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分析

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分析

一、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李宋倩[2](2021)在《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挑选符合条件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并且平均分成三个对照实验组,分别为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A组)、太极拳运动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人。C组的实验对象只通过正常服用药物进行相关治疗,A组和B组在正常服用药物治疗的基础添加上集中锻炼的研究变量。实验前后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动脉功能、心功能和抑郁量表SDS得分情况,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变化,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血糖变化:组内比较:在经过时长为14周的运动干预后,有特定运动行为影响的实验组实验对象的FPG、FINs、IR和Hb Alc水平相比于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组间比较:有特定运动行为干预的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应的一系列比较,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FPG存在差异(P<0.05)。(2)血脂变化:组内比较:运动干预后两实验组受试者TC、TG、LDL-C和CETP水平较干预前皆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受试者各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结合运动组相比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示明显的差异(P<0.05),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和CETP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TC、LDL-C、HDL-C和CETP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动脉功能变化:组内比较:具有运动干预影响的两组实验受试者的ABI水平明显提升(P<0.05),SBP和DBP水平明显低于运动影响干预前的水平(P<0.05),对照组的受试者的各项指标参数与干预前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具有运动影响干预的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BP和DBP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的SBP也是明显存在差异的(P<0.05)。(4)心功能变化:组内比较:具有运动干预影响的结合运动组的实验对象的SV、CO、CI和LVET水平相比于干预前的相应数据都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HR、PEP、PEP/LVET、HFI和CHDI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在具有运动影响干预后,SV、CO和CI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HR、PEP、HFI和CHDI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受试者的各项对应指标在实验前后几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V、CI、HR、PEP/LVET和HFI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SV、CI和HFI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的SV、CI、HR和HFI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5)SDS得分变化:组内比较:运动干预后结合运动组受试者的SDS各维度及总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的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症状、抑郁心理障碍得分和SDS总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受试者的SDS各维度及总分得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结合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SDS各维度及总分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在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症状和抑郁心理障碍三个维度及SDS总分方面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病情改善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且太极拳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干预影响效果优于简单的太极拳运动。(2)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可以改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此外,太极拳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干预效果优于简单的太极拳运动。(3)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不同性别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无明显区别,在抑郁心理障碍维度上对女性患者的作用更加明显。

陈思宇[3](2021)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思路和临床方案。方法:将符合肝郁脾虚型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先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盐酸氟西汀分散片(Patheon France,20mg,Qd)以抗焦虑、抑郁状态。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加减针刺取穴,对照组参考《针灸治疗学》(高树中版)中郁证的主穴进行针刺取穴。两组共观察3个疗程,每4周为1个疗程,每日针刺1次,每周之间休息2日。治疗结束后,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医单项证候积分、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评价指标,临床研究结果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前,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以及四项情绪量表、中医证候积分、FBG、2h BG、Hb A1c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6.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3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A、HAMD-17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评分均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改善更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自评量表积分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两项评分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糖代谢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BG、2h BG、Hb A1c水平进行组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均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观察组糖代谢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单项证候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积分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单项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六项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养血柔肝针法能够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中医证候、糖代谢指标。2进一步验证了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气血失调的观点,应以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为基本治则,“养血柔肝针法”为基本治法。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与常规针刺相比,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患者更易于接受,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推行使用。

李梦凡[4](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管理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对2型糖尿病伴发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行心理疏导管理干预,观察并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从而为T2D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蚌埠市社区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7例T2DM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完成HADS量表评估及社会人口学和健康数据的收集,评估T2DM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最终有效回收焦虑抑郁组93份问卷,非焦虑抑郁组108份问卷,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婚姻、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并发症等。在上述T2DM伴发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患者(7分<A/D<14分)中选取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患者25人,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仅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干预(每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6个月),6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HADS量表评定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201例T2DM患者中,发生焦虑抑郁状态的比例高达46.3%,在所观察的影响因素中,病程、Hb A1c、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个数与T2DM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状态显着相关(均P<0.05)。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病程、Hb A1c和糖尿病肾病等是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回归具有显着性(P<0.05)。在对T2DM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行心理疏导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HADS量表中的HAS(焦虑值)和HDS(抑郁值)均较之前有所降低,但只有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显着性(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Hb A1c值均较干预前有降低,但仅干预组患者的Hb A1c值在干预后降低显着(P<0.05)。结论:T2DM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患病率较高,心理状态较差,受患者的病程、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个数和Hb A1c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T2DM伴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增加心理疏导干预管理将有利于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患者血糖的调控。

李双[5](2021)在《基于ABC-X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的关系。3.基于ABC-X理论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自我管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方法1.本调查于2019年06月至12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在江苏省3所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58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2.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与疾病相关资料;采用低血糖恐惧量表(Hypoglycemia fear survey Ⅱ,HFS-Ⅱ)、糖尿病痛苦量表(Diabetes Distress Scale,DDS)、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自我病耻感量表(Self-Stigma Scale,SSS)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Assessment Scale,SSAS)分别评估患者的低血糖恐惧感、痛苦情绪、自我管理、自我病耻感以及社会支持的水平。3.本研究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用SPSS 23.0软件与AMOS 24.0软件分析数据。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本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恐惧感。低血糖恐惧感总表、行为和忧虑量表得分分别为(37.92±13.88)分、(21.72±8.16)分和(16.25±7.8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糖尿病病程(P=0.026)、既往史(P=0.043)、用药方案(P<0.001)、疾病了解情况(P=0.024)、近半年低血糖频次(P<0.001)、有无严重低血糖(P<0.001)和夜间低血糖(P<0.001)以及不同痛苦(P<0.001)和自我管理(P=0.002)水平的患者,其低血糖恐惧感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疾病了解情况、近半年低血糖频次、夜间低血糖、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水平是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因素(F=39.616,P<0.001),并可解释总变异的64.30%。2.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的相关分析本调查中,258位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为(33.23±6.66)分且低于国内常模水平(t=-15.244,P<0.001)。其中,79.0%左右的患者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得分最高与最低的维度分别是饮食控制(12.38±2.52)与血糖监测(2.62±0.92)。患者的心理痛苦得分为(36.90±10.95)分,其中,中等及以上水平痛苦的患者占60.5%。低血糖恐惧感与心理痛苦呈正相关(r=0.77,P<0.01),与自我管理呈负相关(r=-0.30,P<0.01)。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呈负相关(r=-0.18,P<0.01)。低血糖恐惧感通过心理痛苦(中介变量)对自我管理产生间接影响。3.基于ABC-X理论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自我管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本文基于ABC-X模型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自我管理的路径模型,最终的模型拟合良好,拟合指标如下:Χ2=100.793,df=46,Χ2/df=2.191,GFI=0.934,AGFI=0.888,CFI=0.954,NFI=0.920,IFI=0.955,RMSEA=0.068。2 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恐惧感对其自我管理的影响共包含1条直接路径和2条间接路径(P<0.05),即:①低血糖恐惧感→自我管理;②低血糖恐惧感→痛苦→自我管理;③低血糖恐惧感→自我病耻感→社会支持→自我管理。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较为普遍,并且糖尿病病程、疾病了解情况、近半年低血糖频次、夜间低血糖、痛苦及自我管理水平是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因素。该结果提示医护工作者除了对患者进行早期的低血糖恐惧心理筛查外,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低血糖恐惧感水平。2.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心理痛苦及自我管理水平间存在相关性。低血糖恐惧感越高,患者心理痛苦越严重,自我管理能力也越差。心理痛苦在低血糖恐惧与自我管理间起中介作用。3.基于ABC-X理论模型构建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自我管理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能清楚地呈现各变量间的作用路径。该结果不仅阐明了低血糖恐惧感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在机制,而且为未来制定针对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汪哲宇[6](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8](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郭锦[9](2021)在《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气阴两虚兼相火内扰型2型糖尿病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气阴两虚兼相火内扰型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为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2型糖尿病失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天王补心丹,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味三才封髓丹,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指标的变化,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⑴两组在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失眠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对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因子的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总分及单项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对总分及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急躁易怒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其余症状的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⑹中医症候疗效及失眠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失眠疗效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6.92%,失眠疗效总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三才封髓丹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兼相火内扰型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天王补心丹,临床安全有效。

厉姝岑[10](2021)在《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影响因素及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糖尿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疾病应对方式与糖尿病痛苦间的相关性。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与糖尿病痛苦间的中介作用。为有效改善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痛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及新的角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符合纳排标准的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选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糖尿病痛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以及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采用SPSS22.0及process插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调查的212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36.5±6.95)岁,其中男性患者148例(69.8%),大专及以上文凭者140例(66.0%),与家人居住者191例(90.1%),已婚患者170例(80.2%),在职者187例(88.2%),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者144例(67.9%)。212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病程为(4.75±4.45)年,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22例(57.5%),超重或肥胖者135例(63.7%),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162例(76.4%),有糖尿病并发症者35例(16.5%)。2.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现状及影响因素212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36例伴有糖尿病痛苦情绪,发生率达64.2%,包括中度痛苦80例,重度痛苦56例。单因素结果显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糖尿病痛苦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3.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糖尿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现状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39.82±8.35)分,居于中等水平;糖尿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3.37±0.73)分,处于一般水平;应对方式回避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国内常模。4.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糖尿病痛苦的相关性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水平、面对应对显着正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及糖尿病痛苦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屈服应对、糖尿病痛苦呈显着负相关(p<0.01),与面对应对呈正相关(p<0.05);回避、屈服应对与糖尿病痛苦呈正相关(p<0.05)。5.以糖尿病自我效能为自变量,糖尿病痛苦为因变量,社会支持及屈服应对方式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利用bootstrap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在糖尿病自我效能与糖尿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02,占总效应10.5%,95%置信区间不包含0(-0.229,-0.022),即中介效应存在;屈服应对方式在糖尿病自我效能与糖尿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421,占总效应43.2%,95%置信区间不包含0(-0.654,-0.245),表明中介效应存在。6.以糖尿病自我效能为自变量,以糖尿病痛苦为因变量,社会支持、屈服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自我效能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屈服应对的链式中介效应对对糖尿病痛苦产生影响,效应值为-0.037,95%置信区间不包含0(-0.095,-0.007),链式中介效应显着。结论1.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处于中等水平,发生率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自费支付方式、病程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的患者糖尿病痛苦水平。2.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与糖尿病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回避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存在显着相关性。3.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在糖尿病自我效能与糖尿病痛苦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屈服应对在糖尿病自我效能与糖尿病痛苦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屈服应对在糖尿病自我效能与糖尿病痛苦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

二、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概述
        2.1.1 糖尿病简介
        2.1.2 糖尿病发病现状
    2.2 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2.2.1 抑郁简介
        2.2.2 抑郁症发病现状
        2.2.3 2 型糖尿病与抑郁的关系
        2.2.4 运动对抑郁的影响
        2.2.5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
    2.3 太极拳
        2.3.1 太极拳的概念界定
        2.3.2 太极拳对糖尿病的影响
        2.3.3 太极拳对抑郁的影响
    2.4 抗阻运动
        2.4.1 抗阻运动的定义
        2.4.2 抗阻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
        2.4.3 抗阻运动对抑郁的影响
    2.5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干预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筛选与分组
        3.1.2 受试者基本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心理量表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受试者血糖指标结果比较
    4.2 受试者血脂指标结果比较
    4.3 受试者动脉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4.4 受试者心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4.5 受试者SDS各维度得分变化情况
    4.6 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不同性别的受试者SDS维度变化
    4.7 太极拳运动组不同性别的受试者SDS维度变化
5 讨论与分析
    5.1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糖各项指标的影响
    5.2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
    5.3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动脉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5.4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5.5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情绪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B PAR-Q体力活动适应能力问卷
附录C SDS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附录E Pivot CPX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附录F CVFD-II(F)型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仪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T2DM与情绪障碍的研究
    2 T2DM合并情绪障碍的西药治疗
    3 中医对T2DM合并情绪障碍的认识
    4 导师对T2DM合并情绪障碍的认识
    5 导师对养血柔肝针法的理论认识
    6 养血柔肝针法理论基础
    7 针刺处方分析
    8 观察指标探讨
    9 研究结果分析
    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2 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中医药研究现状
    2 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管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相关诊断标准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收集
        2.2 HADS量表及焦虑抑郁状态评定标准
        2.3 心理疏导随访干预管理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T2DM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患病率及组间差异
    2 并发症和合并症对T2DM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
    3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4 心理疏导对HADS评分及Hb Alc值的影响
讨论
    1 T2DM伴发焦虑抑郁现状及HADS量表
        1.1 T2DM伴发焦虑抑郁的现状分析
        1.2 HADS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 T2DM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年龄与T2DM伴发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2.2 性别在两组间的比较
        2.3 T2DM伴焦虑抑郁患者甘油三酯含量更高
        2.4 病程与T2DM伴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2.5 并发症个数对T2DM伴焦虑抑郁的影响
        2.6 周围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分析
        2.7 糖化血红蛋白在T2DM伴焦虑抑郁中的作用
    3 心理疏导干预对T2DM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4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HADS量表
附录 C:个人简历
附录 D:综述 2 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5)基于ABC-X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1.2 T2DM患者低血糖流行现状
        1.3 T2DM与心理健康的共病
        1.4 T2DM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
        1.5 ABC-X压力理论模型
        1.6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1.5 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T2DM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2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得分情况
        2.3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现状
        3.2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的得分情况
        2.2 T2DM患者痛苦的得分情况
        2.3 T2DM患者自我管理的得分情况
        2.4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的相关分析
        2.5 心理痛苦在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3.1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的现状
        3.2 T2DM患者心理痛苦、低血糖恐惧感及自我管理的相关性
        3.3 心理痛苦在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ABC-X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自我管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初始模型的假设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2.3 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影响自我管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低血糖恐惧感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慢病管理概述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1.4.1 关键问题分析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气阴两虚兼相火内扰型2型糖尿病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质量控制
        1.7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的估计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法及药物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分析
        2.8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治疗前疗效指标比较
        3.3 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失眠的认识
        4.2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失眠的认识
        4.3 加味三才封髓丹的立法思想
        4.4 加味三才封髓丹的来源
        4.5 加味三才封髓丹的组方遣药分析
        4.6 加味三才封髓丹现代药理研究
        4.7 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伴失眠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伴失眠的研究现状
        1.1 失眠与2 型糖尿病的关系
        1.2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
        1.3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失眠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2 型糖尿病失眠的认识
        2.1 病名的发展概况
        2.2 病因的认识
        2.3 病机的认识
        2.4 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影响因素及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现状
    3 糖尿病痛苦研究现状
        3.1 糖尿病痛苦概念
        3.2 糖尿病痛苦发生率
        3.3 糖尿病痛苦影响因素
    4 理论依据
        4.1 自我效能理论
        4.2 心理应激理论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数据收集过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考虑
    2 研究结果
        2.1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
        2.2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现状
        2.3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糖尿病自我效能、医学应对方式现状
        2.4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影响因素
        2.5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社会支持、糖尿病自我效能及医学应对方式间的相关性分析
        2.6 社会支持、屈服应对方式在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糖尿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3.1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3.2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现状分析
        3.3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影响因素分析
        3.4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糖尿病自我效能、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3.5 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与糖尿病痛苦间的相关性分析
        3.6 社会支持、屈服应对方式在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糖尿病痛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三章 总结
    1 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糖尿病痛苦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 李宋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D]. 陈思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管理效果研究[D]. 李梦凡.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基于ABC-X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与自我管理的关系研究[D]. 李双. 扬州大学, 2021(08)
  • [6]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9]加味三才封髓丹治疗气阴两虚兼相火内扰型2型糖尿病失眠的临床研究[D]. 郭锦.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痛苦影响因素及中介效应分析[D]. 厉姝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