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清华一号”微卫星数据质量评价

“航天清华一号”微卫星数据质量评价

一、“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数据质量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键[1](2019)在《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卫星产业是兼具经济效益与政治军事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卫星产业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不仅在经济方面为其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且利用卫星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与结盟或是军事威慑与对抗,还有利于增强美国的“国家威信”。我国卫星产业起步较晚,在卫星制造、发射及商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卫星产业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转化应用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因而被确立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此,系统认识美国卫星产业及其组织的发展规律与经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军事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卫星产业经历了准备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发展中的商业化转型期三个阶段。以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为基础,深入分析美国卫星产业现状及组织特点,能够为我国发展卫星产业提供参考。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S)从市场集中度上看属于一般寡占型,且拥有较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美国卫星企业采取技术创新驱动的产品主体差异化战略,避免深陷低效率的价格战。私营卫星企业由于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空间逐渐缩小,开始重视自身服务能力的拓展和提高。美国政府在卫星产业市场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一系列许可制度确立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监管;另一方面,对于取得发射许可且满足国家发射需求的本国私营企业,给予政府补贴扶持其快速发展。美国卫星产业市场行为(C)比较典型的包括兼并与卡特尔。卫星产业兼并实施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并对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使得市场集中度得以加强。以卡特尔为代表的美国卫星产业市场中的协调行为不利于市场竞争,导致卫星企业之间通过合谋、相互妥协以求实现彼此垄断利润最大化。为打破美国卫星巨擘之间的卡特尔,美国政府大力扶持新兴卫星企业发展并显着降低发射费用,开启了廉价商业航天运输新时代。美国政府还通过制定和修订促进卫星产业市场商业化的各项政策,逐步放宽商业卫星领域的政策管制,激发卫星产业市场活力。美国卫星产业的市场绩效(P)主要包括直接绩效与间接绩效。从直接绩效分析中发现美国卫星产业的四大细分领域(卫星服务、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产值全球领先,但存在政策性波动。四大领域发展不均衡,处于上游的卫星制造业与发射服务业产值较少,而处于下游的地面设备制造业与卫星(运营)服务业产值较高。从间接绩效分析中发现由于卫星产业一定程度带有国防军工性质,具有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市场化发展初期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效果并不明显,而是通过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来间接地反映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卫星产业在农业、远洋渔业以及灾害的防范与救助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第一,在美国卫星产业的准备阶段,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第二,在美国卫星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市场结构是三者中的核心。完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完全由政府采购的单一销售渠道,使得市场行为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结构;而被简单市场行为所决定的市场绩效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第三,在美国卫星产业平稳发展商业化时期,市场行为是三者中的核心,但三者的关系具有复杂性,美国卫星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在发展过程中,美国卫星产业逐渐形成了缓解市场行为中的卡特尔、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推高市场绩效等产业组织优势。同时,美国卫星产业组织也存在市场寡占程度较高、商业化运营推高市场风险等问题。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起步于1956年,虽然在整体上与美国卫星产业相比尚存在差距,但是在一些领域也形成了自身优势。鉴于美国卫星产业发展历程和产业组织中的优势与问题,我国应该把握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平衡,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与政策激励,积极推动我国卫星产业商业化发展并不断提升卫星技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李涛[2](2019)在《面向空间碎片减缓的低轨卫星状态识别与行为分析》文中提出空间碎片极大威胁太空安全,近年来,大型低轨小卫星星座的迅猛发展使空间碎片治理面临更迫切的现实需求。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提出,低轨卫星在完成既定任务后应该通过主动降轨等处置措施将剩余轨道寿命限制在25年内,这是实现空间碎片减缓的关键。论文以对该25年准则的落实和监管需求为牵引,研究基于历史轨道数据的低轨卫星机动检测方法,并开展面向空间碎片减缓的任务后处置行为识别与行为评估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利用历史数据拟合,获取轨道预报误差概率分布,提出了基于预报误差概率分布的机动检测方法。利用待检卫星的历史轨道数据拟合轨道参数预报误差的概率分布,以此构建预报误差的异常检测门限,检出历史轨道数据中和轨道机动对应的异常值,提高了方法检测轨道机动的准确率。鉴于传统方法多以轨道参数异常值为检测对象,易受数据噪声干扰,提出基于自组织映射聚类分析的机动检测方法。对轨道参数历史序列进行分段和预处理后,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对数据段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检出和轨道机动对应的异常数据段。以轨道参数的异常数据段为检测对象,提高了方法抵抗数据噪声干扰的能力。通过聚类分析进行机动检测,则使方法可以获得轨道机动的机动类型等详细信息。基于前述机动检测方法,开展利用历史轨道数据识别低轨卫星任务后处置行为的方法研究。按照25年准则的要求,无法在任务后25年内自然坠毁的低轨卫星需要进行任务后处置。对基于轨道机动的处置行为,通过识别卫星失效前进行的,以缩短轨道寿命为目的的离轨机动进行确认,对卫星是否失效的判断则基于对历史机动的统计分析实现。对基于增阻装置的处置行为,通过识别部署增阻装置引起的弹道系数突变进行确认,以大气阻力引起的轨道衰减数学模型为基础,从历史轨道数据中反演出弹道系数的变化历史后,据此确认处置行为。以对低轨卫星任务后处置行为的识别方法为基础,结合轨道寿命估计理论,开展利用历史轨道数据评估卫星遵守25年准则情况的方法研究。对能够自然满足25年准则的卫星,利用基于半解析理论的轨道寿命估计算法,分析给出这类卫星的部署轨道高度范围。对其它低轨卫星,在对典型的任务后处置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利用历史轨道数据识别卫星任务后处置行为、估计卫星任务后轨道寿命、最终评估卫星行为的具体方法。

董胜越[3](2019)在《高分五号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影像数据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分五号卫星(GF-5)于2018年5月9日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其上搭载的全谱段光谱成像仪(Visual and Infrared Multispectral Imager,VIMI)是从可见光到长波红外光谱范围的星载多光谱成像仪,具有谱段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辐射精度高等技术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土地资源调查、湿地监测、水环境管理调度、农业资源调查等领域。在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因素会造成遥感影像质量的降低,以致遥感影像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在影像应用之前,对影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像数据质量评价是影像应用的前提条件。本文从GF-5 VIMI载荷的成像特性和数据特点入手,分析了GF-5 VIMI影像数据的质量要素构成,并据此提出了针对GF-5 VIMI的影像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8影像为参考对比分析了GF-5 VIMI的影像数据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GF-5 VIMI的影像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目前国内外遥感影像数据质量评价现状,从GF-5 VIMI载荷成像特性入手,探讨GF-5 VIMI的影像数据的质量要素,并结合数据应用需求,建立了一套涵盖数据基本质量、辐射质量和几何质量三个方面的GF-5 VIMI影像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建立的GF-5 VIMI影像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现有遥感影像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劣,并为GF-5 VIMI选择或者改进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方法。(2)以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8影像为参考,开展了GF-5 VIMI数据质量的对比分析。通过对GF-5 VIMI和Landsat8的对比分析,指出GF-5 VIMI影像相对Landsat8的优势与劣势,对今后传感器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3)提出了一种适用于GF-5 VIMI的云检测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精度,既是对GF-5 VIMI的云检测方面潜力的评价,又可以为后续GF-5 VIMI的云检测算法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呼鹏江[4](2018)在《空天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精细成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可获取非合作目标的一维、二维甚至三维图像,是空天目标监视识别的重要手段。目标图像的分辨率与雷达系统带宽成反比,而现有的宽带雷达带宽有限,无法提供对空天小目标监视识别所需的高分辨率图像。为提高目标图像分辨率,本文对空天目标精细成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图像分辨率,为我国空天目标监视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了典型ISAR系统的发展概况,总结了ISAR成像技术的应用成果,分析了高分辨成像算法的研究现状,概括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ISAR成像原理。首先详细介绍了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结合空天目标成像实际,梳理了空天目标精细成像的流程;然后总结了其中关键步骤的成像算法;最后给出了典型的ISAR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第三章研究了大宽带信号精细化补偿技术。针对宽带雷达系统失真问题,重新分析了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横向距离像的自适应幅相校正方法,降低了系统幅相失真补偿的复杂度。针对距离对准问题,分析了越距离分辨单元走动对距离对准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分步最小熵准则的距离对准方法,有效提高了越距离分辨单元走动情况下的距离对准精度。第四章研究了空天目标距离向高分辨成像问题。为提高距离分辨率,建立了稀疏频带成像信号模型,提出了基于自回归模型和平滑?0算法的融合成像方法,在大缺损频带和低信噪比下取得了满意的融合成像结果。针对目标特性分析需求,建立目标几何绕射回波信号模型,通过迭代自适应方法估计各散射中心模型参数,丰富了目标特性信息。第五章研究了空天目标方位向高分辨成像问题。对于三轴稳定空间轨道目标,根据雷达视线的夹角计算目标转动参数并对慢时间重采样,消除了目标非均匀转动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大转角高分辨成像。对于姿态快变目标,通过挑选目标运动平稳的时间段,采用迭代自适应方法替换傅里叶变换进行方位压缩,实现了小转角高分辨成像。论文最后总结了本文主要工作,指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刘翔春[5](2018)在《空间目标光学监视卫星轨道设计及任务规划》文中认为受更小尺寸目标的观测跟踪需求、空间目标详细信息观测需求以及处理大数量的编目需求的驱动,必须大力提高观测能力和编目能力。天基光学监视融合了天基平台和光学传感器两者的优势,已作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重要手段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提高天基光学监视系统观测效能为目的,系统研究了天基光学监视卫星轨道优化设计问题、天基光学监视任务合成问题以及天基光学监视任务规划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发展完善了天基光学监视约束模型及求解算法。1)完善了包括地球遮挡、地影、太阳光干扰和月光干扰等四类光学可见性约束模型;2)发展了包括观测视场角、观测星等、相对角速度和视场背景等四类可观测性约束模型。3)针对各类子约束满足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排序的多约束满足问题求解算法,与普通串行算法相比,平均减少计算量达40%。研究提出了远距离探测轨道设计方法。1)建立了弧段长度、重访间隔、回归周期、可观测率和覆盖比例等五类远距离探测性能指标模型;2)针对远距离相对运动对探测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包括相对轨道倾角、相对升交点赤经、相对地心角和相对距离等四类描述远距离相对运动的相对轨道要素模型,给出了监视卫星与空间目标轨道根数偏差对相对轨道要素影响的变化规律;3)针对大样本空间目标监视任务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抽样与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策略,在确保优化结果质量的同时明显提高了计算效率。研究提出了抵近成像监视轨道设计方法。1)建立了抵近成像弧段长度、最小抵近成像距离和抵近时刻相对角速率3类抵近成像性能指标模型以及描述抵近成像的小偏差相对运动模型,分析了切平面内小偏差相对运动典型构型以及偏心率偏差和半长轴偏差对典型构型的影响;2)推导了相对交点抵近问题的二体解析解;针对监视卫星与空间目标相对轨道倾角较大的抵近成像问题,研究了交点轨控抵近、相对漂移抵近和混合抵近三类抵近策略;3)针对最大收益抵近序列优化问题,利用空间目标轨道的聚类特性,提出了打包剪枝策略,解决了有限计算资源内普通剪枝法难以获得全局最优的问题;针对最小成本抵近序列优化问题,提出了分段剪枝策略,有效解决了轨道面漂移速率均方差较大的多星多目标抵近序列对时间敏感的问题。研究提出了空间目标光学监视任务规划方法。1)建立了空间目标光学监视的规划目标、在轨存储容量约束模型和功率容量约束模型、基于图着色的规划模型,给出了空间目标光学监视任务的求解框架;2)针对多个成像任务同时监视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合成算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任务合成算法的有效性,任务合成效果与空间目标个数成近线性关系,且比随机观测的平均收益高近8倍;3)提出了禁忌搜索算法和知识型蚁群算法两类任务规划算法,两类算法都能获得与0-1整数规划相近的解,在问题规模较小时,两类算法性能相当,而在问题规模较大时,知识型智能算法优化结果明显优于禁忌算法,但计算开支时间也远远超出禁忌搜索算法,而采用禁忌搜索算法与知识型蚁群算法相结合的策略则可实现以较快的速度获得较优的解。

郑戈,余显勇,和东生,丁晓磊,王冬冬[6](2017)在《微纳卫星系统技术发展趋势与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型小卫星技术的成熟,从空间轨道获取新数据的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身微小卫星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增长空间也招揽了巨额的投资,使微小卫星产业正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微电子,微机械,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技术不断取得的巨大进步,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小卫星因其成本低,开发周期短,技术日益成熟,近十多年来发展越来越快本文对目前微纳卫星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微纳卫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几点建议。

孙婷婷[7](2016)在《基于微小卫星星座的高分辨率图像重构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军民范畴内的普遍应用,对于图像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低成本获得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已是如今航天航空遥感领域研究的热门。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图像配准与重构技术来提高微小卫星图像分辨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微小卫星的成像理论基础和图像获取方法进行研究。从光电成像系统的理论分析入手,说明本文提出的提高微小卫星图像分辨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针对微小卫星星座中单颗卫星自身的特性以及多颗卫星之间的联系,提出两种获取多帧互有位移的微小卫星序列图像的方法。其次,分析比较几种典型的亚像元级图像配准算法。文中采用基于最大互信息法、基于SIFT特征匹配法、基于SURF特征匹配法和Keren亚像元级图像配准法四种配准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四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Keren配准算法的配准误差小于0.1个像素,是最适合本文对微小卫星序列图像进行处理的配准算法。然后,提出两种序列图像插值重构方法。针对配准整像素后相互只具有亚像元级位移的多帧低分辨率序列图像,提出顺序加权排列法与迭代分解像元法两种插值重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微小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最后,通过图像质量评价与实验分析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为了模拟微小卫星图像并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分别设计了仿真实验、实验室拍摄实验与外景拍摄实验,得到一系列互有微小位移的低分辨率序列图像。针对得到的序列图像使用Keren亚像元级配准法进行图像配准,配准整像素后分别运用顺序加权排列法和迭代分解像元法对其进行图像重构,并对得到的高分辨率图像采用峰值信噪比、信息熵等评价方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插值重构得到的图像其空间分辨率提高了近一倍,而且保留了充足的细节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微小卫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王建步,张杰,马毅,崔廷伟[8](2015)在《高分一号卫星海岸带影像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分一号(GF-1)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宽幅带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为分析其在海岸带地区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与SOPT-5卫星影像进行比对,开展GF-1影像的成像质量评价。主观评价结果表明:GF-1影像表现能力与SPOT-5影像相当,在某些地物特征表现上与SPOT-5比较一致。客观评价表明:GF-1影像的4种统计参数与SPOT-5影像比较接近且各有高低,GF-1影像各波段的灰度分布更分散,地物间的可分性更高;GF-1影像各波段的信噪比和波段间的独立性与SPOT-5比较,基本相同,整体看来,GF-1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在海岸带地区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蒋勇[9](2014)在《浙大微小卫星地面站软件系统遥测客户端和数据服务中心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自2010年9月成功发射ZDPS-1A皮卫星之后,卫星在轨正常运行并下传遥测数据。中心目前研制了多颗卫星,其下传的遥测数据,数据量大并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需要可靠的数据存取管理;另外,卫星遥测数据波道繁多,各波道间关系复杂,在设计上很难一一界定,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遥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卫星研究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当前本中心对卫星实施异地收发管理,实时性差、代价高,一套本地实时的地面站系统必不可少。文章对服务器动态备份技术、卫星数据库快速访问技术、数据链路可靠性保障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本文研究了数据挖掘的聚类技术,并将蚁群优化的k-means方法应用于遥测数据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证明了该方法在卫星遥测数据分析中的可行性。文章对原有数据协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SUDI (卫星用户数据接口协议)。同时定义了一种具有灵活扩展能力的配置模式,用于提供编码格式、显示配置、解析算法等的描述,解决了已有的遥测软件通用性低、扩展性差的问题。为了满足数据链路整体的可靠性需求,文章还对基于UDP的可靠传输进行了设计。本文设计了浙江大学微小卫星地面站系统,并实现了遥测客户端和数据服务中心系统软件。通过实验对所研发系统软件各项功能进行了验证,并对软件性能进行了预测。浙大微小卫星地面站软件系统遥测客户端和数据服务中心的实现为后期卫星诊断研究中的地面专家系统提供了必要基础,为卫星遥测数据挖掘提供了数据接口和数据来源。

刘斌,凌宗成,刘建忠,张广良[10](2012)在《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2C级图像数据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IIM)获取的多波段图像数据对于月表矿物成分反演具有重要意义.从目视质量、客观参数、几何配准精度、图像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方面对IIM 2C级的多波段图像数据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其两端波段范围的图像质量较差,不能有效识别月表单元,中间波段图像质量较好;自然色图像显示IIM数据存在明显的横向色调不均一性.利用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辐射精度、清晰度、信息量)将干涉成像光谱仪图像数据与美国Clementine UV-VIS多光谱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IM数据清晰度好于ClementineUV-VIS,而在方差和信息量上弱于Clementine UV-VIS.将IIM图像数据与Clementine多光谱数据统一到相同的空间分辨率,进行配准精度评价,其最大控制点配准误差为0.63 pixel.此外,还对时间跨度两个月覆盖月表同一区域的IIM图像数据从辐射精度、信息量和清晰度方面进行了评价.

二、“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数据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数据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1.3.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产业组织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产业组织的概念及理论起源
        2.1.1 产业组织相关概念
        2.1.2 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2.2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2.2.1 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
        2.2.2 芝加哥学派的自由市场观点
        2.2.3 可竞争市场理论垄断与效率并存观点
        2.2.4 新奥地利学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2.2.5 20世纪80年代后期百家争鸣
    2.3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3.1 理论引进和介绍期
        2.3.2 结合中国国情应用理论
        2.3.3 深化研究和理论改良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卫星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及产业组织特点
    3.1 美国卫星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3.1.1 美国卫星产业的概念界定
        3.1.2 美国卫星产业的分类
    3.2 美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历程
        3.2.1 蓄势待发的准备期(19 世纪末——20 世纪40 年代)
        3.2.2 两极竞争中的高速发展期(20 世纪40 年代——90 年代)
        3.2.3 平稳发展中的商业化转型期(20 世纪90 年代——现在)
    3.3 美国卫星产业的现状及组织特点
        3.3.1 美国卫星产业现状
        3.3.2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4.1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集中度
        4.1.1 市场集中度的涵义及衡量指标
        4.1.2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测算
    4.2 美国卫星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4.2.1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涵义
        4.2.2 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
        4.2.3 高技术性构筑产品主体差异形成的进入壁垒
        4.2.4 技术革新创造绝对成本优势形成的进入壁垒
        4.2.5 美国卫星产业的退出壁垒
    4.3 美国卫星产业的产品差异化
        4.3.1 产品差异化的涵义
        4.3.2 技术创新驱动的产品主体差异化
        4.3.3 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服务差异化
        4.3.4 卫星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4.4 美国政府在卫星产业市场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4.4.1 卫星产品与服务的属性特征
        4.4.2 政府对市场管制与激励并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5.1 以兼并为代表的市场竞争行为
        5.1.1 企业兼并的涵义及特征
        5.1.2 美国卫星企业兼并的方式
        5.1.3 美国卫星企业兼并的效果
        5.1.4 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2 以卡特尔为代表的市场协调行为
        5.2.1 卡特尔的涵义
        5.2.2 美国卫星产业中的卡特尔
        5.2.3 对卫星产业卡特尔的突破
    5.3 美国政府在卫星产业市场行为中的作用
        5.3.1 政府直接参与销售和政策扶持卫星市场商业化并举
        5.3.2 政府管控卫星类产品对外贸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6.1 直接绩效
        6.1.1 美国卫星产业总体经济绩效
        6.1.2 卫星制造业经济绩效
        6.1.3 发射服务业经济绩效
        6.1.4 地面设备制造业经济绩效
        6.1.5 卫星服务业经济绩效
    6.2 间接绩效
        6.2.1 美国卫星产业的溢出效应及对GDP的贡献
        6.2.2 对其他产业及领域的促进效应
        6.2.3 社会与政治效应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的总体评价
    7.1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中结构、行为、绩效的关系
    7.2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优势
        7.2.1 政府大力扶持改善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
        7.2.2 商业化发展之路推高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绩效
    7.3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7.3.1 市场结构上寡占程度较高
        7.3.2 兼并与卡特尔为代表的市场行为加强产业集中度
        7.3.3 商业化运营推高产业市场风险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对我国的启示
    8.1 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8.1.1 我国卫星产业发展历程
        8.1.2 我国卫星产业发展的特征
    8.2 我国卫星产业组织的总体评价
        8.2.1 我国卫星产业组织具备的优势
        8.2.2 我国卫星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8.3 借鉴美国经验促进我国卫星产业发展的建议
        8.3.1 把握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平衡
        8.3.2 政府加大资金扶持与政策激励力度
        8.3.3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动我国卫星产业商业化发展
        8.3.4 注重提升卫星技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面向空间碎片减缓的低轨卫星状态识别与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日益恶化的空间碎片环境
        1.1.2 空间碎片治理的政策演变
        1.1.3 空间碎片治理存在的监管难题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的空间目标监视网络
        1.2.2 基于历史数据的轨道机动检测方法
        1.2.3 轨道预报与寿命估计理论
        1.2.4 再入大气层的LEO卫星任务后处置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预报误差分布拟合的轨道机动检测方法
    2.1 基于轨道预报误差的机动检测指标
    2.2 基于历史数据的检测门限学习
        2.2.1 考虑时间特性的预报误差概率分布学习
        2.2.2 预报误差的异常检测门限
    2.3 考虑数据噪声的机动检测流程
    2.4 方法验证与分析
        2.4.1 检测对象与方案设计
        2.4.2 机动检测方法性能验证
        2.4.3 借用邻近卫星历史数据改善检测结果的验证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SOM聚类分析的机动检测方法
    3.1 SOM聚类方法概述
    3.2 基于SOM聚类分析的机动检测方法框架
    3.3 机动检测的具体实现
        3.3.1 轨道参数数据段的生成
        3.3.2 基于SOM网络的数据段聚类
        3.3.3 聚类结果分析与机动检测
    3.4 方法验证与分析
        3.4.1 检测对象与方案设计
        3.4.2 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LEO卫星的任务后处置行为识别
    4.1 LEO卫星的任务后处置行为分析
        4.1.1 基于轨道机动的任务后处置行为分析
        4.1.2 基于增阻装置的任务后处置行为分析
    4.2 基于轨道机动的处置行为识别方法
        4.2.1 行为识别的基本原理
        4.2.2 行为识别的具体方法
        4.2.3 方法验证
    4.3 基于增阻装置的处置行为识别方法
        4.3.1 行为识别的基本原理
        4.3.2 行为识别的具体方法
        4.3.3 方法验证
    4.4 小结
第五章 LEO卫星的轨道寿命估计方法
    5.1 基于半解析理论的轨道寿命估计算法
        5.1.1 LEO卫星的半解析轨道运动方程
        5.1.2 轨道寿命估计算法
        5.1.3 算法验证
    5.2 基于历史数据的轨道寿命估计算法
        5.2.1 轨道寿命估算的BP网络模型
        5.2.2 BP网络的训练样本
        5.2.3 BP网络的训练与性能评估
    5.3 小结
第六章 LEO卫星遵守25 年准则的行为评估
    6.1 IADC的25 年准则
    6.2 自然满足25 年准则的部署轨道分析
        6.2.1 轨道寿命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6.2.2 自然满足25 年准则的部署轨道边界
    6.3 遵守25 年准则的任务后处置方案分析
        6.3.1 基于轨道机动的处置方案分析
        6.3.2 基于增阻装置的处置方案分析
    6.4 LEO卫星的行为评估
        6.4.1 任务后处置行为的识别
        6.4.2 任务后轨道寿命的估计
        6.4.3 行为分析与评估
    6.5 行为评估实例
        6.5.1 RADARSAT卫星行为评估
        6.5.2 SPOT-4 卫星行为评估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高分五号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影像数据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影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1.2.2 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高分五号卫星全谱段光谱成像仪介绍
    2.1 高分五号卫星简介
    2.2 全谱段光谱成像仪简介
        2.2.1 载荷简介
        2.2.2 数据产品介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F-5 VIMI影像质量评价体系
    3.1 GF-5 VIMI影像质量要素
        3.1.1 影响GF-5 VIMI影像质量的因素
        3.1.2 GF-5 VIMI影像质量要素
    3.2 GF-5 VIMI影像质量评价指标
        3.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2 基本质量评价指标
        3.2.3 辐射质量评价指标
        3.2.4 几何质量评价指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F-5 VIMI影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结果
    4.1 基本质量评价方法与结果
        4.1.1 幅宽
        4.1.2 空间分辨率
    4.2 辐射质量评价方法与结果
        4.2.1 信噪比
        4.2.2 清晰度
        4.2.3 信息量
        4.2.4 辐射不均一性
    4.3 几何质量评价方法与结果
        4.3.1 绝对平面定位精度
    4.4 与Landsat8 影像的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检测应用评价
    5.1 引言
    5.2 GF-5 VIMI云检测方法
        5.2.1 云与典型地物的波谱特性曲线
        5.2.2 GF-5 VIMI云检测算法
    5.3 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空天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精细成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发展及应用
        1.2.1 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发展脉络
        1.2.2 逆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成像应用
    1.3 ISAR精细成像算法研究现状
        1.3.1 大带宽信号精细化补偿技术
        1.3.2 距离向高分辨成像技术
        1.3.3 方位向高分辨成像技术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ISAR成像原理
    2.1 引言
    2.2 ISAR成像基本原理
        2.2.1 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
        2.2.2 ISAR精细成像流程
    2.3 ISAR成像算法
        2.3.1 脉冲压缩
        2.3.2 平动补偿
        2.3.3 方位压缩
    2.4 ISAR图像质量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带宽信号精细化补偿技术
    3.1 引言
    3.2 数据驱动的宽带雷达系统幅相失真校正方法
        3.2.1 宽带雷达系统幅相失真模型
        3.2.2 传统幅相校正方法
        3.2.3 基于横向距离像的数据驱动自适应幅相校正方法
        3.2.4 实验与分析
    3.3 越距离分辨单元走动下的高精度距离对准
        3.3.1 越距离分辨单元走动对距离对准的影响
        3.3.2 基于分步最小熵的距离对准算法
        3.3.3 实验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天目标距离向高分辨成像
    4.1 引言
    4.2 基于稀疏频带融合的距离像高分辨成像
        4.2.1 稀疏频带成像信号模型
        4.2.2 基于AR-SL0的稀疏频带融合成像方法
        4.2.3 实验与分析
    4.3 基于IAA的 GTD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4.3.1 宽带雷达GTD回波信号模型
        4.3.2 基于IAA的模型参数估计
        4.3.3 实验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天目标方位向高分辨成像
    5.1 引言
    5.2 三轴稳定空间轨道目标大转角成像
        5.2.1 大转角回波信号模型
        5.2.2 基于慢时间重采样的大转角高分辨成像
        5.2.3 基于窄带跟踪信息的目标转动参数估计
        5.2.4 实验与分析
    5.3 姿态快变目标小转角超分辨成像
        5.3.1 基于mnk法的成像时间段选择
        5.3.2 基于IAA和 EIAA的高分辨成像
        5.3.3 实验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A IAA算法原理及推导

(5)空间目标光学监视卫星轨道设计及任务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空间目标监视相关概念
        1.1.2 选题依据
    1.2 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光学监视约束建模及求解
        1.3.2 监视卫星轨道设计
        1.3.3 监视卫星任务规划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光学监视约束模型及求解方法
    2.1 光学监视约束模型
        2.1.1 地球遮挡约束
        2.1.2 地影约束
        2.1.3 太阳光干扰约束
        2.1.4 月光干扰约束
        2.1.5 视场背景约束
        2.1.6 观测视场角约束
        2.1.7 观测星等约束
        2.1.8 相对角速度约束
    2.2 多约束满足问题定义及分析
        2.2.1 基本定义
        2.2.2 约束满足度对比分析
        2.2.3 多约束满足问题分析
    2.3 多约束满足问题求解算法
        2.3.1 基本算法
        2.3.2 改进算法
    2.4 多约束满足求解算法选择策略
        2.4.1 约束满足度排序仿真
        2.4.2 算法性能比较分析
        2.4.3 算法选择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距离探测轨道设计
    3.1 问题模型
        3.1.1 远距离探测性能指标
        3.1.2 远距离探测轨道优化
    3.2 相对轨道要素模型及变化规律
        3.2.1 相对轨道要素模型
        3.2.2 相对轨道要素变化规律
    3.3 基于随机抽样与遗传算法组合的优化策略
        3.3.1 算法设计思想
        3.3.2 分层随机抽样
        3.3.3 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
        3.3.4 算例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抵近成像监视轨道设计
    4.1 抵近成像问题基本模型
        4.1.1 抵近成像约束模型
        4.1.2 抵近成像性能指标
    4.2 小偏差相对运动
        4.2.1 坐标系定义
        4.2.2 小偏差相对运动模型
        4.2.3 切平面相对运动构型
    4.3 相对升交点抵近
        4.3.1 相对升交点抵近阶段划分
        4.3.2 二体问题解析解
    4.4 相对轨道倾角抵近
        4.4.1 相对轨道倾角抵近阶段划分
        4.4.2 交点轨控抵近
        4.4.3 相对漂移抵近
        4.4.4 混合抵近
    4.5 多目标抵近序列优化
        4.5.1 轨道动力学模型
        4.5.2 最优性剪枝法
        4.5.3 最大收益抵近序列优化
        4.5.4 最小成本抵近序列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目标光学监视任务规划
    5.1 空间目标光学监视任务基本模型
        5.1.1 规划目标及任务属性
        5.1.2 符号说明
        5.1.3 约束模型
        5.1.4 规划模型
        5.1.5 求解框架
    5.2 监视任务合成
        5.2.1 任务合成原理
        5.2.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合成方法
        5.2.3 仿真分析
    5.3 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监视任务规划
        5.3.1 考虑单一资源的调度问题
        5.3.2 考虑两类资源的调度问题
    5.4 基于知识型蚁群算法的监视任务规划
        5.4.1 知识型蚁群算法基本框架
    5.5 任务规划算法选择策略
        5.5.1 算法性能比较分析
        5.5.2 算法选择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附录 A 空间目标位置计算
附录 B 主要算法
    B.1 多约束满足求解算法
        B.1.1 基本串行算法
        B.1.2 基于子约束满足度固定排序的串行算法
        B.1.3 基于子约束满足度自适应排序的串行算法
    B.2 粒子群算法的求解步骤
    B.3 基本禁忌算法
    B.4 求解两类资源的禁忌搜索算法伪代码
缩语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基于微小卫星星座的高分辨率图像重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微扫描成像技术与亚像元成像技术
        1.2.2 图像配准
        1.2.3 图像重构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微小卫星的成像理论分析与图像获取方法
    2.1 引言
    2.2 微小卫星成像的理论分析
        2.2.1 光电成像系统物理响应模型
        2.2.2 系统采样与重建过程的数学模型
        2.2.3 光电成像系统分辨率
    2.3 微小卫星图像的获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亚像元级图像配准与插值重构
    3.1 引言
    3.2 亚像元级图像配准方法研究
        3.2.1 基于最大互信息法的亚像元级图像配准
        3.2.2 基于SIFT特征匹配法的亚像素图像配准方法
        3.2.3 基于SURF特征匹配法的亚像素图像配准方法
        3.2.4 Keren亚像元图像配准方法研究
        3.2.5 配准算法的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3 序列图像插值重构方法研究
        3.3.1 顺序加权排列法
        3.3.2 迭代分解像元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像质量评价与实验验证
    4.1 图像质量评价
        4.1.1 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4.1.2 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4.2 实验验证
        4.2.1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2.2 实验室室内拍摄实验
        4.2.3 室外场景拍摄实验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浙大微小卫星地面站软件系统遥测客户端和数据服务中心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卫星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2.1 服务器动态备份技术研究
        2.1.1 服务器备份技术概述与分析
        2.1.2 共享式主从热备份描述
    2.2 卫星数据的快速访问技术研究
        2.2.1 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2.2.2 基于JDBC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2.2.3 JDBC连接池模型
    2.3 数据链路可靠性保障技术
        2.3.1 可靠传输模型
        2.3.2 地面站软件通信方式的选择
3 卫星遥测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3.1 卫星遥测数据的概述
    3.2 聚类分析
        3.2.1 聚类算法简介
        3.2.2 k-means聚类算法
        3.2.3 算法验证
        3.2.4 算法分析
    3.3 算法优化
        3.3.1 蚁群算法
        3.3.2 蚁群算法优化k-means聚类
    3.4 遥测数据聚类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软件系统性能分析
    4.2 软件系统功能分析
        4.2.1 软件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4.2.2 数据服务中心功能分析
        4.2.3 基于脚本解析的遥测客户端功能分析
    4.3 软件系统设计
        4.3.1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4.3.2 数据服务中心软件设计
        4.3.3 基于脚本解析的遥测客户端软件设计
    4.4 软件系统功能验证与可靠性验证实验设计
        4.4.1 功能验证设计
        4.4.2 可靠性增长试验设计
    4.5 本章小结
    4.6 展望
5 系统实现与验证
    5.1 数据服务中心软件实现与验证
        5.1.1 功能函数实现
        5.1.2 数据库实现
        5.1.3 数据服务中心功能测试
    5.2 基于脚本解析的遥测客户端实现与验证
        5.2.1 遥测数据用户端软件实现与测试
        5.2.2 解析脚本上传控制端软件实现与测试
    5.3 基于软件系统可靠性增长的试验与评价
        5.3.1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3.2 模型运用
    5.4 本章小结
    5.5 展望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1 SUDI卫星用户数据接口数据交换规则
附录2 解析脚本语法定义
附录3 浙大微小卫星地面站遥测链路软件函数实现
    1. 数据服务中心函数实现
    2. 遥测数据用户端软件函数实现
    3. 解析脚本上传控制端软件函数实现

四、“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数据质量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研究[D]. 李卓键. 吉林大学, 2019(02)
  • [2]面向空间碎片减缓的低轨卫星状态识别与行为分析[D]. 李涛.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3]高分五号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影像数据质量评价研究[D]. 董胜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空天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精细成像技术研究[D]. 呼鹏江.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5]空间目标光学监视卫星轨道设计及任务规划[D]. 刘翔春.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6]微纳卫星系统技术发展趋势与建议[A]. 郑戈,余显勇,和东生,丁晓磊,王冬冬. 第三届航天电子战略研究论坛论文集(遥测遥控专刊), 2017(总第61期)
  • [7]基于微小卫星星座的高分辨率图像重构技术研究[D]. 孙婷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高分一号卫星海岸带影像质量评价[J]. 王建步,张杰,马毅,崔廷伟. 海洋科学, 2015(02)
  • [9]浙大微小卫星地面站软件系统遥测客户端和数据服务中心的设计和实现[D]. 蒋勇. 浙江大学, 2014(06)
  • [10]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2C级图像数据质量评价[J]. 刘斌,凌宗成,刘建忠,张广良. 空间科学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航天清华一号”微卫星数据质量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