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附13例报告)

阑尾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附13例报告)

一、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附1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徐朝辉,曲慧,任延英,龚泽众,李赫柱,张帆,陈鑫[1](2021)在《成人Amyand疝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Amyand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股沟疝,目前并无统一的处理规范。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其临床特征及相关手术决策,为降低该病的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自2000年1月1日至今公开发表的成人Amyand疝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评估偏倚并交叉核对后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41篇文献,共计184例成人Amyand疝患者。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而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Hernia。在临床特征方面,男性占91.8%,其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而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9岁;89.1%的Amyand疝发生于右侧,8.9%的患者是复发疝;75例患者未报告相关信息,余109例患者中有104例斜疝,4例直疝,1例马鞍疝;25.7%(45/175)的患者于术前诊断,其中超声准确率为23.1%(6/26),CT准确率为75.0%(33/44),超声联合CT的准确率为62.5%(5/8),1例通过灌肠诊断。治疗方面,42例患者行择期手术,122例行急诊手术,20例未获得相关信息;45.6%的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50%的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4.4%的患者未做修补或择期手术修补;80.9%的患者切除阑尾,其余患者均保留阑尾;140例术中表现为Losanoff和Basson 1、2型,35例为3、4型,其中12例合并阑尾肿瘤。结局方面,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4 d,125例患者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17例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或栓塞性疾病6例,手术部位感染5例,血清肿3例,复发3例,尿潴留1例),均为急诊手术患者。结论:成人Amyand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股沟疝,与嵌顿性或绞窄性疝难以鉴别,常需急诊手术,术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以不引起植入的补片感染为基本原则。应鼓励更多Amyand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提高Amyand疝的诊疗水平及改善患者预后。

罗健威[2](2017)在《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结合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appendix,PMTA)的流行病学特点,依据具体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分析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于2012年01月-2016年12月收诊的阑尾病患2576例,最后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一般资料: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病患中,男性病人8例,女性病人6例,比为1.33:1,年龄2176岁,平均53岁。2临床表现: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病患中,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者7例;以间断性或反复性右下腹痛为主要症状者5例,右下腹包块者2例。3辅助检查:血液学检查: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病患中,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8例升高,范围为(1117)×10 9/L;6例正常,范围为(4.78.2)×109/L。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10例未查,2例正常,2例升高:16.13ng/ml和25.92ng/ml;影像学检查:腹部多普勒超声14例,其中10例表现为无回声液性暗区,3例为混合回声区,1例为腹腔积液;腹部多层螺旋CT9例:6例表现为阑尾增粗,周围小淋巴结影,3例为右下腹囊性病灶;X线钡剂灌肠1例,未见明显异常;纤维结肠镜1例,提示阑尾管腔口处小溃疡。4.病理类型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癌症分期:在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病患中,阑尾类癌占4例(28.6%);阑尾结肠型腺癌占7例(50.0%);阑尾粘液腺癌为3例(21.4%)。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病患中,阑尾类癌共4例,1例T1a N0M0,2例T1bN0M0,1例T2N1M0;阑尾结肠型腺癌7例,其中3例T2N0M0,3例T3N1M0,1例T4N2M1;阑尾黏液腺癌3例,1例T3N1M0,2例T4N2M0。5.治疗方案: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患者共14例,除1例因纤维结肠镜取标本病理报告腺癌且出现全身转移征象未行手术,其余13例均选择手术治疗。手术选择上,仅行阑尾切除术共4例(30.8%);2例行Ⅰ期阑尾切除术+Ⅱ期回盲部切除术(15.4%);3例选择Ⅰ期阑尾切除术+Ⅱ期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23.1%);1例行Ⅰ期阑尾切除术+Ⅱ期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7.6%);1例因术中阑尾切除标本冰冻病理示恶性后选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7.6%);2例伴随右下腹肿块者术中发现恶性可能,遂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5.4%)。结论: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术前诊断较难,常在术中及术后病理中发现。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阑尾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全身情况而定,必要时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

李亚林,陈银成[3](2014)在《阑尾神经内分泌瘤16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特征。方法对1995年1月—2013年12月16例阑尾NET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平均年龄30岁,女性多于男性。12例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痛,14例术前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瘤细胞形态一致,异型性小,主要形成实性巢岛结构。CD56、NSE及CgA均为阳性,11例Syn阳性。16例分级均为1级(G1)。16例中12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3例(81.2%)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阑尾NET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见,术前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柳凤芝,张霞,王景波[4](2013)在《阑尾类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9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 9例阑尾类癌临床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1157岁,发生部位阑尾尖端6例,体部2例,根部1例。大体上肿瘤质硬,灰白或灰黄色,界限清楚,无包膜;镜下见癌细胞大小一致,呈实性巢状、栅栏状或腺管状排列,细胞异型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化示Syn(+)、Cga(+)、NSE(+)。结论阑尾类癌为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

吴云春[5](2013)在《消化道类癌6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62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21;发病年龄40-60岁的患者共36例,占58.07%;以直肠类癌发生率最高,占58.07%。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腹痛(53.23%)、消化道出血(24.19%)或腹泻(22.58%)。普通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型(96.23%),少数为凹陷型(3.77%)。超声内镜下有12例表现为黏膜或黏膜下层的低回声团(85.71%)。免疫组化检查以Syn阳性率最高,为93.75%,NSE及CgA的阳性率分别为78.95%及72.72%。类癌的直径>2cm(77.78%)时,转移的发生率比直径≤1cm(2.86%)及1cm<直径≤2cm(22.22%)均高(P分别为<0.001及0.009),当类癌浸润至肌层(36.36%)或全层(84.62%)时,转移的发生率比浸润黏膜层及黏膜下层(3.26%)高(P分别为0.018及<0.001)。14例行单纯内镜下治疗,对其中9例进行随访,术后1-37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消化道类癌发病男女无明显差异,好发年龄为40-60岁,直肠类癌的发生率最高。消化道类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具有共同的免疫组化特征。消化道类癌在超声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或黏膜下层的低回声团。消化道类癌的转移与病灶大小及浸润深度相关,当病灶直径大于2cm或浸润达肌层时,发生转移的风险增加。内镜下治疗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刘秀鹏[6](2012)在《消化系统类癌43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消化系统类癌的临床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3例消化系统类癌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类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将43例分为3组,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类癌直径大小、浸润深度与转移的关系。结果:43例类癌中,发病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48.7岁,病程自1小时至10年不等,平均病程10.2月。病变位于直肠最多见,为20例(46.5%),余依次为:阑尾9例(20.9%),胃5例(11.6%),回肠、结肠、胰腺各2例(各占4.7%),食管、十二指肠、胆囊各1例(各占2.3%)。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腹痛(62.8%)、消化道出血(23.3%)、腹泻(20.9%)和恶心呕吐(18.6%)为常见症状。38例均检测血清CEA、AFP、CA199水平,其中仅1例出现CA199水平升高。B超发现病灶或转移灶共4例,X线钡剂检查发现1例,CT4例,MRI1例,ECT1例,30例行内镜检查均发现病变,28例行内镜下活检中有26例经病理确诊为类癌,内镜下活检确诊率为92.9%,经手术后病理诊断17例。类癌转移在直径1.02.0cm组与直径≤1.0cm组、>2.0cm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cm组与>2.0cm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癌转移在浸润肌层与粘膜下层、浆膜层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粘膜下层与浆膜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经内镜下切除,术后追加外科手术11例,追加手术后病理标本阳性2例,内镜下切除成功率为84.6%;余30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5例接受化疗。结论:消化系统类癌最多见于直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内镜检查和手术后病理是确诊的主要方法。肿瘤直径越大,浸润层次越深,转移可能性则越大。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部分类癌可行内镜下治疗,必要时需联合化疗、内科治疗等综合治疗。

陈晓燕,林荣威[7](2011)在《阑尾类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2例阑尾类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位于阑尾顶部17例,体部2例,基底部3例;其中直径<1cm 17例,1~2cm 5例。所有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类癌,其中16例类癌仅侵及黏膜下层或肌层,1例侵及阑尾系膜,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未行二期手术治疗。3例患者侵及阑尾浆膜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术后3个月再次行回盲部切除术。另2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阑尾类癌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中必须重视对阑尾的仔细检查和快速病理活检。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切除范围主要取决于肿瘤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邢传平,刘斌,苏勤军,杨艳丽[8](2011)在《阑尾类癌临床病理分析(附6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6例阑尾类癌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4-57岁,平均33.60岁。发生部位近端2例,中段2例,末端2例。典型类癌3例,杯状细胞类癌1例,管状类癌1例,混合性类癌-腺癌1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NSE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3例做了右半结肠切除术并化疗,随访10-36个月,均健在。结论:阑尾类癌组织形态特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确定。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治愈率的关键。

卢伟春[9](2010)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附20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20例阑尾类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17例获得随访,随访1月至27年,其中1例术后2年死于类癌复发广泛的肝转移,1例术后5年死于车祸,余15例未发现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类癌术前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应重视术中对阑尾的仔细检查和快速活检。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决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

聂武光,徐亦熊,陈小平[10](2009)在《阑尾肿瘤18例诊疗体会》文中提出

二、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附1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附1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Amyand疝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与基本特征
    2.3 Amyand疝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3.1 临床特点
        2.3.2 辅助检查
        2.3.3 治疗和结局
3 讨论

(2)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
    1. 资料来源
    2. 临床资料
    3. 观察指标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阑尾神经内分泌瘤16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阳性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情况
    2.2 病理特征
        2.2.1大体观
        2.2.2组织学观察
        2.2.3免疫组化
        2.2.4分级
    2.3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命名与分类
    3.2 临床特点
    3.3 病理特征
    3.4 治疗及预后

(4)阑尾类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巨检
    2.2 镜检
    2.3 免疫组化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特点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及预后

(5)消化道类癌6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消化系统类癌4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二、正文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三、综述
    (一)综述
    (二)参考文献
四、致谢

(7)阑尾类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3.2 诊断
    3.3 病理学特点
    3.4 治疗

(8)阑尾类癌临床病理分析(附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病理组织学特点
3讨论
    3.1临床特点
    3.2组织病理学特点
    3.3诊断与治疗

四、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附1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Amyand疝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评价[J]. 徐朝辉,曲慧,任延英,龚泽众,李赫柱,张帆,陈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1(10)
  • [2]14例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临床回顾性分析[D]. 罗健威.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3]阑尾神经内分泌瘤16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J]. 李亚林,陈银成.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06)
  • [4]阑尾类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J]. 柳凤芝,张霞,王景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6)
  • [5]消化道类癌62例临床分析[D]. 吴云春.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6]消化系统类癌43例临床分析[D]. 刘秀鹏.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7]阑尾类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 陈晓燕,林荣威. 中国现代医生, 2011(12)
  • [8]阑尾类癌临床病理分析(附6例)[J]. 邢传平,刘斌,苏勤军,杨艳丽. 现代肿瘤医学, 2011(01)
  • [9]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附20例报告)[J]. 卢伟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19)
  • [10]阑尾肿瘤18例诊疗体会[J]. 聂武光,徐亦熊,陈小平. 九江医学, 2009(02)

标签:;  ;  ;  ;  ;  

阑尾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附1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