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一、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代韦,张继福[1](2021)在《胰管外引流与早期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胰管外引流与早期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该次研究以该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癌及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给予患者胰管外引流及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并分析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淀粉酶水平,分析胰管外引流及早期肠内营养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30例均完成手术并顺利出院,手术病死率为0.0%;其中2例患者出现A级胰瘘,发生率为6.67%,无术后出血患者,2例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术后1 d的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术后7 d的白蛋白水平高于术后1 d,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的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 d总胆红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7 d血淀粉酶水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外引流及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胰瘘、出血等各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机体胃肠功能恢复。

黄春丽[2](2021)在《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80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及急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减轻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刘丰豪[3](2021)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是胰腺手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F)的定义,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术后胰瘘(POPF)被分级为A级到C级,其中A级胰瘘又被称为生化漏。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56例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生化泄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6例患者性别分为男性104例,女性52例,年龄为(62±7)岁(37~77岁)。在156例患者中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生化漏,60例生化漏中有24例进展为术后B级胰瘘。将60例生化泄漏患者分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进展组(术后胰瘘进展组)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未进展组(术后胰瘘未进展组)。收集所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存在生化漏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及术后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术前及术后第3天总胆红素、术前及术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ALT)、术前胰腺体CT值、主胰管直径(MPD)、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的病理类型及术后其他并发症。因为已收集的60例生化漏患者中不存在进展为C级胰瘘的患者,故本次未分析生化漏进展为C级胰瘘的相关因素。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可能导致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潜在因素,再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P<0.05),然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寻找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用术前胰腺体CT替代胰腺质地,确定该指标与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MPD),术后并发症(除了POPF),术后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和术前胰腺体CT值是术后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术后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胰腺体CT值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较低的术后白蛋白、较低的胰腺CT值和较长的PT与较高的进展风险相关,且越容易进展为B级胰瘘。术前CT值ROC曲线下最大面积(AUC)为0.808。当CT值切割点界定为42.5 HU和41.5 HU时,约登指数最大且均为0.486,性能预测最高。灵敏度分别为79%和71%;特异性分别为69%和78%。结论:实验室指标中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术后白蛋白是术后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术的相关因素,所以对于术后存在凝血、血清白蛋白差的患者应更加重视,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一旦发生生化瘘,要注意其进展为B级胰瘘。此外,通过分析胰腺体的CT值,利用胰腺CT值代替个体对胰腺质地的主观判断,胰腺CT值可以预测和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进展,而不是对胰腺结构的主观判断。

朱帅帅[4](2021)在《血清前白蛋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探究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7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分为非临床胰瘘组和临床胰瘘组。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术前实验室化验结果(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小板、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良恶性、引流管拔除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等。应用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用计数(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方差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前白蛋白与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绘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各参数的AUC,评估各参数的预测效能。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一共入组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发生临床胰瘘的患者62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9例,发生率为4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临床胰瘘组患者(n=80)与临床胰瘘组患者(n=62)在术前血清前白蛋白、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临床胰瘘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临床胰瘘组患者(P<0.01)。与临床胰瘘组患者相比,非临床胰瘘组患者的胰腺质地更硬,胰管直径更粗,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非临床胰瘘组患者与临床胰瘘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及术前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小板、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PD术后胰瘘发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53(P<0.01)。术前血清前白蛋白对PD术后胰瘘发生的预测价值有限,ROC曲线下面积为0.647(95%可信区间0.557~0.738),当截点值为170mg/L时,预测效能最高,敏感度为59.7%,特异度为68.7%。术前血清前白蛋白联合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对PD术后胰瘘发生的预测价值最优,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95%可信区间0.752~0.888),敏感度为85.5%,特异度为68.7%。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呈负相关,随着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联合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提高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对PD术后胰瘘发生的预测价值,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能作为PD术后胰瘘发生的新的预测指标。

梁言珍[5](2020)在《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临床住院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在围术期可给予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干预,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其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胡双辉[6](2020)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经典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其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胆瘘是继胰瘘之后较为常见的吻合口瘘,本篇文章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降低胆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搜索收集2000年01月-2020年0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6026例患者,胆瘘266例,PD术后胆瘘的发生率为4.41%。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OR=1.42,95%CI:1.09-1.85,P=0.0010)、心血管疾病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OR=2.14,95%CI:1.27-3.59,P=0.004)、术前总胆红素≥171mmol/L组胆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总胆红素<170mmol/L组(OR=0.56,95%CI:0.36-0.89,P=0.01)、胆管直径≤1.5cm组胆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管直径≥1.5cm组(OR=4.72,95%CI:2.38-9.36,P<0.00001)、胰瘘组胆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胰瘘组(OR=2.45,95%CI:1.74-3.45,P<0.00001)、术中失血量≥1000mL组胆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中失血量<1000mL(OR=0.39,95%CI:0.21-0.75,P=0.004)和术后血红蛋白<90g/L胆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血红蛋白≥90g/L(OR=3.63,95%CI:1.81-7.27,P=0.0003)。年龄、糖尿病史、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胆道引流、恶性肿瘤与PD术后胆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术前总胆红素≥171mmol/L、胆管直径≤1.5cm、胰瘘、术中失血量≥1000mL和术后血红蛋白<90g/L是PD术后胆瘘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郑小飞[7](2020)在《DPPHR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分析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中国知网、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已经发表的关于DPPHR与PD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 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15篇文献,总共纳入801例病例,其中333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和46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组成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复发率、胰瘘率、胰腺术后出血率和胃排空延迟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方面DPPHR优于传统的PD。结论:DPPHR在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方面具有缩短手术时间、保护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优势。

周江[8](2020)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行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为(60±7)岁,年龄范围为4l75岁。其中19例行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为创新组;20例行黏膜对黏膜胰肠吻合设为传统组。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创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2±47)min,400ml(300ml,400ml),10、9例,3.1mm(2.9mm,3.4mm),37d(32d,63d),17例,18 d(15d,22d);传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2±95)min,400 ml(300ml,525ml),6、14例,3.6mm(2.6mm,4.2mm),43d(34d,49d),18例,24d(15d,27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创新组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传统组1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同1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级与C级胰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39例患者中,33例获得术后随访(创新组18例、传统组15例),随访时间为3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创新组肿瘤复发转移死亡5例,术后34个月肿瘤复发1例,主胰管扩张且间断腹痛、腹胀1例,消化不良5例,后背疼痛1例,恢复良好5例;传统组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0例,主胰管扩张且间断腹痛、腹胀2例,消化不良2例,恢复良好1例。结论PD术中采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对术者操作技术的要求,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B级和C级胰瘘并发症发生率。第二部分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模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动物模型,探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杂种犬建立模型,将1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为实验组,黏膜对黏膜胰肠吻合设为对照组。对围手术期(术前,术后7天、14天、30天)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各有2只死亡。两组在术后死亡率B/C级胰瘘、术后体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肠吻合时间实验组13.9±1.4min,对照组18.6±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两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时,实验组淀粉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0天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组胰肠吻合口愈合较好,吻合口炎症反应较轻,胰腺及空肠侧无明显水肿,结构完整;HE染色可见胰腺及肠管组织结构完整,二者之间连贯且贴合紧密,吻合口两侧黏膜光滑平整连续,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连贯自然,少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胰肠吻合口处胶原大量增生,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排列整齐,呈年轮状,吻合口愈合较佳。对照组胰肠吻合口愈合可,可见炎症反应较重,肠管及胰腺组织水肿明显,胰肠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HE染色可见部分胰腺组织坏死,胰腺与肠管之间贴合不紧密,组织结构较为紊乱,少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胰肠吻合口处少量胶原增生,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分布不均、波浪样杂乱排列,吻合口愈合一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胰肠吻合口TGF-β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呈棕黄色颗粒,但实验组胰肠吻合口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胰肠吻合口处胶原纤维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两组组织标本中的IL-6、TNF-α和TGF-β1的m R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胰肠吻合用时短、术后胰瘘发生率较低,术后30天胰肠吻合口愈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周晓乾[9](2020)在《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多种壶腹部周围病变的标准术式之一,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术后胰瘘(POPF)。壶腹部周围病变往往压迫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胆道引流(PBD)可有效改善胆道梗阻情况,但近年来对其作用尚存争议。本论文的目标是探究PBD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其他临床结局的影响,并探讨PBD的策略。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中心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94例患者,收集并整理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定义血清胆红素≤34.2μmol/L为无黄疸,胆红素>34.2μmol/L且≤136.8μmol/L为轻度黄疸,胆红素>136.8μmol/L为重度黄疸。主要临床结局为POPF,次要临床结局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术后发生的其他并发症等。本研究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分析:(1)分析不同初始黄疸程度、PBD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2)初始黄疸患者可被分为无PBD组(B组)和PBD组(C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均衡基线差异,探究黄疸患者中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随后根据初始黄疸程度进行分层分析;(3)深入分析PBD干预效果,即术前胆红素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4)比较不同病变类型中PBD对临床结局影响的差异;(5)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发生POPF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294例患者中有61例发生POPF,发生率为20.7%。初始存在黄疸的患者有171例,其中84例接受了PBD。(1)初始轻度黄疸组较重度黄疸组具有更低的胰瘘发生率(10.9%vs 24.1%,P=0.043)。黄疸患者中,C组患者接受PBD干预后胆红素水平下降,其POPF发生率显着低于未接受PBD的B组(13.1%vs 26.4%,P=0.029),而与无黄疸的A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C vs A,13.1%vs 22.0%,P=0.106)。(2)利用PSM消除初始胆红素差异后,C组较B组仍有更低的POPF发生率(10.9%vs 32.7%,P=0.006)。根据初始胆红素水平进行亚组分析,B组中初始为轻度黄疸的患者POPF发生率为17.6%,而C组中该部分患者未发生POPF,经检验无显着性差异(17.6%vs 0%,P=0.072),PSM后也无显着性差异(15.4%vs 0%,P=0.077)。B、C组初始为重度黄疸的患者POPF发生率没有显着性差异(32.1%vs 17.5%,P=0.067),但PSM后C组有更低的POPF发生率(38.1%vs16.7%,P=0.036),以及更短的手术时间(410(IQR 150)min vs 330(IQR 150)min,P=0.030)。(3)根据术前胆红素水平进行亚组分析,无黄疸组(A组)、以及未接受PBD的黄疸患者(B组)中B1组(术前轻度黄疸)和B2组(术前重度黄疸)POPF的发生率分别为22.0%、17.6%和32.1%,而接受PBD的黄疸患者(C组)经PBD后可分为C1组(术前无黄疸),C2组(术前轻度黄疸)和C3组(术前重度黄疸),POPF发生率分别为0%、12.2%、21.4%。其他临床结局方面,本文还发现术前轻度黄疸组内(B1 vs C2,350(IQR 400)m L vs 200(IQR 200)m L,P=0.010)、术前重度黄疸组内(B2 vs C3,400(IQR 300)m L vs 300(IQR 325)m L,P=0.048)的术中出血的差异有统计意义。(4)病理为胰腺癌或胰腺炎的黄疸患者中胰管扩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变类型(81.9%vs 44.3%,P<0.001),其他基线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胰腺癌或胰腺炎的黄疸患者中,PBD未显着降低POPF的发生率(8.3%vs 12.8%,P=0.725)。而在其他病变类型中,接受PBD患者的POPF发生率显着降低(16.7%vs 42.5%,P=0.007),同时POPF严重等级(P=0.021),腹腔感染(20.8%vs 42.5%,P=0.028)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4.6%vs35.0%,P=0.025)方面均有显着改善。(5)POPF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胆红素>136.8μmol/L(OR 2.454,P=0.010),无PBD(OR 3.053,P=0.006),非胰腺癌或胰腺炎病变(OR 2.901,P=0.002)、术中输血≥4U(OR 2.955,P=0.004)以及术后次日引流液淀粉酶≥1000 U/L(OR 2.901,P=0.003)。结论:PBD能够降低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尤其在重度黄疸(>136.8μmol/L)、非胰腺癌或胰腺炎患者中效果较为显着。在PBD干预后,术前胆红素水平接近者临床结局相似,因此相比于初始胆红素水平,术前胆红素水平可更好地反映临床结局的情况。术前重度黄疸,无PBD干预,非胰腺癌或胰腺炎病变,术中输血≥4U以及术后次日引流液淀粉酶≥1000U/L是POPF的危险因素。

裴琛,郭红,孙静,周玉洁,李蕙杰,李莉[10](2020)在《经口饮食宣教手册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经口饮食宣教手册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饮食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12月在本科室住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5例患者设为试验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经口饮食宣教手册对患者进行干预;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本科室住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饮食宣教和出院后1个月采用常规的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营养风险、饮食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饮食依从性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营养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采用口饮食宣教手册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实施饮食管理,可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及有助于预防患者营养不良的形成。

二、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胰管外引流与早期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胰肠吻合方法
        1.2.2 早期肠内营养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
    2.2 各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患者术前及术后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淀粉酶水平对比
3 讨论

(2)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3 讨论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患者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血清前白蛋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早期预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文献筛选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质量评估
    2.4 数据提取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Meta分析结果
        3.2.1 性别
        3.2.2 年龄
        3.2.3 心血管疾病
        3.2.4 糖尿病
        3.2.5 术前总胆红素
        3.2.6 术前白蛋白
        3.2.7 术前血红蛋白
        3.2.8 术前胆道引流
        3.2.9 术中出血量
        3.2.10 胆管直径
        3.2.11 胰瘘
        3.2.12 术后血红蛋白
        3.2.13 病理类型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7)DPPHR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检索
        1.1.1 检索的数据库
        1.1.2 检索词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文献的纳入标准
        1.2.2 文献的排除标准
    1.3 数据的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相关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NOS量表和相关特征表如下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年龄
        2.3.2 两组性别比的比较
        2.3.3 两组手术时间的比较
        2.3.4 两组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2.3.5 两组术后胰腺出血率的比较
        2.3.6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2.3.7 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的比较
        2.3.8 两组术后DGE发生率的比较
        2.3.9 两组术后内分泌功能不全的比较
        2.3.10 两组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比较
        2.3.11 两组住院期死亡发生率的比较
        2.3.12 两组术后复发率的比较
    2.4 文献发表偏移的评估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8)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研究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引言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流程图
    2.3 黄疸患者数据处理
    2.4 术前胆道引流的管理
    2.5 围手术期的管理
    2.6 手术方法
    2.7 术后并发症的定义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整体患者的资料和临床结局
    3.2 初始胆红素水平和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3 黄疸患者中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4 术前胆红素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5 不同病变类型中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6 POPF风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4.2 梗阻性黄疸对POPF的影响
    4.3 关于PBD的争议
    4.4 PBD的引流时间
    4.5 PBD方案的选择
    4.6 POPF的危险因素
    4.7 本研究的不足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经口饮食宣教手册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样本量计算方法
    1.3 干预方法
        1.3.1 研究组
        1.3.1. 1 成立营养管理小组
        1.3.1. 2 问题分析
        1.3.1. 3 经口饮食宣教手册的制订
        1.3.1. 4 经口饮食宣教手册的应用
        1.3.1. 4. 1 住院期间
        1.3.1. 4. 2 出院后
        1.3.2 对照组
    1.4 质量控制
    1.5 评价指标
        1.5.1 营养风险
        1.5.2 饮食依从性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营养风险发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个月饮食依从达标率比较
3 讨论
    3.1 经口饮食宣教手册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
    3.2 经口饮食宣教手册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
4 结论

四、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胰管外引流与早期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 王代韦,张继福.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5)
  • [2]临床护理路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黄春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5)
  •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刘丰豪.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血清前白蛋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预测价值[D]. 朱帅帅.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梁言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22)
  • [6]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 胡双辉. 南昌大学, 2020(08)
  • [7]DPPHR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 郑小飞. 苏州大学, 2020(02)
  • [8]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D]. 周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D]. 周晓乾. 浙江大学, 2020(01)
  • [10]经口饮食宣教手册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J]. 裴琛,郭红,孙静,周玉洁,李蕙杰,李莉. 现代临床护理, 2020(04)

标签:;  ;  ;  ;  ;  

营养支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