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境监察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监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虞玮玮[1](2021)在《化工项目环境监理中污染防治与环境风险防范》文中提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化工产业呈现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化工项目投资和建设也在相应增加。开展化工建设项目前,必须进行前期环境监测,因此要充分重视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专项报告和潜在的环境风险评价。为了控制污染扩散,提高环境风险控制水平,文章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特点,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化工建设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规避的要点,并讨论化工项目的环境监测办法。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晓玉[3](2020)在《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以北方A县大气污染防治为例》文中提出基层治理直接面向民众,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决定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的日益成型,地方特别是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愈发凸显。本文所说的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指县及以下的生态环境治理。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到环境质量改善、政府职能转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基层法治化进程等多重目标,关乎多重制度、多元主体、多个议题,凸显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聚焦“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综合生态环境问题特性、治理的条块结构和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视角勾勒出基层环境治理所处的结构基础与政治情境,不同于常见的中央-地方关系、委托-代理等视角,本文从微观层次的政策过程分析出发,引入生态博弈框架剖析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行动者、政策制度、政策议题,以A县大气污染防治为例进行深度描摹,呈现出包括党委、政府、企业、民众、社会组织在内的行动者网络,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目标考核与问责制、环境监管制度、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访等主要政策制度以及涉及议题的概况及网络分析。在典型案例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继续总结提炼当前基层生态环境治理在合作、分配和学习功能方面的基本特征,发现问题集中表现为规划与行动计划的局限、目标考核问责悖论等制度负外部性,还有议题扭曲与异化、选择性监管等议题负外部性,而后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行动者博弈结构进行了形式化表达和博弈结果模拟,识别出行动者参与鸿沟和权力结构失衡对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机制及其改进方向。最后提出,基层生态环境治理亟待向多元协同和环境法治转型,这需要建立基层环境市场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和渠道、明确基层政府环保权责界限、规范基层环境执法机制,还讨论了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转型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及其世界贡献。

李文强[4](2019)在《西南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控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核心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善,西南边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达不到需求,基于“一带一路”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背景下,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期,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在这些区域逐步落地实施。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环保战略的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摒弃以往“先发展,后治理”、“先污染,后防治”等落后的实践,而是进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发展更要蓝天”等发展理念。但西南边远地区因为长期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远,工业发展较为缓慢,人口密度较小等原因,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还不明显,环保能力还在进一步建设中,尤其针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管控的能力上,难以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在查阅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西南边远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分析西南边远地区针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控体系、管控手段、管控效果,同时结合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再反向研究建设、施工企业针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手段、方法,综合发现西南边远地区在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管控的中,在重视程度、组织体系、同企业的联动情况、管控手段、利用新思路新技术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或盲点。最后,结合前述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联合管控体系,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全周期、一体化、流程化的管控思路,基础设施项目环保控制与自然、社会资源利用结合的设想,基于信息化的线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智慧管控平台建设等创新型的在体系建设、措施落地、管控资源整合、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西南边远地区更好的做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控制,有效发挥全社会资源防控,更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促进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向好。

裴晨[5](2019)在《WR高速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项目正处在规划建设当中,但高速公路发展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对于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我国越来越重视事中管理,这就提升了对注重事中和过程管理的环境监理工作的需求。本文以高速公路建设环境监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环境监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践应用。本文主要总结了高速公路和环境监理工作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境监理工作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作用和意义。概述了环境监理的工作概念,阐明了环境监理的特点和原则,论述了环境监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分析比对了三种常见的监理模式,明确了环境监理的主要目的、工作范围、主要流程、工作内容、监理手段和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监理工作体系。通过分析,明确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案例存在的环境敏感问题,以定额分析、引入模型、公式计算等为主要分析方法,对确定的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环境风险等环境敏感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结合对环境监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在环境敏感问题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案例的监理应用。通过以上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提出结论和建议,对相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文波[6](2017)在《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如何将“书本中的环境法”全面转化为“行动中的环境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关键因素,上述转化过程主要涉及环境执法问题,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作为解决环境执法问题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涉及由哪些主体来行使环境行政执法权最有效果、最能保障“书本中的环境法”得到严格执行:一方面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环境行政执法效能的高低;另一方面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是否恰当、是否与其他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直接关系到环境行政执法权是否会被滥用。因此,可以说合理配置环境行政执法权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环境法治赤字的重要措施。从理论上讲,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这一命题包括四个层面的问题: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和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上述四个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并非各自独立、毫无联系的,而是一种层层递进、密切关联的关系,清晰地展示了环境行政执法权如何从一种人民让渡给政府的模糊权力逐步细化和明确为一种环保部门各内设机构可以直接行使的具体权力的过程。具体来说:在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为环境领域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应当统筹兼顾政府(行政)的力量和社会(市场)的力量,不应有所偏废且应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而在我国现阶段过于注重解决环境领域“市场失灵”而忽视“政府失灵”问题的现状下,应当着重构建私权利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着重强化我国环境法中的私人实施制度,最终实现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结合与衔接;在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我国现阶段以管辖区域作为配置的基本标准而造成了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职责同构”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坚持权责匹配原则,包括在配置标准上坚持管辖区域与环境影响并重、立法明确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在配置保障上坚持“重心下移”原则,最终达到与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之间“正三角形”环境监管任务模式相适应的“正三角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保障模式,实现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的权责统一;在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我国现阶段以部门化原则作为配置的基本标准而造成了环境行政执法权分散、重叠及错位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坚持生态系统化管理原则,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同时明确行政协助原则以有效整合因职能分工而形成的碎片化的行政资源;在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我国现阶段缺乏明确的配置标准而导致环保部门内部的决策权与执行权未完全分离且缺乏有效沟通反馈,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应当坚持分权制衡原则,实现环保部门内部的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达到防止权力滥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应当坚持沟通协调原则,实现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及时高效沟通,实现决策机构的决策更具有可行性、执行机构的执行更有效果。从实践层面来讲,应当将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顶层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同时不应单独推进某一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改革,而应当统筹考虑四个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问题,依据配置合理的环境行政执法权来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合理构建各组监管力量的运行机制,保障其能够有效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最终形成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在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将这一问题落脚于环境法的实施方式——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包括完善环境法的公共实施制度、强化环境法的私人实施制度和实现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结合与衔接三个方面;在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将这一问题落脚于配置模式问题——建立环境保护领域垂直管理制度或上级政府环保部门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现阶段我国可同时采取上述两种模式,即在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省级垂直管理模式,并由省级政府环保部门根据本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以最大程度减少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不当干预;在环境问题有一定缓和之后,可以仅采取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模式,仍由各地方政府对本区域内的环保工作负责,并行使相应的环境行政执法权;在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将这一问题落脚于配置方案问题——推行环境保护大部制或继续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模式,现阶段我国应当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但由于这一过程的困难性与长期性,还应继续完善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模式,同时推进上述两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我国完成了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单靠这一个部门也无法彻底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其他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等的支持与配合,跨部门、跨行业、跨规格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现阶段的重点在于确立明确且统一的配置标准,推进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但又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权独立且有效,具体来说包括在职能整合的基础上以“决策司局+执行司局”模式设置内设机构、构建综合协调中心以保证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但又有效沟通和构建专门监督部门以保证环保部门内部监督权独立且有效三个方面。从环境法治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非法治化,四个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行政化、非对等性和不确定等特征,这导致环境行政执法权的配置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造成了环境行政执法配置及调整的随意性,甚至与现行法律规定相违背。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将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问题纳入到环境法治的范畴,按照环境法治原则的要求来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以实现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规范化和稳定性。就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的总体要求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要同时规定四个层次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二是特别注重社会权力理论对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影响,三是在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应坚持权责匹配原则,四是在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应坚持生态系统化管理原则,五是在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应坚持分权制衡与沟通协调并重。就《环境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来说,需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规定:一是环保部门的职能职责,包括重新梳理环保部门的职权职责,确保环境行政执法权不缺位、越位和错位、更加注重环境法的私人实施制度,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建立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结合与衔接的保障制度三点;二是纵向权力层面,包括采取管辖区域与环境影响并重的标准来配置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合理配置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的事权、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环境行政执法保障体系、着重强化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对下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监督制约、探索建立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垂直管理制度和完善上级政府环保部门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制度六点;三是横向权力层面,提出了远期方案——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和近期方案——完善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模式;四是环保部门内部权力层面,包括在整合职能的基础上以“决策司局+执行司局”模式设置内设机构、构建综合协调中心以保证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但又有效沟通和构建专门监督部门以保证环保部门内部监督权运行独立且有效三点。

陈振宇[7](2016)在《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规程制定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7号),取消了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环保部为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提高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能力,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重点加强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事中及事后监管,特别强调事中监管的内容包括施工期环境监理。由此,建设单位在未经过审批而直接进入试运行后的环境监管需要环境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为落实上述规定,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理队伍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制定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环境监理规程,对环境监理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的内容、程序、制度、技术和质量要求等作出统一规定,用来规范监理部门和人员的行为,保证环境监理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运行,实现环境监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环境监理制度得以有效实施,指导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我国、省外、省内主要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开展的现状,相关地区的文件要求和管理规定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对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会对制定的方案进行研讨,查阅大量已开展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了解环境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环境监理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重点,并广泛征求了社会各方的意见,进而归纳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行业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的工作要点,对要点进行提炼和与日常实际工作的结合,充分考虑了建设单位、监理机构和环境管理部门的各方诉求,同时紧扣国务院简政放权的要求,尽量不增加建设单位的负担,只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同时能够满足各方的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草拟稿)。《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草拟稿)包含五个章节,分别为:总则、组织实施、工作内容、监督管理和附则。《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草拟稿)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工程环境监理机构的责任、义务都进行明确规定,在配套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查缺补漏和参加竣工环保验收等方面确定了具体工作内容,为各部门在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项目开展过程中提供实施依据。

严若凡[8](2016)在《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工程环境监理研究》文中指出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沿海港口泊位的新建、扩建、改造等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中国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两项制度,后引入环境监理制度,以达到全过程环境保护目的。在工程类项目施工中,工程项目对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影响,需要环境监理进行全过程的监测、管理。论文通过对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工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招商港务10号泊位的改造工程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和环境保护措施。结合相关环境监理的理论文献和国内外环境监理的现状,针对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工程情况和环保需求,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环境监理方案,提出了实施措施。论文通过对招商港务泊位改造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论述了环境监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了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和范围,从组织结构、环境标准、技术方法及控制目标各方面论述了环境监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对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项目环境监理进行研究,为国内沿海港口泊位工程改造中环境监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创新,增强实用性、灵活性的管理提供启示,并借此为开展泊位改造的相关项目,提供可借鉴的工程环境监理经验和可参考的工作思路。

王青松[9](2015)在《高等级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体系的建立及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等级公路项目的环境监理是目前国外公路行业的重要领域与课题,发达国家在很早就已经开始注意公路项目的开发,且十分重视公路项目中的环境管理、环境监理,对高等级公路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期的要求都日益严格,并且其中的保护与监理措施也日趋完善。由于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复杂性,国内尚缺乏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环境监理方面的论述。本课题针对高等级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项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高等级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并结合实际工程,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系统性高的环境监理程序。本文重点研究了施工期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的环境监理主要问题,也尝试了设计阶段以及运营期环境监理的研究,完善了高等级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监理体系,总结了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实施要点,以及相应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以长韶娄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曹睿[10](2015)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体系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至今仍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全面推广,也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监理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建设项目全程环境监理理念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系统整理国内外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相关文献期刊、学位论文、网络文章以及出版书目中的信息,对现阶段建设项目特点进行分析,从环境监理组织管理体系、操作内容体系、信息和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实施保障体系五大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研究成果:(1)提出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理有关概念,按照建设项目类型将环境监理工作划分成工业类和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两大类别,并对这两类环境监理的各自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需要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工业类和生态类建设项目。(2)在环境监理组织管理方面,总结了环境监理单位资质要素、经营管理方式、人员配置形式以及组织结构形式,建议现阶段环境监理单位采用专-兼职结合型环境监理人员分配方式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并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组织模式、建设单位委托任务以及环境监理单位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的环境监理组织结构形式。之后为环境监理机构内部以及环境监理单位与其他参建单位之间组织协调提出可行办法;最后通过对独立式、结合式以及双轨制环境监理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提出新型环境监理管理模式——“改进型双轨制环境监理模式”并分析其特点。(3)根据我国现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试运营阶段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程序。准备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审查文件资料和考察施工现场,工作重点应放在提高建设单位和其他参建单位人员的环保意识上来;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质量达标进行监理,工作重点为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的生态环境破坏;验收试运行阶段,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整个监理过程进行总结,此外环境监理单位还应重点关注项目建成后对土壤环境改善和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恢复情况。(4)在建设项目信息和风险管理方面,总结出环境监理信息类型以及在环境监理工作中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的可行方式,明确环境监测在环境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环境监理单位也应开展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并对风险管理内容和程序提出建议。(5)从环境监理基础保障和实施保障两个角度,法律、经济、技术、行政、企业和公众参与六大方面构建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保障体系。在法律保障方面,对我国现有环境监理法律法规进行总结并建议在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中增设环境监理部分条款、制定环境监理方向单行法。在经济保障方面,总结了现阶段环境监理工作中可行的经济保障手段,并建议政府环保部门加大环境监理资金投入。在技术保障方面,建议更新环保措施和环保设备,建立环境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在行政保障方面,建议大力宣传环境监理机制,提高及全社会对环境监理的认识以及加强环境监理单位资质的管理。在企业保障方面,建议环境监理单位增强企业活力,加强综合监理人才的培养,完善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在公众参与方面,建议通过政府部门协助监督、公众参与工程监督、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和公众自觉监督四方面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公众参与工作。最后,文章从整体上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化工项目环境监理中污染防治与环境风险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化工项目污染防治监理要点分析
    1.1 废气污染防治
    1.2 废水污染防治
    1.3 固废污染防治
2 化工项目风险防范监理要点分析
    2.1 编制应急预案
    2.2 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2.3 建设应急监测系统
3 结语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3)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以北方A县大气污染防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概况
        (二)中国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现状:视角与主题
        (三)小结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何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基层”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基层治理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进入基层治理场域
        一、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二、条块结构
        三、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第二节 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变迁
        一、历时变化
        二、治理主体
第二章 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博弈框架
    第一节 生态博弈框架
        一、核心要素
        二、基本过程与功能
        三、政策博弈与治理结果
    第二节 适用与局限
        一、适用性讨论
        二、进路、模型及局限
第三章 A县大气污染防治案例分析
    第一节 A县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二、环境治理变迁
        三、聚焦A县大气污染防治
    第二节 政策行动者
        一、行动者概况
        二、行动者网络分析
    第三节 政策制度
        一、制度概况
        二、制度网络分析
    第四节 政策议题
        一、议题概况
        二、议题网络分析
第四章 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特征、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 基本特征
        一、合作功能
        二、分配功能
        三、学习功能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制度负外部性
        二、议题负外部性
    第三节 产生原因
        一、行动者博弈模拟
        二、行动者结构
第五章 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转型
    第一节 基层生态环境治理多元协同
        一、多元协同目标
        二、建立基层环境市场机制
        三、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和渠道
    第二节 基层生态环境法治化
        一、环境法治目标
        二、明确基层政府环保权责界限
        三、规范基层环境执法机制
    第三节 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转型意义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意义
        二、国际比较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
    英文
附录
    一、A县行动者互动情况统计
    二、基层生态环境治理行动者博弈模拟源代码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一、公开发表论文
    二、公开发表编译文章

(4)西南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理论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2.3 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实地查勘
        1.3.4 对比研究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对象定义及政策形势
    2.1 名词定义
        2.1.1 西南边远地区
        2.1.2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1.3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2.2 西南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政策及形势
        2.2.1 国内环保的总体形势及政策
        2.2.2 西南边远地区环保的总体情况及区域环境特点
        2.2.3 西南边远地区环境保护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
        2.2.4 西南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及态势
3 西南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控情况
    3.1 区域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管控情况现状
        3.1.1 管控体系
        3.1.2 主要管控程序、手段
        3.1.3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管控事项
        3.1.4 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控专项治理情况
    3.2 管控效果
        3.2.1 预设防范措施发挥效果
        3.2.2 监督作用发挥效果
        3.2.3 管控盲点
        3.2.4 发现问题的整治效果
        3.2.5 环境保护部门与建设企业的联动情况及企业的环保管控情况
        3.2.6 管控创新尝试及效果
4 西南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重视程度还需提升
        4.1.1 对项目建设产生的环保风险预判不足
        4.1.2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平衡协调度认识不足
        4.1.3 对区域生态特点的重视度不足
    4.2 针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控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4.2.1 存在管控漏面的情况
        4.2.2 存在管理断链
        4.2.3 存在流程不合理现象
    4.3 管控手段有限
    4.4 政府环保部门与建设企业的衔接不足
        4.4.1 工作联动机制不完善
        4.4.2 工作沟通不到位
    4.5 管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4.5.1 行业主管部门
        4.5.2 第三方咨询机构
    4.6 利用新技术、新理念管控创新性不够
5 管控建议
    5.1 全面提升针对西南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控意识
        5.1.1 充分认识西南地区生态特征
        5.1.2 充分认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
        5.1.3 建立起长效的管控意识
    5.2 全周期管控的一体化、流程化建设
        5.2.1 建立各建设阶段全流程的管控机制
        5.2.2 全面梳理管控责任、考核体系
        5.2.3 梳理形成科学化的管控流程
    5.3 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的防控要点及措施
    5.4 联合管控体系模式的完善
        5.4.1 建立环境协同保护机制
        5.4.2 激励企业参与
    5.5 有效发挥社会资源防控
        5.5.1 用好民众监督资源
        5.5.2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
    5.6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环保控制与地域资源利用结合的设想
        5.6.1 结合推进的总体思路
        5.6.2 与特殊自然资源结合的设想
        5.6.3 与人文资源利用结合的设想
    5.7 基于信息化的线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智慧管控平台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知情同意书
    B 知情同意签字页
    C 访谈调查提纲(西南边远地区建设企业版)
    D 访谈调查提纲(西南边远地区政府监管人员版)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WR高速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环境监理体系
    2.1 相关概念
    2.2 环境监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2.3 环境监理的主要目的及工作范围
    2.4 环境监理的主要流程及内容
    2.5 环境监理的主要手段
    2.6 环境监理的要点
    2.7 环境监理体系结构
    2.8 本章小结
3 环境敏感问题分析及量化分析方法
    3.1 环境影响分析
    3.2 高速公路环境敏感问题分析的作用及依据
    3.3 高速公路环境敏感问题量化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例应用
    4.1 环境监理概况
    4.2 环境敏感问题分析
    4.3 环境监理的目标与内容
    4.4 环境监理要点
    4.5 环境监理方法与监理人员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环境行政执法权概述
        一、公共权力体系中的行政执法权
        二、环境行政执法权的概念及特征
        三、环境行政执法权的具体形式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范畴
        一、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意义
        二、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三、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四、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五、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三节 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价值标准
        一、环境民主
        二、环境法治
        三、环境正义
        四、环境效率
第二章 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政府与社会分野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一、政府与社会的分野
        二、政府与社会分野对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影响
        三、行政主体多元化趋势对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演变
        一、1949年—1973年:环境行政执法权缺失期
        二、1973年—2014年:环境行政执法权不断强化期
        三、2014年至今:环境行政执法权调整期
        四、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演变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现状
        一、政府干预环境领域的必要性:环境领域的“市场失灵”
        二、政府干预环境领域的不足:环境领域的“政府失灵”
        三、行政主体多元化趋势背景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四节 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三章 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必要性及域外考察
        一、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必要性
        二、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制度形态
        三、西方国家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一、我国宪法、组织法关于政府间纵向的行政权力配置规定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关于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规定
        三、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问题
        一、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职责同构”
        二、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调整的行政化
        三、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制约不足,政令不畅通
        四、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无法有效解决部分特殊环境问题
    第四节 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四章 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必要性及与外考察
        一、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必要性
        二、西方国家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三、我国政府间横向的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第二节 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关于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规定
        二、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实践研究
        三、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非法治化
        二、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分散、重叠及错位
        三、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模式效果不佳
        四、环境行政强制权逐步强化但实践应用较少
        五、环境行政执法权的司法保障逐步强化但作用未发挥
    第四节 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五章 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基础理论
        一、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理论基础
        二、行政三分制改革与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三、大部制改革与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二节 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一、我国环保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的总体情况
        二、我国各级环保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的具体情况
        三、我国环保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问题
        一、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非法治化
        二、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标准不明确
        三、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模式不科学
        四、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的沟通协调不足
        五、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的监督制约不足
    第四节 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六章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治化之路——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
    第一节 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 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的总体要求
    第三节 《环境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构想
        一、环保部门的职能职责方面
        二、纵向权力层面
        三、横向权力层面
        四、环保部门内部权力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规程制定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辽宁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环境监理及试运行期环境监理概述
        1.3.1 环境监理定义
        1.3.2 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
        1.3.3 环境监理实施机构
        1.3.4 环境监理组织实施方式
        1.3.5 开展环境监理范围
        1.3.6 环境监理组织协调
        1.3.7 环境监理工作制度及方法
        1.3.8 工程环境监理主要工作内容
    1.4 环境监理试运行期管理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1 资料调研
    2.2 国内调研
    2.3 省内调研
        2.3.1 监理机构调研
        2.3.2 建设项目现场调研
        2.3.3 专家咨询
        2.3.4 公众参与
    2.4 建设项目试运行环境监理的问题与思考
    2.5 试运行期环境监理工作管理对策分析
第三章 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框架研究
    3.1 相关管理规程框架研究
    3.2 《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的框架研究
        3.2.1 总则
        3.2.2 组织实施
        3.2.3 工作内容
        3.2.4 监督管理
        3.2.5 条款说明
第四章 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条例分析研究
    4.1 管理规程工作要求
        4.1.1 紧扣日趋完善、精细、全面环境管理要求
        4.1.2 充分考虑最新环境管理政策文件
    4.2 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制订原则
        4.2.1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相衔接原则
        4.2.2 早期介入原则
        4.2.3 综合性原则
        4.2.4 科学性原则
        4.2.5 可操作性原则
        4.2.6 可持续性原则
    4.3 管理规程基础条款制订分析研究
        4.3.1 辽宁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试运行期环境监理案例分析
        4.3.2 水利水电工程试运行期环境监理要点分析
        4.3.3 营口港液体化工品码头工程试运行期环境监理案例分析
        4.3.4 港口工程试运行期环境监理要点分析
    4.4 管理规程重点条款制订分析研究
        4.4.1 石化化工行业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环境监理研究
        4.4.2 精细化工行业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环境监理研究
        4.4.3 造纸行业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环境监理研究
        4.4.4 铁路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研究
        4.4.5 油气管道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研究
    4.5 小结
        4.5.1 基础条款
        4.5.2 重点条款
第五章 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实施和意见反馈分析
    5.1 实施效果
    5.2 意见反馈
        5.2.1 市环保局环境监理反馈情况
        5.2.2 环境监理机构反馈情况
        5.2.3 环保相关管理部门反馈情况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附件: 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管理规程(征求意见稿)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工程环境监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2章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工程概况及环境监理目标
    2.1 深圳市招商港现状与建设分析
    2.2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工程概况
        2.2.1 招商港务10号泊位状况
        2.2.2 港务泊位改造工程内容
        2.2.3 影响环评的主要项目及要求
        2.2.4 社会经济价值影响
    2.3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理目标
        2.3.1 环境保护目标
        2.3.2 环境监理目标
第3章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项目环境监理分析与方案设计
    3.1 环境监理的范围和内容
    3.2 环境监理要求
        3.2.1 大气环境监理要求
        3.2.2 噪声环境监理要求
        3.2.3 废水排放环境监理要求
        3.2.4 固体废物环境监理要求
        3.2.5 生态环境监理要求
    3.3 环境监理依据
        3.3.1 噪声污染防治依据
        3.3.2 烟尘与废弃物防治依据
        3.3.3 水污染与水环境防治依据
        3.3.4 船舶污染物及疏浚物海洋倾倒物防治依据
    3.4 环境监理计划
        3.4.1 大气监理计划
        3.4.2 水环境监理计划
        3.4.3 噪声监理计划
        3.4.4 固体废物监理计划
        3.4.5 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监理计划
    3.5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项目环境监理方案
        3.5.1 工作制度
        3.5.2 工作程序
        3.5.3 环境监理的技术方法
        3.5.4 环境监理监测指标设置原则
        3.5.5 环境监理监测主要指标与方法
第4章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项目环境监理的实施与保障
    4.1 项目施工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4.1.1 施工期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1.2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4.1.3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4.1.4 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4.1.5 施工期其它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2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项目环境监理的实施
        4.2.1 污染物排放的实施
        4.2.2 水环境质量监理的实施
        4.2.3 声环境质量监理的实施
    4.3 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项目环境监理的保障
        4.3.1 生态影响方面环境监理的保障
        4.3.2 污染物影响环境监理的保障
        4.3.3 水环境影响环境监理的保障
        4.3.4 噪声防治环境监理的保障
        4.3.5 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理的保障
        4.3.6 固体废物和废弃物环境监理的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等级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体系的建立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公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1.1.3 环境监理作用与意义
    1.2 国内外公路项目环境监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公路项目环境监理状况
        1.2.2 国内公路项目环境监理状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环境监理概述
    2.1 环境监理
    2.2 环境监理的内容、目标和任务
        2.2.1 环境监理内容
        2.2.2 施工环境监理的目标和任务
    2.3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依据
        2.3.1 法律
        2.3.2 行政法规
        2.3.3 部门规章
        2.3.4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2.3.5 环境保护标准
        2.3.6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
        2.3.7 工程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
        2.3.9 合同以及有关补充协议
        2.3.10 其他
第三章 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体系建立
    3.1 监理体系概述
    3.2 体系建立的基础
        3.2.1 体系建立依据
        3.2.2 监理人员素质要求
        3.2.3 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
        3.2.4 环境监理体系的建立
    3.3 项目设计阶段的监理
        3.3.1 可行性研究阶段
        3.3.2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
        3.3.3 项目设计阶段环境监理
    3.4 项目施工期阶段的监理
        3.4.1 主体工程环境监理
        3.4.1.1 路基工程的环境监理
        3.4.1.2 路面工程的环境监理
        3.4.1.3 隧道工程的环境监理
        3.4.1.4 桥涵工程的环境监理
        3.4.1.5 环保工程的环境监理
        3.4.2 施工临时用地环境监理
        3.4.2.1 取、弃土场环境监理要点
        3.4.2.2 临时施工道路环境监理
        3.4.2.3 临时材料堆放场、拌和场和预制场环境监理
        3.4.3 声屏障工程环境监理
        3.4.3.1 监理工作的一般要求
        3.4.3.2 质量和进度控制要点
        3.4.3.3 声屏障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3.4.3.4 声屏障工程质量监理程序
        3.4.4 生态保护环境监理
        3.4.4.1 水土保持措施环境监理
        3.4.4.2 生态保护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3.4.5 空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3.4.6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监理实施要点
    3.5 项目试运行阶段的监理
        3.5.1 交工验收环境监理
        3.5.2 保修期的环境监理
第四章 案例分析—长韶娄高速公路项目环境监理
    4.1 项目介绍及可行性介绍
    4.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4.2.1 水环境
        4.2.2 空气环境
        4.2.3 生态环境
        4.2.4 景观环境
        4.2.5 其他环境
    4.3 施工期环境监理组织机构
    4.4 环境监理技术方案
        4.4.1 指导思想
        4.4.2 技术手段
        4.4.2.1 工程分析和编制技术文件
        4.4.2.2 内业审查
        4.4.2.3 环境监测
        4.4.2.4 现场管理
        4.4.3 经济手段
        4.4.3.1 缴纳保证金
        4.4.3.2 奖罚制度
        4.4.3.3 计量支付控制
        4.4.4 公众参与手段
        4.4.5 环境监理指标
        4.4.5.1 大气环境监理监测指标
        4.4.5.2 水环境监理监测指标
        4.4.5.3 声环境监理监测指标
        4.4.5.4 生态环境监理监测指标
    4.5 环境监测
    4.6 经验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体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具体研究方法
    1.5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概念和特点研究
    2.1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内涵与外延
    2.2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类型和特点研究
        2.2.1 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2.2.2 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2.3 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探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组织管理体系构建
    3.1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
        3.1.1 环境监理单位的资质与经营
        3.1.2 环境监理单位人员配置
        3.1.3 环境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3.1.4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组织协调
    3.2 现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模式
        3.2.1 独立式环境监理模式
        3.2.2 包含式环境监理模式
        3.2.3 双轨制环境监理模式
    3.3 改进型双轨制环境监理模式及特点
        3.3.1 改进型双轨制环境监理模式的提出
        3.3.2 改进型双轨制环境监理模式的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操作内容体系构建
    4.1 准备阶段环境监理
        4.1.1 准备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4.1.2 准备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4.2 施工阶段环境监理
        4.2.1 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4.2.2 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4.3 验收试运行阶段环境监理
        4.3.1 验收试运行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4.3.2 验收试运行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信息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5.1 环境监理信息管理
        5.1.1 环境监理信息类型
        5.1.2 环境监理信息收集
        5.1.3 环境监理信息整理
        5.1.4 环境监理信息传递
    5.2 环境监测
    5.3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
        5.3.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
        5.3.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目标
        5.3.3 环境风险管理程序和内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保障体系构建
    6.1 环境监理基础保障
        6.1.1 法律保障
        6.1.2 经济保障
        6.1.3 技术保障
    6.2 环境监理实施保障
        6.2.1 行政保障
        6.2.2 企业保障
        6.2.3 公众参与保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工项目环境监理中污染防治与环境风险防范[J]. 虞玮玮. 化工管理, 2021(26)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以北方A县大气污染防治为例[D]. 刘晓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西南边远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控研究[D]. 李文强. 重庆大学, 2019(05)
  • [5]WR高速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研究与应用[D]. 裴晨.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研究[D]. 张文波. 西南政法大学, 2017(08)
  • [7]建设项目试运行期环境监理规程制定与应用[D]. 陈振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5)
  • [8]深圳市招商港务10号泊位改造工程环境监理研究[D]. 严若凡. 湖南大学, 2016(06)
  • [9]高等级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体系的建立及案例分析[D]. 王青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2)
  • [10]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体系理论研究[D]. 曹睿.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环境监测在环境监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