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膨胀土路基及路基病害防治

浅谈膨胀土路基及路基病害防治

一、浅谈膨胀土路堤路基病害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秦梓航[1](2021)在《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膨胀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随着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膨胀土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膨胀土具有湿胀干缩的变形特性,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容易引起路基的不均匀变形,造成多种路基病害,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因此,本文依托“新柳南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综合处治技术应用研究”课题项目,采用模型试验、现场监测、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深刻剖析了膨胀土路基的变形开裂机理,系统研究了膨胀土路基填料利用与路基变形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问题。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新柳南高速公路沿线的膨胀土代表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探明了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饱和度的关系和击实功与膨胀量、CBR指标的关系,并基于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提出了以CBR膨胀量作为工程判别填料膨胀性强弱的评价方法。(2)通过开展路基模型的受压试验,揭示了在不同约束条件和水分迁移条件下路基的变形发展规律,并采用泊松比描述膨胀土侧向塑性变形的时变过程,对不同工况下膨胀土的变形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为理论计算和施工实践提供参数。(3)通过自动化监测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包边路堤的工后沉降、水平位移及土壤温湿度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复合支护结构及防渗保湿措施的处治效果,并优化加固设计参数,指导膨胀土路基设计和施工。(4)根据三向变形沉降理论,推导了三向附加应力增量的计算表达式,对膨胀土路基变形进行预测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原路基及加固路基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利工况下膨胀土路基的受力变形特征,分析了土工格栅与固脚墙和路基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结构的支护机理,并结合理论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5)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膨胀土填料利用的试验评价方法,并从基底处理、固脚墙支护、包边界面补强压实、加筋材料利用及土工布嵌入等方面阐述了膨胀土路基填筑质量控制的施工要点,从而科学地指导膨胀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与施工。

王集琦[2](2020)在《轻质土在占地受限高速公路路基加宽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各地都在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征地受限的问题,因此必须减少高速公路的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泡沫轻质土和液态粉煤灰为轻质填料,具有轻质性和直立性等优点,且作为路堤填料可以垂直填筑,无需放坡,能节约施工用地。本文依托新元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对泡沫轻质土路堤墙和液态粉煤灰路堤墙的材料性质、施工工艺、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探究泡沫轻质土和液态粉煤灰的材料组成并得出工程所需材料配合比。(2)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分别分析泡沫轻质土和液态粉煤灰的容重、流动性、干缩性等物理性质;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泡沫轻质土和液态粉煤灰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为后续数值模拟提供材料参数。(3)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分析泡沫轻质土和液态粉煤灰的耐久性能。(4)根据新元高速公路的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施工工艺,并运用剖面管和测斜仪监测泡沫轻质土路堤墙的地基沉降,运用全站仪监测泡沫轻质土的墙面水平变形,运用土压力盒监测液态粉煤灰路堤墙的墙背土压力。(5)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泡沫轻质土路堤墙墙顶的不均匀沉降和液态粉煤灰路堤墙的墙背土压力,并探究影响路堤变形的因素,最后对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凡超文[3](2019)在《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膨胀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特性及广泛的区域性分布特点为工程界及学术界所熟知,在膨胀土广泛分布地区的工程建设,都会对膨胀土进行处治,以此将膨胀土对工程的危害降低到工程所能接受的范围。本文针对河南省新乡地区部分分布的膨胀土和黄泛区粉砂土,基于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和节约成本的考虑,提出了一种新的弱膨胀土物理改良方法:即使用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膨胀特性试验及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该地区弱膨胀土及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别向弱膨胀土中掺加质量比为0%、10%、20%、30%、40%、50%掺量的粉砂土,通过进行液塑限、击实等基本物理性能试验发现,粉砂土能够改良膨胀土的亲水性能及密实度,随着粉砂土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亲水性能逐渐降低,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中粉砂土掺量为30%时的最大干密度最大,为1.865g/cm3。(2)通过自由膨胀率、无荷载膨胀率、有荷载膨胀率、膨胀力等膨胀特性试验研究发现,粉砂土能够改善弱膨胀土的膨胀特性,降低弱膨胀土的膨胀潜势。改良土的膨胀潜势随着粉砂土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尤其是粉砂土掺量为20%和30%时,改良土的胀缩潜势降低的速率最快,此时粉砂土对弱膨胀土的改良效果最好;粉砂土掺量为20%时,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为39.6%,粉砂土掺量为30%时,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为33.5%。(3)通过直剪、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力学特性试验发现,粉砂土能够改良弱膨胀土的抗压强度,对改良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随着粉砂土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粉砂土掺量为10%时,改良土的粘聚力最大。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粉砂土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掺量为为20%时的抗压强度最大,改良土为30%时的抗压强度依旧比素膨胀土的抗压强度大。(4)根据对物理、力学、膨胀特性试验结果的综合研究分析以及考虑到实际工程的施工控制要求,确定了适合新乡弱膨胀土改良的合理粉砂土掺量为30%,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弱膨胀土改良提供了参考。(5)基于FLAC3D软件对弱膨胀土路基及30%粉砂土掺量下的改良土路基进行路堤沉降变形数值模拟分析,采用温度场代替湿度场的原理,考虑膨胀土在浸润状态下,所产生的膨胀力对路堤的影响,研究弱膨胀土路堤及改良土路堤的沉降变形特点,发现改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远小于弱膨胀土路基的沉降变形,进一步表明30%掺量的粉砂土对弱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陈贤斌[4](2019)在《土工材料防水增强路堤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路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遇到水,在水的作用下,公路路基经常会发生许多使用病害,严重影响到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并且由于我国膨胀土分布的区域广泛,膨胀土对水敏感性更强,膨胀土这种不良的地基土对水的处理更是要重点研究,论文从利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路堤的增强防水路堤模型试验研究,检验了土工格栅和复合土工膜在公路路堤中的运用效果。论文针对公路路堤(尤其是膨胀土路堤)水稳定性问题,提出设置复合土工膜及土工格栅层相结合的防水增强路堤新结构,并开展相关室内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具体结果如下:(1)对膨胀土和红黏土进行了土工试验,得到了土体的天然密度、含水率、比重、液塑限、最佳含水率、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基本物理参数,为之后进行的数值分析提供一些必要的参数。(2)在路堤模型试验中,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水平位移的变化会越小,竖直沉降会越大,当处于同一高度上时,越靠近路堤坡面的水平位移会越大,竖直沉降越小,并且膨胀土路堤模型的变形沉降要明显大于红黏土路堤模型,地下水对于路堤变形沉降的影响要大于降雨的影响。(3)在路堤模型试验中,当只单独的使用土工格栅进行加筋增强时,路堤的侧向水平变形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效果,但是竖直方向上的沉降改善不太显着,当使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水,再用土工格栅进行加筋时,路堤的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都有了一个显着的改善,比如在地下水工况中土工格栅使得膨胀土路堤模型的水平位移减小了37.8%,竖直沉降减小了13.1%;复合土工膜和土工格栅的结合使用使膨胀土路堤模型的竖直沉降减小了81.2%,坡顶的水平位移减小了80.3%。(4)在路堤模型试验中,降雨会使得路堤土体的土压力先是减小然后再升高,地下水会使得膨胀土路堤模型的土压力先减小再升高,土压力的升高会导致路堤的负荷增加,这对于路堤的稳定是不利的,土体遇水软化,粘聚力、内摩擦角的降低,使得抗剪强度的急剧下降,这对于路堤的稳定性是不利的。(5)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路堤填土的实际变形情况,并且也验证了土工格栅在水平方向上的约束效果要比竖直沉降上的改善效果要明显得多,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互相结合,能够对之后开展的工作提供一个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成果。

蔡建兵[5](2018)在《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等级道路向山区延伸,深挖高填十分普遍。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填方路堤边坡工程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病害经常发生,其变形破坏机理模式、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病害的防治工程对策等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采用工程调查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例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典型的破坏模式和判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对策。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广泛收集有关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病害案例资料,实地考查各类病害工点现场,综合分析填方路堤边坡变形破坏性质、产生原因、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势,总结和归纳了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填路堤、软基路堤和陡坡路堤等三种典型的路堤边坡地质模式。通过对三种典型路堤边坡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提出路堤沉降开裂变形机理和路堤侧移开裂变形机理,并建立了沉降梯度、侧向拉伸率和深部位移形态等控制因素及其主要变形特征。(2)高填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或强度参数的衰减,在坡顶部逐渐出现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属于沉降-蠕滑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坡顶拉伸应变量超过0.1%,且路堤坡顶中部凹陷,呈中部低两侧高的现象。(3)陡坡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陡坡路堤在填土重力、陡坡地形及上部山体开挖卸荷回弹的综合影响下,在坡顶填挖交界附近产生不均匀沉降及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差异沉降造成的剪切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填挖交界处的拉伸应变量超过0.06%,沉降梯度超过0.48%,同时坡顶靠近填方坡面侧的填土体的沉降明显大于靠山侧的沉降。(4)软基路堤的纵向开裂变形机理:由于地基岩土性质软弱,在上部填土重力的作用下,首先导致软弱地基破坏进而引起上部填土的相应变形,从而在坡顶产生拉应力而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地基破坏造成的坡顶拉裂,但在坡顶开裂时坡体状态变化特征又因三种不同模式而有所差异。(5)针对不同的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支挡工程措施及排水措施等综合防治工程对策。并通过一处工程实例,结合路堤边坡位移监控量测措施,对病害路堤进行治理,根治病害,对病害的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预测,反馈路堤治理工程措施的调整和优化。

程永振[6](2017)在《黑棉土路基处治与路面结构一体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东部非洲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遇到黑棉土带来的工程问题。黑棉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开裂的工程特性,易造成铺筑在其上的路基路面结构开裂。因此,有必要对黑棉土的工程特性、处治技术和路面结构组合进行深入研究。为了分析黑棉土的物理化学和强度特性,进行了颗粒分析、矿物组成分析、液塑限、自由膨胀率、阳离子交换量、击实和CBR试验。结果表明,黑棉土黏粒含量高,液限和塑性指数高,自由膨胀率大,蒙脱石含量高,交换性阳离子数量大,CBR值小。蒙脱石含量高,更易吸附较多的可交换阳离子,导致了黑棉土的强膨胀性。为了分析黑棉土地区的路基初始开裂行为,使用Abaqus模拟了典型路基断面的路堤顶部张拉应力峰值和峰值位置的改变。模拟表明,蒸发强度越大,地表蒸发时路堤顶面张拉应力峰值增大越快,其位置越靠近路肩。厚层黑棉土有助于路堤顶面张拉应力峰值快速到达其抗拉强度阈值。路堤越高,路堤顶面张拉应力峰值越小,其位置越远离路肩。随着黑棉土地基处治深度的增加,路堤最大主应力峰值、开裂范围和深度逐渐减小,不过,不同黑棉土埋深和路堤高度下,地基处治深度对路堤初始开裂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不同路堤高度和黑棉土埋深宜采用不同的地基处治深度。针对黑棉土的工程特性,提出了黑棉土路堤的化学和物理处治方法。采用液塑限、CBR等试验,分析了石灰和火山灰对黑棉土工程性质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物理处治技术路堤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石灰和石灰火山灰复配极大地改善了黑棉土的工程特性,6%的石灰或3%的石灰和15%的火山灰复配处治的黑棉土即可满足路基设计规范对路堤填料的要求。黑棉土包边处治时,路堤变形随着地基处治深度和包边处治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弯沉等效的黑棉土路基刚度补偿设计可用于确定其顶封层的厚度。黑棉土地基土工膜处治时,处治深度宜通过大气影响深度确定。试验路监测结果验证了不同黑棉土路堤物理处治技术的有效性。为了分析不同路面结构对黑棉土处治路堤的适应性,使用Abaqus模拟了黑棉土处治路堤上铺筑沥青路面结构时的路表变形及路面附加应力。结果表明,底基层模量和厚度的变化对路表变形的影响甚微,而对路面结构的附加应力影响较大。黑棉土处治路堤上铺筑夹层结构时,底基层的模量和厚度宜适当增大,铺筑半刚性基层结构时,采用常规模量和设计厚度即可。通过灰色关联决策分析可知,设置抗疲劳层的级配碎石夹层路面结构较半刚性基层结构更能适应黑棉土处治路堤的不均匀变形。

李朝辉,张柯宏,程谦恭,王文瑞,王艳涛,吕波,王晓瑞[7](2017)在《高铁路堤中改性膨胀土工程应用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南宁高铁建设中常遇到的弱性膨胀土及水泥改性膨胀土作路堤填料,填筑1:1高铁路堤模型,依托自行设计的监测系统,对自然降雨蒸发条件下路堤内的含水率、温度、吸力与土压力4种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沉降变形量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路堤边坡大气急剧影响深度集中在0.5 m内,最大影响深度可达23 m;最大工后沉降量膨胀土路堤面约为5.7 mm,水泥改良土仅约2.5 mm,水泥改良膨胀土可用作高铁路堤建设填料;路堤边坡坡面侧向变形以收缩变形为主,呈现"上部大,下部小"的特点,相同位置处,膨胀土断面变形量大于改良土断面。

王亮亮[8](2014)在《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摘要: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铁路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278499)、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云桂铁路膨胀土(岩)地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0G016-B)、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高速铁路地基膨胀土临界动应力研究”(编号CX2012B062),依托云桂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采用室内试验、理论研究、室内足尺模型动力试验和现场大型激振试验等方法,开展了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设计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开展了膨胀土室内土工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阳离子交换量分析。确定了云桂铁路南百段膨胀土的膨胀等级,获得了不同膨胀等级膨胀土的物理力学参数。(2)利用平衡加压法,在云桂铁路典型中~弱、中~强膨胀土路段,分别进行了膨胀土大型原位竖向膨胀力试验,分析了膨胀土在原位约束条件下竖向膨胀力与含水率增量、变形量之间的关系。(3)通过动三轴试验,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条件下膨胀土的临界动应力,为基床结构设计和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提供参数。(4)针对传统铁路路基复合防水土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膨胀土路堑基床病害特点,开展了新型半刚性防水结构层的研发工作。通过大量配比优化试验,获得了中低弹模抗渗水泥基防水结构层。(5)利用强度控制、应变控制、微膨胀变形控制以及膨胀力平衡四种方法,开展了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优化设计。获得了不同膨胀等级膨胀土路堑基床的换填厚度建议值。(6)研究了防水结构层与接触立柱、侧沟以及其它基床附属结构接触位置的密封技术,设计了膨胀土路堑基床地表降雨全封闭防排水系统,并针对边坡裂隙渗流、毛细水渗流以及地下水发育等工况设计了相应的基底防排水系统,为膨胀土路堑基床的长期动力稳定性提供了保障。(7)基于土体微观结构球形颗粒简化几何模型,根据球形颗粒不同堆积状态,分别采用四尖瓣线和三尖瓣线方程描述毛细水的过水断面,建立了异形毛细管模型。通过引入初始水力梯度,结合毛细水力学,建立了异形毛细管模型时粘性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的计算公式。(8)设计并制作了铁路路基足尺动力试验钢结构模型箱(长×宽×高为9.2m×2m×4.6m),针对中~弱、中~强两种类型地基膨胀土,分别填筑了新型膨胀土路堑基床。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基床换填厚度、不同服役环境(干燥、降雨和地下水位上升)下,新型基床结构的动静特性、新型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的防水效果和抗疲劳性,试验成果为开展试验段填筑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9)在中~强、中~弱膨胀土路堑试验段,针对不同防水层类型和换填厚度,选取4个代表性试验断面,埋设速度计、加速度计、动土压力盒和湿度计,利用高速铁路路基原位动力试验系统(DTS-1),对每个试验断面在干燥和浸水两种极端服役环境下分别进行不少于100万次的激振试验,4个试验断面共激振1000万次。全面检验实践服役环境下膨胀土路堑基床降雨全封闭防排水系统的工作性能、研究新型基床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变形规律,为其在云桂铁路的全线推广提供数据支撑。(10)针对临界动应力法和振动速度法两种铁路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提出修正临界动应力法和修正临界振动速度法评判准则,并分别利用两种修正动力稳定性评判准则对云桂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图158幅,表格55个,参考文献362篇。

吴昊[9](2013)在《高液限土路基典型病害及其处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首先分析了高液限土路基的典型病害,在高液限土路堤中的典型病害主要有:沉降变形、纵向开裂、边坡溜塌、路肩坍塌等;而在高液限路堑中的典型病害则主要是:分化剥蚀、沟状冲蚀、坡面溜塌以及滑坡等。然后从土质特性、土体结构、风化作用、裂隙特性以及荷载条件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病害的成因。最后针对路堤与路堑病害提出换土、改良、包边、加筋、喷浆等防治措施。

刘龙武[10](2011)在《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研表明路堑边坡滑坡破坏是我国膨胀土地区公路修筑目前面临主要工程问题,本文选取宁明盆地残积型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路堑边坡胀缩活动带的变形活动特性及滑坡破坏规律。(1)边坡表层的干湿循环影响区其土体含水量常低于塑限,此时蒙脱石以晶格胀缩为主,造成干湿循环影响区土体的严重胀缩变形。对残积型膨胀土的土质微观分析表明,干湿循环影响区土体的蒙脱石矿物含量、比表面积大小、ESP值等呈现随风化深度加大而衰减的总体变化规律,使其具有较高含水量、孔隙比及较低的干密度特征,加之独特的宏微观统一定向组构特征,使得边坡变形及滑坡破坏受到浅层的风化带界面、层理等地质结构面的控制。(2)通过对路堑边坡中层理状、节理状胀缩结构面形态要素的统计测量分析及对滑坡面与自然坡面优势坡角赤平投影统计结果的对比分析,基于结构面控制理论建立了残积型膨胀土胀缩活动带的双层活动模型。该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均匀风化带理论,首次提出了该类边坡存在上部土层和下部风化岩层两个活动带、上部带受A层和B层土分界面控制、下部带受土岩界面及(强、弱)风化带界面控制、下限受上层滞水底界面控制的新认识。(3)对开挖边坡坡体侧向变形近一年的跟踪观测,首次非常清晰的观察到了膨胀土边坡侧向变形为一个从“逐渐增大—突变—回缩或暂时稳定”的随季节性气候而演化的过程。突变是在整个雨季边坡累积变形的基础上由一次持续的强降雨过程诱发的。经两次滑坡调查统计建立了台阶式滑坡破坏模式,结合边坡变形观测资料、温度、含水量资料分析及滑坡体与胀缩结构面形态要素的类比分析,建立了残积型膨胀土开挖边坡的双层滑动破坏模型。该模型首次提出并以观测结果验证了残积型膨胀土滑坡破坏受双层胀缩活动控制并具有浅层、渐进、双层滑动和逐次发展的演化规律。这一新认识为解决在广西南宁、百色、宁明、上思等地长期存在的残积型膨胀土路堑边坡滑坡破坏难题及开展柔性支护结构新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地质理论。(4)首次通过在浅井中埋入位移传感器对宁明湖相泥岩残积型膨胀土开挖坡表1.0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相对胀缩变形进行了精确监测,并运用本文提出的时间效应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残积型膨胀土开挖斜坡两个不同新生胀缩活动带的深度(即上部土层2.34m,下部风化岩层1.21m)和建立了双层活动带的时效模型。该模型与结构面统计得到的双层活动模型互相印证,直接揭示了有效深度低于1米的边坡传统防护结构在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中失效的原因,并为同类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宝贵参数。(5)用吸力法计算得到的土层及岩层活动带深度(2.12m、1.21m)分别与浅井位移计法观测得到的开挖路堑边坡土层及岩层新生活动带深度对应,印证了双层活动带时效模型的科学性,也说明吸力法得到的就是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是边坡表层土体对短期气候干湿循环作用的响应。浅井位移计法为活动带深度观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方法。(6)本文提出的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快速勘测新方法,其测试结果具有可重复再现性,并与由湿度系数法、胀缩结构面地质标志法所得结果接近,同时得到了跟踪观测结果的验证,因此,是一种科学方法。由于其比现有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经济、简便等优点,因而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用该法测试结果进行边坡的加固设计将更为经济。

二、浅谈膨胀土路堤路基病害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膨胀土路堤路基病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胀缩变形特性研究
        1.2.2 沉降变形计算理论及方法研究
        1.2.3 膨胀土路基变形处治技术研究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膨胀土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2.1 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2.2 膨胀土力学性质研究
        2.2.1 土的击实试验
        2.2.2 泡水膨胀量试验
        2.2.3 承载比CBR试验
        2.2.4 膨胀土抗剪强度特性
    2.3 膨胀土胀缩特性研究
        2.3.1 膨胀性指标
        2.3.2 土的收缩性指标
    2.4 膨胀等级的确定
        2.4.1 标准吸湿含水率分类法
        2.4.2 CBR膨胀量分类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变形特性的膨胀土模型试验研究
    3.1 轴向压缩模型试验
        3.1.1 土的压缩机理
        3.1.2 模型箱的设计
        3.1.3 材料的选取
        3.1.4 试验方案
        3.1.5 试验过程
        3.1.6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无侧向约束下的模型受压试验
        3.2.1 泊松比的计算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案及过程
        3.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水分迁移条件下的模型收缩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试验路基变形监测研究
    4.1 工程简介
        4.1.1 试验路工程概况
        4.1.2 试验场地确定
    4.2 膨胀土加固路基设计
        4.2.1 包边宽度的确定
        4.2.2 固脚墙尺寸设计
        4.2.3 试验段加固设计方案
    4.3 自动化监测系统及仪器布设
        4.3.1 监控量测内容及仪器布置总方案
        4.3.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
    4.4 路堤基顶沉降监测及分析
        4.4.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4.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4.3 试验结果分析
    4.5 路基水平位移监测及分析
        4.5.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5.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5.3 试验结果分析
    4.6 土壤温湿度监测及分析
        4.6.1 监测原理和设备选型
        4.6.2 测点布置和仪器安装
        4.6.3 试验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膨胀土路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
    5.1 路基三向变形沉降理论
        5.1.1 三向变形沉降计算方法
        5.1.2 泊松比及孔隙比的确定
        5.1.3 不同工况下路基沉降计算值
    5.2 路基变形特征有限元分析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工况和计算参数的选定
        5.2.3 计算结果分析
    5.3 沉降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路膨胀土填方路基处治技术
    6.1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6.2 填料的选择与评价
    6.3 基底处理与固脚墙加固技术
    6.4 包边加筋技术
    6.5 路基防排水措施
    6.6 路基填筑施工流程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轻质土在占地受限高速公路路基加宽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的方式
    1.3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工程中出现的病害及其处理方式
        1.3.1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主要病害
        1.3.2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产生病害的原因
        1.3.3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主要病害的预防处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技术研究现状
        1.4.2 国内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技术研究现状
    1.5 轻质材料的发展
        1.5.1 轻质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1.5.2 粉煤灰的研究现状
        1.5.3 泡沫轻质土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标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泡沫轻质土的组成及其物理力学特性
    2.1 泡沫轻质土的配合比设计
        2.1.1 泡沫轻质土的技术指标
        2.1.2 正交试验设计
        2.1.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2 泡沫轻质土的物理性能
        2.2.1 容重
        2.2.2 流动性
        2.2.3 干缩性
        2.2.4 保温隔热
    2.3 泡沫轻质土的力学性能检测试验
        2.3.1 试件制备
        2.3.2 试验过程和数据记录
        2.3.3 试验结果分析
    2.4 泡沫轻质土的耐久性能
        2.4.1 干湿循环实验
        2.4.2 冻融循环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态粉煤灰的组成及其物理力学特性
    3.1 液态粉煤灰的配合比设计
        3.1.1 液态粉煤灰的技术指标
        3.1.2 液态粉煤灰的正交试验设计
        3.1.3 液态粉煤灰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2 液态粉煤灰的物理特性
        3.2.1 干密度
        3.2.2 干缩性
        3.2.3 直立性
    3.3 液态粉煤灰的力学特性
        3.3.1 试件制备
        3.3.2 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液态粉煤灰的耐久性能
        3.4.1 干湿循环试验
        3.4.2 冻融循环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泡沫轻质土在新元高速公路路基加宽中的应用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泡沫轻质土路堤墙的施工工艺
        4.2.1 施工前准备
        4.2.2 泡沫轻质土拌和
        4.2.3 泡沫轻质土浇筑
        4.2.4 金属网铺设
        4.2.5 泡沫轻质土养护、封层
    4.3 泡沫轻质土路堤墙质量控制措施
        4.3.1 泡沫轻质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3.2 泡沫轻质土路堤墙地基沉降和水平变形监测
    4.4 泡沫轻质土路堤墙数值模拟分析
        4.4.1 ABAQUS简介
        4.4.2 设计模型
        4.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4 路堤变形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4.4.5 现场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液态粉煤灰在新元高速公路路基加宽中的应用研究
    5.1 液态粉煤灰悬臂式路堤墙的施工工艺
        5.1.1 液态粉煤灰施工前准备
        5.1.2 悬臂式挡墙浇筑
        5.1.3 台阶开挖以及支立模板
        5.1.4 液态粉煤灰拌和
        5.1.5 液态粉煤灰运输与浇筑
        5.1.6 液态粉煤灰养护
    5.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2.1 液态粉煤灰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2.2 液态粉煤灰悬臂式挡土墙墙背土压力监测
    5.3 液态粉煤灰悬臂式挡土墙数值模拟分析
        5.3.1 设计模型
        5.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3 路堤变形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5.3.4 现场墙背土压力监测数据与有限元模拟数据对比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的矿物组成
        1.2.2 膨胀土的判别分类方法研究现状
        1.2.3 膨胀土的微结构、胀缩机理研究现状
        1.2.4 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1.2.5 常用的膨胀土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膨胀土和粉砂土的基本物理指标及试验方案
    2.1 膨胀土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
    2.2 粉砂土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
    2.3 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内试验及最佳粉砂土掺量的确定
    3.1 基本物理特性试验
        3.1.1 自由膨胀率试验
        3.1.2 界限含水率试验
        3.1.3 击实试验
        3.1.4 固结试验
    3.2 膨胀特性试验
        3.2.1 无荷载膨胀率试验
        3.2.2 有荷载膨胀率试验
        3.2.3 膨胀力试验
    3.3 强度力学特性试验
        3.3.1 直剪试验
        3.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4 试验总结及改良土最佳粉砂土掺量的确定
        3.4.1 试验总结
        3.4.2 最佳粉砂土掺量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LAC3D的改良土路堤沉降变形数值模拟
    4.1 概况
    4.2 模型建立
        4.2.1 模型选取
        4.2.2 基本假定
        4.2.3 参数确定
        4.2.4 荷载确定
        4.2.5 路堤模型建立
    4.3 热膨胀系数的确定
        4.3.1 温度场代理湿度场的理论基础
        4.3.2 热膨胀系数的确定
    4.4 膨胀土与改良土路堤沉降变形模拟分析
        4.4.1 路堤沉降变形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分析
        4.4.2 不考虑路面渗水时的膨胀土与改良土路基数值模拟分析
        4.4.3 考虑路面渗水时的膨胀土与改良土路堤数值模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土工材料防水增强路堤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饱和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1.2.2 土工合成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目标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3.3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
    2.1 概述
    2.2 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及作用
    2.3 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作用
        2.3.1 摩擦加筋原理
        2.3.2 准粘聚力原理
    2.4 土工合成材料的防渗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体的物理性质试验
    3.1 概述
    3.2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3.2.1 天然含水率
        3.2.2 密度
        3.2.3 比重
        3.2.4 界限含水率
        3.2.5 最佳含水率
        3.2.6 抗剪强度
        3.2.7 颗粒分析
        3.2.8 自由膨胀率
    3.3 土的分类及分级
        3.3.1 规范判别分类法
        3.3.2 美国垦务局法(USBR)
        3.3.3 多指标分类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堤模型试验方案及测试方法
    4.1 概述
    4.2 模型试验装置
        4.2.1 模型箱制作
        4.2.2 试验仪器材料
    4.3 模型试验方案
        4.3.1 试验模型的填筑
        4.3.2 降雨及地下水试验设计
        4.3.3 试验工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堤模型试验数据及分析
    5.1 概述
    5.2 降雨模型试验
        5.2.1 第一组模型试验
        5.2.2 第二组模型试验
        5.2.3 第三组模型试验
    5.3 地下水模型试验
        5.3.1 第四组模型试验
        5.3.2 第五组模型试验
        5.3.3 第六组模型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路堤模型数值模拟
    6.1 概述
    6.2 软件模拟
        6.2.1 ABAQUS中的本构模型
        6.2.2 方案设计
    6.3 模型建立
        6.3.1 模型尺寸
        6.3.2 材料属性
        6.3.3 相互作用
        6.3.4 荷载设置
        6.3.5 边界条件
        6.3.6 网格划分
        6.3.7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6.4 结果分析
        6.4.1 工况(A1)模拟结果
        6.4.2 工况(A2)模拟结果
        6.4.3 工况(B1)模拟结果
        6.4.4 工况(B2)模拟结果
        6.4.5 软件与试验结果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5)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填方路堤研究现状
        1.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1.3.2 填方路基纵向开裂病害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
        1.3.3 对填方路基现场试验及模型模拟实验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填方路堤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填方路堤的基本工程特征
        2.1.1 填方路堤的定义及分类
        2.1.2 填方路堤的断面设计形式
        2.1.3 填方路堤的填料特征
        2.1.4 填方路基的受力特征
    2.2 路堤路面开裂破坏病害调查
        2.2.1 文献中的路堤路面开裂病害分类汇总
        2.2.2 咨询及现场踏勘路堤病害工点调查
        2.2.3 路堤病害工点归纳分析
    2.3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形式
    2.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影响因素概述及开裂判定
        2.4.1 自然因素
        2.4.1.1 湿度的影响
        2.4.1.2 温度的影响
        2.4.1.3 大气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
        2.4.2 地质因素
        2.4.3 填筑材料的影响
        2.4.4 设计施工影响
        2.4.5 纵向开裂辨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填方路堤纵向开裂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3.1 有限单元法
    3.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3 岩土有限元软件及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3.1 Midas/GTS岩土软件简介
        3.3.2 Phase~2软件简介
        3.3.3 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4 Midas建模延伸厚度及岩土体参数
        3.4.1 高填路堤
        3.4.2 建模情况及结果
    3.5 典型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5.1 模型概况
        3.5.2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5.3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6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6.1 模型概况
        3.6.2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6.3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发展过程位移形态特征
    3.7 软弱地基填筑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7.1 地表与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
        3.7.1.1 模型概况
        3.7.1.2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1.3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2 地表与地基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2.1 模型概况
        3.7.2.2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2.3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3.1 模型概况
        3.7.3.2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3.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防治对策
    4.1 填方路堤病害的防治原则
    4.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防治对策
        4.2.1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预防措施
        4.2.1.1 填方路基排水措施
        4.2.1.2 强夯加固地基
        4.2.1.3 软基换填
        4.2.1.4 填土层设置土工格栅
        4.2.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4.2.2.1 地表裂缝灌缝处理
        4.2.2.2 注浆加固
        4.2.2.3 微型桩加固
        4.2.2.4 抗滑桩加固
    4.3 填方路堤变形监测
        4.3.1 路堤沉降监测
        4.3.2 深层侧向位移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实例分析
    5.1 实际纵向开裂变形路堤边坡分析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质条件
        5.1.3 路堤变形情况及影响因素
        5.1.3.1 路面及坡面变形情况
        5.1.3.2 深部位移监测及滑移面位置分析
        5.1.3.3 路堤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5.1.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分析
        5.1.4.1 路堤模型的建立
        5.1.4.2 路堤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5.2 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黑棉土路基处治与路面结构一体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进展
        1.2.2 矿物组成及膨胀特性研究
        1.2.3 土体开裂成因与开裂机理研究
        1.2.4 路基处治技术研究
        1.2.5 路面结构组合研究
        1.2.6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黑棉土工程特性及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2.1 东部非洲黑棉土分布特征
        2.1.1 东部非洲黑棉土地域分布
        2.1.2 东部非洲黑棉土埋深及天然含水量
    2.2 黑棉土物理化学和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2.2.1 颗粒组成分析
        2.2.2 黑棉土矿物组成分析
        2.2.3 界限含水量
        2.2.4 自由膨胀率
        2.2.5 阳离子交换量
        2.2.6 黑棉土击实和强度特性
    2.3 黑棉土胀缩机理
    2.4 黑棉土地区路基病害及成因分析
        2.4.1 东部非洲黑棉土地区路基处治措施调研
        2.4.2 黑棉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形式
        2.4.3 黑棉土地区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棉土饱和-非饱和土体积变化本构关系
    3.1 非饱和土体积变化本构关系
        3.1.1 应力变量变化引起的土体体积变化
        3.1.2 孔隙比本构面及相关参数确定
        3.1.3 有效法向应力
    3.2 液相体积变化本构关系
        3.2.1 应力变量变化引起的液相体积变化
        3.2.2 含水量本构面及相关参数确定
        3.2.3 比水容量
        3.2.4 超孔隙水压力
    3.3 水力耦合问题微分方程
        3.3.1 平衡方程
        3.3.2 液相微分方程
    3.4 黑棉土饱和—非饱和土本构面边界曲线
        3.4.1 室内试验
        3.4.2 获取黑棉土饱和—非饱和土本构面边界曲线
    3.5 黑棉土饱和—非饱和土本构面
        3.5.1 饱和土本构面
        3.5.2 非饱和土本构面
        3.5.3 建立黑棉土饱和—非饱和土本构面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棉土地区路基开裂影响因素分析
    4.1 基于饱和—非饱和土固结耦合的路基开裂数值分析
        4.1.1 热力耦合程序模拟水力耦合问题的方法
        4.1.2 饱和—非饱和土固结耦合程序验证
        4.1.3 黑棉土地区路基初始开裂数值模拟
    4.2 蒸发强度对黑棉土路基初始开裂的影响
    4.3 路堤高度对黑棉土路基初始开裂的影响
    4.4 黑棉土埋深对路基初始开裂的影响
    4.5 地基处治对黑棉土路基初始开裂的影响
        4.5.1 地基处治深度对黑棉土路基初始开裂的影响
        4.5.2 地基处治宽度对黑棉土路基初始开裂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黑棉土地区路基处治技术研究
    5.1 石灰火山灰改性黑棉土的试验研究
        5.1.1 材料和方法
        5.1.2 黑棉土石灰、火山灰处治效果评价
    5.2 黑棉土路基物理处治技术数值分析
        5.2.1 地表蒸发蒸腾量
        5.2.2 降雨蒸发对黑棉土地区路基胀缩变形影响数值模拟
        5.2.3 黑棉土路堤包边处治几何尺寸确定
        5.2.4 黑棉土地基土工膜处治
    5.3 黑棉土物理处治技术试验路验证
        5.3.1 试验路方案及铺筑
        5.3.2 试验路监测方案及监测设备埋设
        5.3.3 不同处治方式下黑棉土路堤变形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路面结构对黑棉土处治路基的适应性评价
    6.1 路面结构设计
        6.1.1 基层类型特点
        6.1.2 路面结构设计思路
        6.1.3 路面结构设计过程
    6.2 路面结构变形特性分析
        6.2.1 ABAOUS程序及相关计算参数
        6.2.2 黑棉土地基换填处治路表变形特性分析
        6.2.3 黑棉土包边处治路表变形特性分析
        6.2.4 黑棉土地基土工膜处治路表变形特性分析
    6.3 路面结构附加应力分析
        6.3.1 黑棉土换填处治路面结构附加应力
        6.3.2 黑棉土包边处治路面结构附加应力
        6.3.3 黑棉土地基土工膜处治路面结构附加应力
    6.4 黑棉土处治路基的路面结构适应性分析
        6.4.1 黑棉土地基换填处治适应性分析
        6.4.2 黑棉土包边处治路堤适应性分析
        6.4.3 黑棉土地基土工膜处治路堤适应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红粘土饱和—非饱和土本构面
    A.1室内试验
    A.2 本构面边界曲线
    A.3 建立本构面
    A.4 非饱和渗透系数
附录B 白土饱和—非饱和土本构面
    B.1 室内试验
    B.2 本构面边界曲线
    B.3 建立本构面
    B.4 非饱和渗透系数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

(8)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膨胀性判别和膨胀力测试
        1.2.2 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有砟轨道高速铁路基床结构型式及其防排水措施
        1.2.4 铁路路基动力反应特性研究现状
        1.2.5 铁路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现状
        1.2.6 膨胀土路堑铁路基床处治措施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云桂铁路路堑段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2.1 膨胀土常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1 膨胀土膨服性判别
        2.1.2 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2.2 膨胀土竖向膨胀力原位试验
        2.2.1 试验方案简介
        2.2.2 试验结果
    2.3 膨胀土动三轴试验
        2.3.1 试验简介
        2.3.2 试验结果分析
    2.4 小结
3 膨胀土路堑基床防水结构层材料研发
    3.1 概述
    3.2 膨胀土路堑基床新型防水结构层设置位置
    3.3 新型防水结构层研发
        3.3.1 新型防水结构层基本要求
        3.3.2 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试验方法
        3.3.3 配比优化试验
        3.3.4 新型防水结构层研发成果
    3.4 小结
4 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防排水系统
    4.1 概述
    4.2 接触缝和施工缝防水关键技术
    4.3 侧沟与侧沟平台、基床防水结构层衔接位置防水关键技术
    4.4 膨胀土路堑边坡裂隙渗流防排水措施
    4.5 毛细水上升时基底防排水措施
        4.5.1 毛细现象及其机理
        4.5.2 毛细作用主要影响因素
        4.5.3 毛细管-液-气弯曲界面的力学分析
        4.5.4 毛细管模型及毛细水上升高度
        4.5.5 基于异形毛细管模型的粘土毛细水上升高度分析
        4.5.6 毛细水渗流时基底防排水措施
    4.6 地下水发育的松软膨胀土路堑地段
    4.7 小结
5 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换填厚度确定
    5.1 概述
    5.2 基于强度控制确定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5.2.1 路基面设计应力幅值
        5.2.2 动应力沿基床深度的分布规律
        5.2.3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确定
    5.3 基于应变控制确定基床换填厚度
        5.3.1 基于应变控制确定基床换填厚度的步骤
        5.3.2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5.4 基于膨胀力平衡确定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5.4.1 大面积全封闭防水层对膨胀土湿度变化的影响
        5.4.2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5.5 基于微膨胀变形控制确定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5.6 膨胀土路堑换填厚度综合分析
    5.7 膨胀土路堑基床地基承载力基本要求
    5.8 小结
6 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足尺模型激振试验
    6.1 概述
    6.2 试验方案
        6.2.1 模拟对象
        6.2.3 监测元器件布设
        6.2.4 试验加载方案
    6.3 中~强膨胀土路堑基床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6.3.1 不同换填厚度基床动力特性分析
        6.3.2 不同服役环境下基床动力特性分析
    6.4 中~弱膨胀土路堑基床模型动力试验结果
    6.5 膨胀土路堑基床防水效果检验
    6.6 基床动力参数受服役环境影响内因分析
    6.7 基于足尺动力模型试验成果的基床换填厚度优化
    6.8 小结
7 云桂膨胀土路堑基床现场激振试验
    7.1 概述
    7.2 试验段概况与主要研究内容
    7.3 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施工技术
    7.4 试验加载方案
        7.4.1 加载参数
        7.4.2 数据采集
        7.4.3 试验工况和试验过程
    7.5 试验结果分析
        7.5.1 不同工况下基床动应力分析
        7.5.2 不同工况下基床振动速度分析
        7.5.3 不同工况下基床加速度分析
        7.5.4 基床沉降变形规律
        7.5.5 不同基床防排水措施隔水效果分析
        7.5.6 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抵抗自然营力作用性能检验
    7.6 小结
8 膨胀土路堑基床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
    8.1 概述
    8.2 修正临界动应力法评价膨胀土路堑基床动力稳定性
        8.2.1 修正临界动应力法评判准则
        8.2.2 膨胀土修正临界动应力法动力稳定性评价参数
        8.2.3 基于室内动力模型试验的稳定性评价
        8.2.4 基于现场激振试验的稳定性评价
    8.3 修正振动速度法评价膨胀土路堑基床动力稳定性
        8.3.1 膨胀土干湿循环效应研究现状
        8.3.2 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膨胀土振动速度评判准则
        8.3.3 膨胀土全封闭路堑基床动力稳定性评价
    8.4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10)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膨胀土干湿循环影响区的土质特征研究
    2.1 大气风化营力的科学描述与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新概念
    2.2 膨胀土的土质特征研究
    2.3 膨胀土的胀缩活动机理分析
    2.4 宁明残积型膨胀土的亲水特征分析
    2.5 宁明膨胀土干湿循环影响区的土质剖面特征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堑边坡结构面控制理论的研究
    3.1 路堑边坡超低强度的水平滑坡破坏引起的思考
    3.2 膨胀土边坡岩(土)体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3.3 膨胀土边坡胀缩结构面的定义及分级分类
    3.4 胀缩活动带的结构面控制理论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胀缩活动带钻孔测斜监测及滑坡模式研究
    4.1 慨述
    4.2 台阶式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
    4.3 钻孔测斜原位监测
    4.4 开挖坡体坡表相对位移特征的监测分析
    4.5 胀缩活动带半定量滑坡破坏模式的构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胀缩活动带的浅井原位监测研究
    5.1 胀缩活动带变形监测的浅井位移计法
    5.2 浅井位移计法观测结果
    5.3 开挖坡体变形时间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5.4 双层胀缩活动带时效统计模式的构建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干湿循环影响区深度的快速测试方法研究
    6.1 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深度的吸力测试法
    6.2 膨胀土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6.3 膨胀土路堑边坡剧烈活动带深度的各种估算方法评述
    6.4 膨胀土路堤边坡胀缩活动带深度的观测研究
    6.5 膨胀土干湿循环显着影响区的快速勘测方法
    6.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博士生在学期间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博士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情况
摘要
Abstract

四、浅谈膨胀土路堤路基病害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膨胀土填方路基变形稳定特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 秦梓航. 广西大学, 2021(12)
  • [2]轻质土在占地受限高速公路路基加宽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 王集琦.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3]黄泛区粉砂土改良弱膨胀土工程特性研究[D]. 凡超文. 河南大学, 2019(01)
  • [4]土工材料防水增强路堤模型试验研究[D]. 陈贤斌.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5]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蔡建兵. 福州大学, 2018(03)
  • [6]黑棉土路基处治与路面结构一体化技术研究[D]. 程永振. 东南大学, 2017(01)
  • [7]高铁路堤中改性膨胀土工程应用特性试验研究[J]. 李朝辉,张柯宏,程谦恭,王文瑞,王艳涛,吕波,王晓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3)
  • [8]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 王亮亮. 中南大学, 2014(02)
  • [9]高液限土路基典型病害及其处治技术[J]. 吴昊. 北方交通, 2013(07)
  • [10]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 刘龙武.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浅谈膨胀土路基及路基病害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