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PI info 6.0软件计算年龄的经验

使用EPI info 6.0软件计算年龄的经验

一、应用EPI info 6.0软件计算年龄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秦玉玲,宋兵,张巍,吴丹,米来,郝莉燕[1](2018)在《强化培训对塞拉利昂军队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强化培训在塞拉利昂医院及其基层医疗点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塞拉利昂某大型综合医院——A医院及基层2个医疗点的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与技能的情况;通过预分析反馈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演练等强化培训,然后再次针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医护人员培训干预后职业风险认知和实践技能总体评分明显高于自身干预前的水平(P均<0.05)。但无论干预前还是干预后,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风险认知和实践技能总体评分均低于A医院。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干预,整体提高了当地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认知与技能水平,但基层医疗点条件差、人员素质偏低,实际操作技能还须进一步强化和督导。

霍文斌[2](2018)在《P2P网贷行业评级体系构建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2年穆罕曼德·尤努斯创办影子银行,小额贷款模式就此诞生,2005年,Zopa在英国的成立标志着P2P小额网贷业务的诞生,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P2P网贷在中国开始了发展,之后,国内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繁荣使得P2P网贷在国内一直保持着较快地发展。由于相关的监管部门对P2P网贷的发展持鼓励的态度,为了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科学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来帮助监管。到目前为止,P2P网贷整个行业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规模,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共有P2P网贷公司8665家,贷款余额9377亿元。由于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在这种体量下一旦出现风险事件,不仅会对合作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需要一个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全面地评估各贷款平台的综合实力,提高行业的信息透明度,降低风险。目前虽然已经有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相应的综合评估体系,但是有主观性较强,说服力不够的缺点。本文将P2P网贷行业信用评级体系分成对P2P网贷公司的综合能力评级和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两部分。P2P网贷公司的综合能力,由公司财产、盈利能力、资金周转情况、平台运营情况、人气五个指标来计算,每个指标又由相应的下一级指标来计算。基于所有的指标,采用熵权TOPSIS和熵权PROMETHEE方法,得到对每家P2P网贷公司的综合能力打分,根据打分情况对贷款公司进行排名,并分析排名结果和影响因素。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主要使用的是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于初次贷款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公司没有其账户记录的贷款者,基于其个人信息,建立数据挖掘模型,评估其信用状况;对于已经有账号的贷款者,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从其账户活动记录中提取出的特征数据,建立模型,评估其违约风险,对比分析各模型效果的不同和客户账户活动信息在违约预测中的作用。在构建的体系评估结果中可以看到,对网贷公司的评估中,使用熵权TOPSIS和熵权PROMETHEE法得到的排名结果中,前十名重合度较高,说明网贷行业中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综合实力较其他公司有很大的优势,而对排名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平均预期收益率、平均借款时间、运营时间,针对本研究选用的数据,熵权TOPSIS和熵权PROMETHEE法的评估结果更具有前瞻性,即使用熵权TOPSIS和熵权PROMETHEE法的结果可以预测下个月各贷款公司的排名变化;对客户的评估中,使用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分类回归树四种模型,其中支持向量机的结果是最好的,基于脱敏数据的模型准确率65%左右,其他几种模型准确率也在55%以上,加入描述客户活动信息的数据后,模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大部分有提升,其中逻辑回归的特异度提升最为明显,提升量为7个百分点。

李冬梅[3](2017)在《辨证论治干预血吸虫肝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血吸虫肝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以判定其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血吸虫肝病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纳入研究,以常规治疗措施为对照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记录,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血清进行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比较,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在随访期间,采用HAMD量表观察抑郁改善情况,以及采用CLQD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结果](1)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者34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6例,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67%(P<0.05)。(2)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ALT(64.21±45.12)U/L、AST(78.34±48.91)U/L、TBiL(15.21±10.28)umol/L 的水平降低明显(P<0.05)。(3)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168.22 ± 18.23)、PCⅢ(121.85±52.78)、LN(94.22±15.78)、Ⅳ-C(67.31±40.22),水平降低明显(P<0.05)。(4)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中的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分(9.77±1.34)分及精神性抑郁(5.42±2.11)分、躯体性抑郁(5.08±2.34)分,均降低明显(P<0.05)。(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LQD量表中的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腹部症状(2.18±0.45)分、乏力(2.07±0.37)分、全身症状(3.22±1.00)分、活动能力(2.87±0.66)分、情感职能(3.06±0.88)分、焦虑评分(2.14±0.55)分,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结论]1辨证论治治疗血吸虫肝病,效果较佳。2辨证论治治疗血吸虫肝病,可较好的降低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朱龙川[4](2017)在《基于肝硬化数据库研究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病原学特征与快速筛查模型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症状性细菌性腹水(symptomatic bacterascites,SB)是一种变异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有感染表现,但腹水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250个/mm3,仅能通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确诊。由于腹水培养常耗时数日,故临床难以及时发现SB。目前,缺乏早期诊断SB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建立肝硬化数据库来总结SB病原学特点和探索SB快速筛查模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1.创建肝硬化数据库参照国内外肝硬化相关诊疗指南,经专家讨论确定数据库拟收集的内容,然后运用Epi InfoTM 7软件创建肝硬化数据库并录入临床数据。2.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病原菌及耐药特征从创建的数据库中筛选腹水培养阳性的SBP病例,分为SB组与常规SBP组(腹水PMN计数≥250个/mm3)。比较两组病原菌构成、耐药特征及预后。3.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筛查症状性细菌性腹水从创建的数据库中选取符合要求的肝硬化病例,分为SB组与非感染性腹水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价PCT及CRP筛查SB的价值。4.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从创建的数据库中选取符合条件的肝硬化病例,分为SB组与非感染性腹水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自变量并构建SB快速筛查模型。将SB快速筛查模型判为阳性的新入院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给予抗菌素治疗)与对照组(不予抗菌素治疗)。前瞻性比较两组的治疗应答率、病情变化及预后。结果:1.创建肝硬化数据库 建立的肝硬化数据库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界面、病史资料界面、主诉体检界面、实验室检查界面、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界面、内科治疗界面、干预治疗界面、病情评估及预后界面、并发症界面及出院随访界面,具有数据录入、数据自检、自动计算等功能,目前已录入568例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2.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病原菌及耐药特征共收集SB组103例和常规SBP组110例。SB组病原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5.3%,53/103),常规SBP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8%,7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6.18,P<0.01)。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未加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分级,在SB组为安全和预警,在常规SBP组为安全和不宜经验用药。患者30天内死亡率在SB组为36.9%(38/103),在常规SBP组为43.6%(48/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005,P=0.316)。3.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筛查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共纳入SB组30例与非感染性腹水组51例。PCT、CRP、两者串联、两者并联诊断SB的AUC依次为0.725、0.848、0.737、0.706,两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SB的最佳界值,PCT为≥0.43ng/m L,CRP为≥12.76mg/L。依据上述界值,PCT、CRP、两者串联、两者并联诊断SB的敏感性依次为70.0%、70.0%、53.3%、86.7%,特异性依次为76.5%、88.2%、94.10%、74.5%。4.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回顾性纳入SB组103例与非感染性腹水组204例,利用其临床数据构建了以体温、腹部压痛、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腹水有核细胞计数为参数的SB快速筛查模型。模型诊断SB的AUC为0.939,最佳诊断界值为筛查评分≥0.328,其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2.2%。前瞻性纳入试验组12例与对照组12例。试验组有6例全程使用头孢他啶,另6例因治疗反应不佳而调整抗菌素。至研究终点时,两组治疗应答率分别为66.7%(8/12)与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6)。试验组中腹水PMN计数≥250个/mm3、腹水有核细胞计数≥500个/mm3、腹水培养阳性、确诊SB、发热且腹痛、腹部压痛或/和反跳痛以及肝性脑病的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事件。结论:1.Epi InfoTM7软件构建肝硬化数据库切实可行,能有效协助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科研。2.SB与常规SB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特点不同,而预后相当。经验性初治,未加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可用于SB,但不宜用于常规SBP。3.血PCT、CRP及两者联合对SB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各有优势,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4.SB快速筛查模型可有效识别SB病例,对该模型判为阳性的患者使用抗菌素可使其获益。

朱秋艳[5](2017)在《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控现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云南省乙脑流行趋势及三间分布规律,探讨乙脑发病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初步评估乙脑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云南省2007~2016年的乙脑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相关图表的制作,采用Epi Info 3.5软件进行地图制作;2.对2016年我省研究现场报告的乙脑确诊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每例病例按同社区、±5岁匹配4名对照,以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调查并回收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核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病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2016年研究现场报告的乙脑病例所在村/社区均开展乙脑防控现状调查,每个村/社区随机抽取≥10名10岁以下儿童做接种率调查,其监护人做乙脑知识知晓率调查,负责该辖区的村级预防接种医生开展乙脑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及核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率、构成比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2007~2016年云南省报告乙脑病例3032例,年均发病率0.66/10万,死亡157例,年均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为5.18%,乙脑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病例集中分布在云、贵、川交界处的昭通市,及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德宏州、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和普洱市;病例全年散发,7523%的病例集中在27~37周(6~9月),呈现“多峰现象”,峰度逐年趋于平缓;男女性别比为1.46,历年来男性发病数均高于女性;历年发病均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随着年份的增加,<15岁人群构成比有所下降,发病率以2~8岁年龄组人群较高,成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病例以散居儿童、学生及农民为主,农民发病占比有所增加。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累计纳入16个因素,固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知道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乙脑(OR=0.49)、接种乙脑疫苗(OR=0.26)是乙脑发病的保护因素,流动人口(OR=2.34)、有蚊子叮咬史(OR=2.52)是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筛选出≥18岁人群进行乙脑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固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里或房屋周围有盛脏水的容器(OR=2.60)是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3. ≥2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9.83%,全程接种率为71.54%,严格按照国家推荐免疫规划程序时间间隔完成乙脑疫苗两剂次接种率为51.00%。疫苗漏种率为10.16%,以“10岁~”、流动儿童以及哈尼族儿童较高,红河州、版纳州、昭通市漏种率较高;首针及时率为65.85%,以昆明市(89.04%)、普洱市(73.77%)较高,首针漏种率为10.98%,以红河州(24.39%)、版纳州(17.31%)较高,第二针漏种率为27.44%,以红河州(70.73%)、版纳州(40.38%)较高。户籍、职业是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4.监护人乙脑知晓率为15.34%,以昆明市(30.05%)最高,红河州(0.00%)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文化程度、收入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对乙脑知识知晓的监护人使用灭蚊剂和蚊帐等防蚊措施、为儿童接种疫苗以及主动了解疫苗等情况均高于不知晓的人群;儿童监护人获取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生(61.59%)、亲友(24.13%)、电视(20.63%)、网络(10.79%)等,少数民族、小学及以下学历、农民及经济状况在平均水平以下的人群以医生告知为主;对知识来源信任度排行依次是医生、电视、宣传册、亲友、手机短信、广播、网络、报纸。居民对当地村医的满意度为84.98%,信任度为89.98%。5.调查村级预防接种人员68名,64.71%无职称,72.06%为中专及以下学历。知晓率为75.00%,以“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时间”知晓率最高,以“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乙脑传染源”的知晓率较低,≥15年工作年限的村医知晓率偏低;97.06%的村医认为有必要针对乙脑进行宣传教育。过去一年内,16.18%的村医开展≥3次乙脑及相关宣传,宣传方式为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和上门宣传,大部分村医认为当地宣传的次数、力度、深度及广度均有所欠缺;过去1年内,29.41%的村医未收到任何宣传资料,88.24%的村医接受乙脑相关培训为0~2次,除培训外,村医知识来源主要为书籍和临床医生告知。[结论]云南省乙脑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乙脑发病率显着下降。病例分布具有时间聚集性和空间聚集性,成人发病、农民发病有上升的趋势,相关医疗机构应于流行季节前落实乙脑高发州市各项乙脑防控工作,鼓励成人尤其是农村人群接种乙脑疫苗。流动人口、有蚊子叮咬史、家里或房屋周围有盛脏水的容器是乙脑发病的高危因素,接种疫苗、开展健康教育是乙脑发病的干预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查漏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积极开展乙脑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乙脑严重性的认识,改善人居环境的卫生,使用灭蚊剂、纱窗等防蚊灭蚊措施。我省乙脑高发地区存在免疫空白,且接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超生及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是疫苗接种的薄弱人群,红河州、版纳州、昭通市是疫苗接种的薄弱地区;高发地区村医对乙脑及乙脑疫苗知晓率不高,村医针对乙脑相关知识开展宣传教育的次数、力度、内容均有所欠缺,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儿童监护人乙脑及乙脑疫苗知晓率偏低,尤其是少数民族、低学历及低收入人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超生及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加强村级人力资源建设,完善乡村两级的考核及培训机制,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改善居民对乙脑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促使居民自觉参与乙脑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控制乙脑发病。

王韬[6](2015)在《新疆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对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进而有效的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依据。本文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新疆地区在2012年至2014年三年内开展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基本情况、培训考核成绩、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最终效果进行合理性的评价与分析,进而为新疆地区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依据与理论支撑。方法:采用观察法和访问法收集住院医师的基本信息,并对各组间的均衡性进行检验;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调查;采用实验法、访问法对培训考核各方面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用LSD法对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均数的比较。对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按照所在二级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和医技三个组别,对每个组别的各项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对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LSD法进行均数对比,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疆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效率分析。本研究应用Epi info软件建立各数据库,通过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查,同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新疆地区2012年至2014年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在病历质量和总成绩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对比之后能够清晰地发现,不同年份的住院医师其培训成绩具有明显的不同;在具体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将住院医师分为二级学科组别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三组,即:内科、外科、医技组,并对其培训一年之后的每一项成绩进行对比,最终有效的分析出这三组住院医师在专业理论知识、病历质量、临床技能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相互对比后明确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能够有效的发现,此次考核所采用的调查表在实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可行性,有效的反映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具有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社会化招生前后住院医师培训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有效的反映出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在专业技能方面需要对培训环节进行综合性的强化;在对住院医师进行分组之后培训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内科、外科、医技组三组住院医师在专业理论知识、病历质量、临床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上述统计分析能够全面有效的为日后制定专科医师培训的具体要求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实证依据。

杨洁[7](2014)在《以医院为基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时空分布及相关气候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典型,以体内T、B细胞异常活化,炎性因子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主要特征。可以造成包括皮肤、粘膜、血液、肾脏、脑、关节等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损伤。继乳腺癌之后,SLE已然成为又一个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虽然众多学者对SLE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但其发病机制及疾病活动的诱因目前尚未明确,普遍的观点认为SLE是遗传、环境、社会心理及行为方式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中遗传因素为SLE的发病提供了遗传上的易感性,是SLE发生的根本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促发SLE的外因,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SLE的发生发展。随着功能候选基因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发现了几十个新的SLE遗传易感基因。但是SLE的遗传度仅为40%-60%,即使是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SLE的病例分布仍然存在明显的国家和地区差异。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SLE在非洲并不常见,但是生长在欧洲或美国的非裔黑人,其SLE患病率高达207/10万,显着高于白人。总体来看,世界SLE的患病率大约为17/10万~48/10万,美国大约为15/10万~50/10万,欧洲大约为20/10万~40/10万,低于美国。关于亚洲人SLE的流行情况的报道结果差异也比较大,患病率约为30/10万~100/10万,与美国人相近,高于欧洲人。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除了遗传因素外,必然存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响SLE病例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分布。气候因子,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实在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气温、气压、紫外线等气候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炎症介质来影响疾病过程。而紫外线作为一个重要的气候因素,一直被认为是诱发狼疮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依此推测,紫外线最强的夏、秋季是狼疮的高发季节。然而也有研究指出SLE疾病活动存在“反季节性”现象,冬春交界因狼疮活动而住院的SLE患者数最多;而夏秋交界因狼疮活动而住院的SLE患者数较少,并与气温等气候因素相关。因而,进一步分析SLE的“时空分布模式”有利于发现影响SLE发生发展的气候因子,从而针对易感人群科学制定“季节性”的诊疗方案。此外,由于SLE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上,在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导致的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使在相同的气候环境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气候因素对SLE时空分布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考虑遗传因素这个SLE发生的根本内因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国内外多项研究通过计算贝叶斯因子或Spearman相关系数发现了多个与温度、纬度等气候变量强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其中包括多个被证实参与了免疫应答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气候变量可以通过改变这些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从而影响其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例如,纬度可以影响TP53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42522风险等位基因C在癌症患者中的分布;同样的与夏季相对湿度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PTGER4的多态性位点rs4613763与克罗恩病相关。尤其是与夏季太阳辐射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PCDHl8上游启动子区域的多态性位点rs2313132以及与相对湿度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HLA-DQA1的第一内含子区域的一个多态性位点rs2187668被证实与SLE遗传易感性相关。以上研究表明,遗传突变以及气候因子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LE病例分布可能存在显着的时空分布特征,而气候因子可能在这种时空分布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收集整理安徽省两所大型三甲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不同年限跨度的SLE病例资料和安徽省不同年限跨度的气象数据,探索SLE病例分布的时空特征以及在此过程中气候因子的作用。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检测技术,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间、不同地貌单元SLE患者组间以及不同临床症状SLE患者组间与气候变量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PcDHl8、TP53、HLA-C以及TLR6的SNPsrs2313132、rs1042522、rs10484554和rs5743810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以探讨气候因素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本课题的完成将有助于发现SLE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影响SLE的气候变量并揭示遗传突变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SLE的发病机制,为制定SLE新的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目的通过整理分析两所医院SLE病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探索SLE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广义相加模型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SLE相关的气候危险因素。比较与气候因素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PCDH18、TP53、HLA-C以及TLR6的SNPs rs2313132、rs1042522、rs10484554和rs5743810在SLE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不同临床表现SLE患者组间以及不同地貌单元SLE患者组间(淮河中游平原、江淮丘陵台地、沿江平原、皖南丘陵山地、皖西丘陵山地)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合地形地貌探讨气候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以及临床症状的关联。从而针对易感人群制定“季节性”的诊疗方案,指导SLE患者及时应对各种不良气候因子可能带来的损伤。方法分三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分析安徽省立医院、安医附院SLE病例的时空分布。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00-2012年间首次发病时间、居住地址以及居住地地形明确的SLE病例资料共计3365例(确定入选SLE病例的首次发病时间,作为新发病例进入统计分析,每个病人只计算一次,避免重复计数)。获取安徽省1:25万数字地图,以县为单位,应用Epi Info2002软件建立2000-2012年来源于两所医院SLE病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按照地形地貌,对五个地貌单元(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沿江丘陵平原、皖南丘陵山地、皖西丘陵山地)来源于两所医院的SLE累计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地貌单元累计SLE病例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SLE的病例分布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分别以年、月为单位,整理两所医院2000-2012年SLE每年、每月的新发病例人数,应用SPSS11.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不同季节来源于两所医院的SLE新发病例数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SLE的病例分布是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模式”。第二阶段,分析气候变量与SLE的相关性。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cdc.cma.goc.cn/)获得安徽省2000-2012气候资料的年值、月值数据集,应用SPSS11.0软件做年气候变量与两所医院年新发SLE病例数的散点图,应用R软件做月气候变量与两所医院月新发SLE病例数的时间序列分布图,利用R软件广义相加模型做月气候变量与月新发SLE病例数的指数平滑图。应用SPSS11.0软件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诊断方法诊断各气候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若各气候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要气候信息,用提取出的气候因子主成分代替原始气候变量。应用SPSS11.0软件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气候变量与新发SLE病例数的多元回归方程。第三阶段,分析与气候变量具有强相关性基因的SNPs对SLE疾病易感性及其临床表现的影响。收集的1470例SLE病例血液样本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并由两名副主任以上级别的专科医生确诊。收集的2283例对照为不具备SLE诊断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无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被调查前一个月内身体健康,未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及无重大疾病史的健康志愿者。在获取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抽取5ml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equenom MassArrfly(?)SN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PCDHl8. TP53、HLA-C以及TLR6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313132、rs1042522、rs10484554和rs574381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Epi Data3.0以及Epi info2002软件双重录入并检错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χ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的分析,t检验用于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计算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的OR值和P值;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 rium,HWE)的计算采用Stara10.0软件,检验水准α=0.05。结果第一阶段纳入3365例SLE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两所医院SLE病例的时间分布分析。在进行SLE病例的空间分布统计分析时,考虑到两所医院均坐落于合肥市,两所医院来自于合肥地区的患者数目相对较高,纳入该地区的SLE病例会影响SLE病例空间聚集性的分析,故删除合肥市及三县一郊的SLE病例共911例。(1)两所医院2000-2012年SLE病例共计3365例,年新发SLE病例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并未发现两所医院的SLE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模式,但每年的6、7月新发SLE病例较多。(2)除合肥市及三县一郊外,来源于两所医院的2454例SLE病例分布在全省的68个地市。按照地貌单元应用SPSS11.0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地貌单元的累计SLE病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428,p<0.000),两所医院的SLE病例具有显着的空间聚集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中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山地。第二阶段纳入3365例SLE患者进行SLE与气候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按照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对安徽省气候数据的监测数值,纳入的气候变量有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平均气压、极端最高气压、极端最低气压、平均气温、平均气温距平、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1)年气候变量与两所医院的年新发SLE病例数散点图(R2=0.903)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rs=-0.839,p<0.01)表明年平均风速可能与两所医院的年新发SLE病例数线性相关。(2)多重共线性诊断表明年气候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对年气候变量的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四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79.798%。其中第一主成分反应了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距平、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最小相对湿度、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主要反映的是气压、气温、湿度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百分率,主要反映的是日照和降水信息;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年极端最高气压、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反映的是极端气压、气温信息,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年极端最低气压、年平均风速,主要反映的是风速信息。(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气候变量的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气压、气温、湿度信息)(p<0.05)、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风速信息)(p<0.01)与两所医院的年新发SLE病例数的对数值负相关,建立年气候变量主成分与两所医院的年新发SLE病例数的回归方程为:Log(number of yearly SLE patients)=2.371-0.165Component4-0.096Component1。(4)月气候变量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的时间序列分布图表明风速、气压、相对湿度可能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负相关;气温、降水量可能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正相关。(5)月气候变量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的指数平滑图表明温度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之间呈现非线性关联,温度超过20℃时,SLE发病的风险开始增加较快,到约27℃时达到最高点,随后下降;平均风速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之间呈现非线性关联,风速超过2.2米/秒时,SLE发病的风险开始快速减少;降水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之间呈现非线性关联,降水超过150毫米时,SLE发病的风险开始增加较快,到200毫米时打到最高点,随后下降;气压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之间呈现非线性关联,气压超过1010百帕时,SLE发病的风险开始快速增加。(6)多重共线性诊断表明月气候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对月平均气候变量的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46%。其中第一主成分反应了月平均气压、月极端最高气压、月极端最低气压、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月降水量,主要反映的是气压、气温、降水量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月日照时数、月日照时数百分率、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最小相对湿度,主要反映的是日照和湿度信息;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月平均风速、月最大风速、月极大风速,主要反映的是风速信息。(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月气候变量主成分三(主要反映的是风速信息)(p<0.01)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的对数值负相关,月气候变量主成分一(要反映的是气压、气温、降水量信息)(p<0.01)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的对数值正相关。建立年气候变量主成分与两所医院的月新发SLE病例数的回归方程为:Log(number of monthly SLE patients)=21.548-4.377Componen3+3.647Component1。第三阶段纳入1470例SLE患者、2283例健康对照。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中与气候变量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PCDH18、 TP53、HLA-C以及TLR6的SNPs rs2313132、rs1042522、rs10484554和rs5743810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1)HWE检验4个SNP位点rs2313132、rs1042522、rs10484554和rs5743810在SLE病例、对照组中均已达到遗传平衡(rs23132:x2=0.021,p:0.8851;rs1042522: x2=0.198,p=0.6567;rs10484554: x2=0.366,p=0.5454;rs5743810:x2=0.013, p=0.9081)(2)与气候变量具有强相关性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遗传易感性的关联a)PCDH18基因rs2313132位点GG、AG和AA三种基因型频率在1470例SLE患者组中分别为1例(0.07%)、106例(7.21%)和1363例(92.72%),在2283例对照组中分别为2例(0.09%)、138例(6.04%)和2143例(93.87%),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HLA-C基因rs10484554位点TT、CT、CC三种基因型频率在1470例SLE患者组中分别为22例(1.50%)、290例(19.73%)和1158例(78.77%),在2283例对照组中分别为31例(1.36%)、445例(19.49%)和1807例(79.15%),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R6基因rs5743810位点CT、CC两种基因型频率在1470例SLE患者组中分别为8例(0.54%)和1462例(99.46%),在2283例对照组中分别为11例(0.48%)和2272例(99.52%),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P53基因rs1042522位点CC、GC、GG三种基因型频率在1470例SLE患者组中分别为269例(18.30%)、694例(47.21%)和507例(34.49%),在2283例对照组中分别为465例(20.37%)、1119例(49.01%)和699例(30.62%),病例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 vs. G: P=0.01, OR=0.89,95%CI:0.81-0.97; CC vs.GG:P=0.02, OR=0.80,95%CI:0.66-0.96; GC vs. GG:P=0.04, OR=0.86,95%CI0.74-0.99)。(3)与气候变量具有强相关性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a) PCDH18基因rs2313132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白细胞降低(G vs.A:P=0.03, OR=1.65,95%CI:1.04-2.63; AG vs. AA:P=0.02, OR=1.78,95%CI1.10-2.86)有关,与其他临床症状均无关;b)TP53基因rs1042522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盘状红斑(C vs. G: P=0.04, OR=1.25,95%CI:1.00-1.55; CC vs. GG:P=0.04, OR=1.54,95%CI:1.01-2.36)有关,与其他临床症状均无关;c) HLA-C基因rs10484554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白细胞降低(TT vs. CC: P=0.03, OR=2.77,95%CI:1.11-6.89)、脱发(TTvs. CC:P=0.04, OR=2.46,95%CI:1.05-5.74)和发热(Tvs. C:P<0.00, OR=1.51,95%CI:1.17-1.95; TTvs.CC:P<0.00, OR=3.97,95%CI:1.70-9.27)有关,与其他临床症状均无关;d)TLR6基因rs5743810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心包炎(T vs. C:P=0.04, OR=8.09,95%CI:1.62-40.53; CT vs. CC:P=0.01, OR=8.26,95%CI:1.62~41.60)、口腔溃疡(Tvs. C:P=0.01, OR=7.33,95%CI:1.44-25.41; TTvs. CC:P=0.01, OR=7.39,95%CI:1.44-25.80)和光敏感(Tvs.C:P=0.03, OR=6.04,95%CI:1.44-25.41; TT vs. CC:P=0.01, OR=6.10,95%CI:1.44~25.80)有关,与其他临床症状均无关。(4)与气候变量具有强相关性基因的SNPs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不同地貌单元SLE患者中的分布差异PCDH18基因rs2313132位点(x2=17.58,P0.025)、HLA-C基因rs10484554位点(x2=17.49,P=0.025)和TLR6基因rs5743810位点(x2=3116.75,P<0.000)在不同地貌SLE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53基因的位点rs1042522(x2=4.83,P=0.776)在不同地貌SLE患者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未发现来源于两所医院的SLE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模式,但每年的6、7月新发SLE病例较多。五个地貌单元间的累计SLE病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所医院的SLE病例具有显着的空间聚集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中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山地。影响SLE的主要气候因素有气压、气温、降水量和风速。2.与冬季最小温度、纬度、夏季短波辐射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TP53的多态性位点rs1042522与中国人群SLE的遗传易感性相关3.与夏季太阳辐射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PCDH18基因rs2313132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白细胞降低相关;与冬季最小温度、纬度、夏季短波辐射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TP53基因rs1042522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盘状红斑相关;与夏季相对湿度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HLA-C基因rs10484554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白细胞降低、脱发和发热相关;与冬季太阳辐射具有强相关性的基因TLR6基因rs5743810位点与SLE临床症状的心包炎、口腔溃疡和光敏感相关。4.PCDH18基因rs2313132位点、HLA-C基因rs10484554位点和TLR6基因rs5743810位点在不同地貌SLE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这些结果提示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了发生SLE的风险。

何展明[8](2011)在《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调查》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对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Ⅰ~Ⅲ级高血压之外,还根据合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患有的其它疾病,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层(组),即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高血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个体的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以及行为生活因素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与全国比较,广东原属高血压低发区,但由于改革开放较早,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均有利于患高血压,因此广东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白云区处于广州的城乡结合部,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白云区人口原本为农民,但由于土地被征,大多农民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力活动、重新就业后的心理状况、经济改善后的生活习惯等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会如何影响对高血压的患病情况。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特殊的城乡接合人群会越来越多,对这类型人群健康状况应该予以重视。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探索白云区居民高血压致病因素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线索,并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热人群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分布特征及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为该类型人群高血压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开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和体格测量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资料,在具体调查前进行预调查。2.样本量:本研究调查了白云区684名16-69岁居民。3.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法,在白云区全区14条街道和4个镇中点随机抽取2个街道及1个乡镇;抽取的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4个居委会/村,再在每个抽中的居委会/行政村中,随机抽取居民小组(≥40户村民/居民)/1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每个被抽中的居民小组/村民小组(自然村)按要求随机抽取57户居民作为调查户,最后在调查户中,采用KISH表法在每户居民户中确定1名15-69岁居民进行调查。4.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问卷采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非科编制的《广州市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问卷》,问卷调查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面对面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测量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分别测量和记录调查对象的体格指标,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量等。5.资料分析:采用Epi Info2002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统计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以2000年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高血压标化患病率计算。[结果]1.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情况本次应调查684人,实际调查683人,应答率为99.85%。调查人群中男性333人,女性350人。本次共发现高血压患者109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5.96%。白云区居民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7.1%、14.9%。男女高血压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0.650,P=0.420。2.不同社会经济状况高血压患病率(1)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患病率差别较大,调查人群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毕业、大本及以上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8%、11.0%、4.3%,高血压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X2=10.616,P=0.005。(2)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调查人群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9.4%、9.2%。体力劳动者较脑力劳动者更容易患高血压,z 2=11.697,P=0.001。但应考虑年龄为混杂因素。(3)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不同婚姻状况高血压患病率有差别。单身人士(含未婚、分居、丧偶、离婚人群),正常婚姻人群(同居、在婚)及其他婚姻状况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8%、17.9%、50.0%,不同婚姻状况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85,P=0.001。3.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压值情况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血压均值为124.52±14.81/77.89±9.21mmHg,其中男性血压均值为126.51±12.93/79.35±8.48mmHg,女性血压均值为122.62±16.19/76.49±9.65mmHg,男性收缩压均值高于女性,且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3.477,P=0.001,男性舒张压均值高于女性,且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4,P=0.000。调查人群16~24、25-34、35-44、45~54、55~64、65-69岁组血压均值分别为117.48±12.52/73.30±8.28mmHg,118.69±11.44/75.49±7.81 mmHg, 122.52±12.01/77.68±9.39 mmHg,126.36±13.40/78.82±9.08 mmHg,133.31±17.41 /81.96±8.86mmHg,137.36±15.14/82.71±7.44mmHg,各年龄组收缩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87,P=0.000),各年龄组舒张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12,P=0.000),各年龄组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随年龄上升而增高。人群收缩压与年龄有显着正相关(rs=0.397,P=0.000);人群舒张压与年龄有显着正相关(rs=0.326,P=0.000)。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人群收缩压与年龄有显着正相关(rs=0.216,P=0.000);人群舒张压与年龄有显着正相关(rs=0.228,P=0.000)。4.血压水平分级构成比(1)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调查人群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的构成比分别为31.0%、53.0%、16.0%,不同年龄组人群血压值分级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4.844,P=0.000。(2)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高血压患者中Ⅰ、Ⅱ、Ⅲ级构成比分别为79.8%、14.7%、5.5%,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集中在Ⅰ级;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高血压分级构成比没有差异,x2=7.336,P=0.693。各年龄组高血压患者以Ⅰ级比例最高,Ⅱ级次之、Ⅲ级最低。[结论]1。白云区城乡结合地区居民高血压流行形势较为严峻,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5.96%。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1%和14.9%。2.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摄入畜肉类是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杨森[9](2007)在《六种常见皮肤病(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瘢痕疙瘩、花斑癣、雀斑)的遗传流行病学比较性研究》文中指出皮肤遗传流行病学(Genetic Epidemiology of Dermatology)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以遗传流行病学为指导,皮肤科学为基础,借助于群体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分子遗传学的实验手段,流行病学的群体资料收集和处理、病因研究及科学研究设计方法,生物统计学与电子计算机的数理模型和数值处理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与遗传有关的皮肤疾病,特别是慢性皮肤病中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对发病率较高的6种常见皮肤病应用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这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的原因,以及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与宿主遗传易感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或控制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银屑病(psoriasis, OMIM: #177900)是一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的慢性、炎症性、易复发的皮肤病。属于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白癜风(Vitiligo, OMIM: #193200)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雀斑( Ephelides)是常见的好发于面部的棕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片属于色素性疾病。斑秃(alopecia areata, AA. OMIM: %610753)是一种常见的毛发疾病,呈局限性非瘢痕性非炎症性斑片状秃发,无自觉症状,可自行缓解和复发。瘢痕疙瘩(Keloid, OMIM: 148100)是伤口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皮肤纤维变性的皮损导致过多胶原沉积,属于良性肿瘤性皮肤病。花斑癣(Pityriasis versicolor)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浅表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在上述介绍的6种皮肤病中,它们存在下列共同的特点:○1它们都属于皮肤科非常常见的疾病,银屑病和瘢痕疙瘩由于皮损本身引起的瘙痒、疼痛等不适感,其它的4种病常无自觉症状;○2它们容易反复发作,有不易治愈的特点;○3这6种病均严重影响美观,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大;○4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这6种疾病的发病中均起重要的作用,并且某些环境因素还是它们共同的促发因素;○5这6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每种疾病有多种发病机制学说,但都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利用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的方法寻找这些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发病的环境因素及疾病的预防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通过对这6种皮肤病的大量病例和对照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家系资料、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它们的遗传流行病学特点,找出其共性和个性的特征,以及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的一些经验总结和概括。通过临床多中心合作,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合格的寻常性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瘢痕疙瘩、花斑癣、雀斑6种常见的皮肤病,调查患者及家系资料分别为1043、3742、1032、550、503、1859人,共计8729份,调查对照组人数分别为789、2120、1635、1007、963、535份,共计7049份。用Epi Info 5.0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资料经适当转化后,分别应用SPSS 10.0软件(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AGE软件(遗传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软件包3.1版本)对患者及其家系资料和对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Falconer法进行遗传度的估算、Penrose法和复合分离分析判断所研究疾病的遗传模式、同时还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六种疾病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六种常见皮肤病发病年龄的比较:平均发病年龄最小的是雀斑,其发病年龄高峰在10-20岁,平均在12.65岁,其次从小到大分别是白癜风18.88岁,瘢痕疙瘩22.58岁,寻常型银屑病25.48岁,花斑癣22.49岁,这五种疾病的发病年龄高峰均在10-30岁,斑秃发病年龄相对较迟,高峰在20-40岁,平均发病年龄28.98岁;总计80%以上的患者发病年龄均小于30岁。另外,遗传度高的疾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反之亦然。六种常见皮肤病不同性别的的发病年龄比较:在寻常性银屑病和花斑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同时男性的发病年龄显着大于女性;而雀斑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发病年龄大于男性;白癜风、斑秃和瘢痕疙瘩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同,并且男女发病年龄无差异。六种常见皮肤病发病季节的比较:银屑病好发季节在春季和冬季,这部分患者占60%以上;白癜风、花斑癣、雀斑三种疾病均好发于夏季,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39.44%、71.37%、51.91%,斑秃和瘢痕疙瘩发病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六种常见皮肤病家族聚集性分析:患者有家族史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雀斑50.56%、寻常性银屑病29.53%、瘢痕疙瘩27.82%、花斑癣21.07%、白癜风14.38%、斑秃8.43%。白癜风、斑秃、瘢痕疙瘩三种病中,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的患者之间的发病年龄无差别。而银屑病、花斑癣和雀斑三种病中,有家族史的发病年龄分别为24.51±12.23、19.40±10.16和12.22±4.25,无家族史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别为26.08±12.84、23.77±10.23、13.25±4.06,经t检验有家族史的患者显着小于无家族史患者。寻常型银屑病、斑秃、花斑癣三种病的有无家族史病情无差别,瘢痕疙瘩有家族史患者的病情重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显着的大于无家族史的患者,提示有家族史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无家族史患者。另外,六种疾病患者的一、二、三级亲属的患病率和遗传度随亲属关系越远而逐渐降低。遗传模式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斑秃及花斑癣三种疾病均符合多基因累加遗传模式;在白癜风中,除泛发型白癜风外,其他类型的白癜风均符合多基因累加遗传模式。六种常见皮肤病影响因素比较:家族史是发病普遍的危险因素,提示当家族中有人患某种疾病时,其他人患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精神因素包括精神紧张、抑郁、失眠、过度疲劳是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斑秃、雀斑的危险因素;未婚是斑秃保护因素;而染发剂是白癜风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感染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日光与色素性疾病包括白癜风和雀斑有密切的关系;外伤与手术史是白癜风、瘢痕疙瘩发病有相关性。职业、潮湿、炎热、经常公共浴池洗澡、养宠物是花斑癣的危险因素。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同的皮肤病的发病年龄不同,同时受家族史和遗传度的影响。寻常性银屑病和花斑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同时男性的发病年龄显着大于女性;而雀斑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发病年龄大于男性;性别对白癜风、斑秃和瘢痕疙瘩无影响。夏季是白癜风、花斑癣和雀斑的好发季节,银屑病好发于冬春季。瘢痕疙瘩家族史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无家族史患者。六种疾病的一、二、三级亲属的患病率和遗传度随亲属关系越远而逐渐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斑秃及花斑癣三种疾病均符合多基因累加遗传模式;在白癜风中,除泛发型白癜风外,其他类型的白癜风均符合多基因累加遗传模式。精神因素与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等密切相关;日光与白癜风和雀斑有密切的关系;白癜风、瘢痕疙瘩、花斑癣等三种病的与外伤有相关性。

马菲[10](2005)在《军事作业环境高强度电磁辐射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以高科技为特色的现代军事斗争中,高功率雷达设备,电磁干扰设备及致伤微波武器研究应用已成各国军队重点发展方向,成为军事斗争抗衡和竞争焦点之一。随着相关武器、设备技术研究开展和军事装备的引入,高强度电磁辐射(HER)作为一种负性的环境暴露因素正日益威胁着军事作业人群。在以高新技术武器为竞争条件的国际军事斗争形势下,我军也开始装备和应用某些新型电子武器,从发展方向看,其规模将不断扩大。军事作业人群将不可避免地暴露于以军事打击为目的不同形式和强度电磁辐射下,所造成健康负面影响日益被军事医学所重视。由于世界各国均将高功率微波武器(HPM)列为绝密高新技术武器,数据资料难以共享查阅,能查到的人群调查资料更是屈指可数,而且相关资料研究均属初步描述观察,调查样本、范围和内容均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可以说相关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还是一项空白。为了解军事作业环境高强度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危害特点,揭示此环境军事作业人群健康现况,探索影响健康危险因素,掌握HER对军事作业人群危害程度及环境、机体因素对损伤效应复杂影响作用,为HER暴露人员安全防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5月上旬以成都军区某雷达通信、电子干扰部队人群为对象,整群抽样1103人进行现况调查,对作业环境电磁污染现状、作业人群的神经行为,心理健康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调查前连续三个月以上未脱离电磁干扰作业环境操作及维修人员150人作为暴露组;同时在临近部队选择性别相同,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相近,但无电磁辐射暴露后勤人员150人作为对照组,采取血液样本引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微核计数、白细胞吞噬计数、免疫比浊等试验对选定人群血液样本进行测定。 研究结果显示: 1.被调查人群作业现场可接受到微波、超短波频程的电磁辐射;作业场所的平均功率密度在1.1—21.2 mw/cm2,日剂量在4.95—95.4mwh/cm2,远远高于国家卫生标准:作业环境噪声测定为65.44±5.62dB,指标处于正常范围。 2.调查人群神经症状、神经行为异常、心理障碍分布与累积辐照剂量存在显着关联 2.1 被调查人群中神经衰弱综合症发病率为61.13%;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电磁辐射、日辐照时间、军龄、文化程度和必要的防护措施等与神

二、应用EPI info 6.0软件计算年龄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EPI info 6.0软件计算年龄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强化培训对塞拉利昂军队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实施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强化培训干预前后整体情况
    2.2 强化培训干预前后认知和实践技能水平分级变化
3 讨论
    3.1 强化培训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认知与技能水平
    3.2 针对性职业防护培训须进一步加强
    3.3 加强基层医疗点技能水平的培训和帮带工作

(2)P2P网贷行业评级体系构建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P2P网贷平台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
        1.3.2 P2P网贷客户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中国P2P网贷行业征信体系分析
    2.1 引言
    2.2 中国P2P网贷平台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2.3 中国个人征信体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2P贷款平台的综合能力评估体系
    3.1 引言
    3.2 P2P网贷平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P2P贷款平台的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定
        3.3.1 熵权法
        3.3.2 熵权TOPSIS模型
        3.3.3 熵权PROMETHEE模型
    3.4 P2P网贷平台综合评价模型系数的确定
        3.4.1 基于熵权法的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3.4.2 熵权TOPSIS模型系数的确定
        3.4.3 熵权法PROMETHEE模型系数的确定
    3.5 综合排名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2P网贷客户信用评级
    4.1 引言
    4.2 网贷客户信用评级的模型
        4.2.1 支持向量机
        4.2.2 朴素贝叶斯
        4.2.3 逻辑回归
        4.2.4 CART
    4.3 P2P网贷客户信用评级数据预处理及特征提取
        4.3.1 特征提取
        4.3.2 非平衡数据的平衡化处理
    4.4 无账号记录的客户信用评估
        4.4.1 无账号记录客户数据模型训练参数结果
        4.4.2 无账号记录客户模型测试结果统计
    4.5 已有账户活动记录的贷款客户信用评估
        4.5.1 有账户活动记录的客户数据的模型参数
        4.5.2 有账户活动记录的客户建模预测结果
    4.6 客户活动信息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3)辨证论治干预血吸虫肝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分型依据
        1.1.1 诊断标准
        1.1.2 分型依据
    1.2 研究人群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剔除及退出标准
    1. 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1.3.2 治疗方案
        1.3.2.1 对照组
        1.3.2.2 观察组
        1.3.2.3 服药禁忌
        1.3.2.4 治疗时间
        1.3.2.5 随访安排
        1.3.3 疗效评定
        1.3.3.1 疗效判定标准
        1.3.3.2 临床指标
        1.3.4 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定
        1.3.4.1 测评工具
        1.3.4.2 调查方法
        1.3.4.2.1 基本情况
        1.3.4.2.2 生活习惯
        1.3.4.2.3 测评量表
        1.3.5 统计方法
        1.3.5.1 录入方法
        1.3.5.1.1 原始数据记录
        1.3.5.1.2 原始数据核查
        1.3.5.1.3 原始数据管理
        1.3.5.2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构成情况
        2.1.1 人口学资料
        2.1.1.1 性别分布
        2.1.1.2 年龄分布
        2.1.1.3 文化程度
        2.1.2 疾病情况
        2.1.2.1 血吸虫肝病类型
        2.1.2.2 证型分布
    2.2 疗效比较
    2.3 肝功能指标比较
    2.4 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5 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2.6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研究结论
4 讨论
    4.1 血吸虫肝病患者情况分析
        4.1.1 人口学资料分析
        4.1.2 疾病情况分析
    4.2 有效性探析
        4.2.1 从辨证论治方药分析
        4.2.2 从西医病理及中医病机角度分析
    4.3 预后分析
        4.3.1 抑郁情绪分析
        4.3.2 生活质量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吸虫肝病中西医研究浅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基于肝硬化数据库研究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病原学特征与快速筛查模型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运用Epi Info~(TM7) 软件创建肝硬化数据库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肝硬化诊断标准
        2.1.3 肝硬化数据库收集的临床项目
        2.1.4 肝硬化数据库设计
        2.1.4.1 硬件设备与软件
        2.1.4.2 新建数据库
        2.1.4.3 数据库录入界面设计
        2.1.4.4 数据库特殊功能设计
    2.2 结果
        2.2.1 肝硬化数据库简况
        2.2.2 数据库患者基本信息界面
        2.2.3 数据库病史资料界面
        2.2.4 数据库主诉体检界面
        2.2.5 数据库实验室检查界面
        2.2.6 数据库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界面
        2.2.7 数据库内科治疗界面
        2.2.8 数据库干预治疗界面
        2.2.9 数据库并发症界面
        2.2.10 数据库病情评估与预后界面
        2.2.11 数据库出院随访界面
        2.2.12 数据库的特殊功能
    2.3 讨论
第3章 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病原菌及耐药特征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对象与分组
        3.1.2 诊断标准与定义
        3.1.3 腹水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
        3.1.4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患者一般资料
        3.2.2 病原菌构成情况
        3.2.3 病原菌耐药情况
        3.2.4 经验性初治抗菌药物构成
        3.2.5 患者生存分析
    3.3 讨论
        3.3.1 病原菌构成及原因分析
        3.3.2 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及抗菌药物选择
        3.3.3 预后及影响因素
第4章 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筛查症状性细菌性腹水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对象与分组
        4.1.2 数据采集
        4.1.3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
        4.1.4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患者一般资料
        4.2.2 降钙素原或C反应蛋白单独诊断症状性细菌性腹水
        4.2.3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诊断症状性细菌性腹水
        4.2.4 其他炎症指标诊断症状性细菌性腹水
        4.2.5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其他炎症指标诊断准确性的比较
    4.3 讨论
        4.3.1 研究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方法的必要性
        4.3.2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筛查价值
        4.3.3 其他炎症指标对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筛查价值
        4.3.4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第5章 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
    5.1 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模型的构建
        5.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1 对象与分组
        5.1.1.2 数据采集
        5.1.1.3 统计学方法
        5.1.2 结果
        5.1.2.1 患者一般资料
        5.1.2.2 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候选筛查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5.1.2.3 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候选筛查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5.1.2.4 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模型的构建
    5.2 快速筛查模型对是否需要抗菌素治疗的指导价值
        5.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1.1 入排标准
        5.2.1.2 随机分组
        5.2.1.3 分组处置
        5.2.1.4 治疗反应评价时间点
        5.2.1.5 治疗反应评价标准
        5.2.1.6 数据采集
        5.2.1.7 统计学分析
        5.2.2 结果
        5.2.2.1 患者基线情况
        5.2.2.2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应答率
        5.2.2.3 次要观察指标
        5.2.2.4 抗菌素调整情况
    5.3 讨论
        5.3.1 构建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模型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5.3.2 症状性细菌性腹水快速筛查模型的优点与不足
        5.3.3 快速筛查模型判为阳性的患者需接受抗菌素治疗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肝硬化所致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5)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控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新疆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住院医师的基本情况及均衡性验
        2.2 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认识
        2.3 对医疗法规、专业理论知识、病历质量、临床技能的测定
        2.4 医疗法规、专业理论知识、病历质量、临床技能和总成绩的比较
        2.5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以医院为基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时空分布及相关气候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
    2.方法
三、结果
    1.第一阶段结果(2000-2012年来源于两所医院SLE病例的时空分布)
    2.第二阶段结果(气候因子与SLE的关联性)
    3.第三阶段结果(分析与气候变量具有强相关性基因的SNPs位点对SLE疾病易感性及其临床表现的影响)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8)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高血压流行趋势
    1.2 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
    1.3 高血压的防治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项目来源以及本人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
第2章 横断面调查
    2.1 研究方法
    2.2 样本量
    2.3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4 调查方法
    2.5 人口资料来源
    2.6 调查内容
    2.7 高血压诊断标准及相关概念的定义
    2.8 资料录入及统计分析
    2.9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调查人群血压水平分级构成比
    3.3 调查人群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分级构成
    3.4 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调查质量评价
    4.2 高血压患病情况
    4.3 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广州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08)

(9)六种常见皮肤病(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瘢痕疙瘩、花斑癣、雀斑)的遗传流行病学比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表的设计及有关条目的定义
        2.1.1 调查表的设计
        2.1.2 有关调查内容及定义
        2.1.2.1 一般情况
        2.1.2.2 发病情况
        2.1.2.3 发病前的经历(影响因素)
        2.1.2.4 家系患病情况
        2.2 资料的收集
        2.2.1 病例和对照的来源
        2.2.2 病例的确定
        2.2.3 正常对照的确定
        2.2.4 个体和家系资料的收集和筛选
        2.2.5 调查资料的数字化
        2.3 资料收集及录入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4.1 临床特征的统计描述及分析方法
        2.4.1.1 频数分布(Frequencies)
        2.4.1.2 描述(Descriptives)
        2.4.1.3 列联表分析(Crosstabs)
        2.4.1.4 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t tests)
        2.4.1.5 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 for 2 samples)
        2.4.1.6 多样本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 for kindependent samples)
        2.4.2 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
        2.4.2.1 变量赋值
        2.4.3 家系数据及遗传模式的统计分析方法
        2.4.3.1 先证者各级亲属中患病率的计算
        2.4.3.2 遗传模式的统计学分析
        2.4.3.3 疾病遗传度的估算
    3 结果
        3.1 六种常见皮肤病及对照组一般情况
        3.1.1 六种常见皮肤病发病年龄的比较
        3.1.2 六种常见皮肤病不同性别的发病年龄比较
        3.1.3 六种常见皮肤病发病季节的比较
        3.2 家族聚集性分析
        3.2.1 有无家族史的比较
        3.2.1.1 有无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比较
        3.2.1.2 有无家族史的发病严重程度比较
        3.2.2 三级亲属患病率和和遗传度分析
        3.2.3 遗传模式分析
        3.3 影响因素分析
        3.3.1 寻常型银屑病
        3.3.2 斑秃
        3.3.3 瘢痕疙瘩
        3.3.4 花斑癣
        3.3.5 雀斑
        3.3.6 白癜风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的比较
        4.1.1 六种常见皮肤病发病年龄与不同性别的比较
        4.1.2 六种常见皮肤病发病季节的比较
        4.2 家族聚集性分析
        4.2.1 有无家族史的比较
        4.2.2 一、二、三级亲属患病率和和遗传度分析
        4.2.3 遗传模式分析
        4.3 影响因素
        4.4 调查经验总结
        4.4.1 设计时注意事项
        4.4.2 调查前准备工作和调查中注意事项
        4.4.3 统计和数据处理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课题综述皮肤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发表SCI论文

(10)军事作业环境高强度电磁辐射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军事作业环境高强度电磁辐射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高强度电磁辐射军事作业人群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高强度电磁辐射对军事作业人群免疫功能及血液细胞损伤初步观察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研究特色
    致谢
    参考文献
    附页
    流调现场照片
文献综述 电磁辐射对机体授勋 伤效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文章

四、应用EPI info 6.0软件计算年龄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化培训对塞拉利昂军队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J]. 秦玉玲,宋兵,张巍,吴丹,米来,郝莉燕. 传染病信息, 2018(01)
  • [2]P2P网贷行业评级体系构建与研究[D]. 霍文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3]辨证论治干预血吸虫肝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 李冬梅.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4]基于肝硬化数据库研究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病原学特征与快速筛查模型及其临床应用[D]. 朱龙川. 南昌大学, 2017(11)
  • [5]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控现状调查[D]. 朱秋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6]新疆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的研究[D]. 王韬. 新疆医科大学, 2015(05)
  • [7]以医院为基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时空分布及相关气候因素研究[D]. 杨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14(01)
  • [8]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部居民高血压及其相关因素调查[D]. 何展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5)
  • [9]六种常见皮肤病(寻常型银屑病、白癜风、斑秃、瘢痕疙瘩、花斑癣、雀斑)的遗传流行病学比较性研究[D]. 杨森. 安徽医科大学, 2007(08)
  • [10]军事作业环境高强度电磁辐射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研究[D]. 马菲. 第三军医大学, 2005(03)

标签:;  ;  ;  ;  

使用EPI info 6.0软件计算年龄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