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北京民乐的摇篮

酒吧,北京民乐的摇篮

一、酒吧,北京民间音乐的摇篮(论文文献综述)

吴成业[1](2021)在《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旅游歌曲影响的不断扩大,学术界已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歌曲的创作、作用与功能以及对旅游地的形象塑造与传播等方面,对旅游歌曲本身的文本内容分析以及对具体区域的意象建构分析的研究虽有涉及,但还未进行过多探讨。而旅游歌曲能否真正发挥其效果,其歌词文本中所建构的区域意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作为中国旅游歌曲较为丰富和运用旅游歌曲推动区域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对其旅游歌曲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故文章选择云南旅游歌曲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中建构的区域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丰富旅游歌曲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上的多样性。文章以“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目前中国最常用的四大互联网音乐平台为主,以抖音短视频、新浪微博、百度搜索引擎等其他互联网媒体为辅,结合网友评论与推荐选取235首云南旅游歌曲作为研究样本。基于符号学理论、文化表征理论、意象理论、地理想象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可视化法、空间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技术提取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意象符号,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旅游歌曲中区域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建构进行分析,并对云南各市(州)的区域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差异性展开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云南旅游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自然意象符号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地形地貌”“水文”“生物”以及“田园风光”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自然意象符号的组合与运用建构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江湖广布的水乡泽国”“物种丰富的动植物王国”“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的云南区域自然意象。(2)云南旅游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人文意象符号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故乡”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人文意象符号的组合与运用建构了“海纳百川的多民族聚居区”“多样化的少数民族形象”“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心灵与现实的双重‘故乡’”“社会全面发展的彩云之南”的云南区域人文意象。(3)受所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云南各市(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也直接体现在各市(州)旅游歌曲样本中区域意象符号的选取和区域意象的建构上。(4)在自然意象建构的差异性方面,丽江市、大理州、迪庆州、保山市、玉溪市、昭通市、怒江州主要以“山水”意象建构为主;普洱市、临沧市、曲靖市、楚雄州主要以“生物”意象建构为主;红河州、德宏州、文山州主要以“田园风光”意象建构为主;昆明市、西双版纳州主要以“气候”意象建构为主。(5)在人文意象建构的差异性方面,迪庆州、临沧市、红河州、昭通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文山州、楚雄州、怒江州主要以“少数民族风情”意象建构为主;普洱市、保山市、玉溪市、曲靖市主要以“历史与文化”意象建构为主;丽江市主要以“爱情”意象建构为主;大理州主要以“心灵治愈”意象建构为主;昆明市主要以“社会发展”意象建构为主。

庞菲儿[2](2021)在《马洛伊·山多尔《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的戏剧性独白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洛伊·山多尔是20世纪匈牙利的重要作家,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极具反思态度的思想意蕴,被称为“匈牙利民族精神的哺育者”。在马洛伊一生创作的众多小说中,《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以少见的戏剧性独白叙事方式脱颖而出,具有丰沛的艺术和文化魅力。戏剧性独白存在于人物对话中,由人物口头语言的自由直接引语构成,而参与对话的另一方或多方的言语被文本话语层裁去,故而文本成为人物“独白”的场所,故事也经由独白人物之口被叙述;同时,独白人物不仅是话语的主体,也是故事中被表现的对象,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被深入细致地挖掘,独白人物的主观性独立于作者的主观性,在文本中形成作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性意识。本文对马洛伊·山多尔的长篇小说《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的多重戏剧性独白叙事进行分析,结合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论述其独特的叙事形式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与其所叙内容相互依存、互为表里,探索小说的叙事策略与小说思想内容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挖掘小说的题旨内涵。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及创新点、国内外对马洛伊·山多尔的文学创作的研究现状与对《伪装成独白的爱情》这一文本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戏剧性独白”的概念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第一章“戏剧性独白叙事聚焦的多重性”,首先分析了《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的戏剧性独白叙事中叙述者的形态,即人物叙述者作为故事内同故事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自叙,及其与沉默但在场的听者人物之间的交流显现方式。第二节多重聚焦在第一节叙述者形态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人物叙述者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内聚焦。回顾叙述将人物叙述者分化为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两个主体,过去与现在的视角在叙述中交替作用,呈现出人物在故事时间中的人生变化轨迹,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时间性差异的“二我”视角交替,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的幻灭感,表现了人物在时代中的悲剧性生命体验。同时,回顾叙述的回忆性质,以及戏剧性独白的对话交流性质,使内聚焦对过去事件的信息过滤与事件的本来面目出现差异,形成不实的内聚焦叙述,体现了出人物的心理创伤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幽微。其次,四个独白人物基于自身视角的四段回忆叙述,构成文本整体的多重式内聚焦,单个独白人物内聚焦叙述的不实性,通过多重式内聚的形成的不可靠叙述而得以被读者察觉。但四个独白人物的回忆叙述地位相同,没有一个权威视角对事实进行披露和总结,形成了发散性的叙述指向和无真相的叙事效果,反映出时代震荡之下统一道德伦理的崩溃和终极价值的消散。第二章“戏剧性独白叙事声音的复调性”,以声音是文本中价值立场、思想态度的总合为理论基础,分析文本中主体意识的多重性和对话性。首先,人物的声音即人物的主体意识,四个独白人物的声音是独立、平等地具有充分价值的差异性声音,文本意义的产生便有赖于四个独白人物观念之间的差异性关系,与基于此差异关系的对话。其次,人物自我内部存在理性与非理性这两种不同心理力量,人物的动态心理图景在人物内部差异性声音的对话中被铺展开来,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分裂与挣扎。最后,四个独白人物之间和自我分裂的差异性对话得以发生和持续,是作者进行对位性叙事组织的结果,传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和价值立场。人物社会身份中市民阶层与无产者的对位,大市民与小市民的对位,贫农与富农的对位,以及故事情节中人物结局生与死的对位,生者如何生、死者如何死的对位,表现了作者的传统观念与其反叛思想之间的矛盾,指向作者具有东欧社会特点的现代性反思。第三章“戏剧性独白叙事时空的多变性”,分别分析小说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在叙事时间部分,单个独白的时间变形首先体现为独白人物的叙述行为发生的时间和所叙回忆的故事时间的时序倒错,并因此形成故事外层“第一叙事”与故事内层“第二叙事”的时间分层。第一叙事具有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趋近等同的真实性特点,第二叙事具有故事时间碎片化和跳跃性的特点。碎片化、跳跃性的时间倒错即闪回,小说中采用的闪回类型属于外部闪回,闪回的时间是人物的心理时间,存在延缓、停顿与概述几种不同的时间变形,具有心理时间的主观性特征,表现了独白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四段独白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由四段独白组合而成的小说整体,在故事时间上呈现出了显性接续的样态。小说整体以作为第一叙事的故事外层为时间结构框架,以顺时的时序,将诸多逆时叙的闪回片段有序地组织起来,拼图式地展现了人物悲剧性的命运,强化了小说表现人物现代性生命体验的叙事力度。第二部分叙事空间,以戏剧性独白所呈现的人物心理中的故事空间为研究对象,围绕人物与故事空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分析人的知觉、意识和情感对故事中客观存在的空间的染色和诠释,以及空间对人物心理的反作用。首先是人物对布达佩斯这座城市的社会空间的感知与讲述,以及战前、战中、战后该空间中的政治暴力与战争暴力的社会景象,及其对人物心理和命运的影响。其次,家宅生活空间作为人物自我认知和个体历史的心理空间表征,是理解人物经历、行为和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最后的“结语”部分,概述了戏剧性独白历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社会状态,该社会状态使文学创作重视心理剖析。《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的创作背景亦处于相似的历史时期,戏剧性独白对于呈现复杂动态心理的分裂与对话具有独特优势。其在小说中的运用不仅受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现代小说推崇“展示”方法的影响。《伪装成独白的爱情》通过四重戏剧性独白的叙述间不可靠与无真相的散发性叙事指向,为受困于道德要求的心灵真实提空了言说空间,形成可供深入思考的多维意义文本。

韩旭[3](2021)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海时代曲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来自西方的爵士乐与中国本土音乐融合,形成了独具一帜的爵士风格时代曲。爵士风格时代曲作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影响至今,成为一种独特的上海文化精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段黄金般的爵士时代从未消失,它深深印刻在了上海文化和中国流行音乐史中,至今我们仍能感受到那段令人魂牵梦萦的鎏金岁月。本文以爵士风格时代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在歌曲统计、曲谱记录以及音乐本体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爵士风格时代曲作品整理归纳并制表,并将共计十位作曲家与演唱者的代表作品进行音乐学分析,在旋律、和声、曲式、乐队编配等方面作分析梳理,最后对爵士风格时代曲的历史意义与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爵士风格时代曲对中国流行音乐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表现在音乐风格上的融合性、受众的广泛性、词曲题材的通俗性和乐曲的商品性四个方面,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上四点仍然是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特征;此外,爵士风格时代曲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应以辩证、包容的观念看待,多数爵士风格时代曲的歌词中带有进步思想,为女性解放、人文主义思潮等进步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爵士风格时代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的缩影,反映了此时期的社会矛盾与潮流。爵士风格时代曲对中国近代音乐与中国流行音乐的形态与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爵士风格时代曲的研究是揭示中国流行音乐源起的有效途径。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研究添砖加瓦,为中国流行音乐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拓展新的宽度、推动新的深度。同时,爵士风格时代曲的创作经验为当代音乐带来了思索与启示,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对爵士风格时代曲的研究也为当代的流行音乐创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龚文豪[4](2021)在《中国独立民谣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夏榆[5](2021)在《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文中研究表明让我们姑且把灵魂比作一个混合体飞马和驭者——柏拉图1灵魂的空间仿佛是复调与多声部混响的密室。这是他的观想也是他的体察。他读到过古希腊先知柏拉图对灵魂的比喻。如果灵魂是完美的,羽翼齐全,它就像高天翱翔,成为宇宙的统治者;而不完美的灵魂则失去它的羽毛,在飞行中跌落,最后碰到坚实的大地才安顿下来。他就是一个不完美的灵魂。他这么想。

郭鹏,孙勇丹[6](2021)在《空间 事件 风格——爵士乐在北京的崛起(1987-200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87年北京乐手奏响爵士乐,到2001年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结束,北京的爵士乐经历了从初创到第一次高峰。这一时期,爵士乐从整体性风格中创生、分化;拥有了饭店和酒吧等固定演出场所和周期性、事件性的音乐节。本文将尽其所能地复原这段历史,进而对爵士乐作为他者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性进行讨论。

陈思尧[7](2020)在《都市“游牧” ——图瓦当代音乐组合“恒哈图”乐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恒哈图乐队是一支来自图瓦共和国的乐队,图瓦传统的民歌、演唱方式和乐器都是其音乐的核心元素。恒哈图也是一支“游牧”的乐队,不断在城市中巡演的他们,用音乐开拓了自己的“游牧”世界。恒哈图乐队还是一支多元化的乐队,音乐样式、音乐传播方式、音乐活动等方面的多元化使其活跃至今。图瓦共和国处于亚洲的中心,周围群山环绕,形成较为封闭又物种丰富的自然环境。因此,其传统文化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同时,又拥有多样的声音素材,也孕育了图瓦人独特的声音世界、歌唱方式和传统乐器,这些都成为恒哈图乐队的源泉。恒哈图乐队演出和教学也使其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图瓦人逐水草而居,“游牧”是他们不可割舍的部分,恒哈图乐队也透过巡演方式、音响效果等方面表现着“游牧”元素。恒哈图乐队自1992年成立,便带着图瓦民族音乐元素开启了世界之旅,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游牧”世界,推动图瓦音乐走向世界。时至今日,其足迹已遍布世界34个国家,200多个地区,且拥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恒哈图乐队在满足观众对图瓦音乐的聆听需求的同时,还大大拓宽了听众群体范围,使图瓦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活跃于城市间的恒哈图乐队,随着社会潮流和受众审美变化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在坚守中变化,在继承中创新,为图瓦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20多年间,乐队经历了诸多变化,组成人员先后4次变动,音乐样式、音乐传播方式、音乐活动等方面也逐步多元化发展。如今的恒哈图乐队呈现出以图瓦民族音乐为根,多种音乐元素相融合的独特音乐风格。除常规巡演外,乐队还参与电影配乐,开展音乐交流会、大师班等活动,力图通过多层面推广图瓦音乐文化。恒哈图乐队的音乐风格与运营模式为图瓦音乐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民间音乐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民间音乐的生命力在当今的语境下依然蓬勃。本文以相关文献及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以民族音乐学的方法为指导。通过对恒哈图乐队的起源经历、音乐活动、演出场所以及音乐风格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从音乐多元化的视角,描述当代城市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恒哈图乐队,窥探民间音乐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新的发展方向。

张明池[8](2020)在《新民谣歌词的语言学研究》文中指出新民谣是近年来大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其娓娓诉说的心事,细腻真切的情感表达引发了众多听者的共鸣,受到青年群体的喜爱。新民谣的迅速传播与音乐曲调编制、歌手动情演绎密切相关,歌词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也功不可没。本文以新民谣歌词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超常搭配、辞格等方面对新民谣歌词的语言特色展开分析。论文共分九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述了选题的缘由、选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交代了语料的来源。第一章为本文的立论章,梳理了新民谣的相关概念,介绍了新民谣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归纳出新民谣歌词兼具文学性、音乐性的特征,从主题、创作方式、语言格式三个角度描述了新民谣歌词的类型。第二章为语音修辞,从押韵、衬词、节奏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民谣歌词的语音修辞特征,具体描述了新民谣歌词的韵辙、押韵类型、衬词分布、节奏形成等方面的特征。第三章为词语修辞,从词语的分布、用词的特点分析了新民谣歌词的词语修辞特点,描述了新民谣歌词日常性、口语性、典雅性、形象性和表情性的用词特征。第四章为超常搭配,从语义、语法、语码选择分析了新民谣歌词中的超常搭配现象,讨论了新民谣歌词超常搭配的修辞效果。第五章为辞格章,对新民谣歌词中使用的辞格做了细致的分析,描述了辞格的结构特征,分析了这些辞格在歌词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构建上的作用。第六章为语言风格,对新民谣歌词的主要语言风格进行了分类描述,讨论了这些风格的形成原因。第七章为语言规范章,分析了新民谣歌词存在的词汇、语法方面的不规范现象,分析了不规范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是结语,对全文的观点做了归纳总结,指出了研究的待改进之处。

张格[9](2020)在《“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文中研究指明音乐学者洛琴曾说:“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不同的民族、国家、城市及社会中的不同文化、习俗、观念或信仰展现了不同的音乐艺术风格及内容。在现代社会中,音乐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情感交流的重要依托及媒介。音乐传播能力之迅速,日益也成为城市传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从近几年音乐在城市事件中的突出表现及其引发的强大的社会影响来看,构建起音乐传播、城市品牌塑造的议题很有必要。论文以音乐形式之一的“新民谣”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借助“5w”传播模式,思考新民谣是如何传播城市文化品牌。对“新民谣”的传播过程进行解构,重点分析“新民谣”传播的主要内容及着力点、传播渠道、受众及传播效果。以部分“新民谣”作品为例,对每个章节分离出来的要素进行案例分析,实现点与面、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以期为城市品牌的传播及城市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向。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交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相关概念等进行界定。介绍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标准;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新民谣”中城市文化品牌要素予以分析。首先对“新民谣”的内容概况作以提炼总结,主要为歌曲的总体特征、叙事元素及主题表达,解构出“新民谣”的意义主题。其次从自然风光、建筑地标、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四个层面分别剖析“新民谣”在城市文化品牌的内容选择上的着力点;第三部分是对“新民谣”及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渠道的分析。通过线下现场及线上媒介的传播模式,解答其主要传播渠道;第四部分是“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效果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对受众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其次总结“新民谣”传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再次,从受众认知、态度及行为三层面分析“新民谣”传播的微观效果;最后一部分是在前四部分理论与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以“新民谣”塑造及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民谣”塑造及传播城市的品牌上发展策略,希望对“新民谣”自身发展以及依托音乐传播城市品牌的议题有所帮助。

韩忠丽[10](2019)在《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机构放映内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纪录片越来越受到观众关注。有的纪录片把摄像机比作墙上的苍蝇,静静地观察人类,没有任何参与式的介入,当然也有一些创造式的纪录片,而精英人士和一些文艺界人士开始更关注那些真正展现人性和社会现实的纪录片。中国独立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兴的纪录片类型,逐渐进入了观众的视野。这种全新的纪录片形式,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目前还鲜见报道。基于此,本文从中国100家民间同城放映机构开始介入,通过对100家机构放映的233部影片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探究中国民间同城放映机构放映的影片是否会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影响,结合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研究结果可以为独立纪录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分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着重介绍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的概述;第二章是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现状的定量研究,通过对样本的收集和分析,探究发现哪些独立纪录片比较受欢迎,哪些机构放映的独立纪录片存在文化安全问题;第三章以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机构“瓢虫映像”和“清影放映”为个案展开研究,对个案的历史发展进行综述,以及对机构特色和放映影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章为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所面临的挑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独立记录片的发展提供一份参考依据,以期促进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放映机构能在一个良性的状态下更稳健的发展。

二、酒吧,北京民间音乐的摇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酒吧,北京民间音乐的摇篮(论文提纲范文)

(1)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旅游歌曲研究进展
        1.2.2 区域意象研究进展
    1.3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1.3.1 理论基础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本选取
    2.1 区域概况
    2.2 样本选取
第3章 区域自然意象建构分析
    3.1 区域自然意象的符号分析
    3.2 区域自然意象的建构分析
        3.2.1 地形地貌自然意象建构
        3.2.2 水文自然意象建构
        3.2.3 生物自然意象建构
        3.2.4 田园风光自然意象建构
第4章 区域人文意象建构分析
    4.1 区域人文意象的符号分析
    4.2 区域人文意象的建构分析
        4.2.1 少数民族人文意象建构
        4.2.2 历史与文化人文意象建构
        4.2.3 故乡人文意象建构
        4.2.4 社会发展人文意象建构
第5章 自然意象建构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5.1 以“山水”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1.1 丽江市
        5.1.2 大理州
        5.1.3 迪庆州
        5.1.4 保山市
        5.1.5 玉溪市
        5.1.6 昭通市
        5.1.7 怒江州
    5.2 以“生物”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2.1 普洱市
        5.2.2 临沧市
        5.2.3 曲靖市
        5.2.4 楚雄州
    5.3 以“田园风光”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3.1 红河州
        5.3.2 德宏州
        5.3.3 文山州
    5.4 以“气候”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4.1 昆明市
        5.4.2 西双版纳州
第6章 人文意象建构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6.1 以“少数民族风情”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1.1 迪庆州
        6.1.2 临沧市
        6.1.3 红河州
        6.1.4 昭通市
        6.1.5 西双版纳州
        6.1.6 德宏州
        6.1.7 文山州
        6.1.8 楚雄州
        6.1.9 怒江州
    6.2 以“历史与文化”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2.1 普洱市
        6.2.2 保山市
        6.2.3 玉溪市
        6.2.4 曲靖市
    6.3 以“爱情”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4 以“心灵治愈”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5 以“社会发展”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云南旅游歌曲样本歌词文本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马洛伊·山多尔《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的戏剧性独白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戏剧性独白
第一章 戏剧性独白叙事聚焦的多重性
    第一节 叙述者形态
        一、故事内同故事叙述者
        二、人物叙述者与人物受述者的交流
    第二节 聚焦方式
        一、内聚焦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
        二、多重式内聚焦与不可靠叙述
第二章 戏剧性独白叙事声音的复调性
    第一节 人物间对话的复调性
        一、大市民与小市民的差异对话
        二、市民阶层与无产阶层的差异对话
    第二节 人物自我对话的复调性
        一、时间性“二我”的差异对话
        二、非时间性“二我”的差异对话
    第三节 叙事组织的复调性
        一、叙事的对位组织
        二、 作者的矛盾与破碎
第三章 戏剧性独白叙事时空的多变性
    第一节 叙事时间的错位与接续
        一、单个人物独白中的时间错位
        二、多个人物独白的时间接续
    第二节 叙事空间的多重内涵
        一、社会空间
        二、生活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时代曲与爵士乐
    第一节 上海时代曲的源起与流行
        一、复杂的社会背景
        二、新文化的冲击
        三、传播媒介的更新
    第二节 黎锦晖与时代曲
    第三节 上海时代曲的风格倾向
        一、西洋风格
        二、民族风格
        三、拉丁风格
    第四节 早期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起源
        二、早期爵士乐种类
        三、早期爵士乐特征
第二章 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
    第一节 爵士乐的本土化
        一、爵士乐的传入
        二、爵士乐本土化的特征
        三、爵士风格时代曲的统计
    第二节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创作
        一、黎锦晖
        二、黎锦光
        三、姚敏
        四、陈歌辛
        五、严折西
    第三节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演唱者
        一、周璇
        二、姚莉
        三、白虹
        四、白光
        五、吴莺音
第三章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特征与传播
    第一节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艺术特征
        一、结构
        二、旋律
        三、节奏
        四、和声
        五、乐队
        六、歌词
    第二节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传播途径
        一、娱乐业
        二、电影业
        三、唱片业
        四、广播业
        五、报刊业
第四章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价值
    第一节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时代意义
        一、进步思想的体现
        二、女性解放的先锋
        三、文化融合的成果
    第二节 爵士风格时代曲的历史影响
        一、对审美与创作的影响
        二、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爵士风格时代曲统计
附录二 相关图片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空间 事件 风格——爵士乐在北京的崛起(1987-2001)(论文提纲范文)

一、混沌·创生:风格的转化与界限、初生的爵士乐队
二、日常生活的空间:从高档饭店到爵士酒吧
    (一)高档饭店的声音编码
    (二)爵士酒吧的音乐伦理
三、爵士作为事件:音乐节、国际大师、本地先锋
    (一)爵士盛宴国际大师
    (二)本地先锋中外合作
    (三)公共领域知识普及
    (四)症候与争端
四、与他者共处:爵士的政治性

(7)都市“游牧” ——图瓦当代音乐组合“恒哈图”乐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恒哈图之源
    第一节 自然之源
        一、地理环境
        二、族源历史
    第二节 文化之源
        一、多信仰体系
        二、多方式生活
    第三节 音乐之源
        一、图瓦的音色认知
        二、图瓦的声音模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邂逅恒哈图
    第一节 恒哈图成长之路
        一、前身与起源
        二、成员变化及个人经历
    第二节 恒哈图之乐器
        一、图瓦传统乐器
        二、西方弹拨乐器
    第三节 恒哈图之呼麦
        一、起源之争
        二、风格与分类
        三、学习与技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恒哈图的“游牧”世界
    第一节 “游牧”之迹
        一、从美国到世界
        二、从小酒馆到大剧院
    第二节 “游牧”之音
        一、声音名片
        二、演出曲目之变
    第三节 “游牧”之根
        一、歌词中的韵律
        二、歌曲中的“世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音乐多元化背景下的恒哈图乐队
    第一节 音乐样式多元化
        一、多种音乐样式相融
        二、单一音乐样式的加入
    第二节 音乐传播方式多元化
        一、自然传播
        二、技术传播
    第三节 音乐活动多元化
        一、音乐交流会
        二、大师班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新民谣歌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新民谣的概念
        (二)新民谣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
        (一)民谣的研究现状
        (二)歌词的研究现状
        (三)新民谣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语料交代
        (一)语料的选择方法
        (二)语料来源及摘录方法
        (三)具体语料交代
第一章 新民谣的起源及歌词的特征
    第一节 新民谣的起源与流行
        一、美国民谣摇滚
        二、台湾民谣运动
        三、大陆摇滚
        四、大陆校园民谣
        五、新民谣
    第二节 新民谣歌词的特征
        一、文学性
        二、音乐性
        三、民间性
    第三节 新民谣歌词的主题与形式
        一、主题类型
        二、创作形式
        三、格式分类
第二章 新民谣歌词的语音修辞
    第一节 新民谣歌词的押韵
        一、韵辙
        二、押韵方式
        三、押韵特点
        四、押韵功能
    第二节 新民谣歌词的衬词
        一、衬词的分布
        二、衬词的功能
    第三节 新民谣歌词的节奏
        一、主歌、副歌的节奏
        二、重章复沓的节奏
第三章 新民谣歌词的词语修辞
    第一节 新民谣歌词的词语类型
        一、音节类型
        二、词类构成
    第二节 新民谣歌词的词汇特点
        一、日常性
        二、口语性
        三、典雅性
        四、形象性
        五、表情性
第四章 新民谣歌词的超常搭配
    第一节 新民谣歌词超常搭配的类型
        一、语义的超常搭配
        二、语法的超常搭配
        三、语码的转换
    第二节 新民谣歌词超常搭配的修辞效果
        一、语义的朦胧
        二、意境的营造
        三、感官的跳跃
        四、语言的新颖
第五章 新民谣歌词的辞格运用
    第一节 新民谣歌词的深层修辞格
        一、比喻
        二、比拟
        三、移就
        四、呼告
        五、拈连
        六、夸张
        七、反语
        八、对比
    第二节 新民谣歌词的表层修辞格
        一、排比
        二、对偶
        三、反复
        四、列锦
        五、反问
第六章 新民谣歌词的语言风格
    第一节 新民谣歌词语言风格的多样化
        一、平易质朴
        二、唯美诗意
        三、婉转含蓄
    第二节 新民谣歌词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第七章 新民谣歌词的语言规范
    第一节 新民谣歌词中语言的失范现象
        一、词汇的失范现象
        二、语法的失范现象
    第二节 新民谣歌词中语言失范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成果
致谢

(9)“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民谣”中城市文化品牌元素呈现
    第一节 特征与表达:“新民谣”作品的家乡主题
        一、歌曲特征分析
        二、城市叙事元素
        三、主题文化表达
    第二节 元素与品牌:“新民谣”中品牌元素剖析
        一、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的内在条件
        二、建筑地标:直观视觉性引发联想
        三、民俗文化:精神生活的外在表现
        四、饮食文化:简单易见的排他方式
第二章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渠道分析
    第一节 线下现场:粉丝驱动传播
        一、积淀能量:LiveHouse
        二、打造名片:音乐节
        三、厚积薄发:巡演及演唱会
        四、间接传播:线下音乐活动比赛
    第二节 线上媒介:强化传播效果
        一、传播新兴势力:音乐短视频APP
        二、精神港湾回归:网络音乐平台
        三、烘托背景音乐:互联网在线视频平台
    第三节 城市介入:官方力量推动“新民谣”传播
        一、当地传统媒体加持,融合城市要素促进歌曲传播
        二、官方尝试创新宣传,借新媒体平台实现双向互动
        三、官方新闻网站,引导大众了解歌曲的积极影响力
        四、城市政府部门线下主动为推动歌曲传播拓展渠道
第三章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效果分析
    第一节 关于“新民谣”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受众的结构特征:以女性为主的高校学生以及白领群体
        二、媒介的接触层面:音乐类APP成为受众关注的主要渠道
        三、媒介的使用层面:受使用习惯影响并关注APP交互功能
    第二节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效果
        一、强化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产生强烈归属感
        二、振奋年轻人精气神,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反映城市发展问题,保存城市的文化记忆
    第三节 “新民谣”传播城市文化品牌的微观效果分析
        一、认知层面:抽象化的城市文化助推品牌形象塑造
        二、态度层面:对城市文化的情感表达与传递的认同
        三、行为层面:成为城市品牌以及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第四章 “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发展策略
    第一节 “新民谣”在城市文化品牌传播中的表现优势
        一、精准口碑传播,实现一对一良好效果
        二、多方媒介联动,使传播时效十分迅速
        三、隐性文化沟通,显现城市的情感温度
        四、激发听觉联想,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二节 “新民谣”在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丢失个性内涵,易出现模仿现象
        二、作品粗制滥造,流俗化倾向渐显
        三、政府部门未有效整合多媒体资源
    第三节 “新民谣”传播以及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策略
        一、创作者需紧密关注社会生活变化
        二、政府部门勇于颠覆传统宣传模式
        三、摆脱城市定制型歌曲的固有套路
        四、把握优势以赢得“天时地利人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10)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机构放映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学术界研究概况文献梳理
        二、学术界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一章 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概述
    第一节 电影节放映发展概述
        一、1990-2003:萌芽期
        二、2003-2012:前电影节时期
        三、2012-至今:电影节时期
    第二节 民间同城机构放映概述
        一、1989-1992:私人放映
        二、1996-至今:同城放映
    第三节 民间同城放映传播特征概述
        一、点对点的人际传播
        二、点对线的群体传播
        三、点对面的网络传播
第二章 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现状的定量研究
    第一节 数据库总量总体概述
        一、数据库的来源
        二、影响调查样本的因素
    第二节 100家民间同城放映机构的基本概况
        一、100家民间同城放映机构的地域特征
        二、100家民间同城放映机构的存活时长
    第三节 100家民间同城放映的内容分析
        一、100家民间放映机构放映的各类型影片统计
        二、独立纪录片影片类型内容统计分析
    第四节 100家民间同城放映内容的总结
第三章 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个案研究——“瓢虫映像”和“清影放映”为例
    第一节 个案选择缘由
        一、地域考量
        二、机构发展考量
        三、影响力考量
    第二节 “瓢虫映像”和“清影放映”的概述
        一、历史综述
        二、机构特点
    第三节 “瓢虫映像”和“清影放映”的放映内容分析
        一、“瓢虫映像”的放映内容分析
        二、“清影放映”的放映内容分析
    第四节 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的影响及意义
        一、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的媒介生态特征
        二、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的意义
第四章 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的挑战和对策
    第一节 问题与困境
        一、官方持保守态度
        二、缺乏资金扶持
        三、放映频率低
        四、放映内容难监管
    第二节 策略与方法
        一、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二、增强审查力求合法化
        三、倡导民间同城放映机构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酒吧,北京民间音乐的摇篮(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D]. 吴成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马洛伊·山多尔《伪装成独白的爱情》的戏剧性独白叙事研究[D]. 庞菲儿.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研究[D]. 韩旭.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中国独立民谣美学研究[D]. 龚文豪.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飞马般的灵魂(长篇小说)[J]. 夏榆. 作品, 2021(02)
  • [6]空间 事件 风格——爵士乐在北京的崛起(1987-2001)[J]. 郭鹏,孙勇丹. 中国音乐, 2021(01)
  • [7]都市“游牧” ——图瓦当代音乐组合“恒哈图”乐队研究[D]. 陈思尧.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8]新民谣歌词的语言学研究[D]. 张明池.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7)
  • [9]“新民谣”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D]. 张格.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中国独立纪录片民间同城放映机构放映内容研究[D]. 韩忠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酒吧,北京民乐的摇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