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品种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外加剂品种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一、外加剂品种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常宇[1](2021)在《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种砂浆的发展对胶凝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多元胶凝材料体系应运而生。本文选择由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半水石膏组成三元胶凝材料体系,再添加粉煤灰组成四元胶凝材料体系。以自流平砂浆为依托,通过研究多元胶凝材料体系流动度、凝结时间、强度、收缩等性能,获得满足施工要求的流动性,具有合理的初凝时间和凝结时间间隔,强度及体积稳定性的配比。借助水化热、XRD、TG-DSC、SEM-EDS、BSE、BET等测试手段,测定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硬化体的孔结构、水化产物种类、形貌及数量等。研究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进程,进而提出水化机理。研究发现影响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流动性和凝结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半水石膏掺量,为满足三元胶凝材料体系良好施工性能,半水石膏的掺量宜控制低一些。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主要受硫铝酸盐水泥与半水石膏的比例影响,比例较低时会在早期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而影响强度的发展,建议控制硫铝酸盐水泥与半水石膏的比值不小于2:1。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放热主要集中在前24h,随硫铝酸盐水泥掺量增加,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放热总量增高;半水石膏掺量过多会加快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速率;硅酸盐水泥掺量多会使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早期水化放热提前,水化速率增加,但总放热量降低。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水化产物主要为AFt、C-S-H、Ca(OH)2、AFm和Ca SO4.2H2O。在不同龄期时水化产物的形貌及结构排布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强度影响较大。当针棒状钙矾石分布均匀且搭接成网状结构形成骨架,C-S-H凝胶填充在骨架之间时,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微结构致密,强度较高。钙矾石的生成量和形成速度是影响三元胶凝材料体系体积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一般3d时钙矾石含量为所有水化产物的10%-20%,而且钙矾石12h生成量为3d生成量的75%以上,1d生成量为3d生成量的80%以上时,胶凝材料体系的体积稳定性好。此时生成的水化产物中Ca/Al、S/Al和Ca/S原子数比值接近钙矾石分子式中的比值,即Ca/Al=3、S/Al=1.5和Ca/S=2。三元胶凝材料体系中掺入粉煤灰不会产生新的水化产物,而且在水化早期不参与反应。因此,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早期水化被延迟,体系的反应速率降低,水化热降低。粉煤灰还能改善三元胶材料体系的流动性,延长凝结时间,提高后期强度,补偿收缩而提高体积稳定性。

黄泽轩[2](2020)在《典型岩性机制骨料基本属性及级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制骨料已经成为建设工程用骨料的主要来源。我国母岩种类繁多,特性各不相同,经不同生产工艺破碎、筛分及整形生产出的机制砂石骨料其品质也必然不同。为明确典型岩性骨料的基本属性和机制砂的优化与合理级配,明确机制砂石粉与泥粉(蒙脱土)的区别,本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丰富我国机制骨料的科学与技术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岩性研究表明,石灰岩是最适合制备砂石骨料的岩种,石灰岩骨料物理、化学属性好,可破碎性好,磨蚀性最低易于加工,吸附性低,需水行为好;硅质岩一般为硬质岩,玄武岩和辉绿岩可破碎性较差,尤其玄武岩骨料磨蚀性最大,压碎指标最低,花岗岩次之。整体上看硅质岩石加工破碎能耗和对金属件磨耗比较高;一定掺量下的不同岩性的石粉和机制砂主要影响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而非强度,并非硅质骨料对于流动性影响都不佳,玄武岩骨料除加工成本高以外其他属性较好。(2)扫描电镜结果石粉也具有棱角性;机制砂中1.18mm0.6mm和0.6mm0.3mm这两个粒级中仍存在粒形问题;0.3 mm0.15 mm这一粒级机制砂粒形较好;各岩性粗骨料抗冻融性能均良好;不同岩性粗骨料饱水系数大致在在0.60.7范围内。(3)T/CBMF38-2018,T/CAATB001-2018《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中对机制砂级配区的划分是较为合理的。我们研究了石灰岩机制砂级配对C30混凝土的影响发现其他粒径在满足此规范级配分级筛余的前提下,0.15mm、0.3mm、0.6mm这三个粒径分计筛余总量宜保持在55%以上,0.15mm这一粒径范围可放宽至0-30%。0.3mm这一粒级不宜超过标准范围且其对混凝土保水性作用明显;0.6mm这一粒径分计筛余不宜低于标准下限,低于10%时效果不好,0.6mm粒径分计筛余如果超过标准大于40%,在其他粒级不超标时,需要保证2.36mm以下粒径总量与2.36mm以上粒径总量之比大于3;1.18mm粒径对混凝土粘聚性有一定作用,但不显着,不宜超过上限;对于C50混凝土,机制砂过粗或过细都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状态不佳,此规范Ⅰ级的范围比较合适。总体上看0.3、0.6mm这两个粒径的颗粒含量不宜低于标准下限。(4)蒙脱土与高吸附性机制砂石粉有很大不同,机制砂生产必须严格限制含泥粉的混入。泥的颗粒细度高、吸附强且需水量比大,将大幅降低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和强度,对混凝土耐久性极为不利,严重威胁工程质量,不具备应用条件。但含有大量石灰石粉和一定量的高吸附性石粉的机制砂具有一定的应用条件,外加剂用量虽有增大,和易性、强度均可以满足中低强度混凝土等级要求。

张营[3](2020)在《动水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文中认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水洗能力,对施工水域不会造成污染,被国内外学者称之为“全新的、理想的、划时代的混凝土”或新一代水下工程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国防安全战略需要,深海深水区基建工程成为常态化,对水下混凝土的需求量呈幂指数增加,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不能完全满足工程需求;再加上优质砂石资源匮乏,就地取材中砂石含泥量高,抗分散剂与其不适应,给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和耐久性带来系列隐患。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首先利用正交实验方法,通过系列实验合成了一种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并分析了酸醚比、温度、链转移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磷酸酯类抗泥单体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减水剂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合成减水剂的结构表征和抗粘土机理。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弥补砂石含泥量高缺陷选用硫铝酸盐水泥,根据其特点,重点开发一种有效的缓凝剂,在不降低其强度的基础上调控硫铝酸盐水泥的快凝,并解决缓凝剂、絮凝剂和减水剂的相容性问题,并通过分析其对水泥净浆流动性和经时损失、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水泥砂浆p H值、悬浊物含量、浊度、水陆强度比,确定缓凝剂、絮凝剂、减水剂的种类及最佳掺量。并基于因子设计法优化和预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能,确保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和易性和工作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以丙烯酸、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为主要反应原料,合成一种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KN-PC)。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醚比为4.2,温度为43℃,链转移剂、引发剂、丙烯酰胺、磷酸酯类抗泥单体的用量分别为0.45%、1.6%、0.7 mol、1 mol,A溶液的滴加时间为2 h。利用FTIR、XRD、有机碳吸附仪(TOC)研究了KN-PC的结构表征和抗粘土机理,与普通聚羧酸减水剂相比,合成的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对蒙脱土敏感性较低,与蒙脱土作用后的层间未出现低吸附抗泥型减水剂的特征官能团,层间距为1.50 nm,低吸附抗泥型减水剂在蒙脱土上的吸附量远小于普通减水剂(PC)的吸附量。(2)在水泥净浆试验中,KN-PC和PC的临界掺量分别为1.4%和1.6%,减水剂掺量小于临界掺量,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硫铝酸盐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大,减水剂掺量大于临界掺量,硫铝酸盐水泥净浆流动度基本保持不变。掺加KN-PC硫铝酸盐水泥的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小于PC。由对硫铝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分析得,与葡萄糖酸钠(PT)相比,ZC(自主合成)缓凝剂对硫铝酸盐水泥有较好的缓凝效果,增大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ZC缓凝剂与KN-PC复掺对硫铝酸盐水泥的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絮凝剂的加入增强硫铝酸盐水泥的抗分散性,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当减水剂为KN-PC,掺量为1.4%,絮凝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AWA),掺量为0.8%,ZC缓凝剂掺量为0.07%,硫铝酸盐水泥的抗分散性能最优。在现有絮凝剂作用机理研究基础上,并根据实验,提出抗分散剂的两种作用机理,可分为吸附-桥键-分散作用和表面活性-桥架-分散作用。(3)采用因子设计方法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冲刷性和水陆抗压强度比进行建模和计算,可减少试验组数。并对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预测在试验因素范围内设计的新型混合物的性能随混合成分变化的变化,该模型可作为优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测试的有效方法。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较好性能的最佳条件为KN-PC用量为1.468%,AWA用量为0.858%,W/B为0.388时。在此条件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对应的流动度为183.994 mm,抗分散性测试中悬浮物含量为113.185 mg/L,水陆强度比为77.442%。

苏东坡[4](2020)在《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然而在工程质量方面却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工程渗漏方面。工程渗漏主要是由于工程防水施工质量不佳所造成,工程防水质量的好坏主要由防水材料和施工两方面所决定。近年来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以其良好的抗渗性、抗裂性和耐久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防水工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品种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各种组分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凹土和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进行改性,制备出了一种力学性能好、抗裂性能好、抗渗性能好和耐久性能好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组分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砂浆的力学性能、干燥收缩性能、粘结性能、吸水率、抗渗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E)和丁二烯-苯乙烯乳胶共聚物(SBR)三种聚合物胶粉中,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E)更适合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其掺量控制在8%左右效果最佳;粉煤灰、硅灰、矿粉三种矿物掺合料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影响显着,分别单掺10%粉煤灰、单掺5%硅灰以及单掺5%矿粉,效果最佳;消泡剂、膨胀剂和防水剂三种外加剂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影响也比较显着,当消泡剂掺量为0.3%、膨胀剂掺量为0.9%和防水剂掺量为9%时,效果最佳。2、研究了400目、800目、1250目、1500目四种细度的煅烧凹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高温煅烧后的凹土,晶格发生塌陷破坏,生成大量的活性Si O2和活性Al2O3类玻璃体物质,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活性,这些物质与水泥水化产物中的Ca(OH)2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实验结果表明:1250目凹土其掺量为10%左右效果最佳,可大幅度提高砂浆抗渗性、抗冻性、抗硫酸盐腐蚀等性能;然后用表面活性剂(SA)和硅烷偶联剂(KH)对凹土进行改性,表面活性剂SA结合凹土表面,引入憎水基团,从而释放出凹土吸附的水分。硅烷偶联剂KH在凹土表面发生化学键结合,接枝在凹土表面,改善凹土表面结构,改性后的凹土加入砂浆性能更佳,采用0.4%表面活性剂SA和6%硅烷偶联剂KH复合改性的凹土效果更佳。3、研究了400目、800目、1250目、1500目四种细度的煅烧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偏高岭土具备火山灰活性,其活性铝和活性硅能够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生成CSH和CASH等凝胶物质,促进水泥水化作用,细化孔结构,减小孔隙度。实验结果表明:当1250目偏高岭土掺量为15%左右效果最佳,可大幅度提高砂浆抗渗性、抗冻性、抗硫酸盐腐蚀等性能;然后用表面活性剂(SA)和硅烷偶联剂(KH)对偏高岭土进行改性,表面活性剂SA与Ca+反应生成不溶性钙盐填充砂浆毛细孔。硅烷偶联剂接枝在偏高岭土表面,提高了偏高岭土活性,同时硅烷偶联剂的亲水性加快二次水化反应速率,改性后的偏高岭土加入砂浆性能更佳,采用0.4%表面活性剂SA和6%硅烷偶联剂KH复合改性的偏高岭土效果更佳。

肖学党,孟旭燕[5](2019)在《水泥基干混砂浆外加剂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外加剂对建筑干混砂浆性能的改善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目前对外加剂在干混砂浆中的应用缺乏系统性研究,这无疑会影响外加剂在干混砂浆中的合理、高效使用。系统研究外加剂在干混砂浆产品中的应用技术刻不容缓。该文对常用外加剂的一些基本性能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外加剂的干混砂浆产品性能进行了研究。

王荣荣[6](2019)在《外加剂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干混砂浆普遍应用于建筑行业,为了提高其施工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多种外加剂单掺以及复掺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这对外加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试验法确定纤维素醚(HPMC)、可再分散性乳胶粉(VAE)、淀粉醚(SE)、聚羧酸减水剂(P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单掺时的最佳掺量,并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VAE、SE、PS、SDBS复配的最优组合方式。水泥胶砂试验结果显示,掺加15%钢渣粉的改性超细粉性能最好。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573cm2/g;流动度比达到最大值100.4%;3d、28d胶砂抗折强度分别为4.3MPa、6.7MPa,抗折强度较大;3d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21.9MPa,28d抗压强度为37.4MPa,仅小于钢渣掺量为20%的抗压强度。奇工牌外加剂掺量选择0.6‰,水料比达到最小值12.6%,含气量较高,7d、28d抗压强度值达到最大,分别为6.1MPa、7.6MPa;HPMC对砂浆力学性能有不利的影响,随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其保水增稠性能较好,考虑到其粘性影响施工,选择0.6‰的掺量;VAE选择2%的掺量,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8MPa、10.5MPa,均高于基准砂浆。SE单独使用保水效果较差,掺量选择0.6‰,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MPa、8.3MPa,粘结强度是基准砂浆的2.1倍。PS的减水效果比较明显,从而影响了砂浆力学性能,掺量选择0.8‰。SDBS主要影响砂浆的含气量,掺量为0.6%时,含气量达到最大值9.5%。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改性超细粉比表面积不同时,外加剂复配的最佳组合方式不同。比表面积为500cm2/g时外加剂最佳组合方式:SDBS掺量为0.6%,VAE掺量为2%,SE掺量为0.6‰,PS掺量为0.9‰;比表面积为600cm2/g时外加剂最佳组合方式:SDBS掺量为0.7%,VAE掺量为2%,SE掺量为0.6‰,PS掺量为0.8‰;比表面积为700cm2/g时外加剂最佳组合方式:SDBS掺量为0.6%,VAE掺量为2%,SE掺量为0.7‰,PS掺量为0.9‰;三种不同比表面积的对比,选择500cm2/g的改性超细粉作为掺合料,其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都较好。

张红兵[7](2019)在《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中的最上游梯级,为保证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选择和确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合理比例,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能、设计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本文开展了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工作。(1)对试验所需的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及拌合用水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规定。(2)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主要内容有拌合物性能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抗冻抗渗性能试验、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线膨胀试验、比热导热及导温系数、绝热温升、干缩试验等方面。(3)开展设计龄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主要内容包括拌合物性能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抗冻抗渗性能试验,通过极限拉伸值、耐久性两方面分析配合比试验成果,推荐水胶比。(4)开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进行强度回归分析,推荐水胶比。(5)通过选取的三组配合比试验,推荐了11种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2种设计强度等级的砂浆施工配合比。

姜磊[8](2019)在《高温地区高速公路桥梁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高速公路的发展愈来愈快,结构复杂、大跨径的桥梁也越来越多,因此用于高速公路桥梁的混凝土愈加受人们的重视,高性能混凝土因其工作性好、强度高、耐久性优异,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气候,降低工程成本,延长建筑物的服役年限,符合节约资源能耗的要求,现已成为应用在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的首选材料。本文针对高温的工程环境,通过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及耐久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来进行高速公路桥梁用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而通过水泥品种、碎石和矿渣粉的优选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分析了水胶比、砂率、矿渣粉掺量等方面因素对C50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为0.32,砂率为40%,矿渣粉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工作性、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达到最优,既能满足的性能的要求,又可以降低成本。(2)论文研究了外加剂复配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复配了三种聚羧酸减水剂,其中PC-A适用于技术要求较低的普通混凝土;PC-B适用于坍落度、扩展度适中但对保坍要求和外观要求高,且脱模周期短的T梁混凝土;PC-C则适用于对初始状态和经时状态要求更高的泵送混凝土。(3)通过试验研究矿渣粉掺量对C50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抗开裂、抗水渗透、抗氯离子渗透、早期收缩率及抗碳化性能,结果显示,矿渣粉的掺入能大大改善混凝土内部组织结构,降低早期收缩率,增强混凝土抵抗外部环境的侵蚀能力,当矿渣粉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抗开裂、抗水渗透等耐久性能最优。(4)论文从工程概况、C50高性能预应力T梁混凝土和高墩混凝土的相关性能测试以及T梁和高墩的质量控制技术等几个方面,研究了高温条件下高速公路用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主要通过采用多掺技术降低水化热、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生产和现场控制以及养护等措施,避免C50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开裂等不良问题。最后,通过实际的生产应用跟踪,高温条件下C50高性能混凝土在预应力T梁和高墩中的应用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阮雷[9](2019)在《高渗透富水地层盾构同步注浆抗水分散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盾构隧道在穿越高渗透性富水地层时,盾尾间隙极易被地下水充填,造成同步注浆作业时普通注浆材料离析及胶凝材料的流失,使原有浆液水胶比等参数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对注浆圈硬化后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对现有的水泥基普通注浆浆液性能进行提升,在保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抗水分散性,以期获得一种工作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水泥基抗水分散同步注浆浆液。鉴于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抗水分散性能研究发展现状,本文拟通过资料调研、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等综合研究手段,系统研究高渗透富水地层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在地下水环境中抗水分散性机理,建立浆液抗水分散性评价体系,通过室内试验揭示不同外加剂及其组合对浆液抗水分散性的影响规律,提出解决高渗透富水地层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抗水分散性的浆液配比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对同步注浆施工特点的研究,研发了用于测试盾构同步注浆浆液抗水分散性能的试验装置;2、羟乙基甲基纤维素(10W)可作为优良的浆液抗水分散性能改良材料,通过增加浆液的剪切应力及塑性粘度以抵抗水的稀释和冲刷作用;3、随着掺量的增加,膨化24h后的钠基膨润土会削弱浆液的流动性能及后期强度,但能在改善抗分散性能的同时加快浆液的胶凝;4、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提高水泥基浆液稳定性及抗水分散性有积极作用,但其阻碍胶凝颗粒的溶解以及水化产物生成的特性,会延缓浆液的胶凝时间;同时其本身具有的引气作用,会引起胶凝体孔隙率增大、内部结构疏松,从而减小了后期强度值;5、甲酸钙对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改性浆液的塑性粘度及剪切应力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能够有效缩减浆液的初凝时间同时提高抗压强度,可作为羟乙基甲基纤维素辅助剂;6、浊度增量变化随絮凝剂掺量响应明显,大致可分为四个区间:不敏感区、突变区、渐变区和平缓区。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同步注浆浆液抗水分散性能要求:浊度<100NTU、PH<10,不同龄期的水陆强度比分别为:3d>80%、7d>80%、28d>80%;7、基于对浆液流动性及抗水分散性能考虑,确定了羟乙基甲基纤维素与甲酸钙掺量组合范围,并进一步提出了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改性抗水分散浆液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试验评价体系。

谭江南[10](2019)在《石炭组灰岩机制砂干混砂浆注浆锚杆的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进行,建筑业进入到迅速发展的时期。砂浆作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在生产中会消耗大量天然砂、排放废弃物,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传统砂浆具有较多弊端,研发较高质量的干混砂浆有助于改良砂浆的质量和性能,可以缓解环境污染、改善资源消耗的现状,具有社会经济意义。本文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机制砂最佳级配,在该级配下制作不同灰砂比和机制砂替代天然河砂替代率的干混砂浆,并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作为砂浆锚杆锚固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如下:1、试验研究了机制砂不同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将筛分后的机制砂粒径分为八个粒组,对不同干混砂浆分别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当四种粒径机制砂含量依次为30%、40%、10%、10%时干混砂浆综合性能最佳。2、试验研究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的替代率对机制砂干混砂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每种机制砂替代率下,灰砂比减小干混砂浆的表观密度、稠度、流动度随之减小,灰砂比为1:4时,砂浆干硬不易成型,易出现断裂解散;在不同灰砂比下机制砂替代率增大,砂浆表观密度增加,砂浆稠度和流动度减小。天然砂拌制的砂浆用水量较少,表面湿润、流动性较好,机制砂浆较为干稠。②在不同机制砂替代率下,灰砂比越小,砂浆强度也越小;在不同灰砂比下,较小的机制砂替代率下砂浆的抗压抗折强度并无显着变化,呈现微小波动状,而在机制砂替代率超过60%70%时砂浆强度急剧减小。在实际工程中为保证砂浆的强度,细集料中机制砂的含量不宜超过70%。3、试验研究不同直径钢筋、配比砂浆注浆锚杆的粘结参数,结果表明:①在锚固体砂浆相同时,钢筋直径越大锚固系统粘结参数越大,10mm钢筋粘结强度和残余摩擦应力分别为25mm钢筋的76%和89.5%;钢筋类型对锚固效果影响最为显着,锚筋采用光圆钢筋,各粘结参数值大幅减小。②在钢筋直径相同时,砂浆灰砂比越小各锚固参数先增加后减小,灰砂比为1:3时锚固参数最大;同一灰砂比下,机制砂替代率越高,机械咬合作用越显着,替代率为100%时各粘结参数值最大。

二、外加剂品种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加剂品种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胶凝材料概述
        1.2.1 硅酸盐水泥概述
        1.2.2 硫铝酸盐水泥概述
        1.2.3 石膏胶凝材料概述
        1.2.4 辅助性胶凝材料概述
    1.3 多元胶凝材料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二元胶凝材料体系研究现状
        1.3.2 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研究
        1.3.3 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研究现状
    1.4 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硅酸盐水泥
        2.1.2 硫铝酸盐水泥
        2.1.3 半水石膏
        2.1.4 粉煤灰
        2.1.5 细骨料
        2.1.6 外加剂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方法
        2.3.1 流动度与凝结时间试验
        2.3.2 力学性能试验
        2.3.3 尺寸变化率试验
        2.3.4 X-衍射分析试验(XRD)
        2.3.5 扫描电镜试验(SEM)
        2.3.6 背散射分析试验(BSE)
        2.3.7 水化热试验
        2.3.8 热重分析试验(TGA)
        2.3.9 孔径分布试验
第3章 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3.1 胶凝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3.2 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性能
        3.2.1 流动性
        3.2.2 凝结时间
        3.2.3 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
        3.2.4 体积稳定性
    3.3 粉煤灰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性能的影响
        3.3.1 粉煤灰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流动性影响
        3.3.2 粉煤灰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凝结时间影响
        3.3.3 粉煤灰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强度影响
        3.3.4 粉煤灰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体积稳定性能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元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机理分析
    4.1 三元胶凝材料体系微观测试
        4.1.1 水化热测试结果与分析
        4.1.2 XRD测试结果与分析
        4.1.3 TG-DSC测试结果与分析
        4.1.4 SEM-EDS测试结果与分析
        4.1.5 BSE测试结果与分析
        4.1.6 氮吸附测试结果与分析
    4.2 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机理分析
        4.2.1 水化反应及水化产物
        4.2.2 水化机理
    4.3 粉煤灰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微观结果影响分析
        4.3.1 XRD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TG-DSC测试结果与分析
        4.3.3 SEM测试结果与分析
        4.3.4 水化热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粉煤灰对三元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机理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性与展望
    一、创新性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典型岩性机制骨料基本属性及级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机制砂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机制砂石的发展及应用
        1.2.2 机制骨料特性的研究现状
        1.2.3 机制砂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用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S95 矿渣粉
        2.1.4 蒙脱土
        2.1.5 机制砂
        2.1.6 粗骨料
        2.1.7 减水剂
        2.1.8 水
        2.1.9 亚甲蓝
    2.2 试验方法
        2.2.1 水泥、粉煤灰、S95 矿渣、骨料、外加剂性能检测
        2.2.2 石粉与泥粉的材性试验
        2.2.3 净浆、胶砂、混凝土试验
第3章 典型岩性机制骨料基本属性研究
    3.1 物理属性研究
        3.1.1 石粉及泥粉的密度
        3.1.2 石粉及泥粉的需水量比
        3.1.3 石粉及泥粉的亚甲蓝值
        3.1.4 石粉及泥粉的粒度分布
        3.1.5 石粉显微形貌
        3.1.6 石粉与泥粉超景深形貌观察
        3.1.7 石粉及泥粉的物相分析
        3.1.8 机制砂棱角性观察
        3.1.9 机制砂表面织构
        3.1.10 机制砂亚甲蓝值
        3.1.11 机制砂饱和面干吸水率
        3.1.12 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
        3.1.13 机制砂压碎指标
        3.1.14 机制粗骨料粒形
        3.1.15 机制粗骨料压碎指标
        3.1.16 机制粗骨料抗冻融性
        3.1.17 机制粗骨料吸水率与饱水系数
    3.2 化学属性研究
        3.2.1 石粉及泥粉主要氧化物组成
        3.2.2 石粉及泥粉活性指数
        3.2.3 机制砂坚固性
    3.3 加工属性研究
        3.3.1 机制砂可破碎性
        3.3.2 磨蚀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岩性石粉与泥粉对水泥净浆的影响
    4.1 试验配合比
    4.2 泥粉与不同岩性石粉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4.3 石粉与泥粉对水泥净浆经时损失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岩性石粉和机制砂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5.1 典型岩性石粉对水泥胶砂的影响
        5.1.1 试验配合比
        5.1.2 石粉对胶砂流动度的影响
        5.1.3 石粉对胶砂强度的影响
    5.2 泥粉与石粉对水泥胶砂的影响对比
        5.2.1 试验配合比
        5.2.2 泥粉与石粉对胶砂强度的影响
        5.2.3 石粉与泥粉对胶砂流动度的影响
        5.2.4 石粉与泥粉对胶砂吸水率的影响
    5.3 典型岩性机制砂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5.3.1 试验配合比
        5.3.2 机制砂对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5.3.3 机制砂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岩性机制砂和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1 不同岩性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1.1 试验配合比
        6.1.2 不同岩性机制砂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6.1.3 不同岩性机制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6.1.4 不同岩性机制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影响
    6.2 高石粉、泥粉含量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2.1 试验配合比
        6.2.2 高石粉、泥粉含量机制砂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6.2.3 高石粉、泥粉含量机制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6.2.4 高石粉、泥粉含量机制砂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6.2.5 高石粉、泥粉含量机制砂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6.2.6 高石粉、泥粉含量机制砂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石灰岩机制砂级配研究
    7.1 级配设计
        7.1.1 规范之内机制砂级配设计
        7.1.2 规范之外机制砂级配设计
    7.2 混凝土配合比
    7.3 级配对C30 混凝土的影响
        7.3.1 级配对C30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影响
        7.3.2 级配对C30 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影响
        7.3.3 级配对C30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7.3.4 级配对C30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7.4 级配对C50 混凝土的影响
        7.4.1 级配对C50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影响
        7.4.2 级配对C50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7.4.3 级配对C50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7.5 级配与空隙率的关系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动水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关于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纤维素系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关于丙烯系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关于辅助剂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关于外加剂间的相容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关于硫铝酸盐水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性能测试及其测试方法
        1.4.1 静水作用下
        1.4.2 动水作用下
    1.5 存在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论文主要流程图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合成原材料
        2.1.2 水泥
        2.1.3 集料
        2.1.4 掺合料
        2.1.5 外加剂
        2.1.6 蒙脱土
        2.1.7 拌和用水
    2.2 试验仪器
        2.2.1 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合成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样品制备
        2.3.2 试验测试的仪器
        2.3.3 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章 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国内外研究
    3.2 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过程
    3.3 KN-PC聚羧酸减水剂合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3.3.1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3.3.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分析
    3.4 减水剂单因素优化试验
        3.4.1 酸醚比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3.4.2 温度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温度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3.4.3 链转移剂用量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3.4.4 引发剂用量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3.4.5 磷酸酯类抗泥单体用量对减水剂抗泥性的影响
        3.4.6 B溶液的滴加时间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3.5 减水剂的性能检测结果与分析
        3.5.1 减水剂分散性试验
        3.5.2 吸附量测试
        3.5.3 层间官能团测试
        3.5.4 XRD层间距测试
    3.6 低吸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机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铝酸盐水泥净浆和砂浆性能的研究
    4.1 减水剂与硫铝酸盐水泥的相容性研究
        4.1.1 减水剂对水泥浆体流动性和经时损失的影响
        4.1.2 水泥浆体对减水剂吸附量的影响
    4.2 缓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4.2.1 缓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的影响
        4.2.2 缓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絮凝剂的选择
        4.3.1 絮凝剂对水泥净浆扩展度的影响
        4.3.2 絮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水泥砂浆扩展度的影响
        4.3.3 絮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水泥砂浆pH值的影响
        4.3.4 絮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水泥砂浆测试悬浊物含量的影响
        4.3.5 絮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水泥砂浆浊度的影响
        4.3.6 絮凝剂和减水剂复掺对水泥砂浆水陆强度比的影响
    4.4 抗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因子设计法优化和预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能
    5.1 不同标准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2 基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5.2.1 因子设计法的原理
        5.2.2 因子设计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5.3 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
    5.4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能
        5.4.1 导出统计模型
        5.4.2 AWA和 KN-PC用量对流动性的影响
        5.4.3 W/B和AWA用量对抗分散性能的影响
        5.4.4 W/B和AWA用量对水陆强度比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凹土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偏高岭土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案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
        1.3.3 研究目标
第2章 实验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器材
    2.3 实验方法
        2.3.1 试件制备及养护
        2.3.2 工作性能试验
        2.3.3 力学性能试验
        2.3.4 收缩性能试验
        2.3.5 粘结强度试验
        2.3.6 抗渗性能试验
        2.3.7 吸水率试验
        2.3.8 微观结构表征试验
第3章 不同组分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3.1 聚合物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3.1.1 聚合物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3.1.2 聚合物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3.1.3 聚合物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粘结强度的影响
        3.1.4 聚合物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吸水率的影响
        3.1.5 聚合物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抗渗性能的影响
    3.2 矿物掺合料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3.2.1 单掺粉煤灰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3.2.2 单掺硅灰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3.2.3 单掺矿粉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3.3 外加剂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3.3.1 外加剂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外加剂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3.3.3 外加剂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抗渗性能的影响
    3.4 微观结构分析
        3.4.1 XRD分析
        3.4.2 SEM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凹土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4.1 凹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4.1.1 凹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4.1.2 凹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力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
        4.1.3 凹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耐久性能的影响
    4.2 硅烷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改性凹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4.2.1 改性凹土的制备
        4.2.2 改性凹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4.3 XRD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偏高岭土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5.1 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5.1.1 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5.1.2 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力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
        5.1.3 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耐久性能的影响
    5.2 硅烷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改性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5.2.1 改性偏高岭土的制备
        5.2.2 改性偏高岭土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性能的影响
    5.3 XRD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5)水泥基干混砂浆外加剂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泥基干混砂浆的质量要求
    1.1 砂浆流动性
    1.2 砂浆的保水性
    1.3 砂浆的强度
    1.4 砂浆的粘结强度
2 干混砂浆外加剂的分析研究
    2.1 保水剂
    2.2 增稠剂
    2.3 减水剂
    2.4 引气剂
    2.5 早强剂
3 干混砂浆添加剂、外加剂的优化研究
    3.1 水泥基干混砂浆分类
    3.2 干混砂浆添加剂、外加剂的优化研究
4 结束语

(6)外加剂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现状
        1.1.1 钢渣的研究现状
        1.1.2 超细粉的研究现状
        1.1.3 机制砂的研究现状
        1.1.4 外加剂的研究现状
        1.1.5 干混砂浆的研究现状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和试验内容
    2.1 概述
    2.2 试验原材料
    2.3 试验内容
        2.3.1 概述
        2.3.2 比表面积测定
        2.3.3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
        2.3.4 水泥胶砂试验
        2.3.5 稠度试验
        2.3.6 表观密度试验
        2.3.7 保水性试验
        2.3.8 凝结时间试验
        2.3.9 含气量试验
        2.3.10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3.11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
第3章 改性超细粉胶砂对比试验
    3.1 概述
    3.2 水泥胶砂试验
    3.3 改性超细粉胶砂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掺外加剂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4.1 概述
    4.2 改性超细粉砂浆的配合比
    4.3 奇工牌外加剂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4.4 纤维素醚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4.5 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4.6 淀粉醚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4.7 聚羧酸减水剂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4.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掺外加剂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的影响
    5.1 概述
    5.2 比表面积为500cm~2/g的砂浆正交试验
    5.3 比表面积为600cm~2/g的砂浆正交试验
    5.4 比表面积为700cm~2/g的砂浆正交试验
    5.5 不同掺合料的砂浆对比试验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图
2 混凝土技术要求及检测依据
    2.1 混凝土计算要求
    2.2 检测依据
3 实验过程
4 试验用的原材料及检测结果
    4.1 水泥
    4.2 粉煤灰
    4.3 细骨料
    4.4 粗骨料
    4.5 外加剂
    4.6 拌和用水
5 配合比设计
    5.1 配合比方案及参数选择
    5.2 组合密度试验
    5.3 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试验
    5.4 最优砂率、最小单位用水量试验
    5.5 C_(180)30、C_(180)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5.6 28d、90d设计龄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5.7 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
6 推荐施工配合比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8)高温地区高速公路桥梁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云南省高速公路概述及研究方向
    1.2 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现状
        1.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1.2.2 高性能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的优势
        1.2.3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1.3 高性能混凝土在预应力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高温气候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
    1.5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2 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法
        2.2.1 工作性能试验
        2.2.2 力学性能试验
        2.2.3 抗开裂性能测试
        2.2.4 抗水渗透性能测试
        2.2.5 抗氯离子渗透性测试
        2.2.6 抗碳化性能测试
第三章 配合比设计及关键参数对 C50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 工程环境及施工要求
    3.2 C50 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及验证
        3.2.1 配合比设计步骤与计算
        3.2.2 混凝土总碱量及总氯离子量
    3.3 C50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3.3.1 水泥品种的优选
        3.3.2 碎石的优选
        3.3.3 矿渣粉的优选
    3.4 水胶比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4.1 水胶比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4.2 水胶比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砂率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5.1 砂率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5.2 砂率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外加剂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6.1 聚羧酸超塑化剂对C50 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6.2 缓凝剂对C50 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6.3 含气量变化对C50 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7 矿渣粉掺量对桥梁C50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7.1 矿渣粉掺量对C50 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7.2 矿渣粉掺量对C50 高性能混凝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3.7.3 矿渣粉掺量对C50 高性能混凝土抗水渗性能的影响
        3.7.4 矿渣粉掺量对C50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
        3.7.5 矿渣粉掺量对C50 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3.7.6 矿渣粉掺量对C50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环境下 C50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高温环境下C50 高性能混凝土在预应力T梁中的应用
        4.2.1 预应力T梁 C50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4.2.2 高温环境下C50 预应力T梁混凝土的生产和T梁温度监测
    4.3 高温环境下C50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墩柱中的应用
        4.3.1 高温环境下泵送C50 混凝土的配合比
        4.3.2 高墩C50 高性能混凝土的试泵
    4.4 高温环境下C50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技术
        4.4.1 预应力T梁和高墩混凝土的控制技术要求
        4.4.2 预应力T梁和高墩混凝土的控制要点及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9)高渗透富水地层盾构同步注浆抗水分散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盾构同步注浆浆液试验方法及流程
    2.1 盾构同步注浆浆液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1.1 水泥基净浆性能试验
        2.1.2 水泥砂浆性能试验
    2.2 砂浆抗水分散性能试验方法
        2.2.1 抗水分散试验设备
        2.2.2 抗水分散性能评价指标
        2.2.3 抗水分散浆液配制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盾构同步注浆浆液絮凝剂比选研究
    3.1 普通水泥基浆液在水环境下扩散机理
    3.2 絮凝剂的选择及确定
        3.2.1 絮凝剂分类
        3.2.2 絮凝剂初选
        3.2.3 絮凝剂试验比选
        3.2.4 絮凝机理分析
        3.2.5 絮凝剂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盾构抗水分散同步注浆浆液性能影响研究
    4.1 抗水分散同步注浆浆液基础配合比研究
        4.1.1 不同影响因素合理范围的确定
        4.1.2 不同因素对水泥基净浆流变参数影响分析
        4.1.3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浆液性能影响分析
    4.2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掺量对浆液性能影响
        4.2.1 掺量对浆液工作性能影响
        4.2.2 掺量对浆液抗水分散试验结果影响
        4.2.3 掺量对浆液水陆抗压强度值影响
    4.3 抗水分散浆液初凝时间调控试验研究
        4.3.1 促凝剂的选择
        4.3.2 甲酸钙对抗水分散浆液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盾构同步注浆抗水分散性能优化研究
    5.1 同步注浆抗水分散性判别标准
    5.2 外加剂合理掺量范围的确定
    5.3 抗水分散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设计方法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发表论文、专利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10)石炭组灰岩机制砂干混砂浆注浆锚杆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干混砂浆与传统砂浆对比
        1.2.1 传统砂浆的弊端与局限性
        1.2.2 干混砂浆的优势
    1.3 干混砂浆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机制砂的研究现状
        1.4.2 干混砂浆研究现状
        1.4.3 砂浆锚杆研究现状
    1.5 干混砂浆的生产工艺流程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的性能及相关指标
        2.1.1 母岩
        2.1.2 机制砂
        2.1.3 水泥
        2.1.4 水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机制砂细度模数测定
        2.3.2 机制砂堆积密度测定
        2.3.3 干混砂浆的拌制
        2.3.4 砂浆稠度测试
        2.3.5 砂浆流动度试验
        2.3.6 砂浆密度的测定
        2.3.7 砂浆保水性的测定
        2.3.8 砂浆试件的制备与养护
        2.3.9 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试验
第三章 机制砂最大粒径和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
    3.1 试验方法
        3.1.1 原材料性能
        3.1.2 试验方案
    3.2 机制砂最大粒径对干混砂浆性能影响结果及分析
        3.2.1 最大粒径对干混砂浆表观密度的影响
        3.2.2 最大粒径对干混砂浆稠度的影响
        3.2.3 最大粒径对干混砂浆保水性的影响
        3.2.4 最大粒径对干混砂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
    3.3 机制砂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3.3.1 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表观密度的影响
        3.3.2 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稠度的影响
        3.3.3 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保水率的影响
        3.3.4 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3.5 粒径级配对干混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机制砂干混砂浆性能的影响
    4.1 天然砂和机制砂微观形貌分析
    4.2 试验方案设计
    4.3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干混砂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4.3.1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干混砂浆表观密度的影响
        4.3.2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干混砂浆稠度的影响
        4.3.3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干混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4.4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干混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干混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4.4.2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干混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制砂干混砂浆在砂浆锚杆中应用力学性能研究
    5.1 砂浆锚杆工程应用概述
    5.2 砂浆锚杆力学特征及破坏形式分析
        5.2.1 岩体与锚固体砂浆间力学分析
        5.2.2 锚杆(索)杆体与锚固体砂浆间力学分析
        5.2.3 锚杆(索)支护过程中抗拉强度分析
    5.3 砂浆锚杆力学模型与受力分析
        5.3.1 锚杆杆体抗拉受力分析
        5.3.2 锚杆杆体的平衡方程
    5.4 砂浆锚杆力学性能试验设计及锚杆破坏理论分析
        5.4.1 实验设计
        5.4.2 锚杆-砂浆界面粘结滑移破坏过程分析
        5.4.3 长锚杆界面受力计算理论
    5.5 灰砂比及机制砂替代率对砂浆锚杆力学性能的影响
        5.5.1 锚固体砂浆锚固性能的影响因素
        5.5.2 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5.5.3 机制砂干混砂浆注浆锚杆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炭系灰岩机制砂干混砂浆经济性评价
    6.1 配合比设计
    6.2 干混砂浆市场分析
        6.2.1 产品分析
        6.2.2 未来全国建筑干混砂浆市场需求预测
        6.2.3 市场价格
    6.3 石炭系灰岩机制砂干混砂浆优越性分析
        6.3.1 成本分析
        6.3.2 使用效率分析
        6.3.3 节能减排分析
    6.4 干混砂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1 存在的问题
        6.4.2 对策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外加剂品种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D]. 常宇.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典型岩性机制骨料基本属性及级配研究[D]. 黄泽轩.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3]动水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D]. 张营.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研究[D]. 苏东坡.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5]水泥基干混砂浆外加剂的优化研究[J]. 肖学党,孟旭燕. 中国水泥, 2019(09)
  • [6]外加剂对改性超细粉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荣荣.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9)
  • [7]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 张红兵. 三峡大学, 2019(06)
  • [8]高温地区高速公路桥梁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姜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9]高渗透富水地层盾构同步注浆抗水分散机理研究[D]. 阮雷.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10]石炭组灰岩机制砂干混砂浆注浆锚杆的力学性能研究[D]. 谭江南.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外加剂品种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