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复合酶堆肥结果展示

多维复合酶堆肥结果展示

一、示范多维复合酶菌堆肥获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1](2014)在《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以粮食作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及学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途径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减少碳源,即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要增加碳汇,即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除森林碳汇以外,在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同样也具有碳汇功能,也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因为粮食作物的经济价值,掩盖了其生态功能,因此有必要对其碳汇功能进行研究。农田生态系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大气碳源和碳汇。农田生态系统特别是农田土壤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具有明显的净碳汇功能。我国有大片的粮田,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作物种植的保护和投入,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还能增加碳汇,以保障我国低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以粮食作物为例研究了农业碳汇及其补偿机制,主要完成了两大部分的工作:一是粮食作物碳汇作用和碳汇效益的计量;二是以第一部分为基础,设计两个碳汇补偿机制。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1)粮食作物具有一定的碳汇功能。在当前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粮食作物的碳汇作用凝结了人类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态环境价值。而长久以来这种生态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造成了外部正效应。粮农应该得到一定的生态补偿。而且根据WTO的规定,国家对粮食的直接补贴受到限制,而从生态角度对粮食进行补贴不受限,因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粮食作物净碳汇功能的计量。分别计量粮食作物的碳排放和碳汇量,两者相减,得到净碳汇量。粮食作物的碳排放量计量主要包括三部分: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粮食作物农田土壤呼吸碳排放和粮食秸秆焚烧碳排放。粮食作物碳汇量的计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粮食作物生长过程碳吸收、粮食作物种植过程土壤固碳和粮食秸秆还田土壤固碳。由此得出的粮食作物净碳汇量乘以我国碳市场的单位碳价格,得出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的碳汇效益为每年每公顷814.22元。(3)粮食作物碳汇功能补偿机制的设计。对补偿主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主体为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受偿主体为粮食种植者。粮食作物生态补偿要遵循公平原则、受益者付费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需要和现实相结合原则,补偿方式以政府补偿为主,政府主要从资金、实物、政策和技术方面对粮农进行补偿。本文对政府补偿的标准和资金来源也进行了探讨。(4)低碳种植模式碳汇补偿机制的设计。低碳种植模式包括化学品减量化使用、低碳耕作和秸秆还田。进行低碳种植可能会影响粮食产量,需要耗费成本,粮农的收入可能会因此受损。但低碳种植起到了减排增汇的效果,应该得到鼓励。因此参与低碳种植的粮农应得到相应的生态补偿。政府补偿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贴对低碳种植产生的净碳汇效益、造成的产量损失、耗费的成本以及粮农的机会成本进行计量,在保证粮农收入不降的前提下进行补偿。市场补偿主要是通过低碳种植项目生产碳汇产品,经过认证后在国内碳交易市场上交易,或者通过CDM项目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本文探讨交易平台的交易主体、认证机制、交易信息平台的建立等并且对CDM项目的建立、实施、监测和认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5)对农业自愿减排项目典型案例分析。本文对国外精准农业减排项目、灌溉节能减排项目、水稻碳汇项目以及国内陕西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和四川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了这几个案例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于我国农业碳汇补偿的启示。(6)为完善我国农业碳汇功能补偿机制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加大低碳意识和低碳农业的宣传和教育、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政策保障机制等。

陈月珍[2](2011)在《有机肥质量控制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肥料在设施园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肥料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有机肥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而且对于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不同蔬菜作物栽培土壤有机质进行了检测,探讨了有机肥中腐植酸的速测方法和全氮、全磷、全钾的速测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有机肥的质量;通过在辣椒、番茄上进行了有机肥的应用试验,说明了有机肥对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如下:1.苏北地区蔬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很低,绝大部分地块低于0.5%,部分地区属于极度缺乏;蔬菜种植农户,比较重视施用有机肥,但60-70%的地块有机质含量低于1%,20%的地块有机质含量约2%,10%的地块有机质含量约3%。2.传统的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比较繁琐,时间也长,而且测得的是肥料中碳的含量,并不测腐植酸的含量。本试验证明,检测没有发酵过的有些原料,有机质含量达到30%,但其实际应用价值却很低,有时还会伤害作物,所以此传统检测方法有一定的弊端。本研究把土壤速测有机质的方法“嫁接”到有机肥速测方法上,形成一种能快速检测有机肥中腐植酸的速测方法,形成检测有机肥发酵程度的标尺。3.改进了有机肥全氮、全磷、全钾的检测方法,把土壤速测方法运用到全氮、全磷、全钾的检测中,有机肥的待测样品通过一次浓硫酸和双氧水消煮,就能在一天时间内通过比色法快速测出该有机肥样品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此方法非常适合有机肥生产企业在生产上的应用。4.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时,需要加入水溶盐很少的原料,用于稀释有机肥中氯离子的浓度;以牛粪作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时,要充分发酵,产生大量有机酸,用以中和石灰的强碱性;发酵中是否加酵素菌、硝化菌的发酵效果不同,单独使用酵素菌发酵效果较好,尤其前期发酵速度更快;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氨气挥发,减轻厂区空气污染,采取酵素菌+硝化菌的办法,可收到较好效果。总之,控制生产过程,采用适宜的办法,生产出酸碱度适宜的有机肥。5.有机肥在辣椒栽培中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区对防治辣椒连作障碍的效果非常明显,有机肥的处理区土壤质地、辣椒长势、结果率、商品果数量和常温保鲜期均比对照区有明显的改进,产量是对照区的2倍以上,经济效益是对照区的1.8倍。6.有机肥配施复合肥做基肥可显着增加番茄生长前期氮素的吸收量,但中、后期无明显优势;有机肥有利于促进番茄的生殖生长,可显着提高单株果数、单株产量,提高总产量;有机肥配施适量复合肥,可明显改善番茄果实品质。

献县农业局土肥站!062250[3](2000)在《示范多维复合酶菌堆肥获成效》文中提出

二、示范多维复合酶菌堆肥获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示范多维复合酶菌堆肥获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以粮食作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农业碳源
        2.1.2 农业碳汇
        2.1.3 粮食作物碳汇生态补偿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低碳农业与绿色农业理论
        2.2.3 生态环境价值论
        2.2.4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
    2.3 建立我国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2.3.1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存在的问题
        2.3.2 对粮食作物进行碳汇补偿的意义
3 农业碳源的计量分析
    3.1 农业碳源计量范围确定
        3.1.1 生产投入品碳排放
        3.1.2 土壤呼吸碳排放
        3.1.3 秸秆焚烧碳排放
    3.2 农业碳源计量方法
        3.2.1 农业生产投入品碳排放计量方法
        3.2.2 农田土壤呼吸碳排放计量方法
        3.2.3 农业生物质能碳排放计量方法
    3.3 我国农业碳排放和农业产出关系分析
        3.3.1 农业碳排放计量
        3.3.2 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值的协整分析
        3.3.3 结果与分析
    3.4 粮食作物碳源综合计算
        3.4.1 小麦、玉米生产的碳排放
        3.4.2 土壤碳呼吸
        3.4.3 秸秆焚烧的碳排放
4 农业碳汇和碳汇功能效益的综合计量分析
    4.1 农业碳汇计量范围
        4.1.1 农作物自身固碳
        4.1.2 土壤固碳
        4.1.3 秸秆还田固碳
    4.2 农业碳汇计量方法
        4.2.1 农作物自身固碳量计量方法
        4.2.2 农田土壤固碳量
        4.2.3 秸秆还田固碳量的计量方法
    4.3 粮食作物碳汇的综合计算
        4.3.1 小麦、玉米生长碳吸收量的计算
        4.3.2 粮食作物土壤碳固定量的计算
    4.4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效益的综合计算
        4.4.1 农业碳汇功能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4.4.2 碳价格的确定
        4.4.3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综合效益计算
5 农业碳汇功能补偿机制构建
    5.1 我国现有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现状和问题
        5.1.1 我国已有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和政策
        5.1.2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实施情况
        5.1.3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现状和问题
    5.2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政府补偿的内涵及范围
        5.2.1 补偿主体
        5.2.2 补偿原则
        5.2.3 政府补偿的内涵、范围及依据
    5.3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政府补偿的标准和模式
        5.3.1 政府补偿标准
        5.3.2 政府补偿模式
        5.3.3 政府补偿的资金来源
6 低碳种植模式的碳汇功能补偿机制构建
    6.1 化学品减量化生态补偿
        6.1.1 农业生产化学品使用现状
        6.1.2 化学品减量化种植模式
        6.1.3 化学品减量化种植模式的政府补偿
    6.2 低碳耕作方式生态补偿
        6.2.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固碳的不同影响
        6.2.2 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固碳量的测定
        6.2.3 低碳耕作的政府补偿
    6.3 秸秆还田生态补偿
        6.3.1 秸秆还田的方式及分类
        6.3.2 秸秆还田的现状及问题
        6.3.3 秸秆还田碳汇功能的政府补偿
    6.4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
        6.4.1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的分析
        6.4.2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的组织架构
        6.4.3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的监督
    6.5 低碳种植模式的 CDM 项目设计
        6.5.1 低碳种植模式 CDM 项目的参与要素
        6.5.2 低碳种植模式 CDM 项目的实施
7 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自愿交易案例分析
    7.1 精准农业减排项目
    7.2 灌溉节能减排项目
    7.3 水稻碳汇项目
    7.4 陕西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7.5 四川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7.6 案例特点分析及其启示
8 完善我国农业碳汇功能补偿机制的建议
    8.1 增强人们的低碳农业意识
    8.2 完善农业碳汇功能补偿的法律制度
        8.2.1 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8.2.2 碳交易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8.3 完善农业碳汇功能补偿的政策机制
    8.4 建立农业碳汇补偿的保障机制
        8.4.1 农业碳汇补偿管理机构体系建设
        8.4.2 农业碳汇补偿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机制
9 研究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有机肥质量控制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利用现状
        1 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分析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概念
        1.2 土壤有机质含量性状分析
        2 我国有机肥利用现状
        2.1 商品有机肥市场状况
        2.2 有机肥的主要特性
        2.3 商品有机肥的种类
        2.4 有机肥原料资源
        2.5 有机肥产业现状
        2.6 有机肥市场需求
        2.7 有机肥利用现状分析
        3 我国有机肥发展前景
    第二节 有机肥质量控制及应用研究
        1 有机肥发酵及质量控制
        1.1 有机肥生产过程中的发酵
        1.2 有机肥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土壤有机质的检测方法
        3 有机肥在园艺作物上的使用
第二章 蔬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市场前景
    1 苏北地区蔬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
    2 商品有机肥市场生产、供应情况
    3 有机肥发展趋势与市场开发
        3.1 规模生产与连锁经营
        3.2 有机复合与定向专用
        3.3 培育发展区域性市场
第三章 有机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第一节 有机肥原材料的选择及其现状
        1 原料的成分分析
        1.1 牛粪和猪粪的成分分析
        1.2 鸡粪的成分分析
        1.3 污泥的成分分析
        2 有机肥原料市场的现状
        3 有机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与技术创新
    第二节 有机肥料产品行业标准
        1 有机肥料产品质量标准
        1.1 产品定义
        1.2 外观
        1.3 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
        1.4 商品有机肥料的重金属含量等技术要求
        1.5 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要求
        2 有机肥行业标准存在问题
    第三节 有机肥质量检测及土壤有机质检测
        1 有机肥质量检测与技术创新
        2 土壤有机质检测方法的分析对比
    第四节 有机肥料中腐植酸的速测方法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方法与原理
        1.2 仪器
        1.3 试剂
        1.4 供试材料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质中腐植酸
        2.2 腐植酸标准液配制步骤
        2.3 腐植酸标准曲线
        2.4 有机肥溶解液的配制及其腐植酸的测量
        3 结论
    第五节 有机肥中全N、P和K含量快速检测
        1 全氮含量测定
        1.1 方法原理
        1.2 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检测样品
        1.5 分析步骤
        1.6 结果与分析
        2 全磷含量测定
        2.1 方法原理
        2.2 试剂
        2.3 仪器、设备
        2.4 分析步骤
        2.5 允许差
        3 全钾含量测定
        3.1 方法原理
        3.2 试剂
        3.3 仪器、设备
        3.4 分析步骤
        3.5 允许差
        4 结论
第四章 有机肥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
    第一节 有机肥在连作土壤辣椒上的应用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材料及方案
        1.3 测定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2.2 辣椒生长期间生物特性
        2.3 不同处理对辣椒果实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辣椒商品果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辣椒总产量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对辣椒耐储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节 有机肥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植物学特性
        2.2 番茄产量
        2.3 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示范多维复合酶菌堆肥获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以粮食作物为例[D]. 李颖.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1)
  • [2]有机肥质量控制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D]. 陈月珍.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3]示范多维复合酶菌堆肥获成效[J]. 献县农业局土肥站!062250. 河北农业, 2000(01)

标签:;  ;  ;  ;  ;  

多维复合酶堆肥结果展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