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资产负债内部比率指标,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资产负债内部比率指标,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立资产、负债内部比率指标 进一步完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彪亚琴[1](2020)在《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自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并渐渐形成了“由点到面”,由“中央到地方”的全面发展局势。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医药行业历来就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行业,其改革发展备受关注。云南白药作为医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经济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因此成为了国企混改中的经典案例。而混改结果究竟如何,是否有效的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是否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综合对比杜邦分析体系、EVA、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改)》的要求,选择采用较为常用较为经典的四大财务指标体系: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及成长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云南白药财务绩效的指标。而在具体细化指标的选择上,本文将结合云南白药自身的发展特点及行业特征,选取较为契合的评价指标加以分析研究。通过对云南白药混改前后相关财务指标纵向对比分析,以及与尚未推进混改的同行业具有相似发展路径和排名的北京同仁堂,同时对标医药行业均值进行横向对比,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云南白药混改后的财务绩效是否有所提升。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云南白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财务绩效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云南白药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暂不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混改后云南白药多项财务指标的下降速度有所减缓,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始终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龙头地位也未受到动摇。由于距离云南白药彻底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间还较短,新华都和江苏鱼跃等民间资本的实力还未得以充分展示,混改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具体影响还需时间和市场的双重检验。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资本保全增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于其他医药企业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财务绩效形成一定的参考借鉴。

胥维真[2](2019)在《转型融资平台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SD省G公司的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各级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不断扩大,200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融资平台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随着分税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政策变迁,其发展转型也经历了诸多变化。由于融资平台公司的存在极大弥补了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的公益性项目资金需求,其转型发展和存在的不足均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7年5月,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被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从AA3下调至A1。虽然中国财政部否定了穆迪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等债务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说法。但该事件进一步推动了各界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厘清其与政府债务关系等问题的重视。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企业类型,融资平台公司曾经是各级地方政府融资主体,同时肩负着承担公益性城市建设项目的社会责任,但其转型本质是要逐渐发展为以独立运营、自负盈亏为经营目标的独立法人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组织管理、运作方式、融资经营等各方面均与普通企业有明显区分,针对其特点建立根据针对性和适用性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无论对其自身经营发展还是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均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不看好融资平台公司的经营发展,认为其独立性差,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负债累累,导致企业发展存在较多弊端,需要依靠地方政府才能生存。然而实际情况中,融资平台公司虽然投资领域偏公益性、项目收益率不高,但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融资优势,通过合理的融资安排降低融资成本,在与政府签订规范委托代理协议并保证投资回报的情况下,具有长期经营能力。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融资平台公司充分利用于贴近地方政府的便捷信息渠道与庞大社会资源谋求转型。在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它们一方面可以运用与政府密切的纽带关系,获取更具优势的资源做好经营性项目,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承担更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社会责任,反哺社会。目前,不仅国外对融资平台公司这一中国产物缺少系统研究,国内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与转型必要性等问题,而针对转型融资平台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案例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归纳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历史进程和近年来转型发展的相关特点,综合运用财务绩效研究相关理论和科学评价方法,探究我国转型融资平台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本文选取转型融资平台G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公益性能力五大维度,筛选出15项具体财务指标,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计算体系内各项指标及维度的权重,对其财务绩效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进一步结合案例实际,分析其各项能力维度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从政府宏观引导、金融机构监管服务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转型融资平台公司财务绩效优化提升的合理化建议。

赵婷婷[3](2019)在《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中成药行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也是我国人民迈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利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对整个行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量化分析,了解行业状况掌握经营动态,以此来评估经营业绩是否可观,企业目标是否达到,经营管理者是否尽到职责,资金是否安全,债务能否按时偿还,提供可靠的信息给政府人民和投资机构,影响相关投资者的决策。对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找到该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向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学习先进之处,警醒滞后的企业改善不足之处,加强其综合竞争实力,提升中成药企业财务绩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质量,为该行业的整体进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本文首先对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等相关概念、“委托代理理论”、“权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界定及阐述,整理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绩效评价及医药领域财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对中成药行业进行范围界定,介绍了该行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以截止2018年底沪深两所共计27家中成药上市公司的绩效资料为基础建立熵权模型,得到不同方面能力对财务绩效的贡献程度和适合中成药行业的权重分配方案;与修正后的沃尔评分体系结合对该行业财务绩效进行综合测算,得到各个层面及总得分的综合排名和修正后的沃尔评分体系对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分类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提升中成药行业财务绩效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结论如下:中成药行业资源分布不均,两级分化趋势明显;行业整体盈利潜力大,资产利用率和资本结构问题明显;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中成药企业资产带来利润多,短期偿债能力优秀;有的中成药企业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流通不畅,资金周转压力大,账款回收期长等阻碍。本文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主要在于:中成药行业作为中药行业的一条分支,其财务绩效评价常被粗略地囊括于中药乃至医药领域中,其在绩效评价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的欠缺。本文将中药领域中的中成药行业作了进一步细分,首次将客观性强的熵权模型与修正后的沃尔评分体系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于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研究中,有效克服了客观性较强的熵权法易受极值和异常值影响和修正后沃尔评分体系在绩效评价的研究中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的弊端,使本文对中成药行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步骤更具有逻辑性,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结论更加合理,提出的对策建议对中成药行业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牛燕妮[4](2019)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新常态建设的逐步推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国有企业面临日益高效和高质的发展要求,加之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固有的弊端,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上了新的高度,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推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需要。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议题。上海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浪潮中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013年1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指出要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优化国资结构和布局。2014年7月上海市政府在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提出,上海的目标是在三到五年后,基本完成国企混改,国企股权实现多元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模式,着重强调推动整体上市,上海国资委的改革目标是要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且有三分之一的竞争类国企进行整体上市,除此之外,上海应注重对实力雄厚、具有全球战略、跨国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支持与培养,要着重培植出五到八家这样的龙头国企。所以,不久的将来,改革给上海的大型国企集团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绿地集团是大型中央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盈利能力强的特点,也是唯一一家尚未在A股上市的上海国资地产企业,加之绿地所属行业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家企业必然会成为上海市政府大力推进混改上市进程的重点企业。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文献关于混改的研究,挖掘和分析基于混改背景的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因素,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混改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为今后拟实行混改的国有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通过二维绩效评价从混改的角度探索企业绩效产生变化的原因,以上海市大型国企集团混改试点绿地集团为例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旨在用量化的结果,探索通过混改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方法,希望从混改角度出发的对绿地集团的绩效评价分析和研究能够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的企业绩效与股权结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绿地集团的一系列混改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其混改期间相关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根据其在行业对比下的表现情况,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维度对混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拓展了新一轮混改下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混改是在适应我国特殊国情的形势下提出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国际学术界研究的比较少,并且我国学术界对混改的研究多集中在混改文件的解读和混改路径的分析上,对混改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少,在少有的研究文献中,很多也是围绕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混改展开的,而针对新一轮混改的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填补和拓展;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治理的研究,从浅层次来看,混改是股权结构优化,但是其根本问题在于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改善与提高,合理的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尤为重要,它是决定着企业绩效能否得到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股权结构、所有制混合程度构成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内容,对公司治理的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混改对企业绩效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公司治理理论;通过对绿地集团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本文可以为混改提供部分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帮助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混改相关配套政策,使今后拟进行混改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借鉴和参考,调动国有企业进行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我国国企改革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国资保值增值。

明星[5](2010)在《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农垦企业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多级法人和多层次经营体制,属于国有经济,具有区域性、社会性、产业综合性等特点。农垦企业不仅仅是一个企业,通常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需要为企业所在地的居民提供相当数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正是由于农垦经济承担着稳定社会等非经济性职能,其国有资产的计量十分困难,财务绩效评价由于经营活动的社会性内涵带来偏差,客观上存在研究难点。本文研究从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解释开始,在对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和实践成果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对农垦国有资产财务效益状况、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绩效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以期对农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决策部署提供依据,提高农垦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本论文的主体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学者在财务绩效评价方面所做贡献的简要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本部分在简要概述农垦系统经济现状和交代研究对象基本背景的基础上,借鉴业已颁布的有关国有资产财务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构建出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简要解释说明。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八章。资产和负债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拥有经济权利和应履行经济义务的最基本的外在表现。本部分首先从农垦系统国有资产和负债入手,简要分析了1998—2005年间资产和负债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而对农垦国有资产1998—2005年间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进行逐一分析,得到各垦区间和东中西部间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垦系统国有资产的财务绩效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农垦系统财务绩效评价结果,认清农垦整体的经营现状、各垦区的优劣势以及目前所处的位置,这对农垦国有资产的监管具有现实意义。第四部分,即第九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扼要地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文献几乎没有涉及到对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的评价,因此本文研究在内容方面是首次系统研究,为更深入探讨农垦国有资产财务效率和管理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2、构建了农垦国有资产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农垦国有资产管理和绩效考核有参考价值。3、首次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评价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分别对农垦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个别分析和综合分析,既反应出个别指标的变化,又对农垦系统的财务绩效有了整体认识,统分结合,更具说服力。4、从微观上对各垦区的财务绩效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这样既能考察农垦系统财务绩效的整体情况,又找出了各垦区间的差异,对考察个别垦区在农垦系统中的位置也有重大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余海涛[6](2007)在《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实现,我国在发电侧引入了竞争,组建了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形成了发电侧电力市场。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企业效绩评价,是当前电力企业集团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将对经营单位的效绩评价等同于对经营者团体的效绩评价,这样反映不出经营者在任职期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做的主观努力,对经营者起不到很好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同时,现行的评价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对结果效绩的评价上,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资源配置等缺乏密切的联系。针对现行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发电集团内部财务效绩形成与经营者效绩形成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为出发点,以效绩形成和效绩管理为主线,通过研究发电集团内部财务效绩与经营者效绩目标的协同机理以及两者的关系,同时充分考虑发电集团内部效绩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发电企业的行业特性和经营特点,为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改善发电集团公司下属的发电企业子公司整体效绩管理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为下属发电企业经营者的选择、监管、约束和有效激励提供可靠依据,为促进发电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和效绩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这套体系包括财务效绩评价体系和经营者效绩评价体系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评价体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过程效绩评价与结果效绩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的统一、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并重。

陆庆平[7](2006)在《企业绩效评价新论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用于监管企业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借鉴国外市场经济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运用企业绩效评价监督约束企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向。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之一的企业绩效评价,正经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企业管理方式不断更新的考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日益深入的讨论。就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工作而言,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每一项应用研究都有其理论基础。本文从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和原理为出发点,研究评价活动本身遵循的理论,构建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柜架。并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研究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着重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预算理论、激励理论等入手,深入研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产生、构建、完善及应用等理论性内容。企业绩效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导向的前提,为充分发挥企业绩效评价的导向功能,必须确立评价的基本理念。本文认为,正确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谋求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所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企业管理要求,以价值判断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应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方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体现企业各利益主体目标的最大化,即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的利益保障,员工权益保障,政府公共收益保障,企业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各利益主体目标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就得到了实现。本文首次以利益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五维一体”的绩效价值理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建构新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绩效评价服务于包括企业出资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本文认为,应按照新的企业绩效评价理念,研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企业短期财务指标的改善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只有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系统地考评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情况。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根本宗旨;在具体财务指标的设计上,吸取杜邦分析方法财务指标至上的合理内核,同时考虑非财务指标的辅助作用,关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部分团体的特殊利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互相补充。采取平衡计分卡思维方式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对企业绩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开放的综合判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应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政府间接管理国有企业服务;二是为企业出资人服务;三是为企业的债权人服务;四是为激励企业经营者服务;五是为企业经营者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六是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服务;七是为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服务等。企业绩效评价是一门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由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发展迅猛,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经营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与此相适应,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进行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的方向是进一步探索建立战略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需要。

吴桂平[8](2005)在《面向对象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效绩评价是一个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它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财务分析发展到今天将财务和非财务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的全面综合评价,并越来越关注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效绩的影响。 本文在第一部分对企业效绩评价的概念和发展过程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回顾。提出了企业效绩评价应该从价值、时间、空间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的新观点。指出了影响企业效绩的内外部因素,并总结了国内外企业效绩评价的发展过程和西方企业比较典型的效绩评价方法。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系统框架,包括建立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在论文第三部分,在总结我国已有效绩评价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新型效绩评价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套面向对象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该系统基于效绩评价的两个基本功能和效绩测度的三个维度,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企业效绩评价应包括的基本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了相应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保证了评价系统的广泛适用性和科学性。最后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效绩比较方法——用效绩变异度来比较企业当前效绩对于历史效绩和预期效绩的差异。

陈志军[9](2005)在《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公益事业。国有林业企业是国民经济和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国有营林企业和国有林产工业企业。效绩评价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监管手段,对建立国有林业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效绩评价的起源和理论解释为逻辑起点,在吸收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和平衡计分卡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有林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态势,试图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重点从经济管理思想和现代林业理论发展的视角,论述了林业企业效绩评价的发展原理和演进历程,着重介绍平衡计分卡在国外林业效绩评价中的应用,在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国有林业企业战略环境变革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缺陷,提出构建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然后采取专家评定法,分别设计了国有营林企业和国有林产工业企业的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最终认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战略管理的需要,建立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体系,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出发,以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为核心,以评价指标选定为重点,以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为基点,按照不同类型国有林业企业特点分类设计指标体系。

孟建民[10](2004)在《中国企业效绩评价研究(下)》文中指出 三、构建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选择 企业效绩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必须以系统理论思想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等科学理论、科学方法为基础,做到理论方法研究与评价实际应用之间有机衔接,构成集成式智能化的评价支持系统。

二、建立资产、负债内部比率指标 进一步完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资产、负债内部比率指标 进一步完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文献
        二、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献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献
        四、文献综述简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财务绩效评价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权变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云南白药的混改历程
    第一节 云南白药基本介绍
        一、集团简介
        二、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云南白药混改之路
        一、混改背景
        二、混改历程
第四章 混改前后云南白药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第一节 云南白药混改前后财务绩效评价
        一、偿债能力
        二、盈利能力
        三、营运能力
        四、成长能力
    第二节 云南白药与北京同仁堂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一、同仁堂基本介绍
        二、云南白药与同仁堂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第三节 云南白药与行业均值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一、偿债能力比较
        二、盈利能力比较
        三、营运能力比较
        四、成长能力比较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偿债能力方面
        二、盈利能力方面
        三、营运能力方面
        四、成长能力方面
    第二节 建议
        一、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
        二、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资本保全增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进一步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2)转型融资平台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SD省G公司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有关政府融资及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方面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概念与转型
        2.1.1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概念界定
        2.1.2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内涵特征
        2.1.3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运作方式
        2.1.4 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变迁挑战
    2.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财政分权理论
        2.2.3 理论评述
    2.3 财务绩效的研究理论与评价方法
        2.3.1 财务绩效理论
        2.3.2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第3章 转型融资平台G公司概况及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3.1 G公司简介及其转型发展的历史背景
        3.1.1 G公司简介
        3.1.2 G公司转型发展背景
        3.1.3 G公司的运作方式及发展优势
    3.2 转型融资平台G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3.2.1 G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现状
        3.2.2 转型G公司开展财务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
    3.3 G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3.3.2 确定评价内容
        3.3.3 筛选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第4章 转型融资平台G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4.1 研究问题与思路
        4.1.1 问题的提出
        4.1.2 案例选取与研究思路
    4.2 量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4.2.1 熵值法的选用
        4.2.2 建立模糊关系评价矩阵
        4.2.3 无量纲化处理正负向指标
        4.2.4 评价矩阵的权重计量
        4.2.5 计算综合评价值
    4.3 G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4.3.1 G公司财务绩效整体得分情况
        4.3.2 公益性能力得分评价
        4.3.3 发展能力得分评价
        4.3.4 偿债能力得分评价
        4.3.5 盈利能力得分评价
        4.3.6 营运能力得分评价
    4.4 财务绩效评价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公益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4.2 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4.3 偿债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4.4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4.5 营运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转型融资平台G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及提升建议
    5.1 财务绩效评价结果
        5.1.1 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公益性能力较好
        5.1.2 偿债能力较弱
        5.1.3 盈利能力不稳定
    5.2 转型融资平台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建议
        5.2.1 政府层面优化政府投融资体系顶层设计
        5.2.2 金融机构层面提供融资监管与保障措施
        5.2.3 企业层面科学管理经营,创新融资模式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中成药
        2.1.2 财务绩效
        2.1.3 财务绩效评价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权变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3.1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界定
    3.2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特征
    3.3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3.3.1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地域分布
        3.3.2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应收账款情况
        3.3.3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创新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3.3.4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
4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4.3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初步分析
        4.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4.3.2 评价指标初步分析
    4.4 熵权法模型的建立
        4.4.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4.4.2 构建熵权法模型
        4.4.3 熵权法模型的结果
    4.5 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4.5.1 沃尔评分体系的修正
        4.5.2 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5.3 综合评价的结果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行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两级分化趋势较明显
        5.1.2 整体盈利潜力大,资产利用率和资本结构问题突出
        5.1.3 实力较强企业资产带来利润较多,短期偿债能力优秀
        5.1.4 相对滞后的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账款回收困难重重
    5.2 提升中成药行业财务绩效管理水平的建议
        5.2.1 品牌战略拓宽市场,精细化管理提升高效性
        5.2.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5.2.3 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收益,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
        5.2.4 提高行业集中程度,减少药品同质化现象
        5.2.5 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继续增加科研创新投入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6、2017和2018年各评价指标基础数据
附录B 2016、2017和2018年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1.4.1 主要贡献
        1.4.2 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
        2.1.2 企业绩效
    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2.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2.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2.3 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3.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现代产权理论
        3.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4 公司治理理论
    3.2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分析
        3.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3.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3.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3.3.1 股权结构
        3.3.2 治理结构
        3.3.3 治理机制
        3.3.4 治理环境
    3.4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维度分析
        3.4.1 财务绩效
        3.4.2 市场绩效
    3.5 本章小结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
    4.1 绿地集团的基本情况
        4.1.1 混改前背景概况
        4.1.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4.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
    4.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绿地集团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分析
        4.3.1 股权层面作用路径
        4.3.2 公司治理层面作用路径
    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绿地集团企业绩效的中介传导效应
        4.4.1 公司治理
        4.4.2 经营机制
        4.4.3 融资渠道
    4.5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的具体分析
        4.5.1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的市场绩效评价
        4.5.2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的财务绩效评价
        4.5.3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补充分析
    4.6 本章小结
5.提升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多元化且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5.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3 将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选路径
    5.4 引入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各类资源优势
    5.5 推行并完善员工持股及职业经理人制度
    5.6 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明晰的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
    5.7 充分发挥政府在混改中的特殊职能和引导监督作用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一) 评价理论综述
        (二) 评价的基本理论综述
        (三) 西方国家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四) 国内财务绩效评价发展综述
        (五) 财务效绩评价体系的不足及改进
    三、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
        (二) 技术路线
        (三) 研究方法选取
    四、论文框架
    五、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垦经济概述
    一、农垦经济的基本情况
        (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二) 人均水平大幅提高
        (三)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不断改善
    二、所有制结构
        (一) 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二) 非国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三、产业结构
    四、区域结构
        (一) 垦区的地域分工格局基本确立
        (二) 主要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特色明显的产业带初步形成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国有农垦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历史
    三、农垦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与权重
    四、评价标准选择
    五、评价计分
    六、评价结果计算
    七、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四章 农垦国有资产与负债状况评价
    一、资产情况
    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
第五章 农垦国有资产财务效益状况评价
    一、净资产收益率
    二、总资产报酬率
    三、主营业务利润率
    四、成本费用利润率
    五、资产保值增值率
    六、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一) 聚类分析
        (二) 主成份分析法
        (三) 主成份与聚类分析结果
第六章 农垦国有资产的营运能力评价
    一、总资产周转率
    二、流动资产周转率
    三、存货周转率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
    五、劳动效率
    六、营运能力的综合评价
        (一) 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 主成份分析的结果与分析
        (三) 聚类分析
第七章 农垦国有资产的偿债能力评价
    一、资产负债率
    二、已获利息倍数
    三、速动比率
    四、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五、流动负债比率
    六、带息负债比率
    七、偿债能力的综合评价
        (一) 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二) 主成份分析的结果与分析
第八章 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一、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二、因子分析法
        (一) 数学模型
        (二) 因子模型中公共因子、因子载荷和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
        (三) 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方法
        (四) 因子旋转
        (五) 因子得分
    三、因子分析结果
        (一) 检验
        (二) 因子个数的确定和命名
        (三) 各垦区因子得分及排名
        (四) 聚类分析
        (五) 东、中、西部的差异分析
        (六) 结论
第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 资产与负债基本状况
        (二) 财务效益状况方面
        (三) 营运能力方面
        (四) 偿债能力方面
        (五) 运营效率综合评价
    二、政策建议
        (一) 建立农垦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二) 深化分离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减轻农垦企业的各种社会负担
        (三) 建立农垦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机制,严格履行对农垦企业及其管理者的绩效考评
        (四) 建立化解农垦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制度,减轻农垦企业的债务负担
        (五) 将目前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普及到农垦企业
        (六) 增加部分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统计指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附件1 KMO检验值
附件2 公共因子方差协方差矩阵
参考文献
致谢

(6)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企业效绩评价理论的发展
        1.2.2 我国企业效绩评价理论的发展
        1.2.3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理论的发展
        1.2.4 国内外效绩评价理论发展的启示
        1.2.5 我国电力企业效绩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与效绩评价
    2.2 系统论与效绩评价
    2.3 企业效绩评价相关理论
        2.3.1 企业效绩评价的概念
        2.3.2 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的要素
    2.4 企业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相关理论
        2.4.1 企业集团及其效绩评价模式
        2.4.2 企业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2.4.3 企业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的意义
    2.5 有关概念内涵的界定
        2.5.1 发电集团内涵的界定
        2.5.2 下属企业内涵的界定
        2.5.3 财务效绩内涵的界定
        2.5.4 经营者效绩内涵的界定
第3章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形成特性分析
    3.1 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和发电集团组建
    3.2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影响因素分析
        3.2.1 外部因素
        3.2.2 内部因素
    3.3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形成理论分析
        3.3.1 效绩形成投入要素分析
        3.3.2 效绩形成产出要素分析
    3.4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形成的特殊性分析
        3.4.1 发电集团下属企业技术特性和管理特性分析
        3.4.2 技术特性决定和影响效绩形成的特殊性
        3.4.3 管理特性决定和影响效绩形成的特殊性
第4章 发电集团内部财务效绩与经营者效绩关系研究
    4.1 发电集团下属企业责权利关系分析
        4.1.1 体制变革前后发电企业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4.1.2 发电企业责权利关系分析
    4.2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目标确定
        4.2.1 财务效绩目标确定
        4.2.2 经营者效绩目标确定
    4.3 发电集团内部财务效绩与经营者效绩作用关系分析
        4.3.1 财务效绩形成分析
        4.3.2 经营者效绩形成分析
        4.3.3 财务效绩与经营者效绩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关系
第5章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体系构建
    5.1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5.2 发电集团内部财务效绩评价体系构建
        5.2.1 财务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2 财务效绩评价标准的选取
        5.2.3 财务效绩评价计分方法的选择
    5.3 发电集团内部经营者效绩评价体系构建
        5.3.1 经营者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2 经营者效绩评价标准的选取
        5.3.3 关于经营者效绩评价计分方法的说明
第6章 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案例研究
    6.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6.2 评价实施过程
        6.2.1 评价所需数据的收集
        6.2.2 评价标准的选择
        6.2.3 财务成果指标评价计分
        6.2.4 非财务指标评价计分
        6.2.5 财务效绩评价总得分的计算
    6.3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求证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详 细 摘 要

(7)企业绩效评价新论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命题的提出
        (一)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问题
        (二) 企业绩效评价的导向问题
        (三)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问题
        (四) 企业绩效评价的服务功能问题
        (五) 企业绩效评价的应用方向及使用范围
    二、研究的基础
        (一)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状况
        (二)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目标
        (一)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核心的立意
        (二)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核心的现实意义
        (三) 构筑企业绩效评价的思想体系
        (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柜架安排
        (一) 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三)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
        (四)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经济环境及现实选择
        (五)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六) 以利益相关者视角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七)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八)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方向及其展望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
        1、观念创新
        2、思路创新
        3、方法创新
        4、应用创新
        (二) 不足
第一章 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评价的概念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涵义
        (一) 企业绩效的概念
        (二) 企业绩效评价的涵义
    三、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评价原理
        (一) 评价主体
        (二) 评价客体
        (三) 评价目标
        (四) 评价内容
        (五) 评价指标
        (六) 评价标准
        (七) 评价方法
        (八) 评价结论
    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 目标一致原则
        (二) 沟通原则
        (三) 激励原则
        (四) 客观公正原则
        (五) 比较原则
        (六) 成本效益原则
        (七) 可控原则
        (八) 实用性原则
    五、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 完善和改进国家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二) 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 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 促进企业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 正确了解自身差距,树立高标准的发展目标
        (六) 增强企业形象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章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直接动因,也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核心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使企业绩效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为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绩效评价追求的目标,也是不断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根本要求
    四、系统管理理论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以利于评价系统的规范发展和完善
    五、权变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保持评价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六、组织行为理论为企业绩效评价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给予了理论支持,力求评价体系应用和发挥更大的激励约束作用
    七、全面预算理论是实施企业绩效评价的前提,为实现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提供了保障
    八、激励理论实现了企业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第三章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评价的两种形式
        (一) 社会评价主要是信用评价,由社会中介机构完成
        (二) 政府评价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效绩评价
    二、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及现状
        (一) 成本评价
        (二) 财务评价
        (三) 价值评价
        (四) 综合评价
    三、国内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
        (一) 总量指标评价
        (二) 财务指标评价
        (三) 企业效绩评价
    四、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一) 国外三种评价方法的贡献与局限
        (二) 国内评价方法的贡献与局限
第四章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经济环境及现实选择
    一、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经济环境
        (一) 企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 企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 企业的战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向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新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提出的要求
        (一)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满足企业战略管理要求
        (二)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满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需要
        (三)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四)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综合绩效成果
        (五)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体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体现企业的综合价值观
    三、新环境下我国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现实选择
        (一)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 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特殊性
        (三) 新时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
        (四) 关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中的相关问题
第五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内涵及意义
        (一)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含义
        (二)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特点
        (三)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四)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目标的意义
    二、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绩效的核心
    三、债权人的利益保障是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一) 债权人的影响
        (二) 债权人的地位
        (三) 债权人的权益保障
    四、员工权益保障是企业绩效的重要基础
        (一) 员工权益涉及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两个方面
        (二) 员工对企业组织工作体系的影响
        (三) 员工权益保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五、政府公共收益保障是企业绩效的重要体现
        (一) 在企业发展中,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二) 政府政策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六、社会责任是企业长远绩效的根本保证
        (一) 增强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
        (二) 增强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三) 增强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销售量和顾客忠诚度
        (四) 增强社会责任,有助于构筑人才高地
        (五) 增强社会责任,有助于攻破市场壁垒
第六章 以利益相关者视角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企业绩效以价值判断为导向的评价理念,正确引导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方向
        (一) 经济增加值(EVA)的本质特征
        (二) 借鉴EVA体系,以价值判断为导向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三) 以EVA作为企业价值增值的衡量指标,明确了提升企业价值的主要途径
        (四) EVA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二、坚持企业绩效以财务效益为核心,运用并优化较为成熟的财务分析方法为评价体系建设服务
        (一)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特征
        (二) 杜邦财务分析方法的不足与评价体系的优化思路
        (三) 借鉴杜邦财务分析,构筑以财务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三、学习企业效绩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经验,建立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 企业效绩评价方法的基本特征
        (二) 企业效绩评价方法的优化思路
        (三) 借鉴企业效绩评价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结合、客观与主观并用的方法构建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四、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维方式,构建多维度企业绩效评价系统
        (一) 平衡计分卡的特征
        (二) 平衡计分卡为我国研究建立综合评价企业绩效新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三) 借鉴平衡计分卡构建思想,建立“五维一体”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第七章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绩效评价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一) 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
        (二) 债权人利益保障
        (三) 员工权益保障
        (四) 政府公共收益保障
        (五) 企业社会责任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评价内容
        (一) 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评价内容
        (二) 债权人利益保障评价内容
        (三) 员工权益保障评价内容
        (四) 政府公共收益保障评价内容
        (五)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内容
    三、构筑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模式
        (一) “五维一体”评价模式的建立
        (二) “五维一体”评价模式的研究内容
        (三)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构想
    四、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二)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
        (三) 评价指标的权数确定
        (四)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的选择
        (一)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的建立原则
        (二)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
        (三)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选择
    六、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一) 定量指标评价的方法选择
        (二) 定性指标评价的方法选择
    七、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及结论的产生
第八章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方向及其展望
    一、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应用方向
        (一) 为政府间接管理国有企业服务
        (二) 为企业出资人服务
        (三) 为债权人服务
        (四) 为激励经营者服务
        (五) 为企业经营者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六) 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服务
        (七) 为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服务
    二、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客观要求
        (一) 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二) 发展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是建立战略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
        (三) 改革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
    三、发展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改善外部环境
        (一) 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二)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三) 进一步拓展企业绩效评价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后记

(8)面向对象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企业效绩评价概述
    1.1 企业效绩与企业效绩评价
    1.2 影响企业效绩的因素
        1.2.1 影响企业效绩的外部因素
        1.2.2 影响企业效绩的内部因素
    1.3 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
    1.4 企业效绩评价发展综述
        1.4.1 西方企业效绩评价发展过程
        1.4.2 我国企业效绩评价的发展过程
    1.5 西方企业主要效绩评价方法述评
        1.5.1 杜邦模式
        1.5.2 EVA和REVA分析法
        1.5.3 现代模式
        1.5.4 沃尔模式
        1.5.5 平衡计分卡分析法
    1.6 西方企业效绩评价对我国企业效绩评价的启示
2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系统框架
    2.1 企业效绩评价的核心理论
        2.1.1 企业效绩评价产生的基本动因——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
        2.1.2 建立效绩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
    2.2 建立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的基本原则
    2.3 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的基本要素
        2.3.1 企业效绩评价的目的
        2.3.2 企业效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2.3.3 企业效绩评价的内容
        2.3.4 企业效绩评价的指标
        2.3.5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的权重
        2.3.6 企业效绩评价的标准
        2.3.7 企业效绩评价(计分)方法
        2.3.8 企业效绩评价的程序
    2.4 企业效绩管理和效绩评价的关系
3 建立我国新型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的基本思路
    3.1 对我国现有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的总结
        3.1.1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系统的主要特点
        3.1.2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
    3.2 建立我国新型效绩评价系统的思路
    3.3 企业效绩评价的新视角——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企业效绩评价
        3.3.1 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理解
        3.3.2 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效绩评价信息的不同关注
        3.3.3 建立以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主导评价主体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
4 面向对象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研究
    4.1 从以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主导的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确定评价内容
    4.2 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动态指标体系
    4.3 把效绩评价过程分成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部分
    4.4 根据不同的指标体系确定对应的指标权重
    4.5 企业效绩评价的实现过程
        4.5.1 评价指标结果的标准化处理
        4.5.2 综合计分
    4.6 一种关于企业效绩纵向比较的评价方法的探讨
        4.6.1 用效绩变异度来评价企业效绩
        4.6.2 分层指标变异度的处理
        4.6.3 用效绩变异度来评价企业效绩的步骤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的研究概述
    1.1 企业效绩评价的概述
        1.1.1 企业效绩评价的涵义
        1.1.2 企业效绩评价的基本内容
    1.2 国有林业企业的相关概念
        1.2.1 林业
        1.2.2 林业产业
        1.2.3 林业企业
        1.2.4 国有林业企业
    1.3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假设
        1.4.1 基本思路
        1.4.2 基本假设
    1.5 研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2 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的起源与理论解释
    2.1 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起源与变革
        2.1.1 人类社会早期的效绩评价思想
        2.1.2 现代公司的诞生与两权分离
        2.1.3 现代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发展变革
    2.2 管理相关理论对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的解释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最大”、“最小”法则
        2.2.4 权变管理理论
        2.2.5 系统管理理论
        2.2.6 战略管理理论
    2.3 现代林业理论对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的指导
        2.3.1 现代林业的内涵及其标准和指标体系
        2.3.2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2.3.3 林业分类经营
        2.3.4 现代林业理论的启示
3 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演变
    3.1 国外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3.1.1 原苏联森工企业经济效益指标
        3.1.2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森工企业传统的财务效绩考核
        3.1.3 平衡计分卡思想在国外林业企业中的应用
    3.2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的发展历程
        3.2.1 20世纪60年代国家对森工企业的考核
        3.2.2 20世纪70年代国家对森工企业的考核
        3.2.3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森工企业的考核
        3.2.4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
        3.2.5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方法演变的历史启示
    3.3 我国建立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3.3.1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的概况
        3.3.2 我国建立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现实意义
4 我国林业企业现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分析
    4.1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现行效绩评价制度的概述
        4.1.1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
        4.1.2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4.1.3 地方林业企业效绩考核办法
    4.2 新时期国有林业企业战略环境变化分析
        4.2.1 知识经济时代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林业的科学定位
        4.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4.2.4 林业经济全球化与林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4.2.5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4.2.6 推进五大转变是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4.2.7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深远
    4.3 我国林业企业现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4.3.1 不能适应新时期林业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
        4.3.2 不能反映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
        4.3.3 不能体现不同地区林业企业的可比性
        4.3.4 不能反映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3.5 不能保证基本假设的充分实现
        4.3.6 不能反映指标间的动态平衡性
5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构建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5.1.1 按照林业行业特点设计
        5.1.2 从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出发
        5.1.3 突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
        5.1.4 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5.1.5 首要目标是为国有出资者服务
        5.1.6 按照国有营林和国有林产工业分类设计
        5.1.7 实现结果层面指标与动因层面指标的平衡
    5.2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6 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6.1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6.1.1 导向性原则
        6.1.2 全面性原则
        6.1.3 重要性原则
        6.1.4 相关性原则
        6.1.5 效益性原则
        6.1.6 可行性原则
    6.2 评价指标设计方法
        6.2.1 理论分析与实地考察
        6.2.2 专家访谈与指标筛选
        6.2.3 问卷设计与专家选择
        6.2.4 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
        6.2.5 指标论证与意见征求
    6.3 国有营林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解析
        6.3.1 财务层面评价指标
        6.3.2 客户层面评价指标
        6.3.3 技术创新层面评价指标
        6.3.4 业务流程层面评价指标
        6.3.5 员工层面评价指标
    6.4 国有林产工业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解析
        6.4.1 财务层面评价指标
        6.4.2 非财务层面评价指标
    6.5 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与配套措施
        6.5.1 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6.5.2 国有林业企业战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配套措施
7 结束语
    7.1 全文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10)中国企业效绩评价研究(下)(论文提纲范文)

三、构建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选择
    (一)以系统分析思想为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理论。
    (二)以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为建立评价体系的科学基础。
    (三)以投入产出分析为评价体系的内在核心。
    (四)以多目标决策法建立多层次、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五)以隶属因子赋值法建立定性分析指标体系。
    (六)以平衡计分法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
    (七)以德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不同权重。
    (八)以沃尔比重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比标准体系。
    (九)以功效系数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分方法。
四、构建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定。
        1. 基本指标。
        2. 修正指标。
        3. 评议指标。
    (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1. 总权数与分层次权数的设置。
        2. 分项指标权数的具体设置。
    (三)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的选择与测算。
        1. 分行业、分规模定量标准。
        2. 定性评议标准。

四、建立资产、负债内部比率指标 进一步完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彪亚琴.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转型融资平台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SD省G公司的案例分析[D]. 胥维真. 山东大学, 2019(03)
  • [3]中成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赵婷婷.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D]. 牛燕妮.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农垦国有资产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明星.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6]发电集团内部效绩评价研究[D]. 余海涛.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2)
  • [7]企业绩效评价新论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D]. 陆庆平. 东北财经大学, 2006(05)
  • [8]面向对象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研究[D]. 吴桂平. 武汉大学, 2005(05)
  • [9]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D]. 陈志军.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5)
  • [10]中国企业效绩评价研究(下)[J]. 孟建民. 财政研究, 2004(08)

标签:;  ;  ;  ;  ;  

建立资产负债内部比率指标,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