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珍稀濒危植物群及其保护

西藏珍稀濒危植物群及其保护

一、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孙冠花[1](2021)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文中指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东北部与甘肃省的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相接,西部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县毗连,南部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县为邻,东部与海东地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接壤,行政区域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门源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市和天峻县部分区域。公园内生态系统独特,自然景观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祁连山十分重要的核心区域,因此,对该地区特有植物多样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名录,并对本区中国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地理成分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科属种的生活型多样性,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和保护对策以及资源植物划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对策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共有436种,隶属于50科160属,物种组成丰富,其中青海省特有植物共有23种,隶属于15科20属;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特有植物(本区特有)共有5种。科、属的组成简单,较大科仅有2科(菊科,19属54种;禾本科,22属56种),中等科有9科,小科有26科,单种科共有14科;较大属有6属(风毛菊属Saussurea、柳属Salix、马先蒿属Pedicularis、黄耆属Astragalu、薹草属Carex、龙胆属Gentiana),中等属有12属,小属有64属,单种属有78属。2.本区中国特有植物生活型多样,分为乔木(常绿、落叶)、灌木(常绿、落叶)、草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等,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比最高,占本区特有植物总种数的66.7%,其次灌木占总种数的12.4%(以落叶灌木为主,占10.1%),乔木占总种数的8.5%(以落叶乔木为主,占7.1%),总体来说,草本植物>灌木>乔木。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中国特有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有15个分布区类型,种的地理成分有13个分布亚型。属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中国特有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显着,联系广泛;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本区中国特有植物区系以青藏高原成分为主,其次为西南-华北成分、华北成分。4.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水平分布规律:从东-西呈现明显的递减规律,即东段分布有48科149属363种,中段分布有35科94属202种,西段分布有35科80属148种;垂直分布规律:从低海拔到海拔5500m范围内中国特有植物的种数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在海拔3000-3500m段的中国特有植物种数最多,共有339种。5.本区中国特有植物中保护植物种类较丰富,本区各类保护植物共有42种,隶属于19科3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隶属4科12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有兰科的毛杓兰(Cypripedium franchetii)1种,其余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另外,在分析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对策。6.本区资源植物种类较丰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中,药用植物共有154种、油脂植物有20种、淀粉及糖类植物有24种、防风固沙植物有13种、纤维植物有37种、芳香植物有28种、饲料牧草植物有33种及绿化观赏植物有44种。

赵浩翔[2](2021)在《八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潜在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GAP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珍稀濒危植物是一地区自然植被群落和物种生存的重要基础,并且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有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随着气候持续变暖,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探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特征能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本文利用MaxEnt模型模拟8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水杉、秃杉、人参、桫椤、珙桐、银杉,望天树和金花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并研究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预测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变化趋势,探明其生态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保护规划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影响其生长的环境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我国更多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1)在影响8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的主导环境因子中,降水因子是影响珍稀濒危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的影响较小,但是也不能忽视。(2)除了人参外的7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人参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部地区。(3)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银杉和秃杉的潜在适宜生境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说明气候变暖将会使得这些物种的生境在未来时期面临威胁;水杉、珙桐、人参、桫椤、和金花茶的潜在适宜生境呈增加趋势,说明这些物种的生境在气候变暖过程中可能会受益,望天树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小。(4)8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的丰富度格局表明: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广西、云南和四川地区,这些地区有着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5)8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保护规划区域主要位于吉林的中部和南部地区、辽宁的东部地区、山东、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6)8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空缺区域相较于其受保护区域面积相差较大。

向晓媚[3](2021)在《湖南省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对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共整理历年标本1400余份、新采集植物标本2000余份,拍摄照片20000余张),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和CVH植物数字标本,整理出《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名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种子植物类群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710属1626种,分别占武陵山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4.48%、83.43%、53.56%,分别占湖南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3.33%、54.20%、33.46%。其中蔷薇科Ros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芸香科Rutaceae、壳斗科Fagaceae等为乔木优势科,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豆科Fabaceae、唇形科Lami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科。(2)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含有12种分布区类型,属含有14种分布区类型,种含有15种分布区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科最多,其次为北温带分布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较多;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种数量最多,其次为东亚分布种(含变型),反映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东亚植物区系特征。(3)植物区系特有现象明显,德夯含东亚特有科7个、中国特有科2个、中国特有属27个、中国特有种588种。中国特有种中含华中特有种39种、武陵山区特有种18种、德夯特有种6种(吉首蒲儿根、吉首紫菀、德夯栎、德夯玉山竹、湘西过路黄、凤凰蜘蛛抱蛋)。特有属种的分布式样体现了该区植物区系与华东、华中、华南区系的紧密联系,并有向南、向东扩展的趋势。(4)本研究在德夯地质公园发现了新物种2个,分别为德夯栎Quercus dehangensis和武陵黄鹌菜Youngia wulingshanensis;发现湖南省新记录种3个,分别为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大别山马兜铃Aristolochia dabieshanensis、走茎变豆菜Sanicula orthacantha。这些新物种、新记录种的发现充实了该区本底植物资源资料,对本区植物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5)通过区系比较发现,德夯地质公园区系成分生境分化现象明显,三种典型生境分布的种子植物共有种数较少(仅有14种),分布区类型均以中国特有种及东亚分布种所占比例最大。该区与其它8个地区进行区系比较,发现德夯物种丰富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德夯和壶瓶山、小溪、乌龙山3个地区在科、属、种层面相似程度均较高。(6)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德夯地质公园共有珍稀濒危植物84种,隶属40科65属,其中被INCU收录的有67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有41种,体现出该区具有较高的科学和保护价值,需加强保护。综上所述,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可视为我国乃至东亚植物区中部亚热带山地区系的典型代表,在武陵山区植物区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区也是研究特殊生境植物区系成分分化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索南邓登[4](2020)在《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及其产业强劲发展,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越来越多的藏药材面临濒临灭绝的严峻现状。开展野生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并进行系统管理,是藏医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论文以野生濒危藏药材掌裂兰植物为典型案例,沿着―致危因素识别-濒危资源评价-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路径,采用文献梳理、理论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掌裂兰植物致危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濒危藏药生态适宜平衡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濒危藏药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路径模型。论文主要工作包括:第一,针对藏药资源的自然致危因素和适宜性问题,对青藏高原区域内掌裂兰分布点和样地进行生境特征、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调查。研究发现,掌裂兰具有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喜潮湿环境,抗寒旱能力弱等特征。提取掌裂兰分布区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内掌裂兰适宜区总面积达30 700km2,其中河南县、泽库县、久治县和班玛县为主要适宜地,面积约为12 454 km2。构建了生态适宜面积平衡模型,为中藏药产业发展和规划种植奠定了基础,对藏药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二,针对掌裂兰致危性的人为因素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全面分析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主要医疗机构资源的需求状况,提出保护意识淡薄、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草地鼠害和旅游等活动为主要的致危因素。第三,依据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从濒危性、遗传多样性、植物价值、管理利用等方面,构建了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8个评价指标层和14个评价因素层。最后,基于致危自然及人为因素识别、评价体系、系统管理的过程对可持续利用能力提升的研究假设,通过353份调查问卷,使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提出应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加强濒危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生境调查,开展适宜种植区和规范化人工种植,建立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濒危藏药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市场监管。以政府为治理主体,对致危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濒危藏药资源危机的路径。本文针对构建濒危藏药资源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何绍烽[5](2020)在《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永丰县,地理位置115°41′30″E-115°44′40″E,26°54′35″N-26°54′50″N。它是雩山山脉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植被类型多样,森林群落结构复杂是良好的研究区域。本研究前期是对研究区进行植物本底调查和群落样地调查,后期主要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区内种子植物区系分析选取相似性系数、科属种数量统计与重要保护植物统计等方法;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和物种多样性分析采用多样性指数、植被分类和重要值等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水浆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165科657属1336种,分别占江西野生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百分比为82.5%、56.64%、30%。其中被子植物有160科652属1330种,裸子植物有5科5属6种。科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分布区变型,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15个分布区变型。2.植物区系有较强的过渡性质。科属分布类型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3.16%、52.35%,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36.84%、44.8%。科属区系成分中热带性质均占优,属的温带成分相比于科在增加,科的热带成分在降低,体现保护区植物区系热带向温带过渡性质。3.含较多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区内含有中生代遗留下的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刺柏等;含有伯乐树属、大血藤属和青钱柳属等单型属;含有发育较为原始的多心皮被子植物科如八角科、木兰科等。4.中国特有成分较多。区内有中国特有属17属,中国特有种522种分别占雩山山脉中国特有属和种的89.47%、60.21%。5.珍稀保护植物多。珍稀保护植物共有37科61属81种,其中分为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35科59属7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有9种隶属于8科;《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有32种隶属于18科;国家级保护植物有10种隶属于8科;省级保护植物有66种隶属于28科。6.与乐安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昌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区系相似程度高,其次与武夷山脉的铜钹山、阳际峰和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较高,与罗霄山脉的井冈山、九岭山和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相似性低,这说明水浆自然保护区区系特点具有武夷山脉植物区系地带性。7.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分为植被型9个、群系55个和群丛65个。8.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植被型间多样性指数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基本符合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特点,说明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良好,水热资源条件丰富。

于明远[6](2020)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湿地珍稀鸟类及其繁殖栖息地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采用野外固定样方及随机踏查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维管束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植物区系谱、相似性系数等计算方法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维管束植物科属组成、区系地理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统计,并将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与毗邻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进行调查,运用G-F指数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分别计算保护价值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确定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为该自然保护区制定科学的保护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提出有效的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发现并鉴定野生维管束植物81科277属491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6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61科204属340种,单子叶植物17科69属143种;本次调查还发现了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外来入侵植物。保护区内野生维管束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优势科显着,所调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的温带属性优势明显,同时也有一定的热带性质。在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中,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与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似性较高,与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次之,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最低。2、本次调查共发现并鉴定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27目74科160属313种,以鸟类居多,其中哺乳类6目14科22属23种;鸟类有17目53科127属276种;两栖类1目3科4属6种;爬行类3目4科7属8种。有62种物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12种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0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古北界的蒙新区的东部地带,区系成分复杂,该保护区内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区系成分主要以古北种为主,并且还混杂着东洋种与广布种。分布型既包含着北方的分布型,如全北型、古北型、东北型、华北型等;又包含南方分布型,如东洋型、季风型等;另外,还兼有一个特殊的分布型,为草原型。G-F指数所得结果表明,各个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之间的G-F指数差异明显,其中最高为鸟类G-F指数(DG-F),为0.8292;哺乳类的G-F指数(DG-F)最低,为-1.4382。表明鸟类多样性较高。3、利用《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技术规程》(LY/T 2649-2016)中对于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相关赋值和计算方法,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价值指数的计算,计算得出野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21.07,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53.58,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3.46,珍稀濒危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42.11,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具有一定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优先性。另外,通过计算得出鸟类的保护价值指数远高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哺乳动物的保护价值指数,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鸟类为主,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优先考虑保护鸟类。

李雄[7](2020)在《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文中指出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西北侧的越城岭中段,属于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地及江南丘陵过渡的三岔口,山体广袤,区系的交汇与过渡强烈,区系成分复杂。越城岭植物资源破碎化严重,是植物区系研究上的薄弱地带,本研究从植物区系的特有性和过渡性着手,能一定程度反应这一重要山脉对植物的扩散分布的影响,阐述该山脉植物区系特点。此外,珍稀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中之重,评估统计保护区珍稀植物的资源现状,可为该区的珍稀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于东安舜皇山开展八次野外调查,共采集标本1276号,2606余份,拍摄彩色图片6030余张,通过查阅以往采集标本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出东安舜皇山种子植物名录,对研究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特有现象、地理联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本区在植物区系区划中位置;评估了本区的珍稀植物的资源现状和保护价值,并提出了保护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东安舜皇山植物区系组成丰富,共记录有野生种子植物162科716属1692种(含种下单位),其中裸子植物5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57科708属1681种,被子植物构成了研究区主要的区系成分,其科属种分别占湖南植物的78.11%、35.58%和34.52%。2、东安舜皇山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占主要优势,为45.30%,R/T值为1.9,在属级水平上两者基本持平,R/T值为0.8,缺乏典型的热带性的科属,而且寡种科寡种属丰富,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种类丰富,在属级水平上共占18.30%,这些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区系性质。3、东安舜皇山植物区系过渡现象明显,深受华中区系影响,在狭域分布的物种分析中以雪峰山脉-越城岭分布的植物占主要优势,其中许多华中成分物种向南扩散到此,其次与南岭山地植物区系间有着密切联系,也有少量黔桂地区的物种渗入到舜皇山。4、东安舜皇山属于越城岭中段,与雪峰山余脉八十里大南山接壤,山体连绵宽广,两地区系植物相互渗透影响,植被类型与植物种类相似,分布有共同的狭域特有种,表明越城岭-南山这一高大山体的植物有着共同的形成历史,在植物区系区划中应划分为南岭植物亚省西南岭县为宜。5、东安舜皇山珍稀植物共计1 10种,对其保护价值、生态学习性、种群特征和受胁情况进行了统计,重点分析了其中具有特殊保护价值植物的资源现状,同时提出植物资源保护建议。6、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湖南省分布新记录植物六种,分别是彭县雪胆(Hemsleya pengxianensis)、台湾悬钩子(Rubus formosensis)、龙胜吊石苣苔(Lysionotus heterophyllus var.lasianthus)、灰帽薹草(Carex mitrata)、贵州黄堇(Corydalis parviflora)和羽脉赤车(Pellionia incisoserrata)。

李安[8](2019)在《濒危植物缘毛太行花种质资源分布及其保护繁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缘毛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var.ciliata)是蔷薇科仙女木族最原始的二倍体植物,属古老孑遗种,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太行山南段的悬崖石壁上,由于其分布范围狭小,植株数量有限且生境特殊的特点,现已被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评估为极危(CR)状态,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已经是迫在眉睫。目前对于缘毛太行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野外居群分布、引种栽培、植物分类学地位等几方面,本文从种质资源保护和生态学角度着手,通过野外调查掌握缘毛太行花目前的生存状况、地理分布详实数据,进而获取其生态适应性的相关数据,利用生态模型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适生区模拟,明确关键核心保护区域;以缘毛太行花种子为原材料,采取不同方式对缘毛太行花繁育方式进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管护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经调查发现,缘毛太行花主要分布在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分布范围大致呈带状,其中东西相距约8 km,南北相距25 km,面积约为250 km2,海拔自700 m-1600 m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以石灰岩为母质的山崖石壁上,沿石壁上的裂缝纵向排列,石壁下方台地偶有分布,但数量较少。通过调查3个自然生境样方、3个人工栽培样方,发现缘毛太行花的伴生植物主要有122种,隶属于49科103属,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共有14个分布区19个变型,主要以北温带分布为主。2)缘毛太行花果实为瘦果,种子呈长椭圆状,长3-5 mm,宽1-2 mm,种子一端有宿存的花柱呈毛状,种子呈棕色,表面有稀疏柔毛,种子不需休眠即可发芽。水浴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结果显示:(1)培养方式不同对种子发芽率无显着性差异;(2)当水浴温度为40℃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显着高于其他温度处理,30℃-40℃,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40℃-50℃,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对种子的处理温度相同时,不同来源的种子之间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无显着性差异,隔年的种子发芽势较新采种子有所下降,但是其发芽率并未出现明显下降。3)基于MaxEnt模型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太行花属植物的适生分布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为0.996、0.996,显着高于随机预测的AUC值(0.5),这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数据可信度高。根据物种的适生区分布图可知,缘毛太行花的适生区大致范围为E 112.8°115.3°、N 33.2°37.8°,其中高适生区面积800 km2,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西三个省份的交界处,即太行山南麓地带。MaxEnt模型计算出不同环境变量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因素大小,降水量是主导太行花属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此外最湿季度降水量(bio16)、年降水量(Bio12)、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最湿月份降水量(Bio13)、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年均温变化范围(Bio7)是影响太行花属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未来气候条件下,太行花属植物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区依然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交界处,其中高适生区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60年前后,高适生区面积达到最大值831.54km2,以后逐年缩小。4)基于对缘毛太行花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在当前保护基础上,特提出深化和拓展就地保护的方法、加强迁地保护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研究体系和保护繁育体系、野化回归、建立保护规划和数字化管护机制等管护建议。

郑丹[9](2019)在《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植被生态特征研究》文中认为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太岳山南段,是以核桃楸、水曲柳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型保护区,保护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于2016年通过论证进行了保护区调整。本文主要以功能区划调整后的保护区为研究范围,通过实地踏查、典型取样等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鉴定、历史资料统计、建立核桃楸和水曲柳静态生命表等方法,对保护区内植物区系特征和重点保护物种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区系特征:调整后霍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95科406属830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93科402属824种。种子植物优势科区系成分以世界广布型为主,优势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性质属为主(140属)。蕨类植物14科19属32种,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型占有绝对优势,共计7科10属11种。(2)通过对核桃楸种群径级结构和静态生命表分析,核桃楸种群呈现出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的特点,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Ⅰ型。目前,种群的维持主要靠中龄植株。核桃楸为阳性树种,经常由于光照等因素而造成幼苗的高死亡率,林窗的形成则使幼树难于在其林下天然更新。水曲柳种群静态生命表和径级结构分析表明,水曲柳种群呈现出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相对较少的特点,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目前,种群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水曲柳为半阳性树种,温暖潮湿的林下环境有助于水曲柳种子的萌发,但林窗的形成却不利于幼苗成长为幼树。水曲柳林下实生苗较多,但成树却不多,种群可以做到更新,却难有较大发展。

赵永昌[10](2019)在《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雩山山脉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南北延伸,东与武夷山脉毗邻,西与罗霄山脉隔吉泰盆地相望,南连南岭山地。雩山山脉是武夷山脉的重要支脉,是连接江西西南部与东部山区重要的生态廊道。经过对雩山山脉地区种子植物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并收集丰富的文献资料,后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编目。本文以雩山山脉地区的种子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特征,包括科、属、种三个层次的区系分析、特有现象分析、珍稀濒危植物分析、与周边地区区系进行比较,得到结论如下:(1)物种多样,地理成分复杂:雩山山脉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76科795属2116种,栽培种子植物51科81属97种,野生种子植物167科751属2019种,裸子植物8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68科780属2097种。该地区种子植物科可划分为11个分布类型和6个变型;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类型和16个变型;种可划分为14个分布类型。(2)过渡性质明显:通过对科、属、种三个层级的成分比较分析,雩山山脉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相互交汇渗透,区系呈现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3)植物区系成分起源古老:雩山山脉地区单型属丰富,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是中生代遗留下来的物种,被子植物科如木兰科(Magnoliacea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为被子植物中的古老类群。(4)特有成分丰富:中国特有科2科,中国特有属19属,中国特有种867种,江西特有种7种。(5)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丰富:雩山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植物共16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植物共有36种;列入CITES名录物种附录Ⅱ中的植物共有2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16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96种。(6)与邻近山地区系比较表明,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与武夷山脉相似性高,与罗霄山脉次之,是连接江西省东西部山区的重要迁移通道与生态廊道。

二、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2.2 保护植物研究现状
        1.2.3 植物地理区系研究现状
        1.2.4 资源植物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数据库
        2.2.2 中国特有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方法
        2.2.3 中国特有植物地理分布格局
        2.2.4 保护植物多样性研究
        2.2.5 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
        2.2.6 资源植物多样性与利用对策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其地理成分多样性
    3.1 特有植物的物种组成
        3.1.1 科的数量特征
        3.1.2 属的数量特征
    3.2 中国特有植物的生活型多样性分析
        3.2.1 科的生活型
        3.2.2 属的生活型
        3.2.3 种的生活型
    3.3 中国特有植物地理成分的多样性
        3.3.1 属的地理成分多样性
        3.3.2 种的地理成分多样性
    3.4 中国特有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
        3.4.1 水平分布格局
        3.4.2 垂直分布格局
    3.5 小结
第四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特有植物中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4.1 确定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依据和原则
    4.2 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4.2.1 保护植物的物种组成
        4.2.2 保护植物种的生活型多样性
        4.2.3 保护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
    4.3 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4.3.1 保护现状
        4.3.2 保护对策
    4.4 小结
第五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特有植物中资源植物及其发展利用
    5.1 资源植物分类
        5.1.1 药用植物
        5.1.2 油脂植物
        5.1.3 淀粉糖类植物
        5.1.4 防风固沙植物
        5.1.5 纤维植物
        5.1.6 芳香植物
        5.1.7 饲料牧草植物
        5.1.8 绿化观赏植物
    5.2 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5.2.1 掌握本区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明确科学的保护原则
        5.2.2 加强资源植物的认识和宣传工作
        5.2.3 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存、人工繁育集约化生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

(2)八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潜在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GA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气候变化研究
        1.2.2 物种潜在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1.2.3 生态位模型研究
        1.2.4 系统保护规划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物种选择原则
    2.3 数据来源与筛选
        2.3.1 物种分布数据
        2.3.2 气候数据
        2.3.3 其他数据来源
    2.4 研究方法
        2.4.1 MaxEnt模型构建
        2.4.2 MaxEnt模型评价
        2.4.3 Marxan模型构建
3 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的特性及现状分布
    3.1 生物学特征
    3.2 生态与经济价值
    3.3 分布现状
4 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与环境因子分析
    4.1 模型性能评价
    4.2 主导环境因子
    4.3 响应曲线
    4.4 潜在地理分布区
    4.5 小结
5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及其变化
    5.1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
    5.2 未来气候变化对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影响
    5.3 小结
6 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的GAP分析
    6.1 丰富度格局
    6.2 系统保护规划
    6.3 保护空缺分析(GAP)
    6.4 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湖南省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1 植物区系学研究进展
        1.1.2 全国各区域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3 武陵山区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4 特殊生境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1.5 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区域概况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植物标本采集与整理
        1.5.2 植物原色照片与GPS数字定位
        1.5.3 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2.1 科的统计分析
        2.1.1 科内种数量结构
        2.1.2 优势科和表征科数量结构
        2.1.3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2.2 属的统计分析
        2.2.1 属内种的数量结构
        2.2.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2.3 种的统计分析
        2.3.1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2.3.2 种的生活型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的特有现象
    3.1 科的特有现象
        3.1.1 东亚特有科
        3.1.2 中国特有科
    3.2 属的特有现象
        3.2.1 中国特有属和其它地区间比较
        3.2.2 中国特有属统计分析
    3.3 种的特有现象
        3.3.1 中国特有种统计分析
        3.3.2 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亚型
        3.3.3 华中特有种
        3.3.4 武陵山区及德夯特有种
    3.4 小结
第4章 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新物种及新记录种
    4.1 新物种
        4.1.1 德夯栎
        4.1.2 武陵黄鹌菜
    4.2 湖南省新记录物种
        4.2.1 鳞斑荚蒾
        4.2.2 大别山马兜铃
        4.2.3 走茎变豆菜
    4.3 小结
第5章 德夯地质公园植物区系比较
    5.1 德夯地质公园内部典型特殊生境区系成分比较
        5.1.1 典型特殊生境概况
        5.1.2 物种组成比较
        5.1.3 区系地理成分比较
        5.1.4 生活型比较
    5.2 德夯地质公园与其它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
        5.2.1 区系丰富度比较
        5.2.2 相邻地区区系相似性比较
    5.3 小结
第6章 德夯地质公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6.1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统计
    6.2 生活型分析
    6.3 地理成分分析
    6.4 结论与建议
        6.4.1 讨论
        6.4.2 保护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理论
        2.1.2 公共自然资源理论
        2.1.3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
        2.1.4 风险管理过程研究
        2.1.5 计划行为概念及相关理论
        2.1.6 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2.2 研究综述
        2.2.1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2.2.2 濒危藏药资源灭绝风险等级
        2.2.3 濒危藏药资源管理现状
        2.2.4 濒危藏药资源立法与保护现状
第3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自然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3.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及濒危现状
        3.1.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
        3.1.2 濒危藏药掌裂兰研究现状
    3.2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3.2.1 濒危藏药植物区系分析
        3.2.2 濒危藏药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3.2.3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3.3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3.3.1 濒危藏药掌裂兰适宜区
        3.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3.3 结果与分析
        3.3.4 小结
    3.4 掌裂兰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特征分析
        3.4.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分布区
        3.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4.3 结果与分析
        3.4.4 小结
    3.5 生境对掌裂兰致危因子分析
        3.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小结
    3.6 气候、土壤与对掌裂兰适宜性分析
        3.6.1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论
        3.6.2 构建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模型
        3.6.3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模型问题分析
        3.6.4 结果与分析
        3.6.5 小结
第4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人为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4.1 开发利用对掌裂兰的致危因素分析
        4.1.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利用状况
        4.1.2 收录国家、省部级法规标准情况
        4.1.3 收录藏医药典籍情况
        4.1.4 濒危藏药掌裂兰的市场流通情况
    4.2 濒危藏药资源危机产生的人为因素分析
        4.2.1 濒危藏药资源保护行为认知分析
        4.2.2 长期过度采挖造成药用植物生境破坏
        4.2.3 长期过度放牧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生境退化
        4.2.4 草地鼠害对濒危藏药适生生境的破坏
        4.2.5 旅游活动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
    4.3 小结
第5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5.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5.1.1 指标体系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5.1.3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5.1.4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价值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5.1.5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评价指标
        5.1.6 管理利用因素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5.1.7 评测说明
    5.2 权重分配及计算
        5.2.1 权重分配
        5.2.2 权重确定及计算
    5.3 综合评价结果
        5.3.1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系数评价结果
        5.3.2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系数评价结果
        5.3.3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系数评价结果
        5.3.4 野生濒危藏药管理利用系数评价结果
        5.3.5 各项准则层得分比较
    5.4 小结
第6章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6.1 路径假设和概念模型
        6.1.1 路径假设
        6.1.2 概念模型
    6.2 问卷设计和样本初测
        6.2.1 问卷设计
        6.2.2 样本数据预测
    6.3 正式问卷数据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信效度检验
        6.3.3 实证分析
        6.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6.4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优化路径
        6.4.1 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彻查濒危藏药资源量
        6.4.2 开展濒危藏药资源替代品研究
        6.4.3 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
        6.4.4 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
        6.4.5 公众参与濒危藏药资源保护
        6.4.6 加强立法,更新开发利用观念
        6.4.7 建立濒危藏药生态采集模式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1 国外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2 我国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3 植被分类研究进展
        1.2.4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2.5 区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特征
        2.1.3 气候与水文特征
        2.1.4 植被概述
    2.2 保护现状
3 水浆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植物种类调查
        3.1.2 数据分析
    3.2 种子植物组成分析
        3.2.1 种类和数量
        3.2.2 种子植物科与属的组成
    3.3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3.1 优势科和表征科
        3.3.2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3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4 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4 珍稀濒危植物
    3.5 植物区系相似性比较
    3.6 小结
4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及物种多样性
    4.1 研究方法
        4.1.1 群落调查
        4.1.2 重要值
        4.1.3 群落分类
        4.1.4 多样性指数
    4.2 植物群落类型
    4.3 主要植物群落组成及特征
        4.3.1 暖性针叶林
        4.3.2 针阔叶混交林
        4.3.3 阔叶林
        4.3.4 竹林
        4.3.5 灌丛
        4.3.6 水生植物和草丛
        4.3.7 人工林
    4.4 不同植被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4.4.1 不同植被型不同层次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4.4.2 不同植被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4.5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
    5.2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归属
    5.3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群落物种多样性
    5.4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水浆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物种多样性研究
    1.2 动物多样性研究
    1.3 动物多样性研究
    1.4 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研究方法
        2.2.1 植物多样性分析
        2.2.2 动物多样性分析
        2.2.3 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分析
第三章 植物多样性分析
    3.1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植物基本组成
        3.1.1 植物基本组成
        3.1.2 科的组成
        3.1.3 属的组成
    3.2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3.2.1 科的地理成分
        3.2.2 属的地理分布
    3.3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与其它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3.3.1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与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数比较
        3.3.2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与同类型保护区野生区系谱比较
        3.3.3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与同类型自然保护区植物相似性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物多样性分析
    4.1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动物物种基本组成
    4.2 区系与分布型特征
    4.3 G-F多样性指数测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保护价值评价
    5.1 珍稀濒危植物组成
    5.2 珍稀濒危动物组成
    5.3 野生动植物保护价值指数
    5.4 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价值指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附录2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
致谢

(7)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区系的概念与对象
    1.2 植物区系的研究内容
    1.3 植物区系研究现状
    1.4 植物区系研究意义
    1.5 湖南植物区系研究
    1.6 湖南东安舜皇山植物区系研究现状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与水文
    2.4 土壤特征
    2.5 植被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
        3.2.2 名录确定与数据分析
        3.2.3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4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4.1 种子植物科的统计与分析
        4.1.1 科的大小统计与分析
        4.1.2 科分布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4.1.3 小结
    4.2 种子植物属的统计与分析
        4.2.1 属的数量特征
        4.2.2 优势属和表征属
        4.2.3 属分布类型统计与分析
        4.2.4 小结
    4.3 植物区系区划中的位置
        4.3.1 具有指示作用的优势植被
        4.3.2 与周围山脉的区系联系及特有现象
        4.3.3 区系区划
5 珍稀植物保护
    5.1 珍稀植物分布现状
    5.2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种类
        5.2.1 资源冷杉
        5.2.2 华南五针松
        5.2.3 报春苣苔
        5.2.4 极小种群物种
        5.2.5 其他特有植物
    5.3 保护建议
        5.4.1 加强保护区管理,建立生态监测站
        5.4.2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植被群落的正向演替
        5.4.3 发挥公众保护能力,培养专业人才
6 区系新资料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东安舜皇山种子植物名录
附录B 东安舜皇山植被照
附录C 东安舜皇山部分植物照
附录D 区系中局限分布的特有种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濒危植物缘毛太行花种质资源分布及其保护繁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濒危植物与保护生物学
        1.1.1 濒危植物的概念
        1.1.2 濒危植物的等级划分
        1.1.3 濒危植物的重要性
        1.1.4 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
        1.1.5 生物多样性与濒危植物保护
    1.2 物种分布模型
        1.2.1 物种分布模型简介
        1.2.2 物种分布模型的应用
    1.3 太行花属植物研究现状
        1.3.1 太行花属植物概述
        1.3.2 太行花属植物形态特征性
        1.3.3 缘毛太行花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缘毛太行花生境调查及生长发育规律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保护区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1.3 样方选取与环境概况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缘毛太行花主要分布情况
        2.2.2 缘毛太行花典型样方信息
        2.2.3 四种生境下缘毛太行花的生长状况
        2.2.4 其他自然生境伴生植物调查情况
        2.2.5 缘毛太行花物候期
        2.2.6 典型样方土壤理化性质
    2.3 小结
    2.4 讨论
第3章 缘毛太行花引种繁育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种子形态特征
        3.1.3 不同温度水浴催芽对缘毛太行花种子萌发影响
        3.1.4 分株繁殖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缘毛太行花种子形态
        3.2.2 不同温度处理对缘毛太行花种子的萌发影响
        3.2.3 分株繁殖
    3.3 小结
    3.4 讨论
第4章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太行花属植物的适生分布区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太行花属植物分布数据
        4.1.2 地理信息与环境变量数据
        4.1.3 基础数据处理
        4.1.4 MaxEnt模型模拟当前太行花属植物的适生分布区
        4.1.5 MaxEnt模型预测未来太行花属植物的适生分布区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太行花属植物在中国的适生区
        4.2.2 模型的准确性
        4.2.3 环境变量对太行花属植物分布的影响
        4.2.4 气候变化情景下太行花属植物分布区变化
    4.3 小结
    4.4 讨论
        4.4.1 太行花属植物与适生区模拟
        4.4.2 模拟适生区与太行花属植物引种
        4.4.3 影响模型结果的因素
第5章 濒危植物缘毛太行花管护建议
    5.1 深化和拓展就地保护的方法
    5.2 加强迁地保护工作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研究体系和保护繁育体系
    5.4 野化回归
    5.5 建立保护规划和数字化管护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图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9)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植被生态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2 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进展
        1.2.3 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自然保护区概况
        2.1.1 地质地貌
        2.1.2 水文
        2.1.3 土壤
        2.1.4 气候
        2.1.5 植被概况
    2.2 功能区调整概况
    2.3 研究方法
        2.3.1 样方法
        2.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3 文献资料查阅
第三章 植物区系特征
    3.1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3.1.1 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3.1.2 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
    3.2 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3.2.1 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
        3.2.2 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3.3 调整后珍惜濒危物种动态
第四章 核桃楸与水曲柳种群动态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区植物群落类型
    4.3 研究方法
        4.3.1 野外调查
        4.3.2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径级结构分析
        4.4.2 树高与胸径的关系
        4.4.3 生命表分析
        4.4.4 存活曲线与死亡率曲线
        4.4.5 生存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讨论
    5.1 功能区调整后保护区植被类型变化
    5.2 功能区调整后对保护区管理的作用
    5.3 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合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植物区系概述
    1.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1.4 雩山山脉自然概况
第2章 雩山山脉种子植物组成
    2.1 种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2 种子植物科的组成
    2.3 种子植物属的组成
    2.4 小结
第3章 雩山山脉种子植物的区系分析
    3.1 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3.2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3.3 种子植物种的区系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4.1 特有科分析
    4.2 特有属分析
    4.3 特有种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雩山山脉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5.1 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
    5.2 珍稀濒危植物类别分析
    5.3 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
第6章 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与其他山地区系的比较
    6.1 雩山山脉区系及邻近山地区系的R/T值的比较
    6.2 相似性聚类分析
    6.3 共有成分相似性分析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7.2 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归属
    7.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D]. 孙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八种中国一级珍稀濒危植物潜在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GAP分析[D]. 赵浩翔.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湖南省德夯地质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向晓媚. 吉首大学, 2021
  • [4]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D]. 索南邓登. 天津大学, 2020(01)
  • [5]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 何绍烽.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6]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研究[D]. 于明远.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7]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李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8]濒危植物缘毛太行花种质资源分布及其保护繁育研究[D]. 李安.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7)
  • [9]山西霍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植被生态特征研究[D]. 郑丹. 山西大学, 2019(01)
  • [10]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赵永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西藏珍稀濒危植物群及其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