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建材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一、绿色建材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刘科[1](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碳排放是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诱因。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碳排放量衡量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建筑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是引领我国低碳道路的周期引擎。目前针对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低碳化发展不够重视,低碳设计理念认识模糊,多通过相关技术的堆叠,注重相关低碳措施的应用,忽视了建筑低碳化的指标性效果。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基于相关碳排放量化指标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低碳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低碳潜力。本文基于地域性特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展开具体的低碳设计研究。首先梳理建筑低碳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结落实建筑低碳设计的要素指标。其次落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开发相应的建筑低碳设计辅助工具。进而从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具体展开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最后通过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的应用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低碳设计效果。本研究主要成果有:明确了建筑的低碳化特征与低碳设计理念,建筑的低碳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建筑各阶段,包含但不等同于节能设计;构建了以碳排放指标为效果导向的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低碳设计流程框架;建筑设计应着重考虑的低碳环节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植被的碳汇、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完善了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分析方法,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工具(CEQE-PB HSCW);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提供了包含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低碳设计指导;通过在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被动式空间调节、主动式节约技术、绿植碳汇系统、绿色低碳建材和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17项,最终求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情况,项目符合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45%的低碳目标,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了61%。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得出低碳化使用建材带来的减排贡献率可达67%。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优化,不仅需要通过运行阶段的节能与绿植固碳,同时要强调低碳化地使用建材。论文正文17.2万余字,图片202张,表格85幅。

田源[2](2020)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建筑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如能源资源消耗过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寻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从2005年绿色建筑的概念在我国被正式提出,绿色建筑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而纵观我国近年来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概念和技术类内容居多,缺乏经济性相关研究,进而导致绿色建筑的推进受到阻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产生的增量成本效益,并以实例证明绿色建筑具有经济可行性。论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绿色建筑技术,指出各技术产生的增量费用在经济分析时的处理方法,进而明确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的构成,并建立估算方法。然后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估算模型,并结合已有文献的研究,以增量成本效益SE和增量成本效益比CE两个指标组成绿色建筑经济评估模型。最后,结合郑州市的一个绿色建筑实例项目,验证所建估算模型的可运行性与合理性,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基于评估模型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对绿色建筑技术体系进行了总结,并通过与基准建筑的对比,确定了能够产生增量成本的绿色建筑技术。2.建立了较全面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的估算方法。3.建立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估算模型。模型是由Vensim软件建立的系统因果关系图、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共同组成,能够反映绿色建筑技术投入对增量成本效益的反馈影响,预测绿色建筑项目增量成本效益的变化趋势,输出项目的模拟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和增量成本效益。4.基于绿色建筑实例模拟数值的分析得到绿色建筑具有经济可行性,从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的角度来看:在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中,节能技术的投入最高,占比超过40%,其次是运营期间增加的投入,占比接近30%;在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中,社会效益显着,占比在60%左右,经济效益次之,占比在30%左右;在全寿命周期增量经济效益中,节能带来的效益接近60%,节能和节水总的经济效益占比超过90%。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文中总结出的不同节能、节水技术的投入产出特点,可为今后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优化和技术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杨德胜[3](2019)在《新时代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等现实问题都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提出了时代要求。混凝土行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大力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推动行业发展。

周耀旭,梁丽敏[4](2019)在《绿色混凝土的发展与创新》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的概念内涵、行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方向,并以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研究实践和国内工程实践为例,介绍了绿色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曹文丽[5](2018)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绿色建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资源丰富,新型城镇化发展处于加速期,推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政策覆盖率低、发展效率低、节能技术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成本效益测算方法,研究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的分析框架,定量研究了增量成本和增量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定性分析了社会效益,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提供了更加合理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当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力度逐步加大,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基于我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建筑研究较少,文章结合我国中小城市的特点,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及绿色建筑的相关基础理论。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点;总结了绿色建筑从诞生、完善到全面发展各阶段绿色建筑理论的发展,同时阐述了成本效益理论等,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做了对比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发展问题颇多。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涉及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生态城市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与大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差距,论述了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对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建筑的匹配发展提出了建议。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法和“有无对比”分析法对绿色建筑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特征,提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概念。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广东、山东及青海的地方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出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的差异,同时根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议。以威海市某绿色公共建筑为例,分析计算其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绿色建筑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利用节能技术发展绿色建筑能有效地提高增量效益,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提高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6](2017)在《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文中认为前言建材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制品业,支撑国防、航天航空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二五"期间,在"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建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与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走出去加快国际化步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全行业总体呈现为转入新常态后的平稳期。但是,多年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7](2017)在《江苏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中研究指明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投资和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我省建材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随着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张,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下降和资源环境紧张等矛盾凸显。"十三五"时期将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确保建材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

何更新,赵霄龙,曹力强[8](2016)在《我国绿色建材及其评价技术发展概述》文中研究表明简要回顾了我国绿色建材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特点,从中分析发现影响制约我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主要问题之一绿色建材评价技术的缺失,重点说明了以往相关评价工作探索以及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

张红[9](2016)在《耐久性与高质量: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双翼——2016全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论坛侧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9月13日,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科技工作委员会与北京绿标建材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主办的"2016全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论坛暨第五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创新"为主题。本次技术论坛旨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制造、施工应用及原材料供应等环节架起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与行业分享工程经验、工程实践及信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10](2016)在《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建筑材料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国防、航天航空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二五"期间,建筑材料工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发展水平、加快节能减排及绿色发展与"走出去"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全行业总体呈现

二、绿色建材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建材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论文提纲范文)

(1)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低碳概念的兴起
        1.1.2 建筑低碳发展的反思
        1.1.3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1.2 研究背景
        1.2.1 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危机
        1.2.2 建筑业发展与碳排放
        1.2.3 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及法规
        1.2.4 低碳理念的发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低碳建筑
        1.3.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
        1.3.3 夏热冬冷地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1.4.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
        1.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环境影响特征及低碳措施研究
        1.4.4 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低碳化与设计理论
    2.1 建筑低碳化发展的特征研究
        2.1.1 地域性特征
        2.1.2 外部性特征
        2.1.3 经济性特征
        2.1.4 全生命周期视角
        2.1.5 指标化效果导向
    2.2 建筑低碳设计概论
        2.2.1 建筑设计的特征
        2.2.2 设计阶段落实建筑低碳化
        2.2.3 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方法
    2.3 建筑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3.1 相关评价体系概况
        2.3.2 相关减碳指标比较研究
        2.3.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减碳评价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
    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3.1.1 建筑碳排放量化的方法类型
        3.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研究
        3.2.1 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现状
        3.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的确定与选用
    3.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建立
        3.3.1 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的确立
        3.3.2 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具体落实
        3.3.3 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评测工具(CEQE-PB HSCW)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1 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4.1.1 场地布局与空间体形优化
        4.1.2 建筑空间隔热保温性能优化
    4.2 降低建筑通风相关能耗
        4.2.1 利用高大空间造型的通风策略
        4.2.2 改善温度分层现象的通风策略
    4.3 优化建筑采光遮阳策略
        4.3.1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
        4.3.2 建筑遮阳设计优化
    4.4 提高空间绿植碳汇作用
        4.4.1 增加空间绿植量
        4.4.2 提高绿植固碳效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技术措施
    5.1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 太阳能系统
        5.1.2 清洁风能
        5.1.3 热泵技术
        5.1.4 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利用
    5.2 结构选材优化
        5.2.1 建筑材料的低碳使用原则
        5.2.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中相关建材的低碳优化
    5.3 管理与使用方式优化
        5.3.1 设计考虑低碳施工方式
        5.3.2 设计预留智能管理接口
        5.3.3 设计提高行为节能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实施
        6.2.1 确定项目2005 年碳排放量基准值
        6.2.2 建筑低碳设计流程应用
        6.2.3 参照建筑的建立
        6.2.4 项目相关低碳设计关键措施
        6.2.5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6.3 项目优化
        6.3.1 主要低碳优化策略
        6.3.2 项目全生命期碳排放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对现状的启示
    7.4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7.5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表A: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
    附表B: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表C: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附表D:部分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附表E: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
    附表F: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G:全国各省市峰值日照时数查询表(部分夏热冬冷地区省市数据)
    附表H:全国五类太阳能资源分布区信息情况表
    附表I:项目主要低碳设计策略减排信息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目的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绿色建筑理论
        2.1.1 绿色建筑基本概念
        2.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2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2.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理论
    2.4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2.4.1 系统动力学概念
        2.4.2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2.4.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2.4.4 系统动力学的适用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建筑技术分析
    3.1 安全耐久控制技术
    3.2 健康舒适控制技术
        3.2.1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
        3.2.2 水质控制技术
        3.2.3 室内声环境与光环境控制技术
        3.2.4 室内热湿环境控制技术
    3.3 生活便利技术
    3.4 资源节约技术
        3.4.1 节地与土地利用技术
        3.4.2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3.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3.4.4 节材与绿色建材技术
    3.5 环境宜居控制技术
        3.5.1 场地生态与景观保持技术
        3.5.2 室外物理环境控制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和效益的构成分析及模型构建
    4.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构成分析
        4.1.1 绿色建筑前期增量成本
        4.1.2 绿色建筑建设期增量成本
        4.1.3 绿色建筑运营期增量成本
        4.1.4 绿色建筑拆除期增量成本
    4.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构成分析
        4.2.1 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效益
        4.2.2 绿色建筑增量环境效益
        4.2.3 绿色建筑增量社会效益
    4.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估算模型构建
        4.3.1 系统目标与边界的确定
        4.3.2 系统因果关系图的绘制
        4.3.3 系统流图的构建
        4.3.4 系统方程的建立
        4.3.5 模型检验
    4.4 绿色建筑经济评估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实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与绿色建筑技术
    5.2 模型参数的确定
    5.3 项目模拟运行及结果分析
        5.3.1 项目增量成本分析
        5.3.2 项目增量效益分析
        5.3.3 项目增量成本效益分析
        5.3.4 项目经济评估
        5.3.5 电价增长率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新时代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
2 新时代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3 新时代大力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思考
4 结语

(4)绿色混凝土的发展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绿色混凝土的提出
    1.1 混凝土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1.2 绿色混凝土概念的提出
    1.3 绿色混凝土的内涵
2 绿色混凝土的行业政策与方向
    2.1 绿色混凝土的行业政策
    2.2 国家环保政策
    2.3 利废政策
    2.4 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政策
    2.5 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5.1 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
        2.5.2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5.3 提升预拌混凝土工厂智能制造能力
        2.5.4 强化绿色矿山建设带动行业前端环境和生态保护
        2.5.5 加大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度
        2.5.6 建立绿色物流体系
        2.5.7 提高高品质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水平
        2.5.8 适应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要求
        2.5.9 绿色发展的要点
3 绿色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1 混凝土低碳绿色发展技术
    3.2 低品位偏高岭土的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3.3 高抗裂低收缩超大体积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3.4 废弃石屑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关键技术
    3.5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
    3.6 预拌混凝土清洁生产综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7 高品质骨料的开发与应用
    3.8 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开发与应用
    3.9 新型绿色超缓凝混凝土的研发与应用关键技术
    3.1 0 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3.1 1 结构用轻骨料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
    3.1 2 绿色高强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3.1 3 公路桥涵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4 绿色混凝土技术的未来前景
    4.1 地下综合管廊中的“绿色长廊”
    4.2 装配式建筑中的“绿色骨胳”
    4.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前景
5 结语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绿色建筑相关基础理论
    2.1 新型城镇化理论
    2.2 绿色建筑理论
    2.3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第三章 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3.2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3.2.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3.2.2 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
        3.2.3 生态城市的发展现状
    3.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差距
        3.3.2 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3.4 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建筑的匹配发展
第四章 绿色建筑成本与效益分析
    4.1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的特征
    4.2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
    4.3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测算方法
        4.3.1 全寿命周期成本法
        4.3.2 “有无对比”分析法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评价
    5.1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5.1.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1.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2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
        5.2.1 因地制宜原则
        5.2.2 数据可靠、技术合理原则
        5.2.3 权衡优化原则
    5.3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第六章 威海市绿色建筑实例分析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6.2.1 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技术
        6.2.2 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技术
        6.2.3 节水与水资源绿色建筑技术
        6.2.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绿色建筑技术
        6.2.5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技术
        6.2.6 绿色运营管理
    6.3 项目增量成本分析
    6.4 项目增量经济效益分析
        6.4.1 前期准备阶段增量效益
        6.4.2 节能的增量经济效益
        6.4.3 节水的增量经济效益1.2
        6.4.4 运营管理的增量经济效益9.1
        6.4.5 直接增量效益
    6.5 项目间接增量效益
        6.5.1 环境效益
        6.5.2 社会效益
    6.6 成本效益评价
    6.7 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6.7.1 评价指标的确定
        6.7.2 权重与隶属度的确定
        6.7.3 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与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建材工业发展现状
    (一) 以增量为主的传统产业雷同技术发展的势头有所遏制
    (二) 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和绿色发展开始加快步伐
    (三) 科技创新推动了技术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四)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和良好的开端
    (五) 国际化步伐加快, “走出去”发展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六) 传统建材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短缺, 企业量多、规模小、效益低仍是行业主要矛盾
二、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
    (一) 形势与环境
        1. 面临的发展与需求机遇
        2. 瓶颈与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 市场需求预测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主要目标
四、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
    (一)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1.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重点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重点
        3. 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发展重点
        4.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5.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发展重点
    (二) 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 提高性能、提升功能、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1.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2. 提升与增加功能, 扩展应用领域
    (三) 加快发展建材服务业, 改变单一靠产品制造业支撑的发展模式
        1. 发展的客观需求
        2. 发展原则
        3. 建材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主要服务领域
    (四) 加快技术装备的提升和智能化制造水平, 提高发展质量和劳动生产率1、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2. 推进智能化制造技术与装备技术融合
        3. 推进互联网与建材工业深度融合, 实行全面方位的智能化管理
    (五) 加快节能减排达标步伐,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1. 加快传统建材产业工艺装备的创新与改造升级, 促进节能减排
        2. 坚持可循环发展,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 坚持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建材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六) 加快“走出去”步伐, 提升国际竞争力
        1. 发挥我国建材业优势, 加快“走出去”步伐
        2. 为“一带一路”国际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材料支撑
        3. 积极推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重点推进与实施工程
    (一) 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的补短板工程
    (二) “去产能”淘汰落后工程
    (三) 技术装备和“两个二代”提升工程
    (四) 建材服务业发展与延伸工程
    (五) 节能减排达标和绿色建材生产、使用工程
    (六) 推进兼并重组减少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工程
结束语
注释
    1. 建材新兴产业
    2. 绿色建材

(7)江苏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行业现状
    (一)总量规模保持领先地位
    (二)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三)产业结构和产品档次不断调整提高
    (四)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不断取得成效
    (五)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迅速
二、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对的挑战
三、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战略
    (二)主要目标
    (三)发展重点
四、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二)继续压缩过剩产能,提升产业层次
    (三)提高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创新体系
    (五)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9)耐久性与高质量: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双翼——2016全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论坛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绿色高性能是混凝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寿命高耐久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灵魂
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技术

(10)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建材工业发展现状
    (一) 以速度和增量为主的传统产业雷同技术发展的势头有明显减缓
    (二) 新兴产业发展, 传统产业提升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开始加快步伐
    (三) 科技创新推动了技术装备和产品提升, 促进了结构调整与优化
    (四) 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和良好的开端
    (五) 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 “走出去”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发展亮点
    (六) 解决传统建材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短缺, 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仍是行业的主要挑战
二、发展机遇与市场需求
    (一) 发展机遇
        1. 发展机遇与新的需求
        2. 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 市场新需求预测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主要目标
四、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
    (一)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拓展新的需求与应用领域
        1.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重点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发展重点
        3. 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业发展重点
        4.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5.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绿色新型墙体材料及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发展重点
    (二) 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 提高性能、提升功能、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1. 由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迈进
        2. 提升与增加功能, 扩展应用领域
    (三) 拓展、延伸发展建材服务业, 改变单靠产品制造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1. 发展建材服务业开辟新需求
        2. 发展建材服务业的原则
        3. 建材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四) 加快技术装备的创新提升和智能化制造水平, 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 创新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2. 推进装备技术和智能化制造技术融合发展
        3. 推进互联网与建材工业生产经营和贸易流通的深度融合, 实行全方位的智能化运行
    (五) 加快节能减排达标步伐, 积极推进绿色建材生产与使用
        1. 加快传统建材产业工艺技术装备的创新与改造升级, 促进节能减排, 实现清洁生产
        2. 坚持可循环发展,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 坚持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建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六) 加快“走出去”步伐, 提升国际市场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1. 发挥我国建材业优势, 加快“走出去”步伐
        2. 为“一带一路”国际重点项目提供建设与建材产品
        3. 积极推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五、重点推进实施的工程
    (一) 着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的补短板工程
    (二) 着力推进“去产能”淘汰落后减少低端产品工程
    (三) 着力提升装备制造和提升“两个二代”工程
    (四) 着力发展建材服务业拓展延伸服务工程
    (五) 着力实施节能减排达标和绿色建材生产、使用工程
    (六) 着力推动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 推进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工程
结束语

四、绿色建材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 [1]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D]. 刘科. 东南大学, 2021
  •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研究[D]. 田源.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新时代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研究[J]. 杨德胜. 混凝土, 2019(11)
  • [4]绿色混凝土的发展与创新[J]. 周耀旭,梁丽敏. 建材发展导向, 2019(04)
  •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D]. 曹文丽. 东南大学, 2018(01)
  • [6]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J].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砖瓦世界, 2017(05)
  • [7]江苏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苏建材, 2017(02)
  • [8]我国绿色建材及其评价技术发展概述[A]. 何更新,赵霄龙,曹力强. 2016全国绝热节能科技创新技术交流会暨全国保温材料科技信息协会年会论文集(防腐与绝热特刊), 2016
  • [9]耐久性与高质量: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双翼——2016全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论坛侧记[J]. 张红. 混凝土世界, 2016(10)
  • [10]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J].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混凝土世界, 2016(10)

标签:;  ;  ;  ;  ;  

绿色建材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