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固废好氧高温堆肥处理技术

有机固废好氧高温堆肥处理技术

一、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高温堆肥化处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任胜男,刘玲,郭小平,王洪杰,宋晖,马原,赵家楠[1](2021)在《不同调理剂对2种沉水植物好氧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大型沉水植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防止二次污染,以白洋淀较为丰富的沉水植物为原料,选择湿地底泥、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为调理剂进行堆肥实验,共设置6个处理组及2个对照组,以研究不同调理剂对沉水植物好氧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添加湿地底泥和生物炭的2个处理组能明显加快堆肥进程,温度可迅速升高到54.8和54.4℃,且高温持续时间更长;添加自制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的有机质消耗率和全氮增长率显着高于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组,添加生物炭和湿地底泥处理组堆肥产品的腐殖化指数(HA/FA)更高;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最大降解率分别为43.94%、26.92%和13.54%;堆肥结束时,所有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大于100%。自制微生物菌剂能显着影响碳、氮的转化进程;而生物炭能更能促进堆肥形成稳定的腐殖质,其腐熟效果较湿地底泥也更加显着。

王艳成,黄升日,董微巍,申鹏飞,朴春香[2](2021)在《超高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其理化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微生物在超高温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堆肥的影响,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技术分析了超高温堆肥畜禽粪便中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并检测了其理化性质(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和pH)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堆肥阶段其主要含有的微生物不同,其中优势菌门为Firmicutes;在超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和C/N随堆肥时间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H随堆肥时间总体变化趋势不大且pH值大于8;腐熟35 d后发酵基质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可为超高温堆肥畜禽粪便发酵菌种的筛选和功能菌剂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刘国一,普布贵吉,谢永春,张华国[3](2021)在《浅议西藏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文中研究说明畜禽废弃物的利用处理是养殖过程中的难点,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根据西藏畜禽粪污产生量和土壤养分情况,提出肥料化利用是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高温好氧堆肥是畜禽粪污肥料化的主要方法。实施过程中需根据西藏实际情况,加强政府指导,完善发酵技术,充分发挥高温堆肥技术的作用。

曹哲统,冷治涛,杨远文,孙长征,肖士军,郭宪峰[4](2021)在《好氧堆肥技术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畜禽粪污处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难题,关系到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本文梳理了当下国内畜禽粪污资源化现状、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法规,对好氧堆肥和沼气发酵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方式、应用现状等进行全方位综合对比并明确其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结果发现,利用好氧堆肥技术处理畜禽粪污更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分析国内外在堆肥机理、发酵工艺和设备等研究进展,系统整理了堆肥发酵过程中关键因素对其效果的影响,包括含水率、碳氮比、温度、pH值、通气量和微生物菌剂等,最后分析了畜禽粪污资源化过程面临的难题并提出建议。

何明浩,徐超,李兵,胡甜甜,石志华[5](2021)在《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堆肥中氮素转化及N2O释放的影响》文中认为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演变和氧化亚氮(N2O)释放均有重要影响.研究以通风量作为影响因子,设置3组初始温度均为35℃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实验,其通风量分别为(A)0.2 L·min-1、(B)0.4 L·min-1、(C)0.6 L·min-1,分析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温度、p H、NH4+-N、NO3--N和N2O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B、C组堆肥均能在50℃保持5 d以上; B、C组氧容量在10.87%~18.62%之间能够满足微生物活动需要;3组实验结束时的p H值在7.32~8.10之间,符合相关堆肥产品的要求;各组NH4+-N与NO3--N含量分别为0.48、0.68、0.52 g·kg-1和0.09、0.12、0.11 g·kg-1;各组N2O总排放量为464.07、293.92、313.99 g.综上所得,通风量0.4 L·min-1能够较好地促进生化反应过程,对氮素进行有效地矿化与保留,对N2O排放取得相对明显的控制效果,可为N2O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秦玉,李慧莉,徐圣君,郑效旭,侯德印[6](2021)在《城郊区果蔬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果蔬行业迅速发展,垃圾产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其不当处置对环境产生的各类负面影响。常规的果蔬垃圾处理方式包括热处理、填埋、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从综合处理效果、成本及工艺稳定性等角度对以上处理技术进行评价,得到好氧堆肥与厌氧消化处理效果最佳。果蔬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提取、饲料、生物燃料、生物塑料、酶和胞外多糖的制造。未来应研究高效且低能的分离制造技术,将脱水后的果蔬垃圾固体部分采取新型发酵技术,液体部分则采取生化处理、膜技术或人工湿地处理,以实现果蔬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张爱生[7](2021)在《堆肥工艺对市政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增强了生物对其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itance Genes,ARGs)的形成,造成环境ARGs污染。本试验选取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三种不同外环境温度(30℃、50℃和55℃)、添加超嗜热菌剂、超嗜热菌剂和不同比例生物炭混合堆肥,研究堆体理化性质、微生物多样性和ARGs丰度的变化,分析堆体理化性质、微生物多样性与ARGs丰度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堆肥方式对污泥中ARGs的消减机制,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适当提高外环境温度可以提高堆体温度,缩短堆肥周期,50℃和55℃外环境温度堆肥条件腐熟速度和腐熟程度明显高于30℃。添加超嗜热菌剂堆肥腐熟程度和腐熟速率均高于普通堆肥,堆体在第2天就达到最高温,在第24天开始达到腐熟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为57.89%,第50天达到最高73.5%。添加生物炭可以升高堆温,超高温堆肥组(HT)、生物炭比例2%超高温堆肥组(HT2)和生物炭比例5%超高温堆肥组(HT5)均在第24天开始达到腐熟,第50天GI值达到最高,生物炭添加量与GI值成正比,与堆肥腐熟程度成正比。(2)适当提高外环境温度、添加超嗜热菌剂、超嗜热菌剂和一定比例的生物炭结合会降低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堆肥初期三种堆肥方式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同,丰度较高的菌落主要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堆肥结束时,不同堆肥方式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50℃和55℃外环境温度堆肥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较高,30℃堆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占比较高;HT处理相对丰度占比较高的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普通堆肥则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放线菌门。HT、HT2、HT5处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群。青岛工程化堆肥处理组(GCCT)高温期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堆肥结束时变为拟杆菌门。(3)堆肥结束时,不同堆肥处理堆体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绝对丰度均有所下降。50℃和55℃外环境温度堆肥ARGs总去除率和Int I1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66%~83%和92%以上。超高温对堆体中ARGs总去除率达86.3%,Int I1的去除率达95.7%,远高于普通堆肥。HT5对堆体中ARGs总去除率为95.9%,对Int I1的去除率达99.5%,远高于HT、HT2和GCCT。不同堆肥条件主要是通过提高堆体温度影响微生物活性和丰度,进而影响堆体中ARGs和MGEs的丰度。综上,适当提高外环境温度、添加超嗜热菌剂、超嗜热菌剂和一定比例的生物炭结合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ARGs和MGEs,为进行工程化堆肥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贾森[8](2021)在《猪粪添加对尾菜堆肥过程的影响及有机肥种类肥效研究》文中认为目前,蔬菜废弃物的产生量随着各类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而快速增长。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复杂,且缺少适用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手段,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同时还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优化、建立适用于蔬菜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发酵工艺体系对于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发酵罐模拟工厂生产堆肥试验研究了猪粪、辣椒秸秆不同混配比例(1:4、1:2)联合堆肥和接种菌剂条件下的辣椒秸秆自堆肥等不同处理对堆肥过程的影响;选用猪粪有机肥同传统鸡粪相比较,进行设施番茄栽培实验,对比不同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基于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种类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旨在建立蔬菜废弃物堆肥化处理体系,将堆肥产品应用于设施菜地的土壤改良,实现“产-用”结合。所得结论如下:(1)随着猪粪添加量的提升,堆肥最高温度分别提升至65.2℃、69.3℃,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延长11d、13d。菌剂的添加显着加快了辣椒秸秆自堆肥的腐熟进程,在第42d时,发芽指数达到87.93%。猪粪添加量的增加,延长了堆肥腐熟周期。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随着茄果类蔬菜秸秆在堆肥中所占比例的增加逐渐升高,辣椒秸秆+菌剂的处理在7d时纤维素酶活性达到8.57 mg·ml-1·d-1,进入高温期后活性逐渐降低。菌剂的添加显着提升了纤维素酶活性,但对脲酶活性影响较小。(2)猪粪、辣椒秸秆1:2配比下,42d的氨气挥发积累量达646.6mg,高于猪粪、辣椒秸秆1:4配比堆肥处理和辣椒秸秆自堆肥处理,接种菌剂对堆肥NH3挥发积累量无显着影响,对高温期NH3释放速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显着。(3)在设施番茄种植试验中,PF(猪粪源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下,果实品质最高,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F(传统鸡粪、化肥配施)、CK(单施化肥)处理提高5.09%、17.6%。PF处理果实单株产量最高,相较CK提升了24.1%,高于CF处理的16.1%增产率。(4)不同种类的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显着,PF处理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生物相对丰度最高,为33.39%。CK处理的芽单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占比高于其他两个处理,CF处理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显着高于CK处理。三种处理的差异菌中,CK中存在差异性细菌如短杆菌属、柔膜菌纲微生物,会导致侵染土传病害的风险提高。PCo A分析显示,三种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构成差异较大,不同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具有显着影响。

陈玉坤[9](2020)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阿特拉津是东北玉米主产区常用的三嗪类除草剂,其在农田中的残留可对后茬大豆等敏感作物产生植物毒性,对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此外,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否在消减农田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同时又实现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在探讨接种外源菌剂对牛粪高温堆肥物料腐熟程度影响的基础上,以牛粪有机肥、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和生物炭为主要材料,制备具有阿特拉津降解功能的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并深入探讨上述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能力与相关机制,以期为同步实现阿特拉津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与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本文对接种2%复合菌剂(v/v)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理化性质及腐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堆体含水率逐渐降低,其中在第3周至第6周,堆体不同区域含水率下降量为中层>上层>下层,接种菌剂堆体的含水率下降量比未接种菌剂的堆体多6.86-18.83%。在堆肥过程中,接种和未接种菌剂堆体的总有机碳含量均逐渐降低,至6周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35.00%-38.00%和39.00%-42.00%范围内。接种和未接种菌剂堆体的发芽指数随堆肥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于第6周后稳定在100%-110%和90%-100%。接种菌剂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2-3d,堆体上层比中下层提前6d进入高温阶段。结合有机肥安全生产标准(NY525-2012),确定接种菌剂堆体和未接种菌剂堆体在第6周时达到腐熟。此外,本研究通过将腐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建议GI、C/N、E465/E665、NH4+-N/NO3--N适宜作为牛粪堆肥腐熟度的辅助评价指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的腐殖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质的紫外-可见光谱参数A226-400nm、A260-280nm、SUVA254和SUVA280分别由2.57/2.46、15.94/14.70、0.15/0.15、0.12/0.11逐渐增大至8.96/9.10、56.99/57.66、0.50/0.51、0.42/0.43(接种/未接种菌剂),同时基于荧光光谱的荧光区域积分分析和平行因子分析,确定可溶性有机物质中组分1(类蛋白质物质)的荧光强度在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逐渐减小甚至消失,而组分3(类腐殖质类物质)的荧光强度分别在接种和未接种菌剂堆体中增大了0.87、0.49倍和组分4荧光强度增大了2.32、1.78倍,表明堆肥过程中随类蛋白质物质降解及类腐殖质物质逐渐合成,物料的芳构化和腐殖化程度逐渐增强。基于上述腐熟的堆肥产品牛粪有机肥、生物炭、γ-聚谷氨酸以及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研发具有阿特拉津去除能力的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探讨从土壤中去除阿特拉津及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生长的胁迫的可行性。采用D-最优混料试验设计方法,选择阿特拉津去除能力最好的配方并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最佳配方为:牛粪有机肥、生物炭和γ-聚谷氨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20%、4.46%和8.63%,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sp.DNS10的用量为0.91×108CFU·g-1。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以5mg·kg-1干土的添加量施入初始阿特拉津浓度为15.26±0.49 mg·kg-1的污染土壤,培养10 d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可高达95.05%。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阿特拉津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胁迫的效果。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初始浓度为10±0.00 mg·kg-1)导致大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受到显着抑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株重和根重分别为空白处理的50.66%-85.18%、74.77%-68.28%,叶绿素抑制率为49.34%-14.81%。另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阿特拉津胁迫导致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较空白处理增加31.42%-72.33%,脯氨酸大量累积,SOD活性显着提高。然而,在阿特拉津胁迫条件下施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豆幼苗生长指标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叶绿素的含量比空白处理提高16.19%-25%,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逐渐下降至18.54±4.26μmol·g-1·FW,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下降28.34%-11.98%,与空白处理相比均无显着差异;叶片SOD活性增强,为阿特拉津胁迫条件下的1.00-1.29倍。因此,综合上述结果可以表明施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能够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利用转录组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生长胁迫的机制。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幼苗在受阿特拉津胁迫(10±0.00 mg·kg-1)时,叶片中脂质代谢过程、光合作用、有机羟基化合物代谢及辅因子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或破坏。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主要是调控与植物昼夜节律、蛋白质折叠、分类和降解、碳水化合物代谢、次级代谢、代谢等生理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叶片的胁迫。基于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确定了来自C2H2、MYB、FAR1、GRAS和m TERF转录家族的9个基因转录因子为大豆幼苗叶片响应阿特拉津胁迫下施用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核心调节中枢。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能够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生长胁迫与其调控上述5个转录家族的基因转录因子的上调表达有关。

周海瑛[10](2019)在《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好氧堆肥具有处理成本低、无害化程度高以及生物风险小等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但堆肥过程中的NH3挥发不仅会导致氮素的大量损失,还会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为此,本试验设置了五个C/N比处理:T1(C/N=15)、T2(C/N=20)、T3(C/N=25)、T4(C/N=30)和T5(C/N=35),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条垛式堆肥条件下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挥发速率和累计挥发量)以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堆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降低氮素损失和优化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肥堆中总氮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堆肥前24 d,占总氮损失的11.1%23.1%,C/N比越低,总氮损失率越高;至堆肥结束时,T1T5处理的总氮损失率分别为24.1%、16.8%、12.1%、12.1%和10.1%;2、NH3挥发是总氮损失的主要途径,C/N比越低,由NH3挥发造成的氮损失占总氮损失的比例越大,T1T5处理依次为40.5%、39.5%、38.6%、34.1%和30.9%;C/N比越低,NH3挥发速率和累计挥发量也越大,T1T5处理的NH3挥发速率峰值分别为19.79、11.22、7.95、7.65和2.47 mg·h-1·m-2,至堆肥结束时,NH3累计挥发量分别为141.5、97.2、71.7、71.6和54.8 g。堆肥过程的NH3挥发主要发生在升温期和高温期,此期的NH3挥发量占总挥发量的95%以上,NH3挥发峰值出现在堆肥的第9 d。3、堆肥过程铵态氮的积累在堆肥第6 d达到最大值(P<0.05),堆体的pH值随之迅速升高,尤其是低C/N比的T1和T2处理在堆肥第6 d时的pH高达8.9和8.8,比T3T5处理高0.80.9个pH单位。大量铵态氮的积累不仅提高了肥堆的pH值,也是导致堆肥NH3挥发的直接原因;随着NH3挥发的进行,至堆肥结束时各处理铵态氮的损失率高达72.9%、61.2%、54.8%、51.8%和43.3%;4、堆肥材料总氮的90%以上为有机氮,其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前24 d,T1T5处理有机氮的降解率分别为31.8%、24.3%、14.4%、14.0%和7.0%,堆体初始C/N比越低,有机氮矿化越快;不同有机氮组分其降解速率不同,以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的降解为主,氨基酸态氮的降解速率最快,酰胺态氮次之,其中氨基酸态氮对NH3挥发的贡献最大。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堆体初始C/N低于25时,堆肥材料中氨基酸态氮和酰胺态氮等有机态氮的快速降解产生大量的铵态氮,以及由此导致堆体pH值的迅速升高是导致堆肥过程中大量NH3挥发和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

二、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高温堆肥化处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高温堆肥化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调理剂对2种沉水植物好氧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实验设计和取样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处理堆肥的温度变化
    2.2 不同处理对堆肥pH、EC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堆肥碳、氮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堆肥HA、FA和HA/FA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堆肥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对堆肥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2)超高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堆置装置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分析
        1.3.1 堆体理化指标的检测
        1.3.2 样品的DNA提取及PCR扩增
        1.3.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检测
        1.3.4 条带回收及测序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体温度的变化情况
    2.2 堆体的pH变化情况
    2.3 堆体含水率的变化情况
    2.4 堆体C/N的变化情况
    2.5 条带序列的DGGE谱图分析
3 结论

(3)浅议西藏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西藏畜禽粪污产生量
2 西藏畜禽粪便通常利用方式
3 畜禽粪污堆肥化利用方法
4 好氧堆肥处理畜禽废弃物的建议
5 小结

(4)好氧堆肥技术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畜禽粪污现状
    1.1 畜禽粪污产生量
    1.2 畜禽粪污影响及危害
    1.3 粪污治理相关政策及意义
2 畜禽粪污资源化
    2.1 国外畜禽粪污资源化现状
    2.2 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现状
        2.2.1 固液分离再加工
        2.2.2 饲料化
        2.2.3 燃料
        2.2.4 好氧堆肥技术
        2.2.5 沼气发酵
    2.3 畜禽粪污资源化方式对比
3 堆肥在粪污资源化中的应用
    3.1 堆肥技术应用现状
    3.2 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3.2.1 通气量
        3.2.2 含水率
        3.2.3 碳氮比
        3.2.4 p H值
        3.2.5 温度
        3.2.6 微生物种群
        3.2.7 调理剂
        3.2.8 其他影响因素
4 展望

(5)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堆肥中氮素转化及N2O释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酵装置
    1.2 实验原料
    1.3 实验过程
2 检测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度的变化
    3.2 氧含量的变化
    3.3 p H值的变化
    3.4 NH4+-N与NO3--N的变化
    3.5 N2O的变化
    3.6 堆肥前后TOC与TN的变化
4 讨论
    4.1 通风量对腐熟度指标的影响
    4.2 通风量对氮素转化的影响
    4.3 通风量对N2O释放的影响
5 结论

(6)城郊区果蔬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果蔬垃圾常规处理技术
    1.1 热处理
    1.2 填埋
    1.3 好氧堆肥
    1.4 厌氧消化
    1.5 小结
2 果蔬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2.1 新型发酵技术
        2.1.1 饲料
        2.1.2 生物燃料
        2.1.3酶和胞外多糖
        2.1.4 生物塑料
    2.2 生物活性化合物提取技术
3 结论与展望

(7)堆肥工艺对市政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概述
    1.3 市政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处理方法
        1.3.1 生物处理法对污泥中ARGs的影响
        1.3.2 臭氧氧化处理对污泥中ARGs的影响
        1.3.3 其他处理方法对污泥中ARGs的影响
    1.4 好氧堆肥技术及其在抗性基因消减中的应用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外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堆肥原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样品采集
        2.2.4 堆体理化性质的测定
        2.2.5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测定
        2.2.6 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测定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变化
        2.3.2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2.3.3 堆肥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特征
    2.4 小结
第3章 超高温堆肥对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堆肥原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
        3.2.4 堆体理化性质的测定
        3.2.5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测定
        3.2.6 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测定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变化
        3.3.2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3.3.3 堆肥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特征
    3.4 小结
第4章 生物炭对超高温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生物炭的制备
        4.2.2 生物炭的特性表征
        4.2.3 堆肥原料
        4.2.4 试验设计
        4.2.5 样品采集
        4.2.6 堆体理化性质的测定
        4.2.7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测定
        4.2.8 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测定
        4.2.9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生物炭的主要理化性质、扫描电镜分析及其元素组成
        4.3.2 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变化
        4.3.3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4.3.4 堆肥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特征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8)猪粪添加对尾菜堆肥过程的影响及有机肥种类肥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2.2 堆肥处理的影响因素
        1.2.3 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耗
        1.2.4 堆肥腐熟度评价
        1.2.5 蔬菜废弃物堆肥产品应用
        1.2.6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猪粪添加对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的影响
        2.1.1 供试原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采样及指标测定方法
    2.2 有机肥施用对设施番茄生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2.1 供试原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采样及指标测定方法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猪粪添加对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的影响
        3.1.1 猪粪添加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3.1.2 猪粪添加对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3.1.3 猪粪添加对pH值、EC的影响
        3.1.4 猪粪添加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1.5 猪粪添加对全氮含量的影响
        3.1.6 猪粪添加对发芽指数(GI)的影响
        3.1.7 猪粪添加对氨气排放的影响
        3.1.8 猪粪添加对酶活性的影响
    3.2 有机肥施用对设施番茄生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的影响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2.4 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 讨论
    4.1 猪粪添加对堆肥过程的影响
    4.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3 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土壤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9)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阿特拉津的残留危害及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1.1 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及除草机理
        1.1.2 阿特拉津的使用、残留及其危害
        1.1.3 阿特拉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1.2 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处理
        1.2.1 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处理研究进展
        1.2.2 影响堆肥腐熟的理化因素及其腐熟程度评价的研究进展
    1.3 生物有机肥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生物有机肥的概念
        1.3.2 生物有机肥的作用
        1.3.3 生物有机肥的应用现状
    1.4 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机制研究技术概述
        1.4.1 植物非生物胁迫概述
        1.4.2 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药品
        2.1.3 试验仪器
        2.1.4 培养液
    2.2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研究
        2.2.1 牛粪高温堆肥试验设置
        2.2.2 堆肥物料理化性质的测定
    2.3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光谱学特性
        2.3.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3.2 光谱学测定样品液的制备
        2.3.3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2.3.4 荧光光谱的测定
    2.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的研究
        2.4.1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与配方优化
        2.4.2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的测定
    2.5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效果的研究
        2.5.1 大豆苗期盆栽试验
        2.5.2 大豆幼苗表型及根、叶片亚微结构的观察
        2.5.3 大豆幼苗及土壤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
        2.5.4 生长指标的测定
        2.5.5 大豆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2.5.6 大豆幼苗叶片光谱学特性的测定
    2.6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大豆幼苗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特性的研究
        2.6.1 大豆幼苗叶片总RNA提取
        2.6.2 转录组测序
        2.6.3 序列统计分析
        2.6.4 功能注释分析
        2.6.5 表达差异分析
        2.6.6 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分析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
        3.1.1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3.1.2 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3.1.3 堆肥过程中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变化
        3.1.4 堆肥过程中挥发性固体物质和灰分的变化
        3.1.5 堆肥过程中C/N的变化
        3.1.6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3.1.7 堆肥过程中腐殖酸类物质光密度E465/E665值的变化
        3.1.8 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碳的变化
        3.1.9 堆肥过程中发芽指数的变化
        3.1.10 腐熟指标相关性分析
    3.2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光谱学特性
        3.2.1 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
        3.2.2 堆肥过程中物料的荧光光谱特性
        3.2.3 堆肥过程中物料的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特性
        3.2.4 光谱参数多元统计分析
    3.3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
        3.3.1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配方的单因素试验
        3.3.2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配方的D-优化混料设计试验
        3.3.3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配方成分的相互作用对阿特拉津去除效果的影响
        3.3.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最优配方的优化与验证
        3.3.5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果
    3.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效果
        3.4.1 大豆幼苗生长特性的变化
        3.4.2 大豆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3.4.3 大豆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3.4.4 大豆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4.5 大豆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3.4.6 大豆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4.7 大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4.8 大豆叶片光谱学特性的变化
        3.4.9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去除大豆幼苗盆栽土壤中阿特拉津的效果
    3.5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大豆幼苗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特性
        3.5.1 测序数据质量统计
        3.5.2 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3.5.3 基因表达量分析
        3.5.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5.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3.5.6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富集分析
        3.5.7 差异表达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3.5.8 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验证
4 讨论
    4.1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及腐熟度
    4.2 牛粪高温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光谱学特性
    4.3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去除土壤中阿特拉津效果
    4.4 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大豆幼苗对阿特拉津胁迫的生理响应
    4.5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农业废弃物概况
        1.2 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带来的危害
        1.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 农业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畜禽废弃物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2.1 堆肥原理
        2.2 堆肥工艺及其控制
        2.3 好氧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
    3.堆肥过程中含氮有机物转化机理
        3.1 堆肥过程中含氮有机物转化机理
        3.2 堆肥化过程中氮素损失
        3.3 影响堆肥化过程氮素损失的因素
        3.4 影响堆肥化过程NH_3挥发的因素
        3.5 NH_3挥发的阻控
    4.研究目的和意义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
    5.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试验区概况
    2.试验设计
    3.试验样品采集
        3.1 固体样品采集
        3.2 气体样品采集
    4.测定指标及方法
    5.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中NH_3挥发的影响
    1.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变化
    2.不同C/N比处理总氮损失率
    3.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NH_3挥发
    4.不同C/N比值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
    5.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pH值变化
    6.不同C/N比好氧堆肥过程中铵态氮含量变化
第四章 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中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1.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有机氮含量变化
    2.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酸解有机氮含量变化
    3.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酸解有机氮组分含量变化
        3.1 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
        3.2 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酰胺态氮含量变化
        3.3 不同C/N比好氧堆肥中氨基糖态氮含量变化
第五章 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进程的影响
    1.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种子发芽指数变化的影响
    2.不同C/N比堆体养分含量变化及成品技术指标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1、讨论
    2、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附件

四、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高温堆肥化处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调理剂对2种沉水植物好氧堆肥腐熟效果的影响[J]. 任胜男,刘玲,郭小平,王洪杰,宋晖,马原,赵家楠.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 [2]超高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其理化性质研究[J]. 王艳成,黄升日,董微巍,申鹏飞,朴春香.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3]浅议西藏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J]. 刘国一,普布贵吉,谢永春,张华国. 西藏农业科技, 2021(04)
  • [4]好氧堆肥技术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J]. 曹哲统,冷治涛,杨远文,孙长征,肖士军,郭宪峰. 中国乳业, 2021(11)
  • [5]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堆肥中氮素转化及N2O释放的影响[J]. 何明浩,徐超,李兵,胡甜甜,石志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1(06)
  • [6]城郊区果蔬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J]. 秦玉,李慧莉,徐圣君,郑效旭,侯德印.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7]堆肥工艺对市政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的影响研究[D]. 张爱生.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8]猪粪添加对尾菜堆肥过程的影响及有机肥种类肥效研究[D]. 贾森.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9]新型功能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及其缓解黑土中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幼苗胁迫的机制[D]. 陈玉坤.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10]不同C/N比对好氧堆肥过程中NH3挥发损失及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的影响[D]. 周海瑛. 甘肃农业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有机固废好氧高温堆肥处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