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适用辽东”与朝臣冲突考证——兼论孙权的统一心愿与实践

孙权“适用辽东”与朝臣冲突考证——兼论孙权的统一心愿与实践

一、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李骁衡[1](2020)在《汉至唐时期东北地方政权的军事活动与政局演变 ——以高句丽为中心》文中认为军事活动,是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的一种交往方式。本文以军事活动为中心,探讨汉代至唐代东北地区各地方政权的对外交往及其互动关系,以期从东亚整体视域的角度,对东北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及西部蒙古高原地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只有从更为全局性的视角,从各区域联系互动的角度,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东北地区及其周边历史的演变进程,才能更好理解“中国”一体多元的国家建构,及东北地区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轨迹。本文以军事活动与交往为切入点,在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演变的历史背景下,对汉朝至唐代,东北地区地方政权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进行解读,以进一步厘清东北地区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角色与意义。本文大致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第一,汉代的东北经营与周边政治局势主要探讨了汉朝建立后,与匈奴的军事冲突,及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汉朝采取了“断匈奴左右臂”的策略,对北方少数民族进行打击。在东北地区,重点通过对卫满朝鲜的收服、设立乐浪等四郡等经营活动,有效地稳定了东北局势,也对北方匈奴的发展,从侧面予以了牵制与遏制。第二,高句丽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北与周边主要探讨了在中原王朝陷入分裂状态下,东北地方政权的变化,尤其是高句丽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互动演变。重点针对“郊豕逸问题”、“崔理乐浪问题”、“毋丘俭击高句丽问题”、“冉牟墓志问题”、“好太王碑问题”等进行考察与解读。第三,隋唐时期的东征与东北地方政权的更替主要探讨了突厥的衰落对东北地方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东北地方政权高句丽在与隋朝、唐朝的军事活动,逐步发展及其覆灭的历史过程,揭示出这一地区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下,多方的政治博弈、军事冲突的基本状况,及东北亚区域秩序格局的演变脉络。

徐光明[2](2020)在《乾纲独断下的自卑与无奈——孙权郊祀新论》文中研究表明孙吴嘉禾元年的郊祀事件,君臣之间就此事反复往来讨论数次,最终孙权乾纲独断,否决臣下的提议,郊祀未能成行。孙权与群臣的郊祀之论,涉及地理、身份、经典三个层面,其中不无群臣与孙权矛盾纠葛,逢迎回避的心理斗争。这场郊祀之论的直接诱因是公孙渊称藩事件,引发孙吴君臣间各自为营的政治考量,反映出君臣之间存在的文化与政策差异。孙权对郊祀事件的冷淡处理,根本原因在于孙氏出身低微和江东偏安的现实,折射出孙吴政权合法性、正当性欠缺的历史事实。

张寅潇[3](2019)在《从吴蜀“交分天下”看孙权的战略构想》文中指出孙权称帝后与蜀国订立的盟约是吴、蜀两国基于双方共同利益而约定的攻守同盟,盟约不仅规定了两国的共同目标和军事义务,而且对曹魏领地也进行了事先分割。作为吴蜀"交分天下"的主导者,孙权却舍弃相对富庶的兖州,而将地处边远的幽州划归己有,试图以其地出产的良驹弥补自身骑兵不足的短板,同时,也为避免日后陷入被蜀国包围的不利局面。而在对司州的划分上,孙权主动将大部分领地让与蜀国的做法实则以退为进,希冀借助函谷关的天然屏障封锁西侧蜀军,从而保证东部战场的顺利进行。孙权在与蜀国"交分天下"时的良苦用心,充分显示了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王长印[4](2018)在《两汉魏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文中指出两汉魏晋时期,东北地区主要生活有匈奴、乌桓、鲜卑、夫余、高句丽、挹娄、“靺鞨”及汉等民族。期间,中央(中原)政权出于卫边考虑、东北民族因为发展需要,双方间以及东北民族内部间发生了诸多战争,史料对其多有记载。本文以历史文献学为基础,相关中外史料为依据,将史学考证、文献校勘及考古相结合,辅以历时性与共时性、归纳与演绎、边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边疆史地等角度对汉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展开客观研究,期望通过具体战争事件体现汉晋东北战争概貌和以详尽史料探求本地区军事价值发展趋势。本文开篇为导论,以其对此次研究的依据、方法、相关概念进行介绍,综述两汉魏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的研究现状,通过原因与意义等章节阐明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价值所在。主体部分,将汉晋时期东北战争划为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五章进行研究:第一章西汉时期史料所记之东北战争,主要包括:刘邦平臧定卢、武帝攻匈灭卫、新莽与高句丽之冲突、高句丽大武神王北征夫余。第二章东汉时期史料所记之东北战争,主要包括:东汉初刘秀定渔阳、东汉三定乐浪、祭肜镇辽东、曹操北击三郡乌桓、尉那岩城之围、建光元年汉丽之战、耿临等三征高句丽。第三章曹魏时期史料所记之东北战争,主要包括:田豫阻轲比能侵东部素利之战、魏明帝三征辽东、毋丘俭征高句丽。第四章西晋时期史料所记之东北战争,主要包括:慕容廆扰乱东北、段部鲜卑参战中原、高句丽“西进南拓”之过程。第五章东晋时期史料所记之东北战争,主要包括:棘城之战、慕容仁之乱、慕容皝平段却赵、慕容皝征高句丽、慕容皝并灭宇文、慕容垂定幽平二州、后燕为北魏所迫退保平州、高句丽与后燕争夺辽东、高句丽与百济之系列战。其中,每章第一节为背景简介,二至四节从战前关系、战前局势、军力对比、交战原因、战争过程、战后措施和战后局势等角度对东北主要战争事件进行研究。文尾为结语。目前,学界对东北古代战争进行系统研究者较少,《两汉魏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失。两汉魏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往来纷繁,其性质很难统一而论,相对而言由中央政权发起的战争多具有正义性——主要目的是卫边,东北民族发起的战争多是非正义的——主要目的是并土掠民以自实,但高句丽和鲜卑助汉魏定边等战则又具正义性,三郡乌桓助袁抗曹、公孙氏兵联孙吴、段部参战中原、慕容氏建立前后两燕之系列战又具有争霸性质。这一时期,东北的军事价值呈曲线式上升,战争主要集中于东北南部一线,其中南线之中南军事价值在东晋时方与西南并重,二者对南线军事地位的提升起主导作用,东南军事价值虽至东晋末时有所提升但终不能与前二者相较,辽东于东汉时正式成为各方控制东北的战略节点。在东北民族的推动下,东北各县郡境盈缩不定,边疆内地化影响呈扩大趋势。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力争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熟练的运用基础理论和知识去解决问题,以期做到思路层次清晰、分析正确、概括全面、史料取舍恰当、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论证严密和对历史发生过程描述准确。在坚实的文献查阅和积累的基础上,在保证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扎实和学术质量高的前提下,本文得出了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论。当然,该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因欲兼具历史普及功能而致每章第一节偏重知识介绍,其并未对汉晋东北小规模战争进行全面梳理、对异议问题缺乏考证、文献学和史学结合仍欠妥当、考古资料和国外文献仍需补强,如果能够在史实考证上更有心得的话,该论文会显得更为丰厚一些。

韩旭[5](2017)在《孙吴嘉禾元年郊祀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孙吴朝廷嘉禾元年郊祀一事,在礼仪之争的表象下,实则是孙吴君臣之间文化背景、政治观念、国家路线等方面异见的一次冲突和外化。郊祀终因孙权一人反对无疾而终,表明礼仪规制建设与统治者个人好恶密切关联。郊祀之争是孙吴皇权与士族势力的一次角逐,反映了六朝时期政治发展变化的特点。

王安泰[6](2016)在《“恢复”与“继承”:孙吴的天命正统与天下秩序》文中研究指明汉末建安年间,孙策与继位的孙权皆以匡复汉室为号召,至曹丕、刘备相继称帝之际,孙权回避了从汉或从魏的选项,选择在短暂臣从曹魏后继续维持现状。其后孙权终于称帝,但仍无法建构与汉朝的五德次序连结,遂着重于天命、祥瑞与谶纬等方面的论述。另一方面,孙权借由与蜀汉的结盟,名义上继承了汉朝的天下,至孙晧时更进一步将地方长官与诸侯安置于境外各处,以象征孙吴是天下唯一的正统。

刘春雨[7](2014)在《论孙权的统一策略》文中认为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对内发展农业生产、镇抚山越、占有荆州、举贤任能、重视人才,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对外则与蜀联盟、联络辽东、北攻曹魏等等,企图实现对全国的统一。从统一策略的角度,对孙权的统一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客观的探讨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孙吴政权的认识和了解。

崔浩[8](2009)在《建国以来六朝军事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公元三至六世纪的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立国南方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相继以建康(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时称建康,本文统称建康)。六朝时期,战乱纷繁。本文现将建国以来,六朝军事的研究状况、主要成果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综述如下:

张承宗[9](2006)在《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读王永平着《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文中研究表明

王永平[10](2004)在《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嘉禾元年、二年间(232、233),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一度称藩于孙吴,孙权遣使万人浮海至辽东,封渊为燕王,然渊突然反目,致使孙吴使团"灭绝不反"。孙权此举意在笼络辽东,寻机攻击曹魏,反映其称帝后急于统一全国的心态。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故此,孙吴儒学朝臣进行了激烈的抗争,表明士大夫阶层与孙权在政治观念、军事战略诸方面的深刻分歧。

二、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汉至唐时期东北地方政权的军事活动与政局演变 ——以高句丽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综述
        1.高句丽的周边关系与军事活动
        2.好太王碑问题
        3.高句丽历史的史源与史事问题
        4.海外研究情况概述
    二 研究视角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汉代的东北经营与周边政治局势
    第一节 汉匈冲突与汉朝的经营战略
        一、秦及汉初的匈奴、百越之征
        二、断匈奴右臂:汉朝对西域的战略经营
    第二节 断匈奴左臂:汉王朝的东北经营
        一、卫满朝鲜的覆灭
        二、高句丽的建“国”传说
    第三节 匈奴衰落与东北周边政治格局的变动
        一、匈奴的衰落
        二、汉王朝封贡体制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高句丽的兴起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北局势
    第一节 中原王朝鼎革背景下高句丽的诞生
        一、高句丽纥升骨城的建立
        二、高句丽迁都国内
        三、高句丽与扶余的矛盾冲突
    第二节 高句丽与鲜卑扶余的军事活动
        一、扶余的衰落
        二、高句丽与周边力量的军事纷争
        三、高句丽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军事活动
    第三节 高句丽的周边军事拓展
        一、高句丽在两晋时期的军事活动
        二、高句丽在晋末时期的军事活动
        三、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的军事活动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东征与东北地方政权的更替
    第一节 突厥衰落对高句丽影响
        一、突厥的兴起与分裂
        二、隋文帝与高句丽的冲突
    第二节 唐朝的东征
        一、突厥的覆灭及对高句丽影响
        二、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的原因
        三、隋炀帝的辽东征讨
        三、唐太宗的辽东征讨
    第三节 高句丽覆灭背景下的海东地区
        一、唐高宗时期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军事活动
        二、唐朝与新罗的军事活动
        三、后东突厥复起对东北及周边政局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原始典籍
    (二)学术着作
    (三)学术论文
    (四)海外研究着述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情况

(2)乾纲独断下的自卑与无奈——孙权郊祀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嘉禾元年君臣郊祀之论
    (一)文本解读
    (二)文本推论
二、君臣矛盾与政权合法性
    (一)君臣矛盾的导火线:公孙渊称藩事件
    (二)孙吴政权合法性问题
三、结语

(3)从吴蜀“交分天下”看孙权的战略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吴蜀约盟的历史背景与内容
二、“舍兖取幽”与“经略辽东”
三、以退为进的“割土守关”
三、结语

(4)两汉魏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原因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依据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之界定
第一章 西汉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
    第一节 西汉起止时间、东北二至、各相关民族及政权
        一、西汉、新莽、更始政起止时间及兵制
        二、西汉时期东北之西、南二界
        三、西汉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
    第二节 刘邦两定燕国
        一、刘邦亲定燕王臧荼之乱
        二、樊哙与周勃平定卢燕之乱
    第三节 汉武帝两定东北
        一、武帝北击匈奴左贤王部
        二、武帝征定卫氏朝鲜
    第四节 西汉末年高句丽在东北东南部之系列战
        一、新莽与高句丽之冲突
        二、高句丽大武神王北征扶余
    小结
第二章 东汉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
    第一节 东汉起止时间、东北二至、各相关民族及政权
        一、东汉起止时间及兵制
        二、东汉时期东北之西、南二界
        三、东汉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
    第二节 东汉三定东北
        一、定渔阳彭宠之战
        二、三定乐浪
        三、祭肜镇辽东
    第三节 曹操北击三郡乌桓
        一、曹氏与乌桓战前关系
        二、战前形势
        三、曹操征三郡乌桓的原因
        四、战前准备、交战过程及战后措施
        五、战后形势
    第四节 东汉与高句丽之系列战斗
        一、尉那岩城之围
        二、建光元年之战
        三、耿临、公孙度、公孙康三征高句丽之战
    小结
第三章 曹魏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
    第一节 曹魏起止时间、东北二至、各相关民族及政权
        一、曹魏起止时间及其兵制
        二、曹魏时期东北西、南二界
        三、曹魏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地方政权及大时局
    第二节 田豫阻轲比能侵东部素利之战
        一、双方关系及战前形势
        二、交战原因、战争过程及战后措施
        三、后期形势
    第三节 魏明帝三征辽东
        一、双方关系、战前形势、交战原因及战前准备
        二、战争过程
        三、战后措施及形势
    第四节 毋丘俭征高句丽
        一、战前关系、形势及交战原因
        二、毋丘俭征高句丽战争过程详考
        三、战后措施及形势
    小结
第四章 西晋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
    第一节 西晋时期东北主要边郡、民族及地方政权
        一、西晋起止时间
        二、西晋时期东北之西、南二界
        三、西晋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
    第二节 慕容廆扰动东北
        一、战前关系及形势
        二、慕容廆发动战争的原因、过程及战后措施
        三、后期形势
    第三节 段部鲜卑参战中原
        一、双方关系、前期形势及参战原因
        二、段部参战过程
        三、后期形势
    第四节 高句丽“西进南拓”之过程
        一、战前关系及形势
        二、高句丽侵边过程
        三、后期形势
    小结
第五章 东晋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
    第一节 东晋时期东北主要边郡、民族及地方政权
        一、东晋起止时间及兵制
        二、东晋时期东北之西、南界
        三、东晋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
        四、燕、赵、秦、北魏等之十六国兵制
    第二节 前燕兴亡之系列战争
        一、棘城之战
        二、慕容仁之内争
        三、慕容皝平段却赵
        四、慕容皝征高句丽
        五、慕容皝并灭宇文
    第三节 后燕兴亡之系列战争
        一、慕容垂定幽平二州
        二、后燕为北魏所迫退保平州
        三、高句丽与后燕争夺辽东
    第四节 高句丽与百济之系列战
        一、战前双方关系、半岛形势及高句丽南拓原因
        二、高句丽与百济乐浪相战之过程
        三、后期形势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附图一
附图二
附三 主要战事年表

(5)孙吴嘉禾元年郊祀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郊祀与儒学
三、郊祀与统一之志
四、郊祀与内部矛盾
五、结语

(6)“恢复”与“继承”:孙吴的天命正统与天下秩序(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孙权的第一次抉择:从汉或从魏
三、孙权的第二次抉择:继承汉室或恢复汉室
四、孙晧在蜀魏灭亡之际的抉择
五、结语

(7)论孙权的统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巩固在江东的统治
二、举贤任能, 重视人才
三、征讨山越, 增加兵源、税源
四、重视农业, 关心百姓疾苦
五、占有荆州
六、与蜀结盟
七、拉拢辽东, 夹击曹魏
八、进攻曹魏
九、结语

(10)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嘉禾二年孙权“报聘辽东”及朝臣的抗议
二、孙权“报聘辽东”之潜在动机及其与朝臣斗争之性质

四、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至唐时期东北地方政权的军事活动与政局演变 ——以高句丽为中心[D]. 李骁衡.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乾纲独断下的自卑与无奈——孙权郊祀新论[J]. 徐光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01)
  • [3]从吴蜀“交分天下”看孙权的战略构想[J]. 张寅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03)
  • [4]两汉魏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D]. 王长印.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1)
  • [5]孙吴嘉禾元年郊祀考[J]. 韩旭.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6]“恢复”与“继承”:孙吴的天命正统与天下秩序[J]. 王安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7]论孙权的统一策略[J]. 刘春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8]建国以来六朝军事研究综述[A]. 崔浩. 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9]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读王永平着《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J]. 张承宗.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 [10]孙权"报聘辽东"及其与朝臣之冲突考论——兼论孙权的统一愿望及其实践[J]. 王永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06)

标签:;  ;  ;  ;  ;  

孙权“适用辽东”与朝臣冲突考证——兼论孙权的统一心愿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