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

黄羽肉鸡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

一、黄羽肉鸡遗传变异RAPD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统苗[1](2020)在《我国地方鸭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鸭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经过长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部分资源存在遗传多样性衰减、品种血统混杂等现象。为了加强鸭遗传资源保护,支持和引导鸭遗传资源监测评估。本研究以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福建)15个鸭遗传资源为试验材料,测量其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它们的群体结构及进行品种鉴定。接着选用我国6个小体型鸭品种,通过STR分型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特异性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5个鸭遗传资源内体重和部分体尺性状多样性丰富,其中缙云麻鸭体重变异系数最大,为12.81%;不同类型鸭资源的体重与体尺性状间存在显着相关,特别是大体型鸭品种,如巢湖鸭和吉安红毛鸭,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存在强相关性;通过体重与部分体尺指标的回归分析,建立了 15个鸭遗传资源体重回归方程;将本研究中鸭遗传资源与中国家禽品种志(1984年)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2006年)上的同一鸭品种的体重和体尺比较发现,金定鸭与攸县麻鸭等体重、体斜长等指标有明显改进,保种效果较好。综上,经过长期的保护,15个鸭遗传资源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2、通过PCA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15个鸭遗传资源的遗传分化相似,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麻旺鸭单独聚为一类,攸县麻鸭、山麻鸭和缙云麻鸭聚为一类;连城白鸭、莆田白鸭和莆田黑鸭聚为一类;三穗鸭和金定鸭聚为一类;绍兴鸭、吉安红毛鸭、龙胜翠鸭、中山麻鸭、巢湖鸭聚为一类,褐色菜鸭聚为一类;通过对重测序数据筛选发现存在于特定群体中的47个SNP,将这些SNP进行组合可以鉴别不同鸭遗传资源。3、使用Microsatellite-Toolkit软件统计6个小体型鸭品种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结果发现所有微卫星位点在这6个鸭品种中都是中高度多态位点(0.25<PIC<1.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6,观察杂合度为0.443;利用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图显示,金定鸭先与山麻鸭聚为一类,然后和荆江鸭、连城白鸭聚为一类,再与攸县麻鸭聚为一类,广西小麻鸭单独聚为一类。选用4对具有共有基因型的微卫星位点,构建鸭品种鉴定柱形图,根据基因型频率的不同,将不同位点进行组合可以区分这6个鸭品种。10对微卫星位点在6个鸭品种中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程度适中,用其进行品种特异性鉴定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综上,对15个鸭遗传资源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测量,为鸭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挖掘存在于15个鸭遗传资源的特定SNP,利用其鉴别不同鸭群体;利用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6个小体型鸭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程度适中;利用共有基因型频率的不同,构建鸭品种鉴定柱形图,通过几个位点组合可以有效鉴别6个小体型鸭品种。

张建桥[2](2011)在《建鲤、黄河鲤及黑龙江野鲤双列杂交F1生长性状及微卫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以建鲤、黄河鲤以及黑龙江野鲤为亲本,进行双列杂交得到6个杂交组合,测量体重、体长、体高数据并进行杂交优势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养殖90天时,平均体重由大到小为:Hj>Yh>Jy>Jh>Yj>Hy,养殖240天时,平均体重由大到小为:Hj>Jh>Yj>Jy>Hy>Yh;90天时,除了Yh的体重变异系数、体长变异系数外,都小于240天;90天时,Yh的绝对增重率、特定增重率最大,Hy的最小且与其它5个杂交组合的差异显着(P<0.05),240天时,Jh最大,Hy最小且与其它5个杂交组合的差异显着(P<0.05);90天时,肥满度最高的为Yj,最小为Hy,240天时,Jy最高而Yh最小,6个群体间差异不显着;90天时,生长指标由大到小为:Yh>Hj>Jy>Jh>Yj>Hy,Hy与Yj的差异不显着,而与其它4个群体差异显着(P<0.05),其它4个群体间差异不显着;240天时,生长指标由大到小为:Hj>Jh>Jy>Hy>Yj>Yh,杂交组合Hj和Jh的F1群体间差异不显着,而与其它4个群体差异显着(P<0.05),其它4个群体间差异不显着;90天时,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总体大于体高,240天时,Hj、Jh以及Jy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大于体高;90天时,Jh的的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为0.790,该群体的体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小为0.008;体高—体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中,Yj最大为0.451,Jh的最小为0.096;体长—体高对体重的间接作用中,Yh最大为0.551,Jh的最小为0.259,240天时,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Yj为0.644,Hj的最小为0.345;体高—体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中,Yh最大为0.502,Hj最小为0.317;体长—体高对体重的间接作用中,Hj最大为0.516,Yj最小为0.263。90天时,体长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大于体高对体重的杂交组合有:Hj、Hy、Jh、Jy、Yh;240天时,体长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大于体高对体重的杂交组合有:Hj、Jh、Jy;建立了不同养殖时期的生长方程及最优方程。本研究还选用了13对微卫星标记对建鲤、黄河鲤及黑龙江野鲤双列杂交F1群体的180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扩增得到85个等位基因,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538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9067个。观测杂合度为0.5563~0.9241,期望杂合度为0.5215~0.8471,多态信息含量为0.5499-0.8254。利用SAS9.1软件对三种鲤双列杂交F1群体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建鲤与黑龙江野鲤杂交F1中,HLJ046、HLJ1093、HLJ1117、MFW2、MFW32与体重显着相关,MFW24与体长显着相关,MFW2与体高显着相关;建鲤与黄河鲤杂交Fl中,HLJ1093与体长显着相关;黑龙江野鲤与黄河鲤杂交F1中,HLJ046、MFW10、MFW15分别与体重和体长显着相关,同时MFW10也与体高显着相关,分析得到了对体重、体高、体长产生正面影响的6个等位基因和2个微卫星位点HLJ046和MFW2,将有助于鲤生长性状的QTL定位和鲤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李慧芳[3](2008)在《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为全面了解中国家鸭遗传资源的现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本研究通过原产地调查并采集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24个地方鸭种,通过微卫星标记技术,检测了24个中国地方鸭种1440个个体在28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型。分析了等位基因频率、群体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群体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采用邻近结合法、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对24个中国地方鸭种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原产地调查显示,我国26个地方鸭品种中,文登黑鸭和中山麻鸭濒临灭绝,现存的24个地方鸭种中,建昌鸭和四川麻鸭处于危险状态,其他22个鸭品种均处于正常状态。2.进行了血样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了乙醇保存家禽血样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75%的乙醇按4:1的体积比处理家禽血样,不仅操作简便快捷,常温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且,从该血样中可以提取高质量的DNA。3.检测了28个微卫星座位在24个地方鸭种中的等位基因数及多态信息含量。28个微卫星座位总共检测到236个等位基因,拥有的等位基因数量非常丰富(5-13),平均值为8.428;检测到134.4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值为4.800。有效等位基因数小于实际观察等位基因数。除座位APL23和APL79的PIC为中度多态外,其它座位的PIC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613,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选择潜力。各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期望杂合度三者呈正相关的关系。从品种的角度看,贵州省的三穗鸭和兴义鸭在28个微卫星标记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最高,皆为4.25,而平均等位基因数最低出现在福建省的连城白鸭,平均等位基因数只有3.36。4.检测了24个地方鸭品种在同一微卫星座位上等位基因数目和频率的差异。结果显示:24个地方品种拥有27个特有等位基因以及数量相当的优势等位基因,28个微卫星基因座都有优势等位基因存在。24个品种中,三穗鸭的期望杂合度最高,0.6166;其次为微山麻鸭;杂合度最低的为金定鸭,0.5137。24个鸭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569,遗传多样性较低,选择的潜力相对较小。5.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经F统计量分析,单个座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群体数从0到8不等。对于整个群体而言存在着极显着的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达到0.264(P<0.001),并且所有座位都显着地贡献于这一结果(P<0.001);杂合子缺失的水平很低。24个鸭群体之间的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的结果一致。金定鸭和山麻鸭的遗传距离最近;四川麻鸭和汉中麻鸭的遗传距离最远。Nm值变异范围为从0.4620(四川麻鸭—汉中鸭)到1.3692(金定鸭—山麻鸭)。6.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24个中国鸭种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关联性,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关联性,但24鸭个种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回归公式:FST/(1-FST) = 0.1976736 +0.0000578ln(d)以及Mantel’s检验的结果(P= 0.19192)并不能为两者间的显着联系提供足够的证据,表明在中国地方鸭品种的形成过程中,各自的地理分布可能并不是影响其群体遗传结构的决定因素。7.利用28对微卫星标记基于DA遗传距离对24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地方鸭种的历史起源、地理位置、生态条件、特定性状以及形态特征等,NJ聚类法将24个中国地方鸭种分为5大类:恩施麻鸭、荆江麻鸭、沔阳麻鸭、建昌鸭、四川麻鸭、靖西大麻鸭和广西小麻鸭聚为一类群;三穗鸭、兴义鸭、云南麻鸭、、连城白鸭、莆田黑鸭、金定鸭和山麻鸭聚为一类群;绍兴鸭和高邮鸭聚为一类;巢湖鸭、汉中麻鸭和大余鸭聚类一类;攸县麻鸭、临武鸭、北鸭、微山麻鸭和淮南麻鸭聚为一类。8.群体结构分析表明24个地方鸭品种1440个个体的平均基因组分数在所属推断类别中的平均基因组分数都大于0.800,表明我国24个鸭群体各具有本品种的特征特性。9.根据实验数据,提出对现有中国地方鸭种的保种措施:可采集组织和血样,贮存DNA信息,分析评价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在活体保种中,要采取保种场和保种区相结合的保种措施。

王淑新,连林生[4](2008)在《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杂种优势在畜牧业上的利用日益广泛,杂种优势的预测亦越显重要,怎样对畜禽杂种优势做出快速有力的预测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近些年来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综述,希望对今后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李明爽,傅洪拓,龚永生,吴滟,李法君[5](2008)在《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杂种优势预测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由于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了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几十年来,育种工作者从亲缘关系、生态类型、生理生化和数量遗传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预测杂种优势的方法。通过概述有关杂种优势预测,及数量性状、同工酶、分子标记亲本间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现状,对杂种优势预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昌林[6](2007)在《肉牛生长发育性状杂种优势与微卫星遗传距离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引入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黑安格斯牛、红安格斯牛、金黄阿奎顿牛、劳莱恩牛、海福特牛、德国黄牛等8个肉用品种及肉乳兼用品种冻精或种公牛与本地黄牛(川南山地黄牛)杂交,通过对本地黄牛及其与引进品种的杂交后代初生、3、6、12、18、24月龄的生长发育性状的测定,研究不同杂交细合对本地黄牛的体尺体重改良效果,计算超亲优势。选用1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这8个引入品种以及川南山地黄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通过肉牛生长发育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的关系,探索肉牛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在生长发育性状方面,杂种牛的体尺体重均高于川南山地黄牛。在整个测定期内体重增长速度较快的为海杂牛、西杂牛、红杂牛和德杂牛,体高总体增长较快的为海杂牛和西杂牛,体斜长总体增长较快的为西杂牛、海杂牛、红杂牛和德杂牛,体直长总体增长较快的为海杂牛和西杂牛,胸围和管围总体增长较快的是西杂牛、海杂牛和红杂牛。总的看来,用海福特牛、西门塔尔牛和红安格斯牛改良川南山地黄牛体尺体重效果较好。(2)11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群体中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为7.2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69~4.9912,每个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566~0.4098,各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6854~0.7918,各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591~0.8413。(3)川南山地黄牛遗传一致性低,11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8413。(4)根据11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种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种群之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川南山地黄牛与引进品种的遗传距离大小依次是:黑安格斯牛、利木赞牛、海福特牛、劳莱恩牛、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德国黄牛和金黄阿奎顿牛,分别为0.5068、0.3257、0.2910、0.2409、0.2082、0.1500、0.1447和0.1009。并且对部分群体进行聚类:西门塔尔牛与德国黄牛聚为一类,再与本地黄牛聚为第二类,然后与红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聚为第三和第四类,最后与黑安格斯牛聚在一起。(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微卫星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rs=0.16071(P>0.05),等级相关不显着。(6)采用分子数量遗传学综合评定方法对各杂交组合优劣进行评估,三峡库区肉牛杂交组合优劣的排序(以父本为代表)为:海福特牛、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金黄阿奎顿牛、黑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德国黄牛和劳莱恩牛。

常志伟[7](2007)在《渝西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和RAPD标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渝西乌鸡是优质肉鸡新品系,但种鸡产蛋率低,在选育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的种鸡时,适当提高产蛋率,可以提高种鸡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传统的利用表型值的选育方法花费大,受环境影响大,而分子标记不仅不受环境的影响,通常为共显性,还能对数量性状位点进行连锁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和微卫星分析是目前常用的寻找分子遗传标记的两种方法。本研究用微卫星和RAPD两种方法,对渝西乌鸡慢羽系18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微卫星和RAPD分析结果与试验鸡的产蛋性能进行相关分析,期望找到适合该品种选育用的分子标记。首先对影响RAPD扩增条件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探索扩增反应的最适条件,考查的因素为Mg2+终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每个因素3个水平。分别以15份渝西乌鸡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所有26个随机引物的扩增条件进行筛选,以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清晰可辨认条带为最适扩增条件。结果发现,10个随机引物能够扩增出合适片段大小(100-2000bp)的条带,其中,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用出现多态性条带的5个随机引物对全部180只渝西乌鸡进行RAPD分析,分别计算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判断渝西乌鸡群体的整齐度。根据各引物多态性条带的有无将180只鸡分为两组,用最小二乘法对两组鸡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没有发现与产蛋率有关的条带,但发现条带S87-Ⅲ与条带S98-Ⅰ与蛋重显着相关(P<0.05)。根据5个多态性随机引物的扩增结果,分别对180只鸡RAPD标记进行基因型的分型。S108标记因有3个基因型仅出现一个个体,不能做最小二乘分析。其余4个随机引物各基因型鸡的产蛋性能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各基因型鸡的产蛋率、蛋重和体重等的最小二乘均值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S87标记B型与F型鸡的产蛋率差异显着(P<0.05),C、E与F型鸡的蛋重差异极显着(P<0.01);S98标记D、F、L型与E型鸡的产蛋率差异显着(P<0.05),E与H型鸡的蛋重差异显着(P<0.05);S102标记的G与D型鸡的蛋重差异显着(P<0.05);S113标记G、F型鸡的产蛋率显着低于A型(P<0.05),D型鸡的产蛋率极显着的低于A型鸡(P<0.01)。用2个选自家禽基因组的微卫星对180个试验个体进行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2个微卫星的扩增产物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个和5个,杂合度为0.7422和0.791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467和0.7648。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法对微卫星与产蛋性能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微卫星的不同基因型鸡的产蛋性能最小二乘均值间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RAPD条带S87-Ⅱ和S98-Ⅰ很有可能可以作为渝西乌鸡蛋重选育的分子标记;S87标记B型鸡与C型鸡、S102标记G型鸡与可能可以作为产蛋性能优良渝西乌鸡个体选留做种用,这些标记是否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渝西乌鸡进行选育,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在分子水平分析渝西乌鸡生产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为进一步的QTL定位及早日实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利参考,从而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常规选育方法,加速渝西乌鸡新品系的育种进程。

李应生[8](2007)在《利用微卫星标记预测鸡的杂种优势》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安卡红肉鸡(A),新罗曼蛋鸡(B),玫瑰冠鸡(C)为亲本,构建了9个组合试验鸡群,对每个试验组进行了生长性状和屠体性状的测定,计算各个杂交组合各生产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同时选用8对微卫星引物(ADL298,MCW288,ADL176,MCW255,ADL183,ADL328, MCW148, LEI134),分析了九个杂交组合(AA,AB,AC,BB,BA,BC,CC,CA,CB)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等群体遗传变异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微卫星标记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平均每个座位可检测到6.375个等位基因,其中ADL183和ADL176最多,为9个等位基因,MCW148和MCW288较少,为4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713。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合AB和AC(安卡红×新罗曼,安卡红×玫瑰冠)的周生长速度(体重)指标表现出良好的杂交效应;杂交组合AB,AC和CA(4周龄)的各体尺指标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在胫长(SC),胸宽(CW)和胸深(CD)指标较明显;杂交组合AB,AC(8周龄)在胫围(SP),胸围(CT)和胸宽上表现杂种优势;9周龄时肌肉品质各指标的测定中,组合AB和AC在熟肉率(CRM),肌肉脂肪含量(MPC)和系水率(WLR)指标上表现杂种优势。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本试验检测到对六种杂交组合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杂种优势率有显着影响的微卫星标记有MCW225, MCW288,ADL176,ADL298,ADL328和LEI134。MCW225对初生重(H0),第4周(H4)、8周龄体重(H8);MCW288对第2周(H2)、3周龄体重(H3);ADL176对8周龄胸深;ADL298对4周龄胫长,8周龄胸深,胸宽有显着性影响;ADL328对4周龄胸深,8周龄胸围、体斜长(BC)、胸宽有显着性影响;LEI134对8周龄体斜长、9周龄肌肉脂肪含量、系水率均有显着性影响。根据遗传距离分析群体间杂种优势可知,玫瑰冠鸡与安卡红肉鸡的遗传距离最大,与新罗曼鸡遗传距离较小,玫瑰冠鸡与安卡红肉鸡的杂种优势大于新罗曼蛋鸡。分析得出AB,AC杂交效果较好,与实际检测结果相符。本研究通过实际测定安卡红肉鸡,新罗曼蛋鸡,玫瑰冠鸡的杂交效果与理论预测的杂种优势进行比较,得出同样的结果,说明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鸡的品种间的杂种优势是可行的。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鸡杂种优势即快速又节省成本,将对今后鸡的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朱庆,张义正,刘继霞,刘益平,李亮[9](2006)在《黄羽肉鸡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黄羽肉鸡A、B、C3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并对微卫星标记所计算的个体间遗传距离与C×B、C×A杂交后代的初生至8周龄体重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中有9个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杂合度(Heterozigosity)分别为0·4400和0·6811,各品系、各微卫星基因座上都表现出一定差异。利用9个多态微卫星标记计算得出的亲本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杂种优势率间多数没有显着的相关(P>0·05),仅C×B组合中亲本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与第8周龄体重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间相关显着(P<0·05)。

李亮,朱庆,刘继霞[10](2005)在《黄羽肉鸡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选用10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黄羽肉鸡A、B、C三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差异,并对微卫星标记所计算的个体间遗传距离与C×B、C×A杂交后代的初生重及2、4、6、8周龄体重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标记中有9个表现出多态性。利用这些微卫星标记计算得出的亲本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杂种优势率间多数只有弱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仅C×B组合中亲本个体间遗传距离与第8周龄体重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间有显着相关关系。

二、黄羽肉鸡遗传变异RAPD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羽肉鸡遗传变异RAPD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地方鸭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本研究所用鸭遗传资源简介
    1.3 微卫星标记
        1.3.1 微卫星概述
        1.3.2 微卫星标记优点
        1.3.3 微卫星标记的局限性
        1.3.4 微卫星分型技术
        1.3.5 STR标记在畜禽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1.4 畜禽品种鉴定的概述
        1.4.1 形态学标记
        1.4.2 细胞学标记
        1.4.3 生化标记
        1.4.4 DNA分子标记技术
        1.4.5 微卫星标记在生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地方鸭遗传资源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及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测量工具
        2.1.3 测定指标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鸭品种体重与体尺各项基本参数
        2.2.2 鸭品种体重、体尺相关性分析
        2.2.3 体尺对体重指标的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2.2.4 部分鸭品种体重和体尺性状与中国家禽品种志比较
    2.3 讨论
        2.3.1 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特征
        2.3.2 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分析
第3章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对不同鸭遗传资源群体结构分析及品种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血液DNA提取
        3.1.3 全基因组重测序
    3.2 结果分析
        3.2.1 基因组DNA检测结果
        3.2.2 群体结构分析
        3.2.3 品种鉴定
    3.3 讨论
        3.3.1 15个鸭遗传资源群体结构关系分析
        3.3.2 15个鸭遗传资源的系统发生关系
        3.3.3 15个鸭遗传资源鉴定
第4章 我国6个小体型鸭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本采集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1.3 DNA提取
        4.1.4 溶液配制
        4.1.5 PCR反应体系及引物设计
        4.1.6 PCR产物检测
        4.1.7 STR分型测序
        4.1.8 统计原理与基因型判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4.2.2 PCR扩增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4.2.3 10对荧光引物的最优化反应条件
        4.2.4 荧光PCR产物的STR分型
        4.2.5 所选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参数
        4.2.6 引物在单个群体中的群体遗传学参数
        4.2.7 F统计量
        4.2.8 单个群体的遗传学参数分析
        4.2.9 遗传距离及其初步应用
        4.2.10 群体结构分析
        4.2.11 利用特有等位基因型进行品种鉴定
        4.2.12 利用共有基因型频率进行品种鉴定
    4.3 讨论
        4.3.1 各群体的样本含量
        4.3.2 群体遗传学参数与遗传距离
        4.3.3 Structure程序分析
        4.3.4 品种鉴定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建鲤、黄河鲤及黑龙江野鲤双列杂交F1生长性状及微卫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杂种优势
        1.1 杂种优势理论
        1.1.1 显性假说
        1.1.2 超显性假说
        1.1.3 上位性效应
        1.1.4 活性基因假说
        1.1.5 基因网络系统
        1.1.6 基因平衡与遗传平衡
        1.1.7 遗传振动合成假说
        1.1.8 遗传差异
        1.1.9 基因差异表达
        1.1.10 基因组的杂合性和互补
        1.2 杂种优势的预测
        1.2.1 遗传距离法
        1.2.2 遗传相似性
        1.2.3 QTL法
        1.3 杂种优势在鲤鱼育种上的应用
        1.3.1 种内杂交
        1.3.2 远缘杂交
    2 分子标记
        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2.2 序列标记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
        2.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2.4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2.5 酶切扩增多态性(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
        2.6 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
        2.7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2.8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标记(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
        2.9 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标记(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TRAP)
        2.10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
        2.10.1 微卫星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2.10.2 微卫星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
        2.10.3 微卫星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2.10.4 微卫星在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中的应用
        2.10.5 微卫星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应用
第二章 三种鲤双列杂交F1表型性状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6个杂交组合F1群体表型性状的分析比较
        3.2 6个杂交组合F1群体体重和体长变异系数
        3.3 绝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生长指标比较以及肥满度的比较
        3.4 6个杂交组合F1群体的生长方程
        3.5 6个杂交组合F1群体表型性状的通径分析
        3.5.1 各可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3.5.2 各可量性状对体重的通径分析
        3.5.3 各可量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程度分析
        3.5.4 6个杂交组合F1群体的最优方程
    4 讨论
第三章 6个杂交组合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3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2.4 PCR反应及产物的分离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PCR扩增结果
        3.2 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 讨论
        4.1 引物选择
        4.2 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四章 6个杂交组合微卫星标记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剂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展望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接收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3)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国家禽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1.1 中国家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1.2 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1.3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论及保种方法
        1.3.1 保种理论
        1.3.2 保种方法
    2 遗传多样性研究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意义
    3 畜禽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内容
    4 畜禽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方法
        4.1 形态学方法
        4.2 细胞遗传学方法
        4.3 蛋白质检测方法
        4.4 分子生物学方法
    5 动物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
        5.1 平均数和变异系数
        5.2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5.3 遗传平衡检验
        5.4 遗传变异的度量参数
        5.5 遗传距离估计数学模型
        5.6 系统发育分化推断方法
    6 微卫星标记及其应用
        6.1 微卫星标记概述
        6.2 微卫星的类型
        6.3 微卫星在基因组中的作用
        6.4 微卫星突变
        6.5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6.5.1 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6.5.2 多态性丰富
        6.5.3 遗传共显性
        6.5.4 相对保守性
        6.5.5 容易检测,重复性好
        6.6 微卫星标记的局限性
        6.6.1 哑等位基因或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的存在
        6.6.2 PCR 过程本身的缺陷
        6.6.3 “异源同形”现象的存在
        6.6.4 微卫星突变的偏向性
        6.7 微卫星标记在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6.7.1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6.7.2 制作DNA 指纹图
        6.7.3 QTL 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6.7.4 个体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6.7.5 监测遗传操作效应和保种效果
        6.7.6 品种或品系遗传关系确定
    7 家鸭遗传资源多样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7.1 形态学水平遗传多样性
        7.2 染色体水平遗传多样性
        7.3 生物化学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7.4 分子遗传学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7.4.1 mtDNA 遗传多样性
        7.4.2 核基因遗传多样性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国地方家鸭品种保种现状的调查研究
    1 家鸭的起源
    2 中国家鸭资源的多样性
    3 我国地方鸭品种保存状况
    4 对我国地方鸭品种保护的建议
第三章 采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第一节 乙醇保存家禽血样的效果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样的采集与保存
        1.2 试剂及仪器
        1.3 DNA 的提取
        1.4 DNA 的检测及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泳
        2.2 产量
        2.3 微卫星扩增的鉴定
        3 讨论
    第二节 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微卫星引物
        1.3 药品和酶
        1.4 主要仪器
        1.5 DNA 提取
        1.6 溶液配制
        1.7 PCR 反应体系及其条件优化
        1.8 凝胶电泳
        1.9 银染
        1.10 统计方法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及多态信息含量
        2.2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2.2.1 特有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2.2.2 优势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2.2.3 24 个群体共有等位基因
        2.2.4 各品种平均杂合度和群体统计数据
        2.3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2.3.1 F-统计量
        2.3.2 遗传距离的估计
        2.3.3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
        2.3.4 群体每代迁移数
        2.3.5 聚类分析
        2.3.6 主成分分析
        2.3.7 群体结构分析
        3 讨论
        3.1 微卫星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时抽样和样本量的确定
        3.2 微卫星座位数目的选择
        3.3 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现状
        3.4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5 品种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关联性
        3.6 中国24 个地方鸭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3.7 聚类方法的选择和比较
        3.8 我国地方鸭种保种与选育的建议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正式录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配合力预测畜禽杂种优势
2 杂种遗传力预测杂种优势
3 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预测杂种优势
4 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
    4.1 血蛋白和同工酶
    4.2 DNA分子标记法
5 基因差异表达法
6 结语

(6)肉牛生长发育性状杂种优势与微卫星遗传距离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杂种优势理论
    1.2 国内外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1.3 微卫星标记用于畜禽杂种优势预测
    1.4 我国西南地区肉用黄牛改良现状
    1.5 展望
第二章 绪论
    2.1 研究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2 研究范围和内容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牛只选择
    3.2 微卫星位点选择与引物设计
    3.3 主要试验试剂
    3.4 主要仪器
    3.5 试验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生长发育性状的超亲优势率
    4.2 基因组提取结果
    4.3 PCR扩增产物结果及等位基因频率
    4.4 有效等位基因数
    4.5 多态信息含量(PIC)
    4.6 基因杂合度
    4.7 亲本间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4.8 微卫星遗传距离与生长发育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4.9 分子数量遗传学综合评定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不同引进品种对川南山地黄牛生长发育性状改良效果
    5.2 川南山地黄牛的群体遗传结构
    5.3 微卫星遗传距离与生长发育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5.4 多性状杂种优势的综合评定
    5.5 关于UPGMA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的结果
    5.6 变性凝胶电泳与非变性凝胶电泳对结果的影响
    5.7 微卫星DNA判型的准确性
    5.8 关于改良川南山地黄牛最优杂交组合的进一步研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试剂配制
    附录二:微卫星各位点PCR扩增照片
致谢
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7)渝西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和RAPD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家禽的传统选育
    1.2 数量性状位点与标记辅助选择
    1.3 鸡基因组的特点
    1.4 分子遗传标记的常用方法
    1.5 微卫星和RAPD标记在家禽育种方面的应用
    1.6 蛋壳颜色的研究
    1.7 分子遗传标记应用展望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主要试剂
    3.3 产蛋性能的观察和测定
    3.5 产蛋性能与体重及体尺指标的相关分析方法
    3.6 血样的采集
    3.7 血液DNA的提取
    3.8 DNA定性与定量分析
    3.9 RAPD分析
    3.10 RPAD试验结果分析
    3.11 微卫星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的测定
    4.2 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分析
    4.3 基因组DNA检测
    4.4 RAPD条件优化及引物筛选
    4.5 RAPD扩增结果
    4.6 RAPD标记的多态性
    4.7 RAPD标记的基因型分型及基因型频率
    4.8 RAPD标记与产蛋性能相关性分析
    4.9 RAPD标记与体重体尺相关性分析
    4.10 随机引物各基因型产蛋性能比较
    4.11 随机引物各基因型体重与体尺比较
    4.12 微卫星扩增结果
    4.13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
    4.14 微卫星标记各基因型产蛋性能比较
    4.15 微卫星标记各基因型体重与体尺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PCR扩增中的关键环节
    5.2 RAPD条带的辨析
    5.3 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与体重体尺的关系
    5.4 RAPD标记多态性片段间的关系
    5.5 渝西乌鸡慢羽系微卫星与 RAPD标记的多态性
    5.6 微卫星和RAPD标记对渝西乌鸡慢羽系产蛋性能的效应
    5.7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1 溶液的配制
附录2 所用仪器型号及生产厂家
附录3 所用微卫星序列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8)利用微卫星标记预测鸡的杂种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杂种优势及其研究现状
        1.1 杂种优势的概念
        1.2 杂种优势的假说
        1.3 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1.4 杂种优势的度量
        1.5 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
        1.6 杂种优势利用的国内外现状
    2 DNA 多态性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
        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
        2.2 DNA 指纹
        2.3 RAPD 标记
        2.4 微卫星标记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鸡群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实验试剂及其配置
    1.2 实验方法
        1.2.1 生产性能测定
        1.2.2 血样的采集
        1.2.3 微卫星引物的选择和合成
        1.2.4 基因组 DNA 的抽提参照孟安明等(1993)的方法进行
        1.2.5 PCR 扩增
        1.2.6 PCR 产物的检测
    1.3 统计分析
        1.3.1 杂种优势(率)的计算
        1.3.2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实验鸡群生长与屠体性状杂种优势率统计分析结果
        1.1 0-9 周龄各组合鸡群周生长速度杂种优势率的分析
        1.2 各组合鸡群体尺指标在4 周和8 周的杂种优势率结果分析
        1.3 各组合鸡群9 周龄与14 周龄屠体性状杂种优势率统计分析结果
        1.4 肌肉品质各指标杂种优势率统计分析结果
    2 微卫星标记的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结果
        2.3 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2.4 多态信息含量(PIC)
        2.5 基因杂合度
        2.6 最小二乘分析结果
        2.7 各组合间的遗传距离分析
        2.8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黄羽肉鸡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杂交试验
    1.2 微卫星引物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
        1.4.1 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的计算
        1.4.2 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杂合度
        1.4.3 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计算D=1-2Nab/ (Na+Nb)
        1.4.4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率) 的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各微卫星标记在3个品系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杂合度
    2.2 亲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率) 的关系
    2.3 亲本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率) 的相关分析
    2.4 C×B组合中8周龄体重杂种优势率与亲本间平均遗传距离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杂交试验
    3.2 微卫星DNA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

四、黄羽肉鸡遗传变异RAPD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地方鸭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鉴定[D]. 王统苗. 扬州大学, 2020
  • [2]建鲤、黄河鲤及黑龙江野鲤双列杂交F1生长性状及微卫星分析[D]. 张建桥.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3]中国地方家鸭品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慧芳. 扬州大学, 2008(01)
  • [4]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王淑新,连林生. 当代畜牧, 2008(01)
  • [5]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J]. 李明爽,傅洪拓,龚永生,吴滟,李法君.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 [6]肉牛生长发育性状杂种优势与微卫星遗传距离的关系研究[D]. 刘昌林. 西南大学, 2007(06)
  • [7]渝西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和RAPD标记研究[D]. 常志伟. 西南大学, 2007(06)
  • [8]利用微卫星标记预测鸡的杂种优势[D]. 李应生. 石河子大学, 2007(06)
  • [9]黄羽肉鸡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J]. 朱庆,张义正,刘继霞,刘益平,李亮. 畜牧与兽医, 2006(03)
  • [10]黄羽肉鸡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J]. 李亮,朱庆,刘继霞.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5(07)

标签:;  ;  ;  ;  ;  

黄羽肉鸡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