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池截流标准初探

沉沙池截流标准初探

一、沉沙池拦截标准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张斌[1](2021)在《干旱区多沙河流引水续灌沉沙排沙池一体化设计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针对我国塔里木河上游南疆地区灌溉引水含沙量大、严重影响灌区渠系正常供水等问题。通过在一维流超饱和输沙法基础上对连续式沉沙池计算方法进行理论修正和优化,提出了一种干旱区多沙河流引水连续灌溉-沉沙-排沙池一体化改进设计方法。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5%;随着连续沉沙池段的增加,其相对误差减少;随着灌溉引水流量和含沙量的增加,其相对误差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从而解决目前多沙河流取引水连续沉沙池的沉沙率计算方法误差大问题,消除了多沙河流取引水易造成渠道泥沙淤积影响,有利于保证连续灌溉用水需求,实现了干旱区灌溉引水、减沙、防淤、可持续发展。

宁少雄[2](2021)在《引黄灌溉枢纽水沙调控机制与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受黄河来水来沙量大的影响,引黄灌区泥沙问题愈发严重,干渠、沉沙池淤积严重,灌区输配水利用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灌区工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探究首部枢纽挟沙水流输移与分布规律、沉沙池淤沙时空分布规律,寻求首部枢纽粗颗泥沙临界不淤流速,对减少有害泥沙引入,增长沉沙池使用寿命、提高灌区输配水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尊村引黄灌区首部枢纽为研究区,通过对一级泵站首部枢纽2019年夏灌期泵前黄河口至泵后沉沙池出口7个监测断面测速、测深、测宽、取浑水样,分析了泥沙含量、粒径级配、沉速、启动流速等,研究修正了适用于首部枢纽的挟沙力公式、扬动流速公式;对首部枢纽湖泊型沉沙池12个采样点沿垂向间隔30cm取样,分析了湖泊型沉沙池淤沙时空分布特征;结合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和CFD数值模拟软件对泵站前池水流流态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合前池现状分析造成前池泥沙淤积和输入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进入干渠的泥沙约59.2%为粒径小于0.05mm的细沙、中沙,约40.8%为粒径大于0.05mm的粗沙,悬移质主要由0.006—0.2mm粒径泥沙组成,入渠最大粒径泥沙为3.5mm,引水口断面淤积严重,建议开展清淤工作。(2)入渠泥沙含量与机组流量成正比,在减少入渠泥沙含量的同时需要保证输配水效率,建议单台机组流量控制在7.50m3/s左右时可以有效减少粗沙的引入,从而减少入渠泥沙含量。(3)首部枢纽沉沙池对大于0.05mm粒径的泥沙沉沙效果明显,为了减少粗颗粒泥沙的引入,增加沉沙池的使用年限,缓解干渠淤积,建议黄河口流速控制在0.28m/s以下,引水口流速控制在0.30m/s时最宜。(4)对于泵后干渠段,为了缓解干渠淤积,建议定时冲刷渠道,工业、灌溉用水时,流速控制在0.42m/s最宜,冲刷时流速应不小于2.06m/s,以实现干渠冲淤平衡。首部枢纽悬移质主要以0.006—0.2 mm粒径泥沙为主,干渠悬移质泥沙含量与来水流量呈正相关,泵后淤积与泵前各断面流速、悬移质粒径大小有关。(5)泵站前池数值模拟速度云图、泥沙体积分数云图、速度矢量图与现状相似,较好的模拟还原了前池流态及泥沙淤积分布规律。(6)湖泊型沉沙池具有良好的沉降泥沙效果,设计初沉沙效果最好,现行状态下仍可以较好的沉降大部分大于0.05mm粒径的粗颗粒泥沙,建议机械定期清理湖泊状沉沙池入口及中央。

赵法鑫[3](2021)在《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沉降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泥沙沉降特性开展研究,获得影响截除率的敏感性与显着性因素,并得到了各工况下沉降效果最优的翼片间距、高度、倾角结构参数组合。结合紊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表面负荷、不同翼片夹角时的翼片式沉沙池流场,揭示表面负荷及夹角改变对流场特征的影响。(1)不同类型沉沙池沉降特性对比试验表明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沉降效果最优:翼片式斜板沉沙池在表面负荷32~56m3/h·m2时截除率明显高于普通沉沙池和斜板沉沙池,表面负荷继续增大,三者效果逐渐相近。二次悬浮逃逸试验表明翼片式斜板沉沙池的泥沙再悬浮逃逸量最少,表面负荷<48m3/h·m2时,普通沉沙池的逃逸量约是斜板与翼片式斜板沉沙池的1.5倍,表面负荷>56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沙池的逃逸量约为普通沉沙池的60%。基于理想沉沙池假设,对三种沉沙池最大处理能力进行对比,证明翼片式斜板沉沙池处理能力优于其他两种沉沙池。(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主要影响因素:表面负荷≤24m3/h·m2时,截除率的敏感因素和显着性因素均为翼片间距;表面负荷>24m3/h·m2时,敏感性因素和显着性因素均为翼片高度。翼片倾角不是截除率的敏感因素与显着性因素。基于投影寻踪回归模型确定影响因子对截除率贡献权重系数由大到小为:表面负荷,翼片间距,翼片高度,并得到不同结构参数组合下截除率预测结果。(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表面负荷及夹角改变均会影响池内流场分布:不同表面负荷下池内均存在主流区、涡流区和环流区。主流区流速方向与主流相同,环流区内为顺时针环流,且环流区流速始终低于主流区,约为主流区的1/3~1/5。各区流速均随表面负荷增大而增大,但环流区增幅远大于主流区,主流区的迹线由直线变为曲线,部分迹线指向翼片槽内,破坏了环流区流态。翼片槽内迹线切线方向向外指向主流区,环流区泥沙被带入主流区随水流溢出,降低了截除率。表面负荷增大时将夹角改为75°能改善翼片槽内流态,使其仍能具备高效沉降泥沙的流场特性。

金莎[4](2020)在《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是平衡各山区降雨分布不均,提升山区降雨利用率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造成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生产建设项目之一。本研究以关岭自治县戈林水库工程为例,通过主体资料收集及实地踏勘,分析研究区工程布置及项目组成,划分防治分区,结合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工艺、扰动特点、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植被等情况,分析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计算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明确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根据水土流失特征,布设相对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明确水土保持防治重点。得出结论如下:(1)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一般由大坝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供水工程区、交通道路区、料场区、渣场区、附属系统区、专项设施改(复)建区及水库淹没区组成。(2)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建设期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为大坝工程区和供水工程区,其次为渣场区、料场区和交通道路区,最后为施工生产生活区、附属系统区和专项设施改(复)建区,水土流失防治应优先防治水土流失严重区域。(3)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护体系主要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组成。(4)不同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特征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侧重点不同。大坝工程应侧重于施工期临时堆放土石方的临时防护;输水管线应侧重于管道安装结束后植被及耕地功能的恢复;渣场区应同时注重堆渣上游来水的拦截、下游渣体的拦挡以及渣面的植被及耕地功能的恢复,料场区应注重开采边坡的防护;交通道路应注重开挖上游来水的拦截及占用植被及耕地功能恢复;施工生产生活区、附属系统区及专项设施改(复)建区则应注重场区使用结束后的植被恢复。

赵法鑫,李琳,杨力行,郑祖国[5](2020)在《基于正交试验的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截除率研究》文中提出为探究翼片式斜板沉沙池结构参数对截除率的影响,并获得截除率最优时结构参数组合,选取翼片间距、翼片倾角、翼片高度三个因素,在不同表面负荷工况下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敏感性与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表面负荷≤24 m3/(h·m2)时,截除率敏感因素与主要显着性因素为翼片间距,表面负荷>24 m3/(h·m2)时,截除率敏感因素与主要显着性因素为翼片高度。应用投影寻踪回归(PPR)法建立了截除率的仿真计算模型,确定出各影响因子对截除率贡献权重系数由大到小为:表面负荷,翼片间距,翼片高度。通过PPR模型可得到不同表面负荷下截除率最优时的结构参数组合建议。研究结果对优化翼片式斜板沉沙池结构,提高截除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峰利[6](2020)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文中认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便了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最常见的是弃渣松散堆积体的坍塌、坡面溜渣、对沿线水系的影响等。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为例,对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进行研究。首先,了解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然后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项目区工程设计总体布局、设计确定依据,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开展研究区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路基及隧道工程区、弃渣场和桥涵工程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满足规范要求。从水保角度分析,本研究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能达到方案防治目标要求,至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约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约为97%,拦渣率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约为1.1,林草植被恢复率约为99%,林草覆盖率约为53.4%。结论表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既能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现象,并且对沿线景观有很好的改善,与周边的环境更加协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苏媛[7](2020)在《关中涝池恶化水质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技术初步探究》文中提出涝池是北方干旱地区农村低洼地处蓄积雨水的一项水土保持工程,在发挥其固沟保塬等水土保持效能的同时,也能为所在区域提供稀缺的湿地景观。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项集雨工程的兴起,限制了其传统功能的发挥,削弱了涝池的存在价值,再加上其水体封闭、水位较浅和面积较小,管理上的缺失和外来污染物的侵入,致使其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现存涝池大多数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甚至被废弃的现象。2016年以来,陕西省水利厅将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与整治纳入全省“十三五”水土保持规划,但新建与整治涝池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水体黑臭反复的现象。据调查,位于关中地区的杨凌示范区周边地区新建和修复的涝池水体黑臭率已达46%,这些现象既制约着农村社会发展,又致使农村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从根本上了解涝池水体恶化的原因和其变化规律,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开展修复整治工作,迫在眉睫。本研究针对涝池整治修复过程中及先前存在的水体黑臭问题,以杨凌区周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涝池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关于污染水体的评价、分析和修复的研究成果,在明晰涝池建造类型和污染源头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导致水质恶化的因素,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净化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调查研究表明,研究区涝池水体水质均为地表水劣V类,污染程度不一,污染物主要以氮类化合物为主,污染物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养殖场废水、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汇流,实施涝池池底防渗以及配置污水处理设施对于改善涝池水环境状况较为重要,此外辅以内源水体的相关修复及管护措施,水体改善效果将会更好。(2)试验条件下,斜板能显着减少泥沙中的悬浮物,当放水流量较小(放水流量为25L/min时,沉沙池长度为1m),斜管沉沙池和普通沉沙池沉沙效率并无明显差异,且随着池长的增加也无明显变化;当放水流量较大时(放水流量为95L/min和160L/min),斜板沉沙池在不同池长条件下沉沙效率总体高于普通沉沙池;斜管沉沙池较普通沉沙池在高含沙水流中对不同池长、不同放水流量下大于0.01mm的粗颗粒去除效果好,斜板沉沙池特殊的结构和放置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流流速,能有效将粗颗粒和悬浮物沉积在沉沙池内。(3)美人蕉、水菖蒲、西伯利亚鸢尾对水体中总氮均表现出较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高达56.37%,对NH3-N平均去除率高达73.87%,美人蕉组和水菖蒲组去除NH3-N的主要途径为氨的挥发、根系吸收和硝化反应,西伯利亚鸢尾组NH3-N的主要去除途径是氨的挥发和硝化反应,而对照组NH3-N去除率高达60.55%的主要原因是氨的挥发;3种植物浮床组中NO3-–N浓度变化主要与各试验组中水体的硝化反应程度及植物吸收效率的差异性有关。美人蕉组和水菖蒲组对2种污染源水体中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5.42%和58.32%,去除效率远大于对照组(15.57%),而西伯利亚鸢尾组在试验结束时水体TP浓度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3种植物中,水菖蒲适用于点源和面源污染类型水体的净化,美人蕉因根系发达在重度污染水体中腐烂产生二次污染,不适宜点源污染源污染水体的净化,西伯利亚鸢尾在两种污染源水体中因生长适应性差,不适宜作为修复涝池污染水体的浮床植物推广。(4)不同投加浓度的化学试剂对水体污染物及其他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氧化钙来说,其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的原理和过氧化钙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过氧化钙是强氧化剂,它与水反应产生氧气,能够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有改变水体微环境,增强好氧微生物活性,促进水体硝化反应的效能,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强氧化性的过氧化钙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于氧化钙,而且其净水效益超过氧化钙,单价仅为20RMB/kg左右。

冯水龙[8](2020)在《城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城市居住人口大幅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扰动、破坏了城市水土资源,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大幅增加的城市人口对住房需求不断增多,导致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建设项目急剧增加,大量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在城市市区及其周边开工建设,房地产建设逐渐成为主要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房地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占压、扰动和破坏城市原有地形地貌、土地及植被,改变项目建设区域及其周边水土资源的自然平衡状态,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仅会危及项目本身的建设施工安全,而且会给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环境、城市防洪安全及城市生态景观造成极大危害和破坏。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逐渐成为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重点。本文针对城市房地产建设项目,在介绍分析房地产建设项目建设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总结了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环节、水土流失时空分布、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和时段等。通过调查勘测房地产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按照分期分区防治的理念,对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根据防治区划分结果和防治措施界定结果,分区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构建了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组成的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给出了防治措施布置图和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对临时防护措施、表土保护措施、土地整治措施和降水蓄渗措施进行了典型设计,论述了设计理念、理论和技术,给出了措施典型设计图。以宁波市孝闻巷地块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概况,在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和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设计,并参照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析了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经分析,水土保持设计的各项措施实施后,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0.8908hm2,林草植被建设面积将达到0.2675hm2,可减少水土流失流量273.31t,6项防治指标,除项目不涉及表土保护率外,其余各项防治指标,水土流失治理度达100%,土壤流失控制比达1.7,渣土防护率达99%,林草植被恢复率达100%,林草覆盖率达30.03%,均达到了一级标准下的防治指标值目标要求,项目水土保持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本研究旨在为城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指导,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和防洪安全以及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杨文涛[9](2020)在《新疆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和运行管理,通过实际的案例对设计和管理进行分析。首先对工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和改进进行阐述,最后对运行管理的经验加以分析,以期为其它地区提供参考。

明特[10](2019)在《引黄灌区高含沙水农田非全流过滤装置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中黄河水流量大、含沙量大难以低成本过滤的问题,对引黄高含沙水农田非全流过滤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试验对比的方法,设计了“非饱和土壤水+地埋竖直过滤式(V)”、“非饱和土壤水+地埋水平过滤式(L)”、“非饱和土壤水+辐射井过滤式(R)”、“饱和土壤水+渗水井过滤式(S)”四种不同的非全流过滤装置方案,对以黄河水为水源的高含沙非全流过滤效果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为引黄灌区高含沙水农田非全流过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土柱实验得出了在不同水头条件下的试验区土壤入渗规律,得到了适宜农田条件下引黄灌区高含沙水非全流过滤装置试验的最优水头。以试验区引黄灌区唐徕渠渠脚附近农田土壤为入渗对象,设计了 20cm(H20)、57.5cm(H57.5)、95cm(H95)三个不同水头,进行了定水头土柱入渗实验。实验得出:不同水头下湿润锋的运移速度不同,但是都遵循指数为正的幂函数关系规律,由大到小依次为H95>H57.5>H20。累积入渗量和累积入渗率与水头成正比例关系,但是当水头增加到57.5ml继续增加水头时,累积入渗量和累积入渗率的增长速度降低。水分入渗时土壤含水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迅速上升阶段、缓慢上升阶段、稳定阶段。三种方案渗出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H95>H57.5>H20,分别为 146.46 ml、258.83ml、305.83ml,H57.5 比 H20 增加 76.72%,H95比H20增加108.81%,但是H95比H57.5出水量仅增加18.16%,说明随着蓄水水头的增大,出水量也相应增大,但当蓄水水头增加到57.cm后继续增加时,出水量增长趋势变小。(2)通过田间试验得出了微灌高含沙水不同非全流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并筛选出最优方案。设计了“无砂混凝土管+针刺无纺布+石英砂+土壤”的非饱和土壤水“地埋竖直过滤式(V)”、“地埋水平过滤式(L)”、“辐射井过滤式(R)”以及饱和土壤水“渗水井过滤式(S)”四种不同的布管方式,在定水头20cm水头的条件下,对引黄灌区唐徕渠高含沙水进行非全流过滤装置试验,结果表明:四个方案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出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S>R>L>V,分别为0.1376m3·(h·m)-1、0.0311 m3·(h·m)-1、0.0227 m3·(h·m)-1、0.0156m3·(h·m)-1,渗水井过滤式为滤水最优方案。当V、L组试验进行到50h,R、S组进行到70h时,滤出水中的含沙量均低于0.4kg/m3,并且随着试验的进行,含沙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最大泥沙粒径为0.112mm,且粒径大于0.1mm的仅占0.077%,能够满足滴灌对水质的要求。综上所述,渗水井过滤式处理采用了防渗漏处理,置换透水性好的沙土为过滤介质,出水量达0.1376m3 ·(h·m)-1,为成本较低、易于推广的最优过滤装置方案。

二、沉沙池拦截标准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沉沙池拦截标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干旱区多沙河流引水续灌沉沙排沙池一体化设计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模型设计及工作原理
    1.2 模型沙的选取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连续性沉沙池沉沙理论分析
    2.1 沉沙池沉沙率基本公式
    2.2 池段分组沉沙率
    2.3 工作段分组沉沙率
    2.4 大于某粒径级的总沉沙率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池段分组沉沙率
    3.2 工作段分组沉沙率
    3.3 大于某粒径级的总沉沙率
4 讨论
5 结论

(2)引黄灌溉枢纽水沙调控机制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引黄灌区泥沙分布及输移特性研究
        1.2.2 泵站前池流态研究现状
        1.2.3 沉沙池研究现状
    1.3 拟解决的问题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拟解决的技术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首部枢纽断面监测取样方法
        2.2.2 测速、测深、测宽及采样方案
        2.2.3 沉沙池取样布置与方法
        2.2.4 浑水样处理方法
    2.3 泥沙粒径分析方法
    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第三章 泵站首部枢纽泥沙运移及分布规律
    3.1 首部枢纽测定指标及计算
        3.1.1 监测断面参数计算
        3.1.2 平均含沙量计算
    3.2 泥沙分布特征
    3.3 泥沙输移特性分析
    3.4 典型断面粒径级配分析
    3.5 启动、扬动流速
    3.6 分析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泊型沉沙池淤沙时空分布特征
    4.1 湖泊型沉沙池淤沙分布
        4.1.1 湖泊型沉沙池空间淤沙分布
        4.1.2 湖泊型沉沙池垂向淤沙分析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泵站前池水流流态数值模拟
    5.1 固液两相流模型及控制方程
    5.2 构建模型
    5.3 网格无关性分析
    5.4 求解方案与边界条件
    5.5 求前池水流流场分析
        5.5.1 泵站前池淤积现状
        5.5.2 XZ水相速度云图分析
        5.5.3 XZ泥沙相体积分数云图分析
        5.5.4 XZ矢量图分析
        5.5.5 XZ湍动能云图分析
        5.5.6 XY向湍动能云图分析
        5.5.7 XY泥沙相体积分数云图分析
        5.5.8 XY向水相速度云图分析
        5.5.9 YZ向水相速度云图分析
        5.5.10 YZ泥沙相体积分数云图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沉降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2章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案
    2.1 翼片式斜板沉沙池的结构
    2.2 试验装置
    2.3 试验方案
    2.4 试验工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3.1 表面负荷变化对截除率的影响
    3.2 沉沙池内颗粒运动过程概化
    3.3 不同沉沙池淤沙二次悬浮逃逸试验
    3.4 不同沉沙池处理能力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翼片式斜板结构参数对水沙分离效果影响分析
    4.1 科学试验设计方法介绍
    4.2 不同表面负荷下翼片结构参数对试验结果影响分析
    4.3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模型(PPR)的截除率仿真计算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流场特征数值模拟
    5.1 数学模型
    5.2 计算区域离散及边界条件
    5.3 流场计算数值方法
    5.4 计算工况
    5.5 数学模型验证
    5.6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
        2.1.3 气象
        2.1.4 地形地貌
        2.1.5 地质
        2.1.6 土壤
        2.1.7 植被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技术路线
3 项目组成及防治分区
    3.1 项目组成
    3.2 防治分区
    3.3 本章小结
4 水土流失特征
    4.1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4.1.1 原地表水土流失
        4.1.2 建设期水土流失
    4.2 侵蚀时间
    4.3 土壤流失量
        4.3.1 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
        4.3.2 土壤侵蚀模数取值
        4.3.3 背景土壤流失量
        4.3.4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
    4.4 本章小结
5 水土保持防治技术
    5.1 水土流失防治目的
    5.2 水土保持措施
        5.2.1 措施布设原则
        5.2.2 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技术
    5.3 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案例使用同意证明

(5)基于正交试验的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截除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截除率正交试验简介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材料选择
    2.3 试验方案
    2.4 试验步骤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截除率的各影响因素敏感性与显着性分析
    3.2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模型(PPR)的截除率仿真计算及分析
4 结论

(6)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保持现状
        1.2.2 国内外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工程设计总体布局
    2.1 工程设计确定依据
        2.1.1 工程等级确定依据
        2.1.2 工程规模确定依据
        2.1.3 工程征占地面积确定依据
    2.2 项目概述
        2.2.1 工程地理位置
        2.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2.2.3 工程等级与规模
        2.2.4 工程项目组成
        2.2.5 项目布置
        2.2.6 工程征占地
        2.2.7 土石方平衡分析
    2.3 自然条件概况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质及地震条件
        2.3.3 气象与水文
        2.3.4 土壤条件及植被分布
    2.4 土地利用状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3.1 水土流失特点
        (1)对工程自身安全的影响
        (2)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
        (3)对周边河道水质的影响
    3.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3.3 占地分析
    3.4 施工工艺分析
        (1)剥离表土
        (2)路基工程
        (3)隧道工程
        (4)桥梁工程
    3.5 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
        3.5.1 数学模型法
        3.5.2 类比法
        3.5.3 通用流失方程
        3.5.4 流失系数法
        3.5.5 本工程采用的方法——类比法
    3.6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3.7 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1)对当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对周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3)对沿线水体产生影响
        (4)弃渣对周边的影响
        (5)施工临时设施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4.1 水土流失防治
        4.1.1 防治目标执行标准
        4.1.2 防治责任范围
        4.1.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1.4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4.2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4.2.1 Ⅰ区路基及隧道工程区
        4.2.2 Ⅱ区桥涵工程区
        4.2.3 Ⅲ区互通及附属设施区
        4.2.4 Ⅳ区改移工程区
        4.2.5 V区弃渣场区
        4.2.6 VI区施工临时设施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防治工程设计效益分析
    5.1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5.1.1 六项指标计算过程
        5.1.2 扰动土地整治率
        5.1.3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5.1.4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5.1.5 拦渣率
        5.1.6 土壤流失控制比
    5.2 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关中涝池恶化水质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技术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农村涝池雨水调蓄利用现状
        1.3.2 农村雨水调蓄工程水质影响因素
        1.3.3 黑臭水体水质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1.4 存在问题与不足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内容
        2.1.1 涝池黑臭水体影响因子揭示
        2.1.2 不同结构类型沉沙池沉沙效率实验研究
        2.1.3 三种植物对不同污染源涝池水体净化效率研究
        2.1.4 两种化学试剂对重度污染源涝池水体净化效率研究
    2.2 试验设计
        2.2.1 野外调查
        2.2.2 室外模拟试验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涝池水体污染物特征及水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点涝池基本特征及防护形式
    3.2 涝池水体污染物浓度统计分析
    3.3 基于水质标准指数法的涝池水体水质评价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结构类型沉沙池对沉沙效率的影响
    4.1 不同布置形式的沉沙池沉沙效率
    4.2 不同长度沉沙池沉沙效率
    4.3 不同布置形式下的沉沙池沉积泥沙粒径的分选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种植物对不同污染源涝池水体净化效率的影响
    5.1 植物生长状况
    5.2 水体pH和DO状况
    5.3 水体中总氮及总磷浓度变化
    5.4 水体中硝态氮和氨氮浓度变化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种化学试剂对重度污染源涝池水体净化效率的影响
    6.1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重度污染涝池水体表观现象变化
    6.2 水体pH、DO状况
    6.3 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
    6.4 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城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房地产建设项目建设特点及环境条件分析
    2.1 房地产建设项目建设特点
        2.1.1 房地产建设项目
        2.1.2 房地产建设项目设计特点
        2.1.3 房地产建设项目施工特点
    2.2 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条件
        2.2.1 自然环境条件
        2.2.2 社会经济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与总结
    3.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环节
    3.2 水土流失时空分布
    3.3 水土流失危害
    3.4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和时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构建与设计
    4.1 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
        4.1.1 划分依据及原则
        4.1.2 划分结果
    4.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构建
        4.2.1 防治措施界定
        4.2.2 防治措施布设
        4.2.3 防治措施体系
    4.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4.3.1 临时防护措施
        4.3.2 表土保护措施
        4.3.3 土地整治措施
        4.3.4 降水蓄渗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组成及布置
        5.1.2 施工组织
        5.1.3 工程占地
        5.1.4 土石方平衡
        5.1.5 自然概况
    5.2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
        5.2.1 主体工程选址评价
        5.2.2 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
    5.3 项目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
        5.3.1 水土流失分析
        5.3.2 水土流失预测
    5.4 项目水土保持设计
        5.4.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5.4.2 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
        5.4.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5.4.4 分区措施布设
    5.5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分析
        5.5.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5.5.2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新疆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简介
2 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分析
    2.1 曲线形沉沙池的作用原理
    2.2 曲线形沉沙池的主要结构
    2.3 确定沉沙池的尺寸
    2.4 计算沉沙池的长度和池底横坡
    2.5 沉沙池的冲沙廊道
    2.6 进口导流洞和尾部门槛
    2.7 排沙闸
    2.8 排沙明渠
3 形沉沙池的改进
4 河流曲线沉沙池的运行管理分析
5 结语

(10)引黄灌区高含沙水农田非全流过滤装置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含沙水全流过滤研究进展
        1.2.2 含沙水非全流过滤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区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情况
    2.4 社会与经济
        2.4.1 社会状况
        2.4.2 经济状况
第三章 不同水头农田土壤土柱入渗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测试内容及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湿润锋运移情况分析
        3.3.2 累积入渗量、累积入渗率情况分析
        3.3.3 土壤含水率情况分析
        3.3.4 渗出水量情况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黄灌区高含沙水非全流过滤装置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验测试内容及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规格针刺无纺布拦沙效果分析
        4.3.2 泥沙颗粒运移情况分析
        4.3.3 非全流过滤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分析
        4.3.4 滤水管内累积入渗量、累积入渗率分析
        4.3.5 滤出水量、含沙率以及水中泥沙颗粒粒径分布情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不同水头农田土壤土柱入渗实验研究
        5.1.2 基于农田条件下的不同非全流装置过滤试验效果研究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沉沙池拦截标准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旱区多沙河流引水续灌沉沙排沙池一体化设计试验研究[J]. 李林,张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09)
  • [2]引黄灌溉枢纽水沙调控机制与数值模拟[D]. 宁少雄.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沉降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D]. 赵法鑫.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技术研究[D]. 金莎. 贵州大学, 2020(06)
  • [5]基于正交试验的翼片式斜板沉沙池截除率研究[J]. 赵法鑫,李琳,杨力行,郑祖国.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0(05)
  • [6]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D]. 王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7]关中涝池恶化水质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技术初步探究[D]. 苏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01)
  • [8]城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研究[D]. 冯水龙.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9]新疆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探讨[J]. 杨文涛.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0(04)
  • [10]引黄灌区高含沙水农田非全流过滤装置试验研究[D]. 明特. 宁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沉沙池截流标准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