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铺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SMA铺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SMA在铺筑路面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管晓炜[1](2020)在《机场飞行区工程关键节点施工测量方法和不停航施工组织实施研究》文中认为鉴于航空运输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机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地区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各地大力建设新机场的同时,现有机场的迁建及改扩建等项目频繁上马,机场建设任务日益繁重。测绘工作贯穿机场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机场建设中涉及到的各种测量技术、方法、工序及施工组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飞行区不停航状态下的施工测量与施工组织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可实践的解决方案,对3D数字化路面摊铺系统在机场建设中应用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获得了有益结论。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立足于多个民航机场飞行区项目施工测量实践,对民航机场飞行区施工从控制点布设、复核、加密到道面施工中涉及到的关键施工节点所采用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完成了民航机场独立坐标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与地方坐标系统坐标转换方法研究,对适合机场施工测量的控制点平面和高程复核的方法,控制网布设技术要求和精度要求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用于民航机场永久控制网建立和维护的方法与建议。针对机场不停航施工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开展测量工作和进行施工组织提出了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实际的机场建设实践应用证明了该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飞行区不停航施工是在机场航班结束后进行,其原则是两个保证和两个必须。两个保证是保证飞行安全和机场正常运营,保证不停航施工顺利进行。围绕上述原则,对如何通过正确的测量方法,结合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方案,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浪费施工用料,提高施工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机场飞行区不停航施工测量和施工组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同类型的施工项目提供了参考。对3D数字化路面摊铺系统在机场不停航施工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使用验证,分析了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及优缺点,明晰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为类似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万九鸣[2](2019)在《基于融雪化冰及自愈合功能的磨耗层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养护、自愈合及融雪化冰等功能型材料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已成为当今道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的功能型路面材料往往聚焦于解决单一的问题,同时存在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本文提出了以AC-5和SMA-5沥青混合料为基础,在其中加入钢纤维和钢渣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出兼具养护、自愈合及融雪化冰功能的磨耗层材料,对其路用性能、热学性能、融雪化冰性能及自愈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钢渣的电磁感应加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研究与分析,获得了以下结论:功能型磨耗层材料的设计及制备研究结果表明,磨耗层材料的空隙率与矿料间隙率均随着磨耗层材料中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钢渣的掺入而降低。当AC-5与SMA-5沥青混合料的钢纤维掺量分别为1%与2%时,这两种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水稳定性及马歇尔稳定度等性能指标均满足规程的要求。SMA-5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优于AC-5沥青混合料,但其层间抗剪切性能相对较低。钢纤维有助于提升SMA-5沥青混合料的断裂强度、断裂能及疲劳性能,然而钢纤维的掺量过多会降低AC-5沥青混合料的抗开裂性能。钢渣的加入对磨耗层材料的抗开裂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AC-5和SMA-5沥青混合料的热常数受到体积性能、钢纤维掺量和集料类型的共同影响。钢纤维和钢渣均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升温性能,掺有钢渣和3%钢纤维的SMA-5沥青混合料的最高升温速率达到了1.36℃/s。AC-5和SMA-5沥青混合料的有效加热深度为2028mm,其融雪化冰效率随着钢纤维掺量增加和钢渣的掺入而上升。提升钢纤维掺量及掺入钢渣可提高AC-5和SMA-5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具有相同钢纤维掺量与集料类型的SMA-5沥青混合料的愈合率为AC-5沥青混合料的20%45%。含有3%钢纤维且加热时间为120s的沥青混合料的愈合率随着愈合次数的增加从50%80%下降到15%45%。随着钢渣颗粒尺寸的增大,钢渣的加热性能呈下降趋势。铁元素的含量也是影响钢渣的电磁感应加热效率的重要因素。钢渣中的铁和Fe3O4是有效发热成分,在微米尺寸下,铁的发热效率小于Fe3O4,铁主要依赖于涡流损耗发热,Fe3O4的主要发热机制为磁滞损耗与剩余损耗。本研究所制备的功能型磨耗层材料的路用性能优良、融雪化冰性能及自愈合性能较好,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与功能性。采用此种材料不会损坏原有路面,也无需重筑,可在原有路面上铺筑,以实现养护、融雪化冰及自愈合等功能,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鲁淑华[3](2019)在《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快速增加,沥青路面因自身材料性能不佳、路面养护不及时等极易造成车辙、开裂及坑槽等病害。掺加纤维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因此已成为近年来的修补手段之一。玄武岩纤维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而被较多应用于沥青路面中,它在沥青的性能的同时还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论文研究了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机理,比较了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吸湿性能和吸油性能;基于网篮析出试验与沉锤抗剪试验,确定了抗裂性能与沥青吸附能力最佳时的玄武岩纤维尺寸;基于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与弯曲梁流变试验,研究了纤维掺量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马歇尔试验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确定不同掺量下最佳油石比和最佳沥青用量,得出玄武岩纤维掺量与马歇尔试验各个指标关系;通过对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玄武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有明显改善。玄武岩纤维的推广应用,能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降低道路工程造价,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陈燕[4](2018)在《新型无纤维SMA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stic Asphalt或Stone Matrix Asphalt,SMA)作为一种高性能沥青路面形式,由于其优良的抗滑性能、较高的抗车辙性能和耐久性,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传统SMA中纤维的首要功能是吸附和稳定沥青,保证大油石比的SMA混合料在搅拌、运输、摊铺过程中胶结料的滴、漏、损现象,防止施工中的离析和泛油。但是,纤维的加入造成SMA混合料拌合生产率降低;纤维质量差异较大,导致SMA混合料性能的不稳定;较高的出厂温度也使得改性沥青老化严重,从而影响混合料质量;对施工人员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新型无纤维SMA技术”进行室内和应用研究。文章首先对胶结材料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温拌剂工作原理和无纤维SMA对胶结料施工粘度的需求,选用在不降低胶结料施工粘度的前提下改善混合料压实特性的表面活性型温拌剂。并试验分析温拌剂对沥青胶结料性能的影响。其次,对原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分析,选取符合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并确定本次室内试验所需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对比混合料压实特性,选取法国旋转压实仪PCG3和马歇尔击实法对两种SMA压实特性进行试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体积参数和混合料析漏试验确定无纤维SMA油石比范围、Evotherm M1掺量和成型温度。然后,对两种SMA混合料基本路用性能进行对比测试,包括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疲劳性能、水稳定性等。结果表明,无纤维SMA较普通SMA在车辙发展速度、永久变形量、高温耐久性、劈裂强度方面更有优势。本次研究依托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安段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工程试验段,对热仓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同时,根据无纤维SMA混合料的特殊性,针对性的对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工序进行控制,并对工后路用状况进行检测、评价。通车2年路表无开裂,表现出较好的抗温缩、抵抗荷载及减少反射裂缝能力。最后,无纤维SMA在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条件下,可以显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耗能和排放情况。

郭楷[5](2017)在《贵州省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截至2017年,贵州省国省干线达2.62万公里,覆盖1241个乡镇,覆盖率达80.2%;其中,普通国道达到二级及以上比例为58%、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比例为31%。大规模的山区公路建设解决了贵州人民出行和发展贵州地区经济的两大难题,天堑变通途,改写了几千年来贵州省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征;间接地推进贵州经济迅速增长。随着贵州省山区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繁重的公路养护工作任务接踵而至,科学合理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良好至关重要。贵州省的山区公路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山区公路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山区典型喀斯特地貌、凝冻、高原多雨等极端气候、矿区重载等个性原因,导致贵州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频发,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贵州山区公路的正常使用,也极大地降低了山区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依托贵州省安顺公路局对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处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针对贵州省安顺公路局管辖路段的国省干线的实际养护工程应用情况,对安顺地区国省干线、沥青路面结构、病害特征、养护处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贵州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各类病害的成因,分析目前贵州山区公路使用的传统典型养护处治技术,总结各养护技术的优缺点,提出适用于贵州山区沥青路面的养护方法。同时,利用实体工程验证各项养护技术在贵州山区公路的适用性,分析各类养护技术的施工要点;还对日常小修保养的各项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贵州省独特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基于贵州省公路局系统的管理养护模式,针对贵州省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小修保养技术和大中修养护技术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和尝试对养护技术的改良,研究符合贵州地理、气候、技术条件下的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采用就地取材、节约养护工程造价、保护环境的原则,指导贵州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为贵州省山区公路养护事业添砖加瓦,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发展。

冯新军[6](2017)在《湿陷性黄土地区SMA改性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趋紧张的交通运输状况使得人们对道路路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道路服务质量和使用年限,学者们对道路施工技术研究也成为了当下热点。湿陷性黄土地区SMA改性沥青道路路面不仅克服了湿陷性土质本身固有的缺点,而且其路用性能结果良好,在国内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本论文就湿陷性黄土地区SMA改性沥青道路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路基路面工程的结构功能和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了改性沥青的分类和不同性能,SMA改性沥青路面发展,湿陷性黄土土质的概念、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第二章介绍了兰州市东出口道路工程的工程概况、主要工程量和工程中的重难点和应对措施。第三章基于兰州市东出口道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区SMA改性沥青道路施工技术,主要内容是对改性沥青的施工、湿陷性黄土土质的处理。最后一章对本工程课题研究的所有内容进行了总结。

陈磊[7](2017)在《不同种类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经济指标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纤维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机理,结合絮状木质素的质量控制指标试验和不同种类木质素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的研究,对比了不同种类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了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施工工艺,比较分析了不同种类纤维沥青经济-性能优劣,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加筋纤维对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影响机理分析。通过室内试验对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玄武岩矿物纤维沥青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动稳定度、最大弯拉应变及冻融劈裂强度比三个指标对比分析了三类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规律,并对其本身的高温稳定性进行分析。(2)絮状木质素质量控制指标研究。在絮状木质素纤维性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絮状木质素纤维沥青配合比设计和马歇尔试验,分别进行了高温温度性、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纤维质量控制指标,建议纤维吸油率控制在7.7以内。(3)不同种类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采用了相同的石料级配结构,絮状和颗粒状木质素纤维SMA进行马歇尔试验、蠕变试验和飞散与析漏试验,从高温稳定性、残留稳定性、冻融劈裂性能、低温性能、蠕变柔量及动态模量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4)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工艺研究。通过上面层SMA-13路面试验路段的铺筑,对级配设计、混合料拌制、运输、压实等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质量控制。(5)不同种类纤维沥青混合料经济—性能评价研究。将玄武岩矿物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三种纤维加热前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归一法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便于于在同一坐标下进行比较。最后,结合性能差异及纤维工程造价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经济—性能分析。同理,进行絮状和颗粒状木质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经济性对比分析。

彭凯[8](2016)在《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车辙、水损害、沥青面层开裂等问题。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存在着变形大、弯沉大、造价昂贵等问题。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既可以发挥半刚性基层良好的承载能力又可用利用柔性层材料抗疲劳开裂的特点。但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柔性层材料功能的差异性和厚度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因此对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进行结构和材料上的优化设计是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本文首先调研了工程依托地广东省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情况,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结合工程实例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思想。将沥青稳定碎石抗车辙、抗裂、抗疲劳的功能集中到一体。混合料采用间断半开级配,以发挥这种半空隙型材料粗骨架间隙率VMA大,沥青马蹄脂具有充分填充空间的特点;通过增大沥青用量增加集料表面沥青膜厚度以此提高混合料的抗弯拉性能。级配设计采用体积设计法控制混合料的空隙率。在级配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方面,抛开传统马歇尔法的体积指标;而是通过不同油石比下混合料路用性能(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疲劳开裂性能、渗水性能)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并且通过横向对比一般路面的下面层材料AC-25或柔性材料ATB-25验证了设计级配的优异性能。最后,结合优化的柔性层材料提出了几种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通过力学响应、抗车辙性能、抗反射裂缝能力、经济性指标综合比选出最佳结构。其中采用BISAR3.0计算分析各结构层受力情况;抗车辙性能和抗反射裂缝能力分别通过室内全厚式车辙试验和反射裂缝模拟试验分析比较;经济性指标通过计算不同结构单位面积造价表征。确定的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最佳结构为4cmAC-13+6cmAC-20+10cmGSOG-25+半刚性基层+垫层结构。

陈冰[9](2015)在《细粒式超薄SMA-5在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京沪高速临沂段是贯穿临沂市南北的主要通道,全长169Km,于1999年通车,自2003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五年的大修,经过多年的运营,部分路段又出现了车辙、唧浆、松散、坑槽等路面病害,现有路面平整度较差,存在局部车辙及桥头跳车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遇有特殊情况,堵车、压车成为常态,一旦进行较长时间的路面维修施工,将会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另外临沂市的高速公路及国省道通车里程较长,每年的计划维修养护资金有限,只能对局部较为严重的路段进行维修,这会导致部分路段由于维修不及时,集中出现大面积的病害。于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施工工艺,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还能有效降低路面维修施工造成的车辆通行压力。细粒式超薄SMA-5即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主要涉及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与细粒式超薄SMA-5的现状分析,细粒式SMA-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细粒式超薄SMA-5罩面层施工方案三大方面内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与细粒式超薄SMA-5现状分析主要内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原则、重要性及特点;细粒式超薄SMA-5的性能优势分析;细粒式超薄SMA-5的社会、经济效益。细粒式SMA-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主要内容:SMA-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设计;SMA-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及试验路段验证。细粒式超薄SMA-5罩面层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施工工艺;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注意要点控制。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细粒式超薄SMA-5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生产配合比混合料各项体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标准生产配合比可以作为大面积施工的依据。施工方案可行,能大面积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及高速公路路面维修罩面。

雷雨滋[10](2014)在《降解汽车尾气与缓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沥青混合料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城市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作为城市下垫面主要组成的沥青路面和汽车尾气均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路面降解尾气和降温技术对促进新型路面材料技术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掺加光触媒材料的沥青混合料降解汽车尾气性能展开研究,并就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的设计与性能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缓减城市热岛效应两个方面,考虑技术集成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开发出全新的具有降解汽车尾气和降低路面温度的城市道路多功能沥青混合料。提出尾气测试系统的构造条件,并开发路面汽车尾气模拟及测试系统。该系统由汽车尾气供应装置、分解反应装置、气体浓度实时测试装置及附属的连接部分组成。对系统组成装置的功能、构造、参数等进行研究;确立降解尾气测试系统的试验方法,并建立反应装置内的汽车尾气自然衰减模型,评估尾气在反应装置内的衰变规律。在分析现有降解尾气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降解尾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确定测试系统的光照强度、气体浓度、试验温度及试验时间等测试参数。提出可应用于道路领域光触媒的基本条件,并初选确定纳米Fe2O3和纳米TiO2为备用光触媒材料。通过降解尾气性能及对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优选确定TiO2为最佳光触媒材料。对TiO2光触媒的粒径、晶体结构、掺量等技术要求进行研究。对掺配方式、温度、光照强度、尾气浓度、混合料类型及空隙率等影响光触媒混合料降解尾气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评价光触媒对沥青胶浆性能、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确立热阻式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和热物性参数试验方法。优选页岩陶粒作为热阻集料,采用等体积掺配方案进行热阻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热阻集料掺量变化对混合料马歇尔指标和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和野外温度测试来评价混合料降温效果。分析热阻沥青混合料的热物性和阻热降温机理。综合降温及性能研究结果,推荐陶粒的最佳体积掺量为40%。对具有降解汽车尾气与缓减热岛效应功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集成设计,并就混合料降解尾气性能、降低路面温度和路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开发出全新的降解汽车尾气与缓减热岛效应型沥青混合料。

二、SMA在铺筑路面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MA在铺筑路面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机场飞行区工程关键节点施工测量方法和不停航施工组织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现状
        1.2.2 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机场施工控制测量
    2.1 民航机场独立坐标系统
        2.1.1 机场独立坐标系统
        2.1.2 坐标转换
        2.1.3 机场独立坐标系与西安1980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2.2 机场飞行区施工控制点布设
        2.2.1 机场控制点精度要求以及控制点的交接
        2.2.2 平面控制点复测
        2.2.3 高程控制点复测
    2.3 平面控制点加密测量
        2.3.1 导线法测量控制点加密(南京禄口机场)
        2.3.2 GPS静态法加密控制测量
    2.4 高程控制点加密测量
    2.5 民航机场永久性控制网的建立和维护的探讨
第3章 机场道面不停航摊铺施工
    3.1 国内沥青混凝土施工发展现状
    3.2 机场飞行区道面不停航施工方式
    3.3 不同停航施工方式下道面施工测量和组织方案
        3.3.1 全天候集中关闭跑道进行跑道大修施工
        3.3.2 机场正常运转状态下的跑道道面大修
        3.3.3 不停航施工组织方案要点分析
        3.3.4 不停航施工技术方案
    3.4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3.4.1 原材料质量控制
        3.4.2 混合料质量控制
        3.4.3 摊铺碾压控制
        3.4.4 高程及厚度控制,确保摊铺成品厚度,及高程精度
第4章 民航机场施工组织及施工测量应用
    4.1 拓扑康mmg GPS测量系统概述
        4.1.1 系统工作原理
        4.1.2 系统的组成
    4.2 传统摊铺施工存在的问题
    4.3 配合成套设备应用的施工组织及施工测量方法的改进
        4.3.1 施工测量方法改进
        4.3.2 施工组织方案改进
    4.4 工程应用实例及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分析
        4.4.1 工程应用实例
        4.4.2 数据分析
        4.4.3 新系统在不停航施工中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融雪化冰及自愈合功能的磨耗层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路面养护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融雪化冰功能化路面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钢渣应用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沥青混凝土的自愈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1.6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2 实验介绍
    本章小结
第3章 功能型磨耗层材料组成设计
    3.1 超薄磨耗层材料的组成设计
    3.2 超薄磨耗层材料的体积参数
    3.3 马歇尔稳定度及水稳定性实验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能型磨耗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抗滑性能研究
    4.2 层间抗剪切性能研究
    4.3 半圆弯拉断裂强度
    4.4 半圆弯拉断裂能
    4.5 半圆弯拉疲劳性能
    本章小结
第5章 功能型磨耗层融雪化冰及热学性能研究
    5.1 热常数表征
    5.2 磨耗层升温性能研究
    5.3 有效加热深度研究
    5.4 磨耗层材料融冰性能研究
    5.5 磨耗层融雪性能研究
    本章小结
第6章 功能型磨耗层自愈合行为研究
    6.1 自愈合实验方法
    6.2 自愈合行为研究
    本章小结
第7章 钢渣电磁感应加热机理分析
    7.1 钢渣有效发热成分效果实验
    7.2 钢渣元素含量与分布表征
    7.3 钢渣成分与感应加热效率相关性
    7.4 钢渣尺寸与感应加热相关性
    7.5 铁元素含量与感应加热相关性
    7.6 有效成分发热现象机理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A 学术论文
    B 专利
    C 科研项目

(3)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纤维沥青混合料研究现状
        1.2.2 纤维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纤维作用机理及胶浆性能研究
    2.1 纤维作用
        2.1.1 吸附作用
        2.1.2 稳定作用
        2.1.3 增韧作用
        2.1.4 自愈作用
    2.2 不同类型纤维性能对比研究
        2.2.1 物理力学性能
        2.2.2 稳定性
        2.2.3 吸湿性
        2.2.4 吸油性
    2.3 玄武岩纤维尺寸优选
        2.3.1 网篮析出试验
        2.3.2 沉锤抗剪试验
    2.4 三种纤维胶浆性能
        2.4.1 针入度试验
        2.4.2 软化点试验
        2.4.3 延度试验
        2.4.4 弯曲梁流变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试验材料
        3.1.1 沥青
        3.1.2 粗集料
        3.1.3 矿粉
        3.1.4 玄武岩纤维
    3.2 级配选择
    3.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3.1 试验方法
        3.3.2 普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3.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3.4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高温稳定性
        4.1.1 试验方法
        4.1.2 试验结果分析
    4.2 低温抗裂性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水稳定性
        4.3.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3.2 冻融劈裂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及效果评价
    5.1 依托工程及试验方案
    5.2 施工过程及效果评价
    5.3 经济效益分析
    5.4 环境效益分析
    5.5 社会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型无纤维SMA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用途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SMA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国内SMA研究及应用现状
        1.2.3 无纤维SMA研究现状
        1.2.4 温拌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1.2.5 国内外发展趋势及省内需求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胶结料性能研究
    2.1 基于胶结料粘度特性的温拌剂选择
    2.2 温拌剂对沥青胶结料性能的影响
    2.3 胶结料老化性能
    2.4 小结
第三章 无纤维SMA配合比设计研究
    3.1 原材料技术指标
    3.2 设计方法研究
    3.3 压实特性研究
        3.3.1 基于PCG3的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
        3.3.2 基于马歇尔的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无纤维SMA混合料性能研究
    4.1 混合料高温性能
        4.1.1 基于车辙试验的混合料高温性能分析
        4.1.2 基于动态模量的混合料高温性能分析
        4.1.3 基于流动数的混合料高温性能分析
    4.2 混合料低温性能
        4.2.1 基于低温弯曲试验的混合料低温性能分析
        4.2.2 基于间接拉伸蠕变试验的混合料低温性能分析
    4.3 混合料疲劳性能
        4.3.1 疲劳试验方法选择
        4.3.2 疲劳试验方案
        4.3.3 疲劳试验分析
    4.4 混合料水稳定性
    4.5 小结
第五章 无纤维SMA施工过程控制
    5.1 生产配合比设计
    5.2 无纤维SMA施工控制
        5.2.1 施工温度控制
        5.2.2 混合料生产控制
        5.2.3 运输和摊铺
        5.2.4 碾压控制
    5.3 试验段性能检测与评价
        5.3.1 现场混合料性能
        5.3.2 试验段检测
    5.4 小结
第六章 无纤维SMA经济环保性分析
    6.1 能耗分析
        6.1.1 加热参数的选取
        6.1.2 普通SMA拌合中能量消耗
        6.1.3 无纤维SMA拌合中能量消耗
    6.2 排放分析
    6.3 成本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贵州省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1.1 贵州山区公路介绍
        1.1.2 贵州山区公路发展
        1.1.3 贵州山区公路养护特点
        1.1.4 贵州山区公路养护存在问题
        1.1.5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公路养护现状
        1.2.1 国外公路养护现状
        1.2.2 国内公路养护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目的
第二章 贵州山区公路沥青养护调研
    2.1 贵州山区公路状况
        2.1.1 贵州地理、气候特点
        2.1.2 贵州山区公路路面主要结构形式
        2.1.3 贵州山区公路发展情况
    2.2 贵州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2.2.1 裂缝类病害
        2.2.2 松散类病害
        2.2.3 变形类病害
        2.2.4 其他类病害
        2.2.5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
    2.3 沥青路面病害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材料因素
        2.3.2 设计因素
        2.3.3 交通因素
        2.3.4 养护因素
        2.3.5 气候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及典型养护处治技术
    3.1 贵州省山区公路养护管理
    3.2 路面面层典型养护技术
        3.2.1 裂缝类处治技术
        3.2.2 松散类处治技术
        3.2.3 变形类处治技术
        3.2.4 其他类处治技术
    3.3 养护工程质量控制
    3.4 本文小结
第四章 贵州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
    4.1 路面的使用性能分析
        4.1.1 功能性能
        4.1.2 结构性能
    4.2 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
        4.2.1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
        4.2.2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方法
        4.2.3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4.2.4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标准
    4.3 路面预防性养护后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贵州山区公路沥青养护新材料与新技术
    5.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5.1.1 概述
        5.1.2 微表处系列技术
        5.1.3 薄层与超薄磨耗层技术
        5.1.4 水稳基层就地冷再生技术
        5.1.5 APR还原雾封技术
        5.1.6 碎石封层技术
        5.1.7 超粘磨耗层技术
        5.1.8 超粘磨耗层技术
    5.2 路面抗凝冻技术
        5.2.1 道路凝冻危害
        5.2.2 贵州山区凝冻气候特征
        5.2.3 凝冻冰面紧急处治技术研究
        5.2.4 凝冻预防性处治铺装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养护技术工程应用实例
    6.1 水稳冷再生工程应用实例
    6.2 微表处工程应用实例
    6.3 SMA-9.5薄层罩面工程应用实例
    6.4 预埋导电碳纤维沥青混凝土工程应用实例
    6.5 抗凝冻工业盐融雪剂工程应用实例
    6.6 APR还原雾封工程应用实例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内容及结论
    7.2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湿陷性黄土地区SMA改性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SMA改性沥青简介
        1.2.2 湿陷性黄土土质简介
        1.2.3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SMA改性沥青国外研究现状
        1.3.2 SMA改性沥青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2 技术标准
    2.3 主要工程量
    2.4 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分析
        2.4.1 工程重难点分析
        2.4.2 针对重难点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 湿陷性黄土地区SMA道路施工技术探究
    3.1 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及处理措施
    3.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
        3.2.1 湿陷性黄土高挖方技术
        3.2.2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技术
        3.2.3 路基下湿陷性黄土处理技术
        3.2.4 技术应用效果
    3.3 SMA道路施工技术
        3.3.1 施工前准备
        3.3.2 施工要求
        3.3.3 SMA混合料的拌合
        3.3.4 SMA混合料的运输
        3.3.5 SMA混合料的摊铺
        3.3.6 SMA混合料的压实
        3.3.7 SMA混合料的接缝处理
        3.3.8 施工中质量要求
        3.3.9 应用效果分析
第四章 基于湿陷性黄土SMA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4.1 SMA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4.1.1 材料质量控制及组成设计
        4.1.2 组成设计
        4.1.3 温度控制
        4.1.4 路面平整度控制
        4.1.5 针对SMA改性沥青面层的合理化建议
    4.2 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4.2.1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2.2 道路基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2.3 道路面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3 恶劣天气施工质量控制
        4.3.1 雨季施工措施
        4.3.2 大风天气的施工措施
        4.3.3 冬季施工措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不同种类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经济指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筋纤维
        1.2.2 木质素纤维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加筋纤维对沥青及混合料性能影响规律分析
    2.1 原材料
    2.2 加筋纤维
        2.2.1 纤维组成特点
        2.2.2 纤维技术参数比较分析
    2.3 纤维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
        2.3.1 旋转粘度试验分析
        2.3.2 粘韧性试验分析
        2.3.3 延度试验分析
        2.3.4 吸油率试验分析
        2.3.5 吸湿性分析
    2.4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规律分析
        2.4.1 配合比设计
        2.4.2 纤维分散性分析
        2.4.3 高温稳定性分析
        2.4.4 水稳定性分析
        2.4.5 低温稳定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絮状木质素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3.1 絮状木质素纤维性能研究
        3.1.1 纤维组成特点
        3.1.2 纤维微观结构分析
        3.1.3 不同类型木质素吸油率与灰分含量相互关系分析
        3.1.4 不同类型木质素易碎性分析
        3.1.5 不同类型木质素纤维吸油率热稳定性分析
        3.1.6 纤维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
        3.1.7 纤维对沥青胶浆吸附能力分析
    3.2 絮状木质素控制指标研究
        3.2.1 配合比设计
        3.2.2 马歇尔试验验证
        3.2.3 高温稳定性分析
        3.2.4 低温性能分析
        3.2.5 水稳定性分析
        3.2.6 纤维控制指标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种类木质素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
    4.1 木质素纤维
    4.2 混合料性能研究
        4.2.1 马歇尔试验
        4.2.2 高温稳定性分析
        4.2.3 残留稳定度分析
        4.2.4 冻融劈裂性能分析
        4.2.5 低温性能分析
        4.2.6 蠕变柔量及动态模量分析
        4.2.7 飞散与析漏试验分析
        4.2.8 外观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工艺研究
    5.1 试验路概况
    5.2 试验路铺筑
        5.2.1 SMA配合比设计
        5.2.2 试验路铺筑过程中质量控制
    5.3 试验路段质量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种类纤维技术与经济指标评价
    6.1 加筋纤维经济--性能分析
    6.2 木质素纤维经济--性能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加筋纤维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7.2 絮状木质素混合料性能研究
    7.3 颗粒状木质素混合料与絮状木质素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
    7.4 试验路铺筑
    7.5 经济指标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东省已有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调研
    2.1 广河高速广州段
        2.1.1 路面设计参数
        2.1.2 路面结构
        2.1.3 部分路段检测报告
        2.1.4 路面病害调查
    2.2 广河高速惠州段
        2.2.1 路面设计参数
        2.2.2 路面结构
        2.2.3 路面病害调查
    2.3 佛山一环
        2.3.1 交通条件
        2.3.2 路面结构
        2.3.3 部分路段检测报告
        2.3.4 现场考察
    2.4 韶赣高速曲江至南雄段
        2.4.1 路面结构设计
        2.4.2 路面结构
        2.4.3 路况调研与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及常规配合比试验
    3.1 原材料性能试验
    3.2 常规配合比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稳定碎石级配优化设计
    4.1 优化背景
    4.2 优化目标
    4.3 粗集料间断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的级配设计(优化)方法
    4.4 抗裂型粗集料间断半开级配ATB——改性沥青GSOG-25
        4.4.1 级配初拟
        4.4.2 基于干捣密度试验的理论空隙率计算
        4.4.3 级配实际空隙率的测试
        4.4.4 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性能试验
        4.4.5 级配调整
        4.4.6 优化级配油石比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5.1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
        5.1.1 采用ATB代替AC-25 分析
        5.1.2 初步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5.2 路面结构比选
        5.2.1 不同结构类型的力学分析
        5.2.2 不同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
        5.2.3 不同路面结构的抗裂性能
        5.2.4 不同路面结构的经济指标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9)细粒式超薄SMA-5在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速公路养护与细粒式超薄SMA-5
    2.1 高速公路养护
        2.1.1 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及方式
        2.1.2 高速公路的养护原则
    2.2 细粒式超薄SMA-5
第三章 细粒式SMA-5配合比设计
    3.1 SMA-5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3.1.1 原材料
        3.1.2 混合料成型与压实温度的确定
        3.1.3 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
        3.1.4 性能试验
    3.2 SMA-5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3.2.1 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
        3.2.2 试验段生产配合比及试验检测结果
        3.2.3 最终确定的标准生产配合比
        3.2.4 生产质量控制要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细粒式超薄SMA-5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施工准备
        4.2.1 原材料准备
        4.2.2 进场设备
    4.3 SMA-5混合料的施工
        4.3.1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4.3.2 混合料的运输
        4.3.3 混合料的摊铺
        4.3.4 碾压
        4.3.5 交通管制,成品保护
    4.4 施工质量质量保证措施
    4.5 SMA-5施工控制及注意要点
        4.5.1 原材料控制
        4.5.2 级配控制
        4.5.3 沥青用量的控制
        4.5.4 温度控制
        4.5.5 沥青拌和站的控制
        4.5.6 混合料的运输控制
        4.5.7 混合料的摊铺控制
        4.5.8 混合料的压实控制
        4.5.9 路面均匀性的控制
        4.5.10 现场施工组织的控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降解汽车尾气与缓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沥青混合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降解汽车尾气材料
        1.2.2 缓减热岛效应路面材料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面汽车尾气降解效果评价方法
    2.1 路面汽车尾气模拟及测试系统的开发
        2.1.1 尾气降解测试系统总体构造设想
        2.1.2 尾气降解测试系统具体构造
    2.2 路面汽车尾气降解效果评价指标选择
        2.2.1 现有评价指标分析
        2.2.2 评价指标的确立
    2.3 路面汽车尾气降解效果的评价方法
        2.3.1 测试系统试验参数
        2.3.2 路面尾气降解效果的测试方法与校准
        2.3.3 路面尾气降解效果的计算与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触媒的优选与技术要求
    3.1 光触媒的种类与初选
    3.2 不同光触媒的路面尾气降解效果
    3.3 光触媒的对沥青性能影响
        3.3.1 光触媒对基质沥青性能影响
        3.3.2 光触媒对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3.4 光触媒的优选
    3.5 优选光触媒的技术要求
        3.5.1 TiO_2 光触媒的粒径
        3.5.2 TiO_2光触媒的晶体结构
        3.5.3 TiO_2光触媒的掺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触媒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
    4.1 光触媒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技术指标和级配设计
        4.1.1 原材料技术指标
        4.1.2 级配设计
        4.1.3 光触媒掺配方式
    4.2 光触媒沥青混合料尾气降解效果
        4.2.1 外界条件的影响
        4.2.2 混合料类型及空隙率的影响
        4.2.3 光触媒掺量的影响
    4.3 光触媒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4.3.1 光触媒沥青胶浆的性能
        4.3.2 光触媒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设计与性能
    5.1 试验材料及方法
        5.1.1 试验原材料
        5.1.2 混合料级配
        5.1.3 试验方法
    5.2 热阻集料优选
        5.2.1 混合料设计
        5.2.2 热阻集料优选
    5.3 陶粒式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设计与性能
        5.3.1 陶粒式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3.2 陶粒式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的 Marshall 指标分析
        5.3.3 陶粒式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5.3.4 陶粒式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的降温效果评价
        5.3.5 最佳陶粒掺量推荐
        5.3.6 陶粒式缓减热岛效应型混合料的阻热降温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降解汽车尾气与缓减热岛效应型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
    6.1 试验材料及级配设计
        6.1.1 试验原材料
        6.1.2 级配设计
    6.2 混合料集成设计与 MARSHALL 指标分析
        6.2.1 混合料设计
        6.2.2 缓减热岛效应型的光触媒混合料 Marshall 指标分析
    6.3 路用性能评价
    6.4 降解尾气效果评价
    6.5 降温效果评价
    6.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SMA在铺筑路面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场飞行区工程关键节点施工测量方法和不停航施工组织实施研究[D]. 管晓炜.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2]基于融雪化冰及自愈合功能的磨耗层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 万九鸣.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3]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 鲁淑华. 长安大学, 2019(01)
  • [4]新型无纤维SMA技术研究[D]. 陈燕.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5]贵州省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研究[D]. 郭楷.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1)
  • [6]湿陷性黄土地区SMA改性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研究[D]. 冯新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7]不同种类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经济指标对比研究[D]. 陈磊.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8]半刚性柔性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优化设计[D]. 彭凯.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5)
  • [9]细粒式超薄SMA-5在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陈冰. 山东大学, 2015(04)
  • [10]降解汽车尾气与缓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沥青混合料研究[D]. 雷雨滋. 长安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SMA铺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