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事项的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

或有事项的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

一、或有事项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诚[1](2020)在《PPP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研究 ——以A建造工程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指引》以及《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的陆续出台,预示着我国PPP项目发展拉开新的帷幕。相比PPP项目在我国的高速推进,国家对于PPP项目绩效管理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有关我国PPP项目社会资本方的财税政策则略显不足。目前,我国只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对符合特定条件的BOT项目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同时并不存在PPP项目税收的专项政策以及PPP项目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规定。标准的缺乏无疑会影响我国PPP项目发展,阻碍PPP项目规范化进程。在我国当前“按效付费”的PPP项目绩效管理机制下,公司的财务数据无疑是进行PPP项目绩效指标的评价依据之一。不规范的财税处理,不仅可能影响社会资本方财税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也可能影响PPP项目的评价考核,从而耽误财政资金的正常拨付。为保证《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有效实施,财政部已宣布“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关于企业方对BOT业务的会计处理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社会资本方对PPP项目合同的会计处理规定”,实现两者“镜像互补”原则。因此,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经验,参照包括IFRIC 12、IPSAS 32以及各国PPP项目税收法案,结合我国的经济形势、PPP模式的发展进程,在现有会计准则体系和税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PPP项目社会资本方财税处理的探索进程,结合PPP立法制定专属于我国自身的PPP财税处理规定。本文基于社会资本方视角,探究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财税处理问题。结合我国现有财税政策规定,借鉴国际或国外经验教训并考虑其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手段,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和《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以及各税收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在A建造工程项目的背景下,从社会资本方的角度,分析当下我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方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性意见。

袁继安[2](2019)在《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再度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明确指出,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近年正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监管进行新一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5年多来,围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新领域开展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省市也开展了试点工作,获得初步经验。论文以湖南省森林资源中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在《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2012》,以下简称SEEA-2012)框架内,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及相关标准为依据,核算了2013年至2016年优势树种森林资源的林地、林木资产价值与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此基础上,按年份试编了2014-2016年连续3年的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对各有关要素及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了分析;研究了湖南省在资产负债表试编阶段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尝试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研究结果如下。(1)2013-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地面积累计增幅1.64%,各年度间同比增幅分别为0.76%、0.53%和0.34%,各年度间平均增幅为0.61%;各年林地资产价值分别为3702.05×108元、3823.18×108元、4332.59×108元和4889.11×108元。因价格上涨因素,林地资产价值各年度间同比增幅分别为3.72%、13.32%和12.84%,年度间平均增幅达到9.96%。(2)2013-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林木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3028.17×108元、3127.20×108元、3279.76×108元和3351.54×108元。年平均为3196.67×108元·a-1,单位面积林木账面价值为36300元·hm-2(不含利润、税金和运输费用等)。(3)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分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在2013-2016年间,年均为340.68×108t·a-1,单位面积年均3805.46 t·hm-2·a-1。其中,在实物总量上贡献最大者为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年均为3730.11 t·hm-2·a-1。除涵养水源功能外,其他各项服务功能从4年平均来看,所提供的实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固土保肥、净化大气、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分别为34463.03×104t、22343.62×104t、10710.55×104t和31.14×104t,单位面积年均提供实物量依次为38.44 t·hm-2·a-1、24.92 t·hm-2·a-1、11.94 t·hm-2·a-1和0.035 t·hm-2·a-1。优势树种年均提供生态服务总价值近3200×108元,4年间累计增幅5.74%;在生态服务的各项目方面,以2016年为例,6大服务功能创造的价值总计为3304.4×108元,单项价值在60.30×108~848.55×108元之间,最高者为涵养水源功能848.55×108元,最低为积累营养物质功能60.30×108元,大小排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固土保肥>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各功能创造的价值在全部生态服务价值中所占比重处于2%-26%之间,(4)2013-2016年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分别为9855.23×108元、10090.77×108元、10840.51×108元和11545.04×108元,4年累计增长17.15%。其中,从4年平均观察,在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中,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资产39.44%,林木资产30.25%,生态服务30.31%。(5)2013-2016年间,森林年均被侵害面积1.595×104hm2·a-1,被侵害蓄积71.53×104m3·a-1。因毁林开荒等森林资源侵害因素造成的优势树种森林资源综合负债各年分别为19.82×108元、28.86×108元、27.41×108元和30.64×108元,各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201%、0.286%、0.253%和0.265%。2013-2016年,每1元的森林资源负债,有高达377元的可控森林资源资产来偿还(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净资产比重连续4年平均保持在99.7%以上。各年的森林资源资本积累率分别为5.42%、2.30%、7.47%和6.49%。(6)根据森林资源资产存量、价值、森林资源负债和净资产核算结果,结合生态学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与财务会计学下的“科目汇总表法”,经由科目汇总表和总账平衡表2个基础表,运用“资产=负债+净资产”平衡原理,可以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7)森林资源质量方面,2013-2016年的4年间,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累计上升10.9%,达到55.51 m3·hm-2,但相比于全国及国际平均值,仍有明显差距。研究该选题,可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间的一般规律;综合利用生态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寻求创新自然资源监管制度,加强资源保护,最终达到服务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目的。研究发现,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国内的研究与试点相当有限,相关报表的设计与编制亦在探索过程当中。对森林资源负债的项目设计与科学核算仍然相当不足,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对编制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加强资源管护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国际社会上并无成法可依,未来可进一步依据国情,科学设计与细化报表考核指标,重点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演变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科学规律等问题。

孙蕊[3](2019)在《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计重要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制约和指导着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相比于谨慎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其它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应用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判断特性。但会计理论界对会计重要性一直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近些年来,国际会计权威组织开始关注会计重要性问题。2011年,欧洲证券市场机构(ESMA)发布了《财务报告中关于重要性考虑》的咨询文件,在界定重要性术语,主要信息使用者特征以及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会计政策、中期报告、附注披露等涉及重要性判断和决策的问题的考虑因素设置征求意见。为了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有效性,IASB在2015年发布了《IFRS实务声明:财务报表中重要性应用的征求意见稿》。同年,FASB也发布了有关于“重要性决定”(Materiality Determination)的一系列概念框架修订项目征求意见稿;2017年,为使得公司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信息编制方面更好地运用重要性判断,IASB制定并向公众发布《作出重要性判断的实务声明2》(Making Materiality Judgements:Practice Statement 2)。这一系列项目或声明反映出西方会计组织对重要性原则应用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完善重要性概念、尝试制定相关非强制性实务指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我国目前仅将重要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纳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尚未制定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实务应用方面的准则、解释或指引。随着近些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以及企业经济业务和资本市场环境日益纷繁复杂,我国亟待对重要性原则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而且这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保护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基于“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重要性基础理论构建—重要性判断及框架理论构建—重要性应用的实证检验—重要性应用指引制定建议”的研究脉络,按研究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梳理和评述了有关重要性及判定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阐述了后续核心内容探讨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基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详细阐述了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应用与演化。第三层次是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尝试分析并建立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判定的概念理论框架;这其中又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会计重要性概念及作为信息质量特征特征的解析和重构,第二部分是探寻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第三部分是尝试分析重要性判定机制和判定标准,以及建立会计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四层次是重要性概念应用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自愿性重述和财务报告舞弊两个视角,分别检验关于错报重要性评估和内控缺陷定量重要性标准设定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第五个层次是分析我国建立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和提出设计建议。本文的具体研究问题及相应研究结论按照次序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七个方面:第一,采用历史演进和制度演化经济学分析范式,梳理自古代簿记时代、近代会计时期和现代会计时期三个不同阶段重要性思想在会计中的应用和演进,并分析了会计重要性思想历经“自生自发性秩序—会计惯例—正式会计制度”的制度演化路径。会计重要性应用的演进过程是具有内在规律性的:首先,会计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化深深根植于一国经济社会制度与商业环境变迁,因而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和把握不能忽略社会发展与会计规则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恰如其分地应用重要性原则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果和质量,有利于细化会计核算和收益计量,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业绩;此外,重要性的应用囿于会计目标的发展变化。第二,通过比较分析会计重要性现有的不同定义发现,目前的重要性基本定义涵盖视角和可理解程度较低。在定义基础上,总结了重要性的概念特征可分解为三个维度:基于特定主体背景、信息使用者导向以及依赖于专业判断。结合重要性特征,并借鉴西方哲学价值理论、经济学效用理论等,对重要性相关概念进行重构:在本质属性和概念内涵的认识方面,会计重要性可以被表述为:基于特定主体环境下,是一种为满足主要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为导向的价值判断,在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程序发挥着制约和行动导向性作用;普遍运用形式反映在会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财务报表项目或事项等信息的错漏报是否会对财务报表整体表述造成重大影响。第三,阐释和分析了影响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在宏观文化环境方面,一国会计文化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重要性水平评估和应用。树立良好的会计价值观可以通过二次投射作用,激励和驱动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标准规范来施行会计工作,使得会计制度和会计信念刚柔并济,共同影响着他们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的最主要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此种环境对会计人员作出合法合规的职业判断起到强有力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而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其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最大影响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传递方式的变化,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心的会计报表信息发生改变,这进一步又对会计信息重要性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财务报告编制中重要性应用提供了内部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约束指导着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第四,探讨了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和特征,借鉴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本文提出提高重要性判定质量的途径是加强程序理性,减少三类程序非理性偏差。优化重要性判定的质量,就需要加强规则理性,减少规则的不完备性;在加强认识理性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以弥补会计判断人员的“知识差”,借助于判断和决策辅助工具,弥补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在行为理性约束方面,为避免严重的行为非理性造成的重要性判定偏误,需要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保证管理层以及相关会计人员能够作出客观公允的判断。基于对重要性判定理论的探讨,构建了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第五,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重述公告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财务报表错报重要性程度对管理层财务重述行为意愿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更倾向对于数量和性质重要性程度均较低的财务报表错报进行自愿性重述;相反被监管部门责令要求更正的公司财务报表差错的数量和性质均较严重;进一步发现若上市公司前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会减弱错报数量重要性程度对自愿重述的影响。第六,基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及重要性标准设定的相关理论,考察了2011-2017年度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首次设定未变更的内控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对后续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设定重要性定量标准的上市公司中,其首次设定内控缺陷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发生后续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在非国企、两权分离度较高、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审计质量较低的公司中显着。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很可能存在利用重要性标准的自利动机这一路径。第七,基于重要性及判定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分析了我国制定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决定了在实务中具体应用重要性时,更多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其一,会计准则执行、重要性职业判断和建立应用指引三者之间是存在双向逻辑互动关系的。其二,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建立,一定程度会提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关于财务报表重要性应用问题的共同知识比重,有助于共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其三,会计重要性本质上是原则导向的价值判断,制定相关方“共识性”的应用指引可确保职业判断中隐性知识得到有效传递。设计应用指引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差异性规定原则以及程序表现原则。最后在应用指引设计的主体内容、重要性判断的整体程序以及应重点明确的警示类条款三个方面提出相关设计建议。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基于严谨的规范性理论分析,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哲学视角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会计重要性概念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从而得出了有异于以往研究的观点。并对比分析重要性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的定位,提出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以上创新点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重要性原则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会计重要性判定的理论研究。重要性判定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点,国内鲜有关于这方面的相对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重要性判定特征,数量、质量判断标准,以及判断机制的基础上,从加强程序理性、减少程序非理性偏差这一视角,提出了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路径,并尝试构建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以上创新之处可为会计人员在编报财务报告信息过程中更好地作出重要性判断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并对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提出设计建议。第三,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的探究。基于制度演化经济学视角,梳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进过程,总结了重要性思想运用与演进的三大规律。其创新之处在于从历史演进、会计技术和理论发展的层面,探索重要性思想的产生及其演进,这可以认为是对会计重要性系统、深入研究的一个逻辑性起点。第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重要性应用与财务重述行为的实证研究。在实证检验报表错报信息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影响时,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我国上市公司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形式披露的差错更正公告中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国内鲜有文献探索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重述行为和错报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一定创新性。第五,在探讨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水平设定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性定量标准是否具有治理作用,以及内外部治理环境对上述两者关系的影响。创新点在于,以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都聚焦于审计师对重要性判断的研究,很少从管理层视角来探究对于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标准设定与自利动机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关系,这对验证重要性定量标准的执行效果以及如何完善内控缺陷重要性标准具体设定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赵飞[4](2019)在《我国PPP项目授予方会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是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而提出的。这一模式不仅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又能在社会资本的运作下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的效率,是目前各国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所广泛采用的合作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PPP合作模式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普遍。根据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在项目中所分担的风险的不同,PPP模式又包括BOT、BOO、TOT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所呈现的业务模式也十分复杂。对于PPP项目涉及的基础资产,应当被准确合理的反映在政府或企业部门的财务报表中,以规范对PPP项目的监督管理。同时我国规定政府部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政府部门的财务报表,对于与PPP项目相关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经济实质体现在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中。由于PPP项目的发起方是政府部门,因此国际上将政府部门作为PPP项目的授予方,并且目前国际上对于政府方(也即“授予方”)应如何对PPP项目基础资产及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我国也仅就BOT项目中企业也即运营方的会计处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因此目前尚缺乏对PPP项目中授予方的会计处理规范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际上及国外相关PPP项目会计处理经验的基础上,对PPP项目中授予方应如何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相应的建议。鉴于PPP合作模式的多样性,本文将PPP项目界定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安排,在合同期满该公共基础设施将以特定状态归还给政府部门。同时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将政府部门在PPP项目中的会计处理问题界定为相关资产及负债的确认问题、计量问题和披露问题。本文对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关于PPP项目的会计处理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PPP项目资产与负债确认基于以下两个原则即:“风险报酬法”和“控制法”,通过研究以及对比上述两种原则的优劣,并结合我国PPP项目的特性,建议我国PPP项目中授予方采用“控制法”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通过分析PPP项目资产及负债的计量问题,提出我国政府部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较为合适,并建议在负债计量时采用我国政府部门在进行PPP项目论证时采用的物有所值评价。鉴于PPP项目的复杂性以及我国PPP项目正在试点过程中,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随着PPP项目的发展,本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张蕾[5](2018)在《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面对日益开放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也变得更加复杂,或有事项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近几年我国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整体情况来看,除了少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不及时披露、不充分披露受到处罚,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整体情况较好。但隐瞒或有事项的案例绝非少数,这些事件的不断曝光反映我国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整体水平。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中对或有事项的披露要求,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现状发现或有事项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或有事项早已成为财务报告中普遍披露的财务信息。或有事项由于其不确定性成为最容易受到上市公司操控的领域。或有事项的类型和行业类型紧密相关,不同的行业、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类型不尽相同。同一或有事项,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如何进行有效的统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较早,国内研究稍显落后,国内在或有事项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选择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数据分析方法为辅,以2015年-2017年400家上市公司年报或有事项相关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上市公司利用不确定性的特点弹性谋利或者蓄意避税;或有事项理论框架存在漏洞;监管力度不足等。针对这些或有事项披露问题分别从会计主体层面、会计规范体系方面和监管层面提出若干改进意见,提高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水平,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董胜囡[6](2015)在《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会计方法的演进过程中,单式簿记因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凭证、记账方法、账簿和会计报告在内的科学体系,满足了官厅会计核算和自然经济核算的需求,在旧式工商业和金融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产物。自复式簿记在我国广泛应用以来,由于无法平衡核对等原因,单式簿记逐渐被淘汰。这种将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作为两种相互排斥的记账方法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当今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事实上,单式簿记与内部控制监督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不受资金平衡的限制,单式簿记可以处理一些复式簿记所不能处理的业务。两种记账方法是相互不可替代的,在复式簿记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单式簿记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记账方法在适用的领域发挥作用。自西式会计传入我国以来,我国在制定会计规则时往往过度依赖国际上或发达国家的现有成果,拿来就用,缺乏原创精神。其实,中国会计想要在国际会计学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会计理论方法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原创,而不是全盘西化。继承与发展中式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将单式簿记的作用发扬光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便是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事。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学术研究和会计实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照具体案例,找出问题并分析解决,以建立健全现有的单式簿记方法体系。首先,梳理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历史沿革,在充分认识其缺点的前提下,论述中式单式簿记的科学完整性、历史适应性、以及与内部控制的天然联系。随后,总结归纳我国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和企事业单位中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应用现状,指出单式簿记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方面对复式簿记的辅助作用。其后,深入剖析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应用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将单式簿记方法的应用与行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探究单式簿记的新应用。

刘曦[7](2015)在《“对赌协议”金融工具初始计量与分类刍议 ——基于“对赌协议”投融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今环境下,融资企业可能由于未来发展前景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及可担保抵押物的缺失,难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顺利获得融资;一些产业资本及机构投资者也可能因为市场信息不充分,不能获得理想的投资目标。正因为此种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代理问题带来的矛盾,需要投融资双方适用详尽的对赌协议来为双方对于企业估值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确保各自利益,既为投资方锁定风险敞口,又为融资方快速拓张带来契机。但由于历次颁发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解释并未针对对赌协议会计核算进行过详细指引,导致对赌协议会计核算在企业核算存在诸多困难,而在对赌协议会计核算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即为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本文源于以上考虑,基于较为公允地为企业提供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的指引办法的角度,结合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财会[2014]13号-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等规定出发,总结和设计了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的一般办法,并结合一些典型的投融资案例进行可行性佐证。在文末,针对该套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一般办法或不能涵盖的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原则,以期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对赌协议处理办法,供企业会计处理实务之用。

薛晓威[8](2013)在《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财政部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显示,或有事项业务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可小觑。随着经济发展,或有事项业务类型日趋复杂,涉及或有事项业务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纵观近年来我国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状况,虽整体来看较为合规,但上市公司因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而遭受处罚甚至面临退市风险的事件不胜枚举。正如2012年*ST金城系列违规披露事件曝光,其将1.5亿元担保隐瞒十年才遭到证监会调查。频繁显现的违规披露事件,使得亟需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整体水平,以杜绝违规披露、降低违规披露影响。实务问题的凸显亦映射了理论研究的欠缺,我国目前尚未构建完整的或有事项会计体系,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亦非完美无瑕,如何在理论上为繁芜丛杂的或有事项业务提供规范的引导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选定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中心议题。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辅以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方法。以*ST金城违规披露担保事件为切入点,剖析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本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国内外关于或有事项会计研究的文献,提出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并指出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阐述本文研究基础。系统介绍不确定性会计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披露基本理论,对比分析IASB、FASB和我国关于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第三部分,解析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现状。首先,以2011年数据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总体情况。其次,重点分析*ST金城违规披露案例。最后,评价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第四部分,剖析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从会计主体有利用“不确定”的主观动机、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足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拟从引导会计主体合理利用或有事项的“不确定”特点、健全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体系、加强监管和处罚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第六部分,结束语。通过以上研究,笔者认为,我国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屡次暴露问题的原因在于,会计主体蓄意利用或有事项业务处理中的弹性谋利、或有事项理论框架不完善以及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对此,笔者建议,提升会计主体合理利用或有事项业务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的意识,加强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技能培养,健全或有事项会计理论框架,增强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完善信息披露体系,构建政府、社会和企业内部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加大违规披露或有事项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等。本文的研究希冀可以引起各方对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以期在理论上完善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体系,在实务上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贡献微薄之力。

胡洁洋[9](2013)在《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或有事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性判断和计量估计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经验,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小集体利益进行利润操纵的一条重要途径,严重影响了财务报告的质量,有损于股东、债券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威胁着企业的长期发展。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本文以671家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发现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存在以下问题:或有事项内容认识模糊、确认不充分;或有义务计量难度大且带有主观性;预计损失缺乏单独记录;或有负债、预计负债、关联或有事项披露位置较混乱。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制度性原因分析和非制度性原因分析,并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非制度性影响因素进行假设、验证,得出我国或有事项准则仍存在缺陷,企业规模和当期业绩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产生正影响。最后,结合准则不足和实证结果,提出须通过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规定、强化对规模小或业绩差企业的监管、完善总经理任职机制、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等来规范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

李忠海[10](2011)在《对会计或有事项准则及应用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或有事项属于不确定性会计的一部分,它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或有事项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计量的不精确性等特征,因而一直是会计实务的难点之一。本文从或有事项的概念、范围、确认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对或有事项会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会计实务工作者有所裨益。

二、或有事项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或有事项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PPP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研究 ——以A建造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评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设计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PPP项目
        2.1.2 社会资本方
        2.1.3 全生命周期
    2.2 相关基本内容
        2.2.1 PPP运作模式分类
        2.2.2 BOT项目基本流程
        2.2.3 PPP项目会计处理模式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供给经济学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我国PPP项目财税处理现状及国外经验
    3.1 我国PPP项目现状分析
        3.1.1 PPP项目数量统计
        3.1.2 PPP项目分布分析
    3.2 我国PPP项目社会资本方财税处理现状
        3.2.1 现行财税政策在BOT项目中的运用
        3.2.2 《政府会计准则第10 号》“镜像互补”社会资本方财税处理
    3.3 PPP项目财税处理的国外经验
        3.3.1 IFRIC12在PPP项目中的运用
        3.3.2 SIC29在PPP项目中的运用
        3.3.3 PPP项目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国外经验
4 A建设工程BOT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分析
    4.1 A建设工程BOT项目概况
        4.1.1 A建设工程BOT项目背景
        4.1.2 A建设工程BOT项目参与方介绍
        4.1.3 A建造工程BOT项目财税相关信息
    4.2 A建设工程BOT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分析
        4.2.1 核算模式选择分析
        4.2.2 A建造工程BOT项目筹备阶段财税处理分析
        4.2.3 A建造工程BOT项目建设阶段财税处理分析
        4.2.4 A建造工程BOT项目运营阶段财税处理分析
        4.2.5 A建造工程BOT项目特许经营期满移交阶段财税处理分析
    4.3 A建造工程BOT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4.3.1 披露的依据
        4.3.2 披露的内容
5 我国PPP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问题梳理及建议
    5.1 我国PPP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问题梳理
    5.2 完善我国PPP项目社会资本方财税处理政策性建议
        5.2.1 尽快出台统一的规范性财税政策
        5.2.2 出台解决PPP项目财税模糊地带的细节指南文件
        5.2.3 降低PPP项目税收压力
        5.2.4 完善按效付费绩效管理体制下会计核算模式辨别标准
        5.2.5 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政策
6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本文不足及未来展望
        6.2.1 本文不足
        6.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森林资源核算
        1.2.2 自然资源账户与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
        1.2.3 国外环境审计与中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与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核算
        2.1.1 森林资源的内涵、分类与特征
        2.1.2 森林资源核算的内涵与原则
        2.1.3 森林资源核算的指标体系
    2.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与净资产
        2.2.1 森林资源资产的确认与分类
        2.2.2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必要性以及分类与特征
        2.2.3 森林资源净资产的确认及意义
    2.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
        2.3.1 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
        2.3.3 森林资源核算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3 研究区概况
    3.1 湖南省自然地理概况
    3.2 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3 湖南省森林资源概况
4 森林资源核算方法
    4.1 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方法
        4.1.1 森林资源的计量属性与评估方法
        4.1.2 林地资产核算方法
        4.1.3 林木资产核算方法
        4.1.4 生态服务核算方法
    4.2 森林资源负债与净资产核算方法
        4.2.1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方法
        4.2.2 森林资源净资产核算方法
5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
    5.1 传统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作用
    5.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内涵及其定位
    5.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建议结构
        5.3.1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国际经验
        5.3.2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设想
    5.4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5.5 现阶段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困难
        5.5.1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性困难
        5.5.2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业务与技术上的困难
        5.5.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干部离任审计中的局限性
6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的核算
    6.1 林地资产的核算
        6.1.1 林地资产核算结果
        6.1.2 林地资产核算结果分析
    6.2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的核算
        6.2.1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核算结果
        6.2.2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核算结果分析
    6.3 森林生态服务的核算
        6.3.1 涵养水源的核算
        6.3.2 固土保肥的核算
        6.3.3 固碳释氧的核算
        6.3.4 净化大气的核算
        6.3.5 积累营养物质的核算
        6.3.6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算
        6.3.7 生态服务功能汇总核算
    6.4 森林资源综合负债与净资产的核算
        6.4.1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
        6.4.2 森林资源净资产的核算与分析
7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
    7.1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编制
        7.1.1 编制资产负债表前的年终清理与账务准备
        7.1.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步骤
        7.1.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结果
    7.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分析
        7.2.1 森林资源资产结构变化的动态分析
        7.2.2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分析
        7.2.3 有林地、防护林地及其他林地增长率分析
        7.2.4 公益林和商品林面积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7.2.5 林业与非林业经营活动减少森林资源分析
        7.2.6 资产负债率与资本积累率分析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
        8.1.1 优先解决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性困难
        8.1.2 统一标准,集中克服业务与技术上的困难
        8.1.3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离任审计中的作用
        8.1.4 研究展望
    8.2 创新与不足
        8.2.1 研究创新
        8.2.2 研究的不足
    8.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林木资源分类
附录 B 计算森林资源预计负债用的年金现值系数表(部分)
附录 C SNA-2008国家资产负债表
附录 D SEEA-2012价值型资源账户概念格式
附录 E 中国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核算表
附录 F 林地租赁合同书
附录 G IPCC推荐使用的木材密度(D)
附录 H (按龄组)2014-2016湖南省优势树种调节水量
附录 I 长沙市城区供水用户分类
附录 J (按龄组)2014-2016湖南省优势树种涵养水源价值
附录 K 大气污染物当量值(部分)
附录 L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会计重要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重要性问题研究评析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西蒙有限理性理论
        二、现代决策理论
        三、不确定性与风险方面理论
        四、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
        五、管理控制中关于会计系统控制方面的理论
        六、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会计重要性思想及制度演化
    第一节 古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原始簿记时代重要性思想的产生
        二、中世纪庄园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三、古代“官厅会计”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第二节 近代会计时期重要性思想
        一、复式簿记重要性思想的体现
        二、股份制公司会计重要性的应用
        三、工业革命时期会计重要性的运用
    第三节 现代会计时期重要性相关制度
        一、会计重要性研究的理论准备
        二、西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确立
        三、西方重要性会计准则或指引的制定与发展
    第四节 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分析
        一、会计重要性制度演化路径
        二、会计重要性运用与演化的规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重要性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第一节 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重要性相关概念
        二、重要性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 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二、会计重要性的本质: 一种价值判断
        三、会计重要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第三节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信息质量特征:重要性
        一、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重要性
        三、重要性与其它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关系
        四、满足重要性信息质量特征的充分条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会计重要性应用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会计文化与价值观环境
        一、东西方会计文化对会计判断的影响差异
        二、会计价值观影响重要性职业判断
    第二节 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环境
        一、资本市场会计监管核心: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二、信息披露重要性水平的设定要求
        三、不同行业信息披露重要性标准规定
    第三节 商业模式的创新变化环境
        一、“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商业模式影响使用者共同会计信息需求
    第四节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环境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的观点
        二、重要性原则应用的内部制度保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要性判定理论探讨与框架构建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标准、机制与特征
        一、影响重要性判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二、重要性判定机制的简要分析
        三、会计重要性判断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重要性判定的优化:程序理性视角
        一、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的权衡与替代
        二、程序理性视角判断偏差的产生
        三、提升重要性判断质量的途径
    第三节 财务报告重要性判断框架构建
        一、会计重要性应用的原则导向
        二、财务报告重要性职业判断框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要性判断对自愿性财务重述的影响
    第一节 TD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基本情况
        二、会计差错更正情况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
        四、案例分析结论及问题提出
    第二节 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财务重述相关文献回顾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的选取
        三、回归模型的选择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主要回归结果
        三、内生性问题处理
        四、稳健性检验
        五、实证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定量标准与财务报告舞弊
    第一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路径
        一、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
        二、内控缺陷重要性认定标准的治理作用
        三、管理层重要性标准设定的机会主义动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三、回归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单变量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三、实证回归结果
        四、截面测试与进一步分析
        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六、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制定我国重要性应用指引的必要性及建议
    第一节 制定重要性实务应用指引的必要性
        一、重要性判断、会计准则与应用指引的内在关系
        二、建立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共同知识
        三、应用指引确保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
    第二节 重要性应用指引整体设计的建议
        一、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主要原则
        二、重要性应用指引设计的几点问题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我国PPP项目授予方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
        1.4.2 本文不足
2 PPP项目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PPP项目含义
        2.1.2 授予方会计含义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政府资产
        2.2.2 政府负债
        2.2.3 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3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处理国际比较
    3.1 国际上PPP项目相关会计规范
        3.1.1 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12号
        3.1.2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2 号公告
        3.1.3 欧盟委员会PPP会计规范
    3.2 相关国家PPP项目会计规范
        3.2.1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PPP规范
        3.2.2 美国财务会计报告PPP规范
        3.2.3 南非会计准则委员会PPP规范
    3.3 PPP项目会计处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借鉴意义
4 我国PPP项目授予方会计处理分析
    4.1 我国PPP项目会计处理现状
    4.2 我国PPP项目授予方会计问题
        4.2.1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确认问题
        4.2.2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计量问题
        4.2.3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4.3 我国PPP项目授予方会计分析
        4.3.1 PPP项目会计确认分析
        4.3.2 PPP项目会计计量分析
        4.3.3 PPP项目会计披露分析
5 制定我国PPP项目授予方会计准则的建议
    5.1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目标
    5.2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核算原则
    5.3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确认
        5.3.1 资产确认
        5.3.2 负债确认
    5.4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计量
        5.4.1 资产计量
        5.4.2 负债计量
    5.5 PPP项目授予方会计披露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不确定性会计
        2.2.1.1 不确定性
        2.2.1.2 不确定性会计的概念
        2.2.1.3 不确定性会计的特点
        2.2.2 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3 博弈论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现状
    3.1 总体分析
    3.2 按项目分析
        3.2.1 未决诉讼、仲裁
        3.2.2 债务担保
        3.2.3 产品质量保证
        3.2.4 环境污染整治
        3.2.5 亏损合同
        3.2.6 重组义务
        3.2.7 承诺事项
        3.2.8 其他事项
    3.3 按行业分析
    3.4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4.1 或有事项范围不明确
        3.4.2 对“可能性”的判断依据披露不足
        3.4.3 或有事项要素披露不完整
        3.4.4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位置分散
        3.4.5 或有事项披露不及时
        3.4.6 关联方担保情况严重
第四章 或有事项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会计主体层面
        4.1.1 管理层利用不确定性的动机
        4.1.2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影响
    4.2 理论规范层面
        4.2.1 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4.2.2 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
        4.2.3 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
    4.3 监督监管层面
        4.3.1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4.3.2 政府监管主体不明
        4.3.3 社会监督力度不足
        4.3.4 违规成本低
第五章 完善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建议
    5.1 会计主体层面
        5.1.1 树立合理的不确定性观念
        5.1.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
    5.2 理论规范层面
        5.2.1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体系
        5.2.2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5.3 监督监管层面
        5.3.1 加强或有事项监督力度
        5.3.1.1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5.3.1.2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5.3.1.3 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5.3.2 加大或有事项违规惩处力度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和不足
2 单式簿记的发展历程
    2.1 中式单式簿记的发展历程
        2.1.1 记账符号的演进
        2.1.2 记账方法的演进
        2.1.3 结账方法的演进
    2.2 西式单式簿记的发展历程
        2.2.1 记账符号的演进
        2.2.2 记账方法的演进
        2.2.3 结账方法的演进
    2.3 历史评价
3 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现状
    3.1 科目设置
        3.1.1 商业银行单式记账的科目设置
        3.1.2 人民银行单式记账的科目设置
    3.2 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3.2.1 商业银行单式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3.2.2 人民银行单式记账的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3.3 记账凭证与登记簿的设置
    3.4 会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和表现形式
    3.5 企事业单位备查账簿的使用和信息的披露情况
        3.5.1 备查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方法
        3.5.2 会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和表现形式
4 单式簿记方法体系的作用
    4.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4.2 提高信息披露水平
5 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的问题
    5.1 单式记账科目设置混乱
        5.1.1 分类不明确
        5.1.2 名称不统一
    5.2 记账符号不统一
    5.3 凭证使用混乱,账簿设置简单
    5.4 信息披露不完善
        5.4.1 披露内容不充分
        5.4.2 披露形式简单
        5.4.3 披露事项与科目设置不统一
        5.4.4 披露信息可比性差
    5.5 企事业单位中应用缺乏且不规范
6 对策及建议
    6.1 科学设置单式记账科目
        6.1.1 规范表外科目类别
        6.1.2 统一设置一级科目
        6.1.3 适当增加单式记账科目
    6.2 统一记账符号和记账方法
    6.3 完善账簿的设置
    6.4 完善信息披露
        6.4.1 扩大披露范围
        6.4.2 规范披露内容
        6.4.3 统一披露形式
        6.4.4 设置辅助报表
    6.5 单式记账法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探索
        6.5.1 在企业再生产环节的应用探索
        6.5.2 在环境会计中的应用探索
        6.5.3 在互联网金融会计中的应用探索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对赌协议”金融工具初始计量与分类刍议 ——基于“对赌协议”投融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综述
        二、选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二、研究展望
    第三节 研究方法、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与框架
        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对赌协议及其运行特征
    第一节 对赌协议的基本概念
        一、对赌协议定义
        二、对赌协议出现的动因
    第二节 对赌协议的构成要素
        一、对赌协议的主体
        二、对赌协议的评判标准
        三、对赌协议的标的
    第三节 对赌协议的运作模式
        一、对赌协议的运作平台
        二、对赌协议的运作模式
第三章 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的一般办法
    第一节 对赌协议的会计属性观
        一、与对赌协议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过程
        二、对赌协议出现的负债观
        三、对赌协议出现的权益观
    第二节 对赌协议的一般性会计处理原则
        一、对赌协议一般性会计处理的阶段拆分
        二、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区分的基本规则
        (一) 通过非金融项目买卖合同的性质判断是否属于金融工具
        (二)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的基本原则
        三、常规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流程
        (一)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
        (二) 以交付现金或金融资产结算的处理方式
        (三) 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的处理方式
        四、关于或有结算条款和结算选择权的考虑
        (一) 涉及或有结算条款的处理方式
        (二) 涉及选择结算权的处理方式
    第三节 对赌协议的复杂性会计处理原则
        一、关于对赌协议“复杂性”的界定
        二、复合金融工具分类规则
        三、对赌协议金融工具初始计量及分类的一般办法
    第四节 应用对赌协议金融工具初始计量及分类的一般方法之利弊
        一、应用对赌协议金融工具初始计量及分类的一般方法之优势
        二、应用对赌协议金融工具初始计量及分类的一般方法之劣势
第四章 应用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一般方法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综述
    第二节 案例中对赌协议的会计处理情况
        一、与B基金所签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情况
        二、与B基金所签对赌协议案例可能涉及的其他情况
        三、与C基金所签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情况
        四、与C基金所签对赌协议案例可能涉及的其他情况
        五、与D基金所签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情况
        六、与D基金所签对赌协议案例可能涉及的其他情况
        七、与E基金所签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情况
        八、与E基金所签对赌协议案例可能涉及的其他情况
    第三节 复合金融工具性质对赌协议初始计量及分类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要注重对赌协议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
        二、要注重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
        三、要注重把握复杂性对赌协议的主干评判标准归属期间
        四、要注重把握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准则修订口径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理论背景及意义
        1.1.2 现实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2 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基础
    2.1 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1.1 不确定性会计的基本内容
        2.1.2 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2.2 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国际比较
        2.2.1 国际会计准则
        2.2.2 美国相关规范梳理
        2.2.3 我国相关规范梳理
        2.2.4 比较与分析
3 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1 总体情况简介
        3.1.1 数据性信息披露
        3.1.2 叙述性信息披露
    3.2 “~*ST金城”案例解析
    3.3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评述
        3.3.1 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评价
        3.3.2 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具体问题
4 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会计主体有利用“不确定”的动机
        4.1.1 “不确定”特质固有局限性
        4.1.2 “经济人”具有逐利动机
    4.2 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备
        4.2.1 或有事项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4.2.2 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不完善
        4.2.3 信息披露规范不完备
    4.3 监管力度不够
        4.3.1 监管机制不完善
        4.3.2 违规成本低
5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5.1 引导会计主体正确认知“不确定”事项
        5.1.1 提高从业人员执业水平
        5.1.2 树立合理利用“不确定”的意识
    5.2 健全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5.2.1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理论体系
        5.2.2 提高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5.3 提升监督和处罚力度
        5.3.1 强化或有事项业务审查
        5.3.2 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或有事项会计的基本理论
    2.1 或有事项会计的基本概念
        2.1.1 或有事项的概念
        2.1.2 或有事项的特点
    2.2 或有事项会计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或有事项会计的经济理论基础
        2.2.2 或有事项会计的会计目标基础
    2.3 或有事项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
3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3.1.1 或有事项内容认识模糊
        3.1.2 或有事项确认不充分
        3.1.3 或有义务计量难度大且带有主观性
        3.1.4 预计损失缺乏单独记录
        3.1.5 或有负债、预计负债、关联或有事项披露位置较混乱
    3.2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非制度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4.3 变量的选择与解释
    4.4 研究方法的选取
    4.5 实证研究
    4.6 结果分析
5 规范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政策建议
    5.1 完善会计处理的规定
    5.2 强化对规模小或业绩差企业的监管
    5.3 规范规模小或业绩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6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2:2011 年 671 家沪市 A 股上市公司数据
致谢

(10)对会计或有事项准则及应用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或有事项相关概念的界定问题
    (一) 或有资产
    (二) 或有负债
    (三) 或有损失
    (四) 或有利得
二、或有事项的准则适用问题
    (一) 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准则适用问题
    (二) 销售折扣的准则适用问题
    (三) 其他或有事项的准则适用问题
    (四) 财务承诺事项的准则适用问题
三、对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的判断问题
    (一) 对或有事项边界的界定问题
    (二) 对或有事项确认标准的量化问题
四、对预计负债的信息披露问题

四、或有事项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PPP项目社会资本方全生命周期财税处理研究 ——以A建造工程为例[D]. 张天诚.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2]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D]. 袁继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5)
  • [3]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 孙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4]我国PPP项目授予方会计研究[D]. 赵飞.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5]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张蕾. 河北地质大学, 2018(09)
  • [6]单式簿记方法体系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D]. 董胜囡.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7]“对赌协议”金融工具初始计量与分类刍议 ——基于“对赌协议”投融资案例分析[D]. 刘曦. 云南大学, 2015(09)
  • [8]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薛晓威. 东北财经大学, 2013(08)
  • [9]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 胡洁洋. 中原工学院, 2013(07)
  • [10]对会计或有事项准则及应用问题的探讨[J]. 李忠海.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2)

标签:;  ;  ;  ;  ;  

或有事项的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