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公告

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公告

一、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公告(论文文献综述)

高国钧[1](2016)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文中提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CC)是政府为保障产品安全、公共安全、保护环境、维护消费者利益,由特定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市场准入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内在动力来源于政府、生产者与消费者对于安全、效率与秩序的价值追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众多的认证机构,其认证服务广泛渗透经济、社会、环境、政府管理、教育及人权保障,逐渐成长为重塑世界秩序的引导者。基于中立、客观、专业立场及“平民主义”精神,认证的理念、内容与方式具有普适性与超国家性,具有克服外部性、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替代政府规制市场,事实上承担着干预主体的角色。在国家干预与社会自治之间,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既有中介服务组织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异性。已有的研究探讨大多局限于认证对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与影响。多年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性”颇受垢病,认证标志的“安全性”与“消费导向”价值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保障认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是认证行业的生命线,也是认证主体的基本法律义务。尽管入世以来,国家认监委组织多次专项执法行动,但效果并不佳,认证主体不实认证、认证合谋、市场主体花钱买证等认证“形式主义”尚未予以根治;另一方面,认证程序、认证模式、认证单元划分、认证收费制度规定不尽合理,导致强制性认证产品合格率不高,认证有效性不强,消费安全面临极大隐患。本质上,在产品质量治理方面,当下政府所面临的并非单向式简单干预,而是双层干预,既要直面规制微观市场,维护竞争秩序,又要对认证主体实行干预。政府经济干预权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认证主体,对这种“混合规制”的规制已有的主流经济法理论并未对此予以恰当的重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很重要,但存在问题也多,已构成对我国市场秩序及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的极大挑战,带来的命题是:什么形式和内容的法律规制能够使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系统最有效率地履行其支持市场系统的应然功能?为此,本文坚持学术研究的问题导向,尝试在“国家—社会中间层—市场”的分析框架下,以风险社会为切入点,以认证权为逻辑起点,以解决认证有效性为主线,以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制度的规范性为研究重心,探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基本范畴,以公共治理理论、社会中间层理论、法律的道德性理论为基础,检视并总结市场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及运行的规律和特征、存在问题,细致考察域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展的模式、特征及趋势,在经济法的视野下,做一个一般性和基础性的制度研究,以澄清和巩固认证机构的经济法主体地位,找到认证有效性不足问题发生的内在机理及多年未根治的原因,从宏观上研判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路径选择,从微观上明晰政府规制认证有效性的策略工具及法律责任实现机制。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各章内容具体分述如下:第一章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在政府、社会中间层和市场三者间合理地分配权力与权利,明晰干预权力边界和责任范围,形成三方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局面,可改变政府“一股独大”的权力配置结构。认证制度源于西方,只有观照其制度起源和发展史,才能探究和洞悉其内在的功能与价值。风险社会的来临,引发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需求,凸显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首要“安全性”应用价值,阐释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与现实的五个动因及意义。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本质上究竟有何特别的制度机理?故有必要梳理认证概念起源和沿革,从而揭示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从权力与权利的分野与耦合角度,揭示了认证权的权源、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择取公共治理理论、社会中间层理论、法律的道德性理论,分别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视角、主体间性“多元治理”视角、法律与伦理交融视角,阐明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该当性,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理论上的铺垫。第二章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特点。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具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双重特征,引进并借鉴于西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正在从认证大国向认证强国迈进。作为一种市场准入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我国市场规制法的重要内容,有必要全景式梳理其基本内容及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制度渊源、监管体制、认证程序、认证模式及收费制度。制度渊源除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之外,还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指南、国际标准及国家认监委、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认证认可行业协会的规范性文件。从制度渊源的广泛性、复杂性、多层次性凸显了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变动性特征。良好的监管体制、科学的认证程序、优化的认证模式、市场化的收费制度对提高行政效率、认证绩效具有正向效应。上述事实性内容的交代,为概括和总结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提供素材和依据,即政府主导干预的父爱主义、质量规制的混合治理模式、发展路径的国际标准依赖、经济法调整的社会本位观、与生产许可制度两轮驱动。第三章是市场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应然意义上,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很重要,但现实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从简单模仿到改革完善,从被动依从到主动融入,在曲折探索中不断前行。在深入剖析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面板数据,总结认证主体社会化、认证证书集中化、认证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等整体失衡基础上,梳理、研判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度创新与完善提供靶向。大抵来说,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立法机制视角的体系性立法缺陷、基于行政干预视角的政府监管不到位、基于认证绩效视角的认证有效性不高。具体表现为:立法位阶低层次,法律规范严重冲突,立法空白,立法体系不完整;机构设置不合理,运行机制不顺畅,执法力度不够大;机构独立性不强,技术标准不协调,认证程序不规范,虚假认证未根治及认证采信度不高。立法缺陷是根源,有效性不高是制度运行的表征,而监管不力是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个认证典型案例,运用博弈利益主体分析,进一步剖析和归纳造成上述问题的成因及影响。第四章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的域外考察与启示。作为“互补性”制度移植,认证来源与引进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其制度与实践的深入考察可为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经验和范本。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和历史传统、法系差异,世界各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运行和规制并没有统一固定的版式,从而表现为一定的“地方性知识”。在概述世界主要国家放松规制政策和行政规制权的社会转向背景基础上,检视世界主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运行状况,并从宏观上归纳了各国模式,即美国、德国的标准先行、市场推动型模式;俄罗斯、日本、印度立法规范、政府主导型模式;英国、韩国因势利导、协同推进型模式。并总结概括上述典型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启示与借鉴,即效率主义的价值判断、法治基础的权力改革、多元主体的配置结构、风险管理的决策方法。第五章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国际认证的发展趋势,需要根据我国的市场环境、产业发展做出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和完善。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坚持科学发展、认证主权的总体理念指导下,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前提,科学界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定位,统筹规划,宏观布局,理顺政府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规制相结合,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认证有效性为核心目标,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基础上,坚持强制性产品认证与自愿性认证协同发展原则。针对目前中央力促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同时要克服国家干预过度与干预不足的倾向,坚持国家干预适度性的经济法理念。放开认证行业,不等于政府撒手不管,干预也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范围,要正确处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与生产许可证制度两者的关系和边界,促进合格评定方式的改革创新。剖析了《合格评定法》与《技术监督法》两种立法模式的历史条件和优劣,探讨了《合格评定法》的立法导向、总体框架及立法重点,分析了强制性标准在强制性产品认证中的法律地位,建设性提出修订《标准化法》的总体导向、基本原则和建议。第六章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具体建议。法律制度运行好坏取决于其责任的科学设计与实施。预期成本超过预期收益是有效治理的基本要求,认证主体法律责任是认证市场有序发展的保证,是认证法律制度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然而,认证的公益性与自利性的冲突与矛盾决定了对其规制的复杂程度。在论述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法律效力和范围基础上,以提高认证有效性为目标,探讨了市场导向与强制性产品认证竞争政策的关系,提出科学构建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的指定标准、程序规则、权利救济途径。认证行为的可控性是法律规制的目标,建议从完善强制性认证信息披露机制、提升强制性认证行为规范性两个方面来强化指定认证机构的规制。最后,从法律责任创新与完善角度,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法治化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大声誉成本;连带责任的认定与实现。从适用主体、行为模式、责任承担角度对《产品质量法》与《认证认可条例》中的连带责任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连带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的程序与条件、责任分担规则等,并提出合理化的立法建议。从制度执行的个体维度,提出在保证职业独立性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厂检查员的专家责任制度。

冯继荣,刘小娜[2](2011)在《浅谈当前我国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文中提出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和顾客的需求的期望,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力,使企业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企业必须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企业建立质量体系要站在企业和用户共同的立场上,同时考虑共需双方的风险、成本和利益,使双方都能得到最大的好处,这是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的基本出发点。

罗洁颖[3](2007)在《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SO9000族标准是各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也是最初源于企业并主要用于企业的系列标准,它不仅能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有利之处,对于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该标准已经被我国教育界引用到教育质量管理中,中国教育界关注和导入ISO9000族标准,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今也有一大批中小学和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幼儿教育机构通过ISO9000族标准体系认证,还有不少学校获得了外国认证机构的认证,并且现在正逐步尝试着在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开展。ISO在我国教育领域引进后,使各级各类学校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职工岗位职责的明确、办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不少学校经认证后,不仅提升了学校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在国际合作办学中争取了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目前通过认证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已有上百家,在教育界,ISO9000族标准在高等教育、民办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在中小学开展ISO9000族标准尚处于尝试阶段。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使我国中小学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笔者选取了“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作为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本文首先介绍了ISO及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情况,论述了ISO9000族标准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关系;就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在办学方针、管理目标和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文件系统、管理评审制度、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内蒙古奋斗中学开展ISO9000族标准为案例,分析其运行的效果和利弊,认为在中小学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可行的;最后,笔者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族标准作了一些理性思考,分析了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量质量管理的难点、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在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认为在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中运用该标准不可无限制,引入学校一定要以借鉴其先进理念为主,把实施的重点放在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上,而不是在认证上。

孙大伟[4](2005)在《我国质量认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不断发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质量认证体系的有效运行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制约了质量认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对质量认证活动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质量认证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已刻不容缓。本论文对我国质量认证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保障质量认证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以研究质量认证体系运行机制为目标,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在对我国现行质量认证体系总体构架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对我国质量认证体系运行进行了动态分析,从构成体系的衔接与协同,组织机构体系的职能运行,法律制度体系、认证认可制度体系、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的运行以及认证市场的监管机制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阐析。 论文在对我国现行质量认证体系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认证机构自身运行机制的综合评价和认证满意度分析两方面对认证机构的认证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建立了认证机构运行机制综合评价模型,并从顾客期望、品牌形象、服务能力的保证性、服务的可靠性、顾客忠诚度五个方面对认证满意度进行综合评测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对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高我国质量认证体系运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跃平,彭文忠[5](1999)在《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QS9000认证工作正式启动》文中提出1998午10月9日,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主任叶玉青和副主任万举勇向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颁发了QS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这是他们发出的第一张QS9000证书,标志着该中心QS9000认证工作的正式启动。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世界着名的SGS-Thomson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厂,其生产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均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该公司在经过与其它国内外认证机

张跃平,赵国祥,方建春[6](1998)在《发展中的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文中认为 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简称赛宝认证中心,其前身为电子工业部第五研究所审查部)是由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商检局双重批准的,专业从事电子、电气、光电、机械和信息技术的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体系认证/注册的非盈利性第三方认证机构。也是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监督检查机构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

王建华[7](1995)在《19家企业荣获IECQ制造厂质量体系证书并将列入IECQ注册登记表》文中指出 1994年华达微电路有限公司(深圳蛇口)等19家企业经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QCCECC)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IECQ)的程序规则(1992年修改版)和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章程(1992年第3版)制造厂认可条件的规定,对19家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

财政部[8](2001)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财政厅(局),各中央管理的外经贸企业,各进出口商会:根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财企[2000]467号)精神,外经贸部和财政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林勇[9](1999)在《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晓风[10](1999)在《澄清模糊认识 正确理解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访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质量经理蒋鸿章》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饲料工业的蓬勃发展,近一、二年饲料行业已有近十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据悉,目前还有一大批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办理中。企业能够意识到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重要性,标志着我们饲料行业的成熟和在市场竞争中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根据我们了解,我国的认证机构,有技术质量监督系统,有商检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通过认证,但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国内与国外认证的区别,ISO-9000的标准称谓,国际互认协议的情况等等。为此,我们最近走访了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质量经理蒋鸿章同志,请他对有关问题作了解释。

二、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公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1)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风险社会对认证的制度需求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背景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动因与意义
    第二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法理内涵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概念之界定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法律关系分析
        三、认证权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理论
        二、社会中间层理论
        三、法律的道德性理论
第二章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特点
    第一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历史变迁及转轨特性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展历程
        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转轨特性
    第二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体系
        一、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制度渊源
        二、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运行体制
    第三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政府主导干预的父爱主义
        二、质量规制的混合治理模式
        三、发展路径的国际标准依赖
        四、经济法调整的社会本位观
        五、与生产许可制度两轮驱动
第三章 市场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问题
    第一节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整体失衡
        一、认证主体社会化
        二、证书分布集中化
        三、寡头垄断的认证市场结构
    第二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系性立法缺陷——基于立法机制视角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基于行政干预视角
        三、认证有效性不高——基于认证绩效视角
    第三节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案例研究与批判
        一、案例述介
        二、认证法律制度移植出现异化
        三、认证合谋导致监管机制缺失
        四、政府干预不足与干预过度并存
第四章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的域外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运行概况
        一、放松规制下的制度替代
        二、行政规制权的社会转向
    第二节 域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运行检视
        一、标准先行、市场推动
        二、立法规范、政府主导
        三、因势利导、协同推进
    第三节 域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
        一、效率主义的价值判断
        二、法治基础的权力改革
        三、多元主体的配置结构
        四、风险管理的决策方法
第五章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他治与自治平衡:强制性与自愿性协同发展
        二、硬法与软法结合:适度干预理念下弹性管理
        三、认证与审批衔接:促进合格评定的方式创新
    第二节 路径选择的立法模式
        一、总体思路:《合格评定法》抑或《技术监督法》?
        二、《合格评定法》的立法导向
        三、标准改进模式——兼谈《标准化法》的修改
第六章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创新与完善的具体建议
    第一节 明确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法律效力和范围
    第二节 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中市场准入制度
        一、市场导向与强制性认证竞争政策的关系
        二、认证机构的指定及救济
    第三节 强化对指定认证机构行为的规制
        一、完善强制性认证信息披露机制
        二、提升强制性认证行为的规范性
    第四节 建立健全指定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制度
        一、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
        二、完善认证制度中的连带责任
        三、完善工厂检查员的专家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难点及特色
第二章 ISO9000族标准及在我国中小学的引入
    一、ISO9000族标准简介
    二、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
    三、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的相关概念梳理
    四、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五、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六、ISO9000族标准与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互动关系
第三章 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促进教学质量管理
    一、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基本理念
    二、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内容
    三、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基本步骤
    四、中小学实施ISO9000族标准典型案例讨论与分析
第四章 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
    一、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难点分析
    二、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三、ISO9000族标准引入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建议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献目录
    附录二:国家注册的认证机构名单
后记

(4)我国质量认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总体思路
        1.3.2 论文内容结构
        1.3.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相关术语
        2.1.1 质量认证
        2.1.2 认可
    2.2 质量观
    2.3 质量管理理念
    2.4 质量保证论
    2.5 顾客满意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质量认证体系的总体架构
    3.1 体系有效运行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3.1.1 总体目标
        3.1.2 基本原则
    3.2 组织架构
        3.2.1 认证认可的国家最高管理机构
        3.2.2 管理组织架构
    3.3 认证体系的五层面构成及其业务流程
    3.4 体系构成
        3.4.1 组织机构体系
        3.4.2 法律制度体系
        3.4.3 监督管理体系
        3.4.4 认可制度体系
        3.4.5 认证制度体系
        3.4.6 实验室资质评价体系
        3.4.7 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质量认证体系运行动态分析
    4.1 构成体系的衔接与协同
    4.2 组织机构体系的职能运行分析
        4.2.1 管理机构与认可、认证机构的互动关系
        4.2.2 认可机构与认证机构的互动关系
        4.2.3 组织机构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4.3 法律制度体系的运行
        4.3.1 法律制度渊源
        4.3.2 法律制度体系构成
        4.3.3 我国认证法律制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4.3.4 法律制度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4.4 认证认可制度体系的运行
        4.4.1 认可制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4.4.2 认证制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4.4.3 我国现行的认证认可标准体系
    4.5 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的运行
        4.5.1 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融合
        4.5.2 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4.5.3 与国际认证的融合
        4.5.4 国际合作与交流
        4.5.5 国际合作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4.6 认证市场的监管机制
        4.6.1 行政监管
        4.6.2 行业自律
        4.6.3 社会监督
        4.6.4 认证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运行存在问题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认证机构认证有效性评价
    5.1 认证机构运行机制综合评价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2 评价标准的建立
        5.1.3 评价等级的划分
        5.1.4 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5.1.5 评价矩阵的确定
        5.1.6 综合评价
    5.2 认证满意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质量认证体系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认证认可法律法规制度
    6.2 规范认证认可机构行为
    6.3 完善认证认可制度体系
    6.4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互认
    6.5 完善认证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A
附录B

四、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公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D]. 高国钧.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2]浅谈当前我国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J]. 冯继荣,刘小娜. 现代企业教育, 2011(21)
  • [3]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理性思考[D]. 罗洁颖. 云南师范大学, 2007(S1)
  • [4]我国质量认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D]. 孙大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8)
  • [5]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QS9000认证工作正式启动[J]. 张跃平,彭文忠. 电子质量, 1999(04)
  • [6]发展中的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J]. 张跃平,赵国祥,方建春. 电子质量, 1998(02)
  • [7]19家企业荣获IECQ制造厂质量体系证书并将列入IECQ注册登记表[J]. 王建华. 印制电路信息, 1995(04)
  • [8]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J]. 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文告, 2001(28)
  • [9]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J]. 林勇. 电源技术, 1999(05)
  • [10]澄清模糊认识 正确理解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访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质量经理蒋鸿章[J]. 晓风. 湖南饲料, 1999(02)

标签:;  ;  ;  ;  ;  

QCCECC赛宝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公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