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激光遥控器

一种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激光遥控器

一、一种用途广泛的半导体激光遥控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霞[1](2021)在《激光显示视觉健康与感知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激光显示以激光器作为光源,主要采用投影显示方式。激光光源具备单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寿命长等优异特性,激光显示系统也因此具备大屏幕、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及高分辨率等优越特性。激光显示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在影院、工程、教育、商用以及家庭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激光能量高、汇聚性好,激光显示产品的光安全性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激光显示的光辐射安全进行研究。同时,作为显示产品,人们长时间观看屏幕,除了光辐射引起的视觉安全问题,还需要考虑画面的感知效果。本论文围绕激光显示的光辐射安全和视觉感知特性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梳理分析光辐射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家用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的光辐射安全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并已制定为二项国家标准。本论文在梳理分析光辐射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标准的基础上,对显示器的蓝光辐射以及多种类型的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进行研究分析。重点针对家用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提出了适用的光辐射安全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已分别制定为GB/T 38246-2019《家用激光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特性评价要求》和GB/T 38248-2019《家用激光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特性评价方法》二项国家标准。二项标准配套使用,补充完善了国际标准IEC 60825系列适用的产品类型,与IEC 62471-5:2015各有侧重、互为补充。(2)研究了激光显示中的亥姆霍兹-柯尔劳什现象,揭示了激光显示色饱和度、色调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程度,对比了光源中包括单色(蓝色)激光和双色(蓝色+红色)激光的激光显示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色激光作为激光显示光源,有利于扩大显示色域、提升感知亮度、降低系统能耗。论文研究了感知亮度与光亮度、色度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激光电视设计了异色感知亮度匹配实验。基于两台具有相同参数的单色激光(光源中包含蓝色激光)电视,研究了色饱和度、色调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同一色调,光亮度相同时,色饱和度越高,感知亮度越高;色调对系统等效亮度与光亮度比值(Lseq/L)的影响排序为:蓝>红>绿。基于单色激光和双色激光(光源中包含蓝色和红色激光)电视,研究了不同色域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显示同一图片并且光亮度相同时,色域越大的电视,感知亮度越高;自然图片的Lseq/L略低于相应主色调的纯色图片。目前,激光电视从单色发展到双色、三色激光(光源中包含红色、绿色和蓝色激光),色域得到扩展,双色、三色激光电视的电功率亮度转换效率比单色分别提高了3%、24%。研究结果为宽色域、低功耗、高感知亮度的激光显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测定了影响激光显示图像质量的四种主要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了激光显示与液晶显示两个平台上四种图像属性恰可察觉差的异同点。激光显示和平板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不同,并且激光显示的色域比平板显示器件宽。对于这两种显示器件,输入相同的图像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同,观众的感受也不同。论文通过视觉感知实验,得到了激光显示的四个图像属性(峰值亮度、暗场亮度、色饱和度和细节层次感)失真1~4个恰可察觉差的值。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四个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均和图像内容显着相关,峰值亮度、暗场亮度的恰可察觉差主要受亮度影响,色饱和度的恰可察觉差主要受色调影响,细节层次感的恰可察觉差主要受纹理特征影响。通过比较激光电视与已有的液晶电视的四个图像属性失真多个恰可察觉差与失真一个恰可察觉差的比值,发现除了细节层次感的比值与液晶电视的比值相差较大外,其他三个图像属性的比值与液晶电视的比值较为接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激光显示图像质量模型奠定了基础。(4)建立了激光显示图像质量与图像属性的关系模型,确定了各图像属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权重。论文通过图像质量评分实验以及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激光显示图像质量与图像属性的关系模型;分析并比较了激光显示和液晶显示二种平台中图像属性对画质评分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图像属性对激光显示画质的影响权重排序为:细节层次感(41%)>色饱和度(32%)>峰值亮度(19%)>暗场亮度(8%);对液晶显示画质的影响权重排序为:细节层次感(34%)>峰值亮度(28%)>暗场亮度(20%)>色饱和度(18%)。研究结果为激光显示画质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龚玉锋[2](2020)在《新型推进技术研究与无人机控制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型推进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有航空航天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前沿的推进技术和装置进行理论计算和建模,对未来重点且有前景的方向的推进技术做了研究,使用电磁推进技术飘升机验证一些推进技术,搭建测试环境实际观察与分析给出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理论说明。无人机控制技术是推进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使用无人机控制技术也可对各种新型推进技术的飞行器进行控制,本文研究了较为成熟的多旋翼控制方式,无人飞行器飞控系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从头开发速度太慢也不实用,直接基于现有的开源飞行器自驾仪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于工程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利用现有的开源飞控作为无人机的底层控制,在理论上研究其主要算法原理后,在开源飞控上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级飞控系统运行上层程序和算法,也可以修改开源飞控源代码使之更适应工程,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研究和设计。(1)新型航空推进技术研究与实验:介绍现有航空推进技术,以及研究新型航空推进技术原理,分析了反物质光子推进与电磁推进等理论。对先进的前沿推进技术与装置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具有电磁推进前景的海姆理论推进原理和装置进行分析。列出了高压离子推进方式的原理,搭建了实际的测试环境,制作高压离子飘升机,给出搭建测试环境与起飞的成功方法,对高压电磁推进的一些科学方面的假设进行实验定性分析,对于在绝缘油中的高压方案也进行了实验,产生了推进效果,并分析异常现象。(2)无人机基本原理研究:研究了无人机的基本原理、动力学模型、传感器姿态表示与校准、姿态解算、飞控自动控制原理架构,将这些原理建立公式和模型框图和仿真验证。对无人机的控制建模进行分析,采用分层的无人机控制架构,可以应用于飘升机和无人机的控制,不同飞行器差别主要在于混控器环节,而姿态解算等算法是可以通用的。(3)设计控制开源飞控的高级飞控系统:高级飞控是一套完整的软硬件体系,设计了一套稳定的硬件系统以及多种通信接口,补充了开源飞控的功能赋予无人机更丰富的控制方式,移植了无人机MAVLink通信协议,此协议非常适合于无人机,将MAVLink协议移植到最新的STM32H743芯片,ST公司的Cortex-H7芯片是其目前性能最强的MCU,本文基于该嵌入式设计软硬件并测试成功。(4)设计高级飞控系统控制软件开发:设计了基于APM开源飞控的控制方法和流程,在高级飞控系统上设计了一键起飞、模式切换、解锁加锁、遥控量控制、航点上传等功能,设计了可视化C#地面站进行调试,设计了地面站控制无人机的指令与高级飞控系统兼容,并设计SQL数据库存储无人机组网数据方案,在飞控应用上有稳定与高效的效果。

陈子扬[3](2020)在《四旋翼无人机障碍物检测及路径规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旋翼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如勘测、摄影、植保、物流等,这些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与企业机构开始对无人机自主飞行技术展开研究,而避障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无人机避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因无人机带来的伤人风险及财产损失,因此,研究无人机避障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现有的避障技术大多存在障碍物检测表现不佳、避障动作反应迟缓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四旋翼无人机避障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四旋翼无人机的系统结构以及各个组成单元的功能。通过对无人机不同飞行姿态进行受力分析,阐述其飞行时的控制原理,并完成实际飞行实验。其次,设计了一种图像信息与激光雷达信息融合的障碍物检测技术。利用本地数据集完成目标检测模型Yolov3的训练,并使用训练后的模型提取障碍物区域信息,同时,添加扫描式激光雷达,获取障碍物距离信息。建立像素坐标系、图像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三者的转换关系,实现障碍物从图像至空间的三维映射。再者,在全局环境信息已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与改进粒子群算法融合的全局路径规划策略。采用Dijkstra算法搜索路径,并结合粒子群算法提高路径搜索效率。同时,在传统粒子群算法基础上,引入多动态种群策略与非线性衰减惯性权重策略对算法进行改进。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地生成全局最优路径。最后,在全局环境信息未知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障碍物区域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策略。利用本文设计的障碍物检测技术,获得障碍物的区域信息,并根据无人机危险窗口与障碍物边界框的相对位置,制定相应的避障动作。ROS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帮助无人机实时绕开各种障碍物,保障无人机的飞行安全。

李振[4](2020)在《CuGaTe2/Si pn结近红外窄带光电探测器的研究》文中认为窄带光电探测器因具有抗背景光干扰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图像传感、国防、环境监测等领域。pn结型光电探测器具有自驱动效应,在光电集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传统的pn结具有宽光谱光电响应特性,使得它在窄带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基于CuGaTe2/Si pn结的无滤波器自驱动窄带近红外光探测器。CuGaTe2/Si pn结窄带探测的实现归功于CuGaTe2微大于Si的带隙以及其厚度对光电流产生区域的调控作用。CuGaTe2可看作具有高光谱选择特性的“滤波器”,对于光子能量大于其带隙的光波几乎透明。通过改变CuGaTe2薄膜的厚度可以调控CuGaTe2/Si pn中的光电流产生区域,进而调节其光谱选择特性。因此优化CuGaTe2薄膜的厚度可以实现中心波长在硅的带隙左右的窄带光电响应。在本研究中,当CuGaTe2薄膜的厚度为~143 nm时,器件具有峰值为~1050 nm,半峰宽为~118 nm的窄带光电响应。得益于器件的自驱动效应,器件在1064 nm光照下的响应度可达~114m A/W。此外CuGaTe2/Si pn结能显着抑制暗电流,使器件的开关比达到~104,比探测率高达~1012jones。基于窄带CuGaTe2/Si光电探测器的成像系统具高光谱选择性及抗噪声能力。而且它简单的硅基异质结构使其可以与硅基微电子平面工艺兼容,在光电集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孙周[5](2020)在《煤矿轨道道岔控制系统研制》文中指出煤矿轨道道岔是矿石运输机车转轨的重要设备,道岔控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机车的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在煤矿铁路控制系统中主要有三种道岔控制方式:工作人员现场控制、司机遥控控制和集中控制,目前采煤采矿铁路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司机遥控控制方式。部分煤矿铁路环境复杂和缺少人工维护,该控制系统仍存在控制功能少、缺乏故障检测、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设计一个可靠的煤矿道岔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原有遥控器道岔控制系统为基础,对遥控器发射距离、功耗、抗干扰等性能进行提高,改进其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硬件控制电路,增加更加可靠的故障检测和反馈检测功能,设计一套由遥控器、接收器、道岔控制器、转辙机、机车接近检测器、信号灯、上位机监控平台组成的煤矿铁路道岔控制系统。其目的在于提高煤矿铁路中道岔的控制效率和行车安全,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煤矿道岔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企业中煤矿道岔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目前煤矿铁路道岔控制系统所需要改进的关键点。(2)分析了道岔和转辙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论证了转辙机内部电机电流和转矩的关系,确定了控制对象环境和控制系统需求。(3)对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根据方案选取STM32单片机为基础,对遥控器、接收器、道岔控制器、机车接近检测器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基于Lab VIEW设计控制系统上位机。(4)对设计好的控制系统进行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系统中组成模块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实验,最后将整个控制系统在煤矿铁路道岔上进行现场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相对原有的道岔控制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率的控制道岔,并能有效的对道岔故障进行检测,提高了煤矿铁路机车的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易操作性,低成本等优点。

罗健玮[6](2019)在《四旋翼飞行器定点自主降落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无人机的运用前景十分广泛,同时无人机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四旋翼飞行器作为无人机的代表,对四旋翼飞行器定点自主降落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一套辅助降落系统。论文首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研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相对定位”的方法来使得定位精度达到2米以内。为了使得定位更加准确还采用视觉定位并设计了一种视觉定位的目标物,该目标物一共有三种状态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光照条件。根据目标物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特定的算法,使得目标物无论是在白天光照充足还是在夜晚微光条件下均能被准确识别。然后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分析建模。根据理论指导以“Pixhawk”开源飞控为核心搭建了四旋翼飞行器。此外还设计了四旋翼飞行器地面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四旋翼飞行器自主降落。最后对整个实验平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系统可使无人机自主降落精度达到0.5米以内。

杨森[7](2019)在《摆臂式无人地面越障车运动学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无人地面车辆(UGV,Unmanned Ground Vehicle)作为无人地面机动平台(UGMP,Unmanned Ground Mobile Platform)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环境感知、运动规划、自动驾驶等多种功能,并能执行物品运输、情报侦测、地面作战等多种任务,在军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越障车属于无人地面车辆的范畴,进行越障车的相关研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摆臂式无人地面越障车,开展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完成越障车机械结构设计与动力系统设计。根据无人地面越障车的功能要求,设计了一种摆臂式可调悬架底盘结构,分析了驱动机构和摆臂机构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选择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动力元件,通过建立车辆斜坡行驶模型和越障模型完成了电机功率匹配与电机选型。2.建立越障车运动学模型。越障车既能工作在结构路面下,也能工作在非结构路面下,因此建立了平面运动学模型和空间运动学模型。在平面运动学中,对越障车的直线行驶和差速转向进行了运动分析;在空间运动学中,通过坐标变换理论求出了越障车的质心位置。3.开展越障车控制系统研究。设计了越障车两种工作模式:红外遥控模式和自主运行模式。在红外遥控模式下,利用STM32控制器解码遥控信号并控制电机;在自主运行模式下,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障碍物位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去除传感器测量噪声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和基于模糊控制的自主避障算法。4.进行越障车运动仿真及实验。通过Adams仿真软件验证了越障车直线行驶、跨越沟壑及跨越垂直障碍物的可行性;搭建了真实的路面环境,对样车进行了初步测试。

赵嵌嵌[8](2019)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旋翼无人机,简称四轴,其凭借电机带动螺旋桨转动产生推力使飞行器上升。飞行器的四个螺旋桨大小相同,对称分布,最简单的四旋翼飞行器只需要凭借不同的螺旋桨之间的相对转速就能实现各种机动动作。四旋翼无人机具有方便维护保养、机械构成模块化、运动相互解耦、不产生机械磨损以及快速、实时采集传输图像信息等许多优点,给用户带来了优秀的体验。其在军事用途、民用特种用途占据广大的空间。本文在参阅国内外四旋翼无人机研究现状基础上,对无人机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对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原理和基本构成进行介绍和分析。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四旋翼无人机动力学模型以及运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四旋翼无人机的坐标系。针对四旋翼无人机MEMS惯性测量元件精度不高且姿态解析过程中产生漂移和噪声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展卡尔曼算法修正偏差。无人机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使用分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了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总体硬件,介绍了各个模块器件的选型以及硬件电路图。为了验证姿态解析算法的可行性,构建了四轴无人机实验平台,选用STM32F4系列单片机作为无人机的主控处理器,MPU9250传感器作为惯性测量单元完成数据采集,NRF51822无线通信模块完成信息交换。使用Keil MDK软件进行的代码的编写,对几种姿态解算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用Matlab软件仿真各种算法得到的姿态角的图形,对比了各算法解析的姿态角的波形,最终选择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作为该系统的姿态算法。并在飞机上完成了试飞,该算法在不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最终姿态角的漂移和噪声误差较小,易于在飞控制系统中实现。

岑文星[9](2019)在《基于AI视觉的微型无人机救援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人机作为利用无线电遥控的设备,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无人机更适合执行危险系数高、作业环境复杂的任务。随着无人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种用途的无人机纷纷涌现出来,特别是微型无人机,由于其成本低廉、操作灵活、便于大批量部署等优点,被广泛地使用在诸多领域。近些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救援显得尤为重要,在救援中,采用微型无人机技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微型无人机技术和与人工智能(AI)技术相结合,可以智能的识别并记录灾难现场,搜寻伤亡人员并将识别的结果和数据快速传回指挥现场,为救援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本文将微型无人机技术和AI技术相结合,研究并设计了基于AI视觉的微型无人机救援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远程遥控微型无人机,AI视觉系统会自动识别微型无人机远程图像中的景物,将受灾的人识别出来并记录当前微型无人机的地理坐标。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微型无人机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F411作为控制器,通过MPU9250实时获取微型无人机X、Y、Z轴的加速度、角速度和磁场强度,并通过姿态融合算法计算出当前微型无人机的姿态角,进而通过4路PWM控制4个直流电机来控制微型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实现微型无人机起降、飞行的功能。还使用了BMP280大气压强计、PWM3901光学追踪传感器和VL53L01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微型无人机的悬停、定高和定点飞行的功能。经实际测试,该系统较好的实现了定高飞行和定点飞行的功能,扰动后恢复时间在1-3秒内,其5.8G图传帧频为15-25fps,可在半径100米的范围内精准遥控。2)在上位机上实现了AI智能救援系统。为提高自然救灾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区域建议网络(RPN)的改进型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网络。该网络在传统的Faster RCNN中增加了特征金字塔网络层(FPN),并采用关注损失函数替代了原有的交叉熵损失函数,使得检测的图片更具鲁棒性和一般性前景特征,在自然灾害等恶劣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度。还改进了其中的RPN网络,能够大幅度减少建议区域的生成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搜寻效率。实验证明,该系统将受灾关键物体识别出来的概率高达89%,并能准确获取当前无人机地理坐标,满足在较复杂自然灾害环境下物体的识别。

沈阳市人民政府[10](2019)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文中提出沈政发[2018]3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现将《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12月16日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前言

二、一种用途广泛的半导体激光遥控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用途广泛的半导体激光遥控器(论文提纲范文)

(1)激光显示视觉健康与感知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激光显示技术
        1.1.1 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
        1.1.2 激光显示的分类
        1.1.3 激光显示的特点
    1.2 人眼光学特性及感知特性
        1.2.1 人眼的生理构造
        1.2.2 人眼的光学特性
        1.2.3 人眼的感知亮度
        1.2.4 人眼的色品分辨力
        1.2.5 人眼的视觉敏锐度
    1.3 光辐射对视觉健康的影响
        1.3.1 光辐射对人眼的生物效应
        1.3.2 光辐射损伤机理
        1.3.3 光辐射安全相关物理量
        1.3.4 光辐射损伤阈值的确定方法
    1.4 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光辐射安全相关标准分析
    2.1 光辐射安全相关组织
    2.2 ICNIRP相关导则进展分析
    2.3 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相关标准分析
        2.3.1 光辐射安全相关现行标准
        2.3.2 如何评估不同光源类型的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
        2.3.3 测量位置分析
        2.3.4 显示器蓝光辐射分析
    2.4 激光和非相干光辐射安全评价关系分析
        2.4.1 照射限值关系分析
        2.4.2 分类关系分析
        2.4.3 物理量关系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激光显示的光辐射安全研究
    3.1 扫描式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研究
        3.1.1 二项标准评估脉冲辐射的主要区别
        3.1.2 最大允许输出功率比较
    3.2 长焦激光投影显示光辐射安全研究
        3.2.1 投影仪工作原理和参数
        3.2.2 依据IEC60825-1:2014 评估光辐射安全
        3.2.3 选择依据IEC62471-5:2015 评估光辐射安全
        3.2.4 IEC62471-5:2015 不同危险类别光通量范围推导
    3.3 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评价要求研究
        3.3.1 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的特点
        3.3.2 光辐射安全分类要求
        3.3.3 制造商、用户和维护人员要求
    3.4 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3.4.1 测量条件
        3.4.2 测量方法
        3.4.3 系统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激光显示的感知亮度与色度关系研究
    4.1 感知亮度与色度
    4.2 异色感知亮度匹配实验设置
    4.3 实验图片及实验流程
        4.3.1 实验图片
        4.3.2 实验流程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光显示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1 恰可察觉差
    5.2 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实验设计
        5.2.1 实验设置
        5.2.2 图像属性的调整方法
        5.2.3 恰可察觉差的确定方法
        5.2.4 实验流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结果
        5.3.2 激光显示与液晶显示的恰可察觉差比较与分析
    5.4 恰可察觉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5.4.1 图像内容对恰可察觉差的影响
        5.4.2 峰值亮度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4.3 暗场亮度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4.4 色饱和度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4.5 细节层次感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激光显示图像质量模型研究
    6.1 图像质量评分实验设计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设置
        6.1.3 实验流程
    6.2 实验结果统计
    6.3 实验结果分析
        6.3.1 模型建立和权重分析
        6.3.2 分析总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新型推进技术研究与无人机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新型推技术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无人机控制技术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型推进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2.2 新型推进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2.3 无人机控制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新型推进原理与相关理论技术
    2.1 引言
    2.2 反物质推进理论与其他推进方式
        2.2.1 反物质推进原理
        2.2.2 电磁推进系统
        2.2.3 磁单极子引力推进原理
    2.3 海姆推进理论介绍
    2.4 基于海姆统一场论的空间推进装置
        2.4.1 推进装置介绍
        2.4.2 时空的最新研究
    2.5 电磁高压离子飘升机及理论计算
        2.5.1 高压离子飘升机基本介绍
        2.5.2 异常电引力的猜想
        2.5.3 离子风原理解释及参数模型
    2.6 高压离子飘升机的等离子体技术应用
        2.6.1 飘升机的等离子体的雷达隐身功能
        2.6.2 飘升机的等离子体的飞行减阻功能
    2.7 总结
第三章 电磁高压推进设备实验与分析
    3.1 引言
    3.2 环境设备电路搭建
        3.2.1 高压发生器电路
        3.2.2 升压电路
    3.3 高压离子飘升机
        3.3.1 高压离子飘升机制作
        3.3.2 飘升机制作注意事项
    3.4 高压离子飘升机测试效果
        3.4.1 飘升机起飞现象
        3.4.2 飘升机相关研究者实验现象分析
        3.4.3 飘升机是否产生额外力研究
    3.5 绝缘油中的高压离子飘升机实验
        3.5.1 绝缘油的介绍与高压下的状态
        3.5.2 绝缘油中的装置实验
    3.6 实验小结
第四章 无人控制机技术方案
    4.1 无人机类型简介
    4.2 无人机坐标系和姿态坐标系
    4.3 无人机传感器解算
        4.3.1 主要传感器选型
        4.3.2 传感器误差校准方法
    4.4 无人机姿态解算
    4.5 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
        4.5.1 无人机动力学建模
        4.5.2 无人机动力学模型仿真
        4.5.3 仿真总结
    4.6 无人机控制自动控制架构
        4.6.1 位置外环控制
        4.6.2 姿态内环控制
        4.6.3 无人机自动控制仿真设计
        4.6.4 仿真总结
第五章 基于开源飞控的高级飞控系统设计
    5.1 无人机高级系统简介
    5.2 高级飞控硬件系统
        5.2.1 主控芯片模块
        5.2.2 电源供电系统模块
        5.2.3 高级飞控系统PCB
        5.2.4 高级飞控系统无线通信模块
    5.3 高级飞控系统软件设计
        5.3.1 无人机通信协议MAVLink介绍
        5.3.2 移植MAVLink协议至高级飞控板
        5.3.3 高级飞控软件操作系统
        5.3.4 高级飞控控制流程
    5.4 高级飞控系统基于MAVLink的控制方法
        5.4.1 一键起飞APM无人机算法
        5.4.2 高级飞控系统的遥控器功能
        5.4.3 高级飞控系统航点规划功能
        5.4.4 高级飞控系统组网功能
        5.4.5 无人机控制地面站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四旋翼无人机障碍物检测及路径规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多旋翼无人机发展现状
    1.3 避障传感器发展现状
    1.4 路径规划技术发展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四旋翼无人机系统构成、控制原理及飞行实验
    2.1 四旋翼无人机系统构成
        2.1.1 机械系统
        2.1.2 动力系统
        2.1.3 控制系统
    2.2 四旋翼无人机控制原理
    2.3 四旋翼无人机飞行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信息与激光雷达信息融合的障碍物检测技术
    3.1 引言
    3.2 图像信息处理
        3.2.1 Yolov3目标检测算法原理
        3.2.2 本地数据集的构造
        3.2.3 Yolov3模型训练与性能测试
    3.3 激光雷达测距信息
    3.4 图像信息与激光雷达信息融合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ijkstra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全局路径规划
    4.1 引言
    4.2 常用算法优缺点剖析
    4.3 Dijkstra算法原理
    4.4 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
        4.4.1 传统粒子群算法
        4.4.2 多动态种群策略
        4.4.3 非线性衰减惯性权重策略
    4.5 Dijkstra与改进粒子群算法融合策略
    4.6 适应度函数的构造
    4.7 飞行环境建模及碰撞条件分析
        4.7.1 圆柱体、半纺锤体形障碍物及其碰撞条件
        4.7.2 立方体形障碍物及其碰撞条件
        4.7.3 三棱柱形障碍物及其碰撞条件
    4.8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障碍物区域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
    5.1 引言
    5.2 基于区域信息的实时避障策略
        5.2.1 无人机危险窗口的确定
        5.2.2 障碍物与无人机相交情况的确定
        5.2.3 无人机飞行方向及距离的确定
    5.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CuGaTe2/Si pn结近红外窄带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红外光电探测器简介
        1.1.1 红外光及其应用
        1.1.2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1.2 半导体的光吸收
    1.3 半导体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分类
        1.3.1 光电导型光电探测器
        1.3.2 PN结型探测器
        1.3.3 PIN结型探测器
        1.3.4 雪崩光电二极管
        1.3.5 光敏三极管
    1.4 光电探测器特性参数
        1.4.1 光电特性
        1.4.2 响应度与光谱响应
        1.4.3 量子效率
        1.4.4 噪声等效功率和探测率
        1.4.5 响应速度
        1.4.6 其他参数
    1.5 窄带光电探测器
    1.6 本研究课题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黄铜矿半导体性质及其应用
    2.1 引言
    2.2 黄铜矿半导体的性质及应用
        2.2.1 热电特性
        2.2.2 光伏应用
        2.2.3 非线性光学
        2.2.4 光电化学析氢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uGaTe_2 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3.1 引言
    3.2 CuGaTe_2 薄膜的合成方法
        3.2.1 热蒸发(Thermal evaporation)
        3.2.2 脉冲激光沉积(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
        3.2.3 三源共蒸发法(Three source co-evaporation)
        3.2.4 近距升华(Closed space sublimation,CSS)
        3.2.5 近距气相输运(Close-spaced vapour transport,CSVT)
    3.3 脉冲激光沉积制备CuGaTe_2 薄膜
        3.3.1 实验及表征设备
        3.3.2 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原理及优点
        3.3.3 CuGaTe_2 靶材的制作
        3.3.4 CuGaTe_2 薄膜的沉积
        3.3.5 薄膜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GaTe_2/Si窄带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4.2.1 实验所用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CuGaTe_2/Si窄带光电探测器的构建
    4.4 器件的工作原理
    4.5 CuGaTe_2/Si窄带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论
    5.2 展望与提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取得研究成果

(5)煤矿轨道道岔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道岔和转辙机工作原理
    2.1 道岔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转辙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1 道岔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3.2 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3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器件选型
    4.2 遥控器电路设计
    4.3 接收器电路设计
    4.4 机车接近检测器电路设计
    4.5 控制器电路设计
    4.6 硬件PCB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通信协议设计
    5.2 编译环境
    5.3 MCU程序设计
    5.4 上位机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煤矿轨道道岔控制实验
    6.1 控制系统实验
    6.2 煤矿轨道道岔控制实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录

(6)四旋翼飞行器定点自主降落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无人机的发展史
        1.1.2 无人机的运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2.1 卫星导航系统
        2.1.1 距离定位
        2.1.2 伪距定位
        2.1.3 定位精度
    2.2 GNSS误差分析
        2.2.1 精度因子
        2.2.2 卫星轨道的广播误差
        2.2.3 卫星时钟误差
        2.2.4 电离层和对流层引起的误差
        2.2.5 多路径效应
        2.2.6 无线电干扰
    2.3 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3.1 GPS卫星定位系统
        2.3.2 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2.3.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3.4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2.4 相对定位
        2.4.1 数据测试
        2.4.2 数据分析
        2.4.3 结论
第三章 视觉定位
    3.1 定位目标物设计
    3.2 相机成像模型
        3.2.1 外部参数
        3.2.2 内部参数
    3.3 相机标定
    3.4 目标识别
        3.4.1 图像预处理
        3.4.2 边缘检测
        3.4.3 图像二值化
        3.4.4 霍夫变换(Hough Transform)
    3.5 相对位置解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立仿真模型
    4.1 分析运动模型
    4.2 建立Simulink模型
第五章 实验平台
    5.1 系统架构
    5.2 硬件部分
        5.2.1 地面站
        5.2.2 四旋翼飞行器
    5.3 软件部分
        5.3.1 PX4
        5.3.2 MAVROS
        5.3.3 MAVLink
        5.3.4 地面站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6.1 性能测试及分析
    6.2 降落精度测试及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科研成果

(7)摆臂式无人地面越障车运动学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地面无人车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地面无人车核心技术
        1.3.1 环境感知技术
        1.3.2 运动规划技术
        1.3.3 跟踪控制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越障车结构设计与动力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设计要求和功能分析
    2.3 总体设计方案
    2.4 结构设计
        2.4.1 车体
        2.4.2 驱动机构
        2.4.3 摆臂机构
        2.4.4 其他零部件
    2.5 动力系统设计
        2.5.1 整车动力系统确定
        2.5.2 驱动电机功率匹配与电机选型
        2.5.3 摆臂电机功率匹配与电机选型
    2.6 本章小结
3 越障车运动学分析
    3.1 引言
    3.2 平面运动学分析
        3.2.1 直线行驶运动学
        3.2.2 差速转向运动学
    3.3 空间运动学分析
    3.4 行驶及越障仿真分析
        3.4.1 直线行驶仿真
        3.4.2 跨越沟壑仿真
        3.4.3 跨越垂直障碍物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越障车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3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3.1 中央控制单元
        4.3.2 红外遥控单元
        4.3.3 电机驱动单元
        4.3.4 超声波测距单元
    4.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1 遥控模式下的平面行驶
        4.4.2 遥控模式下的摆臂动作规划
        4.4.3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卡尔曼滤波算法
        4.4.4 基于模糊控制的自主避障算法
    4.5 本章小结
5越障车行驶与越障实验
    5.1 引言
    5.2电机测试实验
    5.3行驶实验
    5.4越障实验
        5.4.1 跨越垂直障碍物
        5.4.2 跨越沟壑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四旋翼飞行器的原理及硬件设计
    2.1 四旋翼无人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四旋翼的基本组成
        2.2.1 电机
        2.2.2 电调
        2.2.3 螺旋桨
        2.2.4 电池
        2.2.5 机架
        2.2.6 遥控器
        2.2.7 地面站
    2.3 硬件模块设计
        2.3.1 系统框架
        2.3.2 主控模块
        2.3.3 传感器模块
        2.3.4 电源模块
        2.3.5 通信模块
        2.3.6 电机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旋翼无人机系统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四旋翼无人机坐标系建立
    3.3 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表示
        3.3.1 欧拉角
        3.3.2 旋转矩阵
        3.3.3 四元数
        3.3.4 四旋翼无人机动力学建立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测量和控制
    4.1 惯性测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1.1 三轴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和角度测量
        4.1.2 陀螺仪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角度测量
        4.1.3 磁力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角度测量
    4.2 姿态估算
        4.2.1 互补滤波
        4.2.2 基于四元数互补滤波算法
        4.2.3 扩展卡尔曼滤波
    4.3 PID控制算法
        4.3.1 PID概述
        4.3.2 PID控制的设计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平台与开发环境
    5.2 模块化设计思想
    5.3 软件工作流程
    5.4 各模块程序设计
        5.4.1 姿态信息采集模块
        5.4.2 气压计程序设计
        5.4.3 无线通信模块
        5.4.4 电机模块
    5.5 姿态算法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基于AI视觉的微型无人机救援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1.5 论文的组织架构
2.救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微型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
        2.1.1 姿态角定义
    2.2 AI视觉关键技术研究
    2.3 本章小结
3.微型无人机系统设计
    3.1 微型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2 微型无人机飞行系统设计
        3.2.1 微型无人机飞行原理
        3.2.2 芯片选型与总体硬件设计
        3.2.3 基本飞行设计
        3.2.4 定高飞行设计
        3.2.5 定点飞行设计
    3.3 微型无人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3.3.1 微型无人机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3.3.2 遥控器系统设计
    3.4 微型无人机全球定位系统设计
    3.5 微型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4.AI救援系统设计
    4.1 AI救援系统概述
    4.2 复杂环境下Faster RCNN算法优化
        4.2.1 灾害救援视觉系统综述
        4.2.2 多尺度特征融合
        4.2.3 RPN网络优化
        4.2.4 测试与验证
    4.3 AI救援视觉系统设计
        4.3.1 Caffe移植修改与安装
        4.3.2 基于Caffe的 Faster RCNN移植与安装
        4.3.3 基于Caffe的 Faster RCNN模型训练
        4.3.4 AI救援视觉系统总体设计
    4.4 上位机系统设计
        4.4.1 上位机总体设计
        4.4.2 上位机AI视觉系统设计
        4.4.3 上位机GPS接收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5.系统测试与验证
    5.1 系统验证功能与指标
    5.2 系统功能验证与分析
        5.2.1 微型无人机的远程飞行验证
        5.2.2 微型无人机定位系统验证
        5.2.3 微型无人机图像传输系统验证
        5.2.4 AI识别系统和上位机系统验证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总体要求
二、发展重点
三、重大工程
四、保障措施
附件1
附件2

四、一种用途广泛的半导体激光遥控器(论文参考文献)

  • [1]激光显示视觉健康与感知特性研究[D]. 王飞霞. 东南大学, 2021
  • [2]新型推进技术研究与无人机控制技术[D]. 龚玉锋.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3]四旋翼无人机障碍物检测及路径规划技术研究[D]. 陈子扬.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CuGaTe2/Si pn结近红外窄带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 李振. 合肥工业大学, 2020
  • [5]煤矿轨道道岔控制系统研制[D]. 孙周. 长江大学, 2020(02)
  • [6]四旋翼飞行器定点自主降落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 罗健玮.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7]摆臂式无人地面越障车运动学分析及控制系统设计[D]. 杨森. 重庆大学, 2019(01)
  • [8]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 赵嵌嵌.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9]基于AI视觉的微型无人机救援系统研究[D]. 岑文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J]. 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Z1)

标签:;  ;  ;  ;  ;  

一种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激光遥控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