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亟待拓展

体育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亟待拓展

一、应拓展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倩[1](202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学大学生社会责任表现及培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秀芳[2](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刘玉恒,苏宴锋[3](2020)在《我国体育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述评》文中指出大数据环境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的政策引领,使得情报学学科发展迎来了良机,但作为情报学分支的体育竞争情报发展却呈相反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计量法对体育竞争情报进行主题梳理与系统述评,分析其研究的热点与不足,为推动体育竞争情报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论:体育竞争情报发文量从201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竞争情报""竞争情报分析""情报科学"及"运动项目"等方向,高校发文量、体育竞争情报内涵、系统构建、专利、高校体育竞争情报开展、竞技体育、反竞争情报研究相对集中,文献研究质量总体不高。建议:应当加强作者之间合作、高校间的合作,通过政策支持、科技发展、学科多领域融合等背景,拓宽研究的面,从学科交叉、多项目系统构建、专利创新与企业合作、深入竞技体育队伍、体育院校竞争情报开展、体育反竞争情报工作等角度,在更广的范围开展体育竞争情报研究。

张鑫[4](2020)在《设计创客教育的场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全球创客文化和民主化设计创新快速发展,设计创客及其教育已成为当下关乎创新主体未来认知的重要命题。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的缺失,致使“创客”概念频现泛解乃至误解的窘境。设计创客教育的发展系统更是处于混沌和茫然状态,设计创客教育活动及空间建设出现盲目跟风、千篇一律的发展状态,设计创客教育资源的碎片化、同质化现状需要被统整与改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系统性研究课题。本研究立足于设计创客的内在发展需求和特点,结合当下设计学科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设计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场域构建,在场域中面向社会和未来,深挖自我潜能,开发自身知行合一的智性学习能力;综合社会学、教育学、建筑学和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以及对场域内涵、经验借鉴、抽象模型、实践范式的探索,运用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定性定量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其本质、特性、价值及影响,梳理和总结国内外与场域发展相关的可借鉴经验,并结合实证研究提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核心理念、构建原则、影响因素和实践策略;构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本土化的跨学科的理论支撑,论证场域中设计创客教育相关因素的复杂关联,以创客空间为教育载体和基础,探究符合设计创客主体心理特点和行为需求的特定发展逻辑;基于设计创客教育场所精神和文化指向,剖析其相对独立的微型社会创新空间结构内涵,通过场域模型构建学习环境来支持设计创客心智发展,并实证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社群、造事、物技、场境、域流”五个设计维度,提炼出场域内部的人群、创造性活动的教育行为、场域内物的存在与技的关联、设计创客教育实施的空间载体、场域内的无形存在与能量循环等具体内容;经过“愿景提出—资源整合—载体建设—迭代更新—网络集群”五个实施阶段来发展场域原型和场域生态系统,提出场域间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根据场域抽象模型,实施高校、企业和社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差异性发展的三个案例项目,归纳出高校产学研驱动型、企业产业链驱动型和社区共创驱动型的本土化发展模式。本研究最终形成具有生长性、有能量和关系明确的设计创客教育场域探索,改变缺乏系统理论支撑的现状,改善当下设计创客教育有场无域、有场所无精神的境况,对接设计创新、设计创业、设计扶贫、传统工艺振兴、社区更新和开环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培育更多具备设计创客素养的未来人才,为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智性转变和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夏正华[5](2019)在《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旨在分析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作者认为,这条路径分别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铺陈开来,法国通过推进多位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对内巩固实力,对外展现并优化国家形象,维护其国际地位。作者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系统阐述现代法国从强化民族凝聚力、到对外输出价值观与制度(法律)建设意识、到巩固政经影响力并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新型格局建构的大国发展轨迹,研究该国以兑现大国目标为导向的国家战略实践的成效与得失。在当前呼唤国际治理的全球化环境中,法国在博弈的同时,倡导国家个体融入合作机制与多边法规,为构建新型规范的国际秩序和增强国际法实施效率贡献了智慧---这些在国际法语境中提供让全球不同国家受益的理念、制度与体系的创举,的确是扞卫本国话语权、刷出一流大国“存在感”的有效举措,个中经验(亦包括教训)值得分析。本论文围绕国别案例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法国基于一套文化自醒与自信的思维脉络,前瞻性地把法律、文化优势纳入国家战略实践的核心资源之中,在国际社会发挥精神与道义引领力,这有利于在处理与他国交往的问题时施加自身意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调整与他国的关系(即减轻对外交往的阻力),同时又有助于引领国际规范与机制的创设进程,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政治主张、利益诉求、文化传播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当然,有着“文化终极归宿”之美誉的法国,确实把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理念传递至国际社会各个角落,在倡导“国际社会网络构建及各国在该网络中互动需要规则”这一共识的达成上兑现了一个“大国”的承诺与责任,在推动国际法规则构建与实施中提供了方案与智慧,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创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法国范式。法国如何把强国战略放在国际多边合作舞台上去推进,特别是她如何在参与国际组织---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的制度建设与运作中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话语平台、为本国谋求发展机遇、增强博弈能力,这是本论文论证的核心。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尝试将文化、国家战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多个领域衔接起来,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法国从强化政治影响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如何强化自身地位、依托外交展现国家政治影响力。第二章:法国从实现法律感召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数部有传世影响的法律文献,论述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以及法国通过影响国际社会制度构建来巩固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强国路径。第三章:法国从巩固文化吸引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巩固语言优势、展示文教活力、输出价值观,论述法国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第四章:法国从扞卫经济竞争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对于建设有序、公平的国际经贸环境的贡献,以及搭建能够切实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平台的意识与努力。第五章:将法国营造优势地位与优良形象、把自身话语(观点与立场)通过制度外化的方式影响他者的经验,纳入到对我国新时代大国发展的思考中,总结有助于中国制定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启示,促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上升。

王云峰[6](2018)在《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出现“大学城”这一高等教育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大学城一转往常的教育模式发展,打破了高校之间各自为政、各自发展的状态,建立学校资源共享模式,盘活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虽然,我国有许多城市相继建立大学城,但并没有形成集群式发展,各个学校仅在距离上相互拉近,在资源上依旧处于传统、封闭的格局。这种发展趋势已经严重脱离了建立大学城目的本身,还会加大学校资源的浪费程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严重阻碍。本研究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技师学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13所院校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苏州国际教育园共享体育资源具有以下优势:作为一个大学城其体育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为齐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体育教学资源等成为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另外,苏州国际教育园院校体育教师资源丰富,教师数量庞大,其中包括拥有高水平的裁判和职称级别较高的老师。如此一来,便可形成一支大规模、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2制约苏州国际教育园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因有,共享动力不足,缺少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受教育体制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资源共享在各个高校实施开展一筹莫展;体育资源配置分配不均等、布局不合理,相关组织和机构不积极配合协调。3苏州国际教育园的13所院校主要以校内体育资源共享为主,仅能基本满足各学校校内学生对体育课程、体育设施、体育资料等需求,共享范围主要分为校内共享和校外共享,校内共享更多是对各自的学校内,而各校之间跨校的体育资源共享程度低下,没有有效的盘活各院校之间的体育资源。校外共享以有偿共享的方式为主,对其进行合理的收费。4苏州国际教育园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层次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体育教学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只有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小部分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和体育教师资源实现了共享,其中许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都不对外开放,少数开放的只是有偿开放,体育资源在对外开放中大部分是自行交流与合作,政府部门没有正式出台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建立整体性的共享联盟,只是学校之间下发了一些相关的共享文件,没有形成有组织性、系统性的整体共享。

李博[7](2018)在《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学科交叉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知识流动、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体育学学科知识演化进行研究。历史维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体育学各分支学科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体育学的发展脉络,知识流动维度主要是结合学科交叉测度指标体系、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对改革开放至今体育学学科交叉态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内容维度主要采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并分析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学的演化经历了“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学科范畴形态”三个阶段,学科交叉是体育学形成和壮大的主要途径。体育学最原始的知识形态是以运动技术或者是运动技能为表现形态的实践性知识,为了满足科学化需求,和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2、我国体育学经历了清末效仿德日,民国学习欧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苏,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和西方相比我国体育学发展是非线性、碎片化的,但在学科起源、学科演进动力、学科结构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改革开放以后的我国体育学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育理论体系,在知识体系日渐完善的同时逐渐彰显出更多的学术性。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学知识体量和知识流量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知识体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波动的,经历了复苏期、指数增长期、逻辑增长期3个阶段,知识流量的增长是线性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学科开放性不高,学科知识体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是学科“自繁衍”的结果。北京奥运会后,这些现象在逐渐改观,学科开放性在逐渐增加,体育学由“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4、我国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从学科交叉的多样性来看,和体育学交叉融合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的跨度越来越大,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知识流量的分配由混乱向着有序化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逐渐稳固。二是从学科交叉的聚和性来看,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度越来越大,学科交叉网络密度越来越高,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5、苏联模式对我国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勃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学开始了“科学革命”,进入21世纪后“科学革命”逐渐结束,体育学进入“常规科学”阶段,通过“范式融合”我国体育学由偏向自然科学、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演化成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6、在现代科学聚合性发展趋势推动下和学科之间可通约性的规制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出和知识流入两个视角下学科交叉呈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体育学和应用科学、软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和纯科学、硬科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体育学向着“软性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生物学医学学科群、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经济学学科群成为了体育学关系最为稳定的3个交叉学科群。7、和体育学交叉文献数量最多的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其次是经济学学科群、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信息科技学科群、人文类学科群、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形成的研究热点存在“边缘效应”,体育学和远缘学科交叉尽管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但是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异质度更高,研究热点的数量也相对更多。8、北京奥运会对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高频关键词、高突现率关键词还是聚类标注词,奥运会是出现次数最为频繁的词汇,几乎每一个学科交叉领域都有涉及奥运会的研究。在北京奥运会的关照下,体育学学科内部的扩张力和学科外部的渗透力不断增强,使得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深化。9、理论研究薄弱是体育学学科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的学科交叉研究都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单向渗透至体育学领域,体育学无法贡献出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理论贫乏和方法的缺失使得体育学在和其他学科进行知识交换时总是扮演知识受馈者的角色,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回馈,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让渡学科的话语权,造成的后果就是体育学和其他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田旭[8](2018)在《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及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和知识总量迅速膨胀的时代,知识的有效周期越来越短,更替越来越快。进入信息时代,“学习”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丰富、扩大,时代要求大学生必须努力从传统的文化知识接受者变为文化知识的探究者,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认识论的规律,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地掌握知识采集、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开展创新性学习,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如果不能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学习资源,就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安康学院、陕西理工大学、榆林学院、延安大学等九所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及效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九所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提高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效果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陕西省九所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纸质文字学习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渭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2)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利用率最高的是宝鸡文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音像学习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榆林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3)陕西省九所高校体育类专业利用培训班学习利用率最高的是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图书馆学习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榆林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力学习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渭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4)陕西省九所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与纸质文字材料、录音材料、录像材料等学习资源相比,网络学习资源对自己学习效果作用最显着。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国家二级计算机通过率都很低。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最高的是渭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六级通过率最高的是陕西理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国家二级计算机通过率最高的是榆林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5)陕西省九所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综合利用学习资源取得课程成绩最显着的是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课程成绩90分以上区间的人数比例,比其它学校学生在90分区间的人数都多。(6)陕西省九所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满意度最高的是宝鸡文理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图书馆资源满意度最高的是陕西理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咸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满意度最高的是延安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7)提高陕西省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效果的途径主要有:学校合理安排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综合利用人力学习资源、学会协作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网络学习资源检索技术能力;学会筛选学习资源种类;拓展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共享渠道等。

李帅,莫袆[9](2016)在《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从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和馆服务创新手段探讨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体育院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数字化体育文献信息资源,在服务模式上应建立人性化的体育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完善体育特色教学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

杨海燕,王会寨,杨红英,卢石[10](2015)在《基于学术诚信的体育信息服务拓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院校图书馆作为体育文献资源中心和体育信息服务中心,是体育院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最主要的渠道,理应在体育院校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维护体育学术诚信中发挥作用。结合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开展体育文献检测服务的实践,分析了图书馆在体育院校学术诚信建设中的优势,进而探讨了图书馆如何拓展信息服务为防治体育院校学术不端和维护学术诚信发挥作用。

二、应拓展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拓展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我国体育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1.2 文献计量法
    1.3 文献分类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年发文量
    2.2 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
    2.3 文献发文期刊、机构
3 体育竞争情报研究内容
    3.1 体育竞争情报内涵分析
    3.2 体育竞争情报系统构建分析
    3.3 体育专利竞争情报分析
    3.4 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情报分析
    3.5 体育院校中竞争情报分析
    3.6 体育反竞争情报分析
4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5 结论与建议

(4)设计创客教育的场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民主化创新与创客思潮
        1.1.2 研究思考:时代响应、模式转变与系统探寻
        1.1.3 研究意义:教育场域视角的开放设计创新范式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及在本文的界定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4 研究趋势分析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步骤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关键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关键点
    本章小结
第2章 场域内涵: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理论研究基础
    2.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概念阐述与特性分析
        2.1.1 本质性探讨:设计共创分享的情境系统
        2.1.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物理载体及多样性存在
        2.1.3 场域中的创客文化精神关联及教育比较
    2.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认识论基础
        2.2.1 设计的群体创新视角:场域理论与场所精神
        2.2.2 教育学认识基础:情境学习、知识建构与网络联通
        2.2.3 经济学认识基础:长尾理论与共享经济
        2.2.4 心理学认识基础: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环境心理学
    2.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价值认知
        2.3.1 教育转型——孕育设计创客教育特质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2.3.2 空间重构——重构符合设计创客教育发展的空间模式与形式
        2.3.3 创客经济——推动设计驱动的产业发展和小微经济集群创新
        2.3.4 个人发展——实现设计创客的创新范式转变与个人智性发展
    本章小结
第3章 场域启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经验借鉴与实证研究
    3.1 国际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3.1.1 美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相关经验
        3.1.2 德国和英国的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相关经验
        3.1.3 日本的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相关经验
        3.1.4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国际经验的三种典型模式研究
    3.2 中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经验
        3.2.1 中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现状和模式经验
        3.2.2 中国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3.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发展需求及现状问题实证研究
        3.3.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相关发展问题及成因分析
        3.3.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实证调研设计与分析
        3.3.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调研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场域网络:设计创客教育场域范畴及网络模型建构
    4.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内在发展逻辑及理念
        4.1.1 创造即学习:设计创客实践共同体理念
        4.1.2 设计创客思维导向与心智发展
        4.1.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逻辑模型构建
    4.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五维因子构成
        4.2.1 场域的“社群”维度
        4.2.2 场域的“造事”维度
        4.2.3 场域的“物技”维度
        4.2.4 场域的“场境”维度
        4.2.5 场域的“域流”维度
    4.3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生态系统建立与内部协同发展
        4.3.1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的生态系统发展
        4.3.2 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创新
    本章小结
第5章 场域实践:设计创客教育场域系统实施方法及案例实践
    5.1 企业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实践
        5.1.1 场域理念发展
        5.1.2 案例实践过程
    5.2 社区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实践
        5.2.1 场域理念发展
        5.2.2 案例实践过程
    5.3 高校设计创客教育场域实践
        5.3.1 场域理念发展
        5.3.2 案例实践过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总结讨论
    6.2 论文研究局限
    6.3 未来研究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论文撰写期间对国内外专家的访谈记录(部分)
附录2 设计创客教育调研问卷(受众调研版)的数据统计分析

(5)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论文框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法国从政治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法国重建大国实力的最佳阵地
        一 法国对于联合国组建以及《联合国宪章》制订的贡献
        二 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三 法国在国际外交中的特色与影响力
    第二节 欧洲联盟---法国的“权力放大器”
        一 法国整合与影响欧洲的历史沿革
        二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法国意志:从强大的欧洲到强大的法国
        三 法兰西文化中的“欧洲认同”与“欧洲观念”
    第三节 法语国家组织---法语传播力的核心阵地
        一 法国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主导性地位
        二 法语国家组织之于法国的特殊意义
        三 法语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作用
        四 法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共迎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国从法律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
        一 罗马法对于法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二 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法国
    第二节 《论法的精神》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启蒙影响
        一 孟德斯鸠..西方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奠基者
        二 《论法的精神》---为世界立法者立法
        三 “三权分立”学说对于各国政体架构的原则性指导
    第三节 《拿破仑法典》---欧洲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一 拿破仑与他的治国创举
        二 罗马法之集大成者
        三 《拿破仑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第四节 法国人权观念的世界性普及
        一 法国人权观念及实践的创新性与普世性
        二 法国《人权宣言》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及宣言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法国从文化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软实力全方位展现的舞台
        一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构建
        三 法语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传播
    第二节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复兴人文主义理念的竞技场
        一 推动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法国社会人文环境
        二 “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法式”人文情结
        三 法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法国在文化全球化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一 文化全球化下的法语推广
        二 法语国家大学联盟的文化传播力
        三 法国高等教育国家战略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进程
        四 法国影视听传播网络的攻坚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法国从经济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
        一 道德正义和实际利益的平衡
        二 法国“经济爱国主义”的执着与妥协
        三 在传统中寻求振兴经贸的创新点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法式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普及
        一 《法英商约》--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雏形
        二 当代国际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多样性”本色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影响世界金融政策走向的阵地
        一 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式思维在影响IMF决策能力上的体现
        三 法国推动“欧洲联合文化”,建构欧盟在IMF的影响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对中国强国战略实施的
    第一节 法国国家人文吸引力战略对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第二节 法国国际政治生态观对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关于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2.2.1 大学城资源共享
        2.2.2 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 大学城
    3.2 体育资源
    3.3 学校体育资源
    3.4 高校体育资源共享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调查访谈法
        4.2.3 实地考察法
        4.2.4 数理统计法
        4.2.5 逻辑分析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优势和劣势分析
        5.1.1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优势分析
        5.1.2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劣势分析
    5.2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5.2.1 苏州国际教育园院校体育资源共享内容
        5.2.2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方式
        5.2.3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范围
    5.3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 苏州国际教育园缺乏信息交流与沟通合作
        5.3.2 苏州国际教育园资源共享的覆盖面过窄
        5.3.3 体育管理方法落后
        5.3.4 体育经费紧张,且体育资源闲置现象明显
    5.4 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发展对策
        5.4.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新理念
        5.4.2 拓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
        5.4.3 完善各项制度以实现规范管理
        5.4.4 建立高校体育场馆联盟,改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5.4.5 构建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信息资源网络平台
        5.4.6 创设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5.4.7 优化整合苏州国际教育园体育资源
        5.4.8 发挥地缘优势,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7)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体育学科研究
        二、学科交叉研究
        三、体育学学科交叉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安排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起点与分析维度的确立
    第一节 学科的考辨和理解
        一、学科的起源
        二、学科的内涵
    第二节 研究起点的确立
    第三节 分析维度的确立
        一、宏观层面——历史维度的确认
        二、中观层面——知识流动维度的确认
        三、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维度的确认
        四、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 历史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体育学主要分支学科演化历程
        一、主要分支学科的确认
        二、体育教育学
        三、运动生理学
        四、运动训练学
        五、体育心理学
        六、体育社会学
        七、各个分支学科演化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体育学学科演化历程
        一、晚清时期(1860年-1910年)
        二、民国时期(1911年-1948年)
        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1949年-1977年)
        四、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1978年-至今)
        五、中国体育学演化的特点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学科演进路径模型
        二、学科交叉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学科交叉视野下体育学演化路径分析
        一、问题研究形态(15世纪文艺复兴至18世纪末)
        二、研究领域形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三、学科范畴形态(19世纪末至今)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流动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动总体特征
        一、我国体育学知识产量增长趋势
        二、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量增长趋势
    第三节 基于自引与被自引对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考察
        一、我国体育学学科自引分析
        二、我国体育学学科被自引分析
    第四节 基于学科交叉测度指标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的考察
        一、学科交叉评价模型的构建和测度指标的选取
        二、1981-198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三、1986-199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四、1991-199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五、1996-200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六、2001-200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七、2006-201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八、2011-201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第五节 基于知识流动网络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结构演化的考察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四、对于我国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探讨
    第六节 基于学科分类对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的考察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四、对体育学学科性质的探讨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内容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策略
        二、学科交叉知识的挖掘
        三、学科交叉知识的展示
    第二节 体育学与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身体素质训练
        二、学生体质健康
        三、运动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
        四、运动损伤
        五、老年人体育
        六、运动性疲劳
        七、肥胖
    第三节 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竞技运动心理学
        二、体育教学
        三、体育教育心理学
        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
        五、农村学校体育
        六、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
    第四节 体育学与经济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化
        二、体育营销
        三、各分支产业的相关研究
        四、体育旅游
    第六节 体育学和信息科技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体育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体育传播
        三、体育媒介事件
        四、体育新闻
        五、训练、比赛信息化
        六、体育文献计量
    第七节 体育学与人文类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奥林匹克文化
        二、体育史
        三、体育文化产业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五、体育翻译与体育英语教学
        六、体育与艺术
    第八节 体育学与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警察体育、体育犯罪、赛事安保
        二、体育志愿者服务
        三、体育赛事管理
        四、体育法学
        五、公共体育服务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对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8)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当代大学生学业发展的需要
        1.1.2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提高效率是新时代对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1.2 文献综述
        1.2.1 学习资源的界定
        1.2.2 有关学习资源的开发的研究
        1.2.3 对学习资源设计的研究状况
        1.2.4 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习资源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状况
        1.2.5 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状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学习资源在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2 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现状与效果的调查分析
        3.2.1 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3.2.2 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效果分析。
    3.3 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满意度调查分析
        3.3.1 高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校提供体育场馆资源满意度调查
        3.3.2 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校图书馆资源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3.3.3 体育类专业学生对学校网络学习资源的满意度调查
    3.4 影响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的因素调查
        3.4.1 体育场馆利用不理想
        3.4.2 人力资源利用率低
        3.4.3 图书馆的使用率很低
        3.4.4 参加培训班学习比率低
    3.5 提高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效果措施的探讨
        3.5.1 学校合理安排体育场馆开放时间
        3.5.2 综合利用人力学习资源、学会协作学习
        3.5.3 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源
        3.5.4 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网络学习资源检索技术
        3.5.5 筛选丰富多样的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源
        3.5.6 拓展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共享渠道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拓展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功能的意义
二、体育院校图书馆现状
    (一)体育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图书管理员业务能力欠缺
    (三)“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理念欠缺
    (四)体育图书馆建设滞后,无法满足馆藏需要
    (五)图书馆工作重点不明确
    (六)高水平馆员缺乏,信息化平台发展滞后
    (七)体育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
三、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对策
    (一)丰富工作内容
    (二)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四)增强社会服务职能
    (五)加强宣传力度
    (六)引进人才,开发创新服务项目

(10)基于学术诚信的体育信息服务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体育学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数据分析
        2. 1. 1检测数据及检测工具
        2. 1. 2 数据分析
        1) 学位论文总复制比大部分达到要求,但仍存在严重抄袭现象
        2) 体育硕博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对比
        3) 正文部分的文献综述部分的复制比较高
    2. 2 体育院校图书馆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中的优势
        2. 2. 1 拥有充足的鲜明体育特色的文献资源
        2. 2. 2 拥有较为先进的文献检索手段和方法
        2. 2. 3 拥有一支业务技术较强的信息人员队伍
    2. 3 体育信息服务拓展
        2. 3. 1 利用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嵌入学术诚信教育
        2. 3. 2 利用科技查新平台,嵌入学术诚信教育
        2. 3. 3 利用读书宣传月平台,嵌入学术诚信教育
        2. 3. 4与科研管理部门、研究生处和研究生导师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2. 3. 5 以技术为支撑,拓展信息服务新途径
3 结论

四、应拓展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学大学生社会责任表现及培育的研究[D]. 王思倩. 山东体育学院, 2021
  •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3]我国体育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述评[J]. 刘玉恒,苏宴锋. 山东体育科技, 2020(04)
  • [4]设计创客教育的场域构建研究[D]. 张鑫. 中国美术学院, 2020
  • [5]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D]. 夏正华. 武汉大学, 2019(06)
  • [6]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为例[D]. 王云峰. 苏州大学, 2018(04)
  • [7]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D]. 李博. 福建师范大学, 2018(12)
  • [8]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及效果研究[D]. 田旭. 西安体育学院, 2018(12)
  • [9]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 李帅,莫袆. 北方经贸, 2016(06)
  • [10]基于学术诚信的体育信息服务拓展研究[J]. 杨海燕,王会寨,杨红英,卢石. 山东体育科技, 2015(01)

标签:;  ;  ;  ;  ;  

体育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亟待拓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