程度对关键植物的重点保护区域划定不同等级的缓冲区。将两者叠加后,最后得到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127种红线保护植物中,有81种已得到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占红线保护植物总数的63.78%;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整体保护红线面积为50.68万km2,占内蒙古总面积的42.84%;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的探讨,对划定生态安全预警红线具有参考意义。建议对未受到内蒙古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红线保护植物进行保护,进一步加强自治区至全国范围内的红线保护植物调查工作,以便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在完善本底数据的基础上,对红线关键植物就地保护的有效性进一步评估,量化就地保护有效性指标,对未受到有效保护的植物进行研究,提高保护红线植物的效率。

张东风[8](2016)在《224团杨圆蚧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杨圆蚧为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盾蚧科Diaspididae灰圆盾蚧属Diaspidiotus种类的统称。该虫目前已经开始逐步危害新疆南疆主要防护林树种—杨树,导致杨树防护林大规模干枯死亡。由于缺失杨树林的防护,致使风沙危害更加频繁,严重威胁着南疆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本文根据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以危害较为严重的224团为研究基地,针对杨圆蚧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进行了如下研究:一、通过对224团杨圆蚧标本采集、玻片制作,利用传统的形态鉴定方法,明确了224团杨圆蚧的种类—杨突笠圆盾蚧Diaspidiotus slavonicus,Green,1934,同时本文对其蚧壳、若虫、蛹及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全虫态描述,阐明了该种与其近缘种的鉴别特征。二、通过对224团突笠圆盾蚧定点、定株、定期的系统调查,基本摸清了该蚧的生物学特性。该虫的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卵胎生。一年23代,1代和2代世代重叠;多为2代,部分可以进入第3代,局部世代现象明显。以2龄若虫在蚧壳内休眠越冬,翌年4月上旬雄虫羽化并雌虫交配,5月上旬开始产仔,较为整齐;越冬代雌成虫预产仔期约28天,产仔期平均25天。每头雌成虫平均产仔181头,存活率约45﹪。幼崽从母体产出后在母体下滞留2天,后从母蚧壳下的裂缝下爬出;初孵幼虫为同型幼虫,离开母体后,活动迅速(游荡若虫),1天后固定下来。1代若虫期共2龄,约37天;1龄虫期约18天,2龄虫期约19天。雌成虫无翅,渐变态;雄虫有翅2对,为全变态;雌雄二型现象显着。雄虫蛹为离蛹,预蛹期约14天,蛹期约11天;羽化后1天开始交配,随即死亡。雌虫寿命约90天,雄虫约43天。该蚧在树体上的虫口量分布为树体中部>上部>下部、南部>东部>北部>西部。三、本研究依据该蚧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开展了防治该蚧的杀虫剂选择及其防治适期的研究。根据文献和梨园蚧的防治经验,选择了5种杀虫剂:40%杀扑.矿物油、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毒死蜱乳油、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根据施药前后虫口减退率调查,5种杀虫剂防效分别为:62.90%、75.79%、41.33%、41.45%和21.74%;在防效上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杀扑.矿物油乳油>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毒死蜱乳油>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

孙莉[9](2010)在《新疆、西藏部分地区蚜小蜂资源的初步调查与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我国新疆、西藏部分地区的蚜小蜂资源(Aphelinidae)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类研究。检查了采自新疆、西藏部分地区约600号标本,对制作玻片的200号标本进行了重点研究,共鉴定描述了蚜小蜂科9属、15种。其中新疆新记录3种,西藏新记录5种,中国新记录2种。本文包括总论和分类记述2部分。总论介绍了蚜小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生习性和寄主范围以及新疆、西藏的自然地理状况及蚜小蜂的研究概况等。分类记述中,首先根据已有标本编制了新疆、西藏蚜小蜂科已知属的分属检索表,然后描述各属种的形态特征。属的描述是按照属名、属征、生物学、分布及研究概况的顺序,每个种是按照种名、异名、形态特征、研究标本、寄主及分布的顺序来描述,并附有形态特征图。研究所用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对新疆、西藏部分地区蚜小蜂资源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如下:新疆蚜小蜂科7属10种:(1)蚜小蜂属Aphelinus Dalman Aphelinus sp.(1) Aphelinus sp.(2)(2)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 Howard Archenomus sp.(3)花角蚜小蜂属Azotus Howard长蚧花角蚜小蜂Azotus chionaspidis Howard(新疆新记录)(4)异角蚜小蜂属Coccobius Ratzeburg Coccobius testaceus Masi Coccobius sp.(5)类食蚧蚜小蜂属Coccophagoides Girault Coccophagoides moeris Walker(新疆新记录)(中国新记录)(6)恩蚜小蜂属Encarsia Foerster丽恩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 Encarsia sp.(7)花翅蚜小蜂属Marietta Motschulsky Marietta ghesquieri Yasnosh(新疆新记录)(中国新记录)西藏蚜小蜂科5属8种:(1)蚜小蜂属Aphelinus Dalman Aphelinus sp.(2)(2)黄蚜小蜂属Aphytis Howard桑盾蚧黄蚜小蜂Aphytis proclia Walker(西藏新记录)(3)短索蚜小蜂属Archenomus Howard双色短索蚜小蜂Archenomus bicolor Howard(西藏新记录)东方短索蚜小蜂Archenomus orientalis Silvestri(西藏新记录)(4)恩蚜小蜂属Encarsia Foerster桑盾蚧恩蚜小蜂Encarsia berlesi Howard(西藏新记录)丽恩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西藏新记录) Encarsia sp.(5)桨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 Haldeman Eretmocerus sp.

彭健[10](2008)在《奎屯垦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绿洲是干旱地区人类生活的重要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绿洲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鸟类生存制约因子,对保护绿洲生物多样性、发挥鸟类在农业害虫组合防治中的作用、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新疆绿洲之一的奎屯垦区鸟类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垦区鸟类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垦区植被状况的基础之上,系统分析了垦区鸟类群落及其与栖息地环境间的关系,并以鸟类群落特征特征为主要指标对奎屯垦区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组合评价。本研究的特色是:以整个奎屯垦区为研究主体,从植被状况资源可利用性角度对垦区十类生境鸟类群落特征及其与栖息地环境关系做了比较及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绿洲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奎屯垦区鸟类群落构成:共记录鸟类167种。区系上,古北型143种,占垦区鸟类种数的85.6%,广布型24种,占14.4%。古北型鸟类中,有北方型鸟类66种,占39.5%;北方广布型鸟类48种,占28.7%;中亚型26种,占15.6%,中亚型鸟类占较高比例,反映垦区部分区域的荒漠起源性质及荒漠化趋势。地理位置及环境特殊是该地区鸟类种类较多的主要因素。2、垦区鸟类群落生态类群以夏候鸟为主(98种,58.68%),食性上以动物性食物鸟类为主(113种,67.66%);筑巢类型以灌草丛巢及地面巢为主(87种,52.09%);鸟类的平均密度为5.7627只/hm2.平均生物量为183.536g/hm2。优势种有7种。3、夏季各栖息地鸟类摄食集团结构上多以食虫集团为主,摄食集团种类多且各集团比例较均衡的鸟类群落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反之,则生物多样性低。聚类分析显示,垦区十类栖息地鸟类归为三类,与栖息地水资源状况正好吻合,即:湿生的湿地鸟类群落、中生的阔叶林农田鸟类群落和旱生的荒漠鸟类群落。4、冬季因食物资源类型及数量改变,垦区鸟类种类下降59种。各摄食集团的鸟种数量较均衡,说明各类食物资源均不丰富。但多数食虫鸟类在冬季转为植食性(如长尾雀)或杂食性(如乌(东鸟))。说明,与其它食物资源相比,果实、种子及人类遗弃资源相对丰富。5、绿洲鸟类是主要依赖于绿洲生存的鸟类群体,主要是由适应北方阔叶林的北方广布型森林鸟类及部分耐旱型湿地鸟类组成。绿洲鸟类是奎屯垦区鸟类群落构成的主体。绿洲鸟类对垦区鸟类群落起支撑作用。6、植被因子仍然是制约垦区鸟类多样性的的主导因子,其中乔木成分是植被因子中对鸟类多样性影响最大的部分,其次是人类干扰,在早垦农作区及垦区周边荒漠等栖息地内表现较为明显。水因子也是影响垦区鸟类较显着的因子。7、留鸟的种类数量对鸟类多样性有显着影响。除湿地外,留鸟与夏候鸟的比值与该栖息地鸟类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鸟类的种数与冬季食物丰富度有关,主要是果实型和种子型食物资源。8、垦区鸟类保护主要保护珍稀物种保护及绿洲鸟类保护两方面。从栖息地类型看湿地生境、城镇生境、居民点生境及早垦农作区是为珍稀物种及绿洲鸟类主要栖息地。应加强以上区域的环境保护及鸟类保护。9、垦区应加强弃耕区及农作区间荒漠的生态恢复力度,同时,新垦农作区应加强农田林网化建设,完善垦区生态防护林体系。同时,在非农业区要严禁使用农药。农业区也要减少农药使用量并且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二、新疆园林蚧类及其区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园林蚧类及其区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小蜂总科资源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小蜂总科的主要物种资源
        2.1.1 金小蜂科资源
        2.1.2 姬小蜂科资源
        2.1.3 跳小蜂科资源
        2.1.4 赤眼蜂科资源
        2.1.5 缨小蜂科资源
    2.2 新疆小蜂总科地理分布及区系成分分析
    2.3 新疆小蜂总科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3 讨论与结论

(2)不同景观尺度对杨盾蚧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虫害数据获取
        1.2.2 景观数据获取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景观结构对杨盾蚧空间分布的影响
        2.1.1 不同景观结构中杨盾蚧的为害特点
        2.1.2 杨盾蚧的为害与景观指数的关系
        2.1.3 不同景观结构中杨盾蚧空间分布
    2.2 不同生境中对杨盾蚧空间分布的影响
        2.2.1 不同生境中杨盾蚧的为害特点
        2.2.2 不同生境中杨盾蚧种群的半方差函数模型
        2.2.3 不同生境中杨盾蚧种群的空间分布
3 讨 论
4 结 论

(3)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2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3 贵州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4 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研究现状
        1.2.5 野生观赏植物与层次分析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
2 研究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物种多样性分析
        2.2.2 观赏多样性分析
        2.2.3 生态适应性多样性分析
        2.2.4 开发利用价值评价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方法
        2.3.2 统计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分析
    3.1 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3.1.1 种类组成特点
        3.1.2 生活型多样性
        3.1.3 植物区系特点
        3.1.4 资源分布特点
    3.2 观赏特性多样性
        3.2.1 观花植物
        3.2.2 观果植物
        3.2.3 观叶植物
        3.2.4 观茎干植物
        3.2.5 观姿植物
        3.2.6 芳香植物
    3.3 园林用途多样性
        3.3.1 孤植树类
        3.3.2 庭荫树类
        3.3.3 行道树类
        3.3.4 绿篱类
        3.3.5 垂直绿化类
        3.3.6 地被类
        3.3.7 花灌木类
        3.3.8 盆栽及造型类
        3.3.9 防护类
        3.3.10 室内装饰类
        3.3.11 湿地应用类
        3.3.12 切花类
        3.3.13 花坛花镜类
    3.4 生态适应类型多样性
        3.4.1 温度适应性
        3.4.2 水分适应性
        3.4.3 光照适应性
        3.4.4 土壤适应性
        3.4.5 空气污染物适应性
    3.5 综合评价
        3.5.1 权重计算结果
        3.5.2 评价结果
        3.5.3 高综合价值物种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讨论
    4.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Ⅰ: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Ⅱ: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名录
附录Ⅲ: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评价分值统计表
附录Ⅳ: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优先开发利用推荐种各论
附录Ⅴ:黔中地区部分野生观赏植物图片赏析

(4)不同受害程度林分杨盾蚧空间分布格局地统计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与分析
        1.3.1 虫情基本状况分析
        1.3.2 分布型测定法
        1.3.3 半变异函数法
        1.3.4 空间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样地受危害基本状况
    2.2 传统方法分析杨盾蚧空间分布格局
    2.3 杨盾蚧的半变异函数及空间分布分析
        2.3.1 中度受害纯林空间分布
        2.3.2 混交林空间分布
        2.3.3 重度受害纯林空间分布
        2.3.4 轻度受害纯林空间分布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5)金塔胡杨林景区植物与昆虫资源考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地理位置
    1.2 气候特征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资源
    2.2 昆虫资源
    2.3 森林安全隐患
3 问题与对策

(6)中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分类研究(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粉蚧亚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概况
        1.1.1 粉蚧科研究历史
        1.1.2 粉蚧科科下分类研究
        1.1.3 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研究概况
        1.1.4 系统发育研究
    1.2 生物学特性
    1.3 经济重要性
    1.4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2.2.2 玻片标本制作
        2.2.3 标本观察及测量
        2.2.4 形态绘图及术语
        2.2.5 系统发育分析
3 形态分类研究
    3.1 臀纹粉蚧族分类研究
        3.1.1 松粉蚧属Crisicoccus Ferris,1950
        (1) 杜鹃松粉蚧Crisicoccus azaleae (Tinsley,1898)
        (2) 台湾松粉蚧Crisicoccus chiponensis (Takahashi,1939)
        (3) 贺兰松粉蚧Crisicoccus helanensis Wu,2000
        (4) 核桃松粉蚧Crisicoccus matsumotoi (Siraiwa,1935)
        (5) 桑树松粉蚧Crisicoccus moricola Tang in Tang & Li,1988
        (6) 蚁窝松粉蚧Crisicoccus myrmecophilus Wu,1999
        (7) 松树松粉蚧Crisicoccus pini (Kuwana,1902)
        (8) 石榴松粉蚧Crisicoccus punicus Wu,2000
        (9) 山麻黄松粉蚧Crisicoccus tremae (Borchsenius,1962) comb.n.
        (10) 紫藤松粉蚧Crisicoccus wistariae (Green,1923)
        (11) 枣树松粉蚧Crisicoccus ziziphus Zhang & Wu,2016
        3.1.2 曲刺粉蚧属Exallomochlus Williams,2004
        (12) 曲刺粉蚧Exallomochlus camur Williams,2004
        3.1.3 费粉蚧属Ferrisicoccus Ezzat&McConnell,1965
        (13) 东亚费粉蚧Ferrisicoccus angustus Ezzat&McConnell,1956
        3.1.4 蚁粉蚧属Formicococcus Takahashi,1928
        (14) 乌饭蚁粉蚧Formicococcus acanthodes (Wang,1979)
        (15) 白云山蚁粉蚧Formicococcus baiyunensis Zhang&Wu sp.n.
        (16) 毛竹蚁粉蚧Formicococcus bambusus (Wu,2001)
        (17) 刺竹蚁粉蚧Formicococcus bambusicola (Takahashi,1930)
        (18) 樟树蚁粉蚧Formicococcus cinnamomi Takahashi,1928
        (19) 柑桔蚁粉蚧Formicococcus citricola (Tang,1992)
        (20) 凤凰木蚁粉蚧Formicococcus delonicolus Zhang&Wu sp.n
        (21) 枇杷蚁粉蚧Formicococcus eriobotryae Wang,1985
        (22) 岭南蚁粉蚧Formicococcus lingnani (Ferris,1954)
        (23) 刘氏蚁粉蚧Formicococcus liui (Borchsenius,1962) comb.n.
        (24) 血桐蚁粉蚧Formicococcus macarangae (Takahashi,1940)
        (25) 梅山蚁粉蚧Formicococcus mumensis (Tang,1977)
        (26) 广布蚁粉蚧Formicococcus polysperes Williams, 2014
        (27) 印度蚁粉蚧Formicococcus robustus (Ezzat&McConnell,1956)
        (28) 木荷蚁粉蚧Formicococcus schimae Takahashi,1929
        (29) 中国蚁粉蚧Formicococcus sinensis (Borchsenius,1962)
        (30) 油茶蚁粉蚧Formicococcus speciosus (Wang,1982)
        (31) 杨凌蚁粉蚧Formicococcus yanglingensis Wu&Zheng, 2001
        3.1.5 秀粉蚧属Paracoccus Ezzat&McConnell,1956
        (32) 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 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1992
        (33) 太平洋秀粉蚧Paracoccus pacificus (Borchsenius,1949)
        3.1.6 臀纹粉蚧属Planococcus Ferris,1950
        (34) 柬埔寨臀纹粉蚧Planococcus angkorensis (Takahashi,1942)
        (35) 马来臀纹粉蚧Planococcus bambusifolii (Takahashi,1951)
        (36) 柑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 (Risso,1813)
        (37) 无花果臀纹粉蚧Planococcus ficus (Signoret,1875)
        (38) 日本臀纹粉蚧Planococcusjaponicus Cox,1989
        (39) 紫藤臀纹粉蚧Planococcus kraunhiae (Kuwana,1902)
        (40) 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 (Cockerell,1905)
        (41) 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 (Maskell,1897)
        (42) 密蒙花臀纹粉蚧Planococcus planococcoides (Borchsenius,1962)
        (43) 杜松臀纹粉蚧Planococcus vovae (Nasonov,1909)
    3.2 柽粉蚧族分类研究
        3.2.1 兰粉蚧属Amonostherium Morrison&Morrison,1922
        (44) 西藏兰粉蚧Amonostherium prionodes Wang, 1976
        3.2.2 背刺粉蚧属Dorsoceraricoccus Dong&Wu, 2017
        (45) 宁波背刺粉蚧Dorsoceraricoccus ningboensis Dong&Wu,2017
        3.2.3 堆粉蚧属Nipaecoccus Sulc,1945
        (46) 枸杞堆粉蚧Nipaecoccus lycii Tang,1992
        (47) 椰子堆粉蚧Nipaecoccus nipae (Maskell,1893)
        (48) 柑橘堆粉蚧Nipaecoccus viridis (Newstead,1894)
        3.2.4 簇粉蚧属Paraputo Laing,1929
        (49) 合欢簇粉蚧Paraputo albizzicola Borchsenius,1962
        (50) 榕树簇粉蚧Paraputo banzigeri Williams,2004
        (51) 白蜡树簇粉蚧Paraputo comantis Wang,1978
        (52) 榕树劳簇粉蚧Paraputo ficiphilus (Borchsenius,1960)
        (53) 天麻簇粉蚧Paraputo gasteris Wang,1982
        (54) 悬铃木簇粉蚧Paraputo platani Zhang&Wu,2017
        (55) 多孔簇粉蚧Paraputo porosus Borchsenius,1962
        (56) 栎根簇粉蚧Paraputo rhizophilus (Borchsenius,1962) comb.n.
        (57) 思茅簇粉蚧Paraputo szemaoensis (Borchsenius,1960)
        (58) 云南簇粉蚧Paraputo yunnanensis Zhang & Wu,2017
        3.2.5 柽粉蚧属Trabutina Marchal,1904
        (59) 中亚柽粉蚧Trabutina serpentina (Green,1919)
4 系统发育研究
    4.1 讨论与分析
        4.1.1 属级单元讨论与分析
        4.1.2 亚科级单元讨论与分析
        4.1.3 族级单元讨论与分析
    4.2 不足与展望
5 地理分布研究
    5.1 世界地理分布研究
        5.1.1 属级单元世界地理分布研究
        5.1.2 种级单元世界地理分布研究
    5.2 中国地理分布研究
        5.2.1 属级单元中国地理分布研究
        5.2.2 种级单元中国地理分布研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
致谢

(7)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研究进展
        1.2.1 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与等级
        1.2.2 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
        1.2.3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措施
    1.3 植物优先保护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内蒙古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土壤类型
        2.1.5 植物资源概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主要研究内容
        3.1.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3.1.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分析
        3.1.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分析
        3.1.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其保护红线分析
    3.2 研究方法
        3.2.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确定
        3.2.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
        3.2.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
        3.2.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研究
        3.2.5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及其就地保护现状
    3.3 技术路线图
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及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4.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4.2 植物水平地理分布区域及其垂直分布
        4.2.1 植物水平地理分布区域
        4.2.2 垂直分布
    4.3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4.3.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科、属多样性分析
        4.3.2 植物的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分析
        4.3.3 内蒙古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
    4.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
        4.4.1 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明显
        4.4.2 单种属多,特有现象不明显
        4.4.3 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
        4.4.4 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
        4.4.5 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特征相似
    4.5 小结
5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5.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组成
        5.1.1 野生资源植物的组成
        5.1.2 野生资源植物大科、大属统计
    5.2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
        5.2.1 食用植物资源
        5.2.2 药用植物资源
        5.2.3 工业用植物资源
        5.2.4 农业用植物资源
        5.2.5 观赏与环境改良植物资源
        5.2.6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用途多样性分析
    5.3 内蒙古珍稀濒危重点植物资源综合评价
        5.3.1 饲用植物资源评价
        5.3.2 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5.4 内蒙古珍稀濒危野生资源植物重点种类
        5.4.1 油松Pinustabuliformis
        5.4.2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
        5.4.3 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
        5.4.4 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
        5.4.5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
        5.4.6 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
        5.4.7 库页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
        5.4.8 绵刺Potaniniamongolica
        5.4.9 蒙古扁桃Amygdalusmongolica
        5.4.10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5.4.11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
        5.4.12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
        5.4.13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5.4.14 紫椴Tiliaamurensis
        5.4.15 半日花Helianthemumsongaricum
        5.4.16 水曲柳Fraxinusmandschurica
        5.4.17 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
        5.4.18 内蒙野丁香Leptodermisordosica
    5.5 小结
6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评价
    6.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6.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6.3 指标赋值法
        6.3.1 濒危系数
        6.3.2 遗传系数
        6.3.3 利用价值系数
        6.3.4 生境系数
        6.3.5 繁殖系数
    6.4 优先保护级别评估模型及其与濒危等级评价标准
    6.5 评估结果分析
        6.5.1 濒危等级评估
        6.5.2 优先保护级别评估
        6.5.3 指标定量研究分析
    6.6 小结
7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红线研究
    7.1 内蒙古珍稀濒危(红线保护)植物县级水平的分布格局
    7.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评价
    7.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
        7.3.1 重点县
        7.3.2 重点区域
        7.3.3 珍稀植物生境整体保护红线
    7.4 保护建议
    7.5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修订名录
附录二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用途一览表
附录三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县级分布
附录四 内蒙古红线关键保护植物小地名经纬度
附录五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标本采集及其地点分布
作者简介

(8)224团杨圆蚧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杨圆蚧的种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种类鉴定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小结
        2.3.2 讨论
第3章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突笠圆盾蚧生活史
        3.2.2 树体不同方位的虫口分布
        3.2.3 树体不同高度的虫口分布
        3.2.4 突笠圆盾蚧与不同杨树树龄的关系
        3.2.5 突笠圆盾蚧与不同树势的关系
        3.2.6 突笠圆盾蚧与不同防护林林分结构的关系
        3.2.7 突笠圆盾蚧与不同树种的关系
        3.2.8 影响突笠圆盾蚧成活率的因素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第4章 化学防治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药剂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小结
        4.3.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新疆、西藏部分地区蚜小蜂资源的初步调查与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总论
    2.1 蚜小蜂科形态特征
    2.2 蚜小蜂科生物学特性
    2.3 新疆地理特征、昆虫天敌及蚜小蜂研究概况
        2.3.1 新疆地理概况
        2.3.2 新疆昆虫天敌及蚜小蜂研究概况
    2.4 西藏地理特征、昆虫天敌及蚜小蜂研究概况
        2.4.1 西藏地理概况
        2.4.2 西藏昆虫天敌及蚜小蜂研究概况
    2.5 研究方法
        2.5.1 标本采集
        2.5.1.1 寄主饲养
        2.5.1.2 扫网采集
        2.5.2 玻片标本制作
        2.5.3 显微摄影
        2.5.4 形态描述
3 分类记述
    3.1 新疆、西藏部分地区蚜小蜂科已知属种及分属检索表
    3.2 新疆、西藏部分地区蚜小蜂已知属种分类描述
        3.2.1 蚜小蜂属 Aphelinus Dalman
        3.2.1.1 Aphelinus sp.(1)
        3.2.1.2 Aphelinus sp.(2)
        3.2.2 黄蚜小蜂属 Aphytis Howard
        3.2.2.1 桑盾蚧黄蚜小蜂 Aphytis proclia Walker
        3.2.3 短索蚜小蜂属 Archenomus Howard
        3.2.3.1 双色短索蚜小蜂 Archenomus bicolor Howard
        3.2.3.2 东方短索蚜小蜂 Archenomus orientalis Silvestri
        3.2.3.3 Archenomus sp
        3.2.4 花角蚜小蜂属 Azotus Howard
        3.2.4.1 长蚧花角蚜小蜂 Azotus chionaspidis Howard
        3.2.5 异角蚜小蜂属 Coccobius Ratzeburg
        3.2.5.1 Coccobius testaceus Masi
        3.2.5.2 Coccobius sp
        3.2.6 类食蚧蚜小蜂属 Coccophagoides Girault
        3.2.6.1 Coccophagoides moeris Walker
        3.2.7 恩蚜小蜂属 Encarsia Foerster
        3.2.7.1 桑盾蚧恩蚜小蜂 Encarsia berlesei Howard
        3.2.7.2 丽恩蚜小蜂 Encarsia formosa Gahan
        3.2.7.3 Encarsia sp
        3.2.8 桨角蚜小蜂属 Eretmocerus Haldeman
        3.2.8.1 Eretmocerus sp
        3.2.9 花翅蚜小蜂属 Marietta Motschulsky
        3.2.9.1 Marietta ghesquieri Yasnosh
参考文献
致谢

(10)奎屯垦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1.1.1 鸟类群落的组成及结构
        1.1.2 鸟类群落格局
        1.1.3 种间关系与鸟类群落结构
        1.1.4 鸟类群落动态格局
    1.2 植被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2.1 植被组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2.2 植被结构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2.3 植被盖度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2.4 食物资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3 景观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3.1 景观结构与鸟类群落
        1.3.2 斑块面积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3.3 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4 干扰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5 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5.1 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分布的影响
        1.5.2 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1.5.3 城市化对鸟类繁殖的影响
    1.6 栖息地结构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6.1 栖息地类型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6.2 栖息地结构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6.3 鸟类摄食集团结构
    1.7 本研究选题的必要性及意义
        1.7.1 新疆的绿洲概述
        1.7.2 新疆绿洲鸟类研究现状
        1.7.3 本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7.3.1 研究意义
        1.7.3.2 研究思路
        1.7.4 本项选题的研究思路
2 奎屯垦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形地势
        2.1.2 水文概况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类型
        2.1.5 植被类型
        2.1.5.1 奎屯垦区
        2.1.5.2 现有植被及特征
        2.1.6 野生动物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行政建制
        2.2.2 农林生产
        2.2.3 工业交通
3 研究地点、时间、方法
    3.1 研究地点
    3.2 研究时间
    3.3 研究方法
        3.3.1 调查方法
        3.3.1.1 样地选择
        3.3.1.2 调查时间
        3.3.2 数据分析
        3.3.2.1 数据处理
        3.3.2.2 统计分析
4 鸟类栖息地划分及其区系分析
    4.1 鸟类栖息地调查及划分
    4.2 鸟类种类及其区系成分
        4.2.1 种类组成
        4.2.2 季相变化
        4.2.3 区系成分
    4.3 讨论
        4.3.1 垦区地理位置与鸟类多样性的分析
        4.3.2 栖息地特点与鸟类分布的分析
5 夏季鸟类群落研究
    5.1 鸟类群落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
        5.1.1 鸟类物种构成
        5.1.2 物种相对密度、重要性值
        5.1.4 群落的多样性
        5.1.5 群落的相似性
    5.2 鸟类群落的摄食集团结构
        5.2.1 摄食集团的类型
        5.2.2 鸟类群落的摄食集团构成
    5.3 鸟类群落的垂直格局
    5.4 讨论
        5.4.1 鸟类群落参数的比较分析
        5.4.2 群落空间格局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5.4.3 群落摄食集团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5.4.4 垦区夏季鸟类群落相似性及分类
6 奎屯垦区冬季鸟类群落结构
    6.1 鸟类群落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
        6.1.1 鸟类物种构成
        6.1.2 物种相对密度、物种重要性值
        6.1.3 鸟类的分布系数
        6.1.4 群落的多样性
        6.1.5 群落的相似性
    6.2 鸟类群落的摄食集团
        6.2.1 摄食集团的总体构成
        6.2.2 鸟类群落的摄食集团结构
    6.3 讨论
        6.3.1 摄食集团与物种多样性的分析
        6.3.2 栖息地条件与物种多样性的分析
7 奎屯垦区绿洲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7.1 绿洲鸟类的概念及意义
        7.1.1 绿州鸟类的概念
        7.1.2 绿洲鸟类的组成
    7.2 垦区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及摄食集团的季相变化
        7.2.1 各生境鸟类摄食集团结构季节特征
        7.2.2 重要的栖息地类型
    7.3 重要栖息地的主成分分析
        7.3.1 栖息地因子选择及标准
        7.3.2 城市、乡镇生境鸟类生存环境的主成份分析
        7.3.3 居民点生境鸟类生存环境主成份分析
        7.3.4 早垦农作区鸟类生存环境主成份分析
        7.3.5 垦区周边荒漠鸟类生存环境主成分分析
    7.4 讨论
        7.4.1 绿洲鸟类的重要性及保护
        7.4.2 垦区摄食集团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7.4.3 重要栖息地鸟类多样性制约因子
        7.4.2.1 城市及乡镇生境鸟类多样性制约因子
        7.4.2.2 居民点生境鸟类多样性制约因子
        7.4.2.3 早垦农作区生境鸟类多样性制约因子
        7.4.2.4 垦区周边荒漠鸟类多样性制约因子
8 奎屯垦区鸟类多样性保护研究
    8.1 垦区鸟类与垦区环境关系
    8.2 各类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1 天然湿地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2 人工湿地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3 城市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4 乡镇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5 居民点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6 早垦农作区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7 新垦农作区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8 弃耕区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9 农作区间荒漠生境鸟类与环境关系
        8.2.10 垦区周边荒漠鸟类与环境关系
    8.3 讨论
        8.3.1 奎屯垦区鸟类与环境的关系
        8.3.2 奎屯垦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8.3.3 改善、提高奎屯垦区鸟类多样性的措施
        8.3.3.1 保护现有湿地并增加湿地面积
        8.3.3.2 垦区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
        8.3.3.3 垦区栽植树种的选择
        8.3.3.4 乔灌草结合原则
        8.3.3.5 大力发展林果业
        8.3.3.6 促进鸟类人工招引工作的开展
        8.3.3.7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8.4 对奎屯垦区农业生态发展的建议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 1:奎屯垦区鸟类名录
    附表 2:奎屯垦区鸟类食源性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新疆园林蚧类及其区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小蜂总科资源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 康宁,胡红英,黄增倩.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1(03)
  • [2]不同景观尺度对杨盾蚧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J]. 付园园,蒋萍,刘爱华,张静文,岳朝阳,田呈明. 新疆农业科学, 2019(11)
  • [3]黔中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评价[D]. 潘端云. 贵州大学, 2019(09)
  • [4]不同受害程度林分杨盾蚧空间分布格局地统计学分析[J]. 付园园,蒋萍,刘爱华,张静文,岳朝阳,田呈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2)
  • [5]金塔胡杨林景区植物与昆虫资源考察报告[J]. 李小伟,张廷伟,李永春,刘长仲,王森山,达军山. 甘肃林业科技, 2018(03)
  • [6]中国臀纹粉蚧族和柽粉蚧族昆虫分类研究(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粉蚧亚科)[D]. 张江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7]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D]. 刘哲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1)
  • [8]224团杨圆蚧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D]. 张东风. 塔里木大学, 2016(08)
  • [9]新疆、西藏部分地区蚜小蜂资源的初步调查与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总科)[D]. 孙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10]奎屯垦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彭健.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新疆园林鳞片及其植物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