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CAI系统

课程CAI系统

一、<大学物理>课程CAI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菅朋朋[1](2019)在《机器解答电路题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机器解答是智能化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它旨在研发自动理解和自动求解多模态题目的智能解答算法,使目标题目得到正确的解答。本文从机器解答领域中一个基础题目的解答任务出发,探索和研究一套准确度高、扩展性强的机器解答方法。现阶段的机器解答方法仍然以传统的框架解题法和语义解析法等为代表,这些方法不仅需要设置大量的规则模板来理解复杂多变的题目文本,而且缺乏隐含信息的挖掘,导致题目的解答效率较低。深度学习方法也开始尝试应用于机器解答,但是真正高效的方法却很少。由于机器解答的任务较多,无法通过统一的深度学习框架来实现文本理解、图形理解、关系推理和自动求解等融合学习,且已有的深度学习方法目前不能生成可读的解答过程。因此,本文从机器解答领域的研究现状入手,提出开展机器解答电路题目的方法研究,并围绕题目文本理解方法、电路图形理解方法、自动求解方法和机器解答系统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为了让机器具备对电路题目的智能化解答能力,首先必须实现机器对题目文本的自动化理解。由于题目文本中包含复杂的自然语言情景,而传统的基于语义理解的方法一方面在方法构建时需要设计大量的规则模板,另一方面在文本理解时无法穷尽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且文本理解的结果多以解析树的形式进行表示,限制了进一步的推理和可视化解答。同时,题目文本中往往包含隐含的定理、推论等解题信息,而现有方法缺乏对这些隐含信息的挖掘。因此,本文首先将题目文本的理解过程抽象为关系的抽取过程,并提出了一个既能抽取直陈关系又能抽取隐含关系的自动化题目文本理解方法。该方法结合题目文本中的词性、语义和句法模式构建了句法语义模型,并提出了一种使用句法语义模型抽取直陈关系的算法,该模型使用词性模式代替复杂多变的自然语言描述,使用电路元素和单位等关键字结构作为语义部分,并结合句法模式对直陈关系进行抽取。经研究发现电路定理跟所求的电路元素直接相关,同一电路元素虽然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单位是统一的,因此本文结合电路元素的单位和定理构建了单位定理模型,并提出了一种使用单位定理模型抽取隐含关系的算法。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本文方法不仅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数量,而且有效提升了题目文本理解的能力。由于图形中包含着丰富的解题信息,因此图形理解是机器解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方法主要集中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对电路图形的理解较少。几何图形理解主要是对顶点、曲线和几何结构的分析,其结果多用于几何定理的自动证明,而电路图形理解则通过电路结构对具有方向的电路属性进行分析,其结果多用于电路解答。因为直接理解图形非常困难,所以本文将图形的理解过程抽象为关系的抽取过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抽取的电路图形理解方法。针对串并联电路,通过对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子结构进行分析和收缩形成等效电路,可抽取该过程中的电路关系,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收缩的电路关系抽取算法。然而该算法难以抽取较为复杂的桥接电路中的电路关系,经研究发现通过对电路网孔的搜索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网孔搜索的电路关系抽取算法。这两种算法联合使用组成了电路图形的理解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电路图形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题目理解的效率,扩大了题目理解的范围。自动求解是机器解答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针对现有的机器解答方法缺少对多模态题目进行自动求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既可以求解文本题目又可以求解图文题目的自动求解方法。该方法使用了最新的等价转换原理,将题目的求解过程等价转换为关系的推理求解过程,并提出了基于关系推理的自动求解算法。结合基于关系抽取的题目理解方法,实现了电路题目的机器解答。此外,本文还实现了一个基于机器解答的电路辅导系统,用于验证机器解答效果、提供智能导学服务。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提出了一个既能抽取直陈关系又能抽取隐含关系的自动化题目文本理解方法。该方法由基于句法语义模型的直陈关系抽取算法和基于单位定理模型的隐含关系抽取算法来实现。该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不仅减少了模板数量,而且有效地提升了题目文本理解的效果。(2)提出了一个基于关系抽取的电路图形理解方法。该方法由基于拓扑收缩的电路关系抽取算法和基于网孔搜索的电路关系抽取算法来实现。该方法不仅填补了电路图形理解方法的空白,而且在电路图形的理解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扩大了题目理解的范围。(3)针对现有的机器解答方法缺少对多模态题目进行自动求解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既可以求解文本题目又可以求解图文题目的基于关系推理的自动求解算法,并在实际电路题目的自动求解中取得了良好的求解效果,有效地提升了自动求解的能力和范围。

李希[2](2017)在《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发展,用传统的纸质考试方式组织员工进行入职考试和职位测评考试显得越来越具挑战性,在线考试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适合银行员工进行在线模拟测试、培训和正式考试,在线考试系统是对传统考试方式的有益延伸。因此,按照现代银行对员工考核的需求开发一个功能强大,并且安全稳定,同时兼具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在线考试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管理为研究对象,按照瀑布模型法来设计与开发系统,首先,本文从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管理工作发展背景及现状着手,确定了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通过对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管理系统进行总体概述,并且对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分别进行分析;其次,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对系统的体系架构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细化设计,系统采用B/S结构,本系统构建于J2EE环境,采用了JAVA程序设计语言;通过对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管理核心工作的分析,将系统划分为七大功能模块,利用类图和序列图对这些功能进行设计,对本系统采用的SQL Server2010进行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设计,绘制了E-R图,给出了部分物理结构表设计;最后,在系统需求分析及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实现,对主要功能实现图进行展示,对实现的功能进行介绍,保证了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正常运行。本次设计的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系统实现了银行对员工考试的信息化管理,取代了过去纸质化组织人员考试的方式,减少了纸质试卷的浪费,降低了组织考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银行员工通过本系统可以在线模拟考试,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银行都可以开展考试,检测员工的职业水平。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本系统在设计上考虑还不够全面,没有将题库的内容全部载入,在试卷的设计上缺少试题组成的随机性,同时操作见面应该进一步美化。

陈坚[3](2013)在《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的大爆炸和知识快速更新、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不断增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了它的缺陷和不足。网络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在网络的教学环境里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获取、处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合作的交互性。针对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特色及当前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设计和开发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构造一个生动形象的虚拟课堂,对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状况,在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教育理论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基于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实现方案;进一步地,从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实体关系图研究了平台的应用需求,根据需求分析,设计了包括总体架构,在线学习区、在线测试区及在线讨论区等模块结构的系统架构,并设计了系统的业务流程;最后,详细地设计实现了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和讨论、新闻公告发布、后台管理等各功能子模块,提出了平台的网络发布、调试方法。为满足学习者对塑料模具详细结构的清晰理解,网络教学平台中设计有具有动态拆装演示的三维动画,通过UG软件的装配模块将模具的各个零件移动,利用装配次序回放工具栏记录移动过程并导出,形成生动、形象的模具拆装演示三维动画。

汤美秋[4](2012)在《玻璃器皿压机中冷风系统的参数化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风系统是玻璃器皿开模压机实现成型玻璃器皿制品的关键子机构,本文结合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化异形玻璃器皿开模压机的研制”,针对冷风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深入研究实现机械产品快速设计开发的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玻璃器皿开模压机冷风系统的参数化设计的思想,并利用Pro/TOOLKIT对Pro/E进行二次开发,开发了玻璃器皿开模压机冷风系统的CAD系统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冷风系统的快速设计,大大降低了冷风系统的设计周期。本文详细介绍了冷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功能,重点分析了冷风系统对玻璃制品质量和模具寿命的影响原理,得出冷风系统中通风量、风压、风速及风温对成型玻璃制品质量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为了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模具的选材原则。本文开发的CAD系统是以参数化设计思想为理论基础,运用设计软件Pro/E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和Visual C++6.0的MFC资源,结合玻璃器皿压机冷风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而构建的。本系统首先在Pro/E的环境下,构建实体模型和虚拟装配,并建立冷风系统二次开发的系统框架和参数化模型库;在Access2003下建立冷风系统的参数化设计数据库;利用控制面板的ODBC将Access2003与VC++6.0的MFC连接;利用DLL完成MFC与Pro/TOOLKIT之间的通信;结合Pro/TOOLKIT和VC++6.0编写应用程序,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冷风系统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并为今后玻璃器皿压机整机的参数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冷风系统中的关键零件通气箱,不仅需连接冷却通风管道,还需与外界冷却设施和玻璃器皿开模压机自身的安装,因此对通气箱进行有限元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通气箱的有限元分析过程,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对策。

李泽清[5](2010)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文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导技术,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则是一个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领域。目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惑,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厘清、解释和明确,以便建立相应的理论架构,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从科技哲学的视角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性问题,在理论上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也具有实际意义。论文首先从分析信息技术的本质入手,揭示信息技术的可编码化的本质特性。这一本质特性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要素分析而获得。信息技术的可编码化这一本质特性,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体现为数字化、虚拟化和网络化三方面。数字化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本质,虚拟化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的特征,网络化反映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社会建构的特征。然后在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本质基础上,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在内容上表现为数字化特性,在手段上表现为虚拟化特性,在模式上表现为网络化特性。按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三个本质特征,可以归纳出其5个方面的发展走向: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育目标上的趋同性;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在教育内容上的统一性;全球化与个性化在教育途径上的协同性;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教育手段上的互补性;技术虚拟和现实应用在教育结果上的融合性。论文最后对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指出了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结果等方面的问题和困境,并依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特性和发展走向,提出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要改善目前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施用和教育模式运行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的要求。

冯燕,曾珞亚,宋亚男[6](2009)在《“影视维修技术”课程CAI的实现》文中提出采用图像传输技术、图形比较技术和多媒体制作技术研制了"影视维修技术"课程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通过对真实图像的记录,进行"影视维修技术"实践教学课件的制作,并配合相关教材进行实验.改善了传统影视维修技术课本文字描述故障图形的不足,降低了该课程学习难度.给出了本系统的具体设计步骤、硬件结构,介绍了制作方法及功能.

陈美华[7](2008)在《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现代远程教学就是建立在其上的典型应用。流媒体课件系统作为远程教学的一部分,实现了远程教学实时性与非实时性的结合,具有复合性、分布性的特点,使远程教学成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有力补充和延伸。然而现阶段的流媒体课件在赋予远程教学巨大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个性化的学习方面。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系统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目前国内外远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指出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研究流媒体课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深入学习ASP.NET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及其理论。其次分析传统流媒体课件的教与学,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如修改难、可重用性差、重点及难易程度不突出等,提出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的学习模式。第三,提出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的总体设计目标,并给出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流媒体课件系统的具体实现。论文最后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系统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李跃民[8](200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存在诸多的缺陷,要求弥补现存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缺陷,促进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一时之间各种新技术纷纷被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本文提出了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一种新的思路,并为实现该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为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为了实现系统目标,本文提出了自建词典的中文分词方法。使用该方法系统可自动从试题、课件等文本资料中提取知识点信息,从而为系统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提供了可能。为了满足系统需要,减少系统运行时间与存储空间,本文对关联规则算法中的FP-增长算法进行的改进,提出了完全频繁的FP-树算法。该算法在实现关联规则挖掘时无需将项目中的元素按出现的次数排序,通过修整使树中只包含频繁项。论文最后开发了一个运行于校园网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练习、学习、考试和教学评价于一起的综合系统。系统首先使用自建词典的中文分词方法抽取系统资料库中各文本资料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点信息进行练习、考试、教学效果评价等操作。然后,系统使用完全频繁的FP-树算法对知识点与考试成绩的关系、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成绩间的关系等等进行了关联分析,得出课程重点、知识点间的偏序关系、教师教学质量等结果。最后,系统能根据练习者的练习结果提供对应的学习资料实现个性化学习。

刘源[9](2008)在《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本文是基于对物理化学实验课件开发的现状分析展开的。笔者就目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与不足,提出应用交互智能性课件辅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设想,并对其可行性和技术实现途径进行了论述。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国内外现状及开发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可行性分析。比较国内外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特点,明确了对这类课件进行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选择了Flash作为课件的媒体语言,设计了方便的课件制作方法,实现了课件的版面控制、课件内容的交互和智能功能。第三部分:根据实验研究对象的不同,将物理化学实验分为了热力学实验、化学动力学实验以及表面及胶体化学实验三类实验。在研究归纳出每类实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上述每个实验的不同特点,本论文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开发。第四部分:通过上述课件的实现,笔者做了对该课件的测试与评价。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反思了本文研究所得的结论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相关问题,然后对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开发及其发展做出期望。

钟国祥[10](2008)在《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始终是各国和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随教育教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目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称为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简称ITS),一方面它是一种封闭式的系统,修改难度大,投入高;另一方面,ITS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片面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隐性教学知识进行教学指导的重要作用。网格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着力解决目前万维网的资源孤岛和信息孤岛。同时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整体教育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主要体现了全面发展、共同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同时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完全符合当今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在我国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方式,对于又好又快地培养人才,将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建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本文以网格作为新一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平台,按照整体教育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利用Agent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资源共享的、开放的、动态的、多模式的、双主的学习环境。研究工作和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构建了一个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模型介绍了学习环境的概念,分析了整体教育论、学习共同体理论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讨论了学习环境智能性要求和学习环境自身的要求,建立了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模型GISEM,该模型突出丰富性、智能性、个性性、协作性、指导性、体验性和扩展性特点,设计了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层次结构和智能学习环境的界面模式。二、构建了一个教育资源的聚合模型为有效共享网格中的教育资源,采用LOM描述教育资源,按照社区方式分类组织教育资源,设计了基于多Agent的教育资源发现模型,分析了其发现方法,并对发现的教育资源在智能学习环境中采用基于对象的XML表示方法表示,聚合成六类教育资源,从而为智能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聚合的教育资源平台。三、构建了一个双层动态学生模型由于学习者在智能学习环境中表现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有效收集、分析、聚类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按照开放、动态和智能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双层动态学生模型,给出了学生模型的具体特征层的内容及建立过程,描述了综合特征的评价过程和算法,采用多Agent和Agent中间件技术实现双层动态学生模型。这样不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收集学习者的信息,还能够充分利用指导者的隐性教学知识把握学习者的情况,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四、构建了一个多模式教学模型构建了实现自主、合作、协作、主导的多模式教学模型,描述了各子模块的功能,设计了子模块中各Agent的结构,给出了智能学习环境中教学模式相应的典型方法,采用双层教学规划和双层教学策略实现指导者的主导功能,研究了导航功能、考试评价和虚拟班级组建实现技术,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多种学习模式、教师主导、体验性的学习环境。

二、<大学物理>课程CAI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物理>课程CAI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解答电路题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机器解答研究现状
        1.2.2 题目文本理解的三类方法
        1.2.3 题目图形理解的两类方法
        1.2.4 自动推理方法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机器解答理论与框架
    2.1 机器解答的通用流程
    2.2 电路题目的机器解答理论
        2.2.1 等价表示理论
        2.2.2 等价转换理论
        2.2.3 类人解答理论
    2.3 电路题目的信息构成
        2.3.1 电路题目的组成
        2.3.2 电路关系
    2.4 电路题目的机器解答框架
        2.4.1 题目理解框架
        2.4.2 自动求解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关系抽取的题目文本理解方法
    3.1 电路题目文本理解方法概述
        3.1.1 问题定义
        3.1.2 题目文本理解方法
        3.1.3 文本元数据处理
    3.2 基于语义理解的题目文本理解方法
        3.2.1 语义句模的构建
        3.2.2 基于语义句模的语义理解方法
    3.3 基于句法语义模型的直陈关系抽取算法
        3.3.1 句法语义模型的构建
        3.3.2 直陈关系抽取的算法流程
        3.3.3 使用句法语义模型抽取直陈关系
    3.4 基于单位定理模型的隐含关系抽取算法
        3.4.1 单位定理模型的构建
        3.4.2 隐含关系抽取的算法流程
        3.4.3 使用单位定理模型抽取隐含关系
    3.5 电路题目文本理解的实验
        3.5.1 数据描述
        3.5.2 评估标准及对比方法
        3.5.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关系抽取的电路图形理解方法
    4.1 电路图形理解方法概述
        4.1.1 问题定义
        4.1.2 电路图形理解方法
        4.1.3 电路图形识别
    4.2 基于拓扑收缩的电路关系抽取算法
        4.2.1 任务定义
        4.2.2 电路图形的拓扑结构分析
        4.2.3 使用拓扑收缩算法抽取电路关系
        4.2.4 实例分析
    4.3 基于网孔搜索的电路关系抽取算法
        4.3.1 任务定义
        4.3.2 电路图形的网孔结构分析
        4.3.3 使用网孔搜索算法抽取电路关系
        4.3.4 实例分析
    4.4 电路图形理解的实验
        4.4.1 数据描述
        4.4.2 评估标准
        4.4.3 拓扑收缩算法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4.4.4 网孔搜索算法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4.4.5 联合算法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路题目的自动求解方法
    5.1 电路题目的求解过程模型
        5.1.1 机器解答过程分析
        5.1.2 求解过程模型
    5.2 基于关系推理的自动求解算法
        5.2.1 电路关系实例化
        5.2.2 图文关系融合
        5.2.3 电路关系推理
        5.2.4 使用关系推理算法求解电路题目
        5.2.5 可读解答过程的呈现
    5.3 电路题目的自动求解实验
        5.3.1 数据描述
        5.3.2 评估标准
        5.3.3 不同解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5.3.4 不同难度等级下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机器解答的电路辅导系统
    6.1 系统的总体结构
    6.2 题目理解模块
        6.2.1 题目文本理解模块
        6.2.2 电路图形理解模块
    6.3 自动求解模块
    6.4 智能辅导模块
        6.4.1 智能导学
        6.4.2 学习评测
        6.4.3 学习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和主持的科研项目
致谢

(2)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个人中心管理模块分析
    2.3 考试管理模块分析
    2.4 题库学习模块分析
    2.5 成绩管理模块分析
    2.6 人员管理模块分析
    2.7 证书管理模块分析
    2.8 系统设置模块分析
第3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2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3.2.1 数据库总体设计
        3.2.2 数据库详细设计
    3.3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3.3.1 个人中心功能设计
        3.3.2 考试管理功能设计
        3.3.3 题库学习功能设计
        3.3.4 成绩管理功能设计
        3.3.5 证书管理功能设计
        3.3.6 人员管理功能设计
        3.3.7 系统设置功能设计
第4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环境
    4.2 个人中心管理功能实现
    4.3 考试管理功能实现
    4.4 题库学习功能实现
    4.5 成绩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4.6 人员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4.7 证书管理功能实现
    4.8 系统设置功能实现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方法与环境
    5.2 测试内容及结果
    5.3 压力测试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网络教学平台概述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1 国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网络教学平台的教育理论基础与技术分析
    2.1 现代教育基本理论
    2.2 系统的架构选择分析
        2.2.1 C/S架构及其特点
        2.2.2 B/S架构及其特点
        2.2.3 C/S与B/S区别
    2.3 动态网页技术分析
        2.3.1 ASP技术原理及特点
        2.3.2 ASP的ActiveX组件
        2.3.3 ASP的ADO组件
    2.4 数据库技术分析
        2.4.1 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2.4.2 ACCESS数据库及其特性
    2.5 多媒体技术分析
        2.5.1 多媒体基本内容
        2.5.2 多媒体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的特点
    3.2 数据流图
    3.3 数据字典
        3.3.1 数据流条目
        3.3.2 数据文件条目
        3.3.3 数据项条目
    3.4 实体-关系图(E-R图)
    3.5 其它需求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4.2 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4.3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4.3.1 主页
        4.3.2 注册模块
        4.3.3 管理模块
        4.3.4 学习模块
        4.3.5 讨论模块
    4.4 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实现
    5.1 系统首页功能的实现
    5.2 系统在线学习功能的实现
    5.3 系统在线测试功能的实现
    5.4 系统在线讨论功能的实现
    5.5 系统后台管理功能的实现
    5.6 平台的网络发布和调试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玻璃器皿压机中冷风系统的参数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任务
    1.2 相关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发展趋势
        1.2.1 CAD技术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2.2 CAD软件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及开发方法
        1.2.3 参数化技术简介
        1.2.4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1.3 本章小结
2 冷风系统CAD系统的开发
    2.1 冷风系统CAD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2.2 二次开发平台—PRO/ENGINEER
    2.3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
    2.4 CAD系统开发编程工具的选择
    2.5 CAD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5.1 动态连接库技术
        2.5.2 Microsoft Access 2003
        2.5.3 利用ODBC实现MFC与ACCESS的连接技术
        2.5.4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2.6 玻璃器皿压机简述
        2.6.1 玻璃器皿压机的构成
        2.6.2 玻璃器皿压机的工作原理
        2.6.3 玻璃器皿压机CAD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7 冷风系统工作原理
        2.7.1 玻璃制品在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及模具温度分析
        2.7.2 冷风系统相关的计算
    2.8 冷风系统CAD系统的参数化设计
        2.8.1 参数化设计思想
        2.8.2 参数化设计思想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2.8.3 冷风系统CAD系统设计方案
        2.8.4 冷风系统参数化模型库的建立
        2.8.5 冷风系统设计参数数据库的建立
        2.8.6 冷风系统CAD系统应用程序的设计
    2.9 本章小结
3 冷风系统通风箱的有限元分析
    3.1 通气箱的受力分析
    3.2 通气箱的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分析软件ANSYS简介
        3.2.2 模型的前处理
        3.2.3 模型的后处理
        3.2.4 结论
    3.3 本章小结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5)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信息技术中尚待解蔽的黑箱
        1.1.2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失范及现实困境
    1.2 研究意义
        1.2.1 探寻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规范
        1.2.2 解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发展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
        1.3.2 关于技术教育的研究
        1.3.3 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视角与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现代信息技术的本质及特征
    2.1 信息技术的涵义和历史演变
        2.1.1 信息技术的概念界定
        2.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信息技术的本质
        2.2.1 从信息技术要素揭示信息技术本质
        2.2.2 从哲学的技术转向揭示信息技术本质
    2.3 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特征
        2.3.1 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特征
        2.3.2 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化特征
        2.3.3 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特征
第3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及结构
    3.1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
        3.1.1 逻辑视角的信息技术教育内涵
        3.1.2 历史视角的信息技术教育内涵
    3.2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结构
        3.2.1 从主客体视角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结构
        3.2.2 从系统论视角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结构
第4章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特性
    4.1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数字化特性
        4.1.1 以编码技术为核心的内容设置
        4.1.2 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理论内容
        4.1.3 以软硬件操作为重点的技能内容
        4.1.4 以数据库为载体的创新性内容
    4.2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虚拟化特性
        4.2.1 教学技术和设备的虚拟化特征
        4.2.2 实训教学手段的虚拟化特征
    4.3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网络化特性
        4.3.1 学习模式的网络资源性特征
        4.3.2 教学关系的网络交互性特征
        4.3.3 教育结构-功能的网络开放性特征
第5章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走向
    5.1 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育目标上的趋同性
        5.1.1 摩尔定律与教育中的教育能力转向
        5.1.2 技术更新与教育中的学习能力培养
        5.1.3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两大能力目标的趋同性
    5.2 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在教育内容上的统一性
        5.2.1 技术规范的明言性与教育理论内容的设置
        5.2.2 技术实践的难言性与教育实训内容的安排
        5.2.3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两种知识内容的统一性
    5.3 全球化与个性化在教育途径上的协同性
        5.3.1 技术扩张与教育途径的全球化
        5.3.2 技术应用与教育途径的本地化
        5.3.3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两条途径的协同性
    5.4 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教育手段上的互补性
        5.4.1 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与能力培养手段
        5.4.2 现代信息技术素质与素质教育手段
        5.4.3 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互补性
    5.5 技术虚拟和现实应用在教育结果上的融合性
        5.5.1 技术虚拟与教育结果的实用性差距
        5.5.2 现实应用与教育结果的理论性欠缺
        5.5.3 技术虚拟与现实应用在教育结果上的融合性
第6章 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与解惑
    6.1 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反思
        6.1.1 教育目标的确定模糊
        6.1.2 教学内容的设置缺陷
        6.1.3 教育方法的选择困难
        6.1.4 教育结果的供需错位
    6.2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困境的解惑
        6.2.1 根据需求建构培养体系
        6.2.2 遵循规律制定教学方案
        6.2.3 面向国际开放教育市场
        6.2.4 注重实效完善教育体制
第7章 结论
    7.1 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规范
    7.2 解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6)“影视维修技术”课程CAI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制作与软硬件基本要求
    1.1 CAI系统窗的设计制作CAI系统窗口如图1所示.
        1) 窗口的设置:
        2) 正常视频/音频输出:
        3) 故障视频/音频输出:
        4) 故障文字描述框“text”:
    1.2 系统软硬件基本要求
2 系统数据库方案设计
3 系统功能设计
4 结语

(7)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远程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2.2 国内远程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2.3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关键技术
    2.1 系统开发平台
        2.1.1 .NET开发平台
        2.1.2 ASRNET技术
        2.1.3 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
    2.2 流媒体技术
        2.2.1 流媒体的概念
        2.2.2 流媒体播放方式
        2.2.3 流媒体传输方式
        2.2.4 流媒体技术原理
        2.2.5 智能流(Sure Stream)技术
        2.2.6 流媒体文件格式
    2.3 支持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
        2.3.1 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
        2.3.2 实时流协议RTSP
        2.3.3 资源预订协议RSVP协议
    2.4 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SMIL
        2.4.1 SMIL概述
        2.4.2 SMIL语法
        2.4.3 SMIL布局
        2.4.4 SMIL的流同步
    2.5 用RealText制作流式文本文件
        2.5.1 RealText概述
        2.5.2 使用RealText标记语言的要点
        2.5.3 编辑RealText文档
第3章 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的学习模式
    3.1 传统流媒体课件的学习模式
        3.1.1 传统流媒体课件的教与学
        3.1.2 传统流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3.2 基于知识点的流媒体课件学习模式
        3.2.1 知识点的概念
        3.2.2 知识点的属性
        3.2.3 知识点间的关系
        3.2.4 基于知识点的流媒体课件的教与学
第4章 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4.2 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
        4.2.1 系统总体结构
        4.2.2 系统功能模块
    4.3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第5章 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的实现
    5.1 RealServer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5.1.1 安装
        5.1.2 配置
        5.1.3 限制IP地址访问
    5.2 音视频文件制作
    5.3 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制作
        5.3.1 流媒体课件设计
        5.3.2 制作流媒体课件
    5.4 流媒体课件点播
    5.5 文件配置
    5.6 数据库设计
        5.6.1 数据库需求分析与结构设计
        5.6.2 数据库逻辑设计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1.2 计算机辅助教学现有教学模式
    1.3 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本文结构
第二章 数据挖掘相关技术
    2.1 数据挖掘概述
    2.2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2.3 数据挖掘过程
        2.3.1 定义问题
        2.3.2 数据收集
        2.3.3 数据预处理
        2.3.4 数据挖掘
        2.3.5 结果分析
    2.4 数据挖掘研究在CAI中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于CAI系统中的中文分词算法
    3.1 CAI系统中使用中文分词的意义
    3.2 应用于CAI的中文分词算法
        3.2.1 中文文本分词概述
        3.2.2 中文文本分词研究现状
        3.2.3 有字典分词算法在CAI中的应用
        3.2.3.1 知识点库的建立
        3.2.3.2 知识点的发现算法描述
        3.2.3.3 歧义的消除
        3.2.3.4 算法比较与实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预处理
    4.1 数据预处理概述
    4.2 数据预处理方法
        4.2.1 数据清理(Data Cleaning)
        4.2.2 数据集成(Data Integration)
        4.2.3 数据变换(Data Transformation)
        4.2.4 数据归约(Data Reduction)
        4.2.5 数据离散化(Data Dispersed)
    4.3 数据预处理在CAI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联规则挖掘
    5.1 关联规则挖掘在CAI中的应用
    5.2 关联规则的基本理论
        5.2.1 关联规则的定义
        5.2.2 关联规则的属性
    5.3 关联规则算法
        5.3.1 相关研究
        5.3.2 Apriori算法介绍
        5.3.3 关联规则算法改进——FP增长树介绍
    5.4 FP-树算法改进——完全频繁的FP-树
    5.5 完全频繁的FP-树算法分析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CAI的设计
    6.1 系统的总体设计
    6.2 基于数据挖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模块设计
    6.3 数据库设计
        6.3.1 数据库设计思想
        6.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6.4 系统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
附录

(9)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回顾
    1.2 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对新型教学方式的呼唤
    1.3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1.3.1 物理化学实验的重要地位
        1.3.2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4 新型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2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
    2.1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发展及研究现状
        2.1.1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发展
        2.1.2 国外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研究现状
        2.1.3 国内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研究现状
        2.1.4 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研究现状
    2.2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3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定义
        2.3.1 交互的定义
        2.3.2 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的定义
        2.3.3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定义
    2.4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特点
3 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开发准备
    3.1 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需求分析
        3.1.1 真实实验分析
        3.1.2 交互类型分析
        3.1.3 开发前提及面向对象分析
    3.2 课件开发技术
        3.2.1 课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3.2.2 Flash 的优点
4 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实现
    4.1 实验场景的构建
    4.2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分类
    4.3 表面化学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实现
        4.3.1 实验结构
        4.3.2 实验过程的设计
        4.3.3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操作过程
        4.3.4 实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
    4.4 化学动力学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实现
        4.4.1 实验结构
        4.4.2 实验过程的设计
        4.4.3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操作过程
        4.4.4 实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
    4.5 热力学实验课件的实现
5 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测试与评价
    5.1 测试
        5.1.1 传播
        5.1.2 应用
    5.2 评价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10)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整体教育论
    2.2 学习共同体理论
    2.3 网格技术
        2.3.1 网格的主要特点
        2.3.2 网格的层次结构
        2.3.3 网格的关键技术
    2.4 Agent技术
        2.4.1 Agent技术适用的范围圆
        2.4.2 Agent的主要特点
        2.4.3 Agent具备的能力
        2.4.4 Agent技术应用于网格的优点
    2.5 虚拟现实技术
第3章 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
    3.1 学习环境
        3.1.1 学习环境的概念
        3.1.2 学习环境的要求
    3.2 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
        3.2.1 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模型(GISEM)
        3.2.2 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的特点
        3.2.3 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的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学习环境中的资源聚合
    4.1 网格环境中教育资源的描述
        4.1.1 学习对象元数据(LOM)
        4.1.2 学习对象元数据的功能
    4.2 网格环境中基于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
    4.3 网格环境中教育资源的发现
        4.3.1 基于多Agent的教育资源发现方法
        4.3.2 基于多Agent的教育资源发现模型
        4.3.3 教育资源发现模型中Agent的通信
    4.4 智能学习环境中教育资源的聚合
        4.4.1 智能学习环境中教育资源的表示
        4.4.2 智能学习环境中教育资源的聚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层动态学生模型
    5.1 双层动态学生模型结构
    5.2 学生具体特征层
        5.2.1 学生基本信息
        5.2.2 学习记录
        5.2.3 认知能力
        5.2.4 学习风格
        5.2.5 行为特点
    5.3 学生综合特征
        5.3.1 学生综合特征综合评价过程
        5.3.2 模糊综合评价算法
    5.4 基于多Agent的学生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模式教学模型
    6.1 多模式教学模型
        6.1.1 用户接口子模块
        6.1.2 推理子模块
        6.1.3 教学组织子模块
        6.1.4 合作服务子模块
        6.1.5 协调agent
    6.2 多模式智能教学方法
        6.2.1 自主学习法
        6.2.2 合作学习法
        6.2.3 协作学习法
    6.3 智能学习环境中的“双主”教学模式
        6.3.1 双层教学规划
        6.3.2 双层教学策略
    6.4 部分技术实现
        6.4.1 导航功能实现技术
        6.4.2 考试评价功能实现技术
        6.4.3 虚拟班级组建实现技术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原型设计与实验结果
    7.1 网格原型设计与开发平台
        7.1.1 基于OGSA架构的网格学习资源共享方案
        7.1.2 网格开发平台
        7.1.3 网格原型设计与开发
    7.2 智能学习环境原形开发平台和工具
    7.3 智能学习环境试验结果
第8章 全文总结和进一步的工作
    8.1 全文总结
    8.2 进一步的工作
附录A
    A.1 认知模型的程序代码
    A.2 基于XML的智能呈现核心代码
    A.3 Agent访问数据库代码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后记

四、<大学物理>课程CAI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解答电路题目方法研究[D]. 菅朋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银行员工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希.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3]塑料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陈坚. 南昌大学, 2013(03)
  • [4]玻璃器皿压机中冷风系统的参数化设计与研究[D]. 汤美秋. 天津科技大学, 2012(07)
  • [5]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 李泽清. 东北大学, 2010(06)
  • [6]“影视维修技术”课程CAI的实现[J]. 冯燕,曾珞亚,宋亚男.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9(02)
  • [7]基于知识点播放的流媒体课件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美华. 南昌大学, 2008(04)
  • [8]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李跃民.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
  • [9]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D]. 刘源. 四川师范大学, 2008(01)
  • [10]基于网格的智能学习环境研究[D]. 钟国祥. 西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课程CAI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