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内固定治疗面部骨折24例体会

固体内固定治疗面部骨折24例体会

一、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面骨骨折24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渊幻[1](2020)在《手法联合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就为探索手法联合跗骨窦小切口辅助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闭合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传统的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否更具优势。方法将符合课题研究纳入标准及诊断标准的60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各30例,其中左足34例,右足26例,男性50例,女性10例。SandersⅡ型24例,SandersⅢ型27例,SandersⅣ型9例。对照组即给予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试验组即给予跟骨骨折手法整复结合跗骨窦小切口外固定架固定术。观察指标:(1)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问题。(2)患侧跟骨解剖参数(术前、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足跟长度、宽度、高度。(3)患肢功能恢复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Sanders分型情况、患侧跟骨解剖参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2.治疗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问题,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组内Bohler角、Gissane角、足跟长度、高度均大于术前、宽度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侧跟骨Bohler角试验组(27.44°±5.29°)与对照组(26.50°±4.70°)相当,Gissane角试验组(130.05°±4.96°)与对照组(130.45°±4.26°)相当,足跟长度度实验组[(7.92±0.54)cm]与对照组[(7.84±0.45)cm]相当,足跟宽度试验组[(4.02±0.46)mm]与对照组[(3.93±0.51)mm]相当,足跟高度试验组[(4.61±0.35)cm]与对照组[(4.60±0.37)cm]相当,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试验组为39-98分,其中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33-97分,其中优15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24/30)。优良率试验组较对照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联合跗骨窦小切口辅助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组能够获得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较为接近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降低住院费用等优势,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高丽萍[2](2020)在《颌骨骨折后感染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可引发颌骨骨折(Jaw fracture,JF)术后感染(Postoperative infection,POI)的影响因素,据此临床上可以定向设计防治与干预治疗方案,以期减少颌骨骨折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方法:研究主体为我院颌面创伤正颌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颌面创伤正颌外科颌骨骨折的住院病人共957例,将其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根据两组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感染组39例,感染率为4.07%,非感染组918(95.92%)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显示:男女数量上有所差异,男性比例较高,男女比例2:1。感染组平均年龄48.5岁大于非感染组35.6岁,60岁以上患者20例。感染组患有既往病系统性疾病10人;创伤严重程度显示:两组均以下颌骨骨折多见,感染组开放性骨折26例,粉碎性骨折21例,骨折线上累及牙23人,合并全身多发伤8例;手术干预资料显示:感染组抗生素使用天数12.64±2.48天,骨折断端存在肉芽组织26例,固定装置个数大于4个9例,平均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11例,术后进入ICU 2例,咬合关系恢复不良17例,颌间结扎24例,平均住院时间14天,手术干预时机大于两周以上20例这些均大于非感染组的数量。结论:研究发现一般资料:高龄、系统性疾病;创伤严重程度:下颌骨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线上累及牙齿,合并全身多发伤;手术干预资料:抗生素使用天数、内固定装置个数大于4个、骨折断端肉芽组织、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住院时间、术后进入ICU、咬合关系恢复差、未拔出受累牙以及手术固定时机大于两周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需要加以进行控制。

张松[3](2020)在《掌侧和背侧手术入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Trans—Scaphoid Perilunate Dislocation,TSP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纳入的对象来自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42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42例TSPD患者分为掌侧入路组(A组)和背侧入路组(B组)。掌侧入路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23岁~61岁,平均(37.90±11.12)岁;受伤原因:6例为交通事故伤,8例为高处坠落伤,7例为意外跌倒伤;根据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类:新鲜性TSPD 18例,陈旧性TSPD 3例;腕舟骨骨折Mayo分型:腰部骨折14例,远端关节面骨折3例,远端1/3骨折4例;TSPD脱位类型:21例均为背侧脱位,左侧10例,右侧11例;住院时间:8天~26天,平均(11.86±4.28)天。背侧入路组21例,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17岁~67岁,平均(37.05±13.73)岁;受伤原因:5例为交通事故伤,6例为高处坠落伤,10例为意外跌倒伤;根据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类:新鲜性TSPD 16例,陈旧性TSPD 5例;腕舟骨骨折Mayo分型:腰部骨折15例,远端关节面骨折4例,远端1/3骨折2例;TSPD脱位类型:21例均为背侧脱位,左侧13例,右侧8例;住院时间:7天~25天,平均(12.48±4.87)天。两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腕舟骨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固定,若骨折为陈旧性骨折,术中取患者自体髂骨植骨,脱位的腕骨予以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术中修复损伤的神经、关节囊、韧带。患者纳入指标:(1)经X线片、CT、MRI检查确诊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所有舟骨非病理性骨折;(3)一般情况良好,可耐得住手术;(4)患者依从性好,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排除的标准:(1)病理性舟骨骨折;(2)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3)重度骨质疏松;(4)创伤性关节炎;(5)全身多发系统疾病不耐手术治疗。本课题纳入的对象均由同一名主任医师主刀的2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TSPD的回顾性疗效比较。术前比较分析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患者的性别、患肢左右侧、年龄、腕舟骨骨折类型、TSPD脱位类型、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腕舟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本课题所有数据选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患者的年龄、骨折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腕功能评分优良率[n(%)]、手术并发症率[n(%)]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注: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对42名TSPD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门诊复查并随访至12个月的数据分析,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4.52±9.86)ml,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0.48±14.65)ml,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较背侧入路组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10.88±1.07)周,背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11.56±1.03)周,掌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背侧入组时间短,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住院时间平均(11.86±4.28)天,背侧入路组住院时间平均(12.48±4.87)天,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术前、术后12个月Mayo评分分别(41.43±6.35)分、(89.52±7.89)分,背侧入路组术前、术后12个月Mayo评分分别(43.52±5.64)分、(87.62±8.89)分,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Mayo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6个月Mayo评分,掌侧入路组为(83.57±13.05)分,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74.05±15.54)分,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术后12个月腕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5.23%和85.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掌侧入路组腕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掌侧入路组出现1例血管损伤(血管壁划伤破裂)、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率为9.52%;背侧入路组出现2血管损伤(血管壁划伤破裂)、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率为19.0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无论掌侧入路还是背侧入路治疗TSPD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掌侧入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背侧入路组早且术后6个月的腕关节Mayo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掌侧入路治疗TSPD是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入路。

唐果[4](2017)在《新型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成人正常跟骨解剖参数及跟骨骨折影像学资料,设计一款微型、可调节的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验证其可行性。方法:1、收集跟骨骨折影像学结果,分析、归纳跟骨骨折类型,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连续性纳入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计347例(382足),均做X线及CT检查确诊。由三名高年资骨科医师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型评价及选择治疗方式。2、获取成人正常跟骨X线片及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 15.0软件测量成人正常跟骨的解剖参数,为新型跟骨外固定支架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收集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成人正常跟骨CT扫描图像,将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15.0软件,三维重建后测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通过公式计算跟骨各部位骨密度值,划定骨密度较高区域为可靠进针点,依据上述解剖参数设计出新型可调式跟骨外固定支架。3、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建立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术后有限元模型,加载压应力,分析该模型的稳定性及应力分布情况:征集成年男性志愿者一名,获取该男子足踝部CT扫描图像,依据新型外固定支架设计图,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有限元模型,加载应力,记录骨折块位移,分析其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最终纳入病例共计337足,依据CT Sanders分型:Ⅰ型78足(23.15%),Ⅱ型 167 足(49.55%)、Ⅲ型 61 例(18.10%)、Ⅳ型 31 足(9.20%)。259 足(76.85%)需要手术干预。2、男性组跟骨全长、宽度及高度分别为(74.52±5.01)、(29.56±2.94)、(44.21±4.26)mm;女性组分别为(71.28±5.25)、(26.85±3.21)、(40.16±4.38)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跟骨前部、结节部、丘部、载距突处骨质较密,为可靠进针点。3、模型加载载荷后,新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Sanders Ⅱ和Sanders Ⅲ型骨折的两种模型总体位移峰值分别为:0.2483mm,0.2747mm,应力峰值为:110.3MPa,125.4MPa;两种模型支架钢钉位移峰值分别为:0.1504mm,0.1736mm,应力峰值为:110.3MPa,125.4MPa;两种模型跟骨位移峰值分别为:0.2483mm,0.2747mm,应力峰值为:40.33MPa,38.13MPa。结论:1、建立的跟骨三维模型骨折形态清晰、符合实验要求,所测得相关跟骨解剖参数精确、可靠,为外固定支架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2、新型可调式跟骨外固定支架均能为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足踝部各骨块应力分布较为合理,外固定支架克式针存在应力集中,在理想范围之内。应用该外固定支架固定Sanders Ⅱ型骨折时位移峰值及应力峰值更小,该外固定支架更适用于跟骨Sanders Ⅱ型骨折。

卢冉[5](2016)在《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5年6月因下颌角骨折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按术后的恢复情况分为愈合良好、愈合欠佳两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是否伴有糖尿病、合并颌面部其他骨折、骨折严重性、术前感染、术后依从性、术前使用抗生素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入路、第三磨牙处理方式、固定物数量、固定物形状、固定物材料、术后颌间牵引等情况。对以上可能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第三磨牙处理方式(χ2=7.752 P=0.021)、术后辅助颌间牵引(χ2=4.196 P=0.041)、吸烟(χ2=5.535 P=0.019﹤0.05)、术中植入固定物数量(χ2=4.405 P=0.044)与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第三磨牙的处理方式(OR=0.878 P=0.865 95%CI:0.1973.918)、颌间牵引(OR=2.599 P=0.172 95%CI:0.6659.852)对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无影响;吸烟(OR=5.660 95%CI:1.18227.106)、固定物数量(OR=0.189 95%CI:0.0440.816)与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密切相关。结论:术中两块固定物的植入即张力带联合下颌下缘固定有利于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吸烟是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更多的证实与下颌角骨折术后愈合相关的因素,并提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下颌角骨折术后的愈合。

王岳森[6](2016)在《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二期治疗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二期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在外院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骨骨折51例,分析一期治疗失败原因。39例拆除原固定钛板,其中21例重新行钛板坚固内固定,12例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以正颌外科的原理和方法行矫正治疗。术后颌间牵引2周,配合正畸、调合治疗,嘱患者行张口锻炼。结果:本组一期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20例,咬合关系紊乱14例,开口受限11例,颜面畸形6例,伴神经损伤7例。分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首诊医师非颌面外科医师,术前评估不足,手术操作不当,复位不准确。(2)固定材料、方法及位置选择不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3)忽视术后颌间牵引。(4)患者依从性差。(5)术后感染,护理不当。全组51例患者术后骨断端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47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满意、面形对称、满意。4例咬合关系欠佳,需辅以术后正畸或调合治疗。4例咬合基本满意,但颜面畸形有待进一步整形矫治。术后随访49例,5例患者术后3个月中度张口度。结论:临床应掌握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正确方法,选择内固定材料、方法及部位要得当,不可过分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拆除原固定钛板或重新行坚固内固定可解决颌骨骨折术后相关并发症,正颌外科手术在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矫治中效果肯定,复杂的上下颌多发骨折所致并发症,需多次手术方可达到满意效果。

黄琦[7](2014)在《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颌面骨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予以复位及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作对照组,予以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作研究组,分析两组疗效、咬合效果、骨折的愈合时间以及预后后遗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后遗症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颌面骨折患者予以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疗效和咬合良好,且后遗症较少。

康锦,刘晓伟,马成利,高杰,张绪斌,张全顺[8](2013)在《延迟手术修复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24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0月-2010年6月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而延期治疗的陈旧髋臼骨折24例(24髋),男18例,女6例;年龄2268岁[(42.2±10.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周[(4.6±1.3)周]。按Letournel分型:简单骨折11例,其中后壁6例,前壁1例,后柱1例,前柱1例,横行2例;复合骨折13例,其中后柱伴后壁6例,横行伴后壁2例,"T"形骨折1例,伴后方半横行骨折2例,双柱2例。手术入路选择髂腹股沟入路2例,髋臼后侧入路13例,联合入路9例。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15.6±10.5)个月]。依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1例,不满意2例,差1例。依据改良d’Aubigne-Postel临床结果评分:优21例,良2例,差1例。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11例,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6例。结论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郭泽林,吉星国,杨琴,史富昌,胡继芬[9](2013)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13年来纯钛内固定夹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RIF)在口腔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1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电钻打孔、纯钛内固定夹板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辅以颌间牵引、颅颌弹性绷带短期固定等治疗。结果术后患者Ⅰ期愈合212例,经换药后Ⅱ期愈合4例,3个月后复查,所有患者均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咬合关系、开口度恢复正常,颌面部对称无畸形。结论纯钛内固定夹板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RIF是当今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主流方向。

高振华[10](2013)在《38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手术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手术方式治疗Pilon骨折(Pilon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其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38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手术方式治疗胫骨Pilon骨折(Ruedi-Augouer Ⅱ型、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疗效以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表示,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以优、良、可和差显示,在统计分析时分别将优、良视为预后良好组(≥87分),可、差为预后不良组(≤86分)。将年龄(X1)、性别(X2)、骨折类型(X3)、合并腓骨骨折(X4)、软组织损伤程度(X5)、骨折情况(X6)、手术时机(X7)、植骨(X8)、复位质量(X9)及康复锻炼(X10)10个相关因素与手术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把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合并腓骨骨折、骨折情况及植骨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康复锻炼的手术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骨折类型(X3)、软组织损伤(X5)、手术时机(X7)、复位质量(X9)及康复锻炼(X10)与手术疗效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软组织损伤程度、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康复锻炼(p<0.05)。结果显示手术时机(B7=3.351,OR>1)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软组织损伤程度(B5=-4.343,OR<1)、复位质量(B9=-3.469,OR<1)、康复锻炼(Bio=-3.497,OR<1)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保护因素。结论:把握最佳手术时机与否是取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手术方式治疗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该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软组织损伤程度、复位质量和功能锻炼可能是影响该手术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骨折分型是手术疗效的间接因素。术前评估Pilon骨折患者的软组织损伤程度,明确骨折分型,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术中保护好软组织,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以及术后早期合理的康复锻炼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手术方式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

二、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面骨骨折24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面骨骨折24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手法联合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手术相关资料
        3.2 患侧解剖参数比较
        3.3 患肢功能恢复比较
        3.4 安全性检测
    4 数据整理及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2.1 手术相关资料比较
        2.2 患侧解剖参数比较
    3 患肢功能恢复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闭合性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及一般特征
    2.现代医学对跟骨骨折的研究
        2.1 跟骨骨折的分型
        2.2 保守治疗
        2.3 手术治疗
        2.4 手术方式
    3 中医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3.1 内外兼治
        3.2 筋骨并重
        3.3 动静结合
        3.4 医患合作
    4 结果分析
        4.1 手术相关资料分析
        4.2 患侧解剖参数比较
        4.3 患肢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颌骨骨折后感染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病例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变量
        1.3 统计学分析
    2.技术路线图
结果
    2.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2.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创伤严重程度比较
    2.3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干预变量统计
    2.4 多因素回归分析
讨论
    3 研究变量与感染
        3.1 有关研究变量与感染
        3.2 研究不足之处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掌侧和背侧手术入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新型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新型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设计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新型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5)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二期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和内容
        2.1 诊断及分类标准
        2.2 资料回顾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评价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标准
        1.6.1 临床疗效标准
        1.6.2 咬合关系效果标准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情况
    2.2 两组咬合关系和骨折愈合时间情况
    2.3 两组预后的后遗症情况
3 讨论

(9)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方法与步骤
2 结果
    2.1 RIF治疗效果
    2.2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纯钛特性
    3.2 RIF特性
    3.3 正确选择钛板固定位置
    3.4 纯钛板固定范围
    3.5 RIF治疗原则
    3.6 RIF适用情况
    3.7 常见RIF并发症

(10)38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手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综述:老年Pilon骨折外科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面骨骨折24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法联合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D]. 陈渊幻.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颌骨骨折后感染因素分析[D]. 高丽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3]掌侧和背侧手术入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D]. 张松.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新型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的设计研究[D]. 唐果.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5]影响下颌角骨折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D]. 卢冉.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6]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二期治疗探讨[D]. 王岳森.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7]颌面骨折应用坚固内固定术小型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J]. 黄琦. 中国现代医生, 2014(25)
  • [8]延迟手术修复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24例[J]. 康锦,刘晓伟,马成利,高杰,张绪斌,张全顺. 中华创伤杂志, 2013(10)
  • [9]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郭泽林,吉星国,杨琴,史富昌,胡继芬. 现代医药卫生, 2013(12)
  • [10]38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手术疗效分析[D]. 高振华. 遵义医学院, 2013(S1)

标签:;  ;  ;  ;  ;  

固体内固定治疗面部骨折24例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